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1 13:18:01 设计 我要投稿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5篇)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动作外貌细节】

  ★时间词: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语言】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达呢?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动作

  父亲挖外貌

  了不起无论…总…细节

  儿子等语言

  人教版五年级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第一课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

  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

  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的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

  ⑴ 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一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⑵ 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二、朗读体会,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者是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记在你的日记本上。

  2、课后自由组成小组,读读课文,展开讨论,编写剧本,演一演,制成录音带,然后全班交流,评一评。

  3、小结: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略)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几组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慈爱、幸福)父母的爱就如冬日里的暖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

  2、播放地震视频。观看几组地震图片。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残酷、伟大的爱)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无情地吞噬着这份亲情,又让这份伟大的爱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入手,感悟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

  你从文中的哪句话读到的?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就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生读文,师巡视。

  学习提示:

  ①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②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③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3、交流。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动作描写,体现父亲坚强执着。)

  ③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

  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

  ④为什么现在没人来阻挡他呢?(人们认为他失常了。)

  这位父亲失常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挖下去?他为什么又能这样挖下去呢?(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⑤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是爱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责任的驱使,是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支撑。让我们带着感动之情再读这段话。

  生读。

  4、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生朗读)(热泪盈眶)

  5、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的心。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老师来读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段话中还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6、读写训练

  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着……

  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 ,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块砖石面 ,他小心翼翼的挖着……

  12小时过去了,父亲挖的太累了,他多想 ,他多想 ,但是他知道 ,他是多么希望 多么希望 他的双手

  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 ,满脸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

  36小时过去了,他的心中只有 他 的挖着……

  他真是一位 的父亲!

  读出坚强,读出父爱。

  四、补白填空,深化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运用刚才学到的品味父亲了不起的学习方法,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交流。

  2、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①自读,体会,读出勇敢。

  ②走进阿曼达,补白想象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8小时,12小时,废墟里 ,阿曼达到 ,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24小时,36小时,废墟里 ,阿曼达坚信 ,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你真是一位 。

  3、“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一个“让”字让出了什么?

  (无私,舍己为人。)一个7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怀着敬意在读这段话。生读

  4、儿子得救了,是什么力量让这对父子支撑到了见面的一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有了这份爱与信任,才使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5、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配乐,请你幸福的读一读,读出父子两人劫后余生的喜悦,激动。

  读出父子之间互相信守诺言的信任,

  读出父亲为有这样勇敢的儿子的自豪,读出儿子为有这样坚强执着有责任感的父亲的骄傲。

  让我们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亲伟大,但是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描写。

  2、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着我们的心灵。谁来谈谈你的故事。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呢?(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几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荐阅读:《背影》《秋天的怀念》《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

  七、结束语。

  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

  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去感受……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导语:(板书“地震”二字)地震,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我们听父辈说过……的确,地震就是这样残酷,这样无情,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但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着人性的光辉,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就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

  2.补充板书课题“中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为学习文本铺垫情感基础。】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指名读学习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扎实基础(10分钟)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叫写本课的一组词语,对子同学互相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组长组织交流,进行“错字盘点”,教师随机点拨。

  2.组内交流有关地震的常识。

  【设计意图:从字词、读书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尝试探究,整体感知(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课前预习中探究问题的答案(探究问题详见学案);

  A.我会用简单的语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B.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交流预习单中的`探究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例中继续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同时加强合作意识。】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继续学习刻画人物的形象方法。】

  六、实践悟理,拓展提升(5分钟)

  当堂完成“作业单”第一题,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对所学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刻画人物方法的变式练习】

  七、点拨归纳,盘点收获(2分钟)

  1.教师点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

  1.结束语:(略)

  2.作业:

  A、完成作业单;

  B、预习第二课时。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利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方法,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思想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表达方法。

  2、难点:

  在心灵深处受到深厚父子之情的震撼。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

  大屏幕出示: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坚定、挖掘、绝望、xxxx、瓦砾、颤抖、拥抱。

  3、指名读课文。

  4、请学生能从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来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悟,叩响情感和弦

  师:地震中的父与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就记录在文章每一个细节里,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要关注文章的细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都包含着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要注意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字或许能让人感慨万千,一个词语或许能打动你的内心,一句话或许能震撼你的心灵,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用自己的心去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感受。

  三、细读品味,掀起情感波澜

  1、感悟父亲的伟大:

  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这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1~12自然段,通过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透示着父亲的内心世界,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读了这部分内容,(手指板书)我们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感受着这人间最伟大的父爱,此时此刻,你也一定会被父亲对儿子的这种挚爱深深地感动,那么是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或是文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打动了你呢?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⑶引读:

  (出示:谁愿意帮助我?)

  当所有孩子的父母都绝望地离开,当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当消防xxxx处于安全地考虑请这位父亲离开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当警察走过来,劝他回家时,他的回答是……

  ⑷透过父亲这近乎于精神失常的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此时最需要的是帮助、救子心切。)

  ⑸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着我!)(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

  师:只有父亲才有可能给儿子以生的希望,这是一位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呀!一位多么信守诺言的父亲,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呀!

  2、感悟儿子了不起:

  ⑴在历经了饥饿、疲倦、危险,在历经了38小时不懈努力后,奇迹终于出现了,课文接下来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老师把这对父与子的对话打到了大屏幕上,请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读这部分内容,让我们继续在关注细节和感受语言中去体会。

  ⑵请两名学生读。

  ⑶请其他的学生透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⑷再次指名读。

  ⑸男女生合作读。

  3、最后一段:

  ⑴齐读(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⑵(指屏幕)在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一下子就跳到了你的眼前呢?

  重点理解:了不起、无比幸福。

  四、回文引读,引发情感升华

  1、教师引读。

  出示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地震瞬间来临,让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的时候,一位父亲便开始了艰难救助儿子的'历程,因为他要信守自己的诺言,那就是──

  当所有人都在绝望中劝说这位父亲离开的时候,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当年仅7岁的儿子面对黑暗、饥饿、恐惧和危险时,是父亲的话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那就是──

  当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开的时候,儿子选择最后一个离开,因为父亲的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教师总结: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用他们深厚的父子之情,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融注了人间真情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等着我们去写,课下,我们将开展一次以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文章表现的父爱的伟大及执著信念的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父爱、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以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许多读者。我们刚从《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柔与细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亲的伟大与深沉。

  1、正音:

  结合《丛书》p96,“读准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请一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归纳板书:

  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自读自悟

  (要求带着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1、讨论理解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引导学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点。

  (当归纳地点时,简单介绍洛杉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⑵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根据四要素进行概括。)

  2、讨论理解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⑴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明确要求:可以提问题,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组一起感情朗读。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⑵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相关语句,了解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儿子,更能突出父亲的伟大。)

  ①师:我们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绘。)

  ②结合平时你们了解到的地震的相关知识,说说这里的处境危险吗?

  (让学生知道当时处境之危险,随时都会发生xxxx。)

  ③学习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伟大?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语句、段落,汇报小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梳理归纳,为下面的深入分析,体会父亲了不起做铺垫。)

  ⑶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亲为救儿子不顾危险。)

  ①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知道父亲冒着随时会xxxx的危险,置生死于度外,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②什么动力使父亲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呢?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支撑父亲所作所为的是信念。)

  ③朗读指导。

  ⑷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亲救儿子的坚定而执着的信念。)

  ①父亲了不起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险,但他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

  ②什么动力使父亲有这样了不起的举动?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想到的是他对儿子的承诺,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③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坚定和执着)。

  ④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呢?

  (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步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临危险,随时会发生的倒塌、余震、xxxx,父亲连续挖掘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⑤为什么这位父亲能连续挖掘38小时而不放弃呢?

  (引导学生理解是父亲的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战胜了一切困难。)

  ⑥朗读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伟大。

  ⑸面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想怎样赞美他呢?

  (师先示范: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信念坚定,不轻言放弃。)

  ⑹重点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感情:

  ①出示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b、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②师:这是文章第3第13自然段中两处父亲对儿子的相同的呼唤。我们一起理解一下,同样的呼唤,但父亲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唤是父亲面对废墟的绝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唤是听到儿子的声音,那惊喜万分的感情。)

  ③朗读。

  ⑺学习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①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②出示重点段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③说说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儿子对父亲充满信任,充满耐心等待父亲,对生存充满希望,以及处事的冷静、勇敢。)

  ④出示重点段段:“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⑤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从儿子对同学的关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四、体会情感

  1、假若你当时在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在这一事件中,父子为什么会团聚?(凭着坚定的信念)文中反复出现过哪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谈谈你的体会。

  3、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放弃希望,那么你就能成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散文《背影》。

  2、阅读《轻松练习》中的《回忆中的家》。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课文中的11个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父亲的爱,可能是严厉的批评;可能是真诚的鼓舞;可能是细致的关怀,今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来结识一位有着执着的'爱信念的父亲和一个勇敢的男孩儿。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二、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生自由读全文。

  师:有哪些生字词是你想提示同学的?

  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读“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柔曼、爆炸、瓦砾”等词语。

  师:这些词语各写一遍。注意爆炸的爆字,右边最下面不是“水”字,笔划依次是“点、提、撇、点。”

  生在摘抄本上写生字。

  师:哪些词语你还不太明白?

  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指导用“找出近义词”的方法或“把词语放到课文中理解”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探讨,理解词义。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并思考。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叙述文章梗概,师指导。

  师:课文哪些描写给你的触动最深刻?

  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遍,把这句话抄写在摘录本上。

  板书:

  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指导学生关注文中父亲的语言和外貌,并分类抄写在摘录本上。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总会和你在一起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0

  ↘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

  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 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①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 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第 二 课 时

  ↘ 抓住重点 合作研究

  1.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

  (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一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

  ②“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结: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 朗读体会,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用具】

  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看完后,谈谈感受。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解决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了不起”进入课文。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奋不顾身,坚持38小时挖掘废墟寻找儿子。)

  ⑴ 指导看动画,学生谈感受,确立感情基调。

  ⑵ 学生朗读,评价。

  ⑶ 教师示范读。

  儿子的了不起:

  “不!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⑴ 学生朗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把逃生机会先让给同学 坚定父亲会来救他。)

  ⑵ 如果你是阿曼达,你会怎样做 渗透思想教育。

  ⑶ 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

  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说点什么

  四、总结

  父爱是伟大的,希望大家回去后跟爸爸说声:“爸爸,你辛苦了!”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过渡: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父亲儿子)

  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交流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从哪些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承诺)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绝望)指导朗读父亲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5)这段通过什么描写体现伟大的父爱?(板书:心理描写)

  b、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他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c、“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a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b 、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白天。统共是几天几夜呀?生:2天1夜。

  c 、大家想: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父亲手无任何工具,出了挖还用过哪些动作?(搬、推、挪、刨等)可是情况紧急,不容过多思考,就一个念头挖下去。单用一个“挖”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劳累和决不放弃,感受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深沉的爱。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曾经有哪些人劝阻过他?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这样的话:出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表达一个意思)

  但是父亲的心情一样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2、急切3、崩溃)

  (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3)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答塌方、爆炸)师: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4)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艰辛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弃,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决不放弃?(生:不论……)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你的理解来。指生读,齐读。(配乐)

  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四、总结

  1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2 、在写法上,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如山的父爱。

  3 、小结阅读方法: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五、作业布置

  摘抄熟记精彩语句

  六、阅读推荐

  《背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4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地震中始终等待着父亲的援救?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前两课已经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自读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别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1) 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说。父亲的意志坚定。

  (2) 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不肯放弃。

  (3) 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父亲坚持不懈,疼爱儿子。

  (4) 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的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展开想像扮演阿曼达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无论发现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与子之间的心灵之约,更是一种伟大的承诺,正是这种承诺的力量,才使得父亲在儿子被大地震埋在废墟中时,连续38小时不停地挖掘,终于把自己儿子和其他13名儿童从瓦砾中救出。这是父亲的“了不起”。当安全出口被开辟出来后,“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从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是在地震后被掩埋38小时后,即将获救但又随时面临危险的情况下说,造就了儿子的“了不起”。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爆炸”、“废墟”、“破烂不堪”等词语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3、能感受“父爱的伟大”。

  4、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这对“父子”的真实情感。

  教具准备:

  1、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地震”

  师:同学们,看到“地震”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5.12四川地震)

  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使得6万9千多名可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了,使得3000多孩子瞬间成为了孤儿。地震是残酷的。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认识这对父子。

  (完成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感知大意。

  1、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地震中发生了什么事?

  2、生自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地震?

  (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内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①指导朗读: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突出“大”)

  ②出示“大地震图片”

  师:我带来了一组当年大地震的图片(课件出示)(简介几组图片,屏幕随机出示:废墟,大爆炸、瓦砾、理解“爆炸”、“废墟”)

  (2)地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手无寸铁在废墟中连续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06-2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05-08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15篇04-26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04-28

读书笔记:《地震中的父与子》04-03

父与子作文0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师说课稿06-08

有趣的父与子作文04-24

《父与子》漫画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