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读后感

时间:2023-03-12 10:12:5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见识读后感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见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见识读后感3篇

见识读后感1

  一本书,希望给年轻小伙伴们带来更多的点的知识“传道”,涉及面包括了对父母、对同事、对职业规划、对理财、对三观,如果是我,我宁愿把这些内容再嚼细一点后分开几本书写,不是为了拼稿酬或者拼数量,而是大家过去20多年学习生涯过程中习惯了分门别类地学习,对比过来人前辈般的经历教诲在没有自身亲身经历下很难取得共鸣,这也是这本书外界褒贬不一的原因。

  说回本书,几点比较印象深刻的内容,重点分享:

  1、圈层的突破。十年寒窗苦读后出来社会竞争并不意味着能赢在起跑线,只是意味着你能有资格跟别人一起跑而已。逆变突破圈层往往不是一代人能解决处理完的,所以需要有基因传承的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下去才能有机会突破,别忘了,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更努力呢。这个逻辑类似于,通过上一代努力,从农村突破到城市,咱们这一代通过努力从四线城市突破到一线城市,咱们就需要在努力和奋斗过程中,培养下一代从一线城市往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突破甚至是全球化突破,这已经花费3代人的光阴和努力了,而且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努力并不一定能逆袭圈层,但是至少能喂下一代的逆袭积累足够的筹码。

  2、人生需要做减法。这一次疫情已经让大家知道,其实工作中少了谁也一样能继续落实,不一起工作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咱们没必要给自己徒添一圈又一圈的障碍,还不如找准目标,集中全力解决问题。试想一下,一个人精力有限,如果100%精力分配到3件事情上和90%精力分配到1件事情上,你觉得谁会走得更快走得更轻松呢?别以为成功的路很难走,因为大家都会走前者,以为多线程走法才能更容易触达成功,实际上因为鲜有人愿意走后者路,所以一旦你走上后者路,反而速率更快成功更容易。

  3、巴菲特的午餐。跟巴菲特一起吃午饭,不是能从他口中得到几个股票的名称数字,反而更多感悟在于,知道他的人生底线是如何守住,以及用什么方法持续发展。太多的内容其实外面已经有很多自媒体和书本描述过,我不重复。反而有1点值得大家关注,就是关注风险,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下,绝不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领域,人生苦短,别让自己有太多的起伏,虽然说起伏后你还能重新东山再起,但是别忘记了,起落之间,你的时间精力浪费了,你的心态改变了很多,你的家人朋友也变化了好多,所以能稳就别起伏,纵使不是大幅攀升,也总比大起大落好。

  4、拒绝伪工作者。一切不是以公司利益发展的工作都是伪工作,别给自己套上10000小时就能成功的谎言,如果10000小时都是做重复简单的工作,一点意义都没有。就像前阵子关于10年经验的.说法,其实很多伪工作者是用1年的经验重复10年罢了,所以为什么这些人一直没有升迁机会,老板是很清楚的,毕竟公司发展业务推进利润增长都是可以有目共睹的,既然这样,自己是否应该按照自己努力的方向,首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换位思考,如果公司都没得到好处,自己凭什么能拿到更好报酬呢?而且自己浪费10年光阴后随便可以被一个毕业生KO了,余生怎么办?还可以靠什么持续赚钱养家?

  5、让父母成熟起来。农耕社会时代的父母很多观点虽然很有用,但是对于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商业社会时代来说,很多经验也已经不可取甚至是倒退的了。所以咱们作为子女,应该通过分享阅读书本、设置好各自界线等原则办法来放手双方的压力和约束,想要孩子成为精英,首先自己要成为精英;想要孩子有出息,首先要让父母成熟放手。

  6、拒绝玻璃心。人生虽然苦短,但是确确实实是一个长跑,不要因为自己一开始处于劣势而怨天尤人,很多事情很多人一辈子很多时候都是厄运连连苦不堪言,但是别怕别灰心,只要每一次“机会”来了你都愿意努力并抓住它,其实,最后的结局通常都不会太差甚至更美好些,这个不是鸡汤,因为人的信念往往能体现出很多内涵气质来,人与人之间交往,感觉很重要,如果你给人感觉很有魄力很阳光,人家也会愿意主动帮扶你,众人捡柴火焰高,不一定特指是火本身。

见识读后感2

  这本书是吴军博士对自己职场经验和人生经历的总结或者说是从他的视角看到的世界本来这本书是“得到”app上硅谷来信的基础上补充材料,展开论述重新创作写成的。

  全书围绕个人的精进这个主题,是个人认知升级类著作,就像封面所说:“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第二章的一个观点:“人生需要做减法。”

  其实我曾经也有一个困惑的地方:李笑来老师《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提到:多维度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就是做好自己最好的维度之外,多拓展几个维度,多学一些东西。这里好像就有一个矛盾:一个教我们少做、一个让我们多学?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现在我想分三个方面讲述自己的理解:①不要老想着抓紧时间同时做很多的事情,而是少做事情,②做重要的事情;③把重要的事情做好。

  ①有时候我们老想着同时做很多的事情。计划安排的满满的,然后可能被各种事情打乱计划,或者对计划的事情低估难度,老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感慨计划跟不上变化。

  然后归因于没有抓紧时间,下次还是重复这样安排,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这本书第64页一个观点非常有精髓,很好解释了这个现象:“你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因为你已经很抓紧时间了。你需要做的是跳出原有思维方式,少做事。如果你想通了很多事情不做其实也无关大体,就不要去做他们,这样你就不会天天忙忙碌碌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

  这个概念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所以我觉得这个观点真的让我长了见识,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然后我也推荐一个忙忙碌碌总有做不完事情的朋友看了这本书,特别是这个观点。

  ②再看一下书中提到的生活中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为了省一块钱出租车在路上多走十分钟,为了抢几块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微信(当然这个观点小编保留意见,有时候抢红包只是希望和亲人朋友多一些互动,目的是增进关系而不是抢几块钱红包)等等,这是人的问题,不仅在于时间利用的没有效率,更糟糕的是它们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人的心智变的非常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得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

  其实,很多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我们要懂得舍弃一些,专注于做重要的事情,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老做捡芝麻丢西瓜之类的事情,”人生需要做减法”。

  以前我什么都想学,时间也经常安排的满满的才甘心,对知识的焦虑、对浪费时间的恐惧,让我整个人都处于慌乱的忙碌中,捡芝麻丢西瓜,导致不擅长的事情没做好,擅长的该做的事情也没有做好。现在我开始懂得取舍,只学对我有用的、必需的,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做好做专几个事情就可以了,贪多嚼不烂。不做那些消耗我宝贵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少玩手机、少看视频、不玩游戏等等。

  ③这里我还想到一个词:专注。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要专心,在看书的时候就专心看书,在开会的时候就专心开会。其实很多人包括我,在看书的时候一会儿整理一下东西,一会儿玩玩手机,或者开会的时候想的是某个还没有做完的事情,等到时间快到了,惊觉书没有看多少页,看书好慢,或者开会讨论了什么问题宣布了什么事情自己错过了,然后再去问别人。其实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专注做完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呢?

  《深度工作》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专家研究发现,人一旦习惯不断分心,当他想专心的时候,很难摆脱分心的恶习。所以我们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深度工作》里的“专注”、《见识》里的“做好事情”这两个观点和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里面的一个观点又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把一切可能性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见识读后感3

  《见识》是吴军博士人生感悟和体会,涉及到其的世界观、投资理财、职场建议等各个方面,但总体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个人精进展开,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其实就是对待人生要乐观,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重要的事。但吴军博士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更加直观的去操作和思考如何去乐观和坚持,读这本书,更像是和吴军在聊天,《见识》是对得到APP中吴军的《硅谷来信》的系统归纳总结出版。我把全书主要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1、对待人生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信命和认命,知道自己有所不能,做事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界线,对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从小我们就被教育,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改变命运和创造人间奇迹,但我们应该知道改变的程度是有限的。你可能会说,信命和认命太悲观了,不适合现在年轻人对生命的勇敢追求,然而,但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却是通往幸福的最快之路。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日拱一卒,实现人生的精进。每个人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现实遭遇,其内心形成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这正是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而这种由衷的幸福感(自我满意的感觉)来源则是我们的行动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力。这种正向影响力可以是开一家公司、在工作中很好的完成了一项任务、为家庭分担了一部分责任等。世界没有欠你什么,你寒窗苦读十年,也不过是增加一点成功的机率,环境、家庭背景、外貌等一些因素也起一定作用。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时代,社会都是分层次的,好一点点的社会,无非是有上下流通的机会,假定社会有100层,每上升一层,你可能就需要付出很多,而向下的通道永远是敞开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努力。

  2、减少做事焦虑和实现精进的方法。

  做事的焦虑来源于压力,而压力则来源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感觉完不成,所以为减少做事的'焦虑,应该对自己一天内要完成的是按重要程度排个序,一天之完成一两件重要的,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事,应该放弃不做,你不做,天也不会塌下来。衡量做事的标准,不是你一天开始了多少件事,而是你一天很好的完成了多少件事,拒绝做伪工作者。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而无涯。每个人一生就那么一点点时间,多少天其实都可大致估算出来,知识和事情都是学不完和做不完的,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做更重要的事。

  看待一件事如果时间这个维度刚进去,一次的成败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这样也会减少焦虑。不能以现在"有"的事实,去看待"无"的问题,不能按"有"的逻辑,去揣测"无"的可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管你起点如何,我们要做的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的前进,最终能否到达终点,或是以第几名到达终点也就没那么重要。有的人一辈子矜矜业业,然后突然被来一场大病,一下把几十年的积蓄花光,只为能多活上几周。

  3、对职场的认识及如何提升自我。

  工作与事业的区别:工作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卖给公司,有的工作年薪也许较高,但折算为时薪却并不高。事业是一辈子要做的事,那种获得短期回报,并不能促进你专业进步的不能算作事业,

  从中收获你的价值。进入公司,无论公司如何,都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而不是过客,想着跳槽。在沟通中保持对别人的最终,但在是非问题上态度要坚决明确。说话和汇报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把话说清楚为关键,先汇报结果,像一个手机app一样逐层展开。

  小结:尊重自己的价值和合理评估出自己的状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见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见识读后感02-26

《见识》读后感04-12

读《见识》有感11-28

读吴军《见识》有感11-18

哥见识到最牛逼的会计,两个分录让大家见识下02-14

读《见识》有感5篇11-28

读《见识》有感(5篇)11-28

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HR02-10

如何利用互联网最大化地增长见识?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