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务管理学的认识

时间:2022-07-11 12:35:51 财务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财务管理学的认识

  导语: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财务管理认识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财务管理学的认识

  学科简介

  理财活动,由来已久。但由于财权的重要性和早期财务活动的单纯性,理财活动往往由生产经营者或生产经营单位的经理人直接进行,所以,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工作形成较晚,而财务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存在的更晚。很长时期以来,财务管理学都从属于其他学科。直到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前苏联和中国的财务管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管理学科。

  在西方,15和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商业蓬勃发展,财务管理开始萌芽。18世纪发生了产业革命,过去的作坊、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方式,被工厂化的机器生产方式所代替,财务活动开始复杂起来。但当时主要采取独资、合伙等经营方式,企业组织比较简单,财务关系也比较单纯,其财务活动大多由企业主亲自从事。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托拉斯的建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所需资金大量增加,财务关系逐渐复杂,企业主已难以亲自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开始单独建立财务管理部门。这时管理的职能开始分离,独立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就分化出来了。财务管理实践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广泛的要求,财务管理理论也随之得到发展。

  学科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是近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作坊、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下,财务 活动比较简单,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产业革命后,特别是19世纪末托拉斯出现以后,企业的财务活动随之复杂化,制定投资方案、筹集经营资金、对外提供财务信息,并对利润进行分配,就构成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独立的职能:筹措、使用和分配资金。单独履行这一职能的工作即为财务管理工作。早期的财务管理以集资为主要内容。经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西方企业经营者看到了只重视筹措资金管理的严重缺陷,在财务管理中采取了许多对资金使用加强日常监督和日常控制的措施,财务管理发展到以监督为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资本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又逐步转向以事前控制为主,在企业管理中形成较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与上述发展过程相适应,财务管理学也经历了以集资、财务监督和全面财务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

  主要研究企业资本需要量的确定及其筹集、投放、回收、运用等问题,内容有: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概念的确定与计算、筹措资本的决策、投资方向的决策、股息决策、资本收益分配的决策、运营资本的日常管理。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保证盈利的实现和不断增长,必须在把握资本与利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长期发展计划以及相应的中、短期计划,并组织其实现。现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就是根据资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组织实施、加强管理,以不断提高资本的利用效果,保证企业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能够获得稳定的不断增长的利润。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在有关参与经营决策、实行预算控制和开展事前分析等问题的论述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

  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由苏联学者Β.Π.吉雅琴科(1902~1971)所倡导。其主要论据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财政的职能有所扩大,它包括生产领域中形成的收入与积累的分配关系和国营生产部门以及部分地包括合作社集体农庄生产部门新创造价值的初次分配关系。这样,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的财务活动就作为苏联国家财政的基础,而纳入苏联国家财政体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学,也就作为财政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这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客观存在的、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并间接表现出这个过程的货币关系的总和,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建筑业,农业,运输业和邮电业,物资技术供应、采购业,商业,住宅公用事业和道路事业。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为:①以货币资源保证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周转;②分配货币收入和积累;③对企业和各经济部门资源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卢布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述观点传入中国。在一些高等财经院校逐步开设了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课程。50年代后期,中国讲授财务课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课程改建为“企业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改变有两项:①理论上确立了企业财务的实质是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②实务上确立了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和包括计划、日常控制与管理以及事后考核、评价等职能在内的全面财务管理。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企业固定资金管理;②企业流动资金管理;③成本管理;④销售收入和企业纯收入管理;⑤专项资金管理;⑥财务收支的综合管理,即包括资金筹措、收入、耗费、收回、分配在内的广义的财务管理。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运动理论为依据,结合合理组织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管理实践,研究和掌握资金运动的规律,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

  财务管理学按照其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盈利组织(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学和非盈利组织(行政、事业等单位)财务管理学。

  在中国,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产生的历史较短,它的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研究对象和论述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它与会计学在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重叠之处。

  课程设置

  从各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其课程体系按层次构成基本上可分为四种类别:

  公共基础课

  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数学、军事训练、自然科学、人文素质等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专业基础课

  主要有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经济法、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分析,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专业课

  是集中体现本专业特点的中心课程。通常又分为两种,一是专业必修课,有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学、投资学、计算机财务管理;二是专业选修课,有专业英语、资产评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资本运营、税法。

  跨学科课

  为扩展学生知识面而设的跨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审计学、计算机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国际金融、财会职业道德专题、环境会计专题、会计制度设计、租赁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专题等课程。

  从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各校都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各校英语、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校都不同程度地安排有实践性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按此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疑问其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的适应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变化的能力。然而,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深深刻着会计学专业的烙印,跨学科课程几乎都是会计学专业所应开设的,这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则,同一领域的课程占到总学时的80%左右,课程设置如此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财务管理学的认识】相关文章:

财务管理学习心得04-17

财务成本管理学习心得06-06

财务管理学习心得09-30

《财务管理学》学习心得04-20

财务管理学生实习报告05-30

财务成本管理学习心得01-24

高级财务管理学习心得05-21

财务管理学心得体会06-22

【热门】财务管理学习心得03-30

财务管理学习心得【精】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