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1 12:44:23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含义。

  2、能力方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

  哲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并且学生容易把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来,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应该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矛盾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导入:

  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所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教师简单评述。

  2、教师播放一段中国与阿曼足球队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并启发设问:“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

  B、新授:

  一、矛盾的定义

  师:我们先来学习矛盾的含义(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看屏幕上显示的这块磁铁。它包含着N极和S极,这是两种相反方向,但是N和S却又相互吸引着统一于磁体中。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磁铁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内,存在着N、S两极,N、S两极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在哲学上叫对立;N、S两极相互依存,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中,在哲学上叫统一。

  (1)对立

  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哲学上的“对立”是什么?

  教师播放一段战争影片的片断,然后设问:“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否就是这样的矛盾双方你死我活的对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归纳,哲学上的对立“斗争”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对立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意思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学校教学(屏幕显示)

  先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师:请同学们举出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的双方。

  学生举例略。

  师: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非常不错,但是许多同学总是习惯把对立理解为仅仅是好与坏,你死我活的对立,实质上从大家举的这些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概括和抽象,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对立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那么哲学上的“统一”又指的是什么?

  (2)统一

  “统一”指两种情形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屏幕显示)

  师:请同学看课本那幅漫画,大家说她敢剪吗?

  启发学生围绕漫画展开分析,然后针对学生分析教师进行点评,讲解,重点扣住:“不敢前的理由,”加深对第一种情形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讨论“议一议”加深对第二种情形的理解。

  二、理解矛盾概念的'注意点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师:统一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的“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另一方的性质规定,也就是通常说的相比较而存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对立,所以它们存在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矛盾双方的“转化”也离不开对立,转化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然而对立也离不开统一。事物的排斥,对立、斗争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有一个场所才能显现出排斥的倾向,才能斗得起来。同化和异化的排斥,斗争是生物体这一统一体中。离开了这一共同基础、场所,是斗不起来的。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讲纪律没有自由。

  学生讨论(略)

  2、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

  学校教育社会经济学校教育社会经济

  3、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投影出示一幅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分析。

  C、知识小结:让学生回忆知识提纲,教师整理。

  D、课堂练习(投影出示)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教学导入:XX年,南昌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投资及相关建设能仅靠个人或企业吗?为什么?如果不能,应该由谁来办?政府哪来那么多钱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XX年到XX年,南昌将投入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XX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设置:十二五规划中发挥财政作用关注民生,引导大家从身边事例到大政方针,由浅入深,真心感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关注民生、让利于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社会主义真是好!合唱:社会主义好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1)含义

  (2)渠道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

  (1)含义

  (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关系

  (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提示与建议: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共同成长。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用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时政材料入手,引出主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在想、说、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节约课堂时间,延伸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消费的分类,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认识四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重点、疑点及其解决办法:

  1、本节课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其措施。

  影响消费的因素扩大内需的举措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发展生产,提高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呈正相关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呈负相关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差距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消费心理等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制约。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出现过度的通货紧缩现象,也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限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从而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其实,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不是取决于物价水平。此外,家庭消费水平还与家庭人口数量有关。──般来说,在包括收入水平在内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提高,则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则家庭消费水平提高。

  3、辩证地认识贷款消费

  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因此,国家在政策上是予以鼓励的。

  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这不仅对银行不利,使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而且会加重个人负担,对个人生活不利,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贷款消费的管理。

  4、怎样理解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是要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量入为出不能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利用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还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反对超前消费与坚持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预期收入)。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5、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理智消费中一个难点问题。目前,有些学生会认为,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讲艰苦奋斗有些过时了。特别是前面讲贷款消费、预期消费,而这里又提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似乎不太一致。

  对此,可以从四个角度加以说明: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个永远倡导的精神。

  三是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懂得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四是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的关系的角度看,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强调不要浪费。

  课前准备:

  教师精心制作幻灯片,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教师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学案。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启发式教学。采取分组探究教学法,结合时事将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式与目的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2011年11月8日,中原第一家星巴克在郑州国贸360广场开业,消费场面很是壮观。

  材料二: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消费率低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则更低、差距更大。

  材料三:中学生消费误区调查结果展示。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初步感知我国消费的整体情况。

  创设情境,展示差异较大的三则材料,整体感知消费,引出本节内容:多彩的消费。

  新课环节:

  展示考纲原文,分析近年的高考情况,预测明年的趋势。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认真聆听、体会今年高考的情况,以及明年的高考趋势,内化为自己学习上的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解析考纲,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的高频考点是什么,最近三年高考是怎么考的,并且对明年的高考做出预测,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新课环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核心语以空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一个环节:预习检测—提炼核心语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物价总体水平: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

  2、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

  (2)按消费对象:

  (3)按消费目的:

  3、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消费结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1)引发的消费。

  (2)引发的消费。

  (3)引发的消费。

  (4)主导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________。

  (2)避免盲从,________。

  (3)保护环境,________。

  (4)________,艰苦奋斗。

  根据学案对教材的预习和完成情况,按要求填空。

  展示学生自己根据预习建构的知识框架。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环节:合作探究质疑解惑教师主导,提前拟定问题。

  1、根据本课内容谈谈该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2、当前中国的CPI仍然在高位运行,物价水平较高,使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降低。因此,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3、有人说,贷款消费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鼓励贷款消费就是鼓励超前消费。

  4、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不需要再提倡,否则就是抑制消费。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并推荐代表回答。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问题来自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讨论学习的权利,鼓励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学会共同探索;对于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要鼓励同学大胆并充分表达;对于讨论不集中,发言不积极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教师点评。认真听讲,发现自己对知识把握的优势和不足,做好笔记。

  要平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学生起到理解知识、升华能力、提升素质的作用。

  新课环节:小试身手(高考真题演练)

  教师呈现高考试题。

  1、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进就业;

  ②提高恩格尔系数;

  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2、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40%,2020年有望下降到25%和35%,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①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

  ②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

  ④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学生根据自己做作业情况,讲出解题思路,亮出答案,分析原因。通过本环节,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和前面的学习情况;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还要以此为基础,搞好高考题的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后自主探究作业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8)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情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学生要能够根据对本节课的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良好,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尤其是在“合作探究质疑解惑”环节,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

  但是本节课有些地方衔接不够紧密,过渡不够自然,对高考题的点评和讲解深度不够。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xxx 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

  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学导入:,xxx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xxx国际体育中心开始。

  1、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xxx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xxx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投资及相关建设能仅靠个人或企业吗?为什么?如果不能,应该由谁来办?政府哪来那么多钱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

  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xx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xxx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xxx市制定并出台了《xxx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到,xxx将投入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xxx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

  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设置:xx五规划中发挥财政作用xxx 民生,引导大家从身边事例到大政方针,由浅入深,真心感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xxx 民生、让利于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社会主义真是好!

  合唱:社会主义好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1.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1)含义

  (2)渠道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

  (1)含义

  (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关系

  (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xxx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5

  政治组:吴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消费方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重点)、贷款消费(重点、难点)、恩格尔系数(重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课:

  师:在前面两课我们学习了商品、货币、价格的知识,在市场上买东西与经营者讨价还价,是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买到的商品最后用于做什么呢?

  生:消费。

  师:每个家庭因经济状况、消费习惯、方式的不同,就使得生活消费多姿多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生活消费有关的知识——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师:板书课题: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师: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大家想一想,具体有哪些?

  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

  1 师:这些因素根本的、重要的是哪些?

  生:略

  师:板书后讲解。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

  (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

  (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师:居民收入师如何影响消费呢?指导学生阅读p17页下面三段内容,并划出知识要点,时间1分钟。

  生:读在p17页下面三段内容。

  师:提问后归纳板书要点。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

  第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

  探究1:p17页虚线框内的问题。

  师:提示: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为人们消费观念、方式的转变奠定物质基础。

  师:在居民消费中,每个家庭消费的重点不一样,有些家庭吃穿住不愁,重在如何发展、享受方面,而有些家庭则为吃穿住发愁,更谈不上发展、享受。那么衡量不同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请看p18页“名词点击”——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

  (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X100%

  (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

  师:下面我们了解消费有哪些类型。

  3、消费类型(板书)

  师:指导学生读书p18-19页内容,划出要点。

  (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

  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探究2:p18页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同学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提示:第一种:生活较稳定,但保守,不适宜当代社会发展;第二种,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积极乐观开放的消费方式,但应考虑未来预期收入能否偿还贷款债务,理智消费,不要盲目。

  探究3:p19页下面的图片,为什么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成为居民新的消费需求?

  师:提示: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说明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消费及其类型”板书设计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

  (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

  (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问题:居民收入是如何影响消费的?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

  第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

  2、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

  (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X100%

  (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

  3、消费类型(板书)

  (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

  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6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5个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理由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理由: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说学生

  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通的,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有效阅读法

  理由: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3、知识迁移法

  理由: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教师:

  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幻灯片

  现场实物(课桌、多媒体设备、风扇等)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商品和服务不能凭空想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学生:分类说明

  2、实施教学任务一: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学生:

  多角度解读标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第一目内容)幻灯片

  (展示漫画、图片)a.通过漫画的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得出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消费”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b.通过形象比喻及相关图片的展示,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略)

  教师提问:

  ①漫画“今非昔比”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说明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是质量和水平”)

  ④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

  (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侧重于标题的逻辑关系

  学生思考解答:(略)

  附加:回答①后,教师给出形象比喻:种瓜→得瓜→吃瓜。

  回答②后,展示一组说明消费方式变化的对比图片。

  回答③后,展示漫画“济公新传”。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师生共同分析探究活动2:“以上消费观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联系?”学生小结:(略) c.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探究活动的问题,可以巩固知识点的学习。

  教师总结:

  生产力水平落后,消费水平低,说明生产决定消费。

  3、实施教学任务二: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学生:

  解读探究活动3:(见p33)

  “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幻灯片

  (展示文字材料)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析案例,掌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演绎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如:人们消费黑白电视时,希望能看彩色图象,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并实现升级)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彩电消费成为热点时,带动了彩电业的发展)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为生产离不开人的作用,要发挥人的生产作用就必须让其进行消费,提高各方面素质)

  教师:

  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

  4、实施教学任务三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教师提问:

  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了呢?“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幻灯片

  (展示问题、图示)通过图示,可以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这组关系用图示表示)

  学生思考

  5、实施教学任务四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根据“生产决定消费”观点)教师

  提问:

  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目内容)幻灯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a.通过学生的有效阅读,学会挖掘分析问题的角度,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并能用政治语言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突出这一重点。

  b.小组抢答、视频播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感受“快乐式学习”。

  教师提示: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学生阅读抢答:(略)

  教师归纳:

  ①必要性: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b.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②如何发展(要求):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应服从服务于该中心。

  b.通过改革,调整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培养人才,尊重知识。(播放视频,联系初中所学知识)

  a.学生讨论并解读思考探究活动5:(p35)

  b.实施小组抢答

  6、课堂小结(用图示方式展现)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求)

  生产消费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高度概括。

  7、课后作业:探究活动4(参见教材p34)

  (要求: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必要调查,以小论文形式展现)

  六、说板书设计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必要性

  (2)如何发展/要求

  (板书设计追求结构清晰,内容明确)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7

  一、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理念支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

  二、教材分析

  征税和纳税是国家分配的重要环节,是财政收入的重要内容,承接上一框题,同时也是现代公民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税收的含义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2)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3)知道我国的主要税种;(4)知道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其作用;(5)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知道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辨别比较的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理解公民在纳税问题上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正确理解公民在纳税问题上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创设、激趣设疑

  教师活动:塑造陈胆大形象,引出话题

  设计意图:调动兴趣,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情景分析、层层递进

  第一阶段陈胆大意气风发

  教师设计问题:同学们,关于个税,你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完成个人所得税的讲解。同时为后续讲解做铺垫。

  第二阶段陈胆大陷入困境

  教师创设如下对话情景。

  他问王副局长:“王局长,我也知道应该依法纳税,可目前我的企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能不能给我们企业的税收打个折啊;如果不能打折,我实在交不起了,我就不交了;要不你们税务部门给我提供银行贷款的担保,我贷出来再交税。”

  王局长是相当的为难啊!

  问题:同学们,王局长为什么这么为难?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谈。

  预设:(略)

  引申: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而税收的强制性又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结: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本质)

  设计意图:讲解税收的本质及其特征。

  (过渡):陈胆大再次把主意-税收上,他的人生从此偏离了一条正常的`航道。

  创设如下情景:

  甲说:我们安排会计,做两套帐。一本是内部帐,一本外部帐,多隐瞒收入,发票尽量少开,能不开就不开。

  乙说:拖,拖死他,来了就说没钱。

  丙说:把职工名册改一下,弄一些残疾证,来骗点税收优惠。

  丁说:下次,税务的人来时候,你先躲一下,我们把他们轰出去。

  问题:大家说说,这些都是些什么行为啊!这些做法可行不可行?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违反税法的四大表现。

  (过渡):陈胆大偷逃增值税及抗税而入狱。

  问题:增值税是一种什么样的税?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增值税,同时为后续讲解铺垫。

  第三阶段陈胆大锒铛入狱

  过渡并创设情景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观点:

  观点一:钱是我辛辛苦苦赚的,交给国家,我一分好处都没有得到!

  观点二:交上去的钱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税去哪了),交了白交?

  观点三:我已经交了那么多的个人所得税了,这次的判决对我实在不公平的。

  问题: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将如何劝说呢?你可以微信传天下。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并促成情感升华。

  (三)、课堂结尾:情景回归、总结升华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巩固知识,形成体系

  七、教学结尾:课堂诤言

  税收,一个牵动千万百姓神经的话题;

  税收,一个需要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

  两个税种,促进公平彰显民生情怀;

  三大特征,组织财政折射国家智慧。

  四种表现,偷盗国家资产影响社会和谐;

  让我们永存公民之心,常履纳税之责,心系苍生,税解民忧。

  设计意图:体现特色,形成有限课堂无尽回味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8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此节内容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点之一、与价值规律关系密切、现实应用性极强、基本特点也是对价值规律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下为市场交易原则的学习奠定基础,承前启后,十分重要。

  四个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要能够从理论上理解这四个特点与价值规律的相互关系,市场为什么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这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从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讲,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还不成熟、本框内容的理论性与抽象程度比较高,如资源配置、市场的概念、四个特点等都较抽象,学生虽然对市场交换、商品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要从理论上完整把握市场经济的四个特点还是会有较大的困难、故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化抽象来具体,复杂为简单,从生活的日常现象入手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2)理解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1)通过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举例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2)根据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对市场活动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意识;

  2)通过对竞争与平等、法制、开放三者关系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3)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而奠定以后在经济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识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

  2、使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导读法、讨论法等,通过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

  3、鉴于本课知识专业性与理论性都较强、注意收集运用与教材相关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理、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教材文本。

  4、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引用漫画:刷牙不关水龙头的后果。并结合当今能源紧张的社会现实,引导出资源、资源配置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知识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递进引导:

  设问:资源配置的形式有那些?(计划和市场)引出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培植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进入本课的第2个问题:市场。因为市场概念知识较好理解,故采用事例让学生做道连线题加深其对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理解,达到科学理解市场的含义(广义、狭义)。注重学生参与,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3、突破重点——市场经济的含义:

  在学习市场的含义后,接着分析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怎样实现的。在这里结合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带领学生分析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这三个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的资源进行配置。再设疑:市场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引导学生分析市场的发展过程最终得到市场经济的概念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并采用书上P48的想一想: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市场经济含义进一步理解。区分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4发动讨论,突破重点、难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本课的重点。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很多人存在着疑惑: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根本原因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这一优势的具备是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分不开的。所以只有理解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就进入本课重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采用学生身旁的事例(公开招标: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市场的环境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讨论,来引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1)、平等性

  引导学生看教材,理解含义,必要性、理论依据。现实表现,让学生现举例以说明之。这样此知识点学生较容易理解了。

  2)竞争性

  在平等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平等的,生产者之间或消费者之间也是平等,这个平等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平等的竞争。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竞争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这难点部分要引导学生们坚持辩证的观点要看到竞争的利,也要引导学生分析到竞争的弊端(垄断和盲目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

  3)法制性

  以篮球比赛需要规则、裁判为例,结合漫画,说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础。让学生了解到市场经济中法制的作用,和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面前人们应该有的态度。

  4)开放性

  主要从4点分析:第一,开放性的含义;第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由那些条件决定的;第三,开放性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并采用漫画:“谁都别想发财”来说明自我封闭、相互封锁,对自己对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5)市场经济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在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对各个特征的关系做一个简单归纳,强调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来说,如果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相反,不能开展竞争,就无平等可言。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也是平等的体现。而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在这里如果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里教师通过简单分析,能使学生明确各个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就可。

  6、教师总结回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正是由于这四个特点的存在,我们才能理解: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功能也才能得以实现。这实际上说明,市场经济的`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的体现。所以可以讲----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这是本课的绪论,对就教材的开头的问题,也把本课的难点顺利解决。学生在对实际的经济现象的思考与分析中,结束了学习,思考的空间留下了,对经济学的热情兴趣留下了,对生活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新知识的教学主要过程到些结束。

  7、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结束教学过程。课堂练习、选择题4题。问答题一题。

  单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有(A)

  ①供求关系;②价格机制;③竞争机制④宏观调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④

  2、《经济日报》xxxx年6月载文说,“市场不相信眼泪”,竞争是残酷的,但也是公平的,谁被淘汰都有淘汰的理由。这段话表明(A)

  A、看到了市场经济有平等性特征B、坚持了市场的开放性原则

  c、否认了市场的法制性D、肯定了市场的灵敏性

  3、市场经济是(D)

  A、一切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B、自由经济;c、商品经济;

  D、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

  -------------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D)

  A、法制性B、开放性

  c、竞争性D、平等性

  非选择题:

  我国加大了经济立法的力度,用以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企业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在许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经济现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具备这一特征的必要性?

  答案:(1)上述经济现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

  (2)a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b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有严肃、健全的法制做保证。否则,有人不择手段的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9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

  26、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7、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进行新课

  十三、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内容,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教材用三个镜头展示了我国的宗教现状。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相关链接”内容,思考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x势力。其本质是x、x、反科学的。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一政治教学总结05-21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05-22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12-21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9篇06-02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9篇)06-03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2-30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02-08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07-07

高一政治教师教学总结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