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3-08-06 13:37:47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通用)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1

  在现代化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并且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的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r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r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单是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敢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剪纸。

  舅妈会剪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羡慕,于是缠着舅妈教我剪一些简单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妈拿出两把剪刀和两张白纸,要教我剪一个“喜”字。舅妈让我把纸对折,再写上半个“喜”字,然后慢慢地剪下来。一开始,我怎么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剪出了一个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舅妈不但会剪“喜”字,还会剪“凤凰”、“喜雀”、“蝴蝶”、“小鱼”、“小鹿”……个个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

  妈妈还特意让我上网查找了一些有关剪纸的资料。原来剪纸艺术是从唐代一直流传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有些人,还能把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剪成一张张“花草树木”、“山山水水”、“活泼的`小孩”、“年迈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纸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训练了我的动手能力,更发挥了我的想象力,设计出一张张美丽的剪纸。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3

  重阳节,是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九节”。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窗联,穿新衣吃饺子,然后爷爷奶奶还要给我发小红包,我家还会把我写的春联贴在门外。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爸爸买来了烟花,在我家楼下放了起来。只听“呯呯”几声,一束束烟花飞上天真美呀!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在空中摇头摆尾,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天空,还有的像一朵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4

  刀剪剑、伞、扇属于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发明的。它们不仅具有可供欣赏的物质外观,也在长期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着精神文化的内涵,成为体现历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审美文化的载体。

  2月4日,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刀剪剑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叹。原来,我们平时用的剪刀中有那么多学问,如:全手工制作一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即使借助小锤、抛光、砂轮等小型工具进行半机械化制作,也要二三十道。先把洋元放在炉子上加热,然后不停地锤打,使钢和铁融在一起,再做成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剪刀片。这个工序比较难,如果没有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断钢,做成的剪刀片上会有黑痕,用力一敲就断了。此外,制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纯钢尖,没有韧性,剪到硬一点的'东西就会断。

  在那里我还见到了奇形怪状的剪刀,有的只有半边;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

  参观完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真是一种荣幸,我为祖国骄傲!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写“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刀剪剑博物馆”,参观的精彩场景尽显小作者多彩的童年,细腻传神的描写,表达了小作者对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的热爱,称得上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5

  周五,我们看了《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乐器唢呐消失的过程。

  故事的主人公游天明,一开始自己不愿意学习唢呐但由于父亲的逼迫,而去当时最有名的唢呐匠焦三爷那儿去拜师学艺。焦三爷因看到了他父亲摔倒后,游天明所流的那一滴眼泪,将他收为徒弟,经多次磨难,他终于可以拿到唢呐跟师傅一起吹唢呐了,渐渐的,他学会了鸟叫,并赢得了其他师兄的鼓励,随时间的推移,他的师傅也渐渐变老了,为了不让唢呐失传,便交给了游天明,天明也对所产生的感情,并建立了游家班,决心不让游家班解散,但随着时代的脚步,唢呐匠将不再受到尊敬,至于最后,不管什么事,都没有在请唢呐匠,并被其他乐器所代替,不得已下,游家班已解散,焦师傅在一次百鸟朝凤中死去!

  看了这部电影,我为游天明为父亲所留的那一滴眼泪与他对父亲的想念说感动。为他用竹竿从河里吸沙系上来的那第一口水而欣喜,为他在暴雨中戏水而同情!为焦师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嘱咐游天明不要让唢呐失传而感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东西已失传,人们只是一味追求时尚,流行,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应该传承传统的工艺,因为那是我们独有的更是老一辈人的心愿,不应该失传,行动起来!那不是俗,那是文化,让我们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吧!

  作为青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一起行动起来吧!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6

  春节是我了解的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首先,我喜欢吃!中国美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菜好吃,特别对我的胃口。新年那几天,我妈妈会去买或做很多好吃又吉祥的中国美食,比如:象征“年年有余”的鱼,“团团圆圆”的汤圆,“长命百岁”的长寿面,“年年高”的`年糕,当然还有我最最喜欢的“招财进宝”的饺子,其次,我喜欢钱!春节的一个习俗拿红包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我从很小开始,每年过年都会去跟爸爸妈妈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他们每次都会笑着给我一个红包。说两句好听的话就有钱拿,这个传统太好了。除了有好吃的,有钱拿。春节还有喜庆热闹的春节晚会可以看。每年的春晚有最优美的舞蹈,最好听的歌曲,还有超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可惜的是我看不太懂小品和相声类的节目。

  我喜欢春节的美食,喜欢看春节的表演,更喜欢拿红包。我非常喜欢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7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 压岁钱 却被有浓厚金钱味 红包 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过年没年味了。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

  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 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 哈韩 、 哈日 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 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8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9

  余秋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香港人还可以到陆羽茶楼去喝茶,但上海人却只能去星巴克了。”这句话让人听来倍感悲凉。原来我们在形容生存状况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说在夹缝中求生存,但现在看来,我们留给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几乎连一道缝隙都没有了。

  我一直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晚年的处境感到悲凉,甚至悲哀。当初,北京要拆掉所有古城墙时,那些头脑发热、没有长远思虑的执行者们,没有一个提出反对。只有梁思成谨慎地做了一份研究报告,并在报告中列出了不拆的好处和对古城墙的处理办法。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人理睬他。在那些对古代文化一概封杀者的心目中:古城墙就是落后保守的封建主义,对这种毒瘤,不能留下一道生存的缝隙。梁老在悲伤之余,大声疾呼: “扒一片城墙就是扒我身上一层皮呀。”林徽因也悲伤地说:“你们现在毁掉的是真正的'古董,等你们将来再建,那就是个假的了。”最终,两位建筑学家眼睁睁地看着北京古城墙被目光短浅的人几乎全毁掉,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好一个“一道缝隙都不留”的思想,这条准则可真算作金科玉律了,竟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近年来,这种行为换了张脸,美其名日“保护性拆除”。何为“保护性拆除”?“保护”、“拆除”,这完全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却被他们“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你把它拆了怎么保护,放进冰箱里冻起来?还是放进保险箱里锁起来?那些对古代文化符号进行清扫的人,为了他的城市化,为了扩大可利用的土地,为了把那仅有的几片地卖了一遍又一遍,连那些古代文化最后的生存缝隙都不留,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在这里却成了可笑的讽刺:一道缝都不留,世界征服了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古代文化,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个没有一点文化符号的城市,注定是要涨破的,而那个破口就是文化的缺失。如果仅仅为了一点可怜的经济效益,对古代文化一点生存的缝隙都不留的话,那么古代文化对你也会永久地关上大门。再看看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程度高,但当你漫步在君士坦丁堡、阿姆斯特丹、伦敦这些历史名城时,成百上千年的建筑随处可见,有些甚至是普通民居。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使这些城市魅力既融合了现代,又带着传统的风韵,人们怎么能不流连忘返?西方人留给古代文化的,不只是一道缝隙,更是一片广阔的天空。

  说实在的,如今我们的城市中残存的古代文化符号已经少得可怜,天空再大,却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只是希望后来者不要沿着前人短视的脚步,能将最后仅有的缝隙留下,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让古典文化残存于图片和口口相传,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再也无法触摸历史文化的气息……

  简评

  文章使用了一好由头,以余秋雨的话语引出论点。文章最大的特色是正反对比论证,并且作者能够旁征博引,通过正反对比,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忧思: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忘记文化之根。文章颇具哲理色彩,具有一种辩证思维,文笔也自然流畅,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总之,这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10

  关羽其人,大家都不陌生,三国蜀将,字云长,河东解州(今山西临猗西南)人,美须髯,武艺超群,勇猛过人,为蜀国统兵镇守荆州,败死麦城,谥为壮缪侯。然而就是这个赫赫有名的蜀国战将在赤壁大战中却华容放曹,后又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可以说历史中的关羽和《三国志》中的关羽都还是活生生的人,他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过人之处,同样也有不可挽回的过错与失误。那么关羽为什么会从一个人被尊为王,推为帝,最后演化为一个神呢?我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如果我们要找其类似于骨架血脉的东西,却也并不难,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三家鼎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人的价值观,正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为主体的引领下,融合了道教、佛教思想的精髓逐渐形成的以儒释道为一体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统一于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中。五行学说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种德行正散见于儒释道各教主张中(我们仔细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儒家思想中的“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等价值观,道教提倡的“慈、俭、忍、朴、爱、诚、信、义、真、清、虚、静”等美德,佛教的“尚善,慈悲为怀”等一直是指导绝大多数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恰是以儒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张显出的核心价值观。

  关羽生平义气贯乾坤,以“仁、义、礼、智、信”著称:千里寻兄为“仁”,华容放曹为“义”,秉烛达旦为“礼”,水淹七军为“智”,单刀赴会为“信”,他的人生观正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各阶层人士的推崇。

  关羽受官方的崇祀,始于北宋末期。当时金军不断南进,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徽宗认为可以关羽的“忠勇义气”,激励士气和民心,20余年间,三次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由公升为王。南宋时期又分别加封壮缪义勇王、英济王。在宋王朝的褒崇下,关羽成为以忠义气节相号召的人间楷模,同时成为求雨祈晴、拯救生灵劫难之神。到了元朝,元文宗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遣使祀其庙。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神宗敕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由王晋为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帝庙定为武庙,与崇祀孔子的'文庙并称。从此,孔子与关羽并称为文武二圣。清世祖于顺治九年(1652年)在北京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至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的封号已长达26个字。

  为王朝所推崇的关羽成了国家的保护神,在民间的地位也同时达到了顶峰,关圣帝君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神灵而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崇祀。广大群众以其信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贾又奉之为招财进宝的褔神。

  中国民间宗教自汉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但是,关圣帝君却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灵,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并不太多。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卫圣帝”,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道教奉他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关圣帝君”。佛教也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而尊他为“盖天古佛”、“护法伽蓝”。可以说,在淼若星海的历史长河中,关羽就像一个观察点,通过他,人们终于撩开了文化神秘的面纱,找到了美的兴奋点,发现了一位可以信赖、可以依托、可以追求、可以膜拜的完美形象,于是某种可以寄托的宗教情怀,某种可以共同推崇的价值需求便以一个三维立体的神的形象出现了,以至于他的缺点也变成了美德,他的失误也成就了他凄美的人生终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正符合大多数人共同的审美要求。所以关羽为统治阶级所用,又为三教所推,为平民所崇。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成为了一个偶像,成为了众多人的一种心灵寄托。所以关羽脱离《三国志》中的关羽本来面目,而成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就自然不难理解了。

  以儒释道为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在关羽身上,人们找到了契合点,造就了一代神明关圣帝君。千百年来,关圣帝君又给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在传统文化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当今,仍有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02-27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02-04

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02-27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11-03

中国传统文化02-03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04-21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9篇04-02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04-02

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04-05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4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