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3-04-09 10:55:44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的教育随笔通用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的教育随笔通用15篇

教师的教育随笔1

  学会分享

  分享是孩子们在交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行为,但有时孩子们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因为他们认为分享是一种损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分享是有趣的,适当的,适当的引导,让每个人都感到快乐和温暖。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建筑区的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积木进行建筑。这时,刘瑞阳和浩浩的孩子们正在争夺一块积木。他们俩都不谦虚,也不放手。然后我走过去,开始问他们这件事的原因。才知道原来的积木是在外国孩子的盒子里,浩浩孩子需要那个,但是他们没有跟他打招呼就把它拿走了,于是两人抢了积木。此时,我引导他们说:“我会;你现在不需要这个积木。浩浩的孩子们需要你先借,好吧这时,浩浩对杨阳说,“我要你先借。”;谢谢你杨洋把积木给了浩浩,两人玩得很开心。我告诉他们,他们应该学会在区域活动中与同龄人合作和分享,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每个人的'爱。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许多事情只有一份或几份副本,需要孩子们分享。有些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即使他们不玩,当别人需要时,他们也不愿意分享。这时,孩子之间出现了矛盾,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们学会了与同龄人合作和分享。在分享的同时,你也很快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分享和交流,让他们积极交换玩具,这对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教育随笔2

  在我任教的五(1)班里,有一个叫的陈明月同学,她是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上午,我站在教室门口等着上课,无意中发现走廊里不知哪班撒了一些垃圾,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这时,陈明月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垃圾,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垃圾扫净,又用拖把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对陈明月同学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提出了表扬。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陈明月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教师的教育随笔3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有的青少年由于从网上接触了黄色、反动的信息,误入歧途,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有人惊呼“网狼”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在德育工作中,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下面试举一例,加以简析。
  运用“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案例】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掌声响起)
  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办公室的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欢笑声响起)
  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电子信箱便被塞得满满的:
  ——老师,您的头发长了一点,请注意为人师表。
  ——老师,您说话很风趣,但有时候严肃不足。第三天,火药味渐浓,第四天,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犯上作乱”的“伊妹儿”终于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当众质问道:“今天的?伊妹儿?是谁发的?”
  众学生如惊弓之鸟,默不作声。我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希望能从他们的脸色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我失望了:学生的眼神、脸色基本保持一致。我原以为接下去会收到更出格的“伊妹儿”,但是我错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还是空的,我感到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终于,我向学生作了诚恳的检讨,希望同学们不计前嫌,继续把我当朋友,给我发什么“伊妹儿”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两封“伊妹儿”:
  ——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要发生在我们可爱的老师身上。
  ——老师,那天的“伊妹儿”是我发的`,事后我也很后悔。因为我的粗鲁的语言,不只伤害了老师的自尊心,更说明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东中人。
  反思:我为了及时了解新生,加强与新生的沟通,在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说”后,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公诸于众,从而激发学生与教师接近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心理。然而,当有学生接连不断地向自己“发难”时,我未能正确处理,居然破起案来,这是德育的大忌,结果学生噤声不语,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就此中断。好在我及时向学生作检讨,才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两封伊妹儿,一封希望我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真正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批评意见,而另一封则说明学生已折服于老师的人格魅力,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

教师的教育随笔4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刚工作的两年里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

  刚接受我们班级时,我和搭班老师都很快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男孩子——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他时他的全身就会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老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身体硬到掰到掰不动的地步;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儿发展的要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他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他鼓励,给他赞美,给他希望。当我们发现他在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他,并让他做示范。当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他的头,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当他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粘纸……在这些不同的赞许、鼓励下,他渐渐大方起来,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

教师的教育随笔5

  雨儿是这学期才转学到我班来的,所以我会特别关注她。性格开朗的雨儿却没有一丁点儿初来乍到的生涩,她喜欢和男孩子们凑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讲去乡下钓鱼的趣事,也热衷于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游戏……在短短的几天里,雨儿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儿能这么快融入新的集体,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平时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

  有一天,孩子们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着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不知什么时候,雨儿悄悄来到了我身边,冷不丁地问我:“老师,咱们过一会儿干什么?”我只顾整理活动材料,敷衍着她:“一会儿你就知道了。”雨儿看着我手中的材料,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老师,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老师,我家也有这种管子。”……说得高兴,雨儿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来,只见她将塑料管绕成一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快看,我会变蜗牛哦!”雨儿的行为让忙乱中的我有些不耐烦了,便不由分说拽着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请你别烦我,你就在这儿等我一会儿!”就在我折回来的时候,雨儿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来,一瞬间,我有些失控了:“雨儿,你就不能学学别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会儿吗?”我这高八度的一嗓子显然是吓着雨儿了,只见她愣在原地一言不发,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两只手不知所措地拉扯着衣角。意识到自己的急躁后,我的'语气缓和了许多:“雨儿,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师呢,你也坐那儿等我好吗?”雨儿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这样一句话来:“老师,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说说话。”雨儿的一字一句刺进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将雨儿揽进怀里,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为我的急躁而自责,也为对雨儿的不理解而内疚,我随即附在雨儿的耳边和她约定:“每天午饭后我们好好说说话!”听我这么说,雨儿将信将疑。我伸出手指头郑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儿这才破涕为笑,撒腿跑开了,临走还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骗人是小狗。”

  以后每天午餐后,我都会遵守和雨儿的约定,我俩渐渐成了好朋友。在雨儿心里。我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她想要结识的新朋友。

  雨儿的事让我反省,作为老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会儿”早已成为我们的口头禅。因为要设计活动方案,要准备游戏材料,要研究教学有效性,要写论文……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我想,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时候我们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让我们不再以忙为借口,不再吝惜自己的爱,走近每一个孩子,听他们说说心里话,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教师的教育随笔6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幼儿因为吃了凉的饭菜而呕吐。吓坏的我立刻带幼儿到洗漱间进行清洗,并告诉了其他的教师,而大家却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刺激。由于幼儿吃饭比较慢,冬天饭菜没有吃完就已经冰凉。加之教师不停督促让幼儿吃干净,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顿凉饭。所以我从那时起坚持每个中午晚回家一个小时,对平常吃饭慢的幼儿直接进行喂食。

  我以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好了孩子,是个优秀的教师就应做的。殊不知,由于我的喂食而剥夺了幼儿自己进食技能的培养。代劳不是帮忙幼儿。

  我们老师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关心幼儿吃饭的多少,快慢、挑食等问题。很少思考到幼儿进食时的情绪,胃口等。这样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所以才会出现催食、喂食等现象。有时,教师在反复催食,或着特殊强调照顾时,也会给幼儿小留意灵带来无形的压力。进而更加恐惧甚至厌恶吃饭。

  对待吃饭慢的,能够先给幼儿少盛,循序渐进。不要刻意的强调或者批评幼儿吃饭慢,少。或者直接代劳,拿过碗勺喂饭。但是我绝不让幼儿吃凉了的饭菜。饭前食欲的调动,舒适进餐环境的培养,及时的表扬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会有利于幼儿的进食。看似无所为,其实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们的监督者

  记得我第一次下幼儿园见习时……

  早上,我起了个大早来到幼儿园,跟主班老师打过招呼后,便来到洗手间洗手。这时第一位到园的孩子也来到洗手间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师”。“哎”我心里高兴的应着。不一会儿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说:“邓老师昨日才说要节约水资源,洗手时不能开那么大的水,你还开那么大,哼!”我听完她的话后又惊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后,我连忙整理一下脸部尴尬的表情。蹲下来对孩子说:“不好意思,我昨日没来听课,但是谢谢你告诉我,我以后必须注意的。你真聪明,老师说过的话都记着呢!”这时小女孩高兴的对我说:“不用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儿园里你的一行一举都有这么多的孩子在监督着,可不容得有一丝的错误和马虎啊!

  见习生活中,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

  此刻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长却因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许多成长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孩子吃的橘子、鸡蛋、苹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为的是孩子吃起来容易,更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但是不明白这些父母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为孩子带给这些方便的同时,不仅仅剥夺了孩子亲手实践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会因此养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进取的.不良品性,从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多给孩子讲故事

  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3-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说儿歌,多朗诵散文,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潜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

  早上,孩子们到园的时间等等不一,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让早到的孩子感到无事可干。每一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带或音乐磁带。我发现孩子们的用心性很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将听故事这一环节穿插在午饭、睡觉前后和放学前,个多月下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们在午饭期间边听故事,边做饭前的准备工作,一举多得。

  孩子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

  孩子们敢大胆举手讲话,并且口语表达潜力大幅度提高。

  讲故事有诸如以上的好处和功效。我们当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关注每一位幼儿

  这天刚走进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掉在地上的两幅画。透过我的仔细观察,属人为破坏。

  “必须是维镇干的。”我心想。

  维镇是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活泼聪明又调皮,类似的事件他干过不止一次,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维镇来园后,我把它搂在怀里说:“告诉老师,你昨日干了什么?”“我跟妈妈去姨妈家,跟妹妹玩了。”我这才记起维镇昨日没来园。

  “老师,这是寒寒弄下来的。”鑫源大声喊道。

  怎样可能呢?寒寒是个爱静的孩子,说话声音也很小,经常让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来的吗?”我问寒寒。她笑眯眯的看着我没有辩解。“是不是你看到画太陈旧了,想换张新的?”“不是,我想让老师叫我的名字。”

  原先是这么回事,每一天老师都会表扬很多优秀的孩子,鼓励一些表现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优秀,也不顽皮,所以老师极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这种方法引起老师的注意。

  这件事给了我不小的启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照顾,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教师的教育随笔7

  记得有一本书上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一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应对自我的学生,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我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终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师生之间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为这种多元主角,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聊就是透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内心世界、爱好和语言。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语言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透过这两种方法,让我对每个学生有了必须的了解,而我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也从不把自我当成老师,而是以一个大朋友、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去真诚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也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距离感,愿意跟你说真心话,愿意让你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我将这种了解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师生的配合也就十分地的默契,从而完成了教学目的。比如跳绳活动,当学生看到老师也参与到他们之中,他们的用心性也就极大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动地、创造性地活动起来,有的跳花样、有的双人跳、有的编成小组跳追人,而我这时候也下放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齐活动,一齐探讨其它的花样,一节课的教学资料十分顺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于我的这种真心相对,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既缩小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从容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到达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教师的教育随笔8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我以度过了半年的特岗生活。回味往事,有喜有悲,有欢有笑,但现在想想还是笑容远远大于哭泣,收获远远大于失去……

  20xx年9月,带着几分憧憬和希望,我带着行李来到了息县小茴镇中心校,在这里经过在分配,我被分配到陈伍庄小学,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特岗,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名称,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师范生来说,有了特殊的意义。它是我们半年辛勤复习准备的成果。人们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我为自己终能成为一名教师而庆幸不已。的确,从事这一职业,让我如同穿行于春天的百花园中,快乐着,憧憬着,收获着,陶醉着。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当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喊我们“老师好”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甜美的感觉,当下课后学生们围绕在我身边给我们讲他们生活中的趣事,又会勾起我们儿时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他人不能体会的。我想这也是当初我为什么选择上师范学院最终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原因吧。步入教师队伍伊始,我对这个职业了解颇浅,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完父母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他们让我觉得有一份稳定伟大而相对轻松的职业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教师,教书是我们的天职,怎样做才不至于误人子弟,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到东西。对我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毕竟不能代替教学的经验,于是我抓住机会听学校几位老教师的课,同时每当中心校来听公开课的时候,也请各位教师加以指导。在每一堂课上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帮助自己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课后做到节节有反思,课课有总结。另外,做到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既要自信,又要自省。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特别是今天,我们面临知识剧增的时代,大量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如潮水般涌来。加之信息传播速度、广度的加快,学生接触这些知识非常容易,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自觉、自主地顺应时代的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理论结构,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充满信心,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

  陈伍庄小学不仅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锻炼年轻人的地方,在这里不仅有着一群诲人不倦,孜孜辛勤的老师们,还有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在工作上,我向他们学习教学经验,在生活上,他们也很照顾我,我很感谢学校的老师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不仅有那些资历颇深的老教师,更有一些年轻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班级工作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无形中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对他们非常崇敬,我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三年的特岗教师考核期内,必须要快速的成长起来,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技能都要有很大的提高。但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刚来得时候我很不适应这的生活,习惯了在大学里面排队打饭的生活,来到这里什么也都得靠自己,心里确实有些失落,但是感谢学校的老师们,刚来的时候,学校的李会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慢慢的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自己做饭,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好歹使自己辛勤动手的成果,很有一番成就感。每当星期天休息的时候,闲来无事的我也开始种植学校分配给我的一块小菜地,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也学会了种下一些时下的蔬菜,既经济又卫生,同时也能享受一番农活的乐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为特岗教师中的一份子,我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应该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激励我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上。努力拼搏,在自己的特岗生活中谱写精彩的人生。

教师的教育随笔9

  新教育是什么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忙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

  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当是幸福的。

  新教育是“心”教育。口号“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六大行动:营造书香学校、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梦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

  四个追求: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新教育不断对教师们说:不要满足于写文章做演讲,而要把自我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我“开出一朵生命的花”。

  新教育还是“幸”教育。是相对于当下的教育缺乏幸福、欢乐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

  新教育是“星”教育。表示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从不抱怨星星的黯淡,只是努力地擦拭着星星。新教育人自称“擦星族”,是一群为了梦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新教育是民间教育的“星工场”,全力打造有教育梦想并一心逐梦的草根教育明星。

  新教育是“信”教育。那里的“信”是信心、信任,更是信念”。“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

  新教育精神:

  执著坚守的梦想主义。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每个新教育的参与者,都要沉下心来,在现场,在课堂,在孩子的悲欢中,倾听自我的内心,思考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培养自我的田野意识。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我们也能够改变世界。”

  成长着并且欢乐着,这是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第一,要努力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第二,要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

  与其我们不断批评应试教育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戴着镣铐跳出精彩的镣铐舞呢

  第二章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并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仅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主要是经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等实现的、经过多种教育写作形式加强对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行动论的关键在“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能够出成效的,真正能够产生奇迹的,应当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和谐论: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

  第三章新教育的四大改变

  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何一萍、陈晓华的故事)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会成长)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5、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

  6、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师的教育随笔10

  1、教师引导起大作用

  有两个小班的孩子,她们用手纸擦鼻涕时余留一小块,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放到嘴里嚼一嚼,老师会告诉她们,吃卫生纸是不卫生的,吃了会生病,不能随便乱尝东西。在孩子的观念里,没有“不卫生”的概念,所以他们当然是要“尝尝”;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他们会这样反复好几次,直到确认不好吃才没了兴趣。老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指导者,在一开始就指导学生,有许多东西是不能乱吃的,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这种意识,然后,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才会慢慢养成。如此说来,老师的指导在幼儿的生活中起着的是多么重要的作用。

  2、培养良好的性格

  吃饭时,老师都是让小朋友坐好,把手放到膝盖上。老师把饭菜盛到碗里请他们凉一凉再吃。刚开始他们不理解,想用手去碰碗,很危险。因为在家里,家人是喂或把凉好的食物给他们吃,吃到嘴里的食物都是不凉不热的。在幼儿的眼里,任何食物都能马上吃。所以在我们老师的保护下让幼儿轻轻碰一下刚盛好饭菜的碗,让他们直接感受冷、凉、热、烫。这样幼儿在吃饭时就不会轻易去碰碗了,即使碰,也会特别小心。同时,幼儿在等待进食的恰当温度的过程中,还逐步学会了“等待”,看起来等待似乎是一件不关重要的事情,其实,等待对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

  3、好习惯成就一生

  幼儿就是一张白纸,划上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受到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身边的人,如:父母、亲朋、老师等。他们的行为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形成好的习惯,他们会影响好多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也会影响很多孩子。所以作为幼儿老师,应当十分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养成某些习惯。对一个孩子说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是终身受益。

  4、培养孩子的就餐习惯

  刚来幼儿园的幼儿在吃饭时大吵大闹,没吃完的食物乱扔一气;此时,讲道理是没用的。老师当然也得偶尔来点强制,把他单独叫到一边,告诉他:吃饭是不准乱说话,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教师要随时控制,提醒幼儿,这样幼儿就能安静就餐,浪费就少了,后来浪费就没了,逐步养成了文明就餐的习惯。

  5、要学会因材施教

  幼儿教育空间大,可塑性强。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幼儿是纯净的、无邪的,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教师的教育随笔11

  今天是开放日,全班幼儿的家长都来了,不大的屋子里满满的人,充满着欢声笑语。孩子们的表现比平时更出色,家长们看到孩子的进步都笑得合不拢嘴。

  “光宝宝溜下地呦,亲亲一群果娃娃……”歌儿唱起来了,声音最响亮的一个是侯亦婷,我注意到xx妈的眼里似乎有些潮湿。看着xx唱歌投入的样子,我也不禁想起了初次见到xx时的一幕。那时已经开学三四周了,可是xx却一直没来报道。从xx原来班的老师那里我们了解到,xx是奶奶一手带起来的,老人对孩子娇得很,在家一个喷嚏就请假不上幼儿园了。xx习惯了家人的过度关心,对家和家人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方面缺乏锻炼,并且几乎独自不跟外界来往。至于xx为什么开学这么久了还没入园,我们通过电话知道的情况就是xx去另一县区的姥姥家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孩子们和我们两个老师的关系越来越默契,在我们又往xx家打过一通电话之后,xx的父母答复下周一就把xx接来送入园。xx来到这个新的班集体时,我们看到的是个文静怕人、白净漂亮的小姑娘。她躲在奶奶身后,拽着奶奶的衣角哭着闹着要回家去。我们两个老师先把依依不舍的xx奶奶劝走了以后,好不容易才使xx的情绪平复下来,可是直到午饭时,xx的眼里还是泪汪汪的。几天后,在xx妈来送她时,我和xx妈单独进行了一番长谈。通过交流,老师详细了解xx在家的表现和家庭环境,和xx父母制定了针对xx以往不好的生活习惯和不愿容入班级活动、不适应集体生活这些需要纠正问题的教育计划。

  几天后,在老师有意的引导和xx父母的鼓励下,xx终于可以笑着问“老师好”了。xx的表现马上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热情鼓舞,从那以后,xx来幼儿园再也没有闹过情绪。在随后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和暗示下主动带xx等几个性格内向的伙伴一起参与,使他们性格和胆量在集体的带动下越来越放得开,在能力上的差距与全班整体水平越来越小。

  看到孩子们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当老师的总是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把小小的闪光点放大,修正缺点和毛病,在促进幼儿成长的同时,有意识地形成集体中幼儿团结互助、分工协作的生活和学习氛围,逐步建成一个充满温馨、充满亲情和关爱的大家庭。在这半年来,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成长进步着,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也在老师、家长统一的教育理念下逐步形成。没有了入园闹情绪的孩子;没有了与伙伴起争执就打人的孩子;没有了不吃饭的孩子;没有了不好好午休的孩子;没有了娇气的爱哭鬼……在整个班集体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中,许多事情不用老师指出,就会有孩子提出正确意见。现在,班里的团结互助已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大家有快乐一起分享,有困难时也争先恐后的一起来帮着解决……

  如今已经是我们班“小巧手”的xx成了伙伴中的小老师,每次在班里的美工活动中把自己作品做得又快又好后再主动去帮助身边的同伴,也常常会把自己在家完成的作品带来幼儿园展示并教给大家,难怪xx妈总是逢人就夸:“看我们家xx多棒……”

教师的教育随笔12

  指尖教育

  一位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说,美国幼稚园只训练孩子合群、适应环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训练是手的动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笔等。日本学校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算盘来进行计算教学,因为计算机无法使学生理解,得出与答案有关的基本运算过程,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算盘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锻炼了手指。

  手指的锻炼直接刺激大脑中央的手指运动区,间接引起其它运动区的兴奋和活跃。当手指锻炼得愈来愈灵巧时,头脑的思维也就会相应的更敏捷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智慧的工具和镜子,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学中的算盘能让儿童双手通过指尖训练,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潜能。也是最典型的方法之一。

教师的教育随笔13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一个简单的道理,看似平凡的话,但却意味无穷。

  的确是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处处留心,争取做好榜样的力量。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事与愿违。只考虑了自身的问题,却忽略了学生是不是愿意和你这个“榜样”_拢。

  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个男生,脑袋聪明的很,脾气也怪的很。上课时他能积极发言,动脑思考,往往一些难理解的问题,他总最先明白。可却有着至命的弱点,不爱写作业,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一概不写。看的紧点或许能跟上,只要稍一疏忽他更要逃过“此劫”。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我采取了很多方法,软硬皆施,恩威并用,可还是不凑效。

  很苦恼,努力做到处处留心,想办法让这个问题学生变好,可却发现他不愿和你_拢,为什么呢?

  我试着让他的同桌来帮助他,注意他平时都在干些什么,经了解发现,他不但不爱写作业,就连练习本为、作业本都乱糟糟的,常常不知作业写在了哪个本上,作文草稿本也可用生字本代替,今天用的练习本明天就不易而飞了。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撒谎”。拿以前写过凑数当新的作业。

  让他知道完不成家庭作业有多么的不应该,还是......就在我犹豫时,在他不完成的事情上,我没给任何回应。当第二天我问他:“你为什么又没写作业?”他却掉下了“宝贵”的眼泪。嗯?......我心中有许多问号,他说:妈妈去加班了,没给他听写生字,让他自己写。我说:“那你以后就自己管自己吧!也没批评他。

  从那以后,虽然也有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但他不再不以为然,而是感觉有些愧疚。也会为这次听写比上次少错了几个字而高兴了。或许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点“宽容”,不要对他要求太高吧!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看来我对它的理解还不够,教育并不一定就是充满哲理的优美语言,蕴含道理的语言行为。有时可能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宽容一点的心。事无大小,教法无形。

教师的教育随笔14

  我想吃南瓜

  今天是周四,中午吃饭的时间刚到,伙房人员就给我们送来了南瓜。当南瓜味飘到幼儿的鼻中时,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幼儿说爱吃南瓜,但还有一大批幼儿提高嗓门说:“我最讨厌吃南瓜了。”我知道,他们说这句话是为了让老师知道他不爱吃南瓜,希望老师听到他的话后,可以允许他们不吃南瓜。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愿意吃南瓜呢?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现在最流行的动画片——奥特曼,于是,我给幼儿讲起了奥特曼的`故事,我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奥特曼为什么每次都能打败怪兽,凯旋归来呢?那是因为,奥特曼在每次出征打怪兽之前,总要吃一种营养品,这种营养品就是我们今天吃的南瓜,吃了南瓜,奥特曼就会有足够的智慧和力气战胜怪兽了?你们想不想,像奥特曼那样战胜怪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想!”不一会儿,一大桶南瓜就被幼儿吃光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孩子本来就不爱吃某种蔬菜,而是这种蔬菜对幼儿的吸引力不够,只要我们能调动起孩子的胃口,他们对蔬菜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幼儿只有吃各种蔬菜,他们的身体素质才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教师的教育随笔15

  让教育静下来

  我们该如何办好教育呢?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公益视频,深刻而又通俗地表达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任何一个维度的教育,它的极致体现是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在饭店里,服务员上菜慢了点,有的大人感到不耐烦就会大声嚷嚷;过红绿灯时,看到没车,就牵着孩子的手急匆匆地闯人行道上的红灯。这些行为的改变是否也是教育前进的标志?也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大手”的方向决定了“小手”的行为。所有在孩子身上能产生教育作用的人与环境都要有自然的教育意识,这种意识就如吃饭穿衣一样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不刻意,不强求,而是一种自然的素养。

  作为一名基层校长,我也在思考:给学校、教师减负,学校应该承担什么?我想起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突破是生命。各种繁杂的文件、评比、会议等就如同外界施予学校的压力,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沦为单一的“食物”,学校如今需要追求的,是前行的主动性和从内突破的视野与规划。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比起被动地应付,会更有难度与挑战。所以,校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真正把办学与育人相结合。有些当下看不到成绩但以后会有长远发展的事,要耐得了寂寞去坚守;有些当下有显著成绩但今后会有发展隐患的事,要舍得了名利去摒弃。在我身边,这样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少。比如有一位老校长,退休前把他总结的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编成了儿歌,自已出钱打印成册送给学校。他说自己一辈子育人,感觉到孩子的习惯养成太重要了。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教师,为学生策划各种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学日记,等等。

  当然,社会也要为教育营造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不能总是“管”字当头,各种与教育相关的责任部门不能相互推诿、指责。教育的纯粹,首先是育人环境的纯粹,当教育夹杂了太多偏离本质的任务与声音时,这种杂、闹、烦、累会渐渐让教育人疲惫乃至迷失方向。要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杂事、杂音,让大家看到更清晰的现在与未来。

  记得台湾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颗众手托起的钻石,我们大家可以把它切成36个切面,切成几百上千个切面。如果问怎样才能办好教育,那么也有36个甚至几百上千个答案。而我在两会上的呼吁,只是从教育的一个切面来回答怎样办好教育:让教育回归纯粹,让生命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