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研究

时间:2023-09-15 10:00:24 文化 我要投稿

文化产业研究

文化产业研究1

  摘要:知识产权,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对于保障人们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产业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产业,是近年来越来越盛行的发展行业,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针对茶文化产业方面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能够有效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增强产业建设成果。

文化产业研究

  关键词: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法律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法制建设更是如此。我国始终将法制建设,作为重要的现代化建设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民主法治、政治建设工作水平也会相应上升。法制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做好法制工作,能够有效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1茶文化产业的内涵

  茶文化,从广义方面来讲,是指茶的物质生产、流通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活动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其中包含了将茶作为重要载体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以及物态文化。茶文化产业,主要是指人们在和茶的接触当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或者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以及一些相关事业等。茶文化产业泛指了茶文化的相关服务和产品,在这些服务和产品之中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具有相关性的诸多行业。通常来说,只要是能够广泛反映茶文化特征的相关产业,都能够被称为茶文化产业。从茶文化产业的概念中,我们能够看出,茶文化产业是将文化意义作为重要基础的行业,具有茶文化标记的产品,都能够被称为是茶文化的相关产业。无论是较为传统的还是源于现代社会的,都是茶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将与茶有关的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再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就能够在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开发出较为新颖的茶文化产业,这是对传统进行继承的一个重要体现。

  2茶文化产业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2.1茶文化产业是新的产业形态

  茶文化蕴涵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之中,是在中国悠久灿烂文化中不断发展衍变的重要文化形式。茶始终是中国人民较为钟爱的事物,对于陶冶人的性情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传统,并将茶作为志趣高雅、品行高洁的重要象征之一。因而,茶文化的发展之中,包含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还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积极应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将茶文化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填充到产业发展建设之中,从而,增强了茶文化产业的代表意味,也有效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各项产业的发展都开始逐渐参与到转型的行列之中。茶文化产业,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应运而生的,它的发展,与时代潮流相连接,又促进了时代社会的发展。茶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好的竞争实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发展,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的产业形态,必然要经历一些坎坷的阶段,茶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茶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更为严谨、更为有效的法律作为重要的保障手段。

  2.2知识产权能够为茶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保护

  茶文化产业属于一种文化创意产业,这就决定了其必然要经历一些将设计、理念、心灵享受、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售卖的环节,这既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又是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茶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其提供一定的保障。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方面发展的重要保护手段。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茶文化产业是文化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知识产权也是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健全的。使用知识产权,能够有效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护措施,为促进茶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作用。茶文化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够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活动,从而为茶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茶文化产业在发展当中,传统文化产品中包含着一些茶器茶具的创新产品、茶室装潢创新、产品经营创新、产品工艺的创新以及茶艺表演方面的创新等。这些茶文化产业中的创新产品,都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

  2.3茶文化产业方面的知识产权具有正当性

  知识产权法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法律规范,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产权归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知识产权法》主要是针对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其中还有知识产权的管理、行使、保护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升高,民法方面对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知识产权作为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法,能够广泛应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普遍问题,茶文化产业虽然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但其中仍然具有众多产业形态的一般特点,通过对多种产业形态的研究,能够为茶文化产业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更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其中对于茶文化产业的规定也在相应地完善当中。想要通过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保护时,完全能够从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规定里面,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文。

  2.4应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茶文化产业的紧迫性

  传统文化的创新产品与一般的物质产品是有所差别的,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文化创新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特征。当今社会中,一些复制品层出不穷,对原创品的设计、创意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侵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知识产权,就是这样一个专门性的法律规范,它对于保障人们的创新、创意具有重要意义。仿制技术越来越发达,一些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商家不惜窃取别人的创意成果,导致众多的仿制品在市场上流通,对社会市场的秩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如果放任这种行为继续下去的话,将会给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具有创新创意发展模式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效果,茶文化产业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具有现实的紧迫性。针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使用知识产权具有良好的效果。加强知识产权对于茶文化产业的保护,通过法律的手段明确文化产品的归属问题,从而对茶文化产业中各项产品进行一些排他性的人为设定工作。这样做,能够有效保护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新事物和创新思维,起到良好的作用。知识产权能够起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对于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良好效果。

  2.5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茶文化产业的相关建议

  在应用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时,最为重要的是版权方面的保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著作权。著作权能够有效保护文化产品和一些文化创意思想内涵的表现形式。在使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茶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对于著作权的应用程度较高。著作权能够保护文化的创新思想,针对茶文化产业中的新型产品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著作权采取的是自愿登记原则,对没有经过登记的原创作者人,很难进行保护,尤其是在复制、抄袭现象较多的现代社会中,茶文化产业中想要保护自身利益的原创作者,需要及时进行登记注册。对于那些能够带来众多经济效益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采取强制登记的方法。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有限的,而茶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传统性质较强的产业,具有时间限制的保护期限,难以保护所有的创意产品,所以,可以逐渐放宽期限的要求。在现行著作法的使用之下,可以对相关的茶文化产业进行多种的保护,针对一些文化特色较浓的创意,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尽快进行版权登记,能够及时明确权利主体,对于保证茶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商标权,是产业发展中常见的权利形式,对于茶文化产业来说,将商标权的保护作用进行有效发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相关权利主体的保护效果。从事茶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要能够及时进行商标的注册工作,从而能够尽早获得商标权的保护。专利权,是知识产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茶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将专利权的保护作用,进行定期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权利主体对于专利权的保护意识。

  总结

  通过知识产权,能够有效保护茶文化产业中的相关权利主体,维护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从而有效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进对于知识产权法的完善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从而能够更好保障一些新兴产业的利益,促进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文化产业研究2

  近年来,南通市在创意文化、动漫等数字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发展氛围不浓、管理方式落后、传统文化数字化改造不足、创新型人才缺乏、原创作品不多、产业园区规模小、集聚发展程度低等困境。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加大引导和扶持的力度、加快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改造、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打造知名品脾、走集聚发展道路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 20xx年,我国有6.68亿网民,5.94亿手机网民,48.8%的互联网普及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动漫游戏,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动漫游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文化产业与网络(数字)技术相结合,诞生了一个新兴的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融入到移动互联网水平上的现代经济结构,并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得以快速传播和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不小挑战,因此,这就需要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不断推进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1.数字文化产业的概念

  笔者认为,所谓数字文化产业,指的是运用网络(数字)等高科技手段,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融入一定的创意,整合成新的产品或服务,内容涉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动漫、游戏、影视、音乐、软件、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等领域。它将各种文化资源与网络(数字)技术相结合,打破报业、电视、电影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固有边界,横跨多个领域和行业,并进行再创意,它具有更新快、娱乐性强等特点,代表着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2.当前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南通市文化产业总的`来说发展较快,在南通市GDP中约占4.5%,与国内及省内一般城市的文化产业相比而言,这个占比还是相对较高的。但是,与省会城市南京(5.7%)及相邻的浙江省杭州(13.6%)的文化产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个产业想要成为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其在该地方的GDP占比至少要达到5.0%,因而,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南通市的支柱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南通市的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也大概如此。此外,南通市各市、县、区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相对于海门市、如东县、海安县、港闸区、开发区的数字文化产业,崇川区、通州区发展情况较好。

  相对于国内一般城市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而言,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规模、集约发展的程度、示范引领作用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南通市有慧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两家跻身省级创意文化产业、动漫游戏基地,海安的“523”创意文化产业主题公园为国家级的示范基地,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南通中国家纺创意产业园、苏中动漫城、寺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数字文化载体建设处于蓬勃发展期。

  近年来,南通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南通市20xx——20xx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南通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动漫游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为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加上南通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临江临海,还靠上海,处于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肥沃的土地资源、傲人的基础教育、优良的江海资源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其他城市相比,优势可谓是相当的明显。

  (2)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①发展的氛围不够浓,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要求

  当前,对于数字文化产业,需要南通市政府及社会有对发展建筑、纺织、造船等优势产业那样的认识和重视,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

  数字文化产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的产业,但是,当前南通市的文化产业管理方式还比较传统,需要我们亟待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数字文化产业管理体系。

  ②传统的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融合程度稍显不足

  南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网络(数字)出版、网络(数字)教育、网络(数字)影视、网络(数字)音乐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水平和程度还不够高。而如今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互联网已进入4.0时代,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很好的弘扬和发展,就必须实现转型

文化产业研究3

  引言

  网络传媒相较于传统的传媒有着自身的特有优势,其信息量之大、传递速度之快是传统传媒不可企及的。依靠着自身技术上的充足优势,近些年网络传媒不断的发展,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从传播的形式上来看,网络传媒可以传递包括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资料,传播的方式极为简便,传播速度也非常的迅速。还有从传播的范围上来看,通过网络可以很快的接触到全球各地的信息,极大的拓展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一、网络传媒的概念和类型

  1.网络传媒的概念

  网络传媒实际上就是网络的媒介,是信息在现代化网络技术之中的传播,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流通是通过具体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系统作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从商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网络传媒可以说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一种商业经营的表现形式,其中传播的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为相关的商家获取营利。而且近年来我国国内的商业网站经营的十分活跃,很多的网站已经逐步的走向了规范市场化经营,网络传媒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起来[1]。

  2.网络传媒的三种基本类型

  网络传媒在经营过程中还是主要以提供信息为主,有的是信息之间的相互流通,所以网络传媒大致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信息内容提供型;信息交流平台型;混合型。网络传媒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很多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查询功能还有就是一些娱乐功能,这些功能分为商务性的和非商务性的。对于网络传媒而言在商务性功能开发过程中一般分为两个具体的方面。第一是将网络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与服务,第二个是将信息与服务真正的推向市场,增加其服务的商业价值。在网络传媒交易盈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获取最大化利润,会利用网络传媒自身的特性进行商业化的转变来提供更为有价值的信息与服务。在市场化的竞争中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是否更加的及时与有价值,这个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大小,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传媒文化产业经营的意义

  1.“第四传媒”的受众在我国增长迅速

  互联网自从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现在还在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网络传媒以此自身的绝对优势,逐渐的占据着传媒行业的大批市场,随着互联网用户不断的增长网络传媒作为文化产业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网络文化产业正在蓬勃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信息的传递越来越简便,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形态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所以在现如今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大力的发展我国的相关文化产业,促进我国的传媒市场的不断拓展。经过一些调查得出现如今在我国新型的网络传媒在不经意间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传媒行业,成为了传媒市场之中的黑马。网络传媒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自身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在市场化的发展中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经营模式。而网络传媒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定在之后的市场化发展中发挥出无限的潜力。现如今网络传媒已经不仅仅是应用在信息传播上了,还在教育、医用等等很多方面都有涉及。网络传媒利用自身的数字化技术开启了一个大的数字化终端,将这些产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信息流通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服务产业链条,不断的拓展着自身的发展领域[2]。

  3.网络传媒已经跻身于主流媒体之列

  在网络传媒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的主流媒体对于网络传媒都是相当排斥的,认为其有悖于主流媒体的整体发展形态。但是随着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逐渐的适应了网络传媒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如果你在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上网查查看吧”。这种信息的流通与传递的形式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之中不可分割,网络媒体通过自身的特有属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与影响力。现如今网络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政治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网络传媒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于传媒行业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加是对于社会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之后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真正的在世界范围内立足就要借助于网络传媒的发展。网络传媒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媒体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传媒逐渐的变成了主流的媒体,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的不可取代的角色。在发展之中网络传媒不仅仅成为了主流的信息传递载体,还有就是推动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络广告等等一系列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之后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的显示会越来越明显,市场地位也会不断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传媒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在现如今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网络传媒作为文化产业在产业经营上也有着自身的独有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传媒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购物方式、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还有更重要的是它还改变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形态,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所以对于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进行研究是有着绝对重要的意义的,也相信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网络传媒必将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的推动着自身的发展。

文化产业研究4

  我国政府对西藏自治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历来相当重视。我国对西藏自治区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事业的重视明显的体现在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在供给层面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20xx—20xx 年,我国对西藏地区用于发展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由44 575 亿元增加到460 666 亿元,增长了9.3 倍。需求层面上,西藏地区居民用于文教娱乐的消费支出增长幅度极为明显。根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西藏自治区城镇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从20xx 年的58 元人民币增加到20xx年的211 元人民币。

  文化产业消费与文教娱乐消费的强有力增长带动了西藏自治区文化事业的积极迅速发展。西藏文化产业不仅仅只依赖于旅游,更衍生出更多带有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西藏文化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升级与优化,在GDP 中的比重也大幅增加。

  一、相关理论回顾

  对于公共财政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探讨时,吕志胜从公共财政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外延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公共财政投入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和优化财政投入结构两个维度进行阐述,为公共财政投入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强大的促进作用而提出了对策建议。王德高在其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我国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科学界定财政支持范围及加强对文化产业所投入资金的绩效考核。对于公共财政与文化消费的相关关系探讨,此问题一直是热门议题,相关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类,其一为政府的财政投入增加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另一类则认为财政投入会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具体到我们所要分析的文化消费,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公共财政投入有助于居民文化消费的进一步增加,并针对此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建议。然而,对于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现实状况,我们发现:西藏本土常住人口300 多万,且地域分布不均,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西藏本地居民对于政府新兴建设的文化设施、文化项目投入和平台建设难以形成规模消费潜力。相对地,这些文化投入却成为面向外来旅客在藏游玩过程中影响其消费体验感知的重要基础条件。大力投入兴建的各类文化基础设施丰富了游客的选择、各类专业化文化项目建设有助于游客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人文风貌。因此,直观上看,西藏旅游消费与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以及文化产业或事业的发展有着内在联系。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这种内在关联是否存在,进一步区分看待,公共财政投入和文化产业发展对内地游客和境外旅客是否存在赞同的.吸引力。因此,我们需要验证:西藏旅游消费规模(因变量)与西藏在文化产业和事业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自变量)以及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强度如何。

  二、理论概念测度、指标数据获取与实证分析

  本文集中关注西藏旅游消费状况与公共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希望通过经验数据来实证检验这种内在关联性。首先,需要找出影响和反映西藏旅游消费状况、公共财政支出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指标数据。然而,反映西藏地区相关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较多,涉及面较广,因此,需要从这些繁杂的统计指标中提炼出那些能够最佳反映理论概念内涵的指标。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来提取这些理论因子,以此对相应理念概念进行综合测度。我们采集西藏历年统计年鉴所公开的经济指标数据来进行因子分析,年鉴数据自20xx—20xx 年(20xx 年度西藏统计年鉴中部分经济指标的统计口径较上年度发生较大转变,部分统计指标属于首次发布,本文所引证的统计指标涉及其中,所以无法进一步向前追溯更早时期的数据信息)。这些经济指标数据实际上清晰地反应了自20xx 年起至20xx 年止的13 年中,西藏自治区在经济、社会、人文、公共事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客观原因使得我们无法赴西藏自治区进行深入调研以获取第一手数据,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是经过西藏自治区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大队等权威统计机构中专业统计工作者收集汇总得出的,在数据质量方面有着充分保障。列示出本文集中测度的理论概念与初步选取的经济指标。

  三、结论与建议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应当继续保持对房地产全局性的一种把控,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税收政策,注重全局发展策略。

  例如,采取一些调控措施来化解商业地产库存,重点针对符合条件的商业,或者是办公用房等工程建筑项目来重新调整,可将这类用地改造为电商用房,或者是科技研发型的地产公司,也可以是高层次人才住宅公寓。尽可能指导地方(三四线城市)有效降低住宅小区配建商业用地。与此同时,相关的金融配套服务机制也需要完善,比如,加强对首付贷、众筹等新产品的合规监管,以此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将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逐步纳入到区域内金融业务的监管体系之内。

  从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就拿深圳来说,在目前土地市场比较火爆、溢价率急升的严峻情况下,作为房地产的投资者,在做出相应决策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情况,根据企业的实力以及经营管理经验,来做出并选择最合适的拿地策略。深圳与周边的地级市不同,深圳市商品房库存水平低,呈现为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基于此,当地需要加强刚性需求。

文化产业研究5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旅游地区要想招揽更多的游客,必须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区要想发展其旅游行业,就必须重视其地区文化,将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的结合。一个旅游点吸引人的地方不单单是其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条件,还得有其特色所在,黔西南地区可以发挥其文化产业,将旅游点更加突出其历史文化特色,这样可以更多的吸引人的眼球,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二)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

  黔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居住区,该地区很多的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音乐等都受人们的青睐。为此,黔西南地区可以将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少数民族舞蹈和音乐爱好者更加青睐,更具吸引力,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

  (三)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

  在旅游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民族节目表扬,通过具有地域特殊的表扬来带动旅游业,让节日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入到旅游行业发展中。比如贞丰“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等等节庆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旅游者的兴趣,还可以让旅游者学习到更多的地区文化。也是对地区文化的有效传播。

  (四)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要想将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政府必须有效的健全保障机制,通过合理的文化渗透,来有效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步形成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的机制。

  三、结语

  总之,作为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主的黔西南地区,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不断的加强该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吸引更多的旅客前往。旅客数量的增多,可以有效的提升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有效的将黔西南的历史文化,地区特殊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黔西南地区,为黔西南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文化产业研究6

  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态继传统经济、新经济后,一种随着创意阶级的兴起而开始跃入世人眼球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发展,许多国家甚至把发展创意产业放在了国家战略位置的高度。与此同时,在全国高校开办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专业院校,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与繁荣的专业增长速度相对应的,是越来越激烈的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现状及问题

  (一)交叉学科处境尴尬

  交叉学科处境尴尬,培养的人才往往全能之无能。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就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来说,其对于文化产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我国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领域,也在一直调整和补充中。具体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尽管不同的高校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化产业培养的是既要懂文化,又要懂经营和管理,甚至还要有一定艺术才能以及创意策划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者费振华也曾撰文指出,纷繁的文化产业,让部分高校难以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他们针对这些主干产业,开设了涉及多个行业的多门相关课程,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培养具有宽广知识覆盖面的综合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现实误区

  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很多专业都非常强调个体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是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来说,人人都是英雄却是一个很大的现实误区。道理非常简单:一个文化创意项目、一套演出策划方案、一条旅游线路规划等,都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许多高校都采取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方式,只是这样的“合作”,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学科背景完全相同的不同成员的“集体劳动”,离真正的合作还有一些距离。

  (三)有产业无文化的普遍现状

  除了以上提及的问题之外,目前在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极大忽视和缺失的现象。赖声川先生在自己的著作《赖声川的创意学》中,提到“其实不只是创意教育,综观现代教育体系,似乎都从明信片的右边出发,令人讶异地遗忘了左边。现代教育体系并不负责左边‘智慧’教育,在这‘不负责’中隐藏着一种共识:智慧无法或不该被教导”。很多高校深谙文化知识对于整个产业的源头作用,表面上也会在课程设置上做出强调和倾斜,开设一些诸如《文化史》《艺术史》《艺术鉴赏》之类的课程,但课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课外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巩固和强化,领导不重视,导致学生对此类课程的轻视和排斥,多米诺骨牌的最末端,就是学生作品中核心要素的缺失。

  二、国外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艺术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不管是在学科建设、理论构建以及高校招生、人才培养方面,这些先进的国家都积累了大量经验,有非常多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高迎刚在《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文中对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的特点,做了系统归纳。从师资构成来说,欧美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艺术管理从业经历;从对学生的入学要求来说,欧美国家的学校提供的主要是艺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一部分学校提供学士学位,很少有学校提供博士学位;从专业培养目标来说,艺术和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却是按照具体的就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专业化、细分化培养,满足不同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从课程设置来说,本科生主要偏向经营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类的学习,而研究生阶段,则需要学生在入学前有艺术学习经历的基础上,专注于将艺术和管理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培养。

  三、国外人才培养经验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管是从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还是课程体系调整,都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些方面又与人才培养和最终成型关系深远。笔者非常赞同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只有在有了一定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之后,文化产业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而就本科生的培养来说,则更需要调整思路,转变现有的培养模式,从学生个体的能力和需求出发,不强求成为各个专业的通才,有意识地将专业细分,侧重学生纯粹能力的培养,然后再自上而下进行资源整合,强调不同专业背景人才的共同协调协作能力,方能在目前混沌的状态中找寻到一条清晰的思路。

  四、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之路

  (一)系统论的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系统的思想来源已久,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于系统论的研究以及该理论给其他各个领域带来的观照,从没有中断过。系统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察。其核心观点即在于强调万事万物的整体性,并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体是部分的整体,而部分也是整体的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不能独立存在,并且自身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文化产业管理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具备个体与整体的特点。诚如上文分析,不论是在企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传播公司,能胜任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专业人才,都不可能是单个的个体而应该是集体合力。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都违背了系统论的观点,人才培养的策略不是过于注重个体能力的伸展,就是面面俱到式的整齐划一,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在充分发展个人、实现个人专才的同时,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牵引,将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个体融入到整体中来,各自在具体的领域发挥优势,同时齐力实现整体的最大化目标。从现实经验出发,一个优秀的创意项目,从前期的构思阶段开始,就应该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出点子者”“分析点子者”“点子推广者”,乃至于“点子执笔者”和“包装包装者”等共同合力打造。比如“出点子者”,应该是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对社会、对人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能够准确判断出什么有价值而什么没有价值的“文化型”人才;“分析点子者”,则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调查方式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对前者的“点子”进行科学验证的“科学型”人才;“点子推广者”,则是具备熟练的市场学、经济学、营销学等相关知识,对经过评估的“点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推广的“操作型”人才;“点子执笔者”,是具有较厚实的写作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作家型”人才;而“包装包装者”的不可或缺,是因为一份完美的策划案,离不开会熟练使用各种文档编辑、图片美化,甚至于视频包装的“技术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重合,但绝不可能只由一个人、或者一种人完全胜任。

  2.文化产业管理系统化人才培养思路。从学生个体的能力以及专业培养的目标出发,笔者认为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需要将个性化培养以及整体性协作结合起来,一方面重视个体专业特长的塑造和养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个体的“专业”和整体的“复合”,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队伍。首先在个体培养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都是一致的,在专业课程类别上,也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对于此,笔者建议可以在课程类别中将“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限选课”。此类课程不同于专业课和选修课,一方面不具有专业课程的强制性,同时也缺少选修课程的自由性。为了多渠道培养专业型人才,学校可以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归类,提炼出诸如“文化素养”“科学分析”“传播推广”“文案写作”以及“艺术技能”“多媒体设计”等方面的培养方向,同时在限选课中分模块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诸种能力养成的课程,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学习,以期在共同的专业背景下,学习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从一般的“通才”向具体的“专才”转化。从整体“复合”方面,要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调整,对于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可以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辅以课外实践的方式;但是对于专业限选类课程来说,则需要在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脱离课堂,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实践。对于这部分的授课和学习,可以参考研究生导师培养的制度,为每个模块配备一位专职导师,除课堂授课外,主要负责下达任务给学生,同时做好指导、督促、评价等工作,通过大规模的实战经验,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每个模块的具体专业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的同时,可以以学院或系所为单位、成立工作室制度,制订工作计划,并按照项目化培养的方式,将具体任务细分,由不同专业素养的学生分别完成“出点子”“分析点子”“点子推广”,乃至于“点子执笔”和“点子包装”等全部流程的工作,每类学生只负责单项流程的任务,但是在各自的流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特长,合力完成最后的工作目标。

  五、结语

  笔者提出的限选课程的开设,以及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培养,并不是首创,在这之前,一些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曾经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限选课程,但是主要目的有些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不同的“艺术技能”,有些则侧重于专业技能,课程并不成体系,并不具备多方向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初衷,而在笔者所在的广西艺术学院,也曾推行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因为学生接受的是“通才”教育,并不具备不同的专业特长的背景,所以并不能充分发挥一个系统中个体的独特作用,收效甚微。高校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十几年的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就如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给处在激烈交锋中心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思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文化产业研究7

  摘要:传统融资模式有银行融资、债券融资等。在借鉴这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传统融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文化企业应结合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此外,将探索在互联网技术下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新途径,以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文化产业;江西省;传统融资;互联网

  1江西省文化产业特色

  2018年4月8号,江西省第八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结果被公布。全省共有18家单位成功入选,包括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景德镇市名镇天下陶瓷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上饶市婺源县水墨上河开发有限公司及江西星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业务主要围绕旅游、玩具、动漫、陶瓷文化等几个方面。景德镇依托传统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陶瓷的转型升级,将传统的陶瓷工业生产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把文化创意纳入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政策制定中。景德镇开创了设计、研究、教育、交流等完备的产业体系,为中国陶瓷和世界陶瓷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新的示范基地单位将继续在创新的基础上,努力争创发展升级新辉煌,为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做出贡献。

  2传统融资方法优缺点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相关对象之间的一些因素,得出具有一定结论的决策结果,4个因素主要包括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3地域文化对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影响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产业兴盛,融合了多个环节,从创新设计、内容布局、文化推广与传播等多方面,还投入了大量物资,是知识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而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不只需要拓宽投融资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建设文化金融的生态环境,包括文化市场竞争环境、有序的法律保障及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等。此外,符合地域文化的文化产业融资(如陶瓷文化产业)还少不了政府的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以加快吸引各类资源要素的聚集。对于市场而言,加强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不仅可以维护创意者们的自身权益,还可以促进创新、冒险,培育创业文化。科技界、金融界应加强与文化企业的沟通,以便引导风险投资进入陶瓷文化产业。

  4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4.1传统融资方式成本限制大,且融资机制建设不完善

  传统方式的融资模式都具有信贷各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问题,对于大型文化企业,其需要的资金量大,但由于信用等级较高,信贷风险不高,故借方的信息搜集及监管成本低,易使贷方获得所需资金。然而,对于文化中小企业,其自身抗风险能力差、财务水平低、信用评级不高等不确定因素过多,难以通过传统的银行借贷融资方式获取所需的资金,如果通过债券及股票等直接方式融资,则需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如审计费、担保费等中介费用,此外通过这些方式融资也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及不确定的收益,由于二级市场流转差的问题,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足额的资金,易影响上市需求。文化企业的人才结构目前主要以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专业人员为主,缺乏具有投融资知识,对资金的运营还不够专业,对于新兴的`风投、互联网金融、产权质押等融资渠道不够了解。因此,文化产业急需一批既懂文艺创作及其开发运营的专业人才,又懂互联网金融知识、理财业务等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文化产业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性与投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将成为影响文化产业与金融行业深入对接的严重阻碍。

  4.2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不稳定,风险评估及管理难

  以进行现有的文化企业中的大部分资产是无形资产,如文字、音像、音乐等数字、文字内容,它们的版权、放映权、复制权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价值容易随着时间及群众的偏好等发生较大的偏差,地域差异、文化背景和潮流趋势等不确定性问题,都将使得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定价困难,变动幅度较大。与此同时,现有的评估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交易平台和交易机制、产权保护机制都还没建立完善,依然处于不透明、非公正、缺乏权威的阶段,使得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交易流转不够成熟,且其投资主体也较单一。对于那些从文化事业单位转型为文化企业的,因为之前过度地依赖国家财政资金,使得文化企业自身的韧性减弱,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出现问题,产生脱节。

  4.3传统融资模式效果与产品开发初衷存在背离

  这些年,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成为业内显著问题,在此基础上,也建立了较多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方式,如将多个企业板块联合进行质押登记贷款,鼓励直接融资的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资金的投放量,但其实际效果仍有待提高。部分融资方式在其他某些行业和领域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然而一旦运用到文化产业中,却并未适合,即没有完全符合或适应文化产业的,能与文化产业特质相匹配的融资模式。传统融资模式下的抵押物一般为大型的、高价值的固定资产,而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具有难以定价、不确定性强等因素,难以实现担保和质押。所以,大多数文化企业资金紧缺。就现有的情势而言,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而私募基金、银行借贷及股权筹资等方式获取的资金较少。

  4.4金融中介与文化企业间的衔接机制不通畅,导致融资陷阱

  由于历史因素,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上表现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一并发展,常常忽略了文化产业属性。同时受到传统观念、传统机制体制的影响,金融行业与文化行业进行相关的业务交流及融合不只在范围上,在广度及深度上来说,都发展得较为缓慢。且这两个领域的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文化企业对于金融领域的融资产品、相关的法律、运营手段、业务流程等不甚了解,文化企业内部缺少专业融资团队。同时,现有的金融中介机构也具有文化企业相对应的一些问题,其一是缺乏对文化企业资产情况、运营结果、发展前景、经营周期的了解,特别是那些事业单位转型的文化企业,由于市场化水平低、过于依赖财政拨款的原因,金融行业缺乏与之特质相对应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模式,导致其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非针对性。虽然拥有创意、智力、版权等无形资产,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中介评估机构,难以合理地确定其价值。因此,这些文化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时处于被动地位,资产抵押不足,获取的贷款较少。在创业板的交易规则下,现行的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运行情况约束的原因,在现行金融体制下难以通过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核,上市融资。

  5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文化中小企业融资新路

  5.1增加文化市场活力,确保文化企业主体地位

  由于过度依赖财政拨款、财税优惠政策等原因,传统体制、机制依然在现阶段严重影响了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导致其市场化水平低,未形成适应现行市场的运作理念和方法,其在客观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因此,强化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是需要这些中小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驱动下的新型态,努力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克服原有的被动、盲目及缺乏有效性的融资途径,探索新形势下的互联网融资渠道。

  5.2借助互联网技术,强化融资的相关硬件设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通过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的运用,很多平台能获悉一些信用、现金及交易情况的分析跟踪,统计出一些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的途径。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的内在特征,可以为新时代的金融服务提供高效益的契机。互联网金融模式高效率及安全性运行,直接依赖于信息的处理及运作技术。因此,大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旦得到提升,将使得传统融资模式的低效率、高成本问题得到解决,也可解决众多在线融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的技术支持。例如,将互联网数据进行搜集筛选、有效整理分析及细分类别,可以进一步掌握借款人信用信息,完成贷前审查流程,并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出适应各类借款人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渠道。

  5.3培育文化产业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

  目前,文化产业能否运用现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企业融资,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首先,不仅是需要解决相关的一些技术支持问题,还需要搭建切实可行的、便于文化企业使用的互联网融资平台,如征信平台、交易平台、交流平台等,以保障融资的信息沟通、交易流畅及风险最小化。其次,大多数文化企业用于抵押、登记、质押的无形资产,如版权等,应相应地建立完善的抵押、登记平台用于交易及管理,以确保能够将其用于融资并解决文化中小企业的间接及直接融资困境。

  6结语

  传统融资模式存在成本高、运行机制不完善、无形资产难以定价抵押等问题,且文化企业及其文化产品的特征对文化产业融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急需探索出与地域文化相适应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强文化主体地位、强化互联网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定明.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13(10):31-33.

  2刘芸,朱瑞博.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J].征信,2014(2):31-35.

  3丁增稳,郑兴东.互联网金融视阈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2-116.

  4杨选辉.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广场,2014(2).

  5聂德才.小微旅游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12-24.

  6杨靖吉.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28-34.

  7郭瑛,魏蓉蓉.江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J].审计与理财,2017(9).

文化产业研究8

  摘 要: 结合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周活动,从理念、实践类型、指导教师、大学生团队、管理、考核、效果七个层面进行实践育人探讨,指出在高等教育中贯穿实践育人精神,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论文

  摘要:结合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周活动,从理念、实践类型、指导教师、大学生团队、管理、考核、效果七个层面进行实践育人探讨,指出在高等教育中贯穿实践育人精神,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在大学生培养中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周;育人;三步曲

  一、实践理念三步曲:理论——实践——理论

  针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本次实践周活动理念三步曲:理论——实践——理论,即实践周前期师生共同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实践周结束,大学生以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理论总结,把实践中遇到的人际沟通问题进行提炼汇总。以理论为起点,实践为过程,最终回到理论的终点,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大学生做到了知行合一。

  二、实践类型三步曲:专业型实践——服务型实践——活动型实践

  “专业型实践”是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服务型实践”是指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型实践”是指突出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弘扬当地文化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定位在于培养社区文化管理人才,实践周活动集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实践为一体,以首期社区舞蹈骨干培训——“舞蹈进万家”活动的形式,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舞蹈、活动组织与策划、文化推广等知识,服务于社区舞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繁荣社区群众文化,使大学生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活动能力均得到提升。

  三、实践指导教师三步曲:行业专家——社区居民——学校老师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秉承“产学研六共同”办专业的理念,实践中实行”双师”型教学,即学校教师和社会行业人员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指导大学生实践的教师有来自社会行业的专家,如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来自其他高校的老师;还有来自50个社区的文艺骨干。高校教师与社会行业人士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弥补校内育人的不足,使大学生获得了校内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能力。

  四、大学生实践三步曲:大四就业实践——大三体验性

  实践——大二参与性实践实践育人精神贯穿大学四年,大学生实践呈阶梯式递进三步。通过实践周活动,大四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大四大学生担任各小组负责人,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己的就业规划、创业计划,完成活动的策划、推广工作;大三大学生做主力进行体验式实践,完成实践周的具体组织工作;大二、大一大学生进行参与性实践,辅助完成活动的其他任务。大学生实践三步曲,层层帮扶,步步递进,互相学习,分工明确,各取所需。

  五、实践管理三步曲: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

  为期5天的教学实践周活动参与人数多,时间相对集中。面对如何管理这一问题,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了实践管理三步曲: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时间管理指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每天大学生和老师进行早、中、晚三次签到,并严格执行艺术学院的“例拍”制度;目标管理指大学生团队分为五个执行小组,分别是策划组、会务组、宣传组、课程组、后勤组,各小组预定目标,严格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指各小组给出三个奖项名额,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实行民主投票选出“实践周突出表现”大学生。

  六、实践考核三部曲:时间考勤——实践日志——实践报告

  考核评价体系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性作用,是评价实践活动效果的唯一试金石。根据实践周动态复杂的特性,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了实践考核三步曲:第一,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第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第三,普遍性和个性相统一。实践周结束后,对大学生进行认真的考核,除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外,每天要求大学生写实践日志,把实践当天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5天的实践周结束后,要求大学生进行实践周的总结,书写实践报告。最后召开专业实践总结会,把评选出的优秀实践日志、报告互相传阅学习,并对实践周突出表现的大学生进行表彰。

  七、实践效果三步曲:大学生——老师——社会

  通过实践周活动,大学生、老师、社会均受益匪浅。对于大学生来说,从活动的角度提升了大家的活动组织、策划与推广的能力;从专业的角度锻炼了大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把平时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从就业的角度使大学生能了解社会,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晰自己的就业方向。对于老师来说,在实践中能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对于社会来说,首期社区舞蹈骨干培训——“舞蹈进万家”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舞蹈专业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艺术审美能力,丰富了社区文化,繁荣了群众文艺生活。

  参考文献:

  [1]唐晓娜,应莉,冯笑河.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J].艺术教育,20xx(10).

  [2]熊贤君.中国女子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

文化产业研究9

  文化产业依托于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已经开始在全球发展壮大,解决目前的融资难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投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资金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作为高效融资方式,已开始进军市场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风险投资能够为难以贷款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退出投资并获得高额利润。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风险投资和文化产业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一、风险投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条件已成熟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等概念的提出大大提升文化产业的地位和比重,大量文化产业从此出现。但由于我国文化企业起步晚、实力弱、规模小、风险高,所以很难找到适合的投资、融资机构进行合作。而风险投资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投资方式,是由金融家或机构投入到有巨大潜力、高成长性、新兴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无论是从投资理念还是投资机制,文化产业的特点与形式都与风险投资的标准相契合。

  2、风险投资领域、投资强度在不断扩大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兴的文化产业不断诞生。随着合作的深入发展,风险投资者的利润收益在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投资领域都在不断扩大。从一些互联网创业者平台公布的信息就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企业获得融资。例如,从36氪网站上就可以看到,近一个星期,就有近百个文化企业完成了首轮融资,金额都基本超过了百万美元,其领域涉及到数字娱乐、趣味社交、在线教育、旅游户外等多种领域。由此可见,风险投资者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强,领域越来越宽。3、文化产业的研发阶段投资力度不足风险投资者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一般只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对起步阶段的企业的投资力度极小。风险投资者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兴趣强、有期望,但一般都是只立项,实际资金投入少之又少,基本属于观望状态。这导致风险投资在文化产业上的投资金额和项目不对等。而文化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的研发阶段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此时风险投资不愿拿出大量资金进行合作,导致了该阶段的投资力度严重不足。

  二、风险投资支持文化产业面临的法律问题

  1、文化产业的成果保护制度不健全

  文化企业的产品存在形式一般是无形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如何保护一个企业的智力成果是一个文化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发展下去的关键问题,但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相互抄袭模仿现象严重。对风险投资者来说,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措施是否完善是其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参考。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晚,发展不够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较为分散化,各法律法规之间有所出入、甚至出现矛盾,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例如,我国的《专利法》和《商标法》的法律条例在范围和力度上存在差异。

  2、风险投资缺乏政府监管及相关法律保障

  由于风险投资属于新兴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形成健全的体系。目前我国现有的风险投资的制度政策都只是起到宏观上的指导作用,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条例,可操作性差。没有政策法规的规制,造成了很多投资者错投、滥投,最终投资失败。另外,政府对风险投资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者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也导致了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在投资过程中。在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方面,政府虽然对文化产业有一些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但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很多民间资本都很难进行风险投资。

  3、风险投资者的机制缺陷

  风险投资者必须通过中介机构来与政府、文化企业以及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交流合作,而当前我国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机构在政策、法律服务方面的工作都不够到位。两方的交流渠道不够畅通以及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极易造成决策失误及投资失败。另外,风险投资机构对客体的甄选机制僵化。由于缺乏专业性的判断能力,风险投资者会优先选择口碑好、信誉强、有一定名气的.企业进行投资,忽略很多有潜力、有想法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还有,有时一家文化企业的风险投资者不止一位,可能两位甚至多位。多位投资者同时作为企业的股东,其在公司中的权利与义务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这就需要相关制度来规范风险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解决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解决上述法律问题的几点策略

  1、健全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对于企业成果的保护,需要一个健全的保护制度。国家一定要加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护制度,对于知识产权的侵犯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国家还要加强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进行一定的修正,对当前各法律之间知识产权不对称问题着力进行解决,对知识产权进行一定的完善。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有利于风险投资者看到文化企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完整的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体系,这与国家长期以来的市场经济制度有关。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风险投资者很难从国家政策方面看出投资导向,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当前情况下,必须加强政府对风险投资者的监管,给予风险投资者一定的优惠,改变风险投资者盲目投资的现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引导正确的市场走向

  目前,风险投资市场存在很多矛盾与冲突。风险投资者对投资缺乏判断力,容易忽略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政府要做好相关的风险防护措施,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政府要对企业信息进行一定的规范,防止出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出现。政府要做风险投资市场的领头羊,帮助风险投资者正确认识投资导向,引导正确的市场走向。

  四、结语

  面对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政府监管问题和市场机制问题,我们必须健全文化产业的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引导正确的市场走向。风险投资进军文化产业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保障风险投资与中国文化产业的相互结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积极应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推动风险投资与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

文化产业研究10

  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下的一大显著特征,预示着世界多样文化的冲击、碰撞和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正在迅速崛起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我国也早已确定了文化产业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应及时思索如何保护和发展极具代表性和特殊性的本国舞蹈文化产业。

  一、新形势下舞蹈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一)舞蹈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舞蹈文化产业是指从事舞蹈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舞蹈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从属于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生力量,它既属于第三产业又属于商业,它兼备了文化与产业的二重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舞蹈用品经营业、舞蹈经纪业或文艺活动演出业,这些是可以实现产业化或部分实现产业化的,而作为其中非经营性成分的舞蹈教育业,则又不能实行产业化,因此舞蹈文化产业多指以文化企业组织的方式从事舞蹈产品生产和服务经营活动的文化娱乐业。

  (二)舞蹈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全球化趋势预示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协调发展,被经济发展带动的舞蹈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欠缺对舞蹈文化产业市场重要性的认识,舞蹈市场化的观念比较落后,导致基础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其市场运行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整个舞蹈业界对于市场缺乏培养和管理意识,只要加强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融合及发展创新,提升产业集聚力与竞争力,充分对文化产业、产业结构以及文化市场研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方融资的创作机制,引导和培育舞蹈的消费群体,加强优秀作品的创作机制,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并注重舞蹈文化产业产品的多元化与多层次性全面发展战略,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舞蹈文化消费的个性化选择,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具备较大潜力。

  二、新形势下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一)健全市场体系推动舞蹈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舞蹈的市场建设还没有建成,商业化体系不完善,由于绝大部分舞蹈产业的投资主体都是各级政府,在早期投资和创作之初就没有考虑市场因素,导致了多数人对舞蹈文化产业的怀疑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国家开始限制和整理直接的政府投资行为的`同时大力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投资主体在投入之初更多的面对市场、考虑市场,同时也要求舞蹈的创作主体改变部分观念,从创作之初就要仔细考察和分析市场,为投入的资金负责,真正的面对市场为观众服务,当创作者和运作者越来越懂得市场时,也就实现了舞蹈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开始,如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典范。

  (二)调动群众消费促进舞蹈文化产业发展

  从舞蹈大师贾作光先生说过的“群众不跳舞、不爱舞,产业化就是空谈”可以充分体现群体大众参与舞蹈的重要性,强调了群众的力量才是舞蹈称之为产业的关键基础,我们只有解放思想,转变传统发展观念,积极探索大众舞蹈的发展方向,完善舞蹈文化产业本身结构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结合市场深化舞蹈文化产业机制改革,转变观念积极发挥舞蹈文化产业的品牌效益,逐渐引导全民参与舞蹈,实现舞蹈文化产业市场空间最大化,学习借鉴国际宝贵经验,在市场化运作中有效的控制成本,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所未有的成功。

  (三)突出地域特色发展本土舞蹈文化产业

  由于受到各种外来因素和其他相关艺术领域变革冲击的影响,多地区本土的传统舞蹈处于摇摆不定与再次定位的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大力扶持,以助舞蹈文化产业,使本土舞蹈再次获得重生的力量。以突出地域特色的方式推进各地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通过媒介的传播力量和巧妙的营销手段扩大舞蹈产业的展示平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舞蹈文化产业的重视度,有机的与市场结合对如何发展舞蹈文化产业从经济学的角度用独到的眼光和大胆的创新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

  三、新形势下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已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大事件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把其作为今后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提升战略竞争的新形态,这一新兴的产业已引发了发展潮流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而在研究文化产业时势必也要涉及作为其分支的舞蹈文化产业,处在本世纪的伟大历史转折点,舞蹈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机遇,迫切需要完善舞蹈文化产业本身结构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结合市场深化舞蹈文化产业机制改革,通过打造舞蹈文化精品转变观念积极发挥舞蹈文化产业的品牌效益,形成舞蹈文化产业链构建和谐的舞蹈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学习借鉴国际流行做法在市场化运作中有效的控制成本,将开源和节流都做到极致,使得舞蹈产业在商业运营中更加游刃有余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形成一个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舞蹈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从而把我国的舞蹈文化产业推向一个新时期。

  四、结语

  舞蹈文化产业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产业的特殊性,面临着在新文化构成中重新探索与定位的机遇与挑战,在顺应舞蹈文化产业发展潮流趋势的新形势下,我们可以通过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形成高效的舞蹈文化产业链,打造地域舞蹈文化精品促进大众经济消费,实现这一充满魅力艺术学科产业化的发展与创新。

文化产业研究11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存在诸如融资体系支持不足,融资差异性较大,融资成本普遍较高等问题,这与产业自身的高风险特性、薄弱的产业基础、民族地区落后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产业融资政策支持不足有关,需要通过增强产业竞争力、创新融资方式、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指生产和提供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主的产业,包含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传媒、歌舞演艺、手工艺品、风俗娱乐,节庆会展等行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有利于发挥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优势,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技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指特定产业中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资金持有者筹集资金,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指生产和提供民族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满足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筹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产业的血液”,融资是一切产业活动的基础。产业融资一般用于新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兼并等需要,有利于整体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建和生产都需要大量资本,然而在实际中却面临严重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一种约束。

  一、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突出

  (一)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自筹以及少量的银行信贷,且信贷规模很低。据统计20xx年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信贷总额不到民族地区信贷总额的0.4%。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从各级政府文化专项扶持资金中获得的资金总额和比例也远小于主流文化产业。目前资本市场上真正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只有两家“西藏旅游”与“丽江旅游”两家旅游公司,融资额度也很低。至于债券融资、文化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外资投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融资方式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活动踪迹难觅。

  (二)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融资差异性较大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从企业性质角度,国有企业、区域垄断企业、事业单位等具有“公有”性质的企业融资渠道更多,融资额度大;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隘,获得融资数额很小。从企业规模分析,在我国无论是政府扶持资金,还是银行、资本市场、风险基金等金融机构,都更偏好支持大型企业。少数民族文化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机构青睐。

  (三)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80%的融资来源于信贷,据估计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普遍高10到20%左右,企业还要承担除利息外的融资交易费用,如资本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审计费、抵押评估费、担保金等,核算下来目前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成本年化利率高达13%至15%,其中利息费用占总融资成本的60%至70%,融资交易费用占30%至40%。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平均的融资成本要高于目前平均利润率,因此很难依靠长期融资来推动产业发展。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产业高风险特性导致融资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具有高风险特性,经营收益很不稳定。文化产品研发过程是人的思维创作过程,主观性较强,生产过程很难统一控制,产品质量波动相对较大。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属于非生存必需的小众文化产品,其需求受市场口味、经济形式、政府政策、推广渠道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销量很不稳定。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投入成本较高,而消费成本与复制成本较低,很可能因为盗版、仿制等问题导预期产业投资的预期收益大幅降低。除了经营风险较大外,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轻资产较多,以民族元素为内容资产价值很难评估,而可抵押的有形资产较少,担保能力相对较差,这都使产业吸引外部资金能力不足。

  (二)薄弱的产业基础造成融资途径狭窄

  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治理程度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效益差,自筹资金能力很弱。从产业整体发展程度分析,产业盈利模式还不成熟,企业大都分散经营,缺少龙头企业,产业流程较短,产品附加值低,类型雷同,产业内部大量企业无序竞争,没有知名品牌,产业间缺乏联系,依存度很低,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对民族地区经济辐射性推动不足。弱小的企业实力、较低的产业化水平,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企业很难利用现有的融资渠道。

  (三)落后的金融发展水平阻碍产业融资效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体系发育迟缓,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种类、数量较少,区域分布不均。在民族地区,产业融资高度依赖政策性融资、大型国有股份银行、农村合作性质银行、信用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很低,资本市场几乎不发挥作用,股权与债权融资效率低下;产业基金、信托、保险、融资租赁、互联网等金融组织稀缺;融资中介与服务组织严重不足。此外,现有金融机构发展也很滞后,金融人员素质较低、设备技术不足。落后的金融环境直接阻碍了产业融资效果。

  (四)融资政策难以支持与保障产业融资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对于文化产业融资重要性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融资政策制定与执行体系很不完善。首先,基层具体融资扶持政策稀少,缺乏差异化的融资扶持措施,中央精神难以落实;其次,现有的融资政策在扶持对象,条件、覆盖范围、扶持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其合理性有待改进。再次,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效果差,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宣传力度小,资金分配与使用机制混乱,资金投入效率低等各种问题。

  三、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优化的对策

  (一)增强产业对融资的吸引力

  政府合理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既要打造区域内的核心企业和特色企业,又要因地制宜培养大量“小、精、尖”文化企业,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重点支持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产业,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和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具有本区域民族特色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二)创新产业融资渠道与方式

  借鉴东部发达地区新型信贷产品,引入或者创新适合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信贷产品,因地制宜的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入质押、融资租赁贷款、小企业集合贷款、产业链集合贷款等多种贷款模式来支持不同的类型、行业的文化企业。加大资本市场对少数民族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创业板、新三板、企业债券融资。引入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众筹、产业基金等新型融资方式。

  (三)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根据民族地区文化资源、金融资源以及企业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支持政策。政策重点是落实中央文化支持精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非公资本进入门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以政府为主导打造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融资政策咨询、扶持资金申请、企业信息与融资需求信息共享,文化产权交易等多种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克岭.微观视角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

  [2]贾银忠.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3]张岩.对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融资难的思考——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例[J].西部金融,20xx,06.

  [4]袁家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xx,06.

  [5]中国人民银行哈密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王月玲.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亟需引导和扶持——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例[J].西部金融,20xx,08.

  [6]张瑞珍,郑婧渊.金融支持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J].经济论坛,20xx,07.

文化产业研究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中各产业进入了一个大调整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和其他各产业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文创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旅游业借助文化底蕴提升魅力,文创产业借助旅游增强活力,产业融合发展定将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所谓21世纪的强国,看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首先是文化大国,然后才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文化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率先提出,被公认为是“朝阳产业”。自诞生之日起,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由经济发达地区向全球扩散的过程,现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程度。在我国的旅游产业中,冰雪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冰雪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开发是其发展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需要拓宽思路,发展新的理论基础,进而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雪乡冰雪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雪乡原名双峰林场,它位于牡丹江西南部海林市大海林林业局内,这里雪期长、降雪频繁,积雪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遮挡了太阳直接辐射,森林的“凉伞”效应使公园的夏季最高温度比林外底,冬季最低温度比林外高,气温的日较差小,同时四季寒暑分明,景观各异。 同时雪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种类优势,例如独特的地文资源、丰厚的水文资源、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奇特的天象资源等。在发展雪乡旅游的同时,可以带动周边旅游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周边的特色文化刺激雪乡的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双向的进程。同时,牡丹江市对俄、朝、韩的边境旅游业务也逐步走上正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凸显。

  三、雪乡冰雪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雪乡拥有独特优质的冰雪资源,同时拥有以湿地为依托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和各种资源和文化,但从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雪乡的旅游产业出现了严重的遮蔽现象,大部分来雪乡的游客只是为了冰雪景观而来,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公园的潜在市场巨大,目前还没有一定的促销方式来赢得游客。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是打造旅游吸引物的关键,如果雪乡只以冰雪来吸引游客的话,那么单一的市场促销模式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就企业目前的经济状况,又缺乏吸引游客的投资者的.旅游产品设计,那么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就会严重不足,制约雪乡的开发和建设。构成旅游的要素没有形成体系与规模,规划区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滞后于景区内其它设施的建设,直接成为影响旅游区发展的因素。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发展与创新的核心动力。据了解,全国各大冰雪旅游地基本都有从黑龙江引进人才,这也造成雪乡甚至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的多元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对雪乡冰雪旅游创新发展战略及策略

  促进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结合雪乡特色文化内涵完成创意方案。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让游客体验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提升文化满足感。

  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地方法规和产业政策,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高冰雪文化含量,塑造冰雪旅游精品,通过工艺制造业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进行宏观调控,挖掘冰雪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手段,重组经营模式,集中技术和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跨行业调整,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突破口,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积极学习国内外的成熟经验,留住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才能为冰雪旅游的发展创新提供保障。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冰雪旅游产业的耦合与创新,是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符合中国目前的鼓励政策,又符合世界文创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进雪乡冰雪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研究13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论文

  1、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化的行业间发展差距显著

  我国“城富村贫”的两极化趋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在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时,乡村还尚未形成相关产业链。文化产业内容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亦存在区域差距明显的问题,部分农村文化项目得到迅速发展,深入人心,而部分农村却发展欠佳,未能得到有效推广,诸如乡土乡风等民俗类文化项目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而言,不同行业间发展状况受方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距。

  1.2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缺乏内生动力

  文化产业覆盖面广,涵盖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从制造业整体来看,重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60%,相比之下,文化产业中的产品生产及设备所占比例和规模都非常小。在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中,20xx年文化产业中从事文化设备、用品等生产工作的工人占24%,增加值占23。3%。

  1.3文化产品产量少,技术含量低

  人们文化活动的选择范围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推动之下呈现日趋丰富的趋势。而一些农村地区文化发展较之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即使对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迫切,可供农民选择的文化活动依然仅限于打牌、看电视等单一形式,这些文化活动已经不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也大大限制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因为农民的文化品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高,单调的文化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以科技、体育、卫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农民新的追求。

  1.4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系统性的政策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定位。农村文化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采取了现代化的经营形式,但其在盈利模式与发展方向上仍然不适应现代企业的标准。第二、缺乏有力的政策给予农村文化产业经济支持。尚未具备常态化和制度化的社会投资、捐助与赞助等优惠政策,且尚未出台其他诸如市场准入政策、税收减免等资助性政策。第三、农村文化产业缺乏科学引导。较之民营企业,农村文化产业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盈利较少,经济效益小,政府为此对农村文化产业疏于管理,投入力度小。

  2、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由于尖锐的人地矛盾以及工业的盲目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增加到18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两项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沙漠化面积呈现骤增趋势,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还有16万平方公里。因此,处理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兼具长期性与艰巨性的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呈现优化和升级趋势。农村走向城市的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肉、蛋、菜等实物农产品,而是已经涉及到锣鼓、剪纸等文化领域,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城市居民生活的双丰收,且大大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2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党委各级宣传部门设立专门科室处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统筹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统一筹划、起草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统筹优化农村文化产业布局、设计产业门类等。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由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带头,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研究人员,出版社以及广播媒体等部门,乡村基层政府以及文化产业代表等为成员单位,定期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并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用以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诸如其发展中遇到的农商对接、引入人力资源困难、存在行政壁垒等相关问题。

  2.3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发掘和培养农村人才

  农民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创造主体。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素质与技术专长必不可少。而今农村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十分匮乏,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整体经济水平难以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不可忽视的障碍。因此,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势在必行。对内,我们要巩固已有文化产业,增强其生命力与竞争力,并且拥有根据自身需要发掘有用人才的.能力;对外,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把更多高素质人才吸引到文化建设事业之中。管理层中的人才发掘工作更是不可懈怠,建立一套高效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人才的发掘、吸引、培训和应用机制,最终使高素质的人才发自内心地想留在农村,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4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农村文化龙头企业的专业研究力量,牵头编制区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在不同时期相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原则、发展战略步骤、保障机制等,并结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加以统筹规划和考虑。在发展规划的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尤其是农村文化资源的存量及开发现状、文化特质的传承凝炼及渗透力状况;同时须兼顾当前农村文化市场容量及拓展空间;要致力于促进与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优势互补及融合式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我国目前所处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等时代背景,不仅要在“农”字上打好特色牌、发展牌更须谨慎打好农村资源合纵连横牌。

  参考文献

  [1]汪兆旗,熊婧洁。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xx(02)。

  [2]孙金华,闫光美。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xx(34)。

文化产业研究14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如今文化产业多元化格局下,既发挥了强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又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链更加完善。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它毕竟属于一个新兴事物,在国内发展时间有限,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探讨了多元格局下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多元格局;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满足,越来越追求较高的精神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并且,还指明了民族音乐是国家未来重点的发展项目,为其发展带来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相关工作者竭力推进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1、分散化发展模式

  我国历史悠久,音乐文化资源极其丰富。56个民族皆发展了自身丰富多样、独特的音乐文化,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文化事业的繁盛打下坚实基础。然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民族音乐发展较为分散。尽管也存在“梁祝”类的民族音乐获得了人们广泛地肯定与认可,且占领大半个音乐市场,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音乐,然而,从整体音乐的发展情况分析,并未切实发挥出集约化的效应,因而无法带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实现规模化发展。此外,分析民族音乐的市场运作模式,大部分依然沿用单线式的方式,未形成点线面的运作方式,因此,难以发挥规模化发展的巨大效应。例如:尽管有很多类似于纳西古乐的杰出音乐艺术作品,从整体市场视角分析,大多数人没有对民族音乐产生充分的认识,很多作品未构建专业团队,打造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严重制约了当地民族音乐的发展步伐。

  2、政策与策略的可行性偏低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不但缺乏集约化发展,同时,政府制定的发展政策与策略大多较为抽象,可行性较差。尽管出台了很多的政策,然而,一般不适应地方民族音乐发展的特点,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效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必须加强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支持。这是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是,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不足,从地区经济发展层次出发,民族音乐严重缺乏足够的支持,甚至有的政策根本没有落到实处,部分规范文件已超出了时间限制。给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缺乏自主经营的发展理念

  从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主流的经营思想还有很多问题。大部分经营业主各自为政,产业发展规模小,分别经营自身特色产业,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占据的市场份额目前还很小,因此,持续发展的资金极为有限,难以支持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地发展,同时,产业的综合发展实力偏低,严重影响了民族音乐与地方文化产业的整合效果。并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创新发展的思路,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依然处于原始的发展状态,未与商业、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部分业主缺乏主动经营的理念与科学的规划,若不积极改进,难以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良性地发展。

  4、民族音乐产业人才匮乏

  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型产业,因此,对音乐文化专业人才一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但需要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内涵与规律产生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营销策划与综合的素质,尤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多元格局下,民族音乐文化从业者还需要了解世界市场的经营原则,精通现代化的音乐文化产业的谈判与管理技能。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民族区域严重缺少音乐文化人才。而且,音乐资源的调配也比较初级,使得民族音乐产业人才的重要作用没有真实得到发挥,难以将音乐市场中开拓新的生产要素。此外,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率不足,尚未形成多次开发。文化产业发展中也缺少优秀的衍生产业。总体而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主要缺乏产品开发、产业国际化经营策略、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也是影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1、开发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

  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紧密围绕地方民族音乐的特色,着力开发带有民族特征的音乐文化资源,同时,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与创新力度,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地发展。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先要发展部分专业人员,在民族区域创作与整合一批杰出的音乐作品,对当地的民族音乐与文化展开广泛地传播。并且,将现有音乐资源充分地利用,与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而加强创新力度,制作一批不但可以深刻反映当前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而且还与时代发展特征相符的民族音乐作品。为了有效开发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促进过去与当前音乐有效地衔接,制作富有民族感、现代感,特别受到广大青年接受与喜爱的优秀作品,使得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勇敢地走出少数民族区域、走出国门,更要走入国际市场,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切实地发扬光大。可以从中任取一个文化点,并有效地把相关的文化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2、创造民族音乐文化的品牌

  所有产业的形成与良好发展皆需要前期漫长的发展历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也是如此。第一,着力打造品牌精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悠久,音乐文化资源丰厚,这为民族音乐文化品牌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基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所以,为了有效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充分发挥独物的优越性,同时,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有效地融入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竭力打造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品牌,不断推出不可复制与超越性的音乐文化栏目,形成巨大的差异。所以,相关工作者在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期间,需要在严格遵守相关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政府、文化部门、主流媒体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巨大的全力,从而有计划地开发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源,秉承精品文化的发展原则,制作不但带有民族特色,而且密切贴近人们生活、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民族音乐文化栏目,通过打造与传播精品栏与作品的方式,不断增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循序渐进地将产业做大做强。

  3、加大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

  当前,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在我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正在进一步向开放市场,因此,面临良好的发展时机。而且,现阶段国内的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各种融资部门也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保障,为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以,相关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国家的资本市场资源,着力吸引众多民间的资本,加入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中。同时,当地的政府部门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给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制定年度预算时,将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列为重要项目,并对其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或者建立相应的产业基金会,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关项目与产业提供专业项资金。从而增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部门可以适当放宽对文化产业机构的控制政策,赋予其相应的经营权与自由空间,允许文化机构自主经营相应的文化资产,有效发挥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优越性。这样,经过自主经营的模式,不断加强资源的运作水平,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实力,而且,充分利用创造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培训机制

  为了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长期健康地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与吸引机制。借助专业的人才培训基地,有效地培养不但精通国际市场运作规律与原则,而且具有较高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储备、管理机制,构建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库。促进专业人才的优化配置,形成以创新、营销、业绩、成果为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地激发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逐步增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推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更加繁荣昌盛。

  三、结束语

  总之,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有效地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在多元格局形势下,着力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意义深远。相关的政府、文化机构、事业部门等管理者需要充分抓住当前的政策与市场发展机会,开发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资源,着力打造民族音乐文化品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与吸引机制等,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社会大众创作更多优良的音乐精品,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民族音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车万里.多元格局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xx,39(01):188-191.

  [2]李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初探[J].当代音乐,20xx(16):49-50.

  [3]刘健婷.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xx.

  [4]王丛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浅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xx(01):129-130.

  [5]周梦楠,周民.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探究[J].艺术教育,20xx(03):40-41.

文化产业研究15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环境越来越体现出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特点,而文化产业逆流而上,成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其体现出科技、环保、低碳的特点,并在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迅速增值,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不仅可以通过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居民消费等途径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跨越性发展,因此长期积累的政策势能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升到战略性的高度上来。

  一、文化产业概述文化及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我们无法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将其所包含的广泛的含义明确的阐述出来。其内容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自然资源、风上人情、生活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意识观念、文学艺术等等各个方面均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文化的本质历史习惯性、非强制性的影响力,要准确的表述一种文化,需要从思想、行为、表象等三个层面加以分析,其属于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所谓文化产业顾名思义即是与文化产品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的产业,其包括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文化服务等多项内容,文化产业体现出明显的多重属性,且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故此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至今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此处可引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及分配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我国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在20xx年国家统计局在《文化产业分类》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是一种包含文化产品及大众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包括了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及服务的所有活动,以及与其有间接关系的相关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包含了“文化”与“产业”两个层面的意思,基于文化层次,其主要体现出精神层面的意义,包括艺术性、创造性、愉悦性、分享性等;而基于产业层次,其主要体现出物质层面的意义,包括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各项内容,是文化层次内涵的发展、延伸与扩充,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区分与精神文化相关的行业。故此本文尝试提出文化产业的定义,即文化产业是根据工业产业标准要求从事文化产品相关的社会经营性组织,文化产品体现出创造性、娱乐性的特点,主要服务于人们精神文明的要求。

  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自身发展需要资金支持

  金融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活动中均处于核心地位,无论是规范经济活动、服务社会经济,还是引导资源分配、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离开金融产业的支持均无从谈起。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型期,要实现国经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金融产业的作用无可取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势必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实现人民群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因此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全新领域。从20xx年至今,我国文化产业在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20xx年至20xx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平均每年达到24.2%,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率相比,高出近5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前文可知,现阶段我国金融产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无论是深度、力度还是力度较之以前均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获得了显著效果。但是要进一步实施金融支持文化强国的战略还有很大距离,金融与文化的对接还有待深入。通过研究大量文献报道可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与阻碍,主要是由我国文化产业的特征所决定的,由于文化产业自身存在先天不足而影响了金融支持的力度,具体而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内在特征的`影响

  要分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制约因素,就必须对金融产业所支持的对象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的特征才能提高具体工作的针对性。自占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文不经商,仕不理财”的说法,恰恰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文化是传统社会中与人文相关的生活方式,且仅停留在生活方式的层面,这种观念弱化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与经济功能,无法充分发掘、释放文化潜在的经济价值。新时期、新环境下,我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但是与西方国家所提出的“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方面与前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存在小足

  1、金融服务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部门主要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这种观念下其不仅对文化产业的产品特征不了解,而且不熟悉其营动特点,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多是迎合政策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也缺少主动性,改善工作缺少力度与深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银行虽然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推出了一些新型的信贷产品,但是仍然以原有业务为基础,缺乏创新性,并且未出台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指引,银行信贷仍然无法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金融部门与文化企业的业务往来均停留在政策要求的层面,二者之间缺乏主动的合作经营,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经营情况不甚了解,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信息,缺少参考指标,导致金融机构无法针对文化企业建立专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即使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股权、债权融资等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也会谨而慎之,最终导致支持资金总额偏小。金融机构所支持的对象、领域也体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在风险控制的影响下,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大企业、大项目,因此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就占据了大多数的资金份额,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资金需求更加迫切,但是其项目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而且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更侧重于影视制作等传统行业,而对一些新兴业态的支持却稍显不足,比如数字媒体、动漫、网游等。

  四、结语

  总之,与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制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开拓金融业的业务资源,提高金融业的经营利润,实现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赢。当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经历一个数量由少到多、力度从小到大、渠道从窄到宽、内容从欠缺到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政策执行机构要制定与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相符的扶持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不过虽然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在短期内可以形成一种促使政府部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反馈机制还不太现实,需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可以借鉴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美国、韩国、英国等,其成功在于具有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保证了充足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间接支持渠道也十分完善,由于本国的文化产业十分发达,故其文化产业出}}能力也十分突出。鉴于此,我国要尽快设立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投资主体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金融与文化产业相关中介服务体系予以完善;此外还要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通过多种市场性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推进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研究】相关文章:

文化产业研究07-21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09-13

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04-26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02-08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后的就业前景07-14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22篇)10-30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11-25

常宁市打造印文化产业的调查04-18

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协议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