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工作随笔

时间:2023-04-14 15:57:30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集锦6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工作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集锦6篇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1

  本课识字1中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金秋时节,乘着小舟来到水乡,只见湖面上烟波渺渺。荷塘边长着长长的芦苇,随风飘荡,荷塘里菱藕飘香。夕阳西下,一只只小舟在渔民们动听的渔歌声中归来。夜幕降临,渔船上灯火点点,月光下,水乡更美了。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将图与文字对应起来,能更形象地记住生字词,能更流利地记住韵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深切地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图文对照,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加之以我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对江南水乡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但令我颇感遗憾的`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我没能将我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和韵文有关的图片给学生欣赏,如“烟波浩渺图”“渔歌唱晚图”“月下水乡图”,如果能让学生浏览一下这些图片的话,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潜力,阅读潜力,写作潜力,口语交际潜力。使他们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每个语言文字都是一颗跳动的生命,都具有必须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内涵。花能使你百花盛开,那是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还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却那样坚韧,在风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让你感觉清纯、淡雅;玫瑰花则让你感觉艳丽芬芳,热情似火。百合与玫瑰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别,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空间、灵感。也就是唯有我们的母语才有如此的魅力。每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以美的享受。都会是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孩子们赋予每个文字以新的生命,赋予它变化的色彩,使它尽显英雄本色,尽其使命。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语言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用孩子们特有的童音,用他们特有的理解,让他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种境界。让每个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的母语,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3

  今天上午,按照县教师培训中心的安排,我在培训中心二楼会议室,为xxxx年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作教科研经验交流。因为考虑到新教师对教科研的陌生,我尽量降低难度,使新教师容易了解教科研,理解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内涵,并且能够轻松地入门。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发言,我是站着完成的。我觉得站着更能拉近与听课老师的距离,更能拓展自己的`思维,更方便与听课教师交流。准备的内容也恰好在预定时间内讲完。没有超时,尽可能把问题讲清说透,让听课老师有一个直观的、具体的印象。尽可能营造轻松的、和谐的交流氛围。自己感觉应该适合新教师的口味。

  作为工作为一线的老教师,我想最重要的不是教给新教师教科研的理论与方法,而是通过交流自己的研究经验,让他们产生做好教科研的内驱力,使他们热爱教科研,并产生终身研究的意志力。做一项工作,人们最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和投机取巧意识。教科研不能这样,它需要宁静的心态,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意志,心理浮躁、贪图名利,做不好这项工作。

  讲座的时间较长,我发现想听的老师很多,即使有的老师不奈烦,时而玩手机,时而讲话聊天,这也不能怨他们,因为任何事情,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一定喜欢,能让一部分人想听,让一部分人喜欢就很不容易了,我是这样想的。另外,有的老师不愿意听,主要与我讲的有关,枯燥的东西我没有让它形象可感,以后需要改进。

  做讲座对主讲人而言收获也很大,尤其是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怎样做好讲座,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提高认识和积累经验教训的。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4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情感――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扮演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三、因材施读――设计朗读形式

  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突破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四、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五、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能自由自在地读书,这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读书的方法。同时,也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5

  "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寒寒无奈的走到我的面前说。正在上课的我放下手中的教具,慢慢的走到孩子们面前说:"孩子们,刚才,老师收到一条信息。你们想知道吗"?"想"。我把手机打开,神秘的念给孩子们听:"喂,喂,小朋友们好,我是寒寒的橡皮,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如果愿意赶快找一找我藏在哪里了,找到我的奖励一颗漂亮的.标志。"话音还没落,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桌子底下;书包里等地方寻找。同时,我在旁边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表情。等转到学增小朋友身边时,我看到他神情有些慌张,并不时用手摸口袋。于是我蹲下来轻声问:"学增小朋友,是不是寒寒的橡皮被你找到了。如果是你找到的就大声告诉小朋友们好吗?老师会奖给你一颗漂亮的标志的"。学增小朋友听到这,点了点头。不好意思的走到前面,并羞答答的说:"寒寒的橡皮被我找到了"。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给了他以热烈的掌声,并奖给了他一颗漂亮的标志。

  这件事虽然就这样过去了,但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正确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如果当时老师不加以引导、教育,孩子会这么做吗?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6

  第四组的课文中大部分课文的对话比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指导朗读对话的基础之上再去理解课文就顺理成章了。

  在低年级阶段,教师的范读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必要手段。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检查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朗读缺乏感情。于是我进行了一次范读,把青蛙的傲慢自信、自以为是的语气夸张处理,学生虽然已经对课文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学生的情绪立刻调动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进行朗读练习。我又趁势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朗读,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语气也非常准确。课文不用讲解学生就明白了。

  《小枣树和小柳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这几篇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流利之后,分别提出一个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再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指导,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指导符合学生的需求,又不至于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03-03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11-05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5篇11-05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6篇11-05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6篇)11-05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6篇04-14

教师教育工作随笔(6篇)04-14

教育工作随笔07-21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工作随笔10-26

中班教育工作随笔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