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23-10-21 07:02:03 科技 我要投稿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技扶贫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1

  一、行业扶贫工作

  (一)开展农业科技帮扶活动。结合三个扶贫村实际情况,每村选派一名科技指导员,重点开展果树、蔬菜、粮食种养植等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每月组织科技指导员到扶贫村开展农时指导、技术解答、农技培训、技术示范等科技帮扶活动,帮助村民及时掌握农业新知识,提高农业技能。

  (二)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针对扶贫村不同农时的技术需求,组织农业技术专家重点开展了冬季苹果树修剪、果树施肥及病虫害防治、花生等农作物种养植的专题培训4次,培训人数80多人,发放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现代科技农业养殖大全等技术书籍100多册。农业专家不仅到扶贫村提供技术讲解和指导,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通过亲自示范帮助村民更直观、有效的.掌握农业新知识。

  (三)开展“扶贫日”活动。以网络形式进行了扶贫日、扶贫政策等内容宣传,扩大了公众对扶贫日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同时,扶贫日当天到XXX村开展了科技送下乡活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在XXX村开展了蔬菜种植、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和讲解,现场向村民发放了技术手册70余份、芸豆、茼蒿等种子200余份,以及吡虫啉、戊唑醇等生物农药100多份,提高了村民对于农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二、扶贫协作工作

  与XXX区科技局加强业务沟通,对20xx年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工作进行交流,加深对双方科技创新情况的了解,促进下步业务工作的合作开展。区科技术局

  20xx年11月5日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2

  我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自20xx年从试点、扩大试点到全面推广,历时七年,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运行机制不断优化,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工作基础不断强化,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以人为本、分类指导、探索理论、注重实效”的新疆模式,促进了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进展情况及目前的现状

  (一)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稳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

  1.试点阶段:在探索中逐步推进(20xx年6月~20xx年3月)。20xx年6月,我区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组织部、农办、财政厅、科技厅、人事厅、发改委、经贸委、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厅、农科院、畜科院、林科院等13个部门组成的“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科技厅设立了办公室,首先在昌吉州选择了昌吉、阜康、吉木萨尔三个县市开展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20xx年2月,分别在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召开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座谈会,决定扩大试点范围。

  2.扩大阶段:健全政策体系,开展理论探索,进行分类指导(20xx年4月~20xx年1月)。20xx年4月,自治区决定在昌吉州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随后,在吐鲁番、哈密、巴州、阿克苏、喀什、博州、伊犁、阿勒泰、塔城等9个地州的27个县市也相继启动了试点工作。20xx年,又将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与科技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把和田地区的于田、墨玉两县纳入试点范围。在自治区试点的同时,各地州也选择部分县市自行开展试点工作。20xx年6月,科技厅会同财政厅制定了《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建立并开通了新疆科技特派员网站,组织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调研,完成了“新疆科技特派员制度政策支持体系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20xx年9月,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正式启动,我区被确定为项目实施的重点省区。

  3.推行阶段:完善体制机制(20xx年2月至今)。20xx年3月,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疆13个地州的86个县市区全面推行。20xx年5月,又启动了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截至目前,全疆共有2353名科技特派员和新疆农科院、新疆畜科院、昌吉农职院、巴州农科所等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初步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2353

  名个人科技特派员中,汉族1187名,维吾尔族775名,哈萨克族235名,蒙古族51名,回族43名,其它民族62名;大专以上学历1839名,中专及以下514名;专业技术人员1981名,农民技术员149名,大学生95名,复转军人26名,企业人员102名。全区50%的县市都有外聘科技特派员。这些外聘科技特派员来自山东、福建等内地的71名,来自自治区科研院所、高校的158名,来自地州研究和推广类单位的142名。

  (二)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发展

  为了保障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顺利推行,自治区科技厅与财政厅共同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用于安排科技特派员创业启动项目、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培训、服务、表彰奖励等。20xx年安排专项经费400万元,20xx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截止20xx年底,累计安排财政经费2900万元,引导地州、县市累计投入资金4140万元。全区安排科技特派员项目1803项,其中自治区安排853项,地州523项,县市427项。此外,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无偿资助项目35个,无偿资助经费106万元。

  (三)加强科技培训交流,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自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围绕粮食、棉花、林果、畜牧业以及设施农业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组织了6期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培训科技特派员709名;组织地县主管领导、科技特派员及相关管理人员50余人到福建、宁夏、山东等省区考察交流。同时,对广大农民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田间指导。截至20xx年底,全区科技特派员累计引进优良品种3298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085项,培训农牧民419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71万份。仅20xx年,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村(场)就达3989个,约占全区村(场)总数的43.2%。科技特派员驻点村的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10.08%,直接服务农户33万户,辐射带动48万余户农民。

  (四)表彰先进与宣传典型,科技特派员社会影响力迅速提高

  我区科技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作为工作重点。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截至目前表彰“十佳”科技特派员30名,优秀科技特派员97名,先进集体28个。建立新疆科技特派员网站,编印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文件汇编,出版《科技特派员的故事》一书,拍摄“科技特派员在农村”专题片,编发科技特派员工作简报,以及在《新疆日报》、《新疆科技报》、《新疆经济报》、新疆电视台等主要媒体上开辟科技特派员专版(专栏),向全社会介绍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关政策,宣传科技特派员的成功经验及典型事迹,扩大了科技特派员的社会影响力。

  二、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和树立政府的形象等方面,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重组和优化,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我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始终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机制体制,把科技、资金、管理等创新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的有效配置,显著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了新途径。

  发挥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创新意识及主导作用,科技特派员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针对农民的科技需求和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试验示范、指导培训、推广咨询,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转化效率,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广大农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民的劳动技能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经营管理和闯市场的经验更加丰富。

  仅20xx年推广新技术712项、新品种749个,建立香梨、棉花、蔬菜、庭院经济、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934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面积达100余万亩,项目区农户普遍掌握了1~2门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企业69个,承包或租赁土地18.7万亩,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吐鲁番市科技特派员克依木·玉拉音(吐鲁番市农业局副局长)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解决了无核白葡萄保鲜运输问题。通过冷藏保鲜,葡萄售价由原来的每公斤2元提高到6元。同时,克依木·玉拉音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聘请了40余名技术员指导农民按标准种植葡萄。春季,企业将农资赊欠给农民,到秋季收购葡萄时农民以产品抵偿农资,既解决了企业葡萄来源的问题,又让农民的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现在他每年冷藏销售葡萄上万吨,直接带动农户3000余户。吐鲁番地区有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他的做法。

  (二)逐步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和科技特派员的“双赢” 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广,“供求对接、双向选择”机制的形成,把许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城市科技人员和劳动力吸引到农村从事科技创业和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培训等方式,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壮大了农村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化了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缩小了人力资源分布的城乡差别,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收入获得了显著提高,科技特派员也获得了收益,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的互惠双赢。

  在564名创业型和有偿服务型科技特派员中,88.8%的个人收入都有所增加。其中,年收入增加额小于5000元的科技特派员占科技特派员总数的46.3%,

  年收入增加额介于5000~10000元的科技特派员占28.6%,年收入增加额10000元以上的科技特派员占25.1%。

  福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周勤20xx年任科技特派员后,带领8名科技特派员办起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与农民签订“保姆”式技术服务合同,提供农资信息、病虫害防治、技术跟踪服务。并结合福海县阿尔达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当年周勤获利1.5万元,其他8位科技特派员人均获利5000余元。

  (三)培育了多元化的新型农村市场主体,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水平

  科技特派员将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经营方式、有效的组织模式等现代企业制度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影响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协会以及中介组织等方式与农民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这对培育和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市场主体,对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家庭经营进行组织制度创新,对增强农户进入市场的集合能力、交易能力和风险抗衡实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推广联户经营、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物流等科技特派员企业及中介机构。同时促进了农村经营主体在生产资料供应、标准化生产、技术支持、资金融通、市场交易、信息沟通等方面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截至20xx年底,全区共有科技特派员参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科技特派员协会150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73个;科技特派员创办的企业69个,企业总资产规模3003万元。

  托克逊县科技特派员王艳,牵头组织8名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员,组建了股份制企业,大力推广瓜棉套作、连栋大棚和蔬菜嫁接栽培技术,实施订单农业、发展农民经济带头人,成为带动当地农民依靠科技闯市场的牵头企业。该企业每年推广精品哈密瓜上千亩,并申请了“天山情”商标,建立了托克逊县第一个冷藏保鲜库,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四)提升了县市科技工作的实力和地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针对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科技瓶颈和障碍因素,面向农村生产第一线、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把科技成果引入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切入点和有效抓手,为破解“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显著增强了农村科技工作的活力,充分发挥了科技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使基层广大的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科技进步的福祉和改革的成果。科技特派员工作受到广大农民

  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提高了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在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地位,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乌苏市根据农业产业化布局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派得力科技特派员进驻乡村,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用科技打造品牌、用品牌占领市场。创建了“巴海”牌蔬菜、“巴音沟”牌阿魏菇、“四棵树”牌大米、“杞红”牌枸杞鸡蛋、“车排子”牌棉花、“乌苏1号”无芒雀麦等一系列品牌产品。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威信和科技工作成就的显示度。目前该市有6名科技特派员被提拔为副乡(镇)长。

  (五)形成了农村科技扶贫长效机制,增强了农村贫困群体致富能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设立的“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在我区实施三年以来,通过给科技特派员无偿资助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农村弱势群体和妇女的劳动技能,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强了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与服务的能力。通过实施undp合作项目,健全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体系,完善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政策支持体系,提高了科技管理人员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业务水平,创新了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高了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消除或减缓贫困、促进农牧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审计专家克瑞斯·罗纳德先生来到项目点检查后,对项目执行情况和实施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该项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及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三方参加的项目审评中得到高度评价。我区undp合作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我国贫困地区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了成功范例,而且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截至20xx年底,项目区内受益农民共计5466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数2552户。受益贫困人口数(低收入)为1199人,占受益总人数的22%,项目区贫困人口比20xx年减少3.4%。

  三、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功经验

  (一)加强管理,部门联动,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体系

  我区自试点工作开始,便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优化工作环境,加强指导服务,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在全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科技特派员考核暂行管理办法》、《关于鼓励党政事业单位干部、科技人员参加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明确科技特派员任务目标、落实科技特派员的待遇等方面提出原则要求。

  (二)分类指导,鼓励创业,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3

  20xx年是扶贫开发“四年集中攻坚”的决战之年,组织开展好扶贫日系列活动,对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全区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糖业发展局根据《区扶贫日活动方案》工作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好扶贫日各项工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宜传,菅造良好氛围在区扶贫日活动周期间,我局围绕精准扶贫等主题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方式开展宜传,扩大群众知晓率,营造我局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村扶贫户活动在区扶贫日到来之际,我局帮扶责任人积极到帮扶贫困村樟木镇中唐村开展贫困户走访慰问活动。积极到户为贫困户讲解宜传扶贫相关政策,询问了解贫困户需求和想法,帮忙出谋划策。

  三、积极“开展扶贫日”主题党员活动日活动,切实结合我局实施情况增强党员干部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强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调研。

  围绕定点帮扶的工作要求,在社会扶贫、产业扶贫方面进行专题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帮扶村建设需求,摸清底数,为开展社会扶贫、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2、加强沟通。

  积极主动与对口帮扶村沟通联系,适时召开对口帮扶座谈交流会,总结工作,研究对策,为帮扶活动理清思路。

  3、加强宣传。

  向帮扶村宣传党委、政府帮扶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定点帮扶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干部参与帮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4

  根据市局通知要求,现将我区20xx年科技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区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扶贫项目4个,他们分别是《**良种选育研究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乡**村科技扶贫光伏电站》、**乡**村科技扶贫光伏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05万元。目前,这4个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前2个项目已经实施完成,后2个项目正在实施并接近完成。通过以上4个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除项目实施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辐射带动了70 个贫困户走出了贫困,2个重点贫困村摆脱了重点贫困村的帽子。

  二、分项目实施情况

  1、**良种选育研究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万元。项目围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主题,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通过技术配套、产业链接和集成创新等技术手段,集中整合水产业优势资源和技术,将已有一定规模与产业基础的'特色水产品**生态养殖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并示范,解决特苗种规模化培育、生态养殖、水质调控及疾病防控等技术问题,构建适合本区域特点的特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体系。通过近一年来的实施,已顺利完成了预定的项目内容。

  (1)经济效益:通过**良种选育,主养100亩池塘试验,制定**养殖操作规程,经饲养亩产达1500公斤,亩利润8000元,大水现套养**(800亩),亩产150公斤,亩利润新增2000元。经过主养模式的养殖,年**总产量270000公斤,产值810万元,利润240万元,与往年相比增加120万元。(2)技术指标:主养**成活率90%以上,套养**成活率95%以上,与往年相比成活率分别提高8%、12%.针对**的食性、习性、生长等特点,研制饲料配方he系列饲料,通过饲养试验,其产量增长10%,总结适合**区域生态养殖模式一套,发表论文一篇。**生态饲料配方专利正在申请中。(3)社会效益:**生态养殖示范推广3000亩,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200人次,带动中等以上规模养殖户20户,帮扶**、**两贫困村贫困户40户,养殖水面20xx亩,为他们免费提供各种鱼苗100万尾,下派到各点的技术人员150余次,发放《养殖手册》100户(份),通过对贫困户的“传、帮、带”、“产、供、销”等一条龙服务,户均增收分别达5万元、3万元、2万元,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总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广示范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控新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成活率和抗病性,提高养殖品质和效益,提高良种覆盖率,对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脱贫帮扶发挥了积极作用。

  2、**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元,项目实施地点在**区**镇**村。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新建猕猴桃标准园1000亩,其中分红肉、黄肉、绿肉6:3:1分布;带动30名以上贫困户就业。经过一年来的实施,该项目已如期完成了全部项目内容,不仅使项目实施村的农户从流转土地中得到了实惠,还通过实施该项目带动了65名贫困户在示范园区就业脱贫。

  3、科技扶贫光伏发电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5万元。项目内容主要是帮助**乡**村、**乡**村两个重点贫困村分别建设一个60kw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每个电站年发电量约为60000度,年收益约为60000元,可填补村集体经济的空白,完成重点贫困村脱贫村集体经济要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目前,**乡**村电站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乡**村电站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0xx年初可以全部完成项目建设。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科技扶贫是十大重点扶贫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是发挥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项目经费支持数额不大发挥的作用不小,扶贫效果非常显著。当前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科技项目数量太少,在十大重点扶贫工程中影响面较小。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对基层科技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除了在扶持数额上加大外在项目立项数量上也要有所增加。基层县区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发,围绕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需求,做好科技项目凝练及有关科技项目实施工作,用科技项目为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

  (2)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精准扶贫村产业特色和贫困户的技术需求,鼓励和动员广大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与贫困农户对接,实现技术需求与服务一条龙,为科技精准扶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3)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体系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示范园的示范水平和辐射能力,为科技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5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为大家提供帮助。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县科技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现将一年来的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帮扶点在渚口乡伊坑村,精准扶贫对象有6户,分别为“胡玉珍户、胡增林户、黄赛凤户”等6户。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一定规划,通过送资金和科技入户等对伊坑村贫困户进行帮扶,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指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了以局长黄晓龙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负责抓工作落实,多次深入对口扶贫村实地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研究脱贫方案,制定扶贫规划,及时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加强领导和指导,有序推进了对口扶贫工作

  (二)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帮扶措施

  一是开展了调查摸底。年初,领导带领小组成员深入到伊坑村贫困户家中调查摸底,了解具体情况和贫困原因。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在调研基础上,制定了《祁门县科技局扶贫工作计划》。副科级以上干部按一个1-2户进行接对帮扶,共帮扶6户困难户。三是制定好每户的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结合实际制定了每户贫困户的规划。

  三、积极争取科技扶贫项目

  按照文件要求,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帮助有能力的科技企业编制申报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一年来,共申报扶贫项目二个,得到了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科技扶贫资20万元。同时与科技扶贫项目企业一起积极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脱贫。

  三、 下一步工作思路

  县科技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有条不紊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一是根据前段调查摸底的资料数据定期跟踪各贫困户脱贫情况,继续落实好脱贫规划和结对帮扶措施;二是继续定期进行走访,加强对帮扶对象的沟通,增进感情,增进了解。通过帮扶,积极宣传“351”、“180”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早日走上脱贫的道路。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6

  我局按照县扶贫办分工,具体帮扶范集工业园区李圩村精准扶贫工作。李圩村现有村民 787户,人口3061人,土地 6000 亩。其中,贫困户 119户,贫困人口 317 人。

  一年来,我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技术为主题,突出科技工作特点,以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这一大局,坚持以科技为依托,找准科技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点,实施开发式精准扶贫,认真抓好科学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走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的路子,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帮扶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现将科技局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制定科技精准扶贫具体措施

  为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局相继制定了加强科技精准扶贫考核的相关措施。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科技局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范畴,科技局制定下发了《蒙城县科技局20xx年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要点》, 进一步理清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强化了科技精准扶贫管理和考核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

  我局把实施科技项目作为科技精准扶贫的总抓手,坚持一手抓科技精准扶贫项目申报,一手抓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走“实施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支柱产业,建立一片产业基地,培育一个专业市场,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批群众脱贫”的开发式科技精准扶贫新路子。今年上半年,我局在李圩村峰侠家庭农场实施黄牛快速育肥科技精准扶贫项目,项目先期投资6万元。带动周边17户群众从事家庭养牛,部分困难群众通过养牛脱贫,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开展村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先后与县农技服务中心、县畜牧局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两期近500村民参加。项目的实施对于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和支柱产业开发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受项目所在乡村和企业的欢迎。

  (三)建立科技网精准扶贫络和渠道

  在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中,科技局十分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技部门、示范基地、民营技术实体、农村各种技术协会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形成了县、乡、村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使新品种、新技术顺利进村入户,为项目实施、产业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保证。在今年午收工作中我局和范集工业园区、李圩村密切配合结对帮扶困难户,科技局拿出6000元帮扶午收困难群众,解决部分群众午收资金困难,并会同镇村干部帮扶到户,较好地完成了夏收夏种工作。在全县开展的秸秆禁烧工作中,我局包点李圩村做到了零火点,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其他任务。

  (四)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精准扶贫先扶志,科技当先行,我们以“让每个贫困户有一名科技当家人”为目标,按照“干啥培训啥,谁干培训谁”的原则,多部门合作,采取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发放科技图书,为贫困村订阅《安徽科技报》 、《乡村科技》等杂志,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上半年培训村民近500人。全村90%以上贫困劳力掌握了1—2项种、养业等实用技术,劳动者素质和经济开发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引进畜禽新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全村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下半年,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计划三年内发展到4个,有效地促进李圩村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五)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当地导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局进一步加大李圩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示范”、“ 乡土鸡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推广”、“黄牛快速育肥技术示范”三个示范基地, 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有效增强了科技服务功能。 同时,加大信息精准扶贫力度。今年我局利用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项目,在李圩村村部建起村信息化服务站,配备了两台电脑、电视机等信息化设备,方便了村民与外界联系,提升了村级信息化服务水平。今年,我局还利用的所建立并投入使用的“蒙城科技信息网”,成功实现与省厅、市局和兄弟县局网络上的互动链接。 在“蒙城科技信息网”中,特别增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农产品购销等农民急需的信息,加快信息互动,提高了网络的运行质量。

  (六)把握重点,实现科技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有机结合

  今年,我局与县农村商业银行紧密配合,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截止目前,全村共完成了5个重点村民组的精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通过科学编制规划,积极争取,精心施工,共为5个整村民小组新修水泥路面 10公里,农村饮水设施6处、8—12m3沼气6座,农村电力设施2处,连锁超市2个,垃圾污染水处理设施2处,卫生室1座,文化设施2处,村庄绿化工程1处,农水设施 6处,整村推进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规划目标。

  (七)认真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

  结合精准扶贫村产业特色,科技局先后选派两批共9名行业专家为我县科技特派员,与李圩村农户对接,实现技术需求与服务一条龙服务,为李圩村科技精准扶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下一步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受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李圩村基本解决温饱的农户“三低”问题仍很突出,巩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仍非常艰巨,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仍然任得道远。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把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各项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定信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新局面。

  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发,围绕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及有关科技项目实施工作,用科技项目为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

  三是进一步选好用好乡土科技人才,完善村级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精准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点的示范水平,为科技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五是通过信息化网络建设,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

  六是进一步探索创新科技精准扶贫机制,扎实搞好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7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庆城县科技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强化三个意识,认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方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所联的琵琶寨村和下午旗村分别成立了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针对帮联村琵琶寨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缺乏资源特点,县科技局对该村7个自然村,逐一摸底调查,了解贫困特点,建档立卡,建立了扶贫档案,并实行了“一对一”的精准帮扶。

  三是强化宣传意识。充分利用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将精准扶贫政策及建档立卡工作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村、每个农户。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建档立卡中来。同时,采取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意识和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8

  20xx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仪陇县“十一五”科技扶贫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法,重点围绕我县打造的'特色产业和企业,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为确保今年科技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年初我们依据《仪陇县十一五科技扶贫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组织相关单位、科技人员开展调研,制定了科技扶贫规划实施方案,将规划中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年度,落实到责任人,进一步明晰了全县今年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在工作方法上,我们一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结合,在扶贫产业上建专家大院;二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尽量把“科技扶贫村“选定在“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内,三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县内科技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相结合;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开展科技扶贫示范乡、村建设。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贯穿科技扶贫工作始终,通过对12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村的扶贫探索,总结出“八大经验”,一是竞争确定项目村,从全县56个乡875个行政村中通过竞争方式选出了群众积极性高、条件较成熟的23个乡,125个村,作为首批试点村,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在“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氛围;二是项目民选定规划,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和民主表决确定建设重点和实施顺序,切实做到了“做群众最想做的事”;三是整合资金保投入,采取了集中项目支持、发动群众投入、引导信贷参与、动员社会帮扶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四是推进“五权”管村务,建立了村务管理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议事权“五权”制度,真正实现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五是扶持互助促发展,组建了以文化、金融合作、生产经营为切入方式的45个扶贫互助社,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资金不足的具体困难;六是倡导文明创和谐,开展了“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和“五好家庭”评选、“十进村十入户”等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七是后续工程民“自管”,由村民自己组建小组,对已实施工程实行分项目长期管护;八是自我教育民“群参”,在全县开展了“四个比较”、“四项评选”、“四项查看”等活动,提高了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水平。通过这“八大经验”的实施和推广使我县20xx年在整村推进这113个村的科技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较好成绩。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9

  县在省科技厅、州科技知识产权局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通过“科技扶贫在线”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协同实现“专家帮扶、产业示范、成果转化、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五大功能,创新科技需求“精准推送、快速响应、分级诊疗、评估激励”四大机制,为我县群众提供实时、及时、高效科技服务,助推脱贫奔康。我县于20xx年7月申请开通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成立县科技扶贫运管中心,整个在线平台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我县科技扶贫运管中心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分管副县长召集县农畜水局、环林局、财政局、扶贫移民局、各乡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共同协商,明确工作任务,并由县科知局牵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在“科技扶贫在线县平台运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及时完成基础资料报送,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在线”县平台运管中心投入运行。

  (二)强化要素保障

  在全县范围内开通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整合全县科技、人才、产业、供销等资源,共建共享。一是20xx年,系统录入专家129名,信息员203名。二是召开专题培训4期,培训337人次,收到咨询1648条,已解决问题1123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三是加强提升县运管中心人员自身素质,组织运管中心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州培训学习以及走出去学习为路径,到凉山、宜宾、泸州等地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使平台运行更规范高效。四是开展甜樱桃、青红脆李、中药材等实用技术培训24次,培训5200人次。五是制作了“科技扶贫在线”宣传公示栏并安装在全县各村,将平台管理员和村信息员的信息进行公布,确保老百姓遇到的技术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答。六是联合县委组织部下文对20xx年4名优秀专家、10名信息员、1名管理员进行表扬,并颁发了荣誉证书,激发了其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七是对20xx年专家、信息员有效信息服务卷进行兑现,兑现金额17380元。

  (三)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了《县平台运管中心工作职责》、《县平台运管中心分诊员工作职责》、《县平台运管中心专家服务职责》、《县平台运管中心信息员服务职责》、《县平台运管中心查验制度》等相关制度,严格考核奖惩。

  二、平台任务目标完成对比情况

  (1)专家入库150名,已入库129名;

  (2)信息员入库134名,已入库203名;

  (3)技术供给1条,已完成;

  (4)产业资讯信息1条,已完成;

  (5)产业对接链接1条,已完成;

  (6)技术培训会1次,培训人次50名。已完成4次技术培训,培训人次337人次;

  (7)服务咨询次数480次,已完成644次。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1、在遴选信息员上存在困难,第一书记都是干几年就会离开,很多村主任受自身文化限制,不懂如何使用手机app,虽然我们也进行了多次培训,还是不尽人意,信息员仍需加强学习如何使用平台。

  2、该平台没有专家约束制度,部分专家不能及时在3个小时内答复问题,造成很多信息成为了无效信息被撤回。

  3、部分老百姓遇到技术问题,习惯性直接咨询当地庄稼医院等,等不了通过平台咨询后再得到解决办法。

  4、存在许多重复信息,专家疲于应对,导致专家的`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问题,但我们有信心,向做得好的兄弟县市学习,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知晓率。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真正选好能固定在村为老百姓服务的信息员,逐乡逐村开展培训。三是到20xx年实现平台科技服务常态化。四是探索更好的完善机制,真正实现科技力量,我们积极与县目标办协商,将该工作纳入年底乡镇、相关部门目标绩效考核。

  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是一个让百姓得实惠的平台,平台的存在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平台更深层次诠释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县有决心和恒心加快推进平台服务工作,让老百姓相信科技,逐步推进“科技扶贫在线”向“科技在线”过渡。

【科技扶贫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科技局扶贫工作总结06-26

扶贫工作总结02-07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11-29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01-11

小学扶贫日工作总结07-05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8篇11-29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8篇)11-29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15篇02-03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15篇)02-03

教育扶贫工作工作总结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