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资料

时间:2023-06-13 17:49:49 元旦 我要投稿

元旦节的资料14篇

元旦节的资料1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元旦节的资料14篇

  阿富汗

  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日本

  日本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代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6]

  新年里,日本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埃及

  埃及人发现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12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节的资料2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元旦节的来历。“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元旦节的起源变化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元旦的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起源变化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已经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xx年的到来,它只有“67岁”。

元旦节的资料3

  节日演变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元旦节的资料4

  欢度元旦

  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中国元旦节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日小知识介绍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1]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节的资料5

  元旦,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在古代指阴历的正月初一,辛亥革命后,正式确立公历1月1日为元旦。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元”,指开始,第一,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把“元”和“旦”两个字合起来,以称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夏历(农历、阴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公元纪年每年的岁首第一天。自公历传入中国,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据传说,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4000多年前,尧天子在位时勤政爱民,深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其子无才,他没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后来舜把帝位传给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元旦。

  西方的元旦,始于公元前40年,埃及人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前46年,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元旦节的资料6

  元旦的起源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元旦节的资料7

  现在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西方元旦由来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埃及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元旦节的资料8

  英国:英国新年有“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在英国中部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火。有些地方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表示感叹。有些地区则禁食一天一夜。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寻福”,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巴西农村还有个独特的风俗——互相揪耳,人们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天,巴基斯坦人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亲友,道新喜,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庆祝吉祥如意。

  阿富汗: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紧张激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去除身上的一切污秽。入水前,先把采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沐浴。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新年到来时禁止笑。他们一年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不准笑。

  苏格兰:在元旦前夕,苏格兰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看见门口有金钱,取“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家庭成员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庆贺。十二点的`钟声刚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如意。

  比利时:元旦早上,农村中第一件事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祝贺这些生灵:“新年快乐!”

  古巴:元旦前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大家听到新年钟响,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日本: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然后去拜神,或向亲友问好。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吃素,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

  泰国:泰国传统新年即“宋干节”,也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青年男女,则用泼水表示爱慕之情。

  德国: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摆上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在新年到来前一刻,他们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德国农村还流传着“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一些地方,元旦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等农作物颗粒,还有一些绿色植物小芽,以象征丰裕。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法国人认为元旦的天气预示着新一年的年景,清晨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

  瑞士:瑞士人元旦健身。有人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歌唱美好的生活;有人在山林中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人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

  希腊:家家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蛋糕,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中国:元旦由春节演化而来,在民国年间诞生,所以庆祝元旦的风俗习惯大都类似于春节。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方法更为简易:一,放假。二,联欢。三,聚餐。

元旦节的资料9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元旦来到,新春伊始,祝愿朋友:燃希望之火,保一腔热情;树远大目标,增一股动力;立坚定信念,创一番事业;持平和心态,守一生幸福!

  陈年钟声,敲醒吉祥画面;爆竹炸响,新岁快乐平添;斗转星移,幸福轮流变换;欢天喜地,平安又是一年;风调雨顺,五洲飞腾看遍,华夏抖擞,旧貌再添新颜;祝福送到,好运朝朝相伴!元旦快乐!

  辞旧迎新锣鼓闹,元旦祝福发三条:第一祝你身体好,健康快乐每一秒;第二祝你财运罩,财源广进忙数钞;第三祝你步步高,青云直上冲云霄!新年快乐!

  春夏秋冬来回轮转,又是银装素裹的季节;花开花谢岁月变迁,又是焰火盛开庆元旦。暖暖祝福送身边,愿你今后的每一天幸福平安!

  不知道顽皮的鸟儿,今天是否会向你鸣叫?不知道天上的神仙,今天是否会向你祝福?不知道在你的心里,是否感觉到今天的不同?我只有一个心愿要向你表达:祝你元旦快快乐乐。

  新年快到了,快把你的心打开,接受我真诚的.“新”意:新的一年,愿上级“新”赏你,月月领高“新”;朋友“新”任你,天天都高“新”;爱人“新”疼你,刻刻都温“新”……总之“新”福无比,甜蜜生活“新新”向荣!预祝元旦快乐!

元旦节的资料10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元旦节的资料11

  西方元旦来历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不过,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地域、民族特色了。

  中国元旦来历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资料12

  元旦的起源元旦起源古代中国的元旦并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元旦。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笑话关于元旦的.笑话一个鸡蛋去茶馆喝茶,结果它变成了茶叶蛋;一个鸡蛋跑去松花江游泳,结果它变成了松花蛋;一个鸡蛋跑到了山东,结果它变成了鲁(卤)蛋;一个鸡蛋无家可归,结果它变成了野鸡蛋;一个鸡蛋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结果它变成了导弹;一个鸡蛋跑到人家院子里去了,结果它变成了原子弹;一个鸡蛋跑到青藏高原,结果它变成了氢弹;一个鸡蛋生病了,结果它变成了坏蛋;一个鸡蛋嫁人了,结果它变成了混蛋;一个鸡蛋跑到河里游泳,结果它变成了核弹;一个鸡蛋跑到花丛中去了,结果它变成了花旦;一个鸡蛋骑着一匹马,拿着一把刀,原来它是刀马旦;一个鸡蛋滚来滚去,越滚越圆,结果就变成了圆蛋--元旦快乐!

元旦节的资料13

  中国人习惯将每年的1月1日称为“元旦”,“元旦 ”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元旦节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 。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雾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夏朝的时候产生了“夏历”,就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的诗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杜甫的《守岁》诗: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节的资料14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起源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演变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元旦由来的美丽传说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节的资料】相关文章:

元旦节的资料03-03

大学考试资料08-18

英文面试资料02-15

汉字的来历资料03-13

关于桥的资料09-30

元旦节的由来_关于元旦节的故事08-17

元旦节的传统美食_元旦节美食12-14

儿童爱耳日宣传资料02-24

端午节的资料10-21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