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18 08:14:30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企业调研报告1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调研报告15篇

企业调研报告1

  20xx年1月1日 ,新修订的《劳动法》和“两税合一”(指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为25%)开始正式实施;同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等改革措施不断深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等新情况不断出现。为调查这些新举措(新情况)对我市企业用工的影响和作用,我们选择了部分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3家企业的调查表反馈,其中:国有企业17家,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8家,外资企业5家。现报告如下:

  一、 企业高度重视《劳动法》并深入贯彻

  所调查的33家企业均组织学习过新的《劳动法》。企业用工的管理方法正走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式管理。33家企业的在岗职工为30946人,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为25767人,占的比重为83.3%; 276人因职工或企业的原因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企业, 占的比重为0.9%;尚有4903人在待签过程中,占的比重为15.8%。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私营企业270人,外资企业6人。

  二、 企业的用工方式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为主。

  本次调查企业主要用工方式时允许有复选项,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4次,占总选择频次的52.2%;其次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17次,占37.0%;第三为“签订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3次,占6.5%;第四为“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次,占4.3%。

  三、 企业遵守《劳动法》的意识得以强化

  新《劳动法》的实施将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我市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选项为“办理社会保险的成本增加”,共计19次,占总选择频次的41.3%;其次为“合同终止时经济补偿金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11次,占23.9%;第三为“不签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第四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前两项为守法成本增加,认同率高,说明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劳动法》,企业认同劳动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后两项为违法成本增加,也有相当部分企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认同率不如前两者高,说明大多数企业基本不做违法的前提假设,故而未把违法成本增加当主要成本支出的首选项,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企业守法意识加强。

  四、某些行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33家企业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8家,占24.2%,劳动力充足甚至过剩的24家,占72.7%,其他情况(经营者正办理交接,无法判断)1家。占3.1%。

  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企业以私营企业较多,有4家,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0%;其次为国有企业,有2家,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1.8%;第三为集体企业,有1家,占集体企业总数的33.3%;第四为外资企业,有1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20.0%。

  从行业发布看,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分布在酒店、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

  五、 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两税合一等改革措施对我市企业影响不大。

  对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63.6%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6.4%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两税合一”,33.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6.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节能减排”,30.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9.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六、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市企业有影响甚至有较大影响。

  对于“人民币持续升值”, 85.0%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12.0%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0%的企业认为有较大影响。

企业调研报告2

  受集团公司领导的委托,就企业经营模式及经营现状等问题,企业管理部分别对柏巢公司、建安公司和辰旭公司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部分分公司经理座谈会。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企业的基本情况。现将调研掌握的情况归纳、分析和总结如下。

  一、企业经营模式定位和评估

  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是集团通过控制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其形式主要有资本控制型、战略控制型、人事控制型、文化导向型等管理模式。前三种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外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规范的运作形式,但对于集团公司的文化管理模式却鲜有报导。

  新星宇集团公司采用的是资本控制和人事控制的方式。根据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建安企业处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确切地说,处在硬管理,即投资控制、人事控制控制阶段。

  依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两年来,经过不断摸索,新星宇建安版块初步形成了全面承包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三种经营方式,即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的承包模式、个体挂靠承包模式、联营和自营的经营模式。这三种经营模式是建安版块在市场机制引导下,根据本企业实际,扬长避短,深化改革,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发展起来的,值得鼓励发展壮大的经营方法和发展方向。

  在吉林省的建筑市场上,我们的建安企业属于专业化的中型建筑企业。实践证明,尽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这类企业的特点比综合类建筑业企业学习得更快,运作灵活方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参与竞争更灵活并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从目前情况看,这三种经营模式,得到了经营者的普遍认可。

  二、基本经营管理模式和现状

  (一)基本经营模式

  在经营模式上,建安版块采用了全面承包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形式,简述如下。

  第一,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的承包模式

  在这方面,建安公司做得比较成功,也很灵活,有分公司直接管理项目,在经营中二级和三级管理是灵活的'。

  这是目前采用的最基本的经营模式。分公司负责人、财务、质量安全、经营负责人由总公司派驻。分公司根据工程情况,每年对管理人员定岗定编,基本采用在公司内部招用的方式。分公司实行承包制,建安公司的分公司每年上缴40万元管理费;柏巢公司的分公司每年上缴10万元,分公司承揽工程按进款额除以0.7的0.5%的标准收取管理费。员工的“四险一金”由分公司自行负责。分公司负责经营(业务的跟踪和标书的制作,但需要经过总公司审核),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各项目部的管理。

  分公司在承包机制下,有业务承接的决策权,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策略的投标和承接工程。项目经理一般是本企业员工,同时,也有聘用他企业有能力项目经理的挂靠。项目管理人员主要由项目经理自行解决,但分公司在项目部派驻专职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建安采用分片负责的办法)。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作业班组的招用,并参与业务信息的收集、跟踪。在财务管理上,统一由总公司管理,分公司和项目部不设立账户;在企业管理上,项目经理享有充分的人事权,可以相对独立地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进行控制。分公司和项目经理在工程合同签订前,先进行成本核算,投标,但合同的签订则由总公司负责审核批准,项目风险由分公司和项目经理共同承担。总公司和分公司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总公司定期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奖励或处罚。民工工资一般由项目部负责管理和发放,分公司起督促、沟通和协调作用。

  第二,个体挂靠承包模式

  个体挂靠的,基本属于分公司的管理行为,但在三项验收等方面,都接受总公司的领导和监督。分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将工程承包给某个体(不一定是本企业的职工)。分公司由承包人组建,机构管理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均由其招用,项目经理由其任命(或由其本人担任项目经理),作业班组由项目部负责招用。挂靠项目,每年上缴分公司的管理费不低于工程总造价的1.5%。除了重点项目外,总公司基本不派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分公司独立核算,但不设立独立帐户,资金统一由总公司划拨管理,项目的垫资和质量保证金由承包人负责,工程风险由承包人个人承担,民工工资由项目部负责发放。

  第三,联营和自营的模式

  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和个体挂靠的经营模式是公司架构,这种模式通过公司架构来实现。而自营则是在这种架构下的一种谋求发展的手段,它通过总公司—分公司—自营项目部实现;联营是通过总公司—分公司—挂靠实体实现的。

企业调研报告3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xx〕39号),确定了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自20xx年1月1日起,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而这些企业“实施过渡优惠政策的项目和范围,将按通知所附的《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表》执行”。这一“政策表”共有30大项,涵盖了新税法公布前国家批准设立的企业按照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具有行政法规效力文件规定享受的大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为顺利实施“新法”,设立必要的优惠过渡期是客观的需要:这既是我国以往修改税法所采用的一贯做法,也是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衔接新、旧税法的必需。一是有利于体现政府对企业既得权益的尊重及维护政府的国际形象和公信力;二是为企业提供一个适应新税收政策的时间和空间,以缓解因税收政策变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使企业有时间调整经营策略和采取应变措施,有效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保护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财政部门利用优惠过渡期制定相应的对策,降低实施“新法”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四是有利于税务部门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模式。但同时,过渡期政策也带来一定的问题。

  (一)过渡期内沿袭现行的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我国加入 WTO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虽已基本确立,但绝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的税收政策和政府行为有一定的关系。WTO是一个建立在多边条约基础上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其规则体系对所有成员的对外经贸活动都有强制约束力。在WTO的诸多规则中,与成员方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四项,分别为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国民待遇规则、最惠国待遇和透明度规则。而我国现行的部分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与这四项规则相冲突,而部分发达国家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在优惠过渡期内如不进行调整,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二)过渡期内沿袭现行税收优惠,不利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公平竞争。

  市场竞争要求各竞争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但长期以来,我国内、外资企业一直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有利于吸引外资,我国的涉外企业所得税制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对外开放发展的需要,坚持“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制定了一整套税收优惠政策。其主要特点是:对外商投资于不同的地区、产业、行业和不同的投资项目,采取了分地区,有重点、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措施。相对而言,内资企业优惠政策侧重于劳动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优惠、街道企业税收优惠等)、社会福利(福利企业等)和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三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方面;而外资企业则侧重于吸引直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内资企业的优惠方式主要是直接减免,而外资企业不仅有直接减免,且优惠面较广,如生产性外资企业全部享受“两免三减半”的待遇,还有再投资退税、预提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措施。这种优惠措施对吸引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反过来说,也造成了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税收不公平待遇。两者名义税率虽然都是33%,但因为外资企业享受着比内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实际税负只有13%左右,而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则在25%左右,也就是说,内资企业相当于外资企业两倍。由于税收负担差别的悬殊,外资企业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这不仅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上的不平等,而且造成同样是外资企业,因投资地区不同其税负也不平等的问题,这有悖于WTO中关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抑制了内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市场经济运行起一定的扭曲作用。

  两法合并后,内外资企业适用同一部企业所得税法,上述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但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将有一定时间的过渡期,尽管内资企业适用新法后,税负将有所降低,但由于原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较多,其税负与适用新法后内资企业相比仍然较低,税收的公平原则仍然得不到体现,一定程度上既影响内资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影响新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公平。

  (三)过渡期内沿袭现行税收优惠,不利于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开展。我国现行的涉外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主要是税率优惠和税额减免,减免税优惠较多,容易诱发外商投资者采取转移利润等多种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两法合并后,由于原有外商投资企业有一定的过渡期,使新老外资企业的税负差距较大,内外资企业的税负差距仍然存在,这给新老外资企业提供了避税的空间,也给一些内资企业提供了避税的空间。如外商投资者利用新老企业之间的税赋差距,转移利润的避税将更为容易,内外资企业均可以递延销售收入确认时间,利用税率差避税。因此,两法合并后的一段时期,我国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反避税工作会更为困难。

  (四)给税源监控和税务管理增大难度。由于存在一个优惠过渡期,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新、旧所得税制并行的'情况,既要实行“新法”,又要保留一些旧法的优惠政策,不但给税源监控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容易产生税收征管混乱,且由于“新法”将对纳税义务人、税率、税基、税收优惠政策、资产的税务处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和修改,不但税收管理员在业务上难以兼顾做好,就是纳税人也难以一时适应。如果信息化建设和税法宣传、培训不能及时跟上,“新法”实施将难以取得社会满意的效果。部分企业可能会滥用税收政策进行偷税和避税,从而增大税务管理的难度。

  针对优惠过渡期可能存在的问题,拟提出如下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积极引导外资尽快了解和适应“新法”的优惠政策,以有利于外资在优惠过渡期作出新的投资选择(包括转产改行),促使其稳定并增加在华投资。根据新法内容可以看出,制定“新法”优惠政策的原则取向,是把现行的区域性优惠为主向以产业性为主转变,并侧重体现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有利于就业再就业等,目的是把税收优惠政策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因此,对于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取向,税务部门在优惠过渡期应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增进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其根据国家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进行转产改行或投资再选择,尽量避免其在优惠过渡期结束后终结在华经营、转移投资。

  (二)加强纳税评估,加大反避税力度。两法合并后过渡期内,新老税制之间的税负差异,给外资企业避税造成了空间,因此,两法合并后,要进一步加大反避税的力度,提高反避税工作水平。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在税法中单独列出反避税条款,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税收专门法规,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对跨国公司的管理要求,补充、修订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及其使用条件,增加对避税的处罚。二是要全面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税务审计,认真审核企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结转的合法性,特别要对未能按期限进入获利年度的企业加强评估和审计;要严格区分和监控企业正常的税收筹划和故意避税行为;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利用“一户式”纳税评估覆盖面广、涉及税种齐全和分行业评估的优势,为反避税审计提供准确性较高的信息数据。三是要建立涉外税收信息库,提高反避税能力,可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组建税务情报收集和交换的专门机构,研究制定《情报交换管理规则》,规范情报交换程序,适时扩大情报交换范围。建立国际性的信息库,广泛收集国际经贸税收有关资料,收集和跟踪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成本、行业利润率、贷款利率以及费用收取标准等信息资料。还应建立国际上著名跨国企业有关组织结构、管理特点以及内部交易的资料库,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供给有关部门,以便税务机关对转让定价企业调整定价时有可靠依据,切实提高反避税能力。“新法”施行后,在优惠过渡期内,外资企业由于税负上升,其避税手法将会多样化;不仅会利用“转让定价”手法在关联企业间转移利润,还会采取资本弱化,增大借款利息、境外劳务费、特许权使用费和转嫁亏损、滥用税收协定、利用避税港避税等手段进行避税。因此,基层税务机关除了要加强纳税评估、反避税审计和税务稽查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外,重要的是税收管理员要认真做好税源监控工作。

  (三)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监控优惠过渡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实施“新法”,除要开发适应“法人所得税法”的税收征管软件外,还要开发能对享受税收优惠过渡期的企业进行有效监控的征管信息子系统,以便随时掌握企业在优惠过渡期的政策执行情况和新、旧税制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企业优惠过渡期纳税申报合法性、准确性的监控和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的动态监控,并要对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结束,或执行有紊乱情况的企业设置警示功能,以利税收管理员及时跟踪调整或纠正,防止企业在优惠过渡期重复或延长享受税收优惠的情况发生。此外,在优惠过渡期内,还要及时在中国税收征管系统(CTAIS)增加实施“新法”需相应补充的征管功能。

  (四)要抓紧创新“法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仍分属国地税分别征收,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分散而多头的征管模式,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税务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岗位轮换,更不利于统一执法、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和加强税收征管。这种旧的不合理、不科学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模式应该摒弃。在优惠过渡期间,国地税部门对内外资企业不但不能因税制改革放松征管,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强。要认真进行资源、业务和人员素质的整合,由分散征管平稳过渡到统一征管;要循序渐进,边征管、边整合、边统一,在优惠过渡期内完成新、旧征管模式的转换,防止因整合税收征管而造成混乱和税收流失。为此,要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法人所得税”的征管模式:一是要从法律上确立国税部门为唯一的“法人所得税”征管部门,“法人所得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实行统一征收,定率分成,税款分别划入中央和地方金库;二是根据现有国地税的征管(稽查)资料对所有内外资企业进行诚信分析,并按“双分类”(诚信等级和税源大小)进行排队,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三是要借助中介机构力量作为加强“法人所得税”征管力度的补充,既可促使纳税人尽快熟识“新法”,又可协助税务部门审查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可协助(代理)税务机关完成一些涉税事项,使税务机关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税源监控上。

  (五)广泛、深入、扎实做好税法宣传,抓紧、抓好干部业务培训。做好税法宣传,是顺利实施“法人所得税法”的前提和保证。为使纳税人尽快熟识和掌握“新法”,除运用传统的方法组成税法宣讲团到各企业举办讲座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新法”宣传。尤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快捷、信息量大以及双向互动等优势把“新法”公之于众,随时供纳税人查询和解答纳税人的疑难问题。

  为使“新法”顺利实施,避免在优惠过渡期出现征管、执法混乱,扎实抓好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也是至关重要一环。如果在优惠过渡期不抓紧、抓好对干部的全面、系统、扎实的业务培训,将难以有效辅导纳税人正确理解和执行新的“法人所得税法”,更难以保证“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旧税收政策的准确衔接、税制的平稳过渡和征管模式的创新。

企业调研报告4

  为了进一步摸清楚我区外贸企业的现状,加大出口力度,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我局对辖区内的十余家外贸企业进行了相关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xx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

  xx豫湘工贸集团下属的xx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由原xx市肉联厂改制重组而成,生产的“易龙”牌系列食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为我省最大的出口型生猪养殖、加工基地。今年出口订单较多,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0%,预计全年的出口将延续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去年出口退税600万元。

  2、阳光发品有限公司

  xx阳光发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韩合资企业。该公司建于20xx年10月8日,注册资金为120万人民币。投资规模达10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发制工艺品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100%真人发工艺品。产品全部畅通于欧美、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到了很多海外订单和海外客户的信息。今年出口量达到40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未来出口增长点是新上马的产品发套,预计今年的出口量将过亿元大关,去年的出口退税是550万元。

  3、xx立得皮革有限公司

  xx立得皮革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2月,是一家以猪、牛皮为主要原材料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位于xx省xx市五一北路207号。投资总额12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现有员工总人数420余人,立公司自20xx年连续四年被xx人民政府评为出口创汇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出口订单情况良好,出口达到25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公司牛皮产品的上线,预计今年的出口将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公司的猪牛皮扩建项目被列入西部大开发计划,享受政府贴息贷款。

  4、xx圣昌玻璃有限公司

  xx圣昌玻璃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租赁经营频临停产的xx市玻璃厂格法玻璃生产线,20xx年5月公司整体收购国企改制的xx市玻璃厂。目前,公司生产经营超薄玻璃、压花玻璃、装饰玻璃,年生产能力130万重量箱,其规模在xx省居第三位。公司年产值8000多万元,资产总额6000万元,上岗员工410人。公司为市直重点工业企业,市级纳税大户,20xx年12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锐减。下半年随着太阳能玻璃的上市,预计出口量将有大幅增长。

  5、xx市申强化工有限公司

  xx市申强化工有限公司是采用原有工艺条件进行生产的一家高科技民营民营企业,成立于20xx年9月,注册资金1500万元。是中南地区独家生产医药,农药,香料等中间体的化工企业,是国家定点生产邻,对硝基氯苯及其延伸产品的厂家之一,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等地,出口印度、东南亚。公司现有员工220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处于半停厂状态,今年3月底才全面开工,但化工市场目前仍处于低迷状态,预计今年出口情况难有好转。

  6、xx合力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xx合力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出口人造丝(粘胶长丝)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及等国。自20xx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在政府出口政策扶植下,随着出口退税的调高,出口形势开始逐渐好转,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情况。

  由于该公司出口的主要是纺织原料,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上述几国的纺织原料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因为他们的纺织产品加工成本相对比我国低,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定单增加,对中国人造丝的进口数量也相应增加,进口价格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幅度较低。同时,该公司由于资金短缺, 出口资金回笼较慢,一般自出运后1个半月才能回收货款,虽然出口的定单需求很多, 但由于资金短缺,远不能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出口订单需求多,但由于工厂开工不足,自有资金跟不上,无法接收全部订单,有些已接的订单还得一再延迟。近年来的出口退税增大了我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中国人造丝的销售在世界市场份额的比重正在增加。今年出口情况预计会比20xx年有所好转,未来出口潜力很大,只要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以后的出口能进一步扩大。

  7、xx市飞虎炭黑有限公司

  xx市飞虎炭黑有限公司自20xx年来邵进入产品调试生产以来,政府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由于种种原因现只在老设备维修进行生产,20xx年产值达7000万元,出口达40%,20xx年产值近亿元,出口达50%多,20xx年产值达亿元多,出口产品达50%,20xx年1-4月份产品同期增长20%多,但出口同期减少50%多,由于产品价格上不去,出口基本没有订单,加上炭黑行业取消出品退税,所以就没有什么出口了,对今年的产品出口情况无法预测。

  经调研,国外是个非常大的市场,阳光发品有限公司、xx立得皮革有限公司、以及xx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国外的订单很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挖潜力。现在xx立得皮革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猪牛皮深加工生产线项目的上马,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新增12亿元,增加值新增3亿元,年利润新增1.5亿元,年税金新增8000万元。

  我区的外贸企业都还有巨大的出口潜力,这需要我们政府部门解放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与他们加强联系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从而使我区的外贸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调研报告5

  近年来,娄底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消费能力明显提升,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增长速度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xx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07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排位居全省并列第三位。商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当前娄底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市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由20xx年的24.82亿元增加到20xx年41.09亿元,年均增长11.5%,到20xx年达到57.63亿元,20xx年上半年已达31.77亿元,全年有望突破70亿元,全市商贸流通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社会消费零售总量不断扩大。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1亿元,同比增长18.4%,总量排名与增速排位均居全省第12名;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06亿元,总量比20xx年增加39.05亿元,同比增长18.0%,总量排名居全省第12名,增速排名居全省并列第2名,总量排名与20xx年持平,增速排名升了10个名次;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74亿元,总量比20xx年增加39.68亿元,同比增长15.4%,总量排名还是居全省第12名,增速排名回落2个名次,位居全省并列第4名; 20xx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39.07亿元,同比增长13.9%,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0.8和0.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列全省第3位。

  2、限额以上单位规模不断做大。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192家,其中法人企业150家,个体户42家;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246家,其中法人企业156家,个体户90家,限上单位数比20xx年增加54家,同比增长28.1%;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350家,其中法人企业255家,个体户95家,限上单位数比20xx年增加104家,同比增长42.3%;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426家,新增的76家限上单位全部都是法人企业,同比增长21%。

  二、影响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扩张的主要原因

  1、入限企业总量少,市场占有率低。一是从全省来看,我市426家限上法人企业比限上法人企业较多的长沙、衡阳、郴州、岳阳、株洲、常德和益阳少,企业数居全省中等水平;二是从目前全市来看,各县(市、区)限上单位数也不平衡,最多的娄星区达120家,最少的新化只64家。因此,为扩大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量,就必需增加限上企业的入统,申报入统工作是当前和今后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三是从限上企业范围来看,绝大部分是从事批发零售的企业和个体户,而生产性和创新性行业企业入限数量很少,形成了目前我市限上商贸企业覆盖面不广、结构不合理,代表性不强的现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社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2、结构不合理,长远发展乏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是由批零住餐业四项指标的完成值构成的。因此,这四类企业的规模大小、业绩好坏直接关系到社零指标的增长速度。20xx年我市限上商贸企业批零总额183.4亿元,其中批发业总额2.42亿元,仅占批零总额的1.33%;住餐业营业总额33.4亿元,其中限上住宿业营业额2.93亿元,限上餐饮业营业额2.88亿元。从以上数据来看,全市限上商贸企业的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一是限上批零企业发展悬殊,零售业“一行独大”;二是限上住餐业发展缓慢,其营业额业仅占到住餐营业总额的17.4%。究其原因,一是入限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和示范功能不足。二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效益不佳;三是规划不到位,行业发展不平衡,长远发展乏力。

  3、功能不佳,购买力外流。调查显示,我市市民的消费大多集中在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等领域,一些高档商品的消费却不尽如人意,大多选择去广州、长沙、武汉等大城市购买,如名牌服装、高档汽车和高档住宅等等,究其原因,一是我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环境不优;二是传统商贸流通业所占比重过大,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严重滞后;三是大型专业性批发企业缺乏,中心城市对消费的辐射带动作用弱;四是近年来,由于交通的日益便捷,市民对去发达城市的消费意愿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群体在外地购房、买车、送孩子上学,导致我市一部分高端消费外流严重。

  4、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今年城镇市场完成社零总额303亿元,同比增长14%,乡村市场完成社零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13.2%。两者虽增速相近,但从总量来看,差距还很大,乡镇社零总额仅为城区的11.8%。城乡在收入水平、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及流通业态结构、消费品市场的管理及市场秩序等等方面都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都是导致城乡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

  三、促进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业的建议与对策

  1、高度重视,建立商贸流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商务局、财政局、工商局、统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物价局等多部门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职责,对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解决,有效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2、大力培育,着力提升市民消费品质。从我市的限上商贸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扩大限上商贸企业,提升经营效益是重中之重。一是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要根据娄底实际需要切实做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使商贸流通业发展有规可循,彻底扭转盲目发展、无序发展的'局面,要深入推进《国内贸易“十二五”规范》,继续推动县级城市产业网点规划和中心城区商业网点修编工作,全面完善流通产业“十二五”规划;二是以线带面,发挥示范引领功能。一是继续发挥好已形成的长青商业圈的辐射功能,进一步改善其消费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以带动周边商业的逐步提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还要在中心城区内有针对性的培育1-2个商圈,进一步优化商贸流通布局,完善城市商贸功能定位;二是依托“湘博会”为平台,建设大型特色专业化批发市场,提升我市特色产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形成拉动城乡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三是突出重点,积极发展新兴业态。要选择部分有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商贸企业,重点加快以连锁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品牌店、直销店为主的新型业态发展,形成品牌和龙头效应;同时要推动本地大型连锁企业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以及偏远乡镇延伸,大力发展社区连锁,逐步以食品超市、便民超市代替部分粮店、食杂店,改善消费环境,吸引消费人群,此外,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示范镇建设,在县乡发展商业街、农贸市场、百货店、连锁超市、专卖店、便利店、餐饮店、影院和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丰富农村流通;四是以大物流推动大流通。建立市、县、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管理,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尽快建好我市已经纳入规划的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如湘中物流园、天客物流中心等。通过物流业的大发展实现商贸经济的大流通;五是提升品质,提供多元化消费。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特别是大宗生活品消费本地化,抑制本地购买力过多外流。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城市消费能力较强,市民消费观念开放,有条件引进一些新型商贸业态模式。如“奥特莱斯”,即“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就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商业零售业态,目前在长沙、株洲等地都发展得很好,我市也可考虑引进,为市民消费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更优的购物环境。

  3、外引内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尤其是网络消费已成为人们的首选消费模式。据统计,截止20xx年,我国电商交易规模达到8.1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就已突破万亿元大关,网购用户超过8000万。今年“双十一”期间,单是淘宝网的交易总额就高达350亿元,而以10月为例,我国日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93亿元,淘宝网一家350亿的规模就已超过了日均规模的50%。可见其对社会消费的巨大拉动能力。预计今年我国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0万亿元,网络购物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湖南网络销售交易额为500亿元。全年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用户规模将突破1亿户,商户规模突破10万家,实现产值200亿元。5年后,预计湖南电商交易总量应该要达到8000亿左右。经过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市应用前景也日趋广阔,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经开展了电子交易的企业有554家,涉及食品、建材、家居、机械加工等30大行业的数千个品种,但网络销售额仅占到企业销售总量的5%左右,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因此,要做大做强我市的电子商务产业,政府就须尽快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营造宽松、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引导和规范电商企业的发展,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搭建交易和结算平台,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网上交易。适时成立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协会,争取较短时间内在我市培育1—2家较为成熟的电商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将淘宝网、京东商城等国内知名的网购电商企业引进我市,以推动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

  4、综合施策,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针对我市农村商贸流通市场滞后的问题,要加大力度,综合施策,努力缩小城乡商贸流通市场发展的差距。一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作为重中之重,让农民能够消费;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在乡、村两级开设连锁或直销门店,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农民消费成本,解决“卖难”、“买贵”问题,让农民便于消费;三是要注重农村消费市场秩序的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让农民放心消费。

  5、多措并举,积极优化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要在资金、税收、抵押担保、土地、水电等方面出台组合拳,推动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规范市场秩序。要依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妨碍市场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推动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大力倡导企业和经营户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三是要抓源头,理顺商贸企业管理机制。一方面是政府出台激励政策,使工商部门在为企业注册时,尽可能促其直接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另一方面是税务部门要与工商等部门搞好配合,严格把关,掌握个体户每年的经营和纳税情况,即时将已达到限上企业入统规模的商贸个体户转为企业;四是创新思维,推进“个转企”工作。“个转企”是我市限上企业培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今年此项工作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一些个体户思想认识不到位、担心税费增加、怕露富等等,加之目前我市一些大型商场、小商品城、餐饮一条街等场所内的商贸个体户经营分散且规模大都较小,要实行单独入统确实困难很大。因此,建议可否由管理单位牵头,将辖区内的商贸零散商贸个体户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综合性商贸公司,再整体入统,这样既能有效解决我市商贸行业“个转企”问题,又能规范和促进行业管理,更能够为今后我市限上商贸企业的培育扩大奠定扎实基础,一举多得。

企业调研报告6

  自二月份以来,本人共调研了16家计算机相关企事业单位,其中走访七家,其它形式的调研九家,并有针对性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包括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兄弟院校教育和就业情况,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象等,并有针对性的采访了有关企业人员、我系毕业生,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调研数据分析方面

  就学校提供的计算机类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而言,均超过90%,但我认为这里面含有大量的水份。具体多少,还未进行真正统计,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业的情况绝对不足60%,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量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或工作极不正规,相当于临时用工人员,得不到切实的劳动保障,具体数字本人还无从得知。以20xx届毕业班的其中一个班为例(最早该班叫GA1班),班里不止一个学生从毕业至今还从未有过任何工作。

  该班就业形式大致如下:全班总计有28名学生,大约三名学生专升本(今年七月份本科毕业),一名学生做为志愿者在抚顺县工作,至少三名学生从毕业至今未从事过任何工作,有三、四个学生做一些小买卖,参加工作的学生至少一半与本专业无关,并且参加工作的学生中至少60%是以打短工形势出现,或是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极不规范,待遇较低,且很少有劳动保障。还有大约十名左右学生情况不了解。这个班级不能代表所有的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但至少有一定代表作用。其中的原因我想无外乎以下几点:

  1、我们为求学院的发展而片面的不得已的追求就业数据,这数据的真实性自然有待商榷。

  2、即使真的有学生签署了就业协议,但这些协议相当一部分是虚假的,换句话说,是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逼迫学生签署的。

  3、学生在学校内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缺乏社会实用性(这一部分在后面要做重点阐述)。

  4、部分学生不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面对社会,对社会缺乏了解,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个人的素质有待提高,而在学校中这方面的锻炼则有欠缺。

  5、社会大环境而言,辽沈地区的许多用人单位存在严重的违规用人现象,充满了偶然性、短期性、临时性,就业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我采访的许多公司中,用人制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有些单位,平时用人很少,但如果近期承揽了一些工程(如综合布线等)则需大量人员。企业只需一两个网络工程师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而其中大部分工程进行外包,并且仅需简单的技术支持,对工人稍加培训即可开展施工。这样的企业对员工的数量要求不高,更希望要的是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与公司之间仅仅是临时雇佣关系,不存在任何合同。因此,向这样的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比较困难,而且就业质量不高。

  二、调研情况

  本阶段调研中,本人共走访了七家企业单位,通过其它形势采访的有九家。并有针对性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包括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兄弟院校教育和就业情况(如北大青鸟、省交通学院),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象等,并有针对性的采访了有关企业人员、我系毕业生等。实事求是的讲,情况并不乐观。这是由社会大环境、我院小环境以及学生个人的自身修养等几个方面共同决定的。我们所能做的一方面加强教学及学生管理,一方面大力与企业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三、相关问题梳理

  一是著名大公司的就业门槛过高,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在学历上我们的学生就已失去了绝大多数著名企业公司的准入资格。

  二是准入门槛较低的小企业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缺欠,缺乏人才培训机制,我们有的专业(如软件专业)较难形成批量就业的局面。

  三是目前金融海啸对社会各个行业的触动太大,导致了人员需求的降低。

  四是我们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不能与社会接轨。

  五是我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与企业联系接触的人员,不注重企业关系的积累。

  六是我们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培训只注重技能的培训,缺乏许多人格修养的因素,即使学院目前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也流于形势。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

  在问题梳理中的前三项,是大环境所决定的,做为学院能够做的就是合理优化专业设置,引导学生做好日常点滴的积累。

  在这里我重点强调的是我们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的接轨度远远不够。我们的学生缺乏某一技能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往往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都有所涉猎,但都不能真正深入进去,不能达到要求的技能标准。这体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上,开的科目比较多,但每个科目缺乏递进性。往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期,对本门课程刚刚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或者说刚刚入门,但这门课程却结束了,而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与就到此为止,这就缺乏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应用,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这个实用层次,而企业用人往往用的就是这个实用层次,而我们的学生达到这个实用层次的仅是凤毛麟角。这在我院06级毕业生陈洋和王兴身上得到了印证。

  我院06级毕业生xxx在汉华软件公司担任程序员。另外我院06级另一毕业生xxx在金碟电脑公司担任技术总监。这两名同学是我了解的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最优秀的两名。从这两名学生的成长来看,我认为他们达到目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本领域中能向深度发展。

  2、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且对专业研究报有极大热情。

  3、学习的目的性相当明确,上学时只挑自认为有用的课,而许多课程包括专业课几乎没上过一节。

  4、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具有一定的项目积累。

  相关问题梳理中的第五点,我有个人保留意见及看法。据我所了解的北大青鸟的推荐就业模式中,有专人负责企业联系,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企业人脉,这样专人专用,既保证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又对企业的积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我院与北大青鸟不同,这需要在将来的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协调。

  相关问题梳理的最后一点,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这在我们这个学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全院不仅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老师提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目前来讲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五、体会和收获

  总的来讲,根据这次的调查,我认为学生的就业不仅仅体现在如何去找工作,也体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身人格修养,如何更加合理的开设专业课,我们的专业课开展的是否有深度,是否实用,我们的教学设备是否够用等等。

企业调研报告7

  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体制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企个体私营经济现状

  截止xx年5月末,全旗共有个体工商户2215户,从业人员2899人,注册资金2248万元。其中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的1390户,从业人员1710人,注册资金1175万元;从事制造业198户,从业人员211人,注册资金199万元;从事交通运输业433户,从业人员433人,注册资金737万元。私营企业44户,从业人员1381人,注册资金1596万元。其中雇员50人以上的6户,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有11户。44户私营企业中从事生产经营的有19户,从业人员852人,注册资金895万元;从事商品批发、商业零售有8户,从业人员92人,注册资金323万元。

  xx年,全旗个体私营经济为国家上缴税金70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0%。

  二、目前我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上有一定差距。

  据调查掌握的情况,社会各个层面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统一:

  一是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支持程度上不够,思路和办法不多。

  二是应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思想上认为干“个体”不是长久之计,挣钱少,没有发展前途,没有保障,受传统观念影响,存有侥幸心理,伺机寻找“铁饭碗”。三是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者,稍有发展便安于现状,面对各种变化缺少应对措施。

  (二)经济结构上需进一步调整。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表明,我企个体、私营业主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流通领域的占绝大多数,从事一、二产业的较少。大多居于传统的、家庭式、非民主的落后管理方式。经调查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不够解放。全旗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大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0%以上,也几乎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特点未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预测,在经营和投资上缺乏技巧,对所经营的产业没有长期的计划,随遇而安,对现代化的经营理念避而远之。不求发展只求“稳”,有限利润大家分的现象。

  第二,个体私营经济起步较晚,影响了其发展速度。

  第三,从事外向型的个体私营户较少,大多数经营者对外部大市场的情况不了解,信息闭塞,供需关系掌握不清,销售不畅,只盯住本地市场,经不住大的冲击。

  第四,资源型和加工型企业较少,本地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生产技术装备较差,生产成本高,产品档次低,效益不佳,随时有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的危险。

  (三)融资渠道上不很宽畅。

  就我企目前具体情况看,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极大而又带普遍性的难题。首先,经过改制后的工贸企业,原有资产大部分用在了职工买断,重新盘活困难重重。其次,一些较大、较好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的个体企业,为适应市场新的需求,积极寻求了一些前景好、上档次的项目,由于投融资困难,只能暂且搁置;还有随着企业改制的完成,下岗职工中,有一部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手中也掌握了一技之长,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业,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支持,正处于徘徊和等待之中。另外,工行、建行相继在我企撤销,使私营经济申请金融支持更加困难。

  (四)在税费承担上有一定的压力。

  据调查,xx年,全旗个体私营经济营业性收入总额在6000万元左右,上缴税金705万元,税收比例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个体私营经济所承担的比例。同时,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达到了24个。数字表明,我企个体私营经济所承担的税费相对较高,有个别经营效益较差的,还有入不敷出的情况。另外,个别行政事业收费部门注重部门利益,不顾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着重收费,轻管理、轻服务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三乱”现象。

  三、应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纳入整体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要充分认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性,努力赢得各方面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思想上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服从经济发展大局,努力克服xx和形式主义,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尽快出台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帮助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个体私营经济在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和持续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二)努力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导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发展,逐步解决我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商多工少”的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我企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其主要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众所周知,我企的农畜产品和矿产资源等量多质好,尤其是农畜产品,大部分还属原料的简单出售,而未被加工转化增值,因此,首当其冲应重点发展一批类似北大荒实业有限公司、京伦矿业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象现在的荞麦生产和加工一样,有目的、有步骤的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工业产品初加工,尽快形成一支私有民营的骨干群体,形成规模,提高档次。

  第二,我企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旗目前现有农民剩余劳动工3万多人,城镇待业人员4000多人。随着国有成份从产业经营中的退出和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大量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产业就自然而然成了我们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优势。如果农民不找村长、乡长,而是找市场,进入城镇搞个体私营经济,这本身就是产业结构调整。

  因此,在我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非常现实的选择。

企业调研报告8

  自二月份以来,本人共调研了16家计算机相关企事业单位,其中走访七家,其它形式的调研九家,并有针对性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包括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兄弟院校教育和就业情况,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象等,并有针对性的采访了有关企业人员、我系毕业生,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调研数据分析方面

  就学校提供的计算机类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而言,均超过90%,但我认为这里面含有大量的水份。具体多少,还未进行真正统计,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业的情况绝对不足60%,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量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或工作极不正规,相当于临时用工人员,得不到切实的劳动保障,具体数字本人还无从得知。以20xx届毕业班的其中一个班为例(最早该班叫GA1班),班里不止一个学生从毕业至今还从未有过任何工作。该班就业形式大致如下:全班总计有28名学生,大约三名学生专升本(今年x月份本科毕业),一名学生做为志愿者在抚顺县工作,至少三名学生从毕业至今未从事过任何工作,有三、四个学生做一些小买卖,参加工作的学生至少一半与本专业无关,并且参加工作的学生中至少60%是以打短工形势出现,或是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极不规范,待遇较低,且很少有劳动保障。还有大约十名左右学生情况不了解。这个班级不能代表所有的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但至少有一定代表作用。其中的原因我想无外乎以下几点:

  1、我们为求学院的发展而片面的不得已的追求就业数据,这数据的真实性自然有待商榷。

  2、即使真的有学生签署了就业协议,但这些协议相当一部分是虚假的,换句话说,是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逼迫学生签署的。

  3、学生在学校内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缺乏社会实用性(这一部分在后面要做重点阐述)。

  4、部分学生不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面对社会,对社会缺乏了解,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个人的素质有待提高,而在学校中这方面的锻炼则有欠缺。

  5、社会大环境而言,辽沈地区的`许多用人单位存在严重的违规用人现象,充满了偶然性、短期性、临时性,就业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我采访的许多公司中,用人制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有些单位,平时用人很少,但如果近期承揽了一些工程(如综合布线等)则需大量人员。企业只需一两个网络工程师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而其中大部分工程进行外包,并且仅需简单的技术支持,对工人稍加培训即可开展施工。这样的企业对员工的数量要求不高,更希望要的是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与公司之间仅仅是临时雇佣关系,不存在任何合同。因此,向这样的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比较困难,而且就业质量不高。

  调研情况

  本阶段调研中,本人共走访了七家企业单位,通过其它形势采访的有九家。并有针对性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包括企业人才招聘信息,兄弟院校教育和就业情况(如北大青鸟、省交通学院),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象等,并有针对性的采访了有关企业人员、我系毕业生等。实事求是的讲,情况并不乐观。这是由社会大环境、我院小环境以及学生个人的自身修养等几个方面共同决定的。我们所能做的一方面加强教学及学生管理,一方面大力与企业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相关问题梳理

  一是著名大公司的就业门槛过高,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在学历上我们的学生就已失去了绝大多数著名企业公司的准入资格。

  二是准入门槛较低的小企业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缺欠,缺乏人才培训机制,我们有的专业(如软件专业)较难形成批量就业的局面。

  三是目前金融海啸对社会各个行业的触动太大,导致了人员需求的降低。

  四是我们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不能与社会接轨。

  五是我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与企业联系接触的人员,不注重企业关系的积累。

  六是我们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培训只注重技能的培训,缺乏许多人格修养的因素,即使学院目前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也流于形势。

  解决方案与建议

  在问题梳理中的前三项,是大环境所决定的,做为学院能够做的就是合理优化专业设置,引导学生做好日常点滴的积累。

  在这里我重点强调的是我们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的接轨度远远不够。我们的学生缺乏某一技能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往往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都有所涉猎,但都不能真正深入进去,不能达到要求的技能标准。这体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上,开的科目比较多,但每个科目缺乏递进性。往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期,对本门课程刚刚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或者说刚刚入门,但这门课程却结束了,而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与就到此为止,这就缺乏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应用,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这个实用层次,而企业用人往往用的就是这个实用层次,而我们的学生达到这个实用层次的仅是凤毛麟角。这在我院06级毕业生陈洋和王兴身上得到了印证。

  我院06级毕业生陈洋在汉华软件公司担任程序员。另外我院06级另一毕业生王兴在金碟电脑公司担任技术总监。这两名同学是我了解的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最优秀的两名。从这两名学生的成长来看,我认为他们达到目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在本领域中能向深度发展。

  2、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且对专业研究报有极大热情。

  3、 学习的目的性相当明确,上学时只挑自认为有用的课,而许多课程包括专业课几乎没上过一节。

  4、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具有一定的项目积累。

  相关问题梳理中的第五点,我有个人保留意见及看法。据我所了解的北大青鸟的推荐就业模式中,有专人负责企业联系,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企业人脉,这样专人专用,既保证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又对企业

  的积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我院与北大青鸟不同,这需要在将来的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协调。

  相关问题梳理的最后一点,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这在我们这个学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全院不仅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老师提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目前来讲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体会和收获

  总的来讲,根据这次的调查,我认为学生的就业不仅仅体现在如何去找工作,也体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身人格修养,如何更加合理的开设专业课,我们的专业课开展的是否有深度,是否实用,我们的教学设备是否够用等等。

企业调研报告9

  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正确的用人原则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对员工的体力、心力和智力作最适当的利用与最高的发挥,从而使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潮流中不断壮大。作为长期从事企业政工管理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个人对县镇供水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供排水企业人事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受传统企业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长期束缚,部份县镇供排水企业都存在着人事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集权的传统思想在企业中影响深远。由于部份县镇供排水企业仍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企业法人代表仍由政府指派,其个人的禀赋与风格对企业管理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二是简单地把员工视为获取价值的工具,“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尚未被完全接受。三是人力资源缺乏战略规划,在人事管理工作中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四是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重短期激励而轻长期激励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传统的人事管理根深蒂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流动体制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实现“人本管理”理念。二是员工培训计划与人才开发利用未能充分有机结合,职教投入和产出难成正比例关系。三是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员工自我价值实现评价脱节,个人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四是激励约束机制、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未能全面落到实处,员工对企业归属感、对企业的奉献度不强。

  二、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特点

  1.人事管理资本化:人力资本和资产资本是构成企业资本的两大方面。对于资产资本,企业可以通过获取资源、资金、设备等扩大资产资本。然而,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非固定式的虚拟脑力资本,无法通过常规市场交易途径获得。企业多是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途径获取优质的.人力资本,强调的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整、人员监督措施的完善等。

  2.人事管理利益化:通过发掘人的经济价值,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现代社会的企业,招聘发掘人才,合理配置人才已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是保证企业在市场优胜劣汰潮流中不断前进的助推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以,不造成员工工作能力潜质的浪费是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根本保证。

  三、企业人事管理构建策略

  1.树立现代人事管理观念:首先要树立资源观,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已经不再只是一项花费,而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形成自己核心能力的重要资源。其次要树立人事管理的战略观,把人事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系统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指导整个人事管理工作。再次要树立人事管理的全局观,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与人息息相关,各项工作与人事管理的工作密不可分,要有人事管理全局意识。

  2.走“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人的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要求我们必须营造出有利于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并约束、规范、整合人的行为。首先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贯彻到人事管理模式中,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尊重员工个人追求的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关心员工的自我进取。针对员工之间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从而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得员工最大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其次因材实用,因人分职。针对不同岗位要求的差异性与责任的特殊性,根据员工能力技能的专业性将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使得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质。同时,建立一个公平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为多元化的选人用人,不歧视员工的背景身份,增强员工对企业归属感、对企业的奉献度。

  3.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抓好员工培训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为了弥补一些职位空缺,应准备一些有资格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礼貌礼仪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以保证人员为未来所用;同时,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知识培训。培训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规章制度,掌握与本岗位相适应的技能知识,知晓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二是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重点,也是员工必须参与的重点项目,它包括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如业务操作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等,培养员工这方面的潜力。只有员工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建设做出努力,最终有助于实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三是礼仪培训。员工礼仪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一个好员工,在言谈举止方面都要讲礼仪,就能树立企业形象,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修养和素质,企业的形象便会受到破坏,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企业调研报告10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两新”组织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相对滞后的现状,我们按照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那里的思路,特别注重“两新” 组织的党建工作,尤其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作为重点,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狠抓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解决非公企业党建中的难点问题,由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我县共有非公企业22家,22家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消除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没有党组织的空白点,其中党总支1 个,支部21 个,建立联合支部 7个,全部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还成立非公企业党工委,直接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对全县非公企业都派驻了党建工作指导员,不定期指导和参加非公企业的党建活动;在非公企业中我们设立党员先锋岗,把党的关怀带到工作中。去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组织全县非公企业主召开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交流会,进一步增进了企业间党建工作的交流,现在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有了深刻认识,并积极配合党建工作的开展,并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和通报党建工作情况,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氛围良好,正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党建工作。

  (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主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它的财产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雇佣”性,业主对企业领导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业主的认同。由于部分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2、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与非公企业经济发展不成正比。 随着我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党组织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党组织组建工作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还是提得多,做得少,文件会议多,落实到位少。

  3、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大

  非公有制企业从业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党员数量少,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

  4、非公企业的发展性质,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党建工作。 由于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大,发展新党员少,导致非公企业整体党员人数偏少,与员工数量相比比例偏低,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打算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党组织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开展党的活动"这一要求,理直气壮地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积极支持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把党的工作自觉渗透到经济领域中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度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张,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要敢于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这不仅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和经济监管,也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团结带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努力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

  根据不同类型,注重分类指导。对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采取主要领导分工挂钩的办法,进行整顿或帮扶;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

  (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

  在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由非公企业党工委具体负责本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筹划、组织、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党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

  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的整体规划。

企业调研报告11

  摘要:

  本报告根据我们对“咏熹老鸭汤”北碚店的实地调查和对象访谈,总结归纳出其经营状况、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再借助一定的战略分析工具,助其制订合适的战略对策,正确选择竞争战略。

  关键词:

  SWOT分析;战略选择

  引言

  “咏熹老鸭汤”是一家全国连锁的以吃鸭汤为主的餐厅,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天津、江苏、广州、湖南、广西、重庆、贵州、四川、新疆等21个省市。

  在我们的北碚小城也有一家“咏熹老鸭汤”分店,其位于北碚区天生二街天生路131-19号,由一对夫妻在20xx年开店经营,主要经营“咏熹老鸭汤”汤锅。

  于是我们组织了这次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和对象访谈(访谈内容见附录)等方式,了解“咏熹老鸭汤”北碚店的经营状况、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再借助一定的战略分析工具,助其制订合适的战略对策,正确选择竞争战略。

  1、经营状况

  老鸭汤是一种集美食养生,传统滋补,民间食疗为一体的大众消费型汤锅食品,以其汤鲜味美老鸭皮糯肉耙、萝卜酸香爽口、具有独特的风味,令人常食不腻。不管是男女老少、天南地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宜食用。

  “咏熹老鸭汤”采用独创的单锅独炖的方式,以保证鸭汤的纯正口味。老鸭汤是以一包老鸭汤炖料加一只1-1.5kg左右的老鸭为主料。鸭均为整只,不切块,即使要分块也要当着客人的面分,以使客人明白。老鸭汤配料都用专用袋包装,一袋汤料配炖一只鸭,另用老鸭汤底料熬汤为食客加汤,酸萝卜加给另单要酸萝卜的食客。

  该店加上店主共有7名员工,店面一共150平方米左右,分为上下两楼,一共有20桌次,楼上有一定数量的包房、包厢,可供不同需求的顾客选择。餐厅环境优美,大厅里面干净、整洁,门面很有特色,以红色为主,顾客们站在远处,都能看见这家餐厅,内部装修简洁明亮,桌椅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整齐,没有一点垃圾,坐在里面用餐,很是舒适。

  该店总体投资较小,经营规模也较小,不过长期发展持续力较强。

  2、企业愿景

  该店老板表示,提倡绿色、健康、营养的餐饮食品,坚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让每个人都喝到新鲜营养健康的老鸭炖汤,既可以在冬日里暖暖身子,夏日里又可以清凉降暑。

  老板希望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周而复始的分享和沟通,把自己小店的特色不断推向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他们的品牌、并喜爱该品牌特色。同时,在拥有市场机会的时候,扩大店面,增加营业份额。把这些理念和想法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方针,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顾客满意度的目标。

  3、企业使命

  把企业经营看作一个顾客满足的过程,因此“咏熹老鸭汤”的使命是“民以食为天,遵守饮食行业职责和履行义务,做安全健康的美食”。

  保持整个企业经营目的的统一性,为配置企业资源提供基础或标准,建立统一的企业周围和环境,明确发展方向与核心业务,协调内外部各种矛盾,树立用户导向的'思想,表明企业的社会政策。

  4、战略目标

  “咏熹老鸭汤”所属公司——重庆市万客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自19xx年创办以来,以宏扬中华餐饮文化为已任,以“创世界名牌,树汤料泰斗,结天下食友”为战略目标,在业界响亮提出了“至诚做人,至信经商”的经营理念和“依托天然资源,结合科技优势,传承文化精髓”的发展方针,以“品质为锋,服务为脊”的企业精神,在餐饮界迅速崛起壮大。先后荣获“诚信经营单位”、“绿色餐饮企业”、“消费者满意商品”等十多个称号。

  在万客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影响指导下,“咏熹”自己也逐渐探索创新,创造了自己具体的战略目标。那就是,依据公司拥有的资源和技术,不断完善老鸭炖汤,做好老鸭炖汤这个特色,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改善现有的服务水平,发展新顾客让顾客们再次多次光临,增加销售额成长率等等。

  5、SWOT分析

  5.1内部优势(S)

  (1) “咏熹老鸭汤”汤鲜味美、老鸭皮糯肉耙、萝卜酸香爽口具有独特的风味,可以令人常食不腻,常食有益,常食健身。

  (2)清香清爽滋补型汤锅适合男女老少,适应范围广,不象麻辣型食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年老体弱者、孩童幼儿、某些忌食辛辣的病症(如痔疮、肠胃病等)都不宜食用。

  (3)清爽的口味适合东、西、南、北任何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各族人民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辛辣口味的食品就不适合所有的人,但老鸭汤的一喝汤、二食鸭、三烫菜的三道食用方式给各种口味的客人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在烫食荤素菜品时,要清淡的可不沾或少沾味碟,要味重的可多沾味碟,喜好辛辣的可在味碟里加辣酱、辣椒面、花椒面或直接就用油辣子作味碟,这样一来既保持了汤的清爽,又满足了不同客人需要。

  (4)几乎没有消费淡旺季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因气候关系羊肉、狗肉汤锅在南方夏季就成为消费淡季,辛辣型的火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老鸭汤在近几年的经营中可见,几乎没有淡旺季,只是在冬季受羊肉、狗肉汤锅的很小冲击,在夏季反而成了相对旺季。

  5.2内部劣势(W)

  (1)进驻时间较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扩大发展难度大。

  (2)店面规模比较小,最大容客量还需提高。

  (3)顾客口味多元化,老鸭汤为主的清淡食品不能满足各种顾客的需求。

  (4)品牌效应还没有达到预期效应,影响力不够。

  5.3外部机会(O)

  (1)地理位置好,离学校与住宅区都较近,客源丰富,有较大开发空间。

  (2)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食,绿色饮食,对这种滋补食品顾客的认可度比较高,需求会越来越大。

  (3)火锅地沟油事件的影响,导致人们对火锅的需求有下滑,更愿意食用这种美味滋补的食品。

  (4)咏熹老鸭汤正致力于树立品牌效应,有利于店面扩大发展。

  5.4外部威胁(T)

  (1)各种老鸭汤店面进入市场,抢占客源,导致竞争激烈。

  (2)各种形式的饮食店面持续不断开张,消费者选择面越来越广(各种火锅、汤锅、韩国烤肉以及日本寿司店等)。

  (3)交通越来越发达,消费者不仅仅局限于在周边消费,导致周边消费者外流(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

  (4)学校周边,客流高潮期集中在周末,平时生意一般,不够红火(聚餐集中周末空闲时间)。

  (5)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团购等,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6、战略对策

  根据前面对“咏熹”进行的SWOT分析,作出了以下总结,见下表。

  6.1 SO战略(优势机会战略)

  通过一些营销活动,如团购等,去提高本店的竞争力,以提高本店现有现有服务等的市场份额。利用网络,扩大本店的知名度,开发新的市场,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这样不仅使整体的市场容量得以扩大,而且使自身获益。

  6.2 WO战略(劣势机会战略)

  积极研发新的菜品以及新的吃法,随时保持更新,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使店面处于不断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成长中。团结老鸭汤商铺,共同致力于提高老鸭汤的风味,提高整个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实力积蓄充足的情况下,收购兼并附近的同类商铺,扩大店面,抢占市场。

  6.3 ST战略(优势威胁战略)

  紧密联系食材供应商,购进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保证每天食材及时,稳定的供应。充分实现标准化工艺流程,以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来对抗来自周边以及外圈、网络的竞争者。

  6.4 WT战略(劣势威胁战略)

  控制经营成本,在不断研发新菜品和新吃法的同时,还要强化顾客的品牌认知度,形成产品连锁反应效果。

  7、竞争战略选择及评价

  7.1总成本领先战略

  通过设计一整套行动,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并提供为顾客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

  战略风险:新加入者可能找到低成本的生产方法后来居上;竞争对手比较容易模仿成本领先企业的能力;技术进步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而使其丧失成本优势。

  就目前而言,“咏熹”相对于其竞争者(火锅、其他中餐),投资(规模小、设备简约)不大,经营费用(职工技能要求低、材料损耗低)相对较低,而且得益于良好的标准化工艺流程,加上连锁式的经营带来的生产和供销的成本折扣,其成本优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轻易丧失。

  7.2差异化战略

  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从而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

  战略风险: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过高,面临低成本竞争者的威胁;购买者不再需要本店赖以生存的差异化因素;竞争对手的模仿缩小顾客感觉到的产品差异;竞争对手推出更有差别化的产品。

  “咏熹”的汤锅相对于其他中餐已经具备一定的差别化优势(口味独特、符合营养需求、干净卫生等),但是这种差别化要想增强、进而扩大优势却是很难,且成本过高。

  7.3集中化战略

  将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市场,通过为这个小市场的购买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效率的产品或服务来建立竞争优势。

  战略风险:较小的生产规模容易导致相对于成本领先企业的较高成本;随着技术进步或顾客品味的变化,原先的市场细分可能会消失。

  “咏熹”目前经营的产品就只有汤锅一类,市场细分已经足够集中,目标缩得太小反而自毁城墙。

  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咏熹老鸭汤”的优势大于其劣势,机会大于其威胁,因此其应着重采用SO战略和总成本领先战略。

企业调研报告12

  为了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全面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县总工会调研组分别对灵溪、龙港两镇女职工人数相对较多的 9家企事业单位工会,就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作用发挥以及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对基层工会女职工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当前女职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目标,对县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底,全县已建企业工会中, 5人以上企业建女职工委员会659家,设女工委员5 8家,组建率9 .8%。签订集体合同538家,覆盖职工49 60人。规模以上建会企业签订工资协商223家,签订率86%。50家企业签订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协议,95个单位 600名女工参加妇科病普查。

  近年来,全县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为依据,加强源头参与,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完善。加强调查研究,反映女职工的呼声。加强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维护,使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被调查的9家企业都能够正常运转,效益较好,能正常发放工资,严格遵守女职工“四期”保护有关规定,无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现象。企业工会组织也比较健全, 9家企业全部成立了女职工委员会或设有女工委员,女职工组织制度也比较健全,大都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同时将女职工专项合同作为条款写入集体合同。能基本落实养老、医疗、生育等保险,其中星炬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天信仪表公司等企业实现了全员参保。能够基本保证女职工享有三个月产假待遇,无怀孕期间开除女职工现象,天信仪表公司在女工产假期间工资全部发放,另外给予哺乳期女职工每天2小时哺乳假。工会女职工活动正常。“三八”节期间,各单位工会女职委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庆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非公企业在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合同内容不规范。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率比较高,但均未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仅作为集体合同的条款列入其中。部分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但合同内容不规范,缺少涉及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保护内容。

  2、女职工“四期”保护得不到有效落实,生育保险覆盖面低。企业劳动设施简陋,部分非公企业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重生产、轻保护,劳动条件恶劣,缺乏职业病安全保护措施。

  3、逢生产旺季加班加点现象严重,报酬低且劳动强度大,并以计件工资作为规避加班加点工资的手段。招工和用工中存在性别和年龄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时有发生。

  三、形成问题的原因

  1、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工会女职工工作,特别是对工会法、工会知识及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法规不了解、不执行,认为只要照章交税、文明经商、不违背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就行了,为追求高额利润,肆意降低女职工劳动保护成本投入,使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

  2、女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法律维权意识。非公企业外来务工女性大多来自农村,她们只想趁年轻多挣些钱,就业中即使遇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身心受到伤害时,多数也是忍气吞声。许多女职工对国家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

企业调研报告13

  按照古协办发〔20xx〕10号关于对全区“企业劳动用工执法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局组织了一次企业用工执法情况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区乡镇企业劳动用工执法基本情况

  我区乡镇企业,截止2XX年底,企业已达9889个,企业劳动用工人数达22788人。按照现行的统计范围,个体企业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个体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95%,达9395个,个体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个劳动用工(不含企业主)。私营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5%,达494个。私营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劳动用工约27人。我区作为乡镇企业的私营企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砖瓦业等,这些企业劳动用工分为三种,一是长期用工,二是短期用工,三是临时用工。长期用工和短期用工都在统计数内,临时用工一般不在统计数内。长期用工一般是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期用工一般是季节工。长期用工都能签定劳动用工合同。短期用工部分有劳动合同,另一部分没有劳动合同,只有口头答应劳动工价。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些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要求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乡镇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改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加强。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乡镇企业员工素质有待加强

  我们应该重视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由于员工自身素质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不适应,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工作或短期劳动,从而为签订劳动合同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调动老板与员工的积极性而确立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劳动合同一方面可以从形式上确立劳动关系,从而为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各项法定权益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从内容上具体约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权益,从而为劳动者实现和保障自身的权益提供了依据。另外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现行劳动合同尽管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和劳务派遣、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大部分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内,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就业稳定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了其为企业长期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员工的法律培训力度。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就是遵循合法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关系的建立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其决定着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劳动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作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法》通过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等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规定,在尊重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基础上,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行为、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从而在劳动者十分关心的这些问题上,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

  《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

企业调研报告14

  从最新出炉的《苏州高新区xx年企业薪酬调研报告》获悉,去年高新区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有近七成的企业在法定假外再增添5天福利假;给员工定期进行体检的企业超过了95%。该报告耗时6个月,协助调研企业达36家。其中,外资企业占82.%。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制造、软件服务、医疗器械和新能源五大行业,占比分别为39.8%、24.%、9.6%、8.4%和0.8%。

  总部企业数量上升

  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对比xx年参与企业构成来看,折射出该区域在转型升级中变化明显。其中,高新区(中国)总部企业数量从xx年的xx年增加5.%和9.9%。

  xx年,有92%的参与调研企业进行了调薪,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各层级调薪幅度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3%,专业技术人员为9.5%。预计xx年各层级薪酬增长都将略高于xx年,操作工增长幅度为2%,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将会增长9.7%左右。

  从薪酬结构来看,与xx年相比,高管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比例从9.8%降到79.8%;一线员工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则从58.9%上升为63.9%,反映出区内企业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新进员工率高于员工离职率公司发展前景成吸引员工首要因素

  该报告显示,xx年,企业新进员工率平均值为38.4%,员工离职率平均值为29.4%,新进员工率高于员工主动离职率。其中,欧美企业与日资企业员工离职率平均达4.6%,高科技企业为xx年有所提升。

  在员工休假方面,有69%的公司除了提供法定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福利假期,天数一般为5天左右。在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处理方式中,有75%的公司选择顺延,有1.9%的公司选择作废,有5.5%的公司选择折现。在选择将未休年假折现的企业中,有35.7%的公司选择按3倍折现,有1.9%的公司选择按2倍折现,有3.6%的`公司选择按倍折现。

  在员工健康方面,有95.2%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体检,有85.7%的企业提供体检的频率是每年一次。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2.4%的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教育经费。

企业调研报告15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比增长%。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元,比去年增加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收购干叶吨,比上年增长,实现总产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

  以“百万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2008年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6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42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万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以建筑、现代物流为主的农民运输业发展,全年农村运输业收入达到13818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

  在规范村庄和圩镇整治上重点突破。

  一是确保村镇整治落实到位。2008年,全县完成18个圩镇和300个建设点的整治,其中省市县三级共建点210个,县乡自建点90个,完成改水1万户,改厕8000户,改路500公里,拆除“空心房”、破旧栏厕100万平方米。

  二是确保规划修编完成到位。巩固村镇规划成果,大力推广新户型,在完善现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8个乡镇的圩镇和2378个村庄规划修编。村庄整治建设点新建房屋推介户型采用率达80%以上。三是打造特色新村和精品示范点建设。根据各个建设点实际,着力建设特色新村。2008年,每个乡镇打造3个以上特色新村,全县着力建设10个综合性精品示范点。

  全县共种植林木30万余株,绿化面积达到万亩,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同时将村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同步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赣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农业发达县(市场)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

  赣县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悬殊,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赣县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粮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4%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平均亩产398公斤,平均亩收入630元,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反差很大,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特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业投入不足,扶持农业能力不强

  当前,从沿海发达地区来看,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回报农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虽然赣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化和改善城市区人居环境,而赣县农业所占比例较小,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很小,在农村吸储重于放贷,农户信贷资金目前没有到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农业部门农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7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业部门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科技推广不够深入,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产后服务意识淡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

  特别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虽然成立了烟叶、甜叶菊、蔬菜、养殖等协会,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度不高。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最后,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导致生产趋同化。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按照“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外向化”的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赣县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运、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思维、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内植”和“移植”于农业,让它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核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搞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抓好甜叶菊、烟叶、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1]争资建立一个甜叶菊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2]按照“一基四化”的模式要求,搞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正确引导农户按照“烟农自愿、进退自由、管理民主”的原则组建合作社,新建一个烟叶复烤厂,对烟叶进行深加工。[3]加快培育无公害蔬菜生产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民致富。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争取国土整理项目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渠道砌护工程,试验引进利用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的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突出建设大村庄、逐步缩减分散的小村庄、重点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方向,引导农民加快住房和居住环境改造步伐。继续加快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安全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村庄的人饮安全工程,实现组组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9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户用沼气入户率达到30%,农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90%,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

  (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针对赣区农产品龙头企业少,城市化水平高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三资”开发农业,重点建设一批烟叶、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龙头+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重点扶持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辐射带动力。加强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以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结合赣县农业发展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扎实推广普及常规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建立科技xxx创业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技服务组织进村、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解决乡镇农技人员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到位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建立健全农业部门科技服务机构,配足配强农技人员,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站防检队建设,解决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问题,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强有力的抓手。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蔬菜、水产、果业、运输、劳务等协会,逐步完善协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协会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的加入合作组织,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在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带来一些新信息和新技术,使农民能紧紧围绕市场的要求,有效调整种养殖品种,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达到60%,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七)依托区位优势,开发建设“农家乐”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农家乐”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农业领域,根据赣区农村靠近城市的城郊型特点,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以“青青农庄”、“滴水山庄”“农家乐”为龙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赣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精心打造中心城区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要继续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落实培训资金,创新补贴形式,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坚持务农、务工两种培训一起抓,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二三产业务工技能。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使新一代回乡青年全部接受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就业和劳动技能;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道德风尚,结合形式多样的农村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弘扬新风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脱离愚昧无知,逐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九)突出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强化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购置新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积极开展农机手培训、农机具维修和组织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等配套服务,大力推广水稻栽插机械化、化肥深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农产品机械化烘干、农产品机械化加工、机械化养畜(禽)等先进实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各类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