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的读后感

时间:2023-04-23 19:18: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我与地坛》的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我与地坛》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我与地坛》的读后感

关于《我与地坛》的读后感1

  人为何生而为人,却不是其他动物,这让我思考了很久很久。但当我读完史铁生先生写的《我与地坛》后,似乎懂了。人就是一种即使再逆境中也会拼命活的精彩的生物,这就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

  史铁生先生在朝夕之间,从人间掉到了地狱,他也曾经对未来迷茫过,对人生失望过,日日思索人生的最终归途。“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豁达的人生观,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人在困境中,即使是无神论者,谁又能真正做到心中无喜无悲无怨。而此时神变成为内心的寄托。如书中所言“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如今来想,有神无神并不值得争论,但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自然忽略着科学,向虚暝之中寄托一份虔敬的虔敬的期盼。”确实如此,有神无神又有什么要紧,人活一世,总要有一份寄托。

  人在逆境之中,总要一份精神支柱。总有一个人无论你变成什么模样,她总在你背后,她就是母亲。“女子本弱,为母则钢”,在史先生遭遇巨大的人生变故之后,他的母亲总是默默站在他身后,不放过一丝可以治好儿子的病的机会。在史先生内心世界崩塌的那段时间里,他总是像个炸药桶一样,莫名其妙的发作,而母亲则默默承受他的'暴躁,怒气。母亲总躲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哭泣,不是因为自己的委屈,而是她太理解儿子的委屈。但在史先生写作略有成绩之时,他的母亲已经不能同喜,因为母亲离去已有好几年。

  他坐着轮椅坐过很多地方,而他的母亲走过来他轮子划过的所有地方。这就让我理解何谓“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来处。”

  我总以为人生是很深奥的,幸福是很难得的,梦想总是与现实背道而驰……但我现在明白了一点有关人生的道理。我们实在没必要将未来过于刻画,将死亡故意丑化。无论你过着怎样的人生,死亡都是你人生的节点,待万物归于烟土之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我们只要过程,过程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与众不同。

  虽然这个在地坛玩耍的“孩子”永远的走了,但他的地坛也将会成为所有人的地坛。

关于《我与地坛》的读后感2

  史铁生是一位残疾作家正当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命运却让他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一他失去了双腿。这会是一种多么难言的痛苦啊又会有一种多么哀伤的心情直到他学会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于是便有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了《奶奶的星星》有了《合欢树》有了《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表达的感情是痛苦的复杂的。深沉的。作者讲述在双腿残废之初自己的悲痛欲绝心绪的荒芜冷落前途的暗淡渺茫以至于自己一次又一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偶然走进了那个与自己同样荒芜冷落的园子——一地坛。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也记载了他深深的车辙它可以理解作者的心情可以感受作者的悲痛因此它向他展示了石门中的落日寂静却安详高歌的`两燕苍凉却张扬着生命的多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似乎讲述着青春的童话还有飘摇的落叶清纯的草木坦荡的荒藤浮夸的琉璃和似一朵小雾停在半空的蜂地空屋似的蝉蜕。窸窸窣窣生长的响动。地坛成了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在地坛他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地坛留住了作者留住了一个用感情字的作家。作者常说:这古国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作者深爱着地坛他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作者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深重而沉痛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惟一的几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可事实终究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就默默的忍受着。用母亲无私的爱包容儿子包容儿子的命运;于是她只有一天一天的熬过去一天一天的祷告:"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于是她只能漫长的等待。她疼爱儿子并且理解儿子她知道儿子需要一点时间独处需要这个过程。然而她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等待母亲只能漫长的等待……母亲不知道她的儿子是多么想让她一超分享自己的快乐儿子忧郁的心中重新闪现出了快乐的影子要是母亲看到她该多么高兴啊。儿子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母亲的去世终究让他明白了: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关于《我与地坛》的读后感3

  在读《我与地坛》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看过很多本书,不过每读一本书的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像这本一样,给了我不一样的震撼。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就在这年少轻狂之时丢失了自己的双腿,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如雷轰顶。在这本书中他说过“曾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还有他自己也说了“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可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拒绝了死亡选择了生活。是他的母亲的爱给了他力量,点燃了他生的渴望,还有书中写到的中年夫妇,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中年女工程师,长跑运动员,漂亮却智障的小姑娘……他们都给了作者无数的感动。

  许多人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知所措,甚至绝望,扼杀了自己的生命,而史铁生他投身于写作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看到了史铁生,我便想到了许多身残志坚的人。约翰库缇斯,他天生的残疾,但他却热爱生命,用他那清晰的头脑,很好的幽默感告诉了世界生命的坚强,告诉了世界生命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还有海伦·凯勒,贝多芬,斯蒂芬。霍金……都是大家熟识的伟人。我们不能做到他们那般的坚强,但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他们不惧怕病魔,我们便不畏惧辛苦。我们没有他们那般的觉悟,但我们需要做我们可以却偷懒做的一些小事。

  作者其中的一句话引人深思“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不禁让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为了给儿子买橘子,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却写出了父母对儿女的疼惜。这又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妈妈虽然没有过其他父母舍身救儿女的经历,但我看得出,每天夜里爸爸就从睡梦中醒来为我掖被子他眼神中有一股柔情。妈妈不是什么家庭主妇,她不能为我料理好一切,但她经常为我找些老师,辅导我学习,她的一通又一通电话,接受长时间的辐射都是为了我。史铁生天天在轮椅上过着,他的母亲为了他不再受到伤害,便让“跳”“跑”等字眼在嘴里消失了。这一点小小的细节,正常人注意不到,这一种默默的伟大的母爱。更让人感动。 史铁生的XX让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正视。也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理解。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03-31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08-05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12-27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1-10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1-05

《我与地坛》 读后感01-17

《我与地坛》读后感05-11

我与地坛读后感09-23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01-20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4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