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7 11:41:37 音乐 我要投稿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聆听歌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实践活动,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培养学生对音的高低的听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2、创编表演歌曲。

  设计理念: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内蒙古,对蒙古族不是很了解,蒙古族的民间舞蹈就更不熟悉了。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感受、理解和体验蒙古族歌舞和蒙古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课堂上我以“到辽阔的'草原”为主线,通过欣赏草原美景,感受蒙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在演唱实践活动中通过集体舞等手段,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学生做律动进教室。(学生根据乐曲情绪做扬鞭催马动作)

  2、师生问好。

  二、教学导入

  1、师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乐曲太好听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到底是哪儿呢?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展示蒙古族人民歌舞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想法。(生自由发挥想象回答)

  3、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蒙古族人民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生活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都非常热爱绿色的大草原和可爱的家乡。今天咱们就来学唱一首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展示大歌谱)

  三、学唱新歌

  1、播放歌曲。

  2、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唱简谱,注意音准。(小组合作学唱简谱)

  4、教师用电子琴演奏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学生跟着琴声用“啊”来哼唱)

  5、让学生自己填加歌词来演唱。

  6、请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一遍,教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并给予鼓励。(演唱时要注意身体放松,咬字清晰,用活泼、愉快的心情来演唱)

  7、师;同学们唱的好极了,老师为你们鼓掌,想再唱一遍吗?(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把歌曲唱的更动听)教师可以用碰铃给歌曲伴奏,活跃学生的演唱情绪。

  师;同学们看了老师的表演你们想试试吗?

  四、编创活动

  1、给歌曲伴奏。(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给歌曲伴奏)

  2、创编歌舞。(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舞蹈,发挥自己的才能)

  3、评比。评出最优美的动作,大家进行模仿学跳。

  五、合作表演

  1、师;同学们刚才发挥想象给歌曲进行了伴奏和伴舞,表现非常出色。下面就请出我们班的“小歌星”来演唱歌曲,我们进行合作表演。

  2、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

  六、音乐游戏

  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比比谁的耳朵最好,模仿的最像。

  2、多媒体播放汽车、轮船、动物、交通工具等发出的声音。(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来辨别,并说出是由什么物体或动物发出来的?模仿一下,看谁模仿的最像)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今天很荣幸跟你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草原上游玩,我看到了你们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你们给蒙古族儿童带去了欢乐、带去了幸福,有了你们,广阔的大草原将会更加美丽、欢腾、富有生机。

  八、下课

  学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重难点

  学唱歌曲

  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学唱《动物说话》。

  1、教师提问:找找书上面有些什么动物?它们各自是怎样说话的?(叽、嘎、吱吱喳、咕咕儿呱)由此引出课题《动物说话》。

  2、完整地聆听《动物说话》,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

  3、唱完后问学生想不想学?教学生读歌词后(把动作加上),请学生齐读。

  4、教唱歌曲,注意音量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

  5、演唱时,教师可以提示:“怎样演唱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6、全班齐唱。(确定一段学会后才教第二段)

  7、请学生为第20页这幅图编个小故事。

  五、朗读歌谣。

  1、请学生看第21页下面的格子,听老师朗读歌谣。(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2、跟着老师读。

  3、学生自己拍手读。

  六、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第四课可爱的动物(2课时)

  课题三只小猪

  教学目的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重难点欣赏

  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聆听《三只小猪》。

  1、完整聆听《三只小猪》,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像在做什么?(小猪欢快的叫声,好似小猪们在游戏、捉迷藏,一切都是那样惬意。)

  2、复听时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三只可爱的小猪。看谁能记住小猪叫的地方,随着乐曲学小猪的叫声。

  3、三幅动作提示图分别是:

  ①扭着身体学小猪走路;

  ②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

  ③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

  五、复习歌曲《动物说话》。

  六、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老师讲故事,引发学生的想象。《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音乐开始,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描写了大自然从朦胧中渐渐醒来,天越来越亮了。接着音乐出现了轻快跳跃的旋律:这好像在写小鸟醒来啦,它眨着惺忪的眼睛,转动着小脑袋,唱起了黎明的歌。时间不早啦,该出门了,小鸟拍了拍翅膀飞出了窝:小鸟飞呀!飞呀!飞到了熊猫百货商店门前的大树上。仿佛使人们看见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来到水塘边打水,一声大镲响,这是小熊猫把水桶丢进了水塘。然后,由竖琴奏出了一串琶音,表现了水桶在池塘中激起的浪花和水塘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水波。接着它俩把水桶提出水面抬起来,此刻单簧管吹出了4小节呆板、滑稽、憨厚的节奏音型,好像两只小熊猫摇晃着胖乎乎的'身体在抬水。他们走过树林,走过小桥,小鸟向熊猫问早,小熊猫也回答了小鸟的问候,并说“欢迎大家到商店来买东西。”接着乐队奏出快速的下行跳进的旋律,仿佛是小熊猫急促走进商店的步态,加上最后竖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现了小熊猫一溜烟似地走进了商店柜台,开始接待来买东西的顾客。

  3、复听时可将音乐分成两部分。“大森林的早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小熊猫打水的时候,你好像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结尾。编创结尾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利用乐器、人声、拍打动作为乐曲做结尾。聆听音乐,要以学生的自觉感受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做,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

  4、可边听边念歌谣。

  1、树林静悄悄,阳光一道道,早晨空气多新鲜,小鸟醒来了。

  2、小猴荡秋千,松鼠蹦蹦跳,两只快乐的小熊猫,又点头来又问好。

  3、拍拍翅膀飞出窝,小鸟飞呀飞得高,飞到熊猫百货店,又唱歌儿又欢笑。

  4、木桶打满水,跨上独木桥,摇摇晃晃朝前走,清清溪水叮咚跳。

  5、.瞧,那边是谁过来了?哦,两只可爱的小熊猫,扛起木桶朝

  前走,胖乎乎的身体摇呀摇。

  6、百货商店柜台里,站着快乐的小熊猫,“欢迎大家快快来,买啥东西任你挑。”

  七、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第四课可爱的动物(3课时)

  课题《我有一只小羊羔》

  教学目的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重难点乐器伴奏

  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学唱《我有一只小羊羔》。

  1、教师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读歌词,使学生想象出小羊羔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形象,并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小羊羔真挚、亲切的感情。

  3、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唱会歌曲后,跟着老师用唱名唱歌。

  4、在演唱中变换演唱形式并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5、编创歌词,可分小组进行。

  五、认识乐器。

  1、认识碰钟,学习敲击碰钟的正确姿势。

  ①观察示意图,知道怎样敲击。

  ②想一想碰钟的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怎样能敲出短音。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2、认识木鱼。学习敲击木鱼的正确姿势,要通过学生探索、学习来完成。

  ①知道怎样敲,观察示意图。

  ②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敲,能有几种敲击方法,让学生探索、发现。

  六、乐器伴奏。

  1、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读。(用乐器伴奏)

  2、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演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3、全班唱歌,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编创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4、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注意看课本上木鱼图后面的圆点,它们有大有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有重有轻,要接着歌曲的强弱规律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七、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法国号》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法国号》,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2、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摇篮曲》

  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音的强弱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

  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们常在轻松愉快时,吹口哨。

  例如,歌曲结束时,小矮人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而且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背景的移动和变化。

  再如,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嗬”再接一声声“嗨嗬”,仿佛小矮人行进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环境联想。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A:嗨嗬————————————————————————————

  学生B:嗨嗬——————————————————————

  学生C: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评价:

  l.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击前奏时,节奏是否准确。

  2.学生是否喜欢与其他同学合作练习词语卡农。

  3.学生表演时是否能准确地踏在节拍点上。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6

  第五单元动画城

  一、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欣赏:《小机灵之歌》

  3、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唐僧骑马咚得咚

  4、欣赏:《劳动回家转》

  5、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图片:可粘贴的《西游记》人物头像或头饰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老妖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人物头像或头饰如白雪公主、万事通、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害羞鬼、喷嚏精。《聪明的一休》人物头像或头饰如一休、西佑卫门、大将军等。《三只小猪》人物头像或头饰如老大、老二、老三、大灰狼、茅草房图、木房图、砖房图。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自制乐器如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瓶、塑料纸、碗碟等。

  3.录音带或CD《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个师傅仁徒弟》《小机灵之歌》《劳动回家转》 。

  (二)文字、图片资料

  1.《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体》《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或片断、图册等。

  2.《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三只小猪》的故事及动画片的相关介绍。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本单元的难点:1.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四、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僧骑马咚得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悟空跑得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八戒鼻子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僧骑马

  拍手:合右合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学生:× × ×

  唐僧骑马咚得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 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

  2.学生能否把《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唱熟。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演。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小青蛙》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青蛙的.叫声。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青蛙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青蛙的动作表演。

  2、聆听《野蜂飞舞》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拉勾勾》和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喜欢用音乐的方式与同学交往,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图与听唱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的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方式,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

  教学用具:

  电子琴、光盘、自制的小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组织律动教学,师生互问好。

  2、做拍手游戏:师与一学生拉勾,表演“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导入新课。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师范唱歌曲《拉勾勾》,生初步感受音乐。

  (2)师引导学生反复听几遍,学生听音乐,拍手拍肩、拍手拍腿小声跟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

  2、启发引导,用听唱法教学新歌。

  (1)指导学生准确的读出歌词,调动学生积极性;

  (2)边范唱边在黑板上指画的金勾勾、银勾勾图形谱。再次范唱,学生哼唱,并用手指指出画面上的图。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分小组唱,师指导突破歌唱的.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在集体歌唱时唱得很流畅,但是单独唱时,很容易找不着调;集体唱也不便于老师听辩学生是否唱正确,所以让学生分组练唱,老师便于听辨的同时其余学生也得到了听辨训练。)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

  (1)师用手势动作表示高音或低音的旋律行进,再让学生准确的唱一遍歌曲。

  2)师和学生一起做拉勾勾游戏并表演;问:我们怎样做才能和同学们都是好朋友?哪些行为我们不能做?()

  2、创造实践

  鼓励学生分小组自编动作演唱歌曲;随老师的琴声两人一组表演。

  3、表演展示,交流评价。、推选几组进行表演;、学生分组站成圆圈并拍手做动作演唱歌曲,评比哪组表演的好。

  4、聆听管弦乐

  师:我们不仅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我们也应该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听,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小动物伙伴玩的多开心啊!(播放音乐《口哨与小狗》)。

  问:你们听到乐曲中有哪些声音?(口哨声与小狗叫声)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再次聆听并要求学生听到小狗叫声时在书中添上一种颜色,听到声则涂上另一种颜色。

  5、鼓励学生带小狗头饰随音乐表演。

  四、完美结课

  总结本节课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因此在课上我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要求,让他们明白音乐是他们的朋友,音乐课充满了乐趣,以便给以后的课程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中我充分利用音乐弥漫性的特点,让学生首先感受音乐的特点,再请学生听着音乐玩游戏“拉勾勾”,学生即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又对歌曲进行了点题。这样一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旋律,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在教授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时,同样没有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从学生自己拍手、儿歌等方式上入手,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去进行强化。

  最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创编,为歌曲配上自己最喜欢的动作,从而巩固歌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2、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愉快进教室。

  1、话说鼓:

  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学生猜—乐器)(鼓)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2、趣说“鼓”字。

  师:同学们,你见过“ 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 鼓”,中间“日”是鼓身,下面“鼓”是鼓脚,上面“鼓”是插着的羽毛。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 鼓”字多像一个在敲鼓呀!鼓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个出个“鼓”字来,现代鼓也是从古代鼓演变过来的。

  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

  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3、鼓的种类名称:(挂图)

  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击鼓方法:

  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二、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2、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3、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4、学生随音乐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模拟大鼓与小鼓声音击鼓伴奏。

  三、展开:

  1、鼓的功用:军事、音乐、舞蹈、戏剧、娱乐等,戏剧中的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鼓点

  2、成语故事。

  传说成语“一鼓作气”,由来于春秋时期,齐国、鲁国两国的长勺之战。当时齐国强大,弱小的鲁国处于危难之中,鲁国的普通平民曹刿挺身而出,指挥作战。古时作战,听鼓声进兵。战斗开始,齐军擂鼓两次,士气减弱,而鲁军此时斗志旺盛,第三次击鼓进军追击,一鼓作气,终于以弱胜强打赢了齐国。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强军的有名战例”。

  四、小结:

  鼓象征着我们的团队精神,鼓声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给人勇气和力量、愿中华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长!望小朋友们踏着雄壮的鼓点健康成长!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些年龄特征,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图片、视频、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搜集国旗知识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熟知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新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通过诠释课题,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自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教师相机纠正、强调生字读音,从学生的已有学情出发,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国旗”。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出示词卡:国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3)学习新部首:口字框。

  3.学习“五星红旗”。

  (1)师:其实呀,“国旗”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五星红旗)出示词卡:五星红旗。

  (2)相机学习“五”“红”。

  认识新偏旁“纟”,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

  4.小结: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五星红旗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吧!

  (播放视频)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多么让人自豪啊!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句。

  师: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1.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学习生字:“升”“中”“歌”“起”。

  升:翘舌音。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升”。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升”这个动作,用手当作太阳,做一做太阳升起来的样子。做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歌:采用生活识字法。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这个字,我喜欢唱的歌是努努牛灰衾挚沃形颐嵌家唱歌。组词:唱歌、歌曲。

  中:“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中”。

  起: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起”:“”+“己”=起。

  2.播放国歌,全体起立跟唱国歌,引导学生感受国歌的雄壮与激昂。

  3.指导朗读。

  (1)理解“徐徐”。同学们回忆下,国旗升起来时的速度是快是慢?

  小结:是呀,国旗是慢慢地升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徐徐)

  (2)创设情境。

  师: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慢慢地升起,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情境吧!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齐读前两句。

  (三)学习第三句。

  过渡:快看,国旗升起来了。

  齐读。

  1.出示第三句: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2.学习生字“么”“美”“丽”。

  么: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么”。

  美:下面的“大”是个人形。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后来引申为人的容貌等很美。

  丽:古文字的丽是两鹿结伴而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美丽”。

  3.练习用“美丽”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5.说话训练。

  (1)在一些词语的前面加上“多么”,表示程度更深。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

  美丽多么美丽

  好听多么好听

  高大多么高大

  (2)你能依照这样的形式说几个词语吗?

  (四)学习第四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2.学习生字“立”“正”。

  立:强调“立”的笔顺。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立”。讲述字理:出示“立”的字理图,古文字的“立”像人站立在地上,第一笔“丶”像人头,第二笔“一”像人的肩,第三、第四笔像两条腿,最后一笔像大地。本义为站着不动。

  正:了解字义,组词。

  3.老师下达“立正”的口令,全班做动作。

  4.指导朗读。

  师:“立正”是一个很严肃的动作,升国旗,我们“立正”,表示对“国旗”的尊重。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五句。

  师:我们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为了表达心中的自豪与尊敬,我们还要--“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1.出示第五句:“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敬礼”。

  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结方法:学会看课文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3.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么做呢?谁愿意把这个句子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呢?

  4.指导朗读第五句。

  师:向国旗敬礼,表示小朋友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句。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六)整体学习,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演示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体会语义。学生在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时,为了弄清文章的意思,会不由自主地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它的语义,加深对它的认识、理解,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中、五。

  2.指导书写“中”。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中:“中”字的“”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的最后一笔横在横中线上,“中”的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五”。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二笔的“竖”略微向左倾斜,第三笔横折写到横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

  (4)同桌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揣摩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怎么写字才好看,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说关键笔画、教师示范、学生描红、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等活动,达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的教学目标,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自豪。希望同学们爱护国旗,尊重国旗,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而努力。

  2.是啊,国旗如此美丽,难怪人们用歌声来赞美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表达对国旗的热爱后,引导学生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从而产生尊重国旗、爱护国旗的意识,通过学唱歌曲,升华这种热爱、崇敬之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复习词语:

  中国五星红旗国旗国歌升起多么

  美丽立正

  2.过渡:同学们对词语掌握得很扎实,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3.齐读课题。

  4.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新课,搭建好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二、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本课的另外两个生字。

  (课件出示:立正)

  2.回顾写字的方法。

  一看:看每一笔所在的位置,看老师的示范。

  二写:认真描红,临写,先描再写。

  三对照:仔细与例字进行对照,与同桌互相评议。

  3.指导书写“立”。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立”的“丶”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较短,第三笔和第四笔要写得匀称,第三笔为轻入笔、顿笔收的小点,而第四笔是顿笔撇出尖状的小撇,第五笔横比第二笔的横要长。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同桌互相评议。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最后一笔的横要拖得“稳稳”的。

  4.指导书写“正”。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一笔横要写得略微向上倾斜。第一笔稍短,第二笔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最短,在横中线上起笔,第五笔稍长,写得要平稳。不偏不歪斜才是“正”。

  设计意图:继续完成书写任务,培养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学生的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三、指导背诵,深入理解

  1.采用各种形式熟读课文。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给全班同学听。

  (2)自由地轻声朗诵,同桌合作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一读,指名分句读。

  2.方法引领,熟读成诵。

  (1)以问题提示法引领背诵。

  师: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想每一句都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背诵,我们一起合作来背一背。

  师: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怎样升起?五星红旗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生合作背诵。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引领背诵。

  师: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些插图都展现了课文的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提高背诵的效果。

  请同学看图轻声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一背。根据课件展示的画面,全班齐声背诵。

  (3)深入情境,表演背诵。

  想象你现在正在参加学校的升国旗仪式,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样做的?请你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独立背诵,指名到前面来一边表演一边背诵。

  (4)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同学们不仅能背诵诗歌,还掌握了背诵课文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课件出示)齐声读一读这些好方法。

  想问题,连词句;看插图,想画面;做动作,来表演。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背”也是一种技能。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低年级的背诵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背诵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图画引路、情境表演、情境想象等方法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国旗说,那就说说吧!

  2.画一画。

  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语言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语文综合实践的机会。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升国旗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较难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感,使爱国教育落到实处,课堂上我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升国旗视频,回想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到了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时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了多样的识字教学策略,通过联系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字理识字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同时也是对学习方法的重要引领。在品读课文时,重点指导朗读。我借助多媒体展现画面,让学生凭借画面形象看到我们国旗高高升起时人们激动和自豪的样子!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1.欣赏:《荫中鸟》、《鸭子拌嘴》

  2.活动:声音的长短

  3.欣赏:《两只小象》

  4.唱歌:《在动物园里》

  5.欣赏:狮子、大象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进一步熟悉“× -”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歌曲《两只小象》《在动物园里》的录音带或CD以及伴奏带;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荫中鸟》《鸭子拌嘴》《动物狂欢节》的CD或VCD、动画片《狮子王》。

  (二)文字、图片

  动物的图片(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鸟类的家园》图片、节奏卡片。

  (二)重点和难点

  四、本单元的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本单元的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 0 | × × × | × × × |

  狮 子 睁 眼 看 我 们,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狮 子 跳 舞 多 起 劲,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五 色 小 鸟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动 物 园 里 动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掌握手拍节拍,口念节奏;节奏是否稳定。

  3.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时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掌握歌曲《在动物园里》的熟练程度。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练习的效果。

  4.三声部合奏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5.是否注意聆听音乐,能否随音乐表现狮子威严走路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反映的态度。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3.对比欣赏《大象》与《狮子》,能否区分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威严和活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 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评价:

  1.演唱《两只小象》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情绪反应。

  3.“为鸟儿设计家”是否积极投入。

  4.欣赏《荫中鸟》时情感是否投入。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率。

  2.学生随音乐游戏时,能否投入。

  3.学生用语言编织的故事是否流畅?有没有发挥想象?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03-13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2篇05-07

音乐教学设计07-28

音乐教学设计04-24

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4-28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4-27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随笔03-13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02-12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