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来历

时间:2023-05-05 15:55:11 寒衣节 我要投稿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3篇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1

  什么叫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秋祭、寒衣节,民众称为鬼头日。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诗经·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天逐渐冷了,人们该为逝去的亲人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农历十月初一又称授衣节。

  寒衣节是哪天?20xx寒衣节是20xx年11月22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一日。

  什么叫寒衣节?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送寒衣的方法各地不同,一般比较简单的是把寒衣带到坟茔烧化,或者于晚间在门前烧化。比较郑重的是作封包,把寒衣及纸钱等装在里面,包封写明收寒衣者的姓字、行辈以及寄发人等,就像寄信和发邮包一样。

  寒衣节的来历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不过,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不过,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寒衣节:“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则记载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的传说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主要有以下传说。

  1、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据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累死在工地上,并被埋在城墙之内。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长城40里。她最终用咬破手指“点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尸体,并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寒衣节”。

  2、蔡伦大嫂的促销手段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而这个精明的东汉商人,乃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蔡伦造纸出名后,其兄蔡莫仿造之,因质量不及蔡伦所造之纸,故常常积压。为将积压的纸销出去,蔡莫之妻慧娘想出一个办法:一天,她佯装死去,躺在棺材里,蔡莫悲痛欲绝,大放悲声:“慧娘啊,都是我害的`你呀,因为我造的纸卖不出去,把你害成这样,我真该死,我要把所有的纸都烧掉”!一边哭,一边把纸抱到慧娘棺材前烧,烧一阵,哭一阵,哭一阵,喊一阵。

  突然,棺材内的慧娘有了声音,围观的人非常惊异,这是怎么回事呢?慧娘一边从棺材里走出来,一边装腔作势地唱:“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钱能做买卖,不是丈夫把钱送,谁肯放我还阳来”。唱了许多遍又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我到了阴间地府,阎王让我推磨受苦,丈夫向阎王送了钱,阎王就派好多小鬼帮我推磨,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他就打开地府的后门,放我回来了”。

  蔡莫装模作样地说:“我并未给妻子送钱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慧娘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到他父母坟上去烧。在场的人认为烧纸能让死人还阳或在阴间少受罪,都来向蔡莫买纸烧。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蔡莫的纸销了个精光,因此改变了困境。由于慧娘还阳的日子正好是十月初一,因而每到十月初一,人们就要给死去的人烧纸。

  3、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2

  还有人认为,寒衣节的原型就是秦朝的正月初一。秦崛起西北地区,属于羌戎民族。以十月为岁首是古代羌戎部族的旧俗,秦人沿袭这一传统,在统一全国后,依然以十月为岁首(即以亥月为一年之始,此月相当于夏历十月),这正合乎三代以来岁首依次后移的惯例,即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及周正建子的更迭旧制。

  秦正建亥,既保留了自己的.民俗传统,又表示自己是顺应天命代周而立。秦朝虽短命而亡,但有着悠久传统的岁首习俗并没有消亡,不仅汉武帝定历之前,汉朝数代沿用秦历,即使改历之后,民间仍以秦岁首为节日,并有“十月朝”与“十月朔”等节俗名称,这是十月初一为岁首的遗迹。

  直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还有这样的记载:“十月朔日,家家为黍臛,俗谓之秦岁首。”从表面上看,寒衣节出现较晚,似与岁首习俗毫无干系,其实它的悼亡主题既源于古代十月的年节祭祖礼,也是古人视十月为“正阴之月”观念的一种延续,在阴气正甚时祭祀亡灵,可谓合乎时宜。

  《月令》、 《四民月令》就记述了不少十月立冬时节整饬丧纪、检查棺椁丘垅形制以及抚慰亡灵的顺应阴气的时令做法,以人文秩序适应自然秩序。在冬寒到来的时节,人们在人室加衣避寒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暴露在郊野的亡灵,特别是自己的祖灵。因此,帮助亡人度寒便成为生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3

  源于先秦迎冬礼仪

  又有人认为寒衣节是从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于纪念汉高祖

  寒衣节图册此外,在唐代敦煌的十月初一节俗传说中,尚有纪念汉高祖刘邦的讲法:“十月晓,又日星,何谓?昔汉高祖十月一日入秦,故作一日节。”(斯五七五五《杂抄》)因为是一千多年以前的资料,也许比后人的传说或推论又接近历史原貌一步,可惜没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当时人是如何过此节日的详细描述。

  源于秦朝孟姜女哭长城

  “寒衣节”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图册民间传说谓寒衣节源起于秦朝:民妇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应官府征役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天启程,给远在千里外的丈夫去送衣御寒。

  如流传在甘肃河西一带的《孟姜女宝卷》中,就有这样的唱词:“十月里,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走了一里又一里,我的郎君在哪里?”俟她来到筑城工地,获知丈夫已劳累而死并被埋进长城脚下后,号咷痛哭,竟使长城城墙坍倒,使她得以收葬丈夫尸骨,然后投海自尽。

  百姓闻此深受感动,以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寄送给亡夫,从而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寒衣节的来历】相关文章:

寒衣节的传统来历01-06

寒衣节的来历由来01-06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05-04

寒衣节的来历与忌讳简介10-21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来历12-27

寒衣节送寒衣的意义02-22

寒衣节烧寒衣的方法和步骤07-30

有关寒衣节如何祭祀送寒衣11-28

寒衣节烧寒衣的方法和步骤05-03

什么是寒衣节?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