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评课稿

时间:2023-03-10 13:14:41 其他 我要投稿

《家》评课稿(集合15篇)

《家》评课稿1

  这次很有幸聆听了“电脑高手”王老师的教研课,这堂课的内容为《键盘一家》。下面我简单说下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键盘以及熟悉基本键位,既是一节入门课,又是一节练习性质较为浓厚的课,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是王老师这节课需要考虑的问题。键盘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的坐姿很重要,打字的指法也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常规教育上显得格外重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中王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指法和坐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打字习惯。主键盘区是平时使用最多的一个分区,由于学校使用的键盘可能跟教材不一样,所以王老师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将主键盘区中一些常见的键介绍给学生,还要进行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的.教学,shift键的使用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王老师给出了一个打字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能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得到进步。本节课容量偏大,还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效果,但是王老师不慌不忙的教授完了所有内容,足见王老师的功底很不一般。课堂效果良好,学生掌握的很扎实。

  所谓“人无完人,课无完课”,王老师的这节也有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在最后练习打字游戏的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分组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也无形当中让学生加快打字的速度。

  二、没有补充一些跟键盘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等这些外设的输入设备,让学生开开眼界,这是憾事。

《家》评课稿2

  一、注重方法的指导

  1、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自己人中的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对解题方法的指导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必须要提高的能力。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如:要求学生“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第一个学生在回答时说通过丝绸之路使我国的丝绸、陶器、铁器、漆器等商品运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流行的马球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李老师说这题是用史实来说明作用,这位同学回答的答案中“史实”有了但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呢则没有答到,正确的答案应是“史实”加“作用”给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样。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点在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讲过了,学生们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缺乏了新鲜的感觉,如何让学生们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感觉,如何把复习课上出新意来、上得有好的效果,是上复习课的一大难题。李老师对课的基本知识点做出了较好的处理,如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李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仁”“德”“礼”这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统治者;“有教无类”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教师;“温故而知新”是对谁的要求,答是对学生的要求。李老师不是简单的说“仁”“德”“礼”是政治方面的思想,其他是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而是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说复习是炒饭的话,李老师的复习课则是“蛋炒饭”。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李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注重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系统化。如在讲述孟子的“仁政”时问,古代的众多君王中谁对这一思想运用的较好,同学们答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老师又说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似,同学们答是“民生”思想。在讲“法治”时问,这一思想受到古代哪位君王的喜爱,同学们答是秦始皇。在讲“兼爱”“非攻”时问这一思想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同,同学们答是“和谐”“热爱和平”的思想。

  三、注重知识的对比,掌握知识的准确度

  李老师在讲孔子的“礼”时问学生,这个“礼”是不是指礼貌,学生答不是。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礼”主要指礼貌,但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指的是礼仪制度,是上尊下卑统治秩序。韩非子的“法治”也不同于现在的“法治”,现在的“法治”是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项政策。而韩非子提倡的“法治”则是指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李老师通过这种对比,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上课是主观性很强的一件事,对同一内容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一样。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处理的不太好的一点就是这节课的考点是a级要求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复习这节不是很多内容的考点上所花的时间多了一点。总的来说李老师的这节课过程上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注重创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效果的,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一节不可多得的好的复习课。

《家》评课稿3

  点评《百家争鸣》一课:观察点:学生学习、——自主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边学边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了30%,全体参与学困生参与度一般。

  在对百家思想观点、派别等的教学上,沈老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进行了衔接和引导,帮助学生开拓了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要求。

  学生采用阅读、思考、练习等方式自主学习。每次基本上都是全体参与。自主学习有序进行,学困生相对比较沉默。

  《百家争鸣》评课2:就问题的设置角度观察点评:问题设置有梯度,开放有度

  观察到的问题如下:

  1、讨论探究:“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阅读整体感知学习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

  出示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头像

  “谁——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说了带来怎样的意义

  (1)、孔子的.“仁”体现在哪些,“爱”又体现在哪里?与孟子的“仁政”做比较,看看他们的侧重点在哪?

  (2)、分析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20xx年山东大学组织的“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论坛”和周勇博士撰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教育著作;

  从今天政府治国思想和举措中追寻其历史的渊源,乃至把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情景假设,过去的历史走到今天就是社会。

  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它的历史血脉相连,所以,历史总能在社会中找到印证,社会里常能见到历史的影子。

  (3)、孔孟之道的哪些教育理念与主张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发?

  (4)、道家的思想主张哪些对我们现实有意义,哪些对我们没有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

  (5)、墨家、法家的主张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6)、“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最愿意接受哪家治国观点?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国君,结合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又会作怎样的选择?

  老师通过三个主干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了一条通向了解百家思想的“绿色通道”,

  次问题围绕主问题展开,开放性程度高,易于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一种活跃的气氛和沈老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问题开放又是有原则的开放,这里的原则就是我们今天要把握的知识,对这一“度”的把握,恰好是我们落实知识的一个关键。

  百家争鸣评课3:学生学习、一一达成

  学生清楚学习目标,但是发现对于思想家部分思想理解不够深刻,孔子思想是否需要重点挖掘。

  本课课标之一,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诸子百家的主张和深远影响。诸子百家的思想很丰富,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怎么样才能既全面把握知识又突出重点呢?我个人认为不能把时间平均分配,而是对重点要深挖,易于理解的内容点到即止,这样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又兼顾重点。沈老师对孔子思想的介绍方面,除了治国方面,如果能在教育思想上也加以挖掘,学生可能就会对有教无类这一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有深入的了解。

  基于这点原因,导致课堂教学重预设轻生成,老师的主导性太强了些阻碍了学生主体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原谅。谢谢大家!

《家》评课稿4

  3月23日,我们xx学区社群组织音乐新教师培训活动在城北小学开展,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现在的新教师了不得,后生可畏,真是音乐教育界的大喜事。下面是我对吴宁宁老师的一堂《我是小小音乐家》音乐课进行的点评及对自己今后教学的一点探讨。

  整堂课中,吴老师运用手中小巧的尤克里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演唱加以伴奏,抓住学生的情绪来开展教学。有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领,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学习兴趣浓厚。吴老师优点很多,说我印象深的几点:

  1.吴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能唱能奏能跳,人又漂亮,很受学生关注。

  2.歌曲处理很细腻,在聆听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时,运用填表格信息,加注学生注意力。

  3.吴老师注重习惯的培养,而且处处尊重孩子,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寻找教育的途径。

  4.对孩子音乐课上的表现,吴老师的评价多元有特色,细致不笼统。

  5.难点突破层层深入,多遍重复,彻底到位。

  6.在演唱各类乐器的.歌词时,如果利用电子琴的音色来伴奏,辅助孩子演唱,更加熟悉吉他、小提琴和法国号乐器音色。

  7.在拓展创作歌词中,要是利用我们民族地域来填唱歌词:比如新疆的手鼓、蒙古的马头琴,云南的葫芦丝等,既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多民族特色,又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听了吴老师的课我也有一点对自己的反思: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我以后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地方少数民族的心爱的乐器。“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复习巩固歌曲时,可以开音乐会的形式开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这样的音乐课不是单纯的学唱歌,而是感受音乐的美好。由于对音乐课的了解有限,说得不到之处,请指教。谢谢!

《家》评课稿5

  《家》这首儿童诗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5课,全文短而精简,仅两节六小句,前四小句为一节,写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的家,通过前四句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家”的初步内涵,为第二节的学习起到铺垫引领的作用。后两句才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旨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这个伟大的大家庭。

  陆颖老师执教的《家》成功之处在于:

  1.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陆老师在教学时以亲切的微笑、柔和的语言及鼓励的话语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这节课老师给每一行诗都配了一幅优美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了许多真切的情境,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边读边欣赏,在联想中体会诗意,在理解中读出情感。尤其是一组欣赏祖国美景的图片,在学生情不自禁的感叹话语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在沸腾。有小朋友说,欣赏完祖国美景后,他感到很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是这一课的重要目标,也是难点。课堂上,在陆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从而把握住朗读基调,读出了感情。

  3.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陆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课文前四句话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说话,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如“蓝天是白云的家”,教者在孩子们说出这句后,提出:白云宝宝回到家开心地玩起了魔术,它会变些什么呢?让孩子感受到白云在蓝天这个家里面是自由的。再看“树林是小鸟的家”,在学生看图充分发言后,老师又问: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后让孩子们思考:鱼儿们会在水里做什么呢?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树林、小河带给小鸟和鱼儿的'快乐和幸福。教学“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句时,教师一改上面的学习方法,告诉孩子们: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长成了绿色的小草、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美美的!从而让孩子们明白:泥土里有充足的养分,它是种子生长必不可少的。

  4.重视字词教学,检查方法巧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陆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重视了字词的教学和巩固训练。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组成词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训练扎实,有针对性,特别是儿化和轻声的训练,毫不含糊。

  想和陆老师商榷的地方是:在孩子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之后,老师能否让他们想象,蓝天还是谁的家?树林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谁的家?还有谁也是谁的家?如此,不仅是对文本的丰富与补充,也是对文本的拓展与延伸,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家》评课稿6

  《家》这节课设计新颖、独特,层次分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语言课。在本节课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1.学生能借助拼音课文读和认读生字,这是符合低年级的阶段目标和要求的,可见,教者对低年段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得很到位。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者应用了谈话导入,通过谈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文本。

  3.阅读有梯度、有层次。通过多次不同目的的朗读课文,不仅扫清了阅读障碍,而且对课文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感悟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以读促讲的目的。

  4.教者能强调学生说完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及完整性。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评,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6.拓展训练又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学完整首诗歌后,让学生创编儿童诗,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锤。

《家》评课稿7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陈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课堂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陈老师先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文,正音,扫清了字词障碍,理解了部分词语;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让学生概括内容: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在我们家做了哪些事?然后让学生轻松分段;接着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学习表达方法,进行写作。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 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陈老师的.教学重点突出,抓住本文的关键词句突破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与松鼠之间的美好情感。本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主要采取“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读悟结合”的方法,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三、体现了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堂教学特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词语及恰当的修辞方法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这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陈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并能在当堂的习作中迁移运用。从词的理解到运用,到段的写作,如:对哭笑不得的理解,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哭笑不得的事吗?让学生说说,最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个体现人和动物和谐的片段。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都能这样练练笔,那写好一篇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这体现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

《家》评课稿8

  本节课,从猜测快速引出键盘,通过让孩子自主学习了解键盘的功能区,从而引入本节课的重点:认识主键盘。通过有层次的活动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指法操作。最后,让孩子通过写字板输入一些英文单词,不仅让孩子练习写字板的打开和退出,又让孩子在挑战任务中自主练习键盘输入。

  本节课有很多亮点,特别是用发星星贴纸的方式评价孩子的上课表现,有利于课堂秩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维持,同时对孩子有激励作用。在完成写字板输入英文单词的挑战中,让听课的老师也参与评价孩子的过程中,也能让听课老师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本课的教学用词富有童趣,例如“键盘的`家”来描述基本键,不仅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知道打字结束后手要收回到基本键。善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傅老师拍摄学生的操作通过屏幕展示,让学生们能看清楚孩子的操作,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本课建议:教师要实践“学为中心”的理念,不要着急替孩子回答,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表达,不要着急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课堂要慢下来,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家》评课稿9

  周老师今天上的是浙教版第15课《小鸟的家》,周老师作为一位新教师,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实在难得。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课前准备充分 教具精致漂亮

  周老师不管是自己的示范画,还有板书,还有最后呈现的大森林,都制作的非常漂亮精致,看的出周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课前准备。

  二、循循善诱学生 启发想象能力

  周老师能在关键时刻启发引导学生去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小鸟的窝。学生都说圆形的入口时,周老师会提醒可以改成爱心型的或是星星形。

  三、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亲切

  当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小鸟种类时,周老师能马上再黑板上简笔画画出来,这是让学生惊奇的,也透露出周老师的基本功十分扎实,课堂上,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能学的轻松自在。

  最后提些建议:教师请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安放在大树上合适的.位置,然后请学生以模仿小鸟的样子飞到老师准备的大树跟前,找出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的反思与评价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趣味性。最后部分,建议教师提醒学生,不光让我们知道要爱护小鸟和我们的共有家园,我们还要做一个标志,写一句话,时时提醒那些不爱护鸟类和树木的朋友,让他们也要爱护小鸟和我们的共有家园。这样的设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检验本节课的人文目标是否达到。

  总之,新的艺术教材教案的编写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活动设计,在每一个环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感受艺术课程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家》评课稿10

  《我们家的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把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和长大后的古怪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我觉得这节课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切入点很好。我让孩子们欣赏可爱的小猫来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形态各异的小猫,唤起孩子们对猫的.兴趣,激起孩子们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理清思路,把握大意,为品文悟情做好铺垫。

  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本课教学时,我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小时候的猫很可爱?又从哪些方面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呢?要求学生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了共识。

  3、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多次让学生品读,并能通过学生间比较,指导朗读的语气与语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较好的指导引领作用。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名师、专家的课,学习他们课堂评价的语言。

  2、对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利用地不够好,经验不足,我还要多看书,多学习,多积累。

  3、虽然我饱含激情,重视和孩子们的交流,但我想如果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能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的。

《家》评课稿11

各位老师:

  下午好!首先谢谢肖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只充满童趣的小松鼠,在课堂的分享中,让我的心不禁意地被它“蹭”了一下。课堂上虽无情感激昂的朗读,振奋人心的高谈阔论,但细细品来这是一节“妙趣横生”的课。“趣”在何处?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肖老师的课里,一起来品“趣”。

  一、文章的“情趣”。

  一只松鼠跑进家来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已垫窝,这是多么富有童趣的事。课文用清新、自然、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一只淘气顽皮的松鼠,但细细读来,字里行间又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更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虽为略读文章,但它贴近儿童心理,不失为一篇阅读与写作的好范文。

  二、设计的“妙趣”。

  1、脉络清晰:畅如流水。

  肖老师紧紧围两个问题进行教学:

  1、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趣在哪些地方?作者是如何写出有趣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肖老师采用抓住关键词“蹭、咬、哭笑不得”等,通过与《猫》、法国作家布封写的《松鼠》中的句子进行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揣摩,去推敲,去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整堂课中,肖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进而抓住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课的脉络顺畅自然,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充满了语文味。

  2、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会读到会品。

  批注,即批语和注释。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作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有效的随文批注,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堂课中,肖老师初读时圈画重点词,接着在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后,用赏析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并告诉学生这就叫批注。继而又进行学法迁移,从扶到放,使其方法得以巩固。如此长期下去,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必定得到提高。

  3、注重写法指导,让写作有法可依。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一个结合,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教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语文教材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就是我们无穷的资源,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再有意识的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本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关注动作、关注语言、关注具体事例,来写出松鼠的可爱以及与我们一家人对它的喜爱。课的结尾,肖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观看人和动物和谐的场景,然后在课后作业里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xx与xx的故事。这让学生的习作得益于课堂,实践于课外,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简洁流畅的教学步骤,却有丰富的教学内涵,这样的设计实在妙而有趣。

《家》评课稿12

  上午,我到一年级八班听了潘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艺术课。潘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师生问好,学生练唱。

  教师强调学生的坐姿。

  二、复习歌曲:

  指名演唱以前学过的歌。

  学生一:2名女生演唱《上学歌》,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表演唱。

  教师提出要求:鼓励上台唱歌的学生声音要响亮。

  学生二:4名女生演唱《小小手》

  这时学生表演积极性很高,争着上台演唱。

  学生三:5名男生演唱《好朋友》

  学生四:4名男女生演唱《花瓣》

  师强调纪律,要求听歌的学生要有礼貌,不要随意说话。

  并且讲解F调的曲调,有句歌词要唱得轻柔些。

  三、复习童话剧剧情

  复习第一首:《到小熊家去》回忆情节,注意节奏。

  复习第二首:《我才不带你去》语气要讨厌师范唱

  四、学习新歌曲

  学习童话剧中的第三首歌

  1、师生动描述情景

  2、学习曲子

  3、强调最后一个“1”有四拍

《家》评课稿13

  教科书分析:

  1、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小女孩贝贝在妈妈的教导下,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文让学生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故事短小,主要情节以对话形式呈现,很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朗读。

  2、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是一个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注意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知能主线结构单元的编写特点,要注意第一学段主要通过人文主题结构单元的编写特点,建立单元教学整体。该课文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组织学生感悟主题就有其特殊的意义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课文结合内容配有两幅插图,既呈现了课文文字内容,又重现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要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并以此评价学生能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

  4、课后“读一读,记一记”除了扩大学生词汇量,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外,还提示了要在会认字教学中组织学生口头组词,达到提供词语的语言环境、了解字义来记认会认的字的目的,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目的。

  学情分析:

  1、虽然是进入第7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的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

  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

  3、课文讲述的故事讲的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是熟悉的,这有利于对本课主题的感悟。

  设计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转方式,实实在在向全体。

  简简单单教语文:目标导向,以学定教;反馈评价,順学而导;遵循规律,落实素养。

  踏踏实实转方式:让学生直面应答性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给予充裕时空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

  实实在在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

  3、 认识偏旁斤字旁,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的12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12个词语,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具”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文”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课后练习PPT。

  学生:每人一套“具”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在上一个单元,了解了夏日里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偷采莲蓬的事,欣赏了夏日荷塘的美景,知道了夏日下雨前的一些物象,感受了夏夜小动物互帮互助的美好感情,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它们又会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感受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这个单元的第1篇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5 文具的家(“具”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具有些什么吗?(预设:铅笔、橡皮、尺子……)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文具的家是什么呢?通过文具的家,课文给我们讲了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些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图文结合了解课文意思,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导语:我们新交了一些生字宝宝朋友,可不要忘记了一些原来的生字宝宝朋友哦。

  PPT出示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语文 找到 办法 好让

  (1)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就是以前已经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认读的字宝宝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指名朗读后,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归类指导,如,提出并读准“次”后,全找出平舌音的一起学习。)

  预设:翘舌音:查;后鼻韵母的:平;平舌音:次、仔、所。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具、具、具,文具的具”。齐读,自由读。

  3、“具、次、丢、新、每、平、些、检、查、所”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用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已经回家了。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顿号、逗号、句号、冒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五)认识偏旁斤字旁。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

  2、反馈指导:

  新(“亲”“斤”)斤字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新”字的斤字旁。“斤字旁”取义的字,大多与斧头有关。如“新”字,本义是用斧头砍柴,后来才引申为新旧的新;又如“斩断”的“斩”字,就是用斧头砍头的意思,“断”本义是用斧头割断,截开。

  4、PPT示,齐读一遍:

  “新”字——“斤”,斤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一个偏旁新朋友:斤字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了,让我们齐读课题。

  (一)释题

  提问: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课题《文具的家》里的“家”指的是什么吗?(预设:这个“家”指的是文具盒)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预设:句子:贝贝想起来了,……这些文具的家)

  小结:围绕着“文具的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结合图一,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说话。(PPT示图画一)

  出示任务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的家?书桌上怎么样?

  个体观察思考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图上画的是贝贝的家。(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问题2:书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书本、练习本和书包。

  (3)继续看图说话,出示任务2: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做了什么?她现在在做什么呢?

  个体观察后同位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刚才找文具。

  问题2:贝贝现在在与妈妈说话。

  (5)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在序号上打“√”。你是根据哪句话判断的?用横线画出来。

  (6)反馈指导。(交流汇报句子时,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预设:

  第1、2、3自然段。

  句子: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儿去了。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擦,就找不着了。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追问:第1、2自然段说明了贝贝怎么样?(预设:说明了贝贝天天丢东西。)

  (7)感情朗读第1、2、3自然段。

  ①出示任务:自由朗读第1、2、3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和答句。

  个体练习后,班级交流汇报。

  ②反馈指导。

  重点反馈指导问句和答句。

  (8)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懂了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了。故事开头讲了贝贝老是丢文具,还不知道原因是什么。那么,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接着学习。

  2、结合图二,了解课文内容。

  (1)(PPT示图画二)出示任务:观察图画,读读课文,想一想:图画画的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说说判断的理由。

  个体学习后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在说说判断的理由过程中穿插感情朗读指导。)

  预设:

  第4、5自然段。

  理由1:图画画的是妈妈抚摸着贝贝的头跟贝贝说话。第4自然段说的是妈妈跟贝贝说话。

  理由2:图画中的房子不是真的房子。这提示的是妈妈说让贝贝给文具找房子。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观察、读书和思考!通过图画和读书,读懂了第4自然段的意思。那么,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吗?

  (3)提问: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吗?你是根据哪句话知道的?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了。

  问题2:句子: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追问:文具的家是什么呀?(预设:文具的家就是文具盒。)

  (5)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懂了第4、5自然段,知道了贝贝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要给文具找个家——文具盒。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

  (三)想象图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一下,根据这个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一幅怎样的图画?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会画一幅怎样的图画,最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汇报小结,然后PPT出示想象图画。

  3、导语:通过读书想象图画,同学们读懂了第6 自然段的意思。那你们猜一猜,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呢?

  出示任务:朗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用小圆圈点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贝贝不会不见文具了。词语:仔细检查,是不是都回家了。

  5、感悟主题。

  (1)导语: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要养成一个什么样的良好习惯呢?

  出示任务: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要养成一个什么样的良好习惯?用句子“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我知道……”说一说。

  (2)反馈指导。

  预设: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不但了解了词句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读懂了故事,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比如,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良好写字习惯,养成了,就会让学习更顺利;养成了就会让学习成绩更好。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1、导语:同学们,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翻开课本P84)

  火车头的字就是我们这一课会认的字中的三个,车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你们能不能通过读一读,把这些词语都记下来吗?

  出示任务:读一读,把词语记下来。

  个体练习。

  同桌互练:一人不按顺序读字,另一人背读词语。

  2、反馈指导,

  班级汇报,指名检查(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

  3、小结:组词是我们学习生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会认读的字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个方法,它不但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的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词语,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识字。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说记字方法中说到的字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方便对照记认会写字的细部。)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次、找、让;独体字:文、平、办;半包围结构:包。

  (二)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文”“平”“办”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文”“平”“办”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文”“平”“办”,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次”“找”“让”。

  (1)观察并说说“次”“找”“让”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次”“找”“让”。分别提示:左窄右宽。“次”字,矮在“欠”中间,“欠”的第一撇接近“冫”的提,第二撇穿插到提下方;“找”字左右基本等高,第四笔斜横在提手旁的横、提中间起笔,第六笔撇穿插到提的下方,斜钩要舒展;“让”字左右基本等高,右边“上”最后一横,创插到言字旁下方。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 指导“包”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包”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包”。分别提示:“包”字横折钩的折要稍微靠里,竖弯钩在撇的尾部起笔,注意封口和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一、朗读课文。

  二、背记“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板书设计:

《家》评课稿14

  本周学校的督导组对于四年级的课进行了督导。我带四年级的科学,因此本周二老师们听了我的——航海家的发现。下面我就听课老师的评课总结如下:

  1. “预习提纲”问题,这个活动的用于还需要再思量,可换个其他的名称。

  2.上课时学生汇报后的'总结点评应及时,材料的补充应该随着每个专题的内容,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放到后面一起总结就会有割裂的嫌疑,影响学生的接受。

  3.学生的听课,听汇报的能力需要培养。虽然学生都搜集材料准备进行汇报,但是学生的听习惯没有。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有相当大意部分学生没有听,在其他的事情。

  4.学生进行汇报的组织原则。可以在每个小组进行代表主汇报,成员补充汇报。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原本打算的是每个同学都进行汇报,使每个同学都进行锻炼。我想以后是否两种方法进行结合。

  5.学生的任务具体。分配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更加的具体,细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些学生在汇报中就会有的放矢。

  6.学生的小组进行讨论时,老师进行指导的时候,注意明确学生的问题,及要点。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掌握讨论要点和结论。

  7.语言表述要精确。不要太罗嗦了。

  以上老师们给我的课的一些建议,我想我首先感谢老师的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

《家》评课稿15

  课文片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教师范读课文,配以鲜艳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师:同学们听得都入迷了,你们自己来练习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

  (学生自由地朗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请大家再读一遍,注意读连贯了。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启发感悟

  师:(出示“蓝天白云”图)看,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多美啊!谁来读第一行诗句?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你见过什么样的白云?

  生:我见过像棉花一样的白云。

  师:(出示生字词“白云”)那你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白云。(声音轻柔)

  师:这“白云”真像棉花般轻柔。

  师: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白云?

  生:我见过像羊一样的白云。

  师:那你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白云。(温柔地读)

  师:这“羊”真温柔!谁连起来读读这一行诗?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看,小鸟在树林里多么快乐!用书上哪行诗来表现的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树林是小鸟的家。(语调轻快)

  师:(出示“小河鱼儿”图)看,来了一群鱼!这群鱼儿可能在做什么呢?

  生:它们排队出来玩呢!

  生:它们在捉迷藏呢!

  师:(出示“鱼儿”一词)谁来读这个词?

  生:鱼儿。

  师:这个词要读得很轻快,仿佛看见鱼儿在快活地游涞游去!

  师:谁来一边做做鱼儿游水的动作,一边读读这行诗。

  生:(边做动作边读)小河是鱼儿的家。

  师:(出示“种子破土而出、发芽”图)看,种子在温暖的泥土里得到养料,发芽了!谁来读读课文里的诗句?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出示“泥土、种子”的词语卡片)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行诗?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练习朗读前四行诗句。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学生个别朗读)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师:是啊!祖国就象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象花园里的花朵,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成长。你们喜欢这个家吗?(学生: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全文。

  熟读成诵,尝试迁移

  师: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想想看,还有什么是什么的家呢?除了图上的内容,还可以自己想。

  生:夜晚是星星的家。

  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生:大海是船儿的家。

  生:地球是人类的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把你们刚才的诗句连起来,就成了一首新的.小诗了。祝贺你们,小诗人!来,我们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得意地朗读自己创作的诗句。)

  评析:

  胡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这课的重、难点。课文里的“家”既是课题,又是文眼,还是一个笔画较繁、含义深远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将音、形、意、象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然后“图文并茂,精读感悟,品读入情,熟读迁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画面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相应诗句的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积极强烈的情感。教师再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点语言,将学生对词句的感悟与朗读有机融为一体,“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在这鲜明的形象意会中,在这琅琅上口的语感潜咏中,孩子心领神会了“家”的深刻又最朴素的内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会流淌出这样的诗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类的家”?就在这样的朗读、吟诵中,学生鲜明地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内化语言,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家》评课稿】相关文章:

《家》评课稿03-10

《家》评课稿(15篇)03-10

《家》评课稿15篇03-10

《跑进家来的松鼠》评课稿05-16

《跑进家来松鼠》评课稿07-25

我们家的猫评课稿11-04

《家》评课稿集锦15篇03-10

我是小小音乐家评课稿03-25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