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

时间:2023-08-27 10:43:03 清明节 我要投稿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

  清明寓意丰富,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众所周知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一个享受大自然各种馈赠的美好时节。

  清明有许多已经流传上千年的风俗习惯。在这一天,人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来到郊外,扫墓祭祖,三支清香、一壶黄酒,借以缅怀已故亲人。在追思祖先的同时,人们还可以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足青青原野,放纸鸢、荡秋千、赏樱花、插柳条......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清明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农谚说得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年的忙碌在这一时又开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斜风细雨中,灌水犁地、撒种育秧,农人趁着雨水足、天渐暖,抓紧播下能带来全年丰收的种子。而妇人们则三三两两地站在田间地头,忙着往背篓里放进刚采下的桑叶,因为家里的春蚕已经孵化出来,正等着这些桑叶大快朵颐。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上,隐约传来采茶女动听的山歌,一双巧手变魔术一般把最嫩的茶尖飞快地掐下来,这可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一刻都不能耽搁。

  清明对于吃货们来说则是意味着饕餮盛宴。这时洄游至象山港产籽的马鲛鱼,通体泛着蓝绿色光泽,肉质细腻、极为鲜美,正是宁波人特称的“串乌”。这是一年中吃笋的最好季节,被俗称为“黄泥拱”的毛笋,无论是红烧、油焖,还是盐烤、雪菜烧,肉厚、鲜嫩、脆爽,还微微带点甘甜,让人意犹未尽。而一种只有清明时才有的点心“麻糍”,必须是由蒸熟的糯米粉配以当季采摘的艾青叶,由一名壮汉用石杵反复舂捣、捶打而成,软糯可口,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可谓是老少皆宜。此时的马兰头、香椿芽、水芹菜......每一样只有在清明时节才有的时令野菜,更是叫人欲罢不能。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清明的一些老的传统和习俗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让我们充满希望地拥抱生活、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由于咱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祖父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由于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咱们来到了太祖父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咱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咱们轮流给太祖父磕头。祖父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祖父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祖父一定听到了咱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咱们的……

  最后,咱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由于太祖父坟前有一座凉亭,咱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祖父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祖父,为什么要这样呢?”祖父说:“表示祖先和咱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咱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祖父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父亲再检查了一遍,咱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3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我们又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春天的景色虽然给人诗情画意般的感觉,但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会给你心中带来一种莫名的思念。

  每年在这个雨纷纷的日子里,在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辈的日子里,总会勾起我的缕缕思念之情。昨天陪爷爷去给太奶奶上坟,不知不觉眼前又浮现出她的身影。她依然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依然是那么的忙忙碌碌,依然穿着他那件洗地略微发白的淡蓝色外衣,只是她不再和我说话,不再逗我,不再陪我玩耍……

  还记得,勤劳的太奶奶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在我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她已做好了诱人的早餐。而我常常被这弥漫在屋中的`饭香而勾了起来。格外疼惜我的太奶奶通常会拍着我的脸蛋提醒我要先刷牙洗脸,还是孩子的我便蹦蹦跳跳地去了,不时地转过头去,还能看到她因为快乐而露出的笑容,就这样,童年开心的一天伴随着太奶奶的微笑便开始了。

  还记得,那一天在家门前我摔了一跤,看着流着血的膝盖,我哇哇的哭了,是她用那一双手,帮我止血,帮我擦药,那便是太奶奶的手。

  还记得,那一次我重感冒,她一会儿帮我量体温,一会儿为我熬好喝的汤,还因此烫伤了手,那是才发现,那双手,为了我做了多少事!

  还记得,她病了,我端来水,她用最大的力气从嘴边挤出一个微笑,我看着她那苍白的脸,心像被刀割了似的痛,太奶奶,我多想代替她病啊!

  多想再看看她那张慈爱的脸与温柔的笑容,多么渴望再听到她那熟悉亲切的声音,多想让她那双温暖的手再抚摸着我的头,多想再依偎在她那温暖的怀里甜美地睡去,多想再喝一碗她为我煮好的热粥,多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思念已故亲人的日子,原来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相反,记忆只会让人越记越深,思念只会越来越浓。轻轻地问候一声:“太奶奶,今天的你还好吗?”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5

  小时候,我是个十分淘气的小孩,常常缠着年满七旬的曾爷爷玩耍。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很开心的,因为可以去扫墓,但扫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扫墓后的宴席上的红包才是我的终极目标,嘻嘻!

  往往扫墓是最无聊的 ,但有了曾爷爷的陪伴,便不再枯燥无味。有的年份,细雨绵绵,曾爷爷必考我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气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天遍来禽一树花。”到了墓园,他也会考我另一首诗:“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我并不明白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朗朗背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每当此时,曾爷爷就会高兴地说:“孙儿真乖,真聪明。”他对着自己的晚辈我的长辈们夸奖我,让我总成了大家伙关注的'焦点。曾爷爷大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我十岁时,曾爷爷就患了严重的咳嗽,卧床不起。有一年清明节,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诗。他斜倚床前,眯缝着眼,头往后仰,静静等我开口。房间里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增加了好多个,连平日极少在家的爸爸也来了。我隐隐觉得不妙,但还是有声有色地把诗吟诵了一番。曾爷爷满意地点了点头,努力睁开眼睛,把我细细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领了出来。

  不久,曾爷爷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严重的一次生病。曾爷爷最后听我吟诵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诗,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我后来也明白,在曾爷爷的眼里,清明既是一个充满哀愁的节日,也是踏青赏游的好日子,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来到曾爷爷的墓前,我高声朗诵着这三首古诗,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们正诗意地活着。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6

  今天是清明节,为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 “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却不幸得重病去世……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爸爸点上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爸爸的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7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今年的清明节,又一个缅怀的日子,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年是我的家族最值得敬仰的人——外婆的曾祖父刘霖烈士,他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今年是他牺牲一百周年。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一百个春夏秋冬,冲不淡我们对先人的怀念!正是有了无数像他这样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天,我想与先人来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听外婆说,您曾是南昌师范小学的一名老师,家境还算富足,从小就过着舒适的生活。

  因对清政府的专政不满,参加了革命。您曾任北京国会参议院议员,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历史上有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您在南昌组织卫国军团,任参谋长,由于事情泄露,不幸被捕。1916年2月11日,您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每年清明,后人都会祭拜您。今年清明前夕,我们一家二十多人来为您扫墓。我在您的墓碑前献上了一束菊花,代表后辈对您深深的敬意。我看见一棵小草不屈不饶的从石块缝隙里长出来,正像您勇往直前的坚定革命精神;我看见一棵樱花树,樱花像珍珠一样落在地上,红红的樱花就像您撒下的鲜血;我看见一棵高大笔直的苍松,像您一样为了革命的斗争事业,无论经历多少严寒酷暑,都一动不动屹立着,正如没有人能动摇您坚强的意志。

  虽然我是您第六代后人,和您不曾见过面,但我爱听您的故事,敬佩您的精神!为我是您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崇敬您,您完成了自我的超越,用鲜血谱写了伟大的'人生。在您牺牲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已是平等自由的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年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会倍加珍惜。我要继承您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8

  宁海的清明节,有为过世的亲人扫墓的风俗。大约在清明节的前七天就陆续开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在清明发出的感慨。这话一点也不错,清明节左右,上天总会应景流下缠绵不断哀思的泪水。可无论天气如何,大家都会风雨无阻得去祭祖扫墓。

  清明节也称寒食节。这一天,虽然不能吃用火烧的东西,但聪明的人们也会想方设法地做出许多好吃的东西。在江南,有吃一种青团子地习惯。而在宁海,我们会做一种用糯米和“箐”的嫩草做成的“馍糍”。同样是馍糍,在宁海各地也有区别,在长街是甜的,在深圳是咸的,而在一市是淡的.。我最喜欢长街的馍糍,甜甜糯糯的,味道好极了。

  宁海的清明节是有意思的,堪比春节,不管离家近的远的,像归巢的蜜蜂纷纷赶回老家祭祖扫墓。上坟的时候要带的祭品可不少:纸钱,香烛,九龙会,鱼,肉,笋,蛋铺,豆芽,豆腐,饭,有必不可少的馍糍。还有纸幡,鞭炮,锄头,柴刀等,这些东西一般是家里长者在上坟前一夜准备好的。

  第二天一大早,一族人或一家子会浩浩荡荡挑着祭品出发。我家当然也不例外。爸爸挑着祭品,大伯伯 带着锄头柴刀,小伯伯 提着老酒,远在杭州的小爷爷小奶奶,堂大伯伯,堂小伯伯 一行八人 也赶来了,我们一大家子二十一个人也赶在上坟的大军里。到坟前了,先整理坟墓周围的杂草,砍来小竹插上 纸幡,然后一盘一盘放上祭品,倒上三杯老酒,点上蜡烛和香,烧九龙会, 之后由老者“话”一下,“话”是宁海方言,就是祈祷,让祖先 来吃清明,拿纸钱,保佑子孙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赚钱多多吉利话。大人们还会每碗拿出一点菜和一碗饭散在坟周围。最后放鞭炮送祖先回,祭祖完毕。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了,我的耳边又想起了许嵩的《清明雨上》:“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 ”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9

  清代美食家袁枚笔下的青团是这样的:“捣青草为汁,各粉做粉团,色如碧玉。”清明前后是吃青团的最佳时期。青团的香味独特,令人喜欢的难以形容,而我更是对其情有独钟。

  厨房里,外婆忙碌着,白白的蒸气里,旖旎着艾草那淡淡的香。在我的印象里,这个节日是从一大早外婆的忙碌中开始的,也是从空气中淡淡的艾叶香中开始的.……

  小时候的我,常常在外婆身边,看着她把刚采摘回来的艾草清洗干净,放置于水中煮开,捞出剁碎,将其放在面粉中,反复揉搓,使它们融为一体。而我总会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外婆,看着外婆行云流水的动作……

  外婆把青青的面团揉成一个个小球,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豆沙馅,把豆沙馅放进小球中央,包裹严实,一个个小青团如同一个个小碗,整齐的摆在蒸笼里;开火,锅中的水嘟嘟地冒着泡,渐渐地,不断有艾叶的香味不受阻拦地冲出蒸笼,在空气中奔腾,充盈了整个房间。我盯着蒸锅,在厨房里转来转去,可时间似乎与我做对——走得慢极了。“外婆,快好了吗?”“外婆,蒸好了我要吃好多好多个!”“外婆……”我不停地催促着外婆,可外婆总是笑着说:“马上就好!”急不可耐的我站在小板凳上,透过玻璃锅,隐隐看到锅里的青团在水蒸气的围绕下,慢慢地由青色变成了墨绿色,好神奇啊!

  “青团出锅了!”随着外婆的一声吆喝,我飞一般地冲到灶台旁。刚出锅的青团冒着腾腾的热气,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那青团如翡翠一般,轻轻咬上一口,那艾草独特的香气,让我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青团不甜不腻,软糯不粘牙,艾草的清香仿佛融入豆沙馅中,散发出清淡悠长的味道,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吃,怎么也吃不够,这不仅是青团的味道,更是一种幸福与爱的味道。

  青团,特殊的时节,独特的美食。它不仅是传统节日的美食,更多的是对先辈的缅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传颂千年的诗,诠释自古不断的情,而青团则是这种情思,最美的载体……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0

  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去横大路桥祭扫抗日烈士墓。

  中午十二点五十分,我们开始了走向横大路桥的“征程”。一路上,小鸟叽叽直叫,风儿吹过柳树,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曳;田野里油菜花全都开了,金黄色的一片,这些景色真美,可我们却无心欣赏,心情沉痛!走着走着,忽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好累呀!腿都酸死了!”就是,我和这位同学一样,特累,从小到大我还没走过这么远的路呢!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路程,终于到了。此时,气氛变得格外肃穆,同学们都被这气氛感染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墓碑前,瞻仰着这个墓碑,岁月的`沧桑未能磨灭碑上的文字:抗日烈士永垂不朽!墓碑下就埋葬着18位先烈。想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这些革命战士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而我们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喊累,实在是惭愧呀!

  过了一会儿,扫墓活动开始了,大队委员敬献了花圈,大队委辅导员邵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烈士们的故事:当年,日本鬼子布下天罗地网想杀死这个连的同志,为了安全,匡连长把大家分成三个队,分头行动。一路上,为了掩护其他两个队,匡连长和他整队的同志们与日本人进行了一场战争,最终,战斗失败,他们倒在了血泊之中。夜晚,老百姓偷偷地将烈士们埋葬了起来。

  听完这个故事后,大家的心颤抖起来,我们禁不住双手合十,我们要通过默哀表达对战士们的无限钦佩与感激!这些勇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们死得重于泰山!人们会永远铭记他们!在活动的最后,大家围着墓碑,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献给了烈士们……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同时,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成为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1

  清明节又到了,天空中又飘起了纷纷扬扬得清明雨。怪不得杜牧大诗人会吟诵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祭奠亡灵得日子,清明节是缅怀逝者得日子,清明节是寄托哀思得日子。

  今年得清明节,我们全家显得尤为隆重,因为我们都聚集在一起,要去乡下拜祭去年刚刚去世得外公。

  这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乡下,准备了一番后,我们就上山了。大人们有得扛着锄头,有得拿着铲子,有得提着篮子。他们脸色严肃,流露出哀思之情。我默默地跟在后面走着,那漫山遍野得映山红映入了我得眼帘,一簇簇、一丛丛,像一团团燃烧得火焰。开得那么热烈,开得那么鲜艳,我想它们也在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死者得哀思吧!

  踩过泥泞得田间小路,终于到了山上。一座新坟赫然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外公得坟墓了!一看到这座坟,妈妈和大姨就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我也默默地流着眼泪,外公得面孔仿佛就在眼前,想起与外公在一起得日子:我与他一起下棋,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可如今,外公却躺在冰冷得地下,怎不令我们伤心欲绝?

  爸爸和姨父从远处铲来了一些新土给添上,妈妈从篮子里拿出准备好得供品,一一摆放在墓前,并深情地说:“爸爸,我们来看你了。”然后开始烧纸钱了,妈妈今年买得纸钱特别多,我挑了一些面额大得:一千万得、一亿得、一百万美金得……我希望外公在阴间过衣食无忧得生活。妹妹也不甘落后,一张张拼命地往火里扔。大姨一边烧,一边念念有词:“爸爸,快来拿钱吧!希望你在天有灵保佑我们身体健康,保佑孩子们学业有成……”我也在外公墓前许下心愿:保佑我考上清华大学。纸钱烧完后,爸爸又用酒在墓前洒了一圈,我们每个人在墓前作揖。之后大家带着沉重得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地。

  雨又飘飘洒洒地飞舞起来,丝丝细雨好像在诉说着我们对亲人得哀思。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2

  细雨蒙蒙,透过细腻的雨丝,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叹,又是一个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开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几滴小雨,伴随着这种天气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齐的绿,铺满老房子前面那块地,听爷爷说那是米麦,他还笑我没见过这东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扑鼻,似乎是从天空飘下的余地溅落在大地上,顺便还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带了出来。是的,这的的确确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麦,整支米麦里都沾着春雨,一有什么动静,水珠就滴溜溜地滚进叶子于杆的缝里去。细看这支米麦,有六股,它们还没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颗颗,都有以根常常的须冲天向上。爷爷告诉我它们是先长壳再长肉的,成熟后可比现在大多了。

  其实刚进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这片麦绿,而是远处宁go头(方言,院子)里两棵高达的梨树以及那漫树白花。看完这片绿,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这片雪下,满地都是春风带下来的花瓣,零零散散,洒洒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转了转,欣喜发现20xx年前那棵枇杷树结果了。有好几棵枇杷树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长。那是xx年前妈妈怀我的时候所吃的枇杷,随便一扔,谁知所扔之处必有发芽,它们与我同岁,与我一起成长。

  时间还早,又与哥哥去了后山,这个小小的村庄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儿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这是一条经常走的`路,小时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却找不到什么宝藏,今日却感觉整座山都是宝藏,它正坚守着小时候与伙伴们冒险留下的快乐与回忆。上山依旧做着那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吹一样的风,却又不一样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风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忆中。依旧做着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红杜鹃,小时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为这片春风春雨滋润过的红色似的,时间怎么过还是如此风尘不变。

  这些植物以及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忆,触摸着空气,触摸着风,看到它们仿佛打开了记忆,那扇陈旧的门。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非常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非常多。”我尝了一口,我觉得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吃了下去,因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因为没个人都有自己的落点和高处。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4

  清明节是大家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大家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尊敬与怀念。

  今年清明节,大家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大家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轮。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快捂紧随风飘动的春衣。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只水鸟像闪电一般掠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眼不见了踪影。渡轮在隆隆的马达声中抖动着,送大家渡过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陶醉。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大家扇风一样,更让我觉得春寒料峭。

  大家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临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大家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脸上,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来。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是多么相似!这时,外公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纸幡立即随风飘舞起来。我和大姑婆把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大人都表情凝重。妈妈教我点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大家来看你来了。”这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任。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5

  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扫墓。今年清明节前后,我们学校组织了春游,就是去革命英雄纪念碑。我们带着太阳帽,拿着小白花,浩浩荡荡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纪念碑,在那里,有许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面的,我们低着头,来到长清树面前,把我们的小白花寄在长清树上,默默地看着长清树上的小白花……依依不舍在离开了革命英雄纪念碑……

  这是我们纪念已故先人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国非常传统的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