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8-14 13:36:32 国学 我要投稿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经典【3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德国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经典【3篇】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1月8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经信委组织的"淄博市双50强企业"德国4.0考察学习培训班。去德国工业4.0学习,是当前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两化深度融合的首选借鉴之路。这次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维,对德国工业4.0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企业今后如何实施中国制造20xx战略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在德国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听取了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赫尔格教授关于德国4.0的讲座,实地观摩了汉诺威化工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汽车配件厂、德国大众汉诺威客货汽车生产线,在不莱梅市与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学习交流,非常荣幸地参观了世界级制药企业拜耳药业等著名企业。通过参观学习,震撼很大,感受很多。现将此次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德国工业4.0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工业4.0的基础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发明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和实现的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就是德国的工业4.0。

  德国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德国工业4.0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xx意义相近。我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xx,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xx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制造20xx及德国工业4.0的深刻含义,认清形势,改变思维,努力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切实将转型升级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启示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联邦政府投资数亿欧元,大力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该战略已经得到了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大部分企业对工业4.0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从这次实地参观考察的几家企业来看,也都开始了工业4.0的各项工作。德国推进工业4.0实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工业4.0作为一个新理念凝聚了德国各界的共识,并变成了共同行动,在这能看到德国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装备相对落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信息技术装备有待完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2.0―3.0的水平,有些企业还处在低于2.0的水平,所以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xx的战略目标,路还很长,困难很大,障碍不少,需要努力做的工作很多。

  一是转型升级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已经失去,这类产业唯有转型升级才能生存发展。当前我们的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出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产品附加值相对低,产品竞争力弱,要想产业升级,任务非常艰巨。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在政府大力推动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产业逐步淘汰,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正在崛起。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制造企业向中高端产业迈进的步伐加快,自动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xx及工业4.0的.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和加强,这些都为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企业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亟待解决。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别是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由于中德教育体制、文化的不同,特别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异,普遍出现了中国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学院的学生到企业去基本上是从零学起,给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而一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又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专业知识又不够专、不够精,缺乏在一线扎实学习的意识和耐力,眼高手低,成长慢,而且流动性大,给一线技工团队的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员工技能素质也是影响中国制造20xx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方面也应当向德国学习,企业也应借鉴德国企业对新员工在培养方面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和水平。同时,企业在"中国制造20xx"战略的大环境下,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人才团队。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使工业基础更为扎实;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优秀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保障中国制造20xx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

  三是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各项工作。首先,企业负责人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创新思维,迅速将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等工作落到实处。现在青岛等几个城市正在建立示范园区,为下一步工业企业中国制造20xx的推进工作铺好了路子,也提供了捷径,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xx",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取决创新能力的提高。缺乏创新能力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较快地提高信息化创新能力,但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制定中长期工作目标和计划,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实现中国制造20xx的目标,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未来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的必走之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水平差距较大,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抢得先机,必须尽快赶上或超越他们的水平,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发展历史较短,在企业的人才、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到20xx年十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制定的中国制造20xx的各项目标计划,不断向发达国家、优秀示范企业学习,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中国制造20xx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整体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依靠制度和政策优势,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此次培训,专家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此次培训,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每个模块都有许多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学习了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比较了中西方的德育教育,感悟了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这次培训,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孩子成长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梦想的天空。

  培训中,我还学习了品德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技能,观摩了品德优质课。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师这个行业,以至于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必须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一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同时加强必备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解读教材,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学习,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在这段时间里,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调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一、重新审视自己,反思不足

  在培训期间,除了感叹每位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的同时,更羞愧于自己知识上的肤浅,自己那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可怜心态,以及那种居安而安、不求上进的可怕行为。

  现在大部分老师在教育改革中都持有消极态度,安于现状,停留于教参传授,对教育教学的不中一味归咎于应试,归咎于学生天生的素质,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磨练,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不经意间成了新课程实施的阻碍者。

  三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梦想,留下了太多的茫然和困惑,这段时间我远离喧嚣,离开忙乱,静静地聆听讲座,静静地写心得写总结,徜徉在学习的快乐里,原来我们太多操劳于琐碎的事务性的工作,太多疲于低头拉车而无暇顾及抬头看路,来到这里后,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的贫乏,也看清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吃老本的念头多,终身学习的意识少,工作容易受情绪影响,惰性大,闯劲儿小,无意义的耗费时间多,有价值的尝试探索少,培训后意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教育的理论、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不断吐故纳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最优化。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我。

  作为一线教师,诚然我们一直都非常的敬业、负责,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备课,钻研教材、做教具、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为了让学困生的学习能有所提高,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想很多的方法,然而收效总是甚微。听了专家的讲座后,如醍醐灌顶,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为什么不会从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去找找原因呢?有没有与其他教师交流过备课的体会,特别是有没有系统地思考过自己在备课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有那些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解决好怎样备课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怎样备好课的问题。通过培训,我理解了备好课的标准,首先要正确的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实质性的分析学生情况,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清晰的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兼顾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其次,要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合理使用多种互动、小组合作、多媒体等教学形式,设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板书、语言、强化、反馈等基本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根据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记录单、反馈单,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以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另外还应注意,在分析要素的基础上,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系统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片面地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我觉得这次培训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学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三、博采众家之长,拓展视野

  在以后的培训当中,建议更加注重培训实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让学员们感到更“实用”、“解渴”、“易于消化”的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科更加具体化,可以增加名师主课、座谈等形式,就学员急需和困惑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四、师生关系平等鲜活。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向学生回礼是幼稚可笑的毛头小子行径;也或许是寒来暑往听惯了这样的问好声,犹如听惯了上下课的铃声,故而置若罔闻了;还可能是想用挂满脸颊的严霜和冷漠,维持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经常哀叹,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懂礼貌,小学生比中学生懂礼貌,到了大学,扬长而去者与满脸惊讶者甚至会产生角色调换。然而哀叹之余,我们是否想到,一个我们认为是教育细节上的疏漏----例如向学生友好的回礼----竟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道理产生怀疑,乃至导致多年教育成果的崩溃。同时,这个在我们认为是细节的问题,恰恰反映出一些为人师者内心深处并不曾将自己与学生的人格放在平等的地位。

  总之,培训是一个手段,它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这次学习即将结束了,它将成为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我将把所学知识进行细细消化,努力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发展,为自己的老师生涯,为学校的思品教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1月,我很荣幸作为鞍山市职教城赴德国培训项目的一员,在不莱梅应用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柏林建筑专业职业学校、巴登-符腾堡州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大学三所学校进行了学习培训和实地考察,此次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模式,社会的参与、认同和需求等方面有了比较深刻体会,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简介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在职业教育里提供多元化知识,采用弹性的教育方式,进行职业教育能力的转换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由联邦、地方政府与企业三方合作建立的适应德国国情的一种职业教育体制。这种体制下联邦政府提供法律保障,是体系的基本结构;地方政府提供学校平台,培养公共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企业提供技术和岗位,并拥有职业的要求权,由这三方共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由行业公会协调分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正规双元制毕业的学生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因为要获得学校培训机会前学生必须被某个企业录取作为培训生,这是企业为社会应尽的义务,学生在学校是学生身份,由学校进行管理,每周1-2天在学校进行理论培训,每周3-4天在企业以学徒的身份进行培训,学习时间为3年,毕业时如果通过了工商联合会的考试拿到了技术证书加上本人愿意,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参与到双元制教育的企业要通过政府和公会的相关认证,并有一系列的措施在其参与过程中进行监督,若企业不达标则丧失参与资格,还要缴纳相应的罚金。参与企业将得到政府在税收方面的减免,并获取稳定的人力资源的优势。

  总之,双元制能对个人的创意激发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会了年青人谋生的手段,提高了职业的自我认同,避免了失业与社会的不稳定。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容

  “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同于我们的专业设置而是以职业岗位进行划分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33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并形成法律。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公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一)、教学体制

  首先由学校来制定教学计划表,企业要按照计划表来执行,企业的责任、方案、时间都是界定好的。执行效果设置最低限度的标准,不能达标的企业是不合格的,企业将失去培训资格并交纳罚金。这就能够保障学生不仅符合一个企业的需要,而是达到大多数企业的要求,保证学生就业的稳定度。

  其次,国家针对每一个职业都会有一个教学计划的建议表。如:三年中的某一个星期应该到某一个进程,作为教学的一个参考和帮助。再如对期中期末考试的要求,考试的时间、内容和标准等都有相关的要求,这些都是要严格按照要求去执行。

  第三,在培训规范法规的制定中,会有许多的相关教师参与其中,如果有新的教学计划要求出现时,其进程如下:当生产工艺流程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对行业公会与企业工会报备方案,如果这两个工会认为有矛盾的话,可以将方案报备负责双元制的联邦机构。联邦机构会与经济部或教育部联系,这几方都沟通好后,再进行教程改革,并反馈到企业中来。工会与公会会做一些统计,并提供一些数据,并最后形成一个解决办法。对于制度的改革会找一个中立的研究机构去制定与评估。通常来说鉴定与评估不会太多考虑教学内容,而是会看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再根据法定规划教学课程,这个周期规定不允许超过一年。

  第四,一个职业的培训不仅仅是一个岗位的学习,而是全生产流程的学习,是是企业应用性的学习,如果企业没有的法规中规定工序部分,企业会安排学生到有能力提供该工序的企业或者培训中心去完成这部分培训,相关费用也会由企业负担,这就使毕业生在社会上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第五,双元的界限在模糊,企业也开始重视一些相关的理论课程。理论课的教学场地不仅仅安排在学校,更多的企业更愿意把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课程(如:外语、物理)安排在企业。

  (二)、教育思想

  1、双元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理论结合实践,就像太极图一样是混合在一起的,是自然交融的,是流动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只有通过时间的积累参政真正的达到理实结合。

  2、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最好的,在教学时要传递一些情感,进行专业素质的朔造,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3、企业文化教育是进入企业工作的准备。企业对学生的教育,除了专业技术,还有工作态度、社会责任感,企业还需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性的学习。而对企业来说,多培训学生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声望,同时也为社会培养贮备了专业人才。

  4、在职业教育中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教育。如:在学校中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形成一个健康与生态环保的行为规范,为后代子孙造福,学校使用再生纸,倡导骑自行车是一种环保行为,减少开车,共同租车,大家都要这样做,形成不懂环保就不酷的风气。

  5、综合素养的养成教育。一个人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个人情感、工作社群等,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专业能力的概念。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母鸡说:“这个世界光会下蛋是不行的”,怎样才能让下的蛋更好吃?下蛋(工作)时有情感,蛋会才会更好吃。每个人都要自发的去激发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

  (三)、教育质量评估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几个元素来决定,首先是在培训中教育者的设计部分,让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第二点在教学中的命题,这个命题的质量将影响教学的结果;第三点教育面向的是学生的因素,他应该知道自己也要有责任(家庭、社会的基本公共教育),自己要有责任感,不能仅仅从操作任务上来看,要有自己的自觉性,有自己的思考;第四点指完整性的全面性的学习,企业要解决的任务是盈利,自觉性的工作挂上钩,形成企业精神,协同整体运作。最后说工作能力作为选评的`项目,代表工作能力的结果通过考试来决定,但应考虑一些态度等情感因素。如果在培训完成后,一个学徒对这个职业产生了专业认同。工作愉快,喜欢,得到满足,今后在此专业上将得到更多的进展,这才一个合格的教育产品。

  质量监管机构是行业公会。全德国有80个行业公会,以产业分区,组成人员为当地的有代表性的工业家与企业家。这是一个受国家监督的社会组织法人单位。这些企业家每年要付年费给公会,公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负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咨询,认定培训企业资质,进行相关的职业考试。他们提供资料信息库,会员可以得到免费咨询,有教学专家提供建议。也提供给企业各项帮助,如国家对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土地计划、对外界的联系、与国外的信息咨讯)。

  学生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时,学校教师代表、企业代表、公会均会派出代表共同参与。公会是义务的,不接受酬劳。这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中立性。三方也可通过考试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对课程的内容起到控管作用,对专业的发展提供展望。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

  1、打开毕业生的上升通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考取学士、硕士和博士的途径与机会。毕业生通过社会培训和成人教育的形式可以更加容易的进入上级学校。并且在某一阶层、某一阶段,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2、加强在考试方面的要求,要达到社会的需求目标。随着社会对职业要求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会更加的严格,尤其是在面试的过程中会更多的考察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对人的尊重)

  3、更多考虑其它欧州移民的问题,将他们纳入德国体系中。如西班牙过来工作,在统一资格认证方面要多考虑。

  4、将师傅引入大学来,让他们学一些学位课程,带给他们更好的待遇,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5、将双元制引入特殊教育中。部分残障的学生原来在一些单独的特殊学校,但这些年的趋势是这部分学生也融入到双元制职业学校来,将来也可获得工作的机会,更好的融入社会。

  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德国的出生率在不断的下降(法律促进生育,家庭内有三个孩子可以免税,正常税负为37%-40%),另外部分家庭因为经济危机移民到别的国家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医生、律师),这就导致生源规模在不断的缩小。

  2、因为政策的关系,学校的学生会超过社会的需要,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好的培训和实习机会。国家也在倡导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而企业认为现在的青年人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值得去培养,不愿提供学徒岗位,这种情况下政府也无能为力。这就产生了一年制的短期预科班,让没有想好学什么和找不到接收企业的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职业的内涵和培养综合素养以达到企业的认同。

  3、校企之间在教学工作方面沟通不是都很顺畅。相互间不愿意进行沟通,相互指责,沟通的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很难达成一致目标。

  4、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面存在问题。评价方式和内容都受到教师的质疑,教师也不愿对问题进行反馈,导致教师改进方面上不是很积极、主动,使得学校在教师评价方面的改进工作也很缓慢。

  五、几点体会

  在德国学习培训中感受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还会有多种形式的“双元”。

  文化课和专业课没有明确的界限,企业也会教授学生文化课的内容,只要与学生的职业相关,有利于学生接受,并不局限于教学的场所,一切只为了教育好学生。学校和企业对文化课的设置非常重视,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加强调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者和社会人。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05-06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5篇05-06

德国学习心得体会(5篇)05-07

德国餐饮礼仪06-11

德国的设计风格简介06-17

德国传统节日盘点08-01

留学德国要求有什么05-27

德国海马经销合同04-11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专业介绍04-01

德国邀请函8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