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考作文押题传统文化写作指导+满分+名师点评

时间:2023-05-26 18:20:31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4中考作文押题传统文化写作指导+满分范文+名师点评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4中考作文押题传统文化写作指导+满分范文+名师点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4中考作文押题传统文化写作指导+满分范文+名师点评

  【话题设计】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生活,如贴对联、穿旗袍;文化是技艺,如打油茶、烧泥陶;文化是建筑,如骑楼、哈亭;文化是器具,如会鼓、天琴;文化是首诗,如《乡愁》《秋词》;文化是个人,如杜甫、苏轼;文化还是道德素养,民风家教,祖父传之,子孙握之。文化在身边,文化在心里,文化无处不在。

  请你围绕“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自拟题目、以物见人、缘人记事、因事生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拟好标题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导引】

  (一)话题理解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写法提示

  传统文化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

  2.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

  3.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4.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也可以写记叙文或构思小小说,如①故事新编,赋予古老的神话、传说鲜明的现代意义,去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出老百姓传统的朴素的人生追求。②老外学艺,通过一个外国人历尽“千辛万苦”,闹了无数笑话,也要学习那对他来说魂牵梦绕的东方文化的故事,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③百姓生活:剪窗花,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选材参考】

  1.奶奶以前是剧团的戏曲演员,后来没人听戏了剧团散了,她很落寞,就教我唱戏,我一开始是抗拒的,后来看到奶奶站在剧团拆掉的舞台前发呆,才慢慢体会,后来我带奶奶去广场认识了一群票友,他们就组了个老年戏曲队,找回了她的快乐,然后我也认识到了我们青少年应该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2.过年回到爷爷家,和爷爷爸爸一起贴对联,爷孙几人就对联文化表达了各自的见解,最后爷爷从对联的起源发展给我和爸爸生动的上了一课,我从中学会了为什么过年要贴对联,上下联应该如何区分和粘贴,爷爷由此提到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既是习俗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优秀的文化。值得我们去保护并且传承下去,而我也因为被对联的起源发展所吸引住,最后明白了这样的一个优秀文化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去传承和发展下去的,让对联不仅仅是贴在门上,更是贴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3.壮族三月三,我与家人一起为三月三准备五色糯米饭,妈妈教我如何制作五色糯米饭,爸爸给我讲述三月三习俗的由来,这是一种民族特色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我被这些故事所吸引然后把糯米饭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同学们也对这些事情非常感兴触于是纷纷加入讨论并深深折服,接着大家决心想要继续把这样的文化传承下去。

  4.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外出吃饭,因为我乱翻菜而被爸爸严厉的指责,委屈的我回到家以后闷闷不乐,爸爸来和我讲述与人吃饭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家教文化,教会我该如何做,因为爸爸也是从爷爷那里继承而来的家规,所以也希望我能把家规传承下去,严于律己。我听明白以后不再委屈而是决定要把这个家规文化传承下去。

  【学生问题】

  1.只笼统地“介绍”一些传统节令,缺乏自己对这些节令文化意义的“认识”。选写一个节令,重点记述节日有关“活动”,始终未在节日的“魅力”或“文化意义”上“表态”选写“诗词”类,未将古典诗词的“共性”特点归纳出来,只是一种“内容介绍”或“手法说明”,有的连“感受性”的文字也没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自然是与外国诗歌不同的,唐代“送别诗”、“边塞诗”有何特点?这特点里又具有怎样的文化意义?

  2.“传统的”应是有“特点”的:选材上不典型,不具“特点”,自然难以与传统文化相联系;有的选材较为典型,但没有抓住节令“特点”,挖掘不出某节令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寒食”、“端午”等节令其实是一种祭奠文化,之所以延续至今,中华民族怀宗追远、崇节尚义的品质因素可窥一斑;“中秋”则突出一个“圆”字,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里,饱蕴了中华民族安定平静、雍乐和美的审美情趣与追求。

  3.“传统的”应是与外民族、外国有“不同”之处的。这其实已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构思,反映中外有别,以体现民族特色.作文中运用这种办法的几乎没有。

  4.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属于艺术,不具备对相关方面一定的了解尽量不要选写,否则欲求“大气”与“厚重”,结果却难逃“笼统”。

  【例文点评】

  飘荡千年的精灵

  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 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

  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

  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 屈原沉入博罗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

  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博罗江水流转千万年。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

  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

  还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劳苦,你来到这里。

  “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

  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

  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

  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

  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 【点评】流淌在我们体内的,是祖先留下的一腔热血,传承于心中的是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华诗词就是传承文明的一根磁石,一极连着古代,一极连着现代,子孙心灵的罗盘会受到祖先强烈的感应。这感应是繁华落尽的真纯,是诗词所包容的人性的纯朴、豁达、正气。

  小作者独具慧眼,选材精当,用传承千载,仍然芳香四溢的中华古诗词作为我们这个诗的国度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可谓构思天运!

  在记忆深处消逝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于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心灵上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于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被遗忘的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然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那个繁灯的夜晚,我们吃着粽子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离我而去了。

【4中考作文押题传统文化写作指导+满分+名师点评】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写作指导05-26

2021中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03-29

教师写作指导4篇09-08

写作指导教学设计02-26

中考满分作文01-04

教师写作指导09-08

梦想中考满分作文02-14

中考满分作文范文02-16

中考各地满分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