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3 09:34:57 设计 我要投稿

《画》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画》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片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难点:装饰色、装饰线的大胆应用。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学法:探究法、自学尝试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农民画资料、油画棒、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学生:图画纸、油画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农民画《山间蜜糖果》导入:

  1、这幅农民画表现的什么场景?

  2、你从画中能感受到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农民的纯朴、热爱生活的农民画。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农民画直接导入,初步感受农民画的绘画形式。

  (二)分析农民画特点。

  1、引导欣赏农民画并介绍什么是农民画?

  2、对比分析,农民画中的形象与真实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问题:比较一下,农民画中的蜜糖果和现实中的蜜糖果有什么不同?(1)花纹:农民画的花纹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等形象,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形象来打扮作品。

  (2)色彩:色彩艳丽,对比鲜艳,具有喜庆的意味,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农民画造型的特点

  对比分析,农民画中的形象与真实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总结农民画造型的特点:造型大胆、夸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花纹与色彩的特点是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轻松有趣。

  (三)合作探究

  老师真高兴,同学们已经了解农民画的基本特点,那又该怎么画农民画呢?

  1、根据自己兴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讨论一下: a、《磨谷谷》b、《猴吸烟》c、《舞龙》这三幅学生作品是怎样改画和

  添画农民画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这几幅图是怎样从形象、色彩、环境几方面进行改画的?)

  2、添画:添加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改画和添画的基本方法,为下一步绘画打基础。同时与学生作业的对比观察、发现,明确对农民画改画、填画的内容。

  (四)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你想创作一幅什么样的农民画?

  根据你的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注意构图饱满、色彩鲜艳。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欣赏学生作品是开拓学生创作思路,为学生的独立创作提供素材。

  (五)、学生作品展评、欣赏

  1、展评学生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同学的作品,提高加深学生对农民画的认识。

  (六)、教师小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认识了农民画,也学会了画农民画。但农民画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类,包括年画、版画、剪纸、壁画等等民间艺术。它来源于生活,也充实了生活。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意图】拓展、丰富学生对农民画的知识,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进而去认识感受美术不同领域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其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

  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的课本中都不时有农民画的身影出没。然而除了欣赏,从未独立进行创作过。课堂中我通过网上收集的农民画的作品,民间剪纸,年画,还有不同风格的农民绘画作品使学生欣赏,还给他们讲述一些民间艺术的渊源和故事,孩子们很感兴趣。

  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欣赏农民画,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农民画的特点。自己去发现问题。接着向学生介绍农民画,并把课文中的蜜糖果中农民画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农民画的造型特点——夸张。认识农民画中的花纹和色彩是这节课的难点,我通过出示许多农民画作品供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讨论农民画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同学们发现农民画的花纹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等形象,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形象来打扮作品。色彩方面,色彩艳丽,对比鲜艳,具有喜庆的意味,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结合书本上的作品《磨谷谷》、《猴吸烟》、《舞龙》,让学生了解改画和添画的基本方法,为下一步的绘画打下基础。

  本课的作业是让学生从课本中选一幅喜欢的农民画,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想象力丰富,学习效果良好。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想我应该更注重平时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运筹帷幄,令学生信服。在学生作业时,遇到不懂、不会的要及时辅导。要对各组学生探究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掌控课堂时间,调动课堂气氛。

《画》教学设计2

  班级情况: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的学生12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很好,自学能力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好,老师只要好好加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很轻松的。

  教材简介:

  本课是以“祖国”为主题的一首小诗,通过一个孩子和妈妈外出旅行,坐在车窗边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觉保护祖国的自然环境的情感。这是既充满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满了浓浓的情趣的一首儿歌。这首小诗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4个,会写6个字。

  2、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并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1、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地朗读

  2、仿照课文的样子续写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词卡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动画激趣。

  1、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单元:祖国(齐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是啊,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景,像一幅动人的'山水画,今天,老师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生:想)让我们坐上火车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动画)

  2、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祖国的画很美丽;这一幅幅的画好像动起来了)

  3、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坐在火车上来观赏,画好像在流动,看上去更美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流动的画吧!(板书:流动的画)认读

  4、写“流”字

  ①仔细看一看这个“流”字,怎么记住它?闭上眼睛书空

  ②记住的孩子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③在书上21页描一描,注意关键笔画,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注意右上有四画,第三画是撇折)

  ④在一号本上写两个,自评,写好后想一想可以组什么词。

  5、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练习写一写“动”字,再次齐读“流动”一词。

  二、巩固字词,读通文章

  教师活动:

  1、师: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要来考考你们了,有信心吗?(开双列火车读词语,正音)

  2、“大转盘”游戏认读

  3、自己小声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反馈:齐读课文,读流利

  学生活动

  1.开火车读词,读准字音;感情读词,读出自己的理解。(如“微笑”读时应带着笑意,“白纱”应读得轻柔)

  2.学生自由练读文章,读准,读通。

  3.全班自读,反馈情况。

  三、品读文本

  教师活动

  (一)学习前三句

  1、师:孩子们,听“呜,火车开啦!”这时的你坐在火车上,是什么心情啊?(生:非常激动)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2、引读第二句,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齐读)

  点拨:注意后面是个感叹号哦!应该怎么读?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生评价)

  3、师:是啊,我也看见了窗外这幅流动的画,并且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啊,真的!(出示句子,生齐读)

  4、师:带着你们的体会,自己练习读一读这几句,(出示句子,生练读)

  5、反馈:谁来读一读?其他孩子认真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读,交流)(预设:如果孩子没有表达完整,引导孩子知道以下三点)

《画》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析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本人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春字头和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出示课文。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

  (想不想像老师这么读?不过,这首诗带了些生字朋友,我们得先认识他们才行啊!)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交流记字方法。玩读字卡。

  a 解决生字读音

  远和无 整体认读音节

  听、声和惊 是后鼻韵母

  声、春、人是翘舌音

  b 交流记字方法

  远、近和还都有走之儿,远和近它们是意思相反的词(上和下 黑对白 左对右)

  惊是竖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 游戏巩固

  玩读字卡

  3、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正确、通顺。

  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交流识记办法,提高认字能力与质量。把诗句读准确、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画》教学设计及理念 相关内容:18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影子》教学设计610.《松鼠和松果》练习题快乐的节日教学实录ie üe er《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识字5比尾巴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习质疑。(我们能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

  如: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等

  2、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近听 水无声(?)等。

  3、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看谁读懂的问题多。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导读如下: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想读这句诗呢?谁还想读读?谁想向她这么读?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相机教学“春”,组词,认识部首,春字头。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相机教学“惊”,并认识部首竖心旁。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

  a 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b 看书中插图。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你能按照老师指的内容,读出相应的诗句吗?师指“山”,学生读“远看山有色”等。在课文中画出“山、水、花、鸟”四种景物。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意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不需要繁琐解析。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卡片让学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范写——生写——评价。重点指导撇和捺,多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与兴趣。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4、诗歌是人们最喜欢朗读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诗。老师这儿有几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配乐,师生共读。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本环节重点是写字教学。积累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画》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根据冀教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文字处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第一册安排的第二个模块就是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字编排、图文混排的作用,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古诗配画》是本模块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教学准备:

  微机室、教学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秉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尝试——集中答疑,演示转播——交流评价,全课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

  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古诗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引导探究,自主尝试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学习小助手,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师打开学习小助手简单介绍。

  接下来我们就按小组开始制作,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打开桌面的学习小助手,点击提示按钮,他会告诉你怎样去做。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我可以去帮你。现在同学们开始操作吧。师巡视答疑,个别辅导。(三)集中答疑,演示转播

  看来许多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同样的困难,谁来说说你的`困难?也有一些同学很顺利的完成了操作,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那么刚才都是谁遇到这样的困难了,现在你会了吗?给大家演示一下。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作品吧。(四)交流评价,全课小结

  同学们们差不多都做完了,接下来我们相互交流一下,把你手中的小星星放到你最喜欢的作品旁边,谁得到几颗星就是几星级设计师,五星级以上的设计师

  老师会颁给他一个优秀设计奖。请星级最多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谁还想对他的作品说说你的感受呢?说说你喜欢哪些地方,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师:其实同学们的作品都很不错,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将来成为真正的设计师。板书设计:

  十七古诗配画

  输入古诗挑选图片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画》教学设计5

  一、设计思路

  一直以来美术活动都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之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和最常用的,一双小小的手,它不仅能做许多事,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大班幼儿对自己手的了解更理性一些,愿意了解每个手指的名称,体会自己手的本领,同时愿意尝试各种和手有关的创意活动。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有趣的手指印画》。在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现阶段发展水平,通过欣赏、启发等形式,将活动层层推进,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了活动难度。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手指的作用及指纹。2、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3、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难点: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

  1、教师范例画(单个的手指印画和手指组合印画)2、幼儿用纸、颜料、油画棒、抹布、水彩笔。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手指印画”的范例。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漂亮的画,大家仔细观察,都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教师: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

  教师:你知道这幅漂亮的画是怎么做的吗?(引导幼儿了解组合画。)

  (二)基本部分:

  1、了解手指的作用和指纹。知道手指指纹还可以作画。

  2、介绍作画所需要的`材料。

  3、示范与讲解制作过程。教师向幼儿示范手指印画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1)用任意一指蘸颜料,在合适的位置用力按。

  (注意手指蘸的颜料要覆盖整个指肚。若颜料太稀,注意在颜料盒旁边刮一下;若颜料太干,注意尽量让颜料覆盖整个指肚;可以尝试分别用五个手指进行印画,注意一个手指尽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2)待颜料干后,用铅笔在按出的形状上进行添画、创意。(鼓励幼儿尝试用多个手印进行组合创意。)

  (三)结束部分:

  教师鼓励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来做自己作画!

  《有趣的指印画》教学反思

  一、优点:1、活动流程较流畅,能基本按照计划实行。

  2、所选取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兴趣需要。

  3、能让幼儿基本掌握用手指印画的技巧。

  4、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二、缺点:1、活动中太重视原计划,缺少变通。没有很好处理预成和生成。

  2、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没能十分吸引幼儿。

  3、在指导幼儿印画技巧时没能十分清晰地教授。

《画》教学设计6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

  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

  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

  (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造型、色彩的特点?

  (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

  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

  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

  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对照画家的画。

  (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来、不”两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正确书写汉字“来、不”。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远方、没有、色彩、近郊、听见、无论、声音、还是、流水、离去、未来、不是。

  2.反义词我知道。

  远→近有→无去→来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

  2.全班齐读古诗,学生之间指名读古诗。

  同学们再读这首古诗时,要注意重音和停顿,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下面大家来试一试吧!注意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3.配合动作表演,感悟诗意。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边朗读边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上动作进行表演。

  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当读到“人来鸟不惊”时,要做出摆手的样子。

  三、理解课文

  1.你从哪些地方知道这是一幅画呢?说一说原因。

  2.在画中,山、水、花、鸟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画中“山、水、花、鸟”景象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虽然春天过去了,可画上的花依然开着。尽管人走近了,画上的鸟一点儿也不害怕,也不飞走。

  3.在现实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山、水、花、鸟”景象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

  同学们,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景,我们能改一改这首诗吗?(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4.根据交流情况,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教师适时板书)

  四、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

  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教师逐笔范写“来、不”,让学生观察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①“来”的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距离适中,撇、捺要舒

  展。

  ②注意“不”的竖从撇的上部起笔,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长点。

  3.学生在本上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每写完一个字教师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

  4.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描红与独立书写不同之处。

  (写字指导不仅要看教师的范写,还要看看是如何对学生写的字进行反馈的。

  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找到改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5.学生在本上再书写,班级展示。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

  “水”的第一笔是(),“不”的第二笔是()。

  2.请你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来--()大--()多--()

  远--()有--()上--()

  3.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6、画

  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

  鸟不惊

《画》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画》是新入选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折射了前苏联儿童的校园生活。课文写了“我”和卡佳在黑板上比画画斗智的故事,所画的内容本身又自成一个故事。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

  本课在读与写方面承担两个过渡任务:在以前学习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本课第一次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是为即将进入中段的学习“初

  步学会默读”的过渡;“我”和卡佳所画的内容本身又自成一个故事,可以用来进行连环画的看图写话的训练,是从写话向中年级“习作”的过渡。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以下五个教学目标:

  1、学习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会认3个新字。

  2、借助学生自己制作“我”和卡佳所画的画,凸现小故事,理出故事情节与“我”的内心活动的两条曲线,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学习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进行课本剧表演,悟一点道理:学习卡佳正确看待竞争,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知道“我”聪明,能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

  5、(创新目标)分层分类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把“我”和卡佳斗智的五幅连环画写成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其中标2、3是第一课时要完成的目标,标1、4、5是要第二课时要完成的目标。

  五个教学目标体现了创新学习的过程(凸现小故事,理出故事情节与“我”的内心活动的两条曲线)、目的(悟一点道理),还重视学法的渗透(凸现,理出,感受,悟,默读、有感情地朗读)体现教为学服务、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其中在老师的示范与引导下理出“我”内心感情变化的曲线是重点,准确评价“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是难点。用数画、勾画、取名等手段凸现小故事,为水道渠成引出两条曲线、准确评价“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是突破本文重、难点的关键。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线串起“学、惑、思、行、习”(推陈出新五步法)这五粒珍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儒家把学习过程分为五步,即《中庸》所概括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受此启发,探索出了“推陈出新五步法”:自读自悟——学;质疑问难——惑;突破重难——思;双基训练——习;创新提高——行。推陈出新五步法的顺序也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灵活掌握,顺序可以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

  分为“学、惑、思、行、习”五个环节。虽然五个环节分在两个课时里,但因为它们环环相扣,所以我一并作个介绍。

  (一)自读自悟——学

  告诉学生默读课文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第一遍:眼睛看到那里就读到那里,不懂的打上问号。第二遍:回头再想想题目的意思明白吗;不懂的地方再想想;让自己有所感(感动、感悟、感兴趣等)的地方,想想为什么自己有所感。

  设计依据:有实验证明,“当给予参与者关于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建议或某种形式的指导时,他们的表现比没有获得任何信息的参与者的表现更糟。”这说明让学生自己去读,读懂多少是多少,就可以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地学。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质疑问难——惑

  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帮助差生扫清一些字词方面的障碍,是在默读的基础上的读完之后,提醒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学生质疑时,老师要有意识地按照与重点目标联系紧密的程度把问题分为两类:简单问题与重要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1、什么是“血盆大口”?(让学生做做动作理解)2、什么是“诚恳”?(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卡佳进行反复地读,渐渐悟到要用“亲切”的语气,让人感到是发自内心的,是诚心诚意的。)3、为什么不说“在军舰上画了一个个炸弹,水兵都掉进了海里。”而说“在军舰上画了一个个炸弹爆炸的火球,水兵都掉进了海里。”?(这个长句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读起来有些拗口。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这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知道如果不说“炸弹爆炸的火球”,那么就没有说具体,没有明确地交待炸弹到底引爆没有,危险性就没讲清楚。);重要的问题列出来,可以融入到下一环节去解决。

  设计依据:早在宋代,学者张载就曾经说过:“学则须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突破重难——思

  这一重点环节分为两个训练板块:凸现小故事;理出两条曲线。其中第一板块又是为第二板块服务的。

  1、凸现小故事

  (1)数图。

  在默读的基础上快速浏览,数出有几幅图。

  再与事先准备好的六幅图相互映证。

  设计依据:这是一篇新课文,没有现成的教学挂图、幻灯片、电教等辅助手段可供使用,而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出示这几幅图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

  (2)勾画

  这几幅图是根据课文中哪些提示画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在书上用“——”勾出画的内容。

  设计说明:从教材中来,又回到教材中去,图文对照,有利于学生更快地凸现小故事。

  (3)取名

  先问学生:有哪几幅图可以组成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确定后面的五幅图。)

  再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给这五幅图各取一个名字,比比哪组取的名字精彩。要想取高水平的名字,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字数工整,就是说每幅图的名字字数一致,都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五个,不要太多了。二是意思连贯,把这五个名字连起来要使大家大致知道是个怎样的故事。三是用水彩笔,尽量写大些,方便展示。

  接着是展示小标题,说说自己取的名字好在哪里,评出优胜小组。

  最后老师可以说说自己取的小标题:前进落水得救糟了OK

  如果学生取的名字取得好,也可以用学生的作板书。

  设计依据: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优生带动差生,可以共同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这与课标“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2、理出两条曲线

  两条曲线指的是故事发展曲线和我的感情变化的曲线。

  第一条由老师对应小标题示范画曲线:你们看老师画一条曲线,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听老师的语气、看曲线的走向,也许你能悟出点什么?(曲线向上表示故事向好的方向发展,向下表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曲线起伏不平,说明这个故事很曲折。(明确告诉学生“曲折”这个词。)

  第二条曲线要引导学生画:先找文中的那个小男孩“我”也因为这个故事的曲折向前发展,感情发生变化,什么变化,在书中去找。比如第一幅图,是不服气,第二幅图没写,你觉得用什么词合适?(“高兴”“解气”都行。)后面的几幅图,你自己去找出来。

  然后把有关的词语板书出来:不服气解气有些生气挺得意满脸不高兴

  再问学生:你能帮“我”画条感情变化的曲线吗?(用红色粉笔与前一条线区分开来。)

  两条曲线出来了,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要启发学生:“我”的心里可真复杂呀!明明故事往好的方向发展,却要读出不高兴,明明坏事了吧,偏偏还很高兴,情绪一会儿低落一会儿高涨,起伏不平。谁能读读4-6自然段,自己先试试。然后通过指名个别读、师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充分地读,引导学生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设计依据:两条曲线横向比,一样的有起有伏,我要让学生感受到“曲折”,因为“曲折”是故事的生命;纵向比,线的走势形成强烈的反差,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有助于帮助学生走进“我”的内心,感受“我”争强好胜已经到了妒忌的地步。

  尽管“我”的内心如此复杂,但“我”毕竟是个小孩,学生与“我”在情感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心理学认为的:“小学生的情感表现得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脸部上,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情感容易转换。”所以学生能够走进“我”的内心,去感受“我”的复杂的情感变化。

  (四)创新提高——行。

  进行课本剧表演。

  表演后让学生议议:你觉得卡佳和“我”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呀?(学生通过以上学习和亲自参与表演,能说出这两人都很聪明,卡佳待人宽容友好,“我”争强好胜,但能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在善意地笑“我”的同时,悟出妒忌是不好的,应该正确对待竞争,与同学友好相处。

  设计依据: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而且

  极不稳定,持续的时间短,所以决定采用趣味性较强、操作简单又能激发情趣的'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同时依据我校正在开展的《以“三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三创”指创造性地教、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评价。)进行设计的。目的在于给他们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表演才能及协作能力。

  (五)双基训练——习

  以《有惊无险》为题,把五幅图的内容连成一个小故事。

  提出两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作。

  1、抄写:把课文中描写这五幅图的内容找出来,适当地增加、修改一些字词,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并全文板书出来。

  一艘漂亮的军舰出发了。

  突然,敌人投来一个个炸弹,水兵都掉进了海里。

  掉进海里的水兵坐在一条条小船上,向岸边划去。

  哇!来了一条大鲸。大鲸张开血盆大口向小船扑去,耶!大鲸是来救他们的。所有的水兵都骑在大鲸的背上。大鲸愉快地向岸边游去,还拖着一串小船。

  2、创新作业:能干的同学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一个精彩的故事。

  设计依据:体现分层分类教学的原则。“抄写”是为差生设计的,可以让学生知道写连环画,要一幅一幅地写,写完一幅图要空格提行另起一段。“创新作业”是为优生设计的,每幅图都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瞬间,一个个瞬间与瞬间的联结,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在动手写的时候再一次感受“曲折”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学习“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 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一幅( )、一把( )、一条( )、一座( )。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

  “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

  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会写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岭、冷、邻、零)

  3、换语境巩固。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画》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绘画工具油画棒,尝试用油画棒涂鸦。

  2、 学习抓握油画棒的正确方法。

  3、 激发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若干 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 老师随意绘画,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会跳舞的笔宝宝,你们看.

  师用油画棒随意地画出小鸡、小花、小草等,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画完,让幼儿笔宝宝跳呀跳,跳出了什么东西?你们想让笔宝宝学跳舞吗?

  2、 交代涂鸦要求,幼儿学习握笔。

  笔宝宝说:小朋友,要想让我们跳舞,必须先学会握笔,你看,笔应该这样握。

  幼儿练习握笔。

  笔宝宝:我只喜欢在白纸上跳舞,不喜欢在桌子上乱跳。如果在桌子上乱跳会把桌子弄脏的',这样,你们的桌子就会变脏。

  3、 幼儿涂鸦练习,老师观察指导。

  幼儿涂鸦练习,看看你的笔宝宝跳的什么舞?

  幼儿作画,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方法。

  4、 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组织幼儿欣赏,说说笔宝宝跳的是什么舞?

  建议

  1、用粉笔画画要提醒幼儿拿粉笔的手不能揉眼睛。

  2、平时注意培养不乱画的习惯,在指定的地方画。

  3、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

  4、要有明确的活动意识,就是为了孩子涂鸦,并且在适当的地方涂鸦。

《画》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绘画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2、大胆运用各种画笔、手和脚涂鸦色彩。

  3、体验初次玩颜料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排笔,白色长卷纸,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为幼儿的第涂鸦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让幼儿尽情地在彩色的世界里玩耍)

  2、霍克尼《尼科尔斯峡谷》,康定斯基作品(以色彩丰富的作品为主,让幼儿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3、音乐《仙境》。 (美好的音乐让幼儿身心放松,易于想象联想,并且和(伲科尔斯峡谷》的画面相呼应)

  活动过程

  1、创设音乐情境,幼儿自由想象。

  播放音乐《仙境》,让幼儿置身于“仙境”中,感受音乐中的流动,想象自己在一个宁静、舒适的地方,可以让说说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到的事物。

  2、欣赏作品,感知色彩。

  (1)欣赏《尼科尔斯峡谷》,教师提问:这幅画中的什么地方是最美的?画里有哪些美丽的东西?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色块,感知多种多样的色彩。在欣赏画的同时,继续播放音乐,将音乐中流淌的感觉和画的美结合起来,让幼儿感受色彩带来的美好和神奇。

  (3)教师:美丽的峡谷是神奇的宝贝变出来的,你们想认识这些宝贝吗?

  3、随音乐在游戏中舞动色彩。

  (1)教师依次介绍排笔,水粉颜料……

  (2)教师:看看这些神奇的宝贝在干什么?(教师用笔蘸颜料)

  丫丫:在手拉手。

  妞妞:他们在跳舞......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笔蘸颜料的时候需注意量的把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告诉幼儿多了或者少了应如何处理。

  (3)教师(播放欢快的韵律音乐):神奇的'宝贝要跟着音乐跳起舞了。

  瑶瑶:哇,这是圈圈舞吗?

  教师:嗯,他们可不仅会这一种舞哦。还会点点舞,雨点舞,长蛇舞......

  要点提示

  教师边说边操作,注意笔触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可以用笔,也可以泼洒。重点是让幼儿知道有哪些玩颜料的方法,在玩的时候身体是不受拘束的。

  (4)幼儿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涂鸦情况。

  涂鸦,有的幼儿可能还不能完全放开,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知道,当幼儿玩得很尽兴了,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手和脚丫涂鸦,将整个涂鸦活动推向高潮。

  【评析】

  对于刚人园对绘画还很懵懂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对色彩产生冲动,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色彩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第一课,就是让孩子在尽情地挥洒中体验色彩带来的快乐,在无拘无束的童话里,站在原创的制高点上,展现“天才画家”的创造才情。

《画》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

  【设计理念】

  1、教学情境生活化,走进交际。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生活实践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源泉,因为“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在教学设计时,我不拘泥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建立“画廊”、卖图画、 创办个人画展,再现生活化的交际情境,使他们感受到和谐的交际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拓展语言实践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活动形式多样化,深入交际。

  创设多层面的活动形式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能促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吸收。活动中,有个人面向全体的、有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3、评价方式多元化,激励交际

  口语交际课不仅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而且是实施口语交际评价的主要空间和舞台。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评出“优秀解说员”、“最出色画廊“,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评价氛围,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气氛里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所作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能针对别人的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养成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幅画,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展示作品,激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今天带什么作品来上课了?

  2、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3、这节课就让小朋友来展示自己的画,让大家欣赏你的画,好吗?揭示课题:《我们的画》

  二、介绍作品,引导参与

  1、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如何让别人读懂你的画呢?那就让小朋友来当一当解说员,说一说自己的画。

  2、活动过程:

  ⑴ 明确评选规则

  我们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将获得“优秀解说员”的光荣称号。小朋友要仔细听解说员的解说,是不是优秀解说员,就由你们来当裁判。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的建议。

  ⑵ 教师示范。

  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你们欢迎吗?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大家就给我热烈的掌声;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那你就大胆地提出来。

  ⑶ 让学生自由提出意见。

  ⑷ 学生在小组内解说自己的画,并进行交流.。

  ⑸ 提供展示的台舞,让学生上讲台来对自己的画进行解说,并相互评价。

  三、创立“画廊”,激励交际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推销给大家呢?

  1、创立“画廊”。

  ⑴ 那么多美丽的画,挂在教室里,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我们来办几家画廊,好不好啊?

  ⑵ 我们先给作品分类,有利于小朋友办画廊,说说可以分那几类呢?(如可以按分类动物、植物、风景、综合)

  ⑶ 小朋友们拿着画就可以到相应的四大组中建立画廊。

  建立画廊要求:

  选出画廊的经理;给自己家的画廊取名字;各家画廊应该有自己的创办特色,选出最佳画廊。

  2、学生在组内推选好经理,并把画廊名称介绍给大家知道(龙腾虎跃画廊、百草园画廊、无限风光画廊、应有尽有画廊等)。

  3、各家画廊经理推选好两名推销员,并佩带标志。

  4、各家自由推销画,看谁家的生意最红火,画卖出去多。

  5、评选最佳画廊、最佳顾客和最佳推销员。

  四、举行画展,陶冶情操

  1、现在请各家经理带着你们的员工,挑选出你们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我们来办一个画展。

  2、学生在优美音乐的声中欣赏大家的画。

  3、站在如此美丽的画前,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回家收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类,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在家里创办个人画展。

  2、邀请同学参观画展。

  3、看谁的画展办得最成功。

《画》教学设计13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14

  一、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涂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过程中自发学会了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了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儿童的情绪得以宣泄。

  三、学生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技巧,学习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采用讲授法及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学习了解树的形态及画法。

  3、通过《彩色森林》、《刮画》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感觉及审美情感。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形式进行刮画,描画美丽森林。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六、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森林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画面,学生说说森林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四季及不同天气变化下的森林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色彩?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漂亮油画棒颜色不规则性的厚厚涂在范画白纸上。

  3、对呀,森林里有着丰富的色彩,那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而树又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谁来说说对树的了解:

  (1)树的种类及不同用途。

  (2)树的形态构造。

  3、这么美丽的家园,不仅是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地神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女巫,她看到我们美丽的家园以后居然想据为己有,于是,她就施了一层魔法,美丽的大森林顿时一片漆黑。(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将底色完全覆盖。)

  4、这么美丽的家园被女巫霸占了,我们怎样去拯救森林,使它再焕发昔日容颜呢?哪位同学想到了?(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出谋划策)

  三、拯救彩色森林

  刚才听了同学们献上的决策之后,老师不仅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机智聪明,而且个个都是忠肝义胆,为了正义事业都甘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面,就请小精灵们拿起你们手中的魔法棒去恢复森林色彩吧。

  1、“魔法棒”的使用。

  (1)教师讲解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2)以线条为主,适当地刮出块面。

  2、恢复美丽“容颜”。

  (1)教师将刮出的范画予以展示,请同学们进行比较,说说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刮出来的)

  (2)构图讲解: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3)等了这么久,老师相信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创设情境:小精灵们小组合作拯救彩色森林。)

  (4)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们互相观看,比较发现的方法,自找不足。老师帮助查找原因,鼓励学生对症下药,纠正方法或修笔。)

  四、体验“庆功”喜悦

  经过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美丽的大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他们正向我们招手致谢呢!

  (1)学生派代表陆续把组内完成作品送上讲台。

  (2)小组介绍成员创意。

  (3)学生评价到师小节。(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

  五、总结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利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了美丽的森林,维护了正义,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爱护树木,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刮画贴到外面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带领学生走出活动室)。

《画》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能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读我诵》中的《祸福相依》,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出示前后变化的三幅图,请你为它排出正确的顺序。

  2.分享展示。

  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因为故事的经过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

  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并用“ ”标出关键词。

  2.分享展示。

  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

  3.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爸爸给玲玲建议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导学生把话表达完整)。

  5.分角色诵读。

  6.你读我诵——师生问答读。

  师:玲玲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师:玲玲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最后,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7.用关键词复述故事。

  (1)关键词:得意端详评奖伤心来不及仔细小花狗懒洋洋满意动脑筋

  (2)学生自由运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

  三、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用“—— ”画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问我答读。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养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生: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

  师:这是一件好事吗?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

  师:这是一件坏事吗?

  生: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 ”标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词语。

  (5)分享展示。

  (6)你问我答读。

  师:塞翁丢了马,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却不怎么介意,轻轻松松地说:“丢了马也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师: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却一脸严肃地说:“不必高兴得太早,这件事说不定会带来灾祸呢!”

  师:他的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塞翁很伤心吗?

  生:可他却没看出有多难过,最后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过渡:我们学习玲玲和塞翁的故事,这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我们来诵读一首小诗。

  2.拓展阅读:你读我诵《祸福相依》

  (1)师生(男女)承接读。

  师:祸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祸之所伏。

  师:孰知其极?

  生:其无正也。

  (2)古今对译读。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会发生很多意外。遇到坏事时,我们该怎样做?遇到好事时,又该怎样面对?老师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业

  把《玲玲的画》和《塞翁失马》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坏事变好事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7-02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04-19

《画》教学设计范文04-05

《画杨桃》教学设计11-03

玲玲画教学设计07-15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07-23

画杨桃教学设计04-04

《画杨桃》教学设计01-11

《画鸡》教学设计 03-07

沙画教学设计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