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

时间:2023-04-19 11:32:55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1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题是“人如何学习”。作为一名师范生,这个主题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未来我们将走上讲台,指导学生们进行学习。因此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习的规律对我们的教学生涯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了心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心理学基础对学习有了初步的介绍,介绍了关于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而今天现代教技在心理学基础的基础之上,对学习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并且指出了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过程,这对我们的将更加巨大。

  学习的定义有很多,通常来说,可以把学习理解为“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也就是说一个学习行为必须包含三个要素:一个是基于经验的,一个是行为或者行为潜能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个是这种变化必须是持久的。

  人的学习首先离不开人的生理结构,而头脑在这个过程的作用又尤为重要。大脑可以分成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负责一些逻辑推理类的活动,右脑则主要负责一些欣赏活动。每个人的左脑和右脑开发程度不一样,因而每个人所擅长的学习类型也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去开发我们的大脑。而在我们的大脑皮层又可以大致划分成三个部分:感觉皮层区、运动皮层区和联合皮层区。我们的视觉、听觉等位于感觉皮层区,视觉和听觉这两个通道与我们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而协调各种运动则是运动皮层区负责,我们说话的言语区位于联合皮层区。

  在这节课上,老师介绍了很多关于学习的理论,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这是一种兴起还没有多久的学习理论,顾名思义也就是提倡“建构”,即学习者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材料之间形成一种建构关系,这种学习理论主张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扮演引导者角色,而中心在学生自己的主体建构。这种理论给我们很多启示,在现代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模式。

  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些学习技巧也让我受益颇深,老师所举的“tooth和teeth”例子让我记忆犹深。这其实就是一种联想记忆法,这种记忆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这让我想到了关于“唐宋八大家”的记忆方法,这八个人名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可能并不难记,但对于一些学理科,对这个又不敢兴趣的人来说却非常困难,于是我们也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首先第一步,可以把人名利用谐音转换成事物,例如“韩愈=玉”、“柳宗元=柳”“三苏=三叔”“曾巩=拱桥”“欧阳修=太阳”“王安石=石头”,然后把这些事物重新组合成为一幅图画:一座由石头组成的拱桥上走过一个口里含着玉的三叔,桥边有一棵柳树,天上挂着太阳。这样就把枯燥的文字转换成了图像,记忆也深刻了。

  今天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多,虽然是理论课,但是却一点也不感到枯燥,通过今天关于“学习”的学习,我也感受到了一些危机感,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并不能一蹴而就,未来当我站在讲台成为老师时,是否能帮助学生们进行高效学习呢?我现在不能回答,我只希望能让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2

  微课的兴起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师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这节课上,着重学习了微课的概念、制作和运行等内容,通过本节课的理论及案例学习,我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了解了更多关于微课的知识。

  关于微课的概念、特点等此处不再赘述。在课上一个讨论给我很多启示,就是音乐应该怎样与微课相结合。有位同学说应该视具体的授课内容相结合。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以汉语言为例,假如授课内容为比较复杂的'内容,比如文言文翻译等,那么是不适合放背景音乐的,因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比如教授朗读方法,则可以加入音乐,以渲染氛围,提高学习效率。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应不应该放很多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呢?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值得商榷。举个例子,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一开始就放一段视频,是不是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呢?我觉得是会有一定程度影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使用语言直观的方式,教师多用语言来描述,这样可以更多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怎样把微课更好的融入正常教学中呢?微课有没有什么缺点,是否可以代替正常的授课呢?这个问题也一直非常困惑我。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有其自身很高的价值的,这毋庸讳言,但我认为其始终不能代替正常的教学。微课的互动功能始终无法代替传统的教学,学生的疑问不能得到实时的解决,且由于视频长度的限制,讲授一些体系性很强的知识点时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觉得微课可以作为正常授课的辅助但不能真正去代替传统的授课模式。

  上课展示过程中有位同学在展示教学目标时,有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使学生……”我觉得这样的表述也值得商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在这位同学的表述中,主体变成了老师而不是学生,虽然只是一个句法上的问题,但反应的是在教学思路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纠正过来。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3

  如果说上好一堂课就像是拍一部电影,那么教学设计就是这部电影的剧本,电影情节好不好,剧情精不精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电影剧本。同理,一堂课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学设计的内容精不精彩。

  学习目标就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学习目标也就是设计一节课想要达到的具体效果,即想要让学生学习到什么。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设计为例,比如学习一首诗歌,那么学习目标一般是“掌握诗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等。一个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且由浅入深的,由最浅显的字词层面到对文章的理解再到文化的深层感染,一层层的深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又细分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即所说的三维目标。在我的理解中,这三维目标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从基本能力着手,主要是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是最基础的目标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在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这一层面更加深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第三层面的目标,“情感态度”既指使学生培养对学习的热爱,更要树立乐观和求实的态度,而“价值观”的要求则更强调个人价值观与是社会价值观的统一,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这一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便是了解一些基本的字词,掌握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一些特殊句式。对选文出处《左传》的基本常识有一个了解,能够基本疏通文意。这一层面的要求是基于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注释等内容自学课文,并参加小组讨论,互相合作,从而深入理解课文,这是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全文的情感、对主人公烛之武的爱国之情有感性的认识,并内化成为自己的感情。这一层的目标是基于前两者,因此三者的目标实则是一个共同体,共同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新课标颁布以来,对语文学习目标的划定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它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将学习目标划分成了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是从四个层面力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思维的发展依赖于语言,而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于语言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则又是基于前三个目标之上了。

  在设计一个教学设计时,如何选取合适的学习目标要充分衡量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能力、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标要求、所要教授的课文本身的特征等等。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们要努力去钻研课本、课标,分析青少年成长的规律,这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设计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上好一堂课。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4

  息化学习环境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物质载体,只有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才能进行信息化教学。作为一名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不仅应该会使用信息化技术,学会去设计一个性能良好且实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十分必要。

  华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供给我们很多启示,但是如果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还要进行一些地方上的改进。我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阅读材料巨大,十分注重学生的积累。因此,在教室主体上,应该继续采用多样化空间设计,以保持“教学、讨论、研究”的三位一体,例如华师的智慧教室,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互相讨论,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能够和同学进行比较良好的互动和讨论,并且能够及时进行反馈,老师也能够在学生的讨论中分析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阅读状况。

  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也十分必要,但是如果要与语文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应主要分析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的笔记、疑惑已经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推荐,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但与华师智慧系统模式不同的一点应该是加强资源互动平台的开发,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上传一些视频、音频和文本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下载查看,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这个信息化学习环境应该是满足两个基本要素,一则与学生的发展相契合,一则要简单实用,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信息化,满足学生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第七节课反思

  本节课为微课作品展示与交流课,共有七组同学进行了展示和汇报。这些小组来自不同的学院,呈现了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微课,在交流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印象最深的三个组分别来自体育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的同学讲授的是足球越位的知识,最具亮点的是这组同学不仅有理论的讲解,还结合了实例进行讲解,放了真实的足球比赛来讲解越位的知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组同学可能没有考虑微课受众的基础,并非所有人都具有足球观看的基础,比如我就是十足的新手,对一些基本的知识也不了解,而对于一些足球队员也完全不知道,所以建议微课中应该再加一些基本知识的普及,以适应更多的受众需求。

  来自物理学院的同学讲解的是曲线运动。在高中时期,我最害怕的学科就是物理,物理既抽象又难懂。这一组同学的微课比较短,主要是介绍曲线运动的定义、条件等,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引入了实验视频,比较直观,物理学科非常注重实验和推导,因为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是在点评过程中,一位同学的点评也给了我启发,她提醒这组同学要注意视频的版权问题。原来这组同学在插入视频时并没有标明出处,应该是版权意识不强。在版权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即使时做微课也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也给我们组提供了启示。

  本节课共有两组来自城环学院的同学,一组讲解的是褶皱山,另一组讲解的是准静止锋。我印象最深的是褶皱山。他们的导入部分做的很好,用喜马拉雅山、华山和富士山三种不同构造的山引入本课内容,非常有趣。在讲解过程中条理非常清晰,知识点安排也非常恰当。有一种说法是好的.导入是课程成功的一般,确实是这样的,一个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们组做的内容是汉字的源流,也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导入,这是需要我们仔细考量的。

  这节展示课收获非常多,也给我们组的微课制作提供了很多启示,只有不断去完善去改进,才能做更好的微课作品。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第八节课反思

  这节课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最后一节课,依旧是分享展示交流课,七组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我们组的微课作品也是在这次展示中进行放映。

  与其他组不同的是,我们组采取的形式是真人出境式的形式来讲解知识点,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比较清晰。但是由于技术上的一些原因,拍摄的效果不是很佳,部分场景光线很暗,甚至看不清主讲人。又由于空间狭小,回音比较大,部分语句可能听不太清楚。总体而言,效果还是不错,以上这些细微的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特别注意。

  其他小组的微课作品也各有特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体育学院的作品,他们讲解的是排球的相关知识,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讲解声音,字正腔圆,普通话非常标准,而且铿锵有力,很有播音腔的感觉,让人听了非常享受,而且幻灯片中动画效果的切换非常自然,音画也非常同步。可以说这一组的展示非常赏心悦目,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还有一组是很多学院一起组成的,讲授的主题是十月革命的背景。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背景音乐,一位同学起来点评时说这个背景音乐选的很好,但就我自己的体验而言却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选的音乐过于压抑,一听到背景音乐,顿时便不想学习了。再者,背景音乐的声音过大,将学习内容压了过去,也不利于学习的进行,所以这部分还值得商榷。

  总之这节课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至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便告一段落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八节课,但却是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未来的教育一定是越来越信息化的,在之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要树立信息化的意识,争做数字化的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反思】相关文章:

应用信息技术导入反思09-10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04-02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反思12-05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04-05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反思范文12-07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反思【热】01-08

【热】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反思01-08

【热门】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反思01-08

【荐】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