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时间:2023-10-07 07:45:08 艺术 我要投稿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沟通的艺术》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范文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但这书厚的像教科书,知识点生涩难懂,所以一直没有坚持看完。而通过这次共读,把这本书啃完了,不过经典的书需要反复看,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沟通?从生理、认同、社交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书中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给婴儿吃喝拉撒,可就是不和婴儿沟通,婴儿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一个人即使再内向,也是需要沟通的,得了抑郁症的人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整天都很忧郁,得不到其他人的劝解和及时的治疗,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他们认为死了才会解脱。

  沟通实现了社交需求,娱乐、解闷、发泄自己的情绪,工作和生活都需要沟通,眉毛,眼睛转、瞪等非语言传递信息给对方,也是属于沟通。

  而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无不例外不需要沟通。

  既然沟通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培养沟通能力?培养沟通能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一种既要留心他人又要考虑自己来获取平衡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不具有沟通的能力,而这种沟通往往是有害的,会损坏双方的关系的。沟通是有单向和双向的,好的沟通能力是双向的,带有反馈的。

  了解自我,在沟通中会有不同的行为特征,高自尊的人会表现出对方是很厉害的,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的,并期待自己被他们接受,和高手进一步沟通。而低自尊的人会认为对方看不起、批判他,于是产生反叛心里,蔑视对方。

  因此在沟通中需要有同理心。

  ①观点: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对方的观点,用同理心并非赞同自己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观点,用同理心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里找到共同点,从而更好的进行分析。

  ②情感:体会对方的感受,恐惧,难受,痛苦,失望。有些感受是需要经历过才会真正懂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但可以为对方的利益着想,关心对方。

  沟通者对于外在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并不是语言才算沟通,非语言传递出信息也是一种沟通,可以从非语言中接收信息。倾听并不是只是听对方讲话,而是在听的过程中留意对方的面部表情或是肢体动作,从而用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对方。

  因面貌、性格,兴趣,利益等各种原因和别人建立了关系,既然建立了关系,就肯定是会因为沟通氛围而影响双方的沟通。氛围有正向和负向,正向可以让沟通顺畅,达到沟通的目的,而负向可能会让对方一种防卫心理,书中提出用吉布的支持性行为来降低对方的防卫。从而能够实现正向沟通。

  意见不合会及其容易发生冲突,争论、斗殴、抵触等。无论双方关系多么友好,都会发生冲突,而发生冲突之后如何化解要看沟通双方的沟通能力,如果处理不当,会让双方的关系破裂,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所以对于处理冲突的方式很重要、批评对方,回避问题只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并不会缓和双方的关系。只有达到双赢才是真理。

  可双赢真的可以做到吗?很多人认为双赢的模式是趋向于理想化,很难做到,因为当我争执、矛盾时会很容易说出冲动的话语上到对方,在非理性的时候确实是很容易冲动,不经大脑就做一些后悔的事情或说一些话。当自己处于非理性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把自己抽离出来,不能越陷越深,不然关系会弄得很僵,没有挽回的余地。很多夫妻的关系就是吵吵闹闹,说一些气话,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最后感情破裂,导致分开。

  沟通能力强的人能够了解自己,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同时了解别人,洞察别人的行为,所谓察言观色,做出恰当的行为。和别人相处很愉快的人有一个共同点:能够在自己的看法和考虑别人的感受之间平衡。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相关文章:

与人沟通的艺术07-10

《分类沟通的艺术》的教学设计07-04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02-08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09-30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04-30

人际沟通口才艺术01-25

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03-23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03-22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04-01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