音乐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31 07:51:33 音乐 我要投稿

音乐心得体会必备[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心得体会必备[15篇]

音乐心得体会1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zǔzhī)的青年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与说课大赛。听了向某某老师(lǎoshī)的音乐课《某某》,感到受益匪浅。整堂课是那么的充实、快乐。郭老师运用音乐的魔力,让同学们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学生们被向老师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xīyǐn)着、体验着,连我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快乐。

  课堂中,郭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从一开始视频的导入,接着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改变人的人生,这就是音乐的美的所在。听了这节课,我不禁感慨,郭老师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的音乐老师啊!让我学到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再次聆听郭老师的课,感受她无穷的教学魅力。

  这次听课,着实给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时机。执教教师紧紧围绕歌唱教学,贯彻“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使我感受到了音乐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教学目标表达要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反应,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谈谈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这次观摩课,每位教师的课堂设计、授课风格各具特色,各有各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与探讨的地方。

  一、授课教师共存的优点

  1、教师根本的音乐素养比拟好。音乐课首先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美的使者和传递者,教师的教学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是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通过听课,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感到骄傲,这些教师都具备这些良好的音乐素养,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美,教师自身气质深深地吸引听课者的眼球,让人感觉赏心悦目。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她们具备了美的使者的气质。

  2、课的设计方面。教师的备课可操作性更强了,更加注重实效性,每一环节的设计能够紧扣主题,步步为教学目标效劳,屏弃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及做秀的环节,并且,充分表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培养。

  二、多媒体使用方面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实效性,多媒体的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做到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三、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握一个“度〞

  1、注重把握学唱歌的“度〞。在听课中发现,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的学唱歌曲,这种方法很好,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负担。但在每一遍听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主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音乐,如果教师

  自主学习歌曲,我想,这种做法没能充分表达“自主学习〞的真正含义。

  2、注重把握教师在课堂上“演员〞这一角色的“度〞。一节课的主角是谁?得看师生谁展现的时机多。我觉得音乐课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厚积薄发〞,教师充当演员的角色只要恰到好处即可,关键是做好导演的工作。尤其是当一堂课接近尾声时,在验收学生对所学歌曲是否学会时,教师应是一位很好的聆听者,而不是一位领唱者。如果教师过多地关注了自己在课堂上自身风采的展示,最终会让人感觉学生变成了教师的配角,是来配合教师的演唱。

  3、把握“学科综合〞的“度〞。“学科综合〞的理念要求教师全面提高素质,拓宽知识面,有时机合理地进行各学科知识的穿插。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把握课堂的时间,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穿插,而不是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不能偏离了方向,因为学科综合应表达学科特点,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围绕教学目的来实施。

音乐心得体会2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剧作《卡尔米娜?布拉纳》在目前世界舞台上是演出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他将音乐作曲与音乐教育二者融于一身,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被美国同行称为现代音乐教育三大支柱的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而“回归人本”的原本性音乐教育是奥尔夫的教育理念。以语言(戏剧)、动作(舞蹈)、音乐以及视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以即兴为核心的创造性,以及扎根于本土文化为出发点的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开放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在21世纪的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对音乐教育的态度,就是“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他的教学实质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始终使孩子感到是自己在与音乐合作。这就要求老师是个能歌善舞,能“出主意”、“想办法”的多面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老师。因为当老师和孩子在一个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时候,那种横隔在师生之间的“代沟”便会悄悄的消失,老师俨然是个快乐的“大朋友”了,这与目前我国提倡的改革方向--快乐教育是一致的的!

  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

  奥尔夫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人类性、原本性、实践性、艺术性、系统性、挖掘人潜在的音乐性。在教学内容上从朗诵、声势、节奏、歌唱、形体、读谱、作曲、乐器、欣赏、戏剧等诸方面进行训练。在教学形式上通过元素的、原本的、综合的、探索的、即兴的、创造的等各种手段实现其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必须是通过自己实际唱、演奏来体验音乐并表现音乐感受。体验与尝试,在这里意味一切。奥尔夫教学法提供了具有创新的、独特的,充分考虑发展个性的、高度重视创造力培养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帮助孩子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音乐,创造感受体验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去创造,对音乐感受及再现音乐的方法。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可归纳以下几点:

  1、综合性

  奥尔夫通过原本的音乐即语言(诗歌、朗诵)、音乐(唱、奏)舞蹈、戏剧紧密结合的形式去找回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感觉。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

  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的做些什么,并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3、自生命开端的,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奥尔夫说过:“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并不新,我只是有幸地从今天的角度重新说出这些古老的、不朽的观念,并致力于实现它。”而什么是“老”,什么是“新”呢!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人类对自己的感受、情绪、思想、意识,有一种本能的表现欲望,这表现,与其说是人为地去表现,不如说是自然地流露。《乐记》中写道:“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再好也不过地道出了音乐的本质和本源。人类的这种原本的习性,是共通的,从远古人类形成以来就存在。所以,这样的习性和人类一样古老。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观念,就是要从这个古老的源头出发,去革新音乐教育: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什么,而是启迪发掘学生(特别是儿童)有生而来具有的这种习性,通过游戏式、即兴性地奏乐本身;通过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感受、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的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这样的观念实质上是古老的,但对于千百年来背离了音乐的本源和本质的许多音乐教育(包括教学法)却又是新的。人类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之所以在世界各大洲不同文化国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这个体系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充分尊重每种文化的形态。他强调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别的文化,这是一种对待世界不同民族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所以奥尔夫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热爱本土、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各种形态文化的态度,并渗入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

  5、为全体儿童们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不但明确提出为所有学生的宗旨,同时教学中的唱、奏、舞、戏等综合教学使学生在音乐课上能从多种渠道接触音乐和发挥他们的才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

  1:培养健全的人格;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手段,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目的。他所致力的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而是融合音乐、舞蹈、诗歌、戏剧、美术等各种艺术为一体,以达到健全的人格教育;通过音乐把真、善、美的精神传给孩子们,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让孩子们都来学习音乐;奥尔夫说:“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的,可以去促进的。教育上的无能出于无知,经常在这方面堵塞源泉、压制才造成其它不良的恶果。”基于此,奥尔夫设计的教学法是“有教无类”的教学法,让每个孩子在美的音乐中都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音乐教育不当只是培养一两个音乐家,不只是天才和专家的权利,更应该是培养更多听音乐的人。因此奥尔夫提倡“玩中学”、“做中学”、提倡“元素性”的音乐把复杂枯燥的纯乐理知识简单化,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固定的音型、易学的乐器演奏技巧,使每个儿童都能很快的学会,并且是乐与去学、去做,从而激发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3:感知入手的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是采用纯理论的学习,他采用一种回归自然的、从感知入手的教学法。奥尔夫教育的观念是从古老的源头出发,去革新音乐教育。他不是把理论作为先导,先讲“为什么”,而是从感知入手,让儿童直接去感知音乐。首先学会“怎么做”,然后再去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法更适合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儿童教育。可使儿童在快乐中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4:即兴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参与意识,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在参与音乐活动中特别强调即兴性,也就是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他经常对儿童说:“你想怎么做”而从不对儿童说“你做错了”,这样无疑保护了儿童的积极性,使他们大胆的无忧无虑的在音乐的天地中表现自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因此他选择的教学内容也是适合儿童特点,难度不大,每个孩子都能跟的上。使每个孩子觉得自己始终只是在做游戏,是在跟音乐进行愉快的合作。他强调的即兴性,是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音乐的方法。正如奥尔夫所说:“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起毕生是起决定作用的”

音乐心得体会3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故事激趣:

  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如我在讲《保护小羊》一课时,出示大象、熊、刺猬团结一心战恶狼的图画,配乐讲道: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分外情朗,一群小羊唱着歌上了山岗,吃着又嫩又香的鲜草。突然,山坡上跑来了三只恶狼,眼睛里闪着可怕的绿光,吐着血红的长舌头,一步步向小羊逼近。小羊看见恶狼来了,吓得拼命地大喊起来:“大象爷爷救命啊!”“熊崐哥哥,救命啊!”正在远处做游戏的动物听见叫喊声,飞快地跑过来……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律动导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崐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快点快点、大家快来),崐(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三、击乐促趣:

  教完歌曲的词曲后,我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多声部节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学生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学生要在唱、跳、奏、听、看中做到整体的协调和谐,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游戏引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崐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我在琴上弹出三度音程"do、mi"问:“喂,你是谁?”

  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将抽象、枯燥的听音练习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为了崐让学生牢记某种音乐符号,我采用了学生们喜问乐见的猜谜形式教学。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站在队伍最后面,曲终歌尾它站岗。”学生猜谜回答:“它是终止线‖”.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两双小眼来对望,他们俩个告诉你,回头再来唱一唱。”学生猜谜回答:“它是反复记号:‖”。类似游戏活动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表演激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自编礼貌待客的各种舞蹈动作:请的动作;面带微笑向顾客问好;剪发的动作(一小节一次)由右向左剪动,身体随之运动;照境子的动作;伸出拇指夸奖……,最后让学生戴上头饰,将这些模拟理发的动作与节奏、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

  六、图画拓趣: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属形象教育的范畴,都反印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授《粗心的小画家》时,当出示“小画家”画的四条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鸭子,圆耳朵的兔子,没尾巴的大马四幅图后,学生常会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致使学唱时陶醉在音乐情境之中,边唱边即兴表演,将整个音乐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崐达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

  七、欣赏孕趣:

  音乐欣赏不仅可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如在教授《小海螺》一课后,让学生反复听录音,引导学生捕捉每一跳动的音符,掌握旋律流动的美,同时我带领学生随着音乐摇摆身体,拍手等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出的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真情实感及风格崐特点,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方面来。

  八、电教渗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讲《保护小羊》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指导学生看屏幕上小羊吃草,恶狼跑来,大象用鼻子摔狼,熊用巴掌打狼,刺猥用刺戳狼等灯片,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之成为联结儿童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音乐心得体会4

  音乐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常常起着衬托的作用,怎样将幼儿的一日生活融与集体活动之中呢?

  在环境创设中,开学初的墙面装饰是基础,让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以后,产生视觉上的冲突。有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后,好的音乐氛围的创设逐步进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幼儿早晨的.点心时间,是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第一次用餐。在这一环节中,把握幼儿的情绪比较关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幼儿在上午这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效率。因此,选用音乐的时候,应选用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为主要背景。如:在我们的音乐背景中,注重选用了以轻音乐为主的曲调,其主要的演奏乐器为笛子、萨克斯、古筝、小提琴等,同时要求乐曲以轻盈、舒缓为主。列如:梦幻轻音乐“风中奇缘”、笛子与乐队合奏曲“苗岭的早晨” 萨克斯与乐队合奏曲“现在和永恒”等。在整个用餐活动中,这样的背景音乐能够起到调节幼儿在从室外活动到用餐活动这一环节中幼儿情绪的转换,但在幼儿的情绪转换活动中又不失愉快的本性,起,其用餐音乐舒缓而富有悠远意境,使幼儿的身心陶醉与音乐的同时增进幼儿食欲。

  一段好的音乐能够给人以美的熏陶,让人身心愉悦。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对于音乐都是比较敏感的,怎样利用音乐帮助幼儿进入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这需要老师积极探索。寻求最恰当的音乐加以辅助。从而让幼儿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活动。

音乐心得体会5

  参与20xx安徽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国培纯属偶然,作为一名其他专业的老师,我平时的最大兴趣就是唱歌,可能这就是把我给报名上这次国培的原因吧。说真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次国培一点兴趣没有,就想着糊任务吧,我把网上学时都完成就行了,但是加入了这个国培大家庭以后,我觉得,我的观念有所转变,在群里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国培,谈音乐,谈公开课,谈生活,我发现,我们六安国培音乐一班就是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并且在这我认识了很多的同仁,朋友,和我以前的高中初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感谢国培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

  开始一直我们都是在网上培训,觉得有点虚无,后来我们在教师资源中心参加了第一次线下研讨,听了很多老师的专业性见解,我发现我已经融入的这个大家庭,被同仁们的热情所感染,也积极参与到大家的讨论当中。作为非专业老师,虽然我对专业知识不了解,但对于音乐的那份热情是丝毫不会减退的。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送培送教”活动,感谢国培计划给了我这次机会,在学习的这几天,我们聆听了王云老师的精彩的讲座,他诙谐幽默,精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在他的课堂我感受到了他对学生的爱,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杨芳老师用她的经验告诉我们该如何备课,并且播放了一些全国名师音乐大赛的课堂教学视频,那些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师至所以能让家喻户晓,这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孩子们的优秀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最后的汇报演出中老师们的才艺让我佩服,唱歌、跳舞、乐器、三句半、诗朗诵……创意无限大,令我这个“门外汉”都沉浸其中。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之中,心灵经历了忐忑、彷徨、探索、喜悦与享受。一路走来,专家、名师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完全吸收他们的课程精华,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总之,这次培训仅说“收获大”是不够的,我会把这次提高专业成长的机会变成充电提高的起点,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音乐心得体会6

  参加了国培,受益匪浅。通过认真细致地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1、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3、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4、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音乐心得体会7

  一开场,我就被舞台上的庞大阵容所震撼了。随即,我开绐有点忘乎所以的感觉:里面的猫太多了,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这时,教师给我们作了点评:原先,故事发生在一个废物堆积场里。今夜是月圆之夜,杰里科猫族举行一年一度的舞会,所有的杰里科猫都在那里汇集,在黎明之前,它们会从里选出一只猫,送它上云外之路,从而获得重生。所以,在这个舞会上各种各样的猫儿们都要登场介绍自已,期望能获得重生。

  明白了剧里面的基本要素,我看起来明白多了,此时,我又开绐被不一样猫儿的`特性所吸引了,我感觉我好像成了里面的一只猫,对即将产生的能获得重生的猫充满了期待。

  渐渐地,许多猫都陆续登场了:“有迷人猫”“保姆猫”“领袖猫”“剧院猫”……出场时,我们所有人的眼球都被它的无穷魅力所钩住了。就像剧里面迷恋他的母猫们一样……

  主角出场了。其实她第一次出场,并不怎样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只明白:她以前是一个妓女,一天到晚风光地在夜总会里左穿右插,但此刻,她落魄了,遭到了他猫的唾弃,是一只极不受欢迎的母猫。

  第二次出场,她高歌一曲《回忆》,使我想到了许多:我仿佛看到了她对岁月的无柰,对回首的沧桑。我仿佛看支了她的过去,看到了她依然风光的时候,是那样的扬眉吐气,她期望回到过去,继续过那种腐朽的生活。是啊,谁没有风光的时候呢可是到老了,那段时光永远不能回来了。应对往日,她能够微笑;可此刻、将来呢

  于是,我从她第三次出场时继续寻找答案,这一次,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的不只是她对过去岁月的悔恨,对过去虚度时光的自己的悔恨,更生重要的是她对未来的期望。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没错,既然在过去,大部分的光阴已被浪费,我们又何必再用未来的时光继续悔恨呢展望明天,你将发现,一切都是完美的。仅有能走出昨日的阴影才能走向完美的明天。

音乐心得体会8

  竖笛虽貌不惊人,但适合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使他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走进发挥才能的天地和尽情表现的舞台,更能让他们的自信心和团结合作意识得以充分地发展,在意志品质的培养上确实起到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为教学方式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一种有效载体的途径。我们期待这些探索和做法,会在音乐教育工作者手中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的体会如下:

  一、凝聚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由于教法单一,很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为注意力不够持久,学生只是在被动的重复进行老师“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或者是“我弹一句,你唱一句”等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没有真正的自己去尝试,去想应该怎么唱,节奏该如何,音准又该如何?教者苦恼,学生也很迷茫,没有丝毫的兴趣可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将竖笛带入课堂。

  上好第一堂竖笛课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来说,他们第一次看到、听到和接触到竖笛,对竖笛的构造、声音等相关信息都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因而,在起始课中设计看看、听听等环节,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看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玩竖笛,如它的形状、特征、分几个部分及各部分名称,以及音色有什么特点等等。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来发现竖笛的构造、各部分名称等相关信息,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再简介竖笛的构造、名称、音色等知识。当学生发现和自己观察的结果不谋而合时,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和积极性。听听:欣赏竖笛演奏,是起始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们了解了竖笛的知识后,应及时进行竖笛演奏,以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此时,我选择一首表现力丰富、极具感染力的作品作为范奏-----《友谊地久天长》,学生顿时陶醉在老师优美的笛声之中,我的演奏,起到了最直观的作用。掌声中体现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对这件乐器所产生的浓厚兴趣,不少学生都惊讶这一小小的乐器竟然可以产生如此美妙的音乐,课堂的主体被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油然而生。借此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八孔竖笛的起源及其它优点。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同学们盼望着第二节、第三节,只要吹奏竖笛,课堂气氛就显得十分活跃。几周以后,一支支练习曲也逐渐吹奏得轻松自如了。而且,在课堂上再也不是老师的满堂灌了,学生变得越发的好学,经常主动地和老师交流,沟通学习竖笛的心得体会。在同学与同学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经常看到许多学生下课之后,两个一组,三个一伙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连平时课间老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变得认真起来了,一没事就拿出笛子来练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上好每一课

  乐器的演奏技巧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掌握扎实的吹奏技巧也是竖笛教学的重要目的。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演奏者的形象、演奏质量的优劣,还对演奏技术的掌握(如:呼吸的运用、发音的正确、音色音量的控制、运舌的技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抬头挺胸脚放平,手指放松轻轻吹”,纠正学生低头、坐立不直、踮脚或跷起二郎腿演奏、吸气浅和吹奏时用气过量、挤冲等不良习惯。教师也可以结合不同乐曲来训练各种呼吸方法。如:用《雪绒花》等优美抒情的乐曲,来训练急吸缓呼法,用断音奏法演奏《划小船》等欢快活泼的乐曲,来训练急吸急呼法,有意识地选择教材,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各种呼吸方法。

  (二)注重学生口风训练

  俗话说:“千日弦子万日弓,唢呐笛子靠口风”,意思是说:“吹奏乐器的学习,关键是解决口风的问题。”因此,要想学好竖笛,口舌上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首先教学生在吹奏二个八度(以G调为例)5—5—5,告诉学生吹奏低音时,口腔是圆的,舌尖要向里收,吹出的气流要缓慢。在训练中音时,要讲明吹中音时舌尖要稍向前,气息略急些。吹奏高音时,口腔呈扁狭形,唇部肌肉收缩,口风力度适当加强,舌尖位于上、下牙齿之间,气流更急些。对于一时找不到感觉的学生,我及时指导,直到学生吹准后再进行其它内容的练习。

  (三)扎实练好单吐法

  单吐法又称基本吐音法,是竖笛演奏中最常用的一种技能。教师如果指导不当,容易出现只呼不吐、用力过猛等乱吹毛病,对竖笛的发音、音色和气、指的配合有着直接的影响。

  训练吐音时,可以采用游戏法、示范法、讲授法、朗读法等方法或综合运用,使学生养成演奏吐音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采用“tu”这个音节来训练吐音,让学生在正前方挂一张薄薄的纸条,对着纸条下角朗读“Tu Tu Tu Tu |Tu ---||”,吐音时节奏的变化使纸条时而跳动时而飘起。学生们玩玩学学,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吐音的要领。教师再通过准确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吐音时运舌的动作和力度。待学生们掌握了吐音的基本方法后,再到竖笛上吹奏,就能较快掌握吐音的基本技巧。这种先读后吹的方法,避免了学生因不得要领而盲目吹奏,教室里出现一片乱哄哄的局面。

  三、扎实音乐基础,培养良好技能

  (一)读谱技能

  1.在音准方面

  对于我校部分学生而言,由于接触音乐的机会少,只是通过一些传媒,如:电视、收音机等等,课外也很少有较整块的时间去系统的学习。因此,有很多学生,尽管上课也很认真,学得也很仔细,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条件的不足,往往在唱一首歌曲时,连基本的调性都很难把握。而自从引入竖笛之后,大部分学生通过经常训练,吹奏一些练习曲和小的乐曲之后,已能很好的感觉音乐的音准,培养了良好的调性感。甚至有些学生经过自己的训练,能很好的感受到音乐的发展,培养了良好的乐感。如下面一首视唱曲:

  1=C3/4

  5 6 3 ︱5 – – ︱5 6 4 ︱3 – – ︱5 6 2︱7 – – ︱5 6 7 ︱5 – – ‖

  5 6 5 ︱3– – ︱5 6 4 ︱2 – – ︱5 6 3 ︱5 – – ︱5 6 4 ︱1 – – ‖

  这首曲子较简单,则完全可以让学生用竖笛自学。这样教师就能摆脱钢琴,走到学生中间去指导了。

  2.在节奏方面

  如同音准一般,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大部分学生虽然跟着老师能够把节奏打准,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打,如果将节奏重新组合一下,往往又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通过竖笛练习,巩固了一条条的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节奏型和节奏组合,具备了较好的节奏感,如:以下三种节奏型:

  1. × ×× ××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0 :‖

  以往我们都是叫学生拍出或划拍念出,但现在我们可叫学生在竖笛上用“sol”吹出。这样不但改变了一贯的传统做法,使他们有了新鲜感,而且也练了吹笛的气息和吐音。另外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如“× × ×”“××××”等。舌头总比手灵活,用竖笛吹的话更容易整齐、准确。

  (二)歌唱技能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受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其作用将大打折扣。通过教学,竖笛在发挥唱歌教学的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受唱歌教学中旧的学习方法和家庭环境的制约,很多同学在唱歌时怕别人笑话跑调,就干脆闭口不唱。而越不唱就越唱不准,越唱不准,就越不敢唱。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水平的提高。为解决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树立起他们敢唱的信心,学生手中的竖笛帮了我的大忙。

  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旋律段落进行节奏读谱,读熟后,教师把同学分成四人小组进行旋律学唱。每个小组采取二人竖笛吹奏,二人视唱旋律的方法,在唱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交换角色进行练习,并互相检查、教唱,教师巡回指导。在练唱中,由于有竖笛的帮助,学生慢慢树立起了音准的概念,练唱时易跑调的现象逐渐消失,敢唱的信心也就随之树立。

  方法2:以唱带吹——即用歌唱的状态、感觉去吹奏竖笛,就是要求学生像歌唱一样富有感情地演奏。以唱带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音色,把握音乐的乐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动,很好地解决音乐的情感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趣。

  (三)合作技能

  生活中离不开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器乐演奏中,不但演奏者之间讲究配合,乐器的组合也是讲究搭配的。由此,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伴奏曲目,让学生在演奏中对比有伴奏的丰满效果和无伴奏的单调,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没有大家的配合协作,就没有如此丰满的演奏的效果。我还选择了一些合奏曲,引导学生对比竖笛合奏的整体气势和独奏的冷清效果,在鲜明的对比中,在我的及时点拔下,大家对团队精神的理解就更深切、更感性了。

音乐心得体会9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如何使教学过程开放,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呢?在学习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后,我得到了许多的提示。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对于理论的学习怎样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实践呢?

  我觉得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对于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提高音乐技能和培养音乐特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带来众多的`好处。

  突出“趣味性”,激发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音乐活动打破课堂的局限,正式企求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而突出“趣味性”,可以张中从三个方面入手:精心选择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富有游艺性的活动形式,适当的组织音乐竞赛活动。

  突出“开放性”,拓展音乐领域。课外音乐活动特具“开放性”,部首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能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突出“开放性”,可葱花三个方面入手: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丁冬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充实内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富有童趣或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儿童的歌曲、乐曲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拓展时间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甚至推荐学生在午间、夜晚收看音乐节目。突出“自主性”,培养音乐特长。课外音乐活动在学生爱好和需要的选择上也较个性化、自主化,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也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和发展音乐特长学生的一种尝试。

音乐心得体会10

  梁山伯与祝英台室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完美结合的经典曲目,协奏曲将戏剧性与音乐体裁完美结合,将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民间故事与协奏曲体裁、奏鸣曲式结构完美结合,个人觉得是近现代中国古典文化转化成音乐的经典之作。曲目演奏主要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完成,小提琴音色代表的'是祝英台,大提琴音色代表的是梁山伯。这部协奏曲包含五个对称结构,在音乐时间进行中让听众感受到戏剧性与故事情节的完整美。五个结构分别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结尾。

一、引子部分,悠远清脆的牧童短笛给听众展现了一幅水乡风光。

  二、进入呈示部,小提琴和竖琴结合引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后呼应主题,构成了结构对称呈示部的主部,展示爱情的旋律美。进入呈示部的连接部,小提琴独奏,英台遐想,演绎了自由与青春的气息。随后是副部的A—B—A变奏曲,变奏曲的快板,结构对称,三载同窗、读书游戏,展示了青春的活力与快乐。呈示部的最后一部分是小结尾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小提琴与大提琴喃喃相语,依依不舍,满腹心事,欲言又止,思绪万千。

  三、展开部中,击鼓引入,乌云压顶,不祥之兆有如乌云一般预示着对抗。展开部第一部分,逼婚、抗婚和逼婚构成了戏剧性的对抗,戏剧的冲突在强烈的节奏中展开。第二部分音色忧伤,楼台相会,生死之恋萦绕耳旁。第三部分运用哭腔的方式,小提琴哀怨哭泣,让人感受到了祝英台的悲伤,突然间鼓声四起,英台投坟将戏曲引入了高潮。

  四、引子再现,牧童短笛再次响起,又一次描绘了水乡风光。

  五、再现部主部再现,小提琴加入了弱音器,速度变慢,再现主题,演奏出了哀怨之情。随后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英台与山伯化蝶双飞。主部再现的最后,经典部分演奏响起,与呈示部的变化对称,歌颂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六、结尾部分,天上人家,消逝天际,余音缭绕之中,结束了这部完美的演奏。整部协奏曲,结构对称,快慢快三个乐律协奏,沉浸其中,思绪进入了祝英台和梁山伯爱情故事之中,实乃享受

音乐心得体会11

  前不久学习了陶行之先生的教学佳作《教学合一》一文,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了能使低年级小朋友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爱学,然而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

  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师教学不应该是教给小朋友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小朋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小朋友学会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好小朋友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把握小朋友的兴趣,创造小朋友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小朋友在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创一创中去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并给小朋友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来决定”,要把教法和学法紧密相连。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智力有差异,因此,他积极提倡根据人的不同智力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他还认为教师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各方面的能力、兴趣而定,要使不同的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有兴趣,才能学得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陶先生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思想。人的智力有差异,小朋友音乐基础也有差异,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每位小朋友的音乐基础有所了解,以便能在课中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音乐的差异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能随机应变,让不同层次的小朋友都能有“成功”的机会。例如:在复习《保护小羊》这首歌曲用双响筒和碰铃来为歌曲伴奏时,我先叫那些音乐节奏不太好的小朋友,用__|__||节奏伴奏,待他们表演完后,我与学生一齐击掌,表扬他们,然后我再叫那些节奏感好的小朋友,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节奏来伴奏,因为他们节奏感非常丰富,用了_ __|___||、__ _|_ __||等等不同的节奏来伴奏,获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样,不仅让层次差的小朋友有了参与的机会,而且增加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旦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顺利掌握了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基础好的小朋友又得到了较高要求的锻炼。

  我感觉到音乐教学中渗透“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还能使我在教学中化时少,工效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一名兼职的农村小学音乐老师,有幸参加了怀化市(国培计划)小学音乐教师远程培训。

  农村小学音乐课就等于简单的唱歌课,上一节,教一首歌,便算是完成了任务了。这次培训学习,我观看了很多优秀的音乐老师的教学视频,也学到了不少的音乐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在这里,将这次学习的一部分感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个总结。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如果做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呢?我看到培训视频中很多老师的音乐活动设计,在许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在敲击中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那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这些呢?

  一、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自己曾一度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现在反思,其实这种教学观念,完全忽视了学习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一期的“摆手舞”这一课时,有学生就问:摆手舞是怎么跳的?我不做正面回答,我用风琴伴奏唱“摆手舞”,让学生想像一下,在歌声里,你会怎么跳这个“摆手舞”,先是有几个女同学开始做起了动作,我顺势引导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跳,这时,男生也有人开始跳起来,动作各种各样,但都能跟随节奏,同学们跳得可欢了!这时,我再跟他们讲关于“摆手舞”的相关知识:摆手舞,是湘西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每年的正月初三到十七是他们的“摆手节”,土家族男男女女,成千上万的,会围成一个个的圈子,摆动双手,迈起健美的步子进进退退,他们以这样的舞蹈为新的一年祈福。然后,我再弹唱一遍“摆手舞”,同学们想像土家人民围成圈子跳起“摆手舞”的欢乐情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没有相关的视频),再一起边唱边跳“摆手舞”。这样,学生们在学会这首歌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想像,并且体会到了音乐与舞蹈的韵律美。

  二、弱化传统环节及概念教学,注重体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课堂学习机械化、成人化;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了生趣,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师努力突破传统发声、节奏练习、听音练习的框框,将发声、节奏、听辨练习融于歌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体验、感受,知道怎样的声音更美及二拍子节奏的特点,同时不知不觉中获得听辨能力的培养。

  三、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以前我的音乐课是一上课就教歌唱歌,其实音乐的内涵是那么的丰富,学生完全没有体会到感受到。所以,我充分利用音乐丰富的元素,让学生来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比如,我会把将音乐课上成一节“朗读课”,让音乐与朗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文字的优美、在朗读中享受音乐在情感上的共鸣;我会用一节课专门来让学生来感受“节奏”,通过拍手、拍膝、敲桌、跺脚,创造出各种节奏来;我会让哼唱(或者用风琴弹奏)听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跟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形体来表现乐曲的情绪或情感(悲哀的是我自己不长于舞蹈),尝试用自己内心与音乐交流。

  总之,通过国培活动,我感觉自己在对新目标的理解上、在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也更应该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总结一下。

  这十五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参赛的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老师们的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准确规范。老师们善于运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威海的王云琴老师,她的声音非常的温柔甜美,简洁而到位的语言是她整堂课非常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给听课的老师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3、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更能体现教师的艺术功力丰厚,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变,左右逢源。临沂的方玉华老师教授的《非洲的灵感》,用自己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带动学生亲身体会非洲人的原始与狂野,模拟各种鼓点感受不同场景。无伴奏歌曲《阿伊亚》亲身示范,展示了在声乐方面高超的造诣和良好的音乐修养,师生合作使得无伴奏三声部合唱在课堂很好的展示,那种声音的空灵与通透以及蕴含在歌声中的浓浓情感,深深感染了学生和在座的老师,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每天下午,在老师们执教完以后,都会在省教研员李东老师的主持下由执教的老师反思教学效果,并进行互动式的评课和研讨,尤其是李东老师的点评非常的生动和到位,李老师也提出了几个大会研讨的中心议题以及音乐课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的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音乐课课堂内容的构建问题。也就是说,一节音乐课我们选择的内容的多少。首先,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不能简单的拿来一首歌曲或者一首曲子来反复的学习,也不能花里胡哨的加上很多并不需要的内容来填充,而是要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的特性以及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科学的来调配整堂课的内容。其次,当我们选择好教学内容以后,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组织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比如王秀丽老师的《拉起手》这节课,《拉起手》是一首相对比较简单的歌曲,一节课单纯的来学唱这一首歌曲的第一声部的话,对于六年级同学来说多少是有些乏味了,可以在完成歌曲以后再更充实一些。

  2、音乐课堂要回归音乐本身。有的课内容丰富,函盖量大;形式也很多样,有朗诵、有学生参与表演,有大量学科的综合。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音乐课堂中学生的音乐在哪里?课堂中开展的朗诵等活动与音乐的联系在哪里?学生从中又能收获多少?在互动式评课研讨的时候,有的老师就提议王芳老师的《柳树姑娘》可以在拓展部分加入古诗的部分,但是专家建议,现在的音乐课还是要以音乐性的内容为主,倡导回归音乐。新课标告诉我们:音乐教学以音乐为主体,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来教学。音乐课要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方法应是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情感艺术的: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等来表情达意,从而直接接触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渗透和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要将音乐课返朴归真,就应凸显其音乐性。在研讨的时候,有的老师就提议王芳老师的《柳树姑娘》可以在拓展部分加入古诗的部分,但是专家建议,现在的音乐课还是要以音乐性的内容为主,倡导回归音乐。 3、要关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东西。李东老师认为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会预设很多环节,比如说这一堂课的难点部分,于是就会在设计课的时候就将教师认为的难点摘出来单独教授。首先将难点摘出来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影响学生对音乐整体的把握。其次老师预设的难点并不一定真的就是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遇到的难点,作为音乐老师要把握住整个课堂,多关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东西,难点不是老师预设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这样的东西是鲜活的,而不是死板的。

  4、关于二声部教学。二声部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老师在课堂中不敢去尝试。李东老师建议,可以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哪怕一节课只能进行两句,也不要紧,可以将二声部教学分散到每节课,哪怕是当做练声曲给孩子来练习,时间长了也能也能对孩子有一个大的提高。关于这一点盛青老师《do re mi》这节课就做的很好。这节课从学生的听觉入手,从易到难,让学生慢慢喜欢音乐,不知不觉中就将二声部表现出来。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受到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音乐心得体会12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能喜爱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下是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通过这次学习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方面,我受益良多。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幼儿音乐的表现力量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渐渐进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和作品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熟悉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老师的作用应当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阅历,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制造的欢乐。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四周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意和欢乐。新《纲要》指出:“敬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制造,确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共享他们制造的欢乐”。所以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呢?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叙述是很难产生爱好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敏捷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喜爱和我沟通,情愿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当的音乐课的学习上,渐渐对音乐产生了爱好,并有了剧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如何培育幼儿对唱曲的表达力呢?

  1、叙述故事,引发爱好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力量,此时若采纳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唱曲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学习的乐观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老师根据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奇妙、欢愉快泼及好玩;其次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依据我唱的内容绽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专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好玩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唱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仿照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肯定的视唱的力量,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凹凸、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纳仿照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三、供应让幼儿展现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量

  喜爱音乐的孩子们特殊喜爱表演,为此,我常常为幼儿供应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宽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现自己。如。在嬉戏中为幼儿开拓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爱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拘束的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许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观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爱好,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进展了幼儿的创新力量。

  通过讨论发觉,幼儿不但喜爱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力量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熬炼,音乐的感受力量得到了培育,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因此说,老师在活动中要擅长引导、擅长发觉、擅长为幼儿供应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进展,力量得到不同的提高。

音乐心得体会13

  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变化与效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有意识与目的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步调和谐统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地相当好,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关键词:

  音乐课堂;位移;手段;条件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是让他们象鸭子一样被动地“吃”,不少教师课堂都是“满堂灌”,喋喋不休地给学生讲的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是为学习而学习,也有困倦的表现,感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笔者感觉到:

  音乐课堂的改革应该迫不及待了。我们教师也要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把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主体性调动出来。通过音乐专业知识和德育渗透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敦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课堂行为的互动和转变,就是希望有成功的前奏。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实现重结果与过程的位移“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法忽略了让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让他们死记忆现成的答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因此,属于吃“自来食”的省力方法。如果这样,就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去动脑筋思考问题。而“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感知,到概括,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在自我探讨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目的的达到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死记的。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的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给”是给永远死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恰倒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如我在给学生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时,曲中出现了胡琴、喇叭、铜鼓的字眼,以及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平时的积累有限,所以我找来了二胡的录音磁带,一只小喇叭、一面小鼓,让他们自己吹、自己听、自己出,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对这三种乐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顺畅并且较清晰的将这三种乐器的名称和各自发出的声音唱出来。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的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和谐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后,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的,因为它为教学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丰富与升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归宿,与我们教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凡是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校仔细的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的结合,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教《大鹿》课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用投影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之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大鹿》的故事。孩子们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浓厚的兴趣下,很快地,孩子们学会了这首歌。歌曲学会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的来表演曲中的角色,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表演,那场面简直就像一出小型的歌舞剧。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得到美的感受。

  三、创造课堂“动”的'条件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住,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的开发和身心发展。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去音乐世界里邀游,得到美的享受。可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和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我的每节音乐课,都让孩子们站起来,走到教室的中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的做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与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原有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总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感情的双项对流,主观能动性的双发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希望曙光。我们的教师,如果不是只步传统教学方法的后尘,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发现新方法,那么,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争艳的春天。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没有误区,互动式教学也可能因让学生过于放松而自由无度,因兴趣高涨而影响课堂秩序,但只要我们教师审时度势,把握关键,一定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一定能够让学生知识的“泉眼”不断喷涌,源源不断。当我们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自豪的!

音乐心得体会14

  惟有不断的自我进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训练这神圣的职责。

  本次培训活动通过即兴伴奏实践争辩、合唱指挥、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和以及舞蹈中的基础训练,每期倾听各位专家的讲座,我们都会感到韵味无穷,收获颇丰!

  张建平导师的《合唱训练》专题,从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养、听辩力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浅出的讲解,结合现场练习通俗易懂的解析合唱歌曲,使我懂得了更多的合唱指挥的方法和技巧。

  幽默风趣的陈常台老师结合多部声乐作品进行排练,参与合唱排练过程中,学习陈老师的排练方法和指挥手势,在舒心愉悦的.演唱中收获满满。

  胡萧老师《和弦的魅与创作的美》从和弦的颜色入手,讲解和弦编配从简洁到简单,通过歌曲《共产儿童团歌》进行编配丰富多彩的和弦去演奏、演唱同时感受体验哪种伴奏效果,一曲《我爱上你,平邑》让在座的老师观赏到了他精湛的技艺。老师们无不叹服,美哉!中心歌剧院男高音唱歌家韩均宇先生的叙述和现场演唱让我们感悟:唱歌是“精致”的艺术,必需具备丰厚文化底蕴。

  朴实无华的魏会平老师、声乐王子邱伟老师、温存俊美的李会清老师等等,都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令我们意犹未尽……

  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老师,要以乐育人,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提高专业素养,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

音乐心得体会15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凝练了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先学习和理解: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三个问题。尹老师讲座中提到:“简单地说,各种能力综合起来才变成了素养”。那么对于音乐学习来说,需要哪些能力的综合促成素养的提升呢?新课标中提出,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大能力的融合铸造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音乐老师也要有良好的音乐修养,这是胜任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既要有美的外表,更要有美的心灵。而良好的审美修养对于音乐教师则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主要是通过音乐中的教育审美的作用来实现的。音乐教师良好的审美修养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作用,增加学生的向师性,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课。一个音乐教师如果没有音乐修养,怎能上好音乐课?怎能吸引学生,怎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呢?所以,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良好的审美修养不仅体现为懂得美,能够发现美,而且还要善于创造美。使美的内涵在课堂中不断创造、发展,才会把音乐中的美不断带的给学生。

【音乐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音乐就心得体会04-04

音乐心得体会08-05

音乐心得体会11-05

音乐培训的心得体会03-22

音乐实习心得体会03-01

音乐实践心得体会05-04

(精选)音乐实习心得体会09-05

音乐培训心得体会07-27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08-17

音乐实习心得体会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