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评课稿

时间:2023-07-21 12:29:48 其他 我要投稿

【推荐】优秀评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评课稿1

  xx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

  张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从细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等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优秀评课稿2

  今天早上,我们听了王老师的《五彩池》一课,感受到她那自信大方的教态,激情洋溢的话语,恰到好处的点拨。整堂课,王老师都以饱满的情感调动着学生的情趣。 这节课的优点很多,我们简单地来回顾几点:

  1、王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整堂课都回荡着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学生走进文本,在老师的激励、赞赏中,通过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他们朗读中,绘出形异色美的“彩池” ,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本课时的重点是教学第二自然段。王老师把握住了学段特点,通过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比如“漫山遍野”的理解。“闪耀”这个词教学。分号的`强调和学习等。这样巧妙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3、串读第二自然段,整合整段内容,也是本课一大亮点。在学完第二自然段四个句子后,师生通过合作朗读,教师简洁、精美的引导语为学生的理解做了铺垫,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晰文本思路,共同整体感受五彩池的美。

  总之,整节课,流程清晰,块面清楚,师生活动自然流畅,前后浑然一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情境中充分展现自我。

  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想让王老师呈现一堂更为完美的课,下面是我们一年级段老师的一些小小的建议。比如:

  1、王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细致、扎实,尤其是前面部分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指名读时,叫到的学生比较多,导致后面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很匆忙。我们在想,中间的教学节奏是否能紧凑些,舍弃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使得整堂课的教学自然和谐。

  2、根据年段目标,可以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王老师确实也努力在这样做,指导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但对课文语言的挖掘是不是能再深入些?文章的优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否能从另一方面来进一步学习文章。比如对语言的模仿运用,学习作者是怎样写五彩池的美,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描写。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比喻句的运用,过渡句的使用等。

  ①比如学生字词的积累。可以给学生拓展积累词汇的空间,让学生在划、记文本中有关色彩词语的同时,再由学生联系生活中所见的色彩,仿说,动笔积累,从而培养学生感知色彩的能力。

  ②安排一个小练笔填补空白。第二自然段,可紧扣辐射全文的文眼“神奇”,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五彩池的神奇形状,并用文中的句式“有像……,有像……,有像……”,把想象中的种种形状写出来。通过写,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③ 学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学着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也写五彩池另一处美丽的景物,进行交流反馈。这样在读写练习中巩固、积累,在迁移运用中内化、提高。

  如果教学第三自然段来不及,补充上这个练笔的环节,应该能够使课堂充实了。

  3、还有一些非常小的细节问题。比如四上年级的课堂中,是否还要强调给自然段标小节号?在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中,数数共有几句话,标出序号,这个要求是否可以删去?

  优秀评课稿3

  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景辩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在二年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辩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判断了一个角是锐角还是直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关于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雷老师老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她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复习旧知识来为新知识做好铺垫。

  2、在活动探索中,雷老师设计了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小房子,让学生数角、画角,还让学生用一张纸尝试折出锐角、直角和钝角,通过游戏活动既帮助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本堂课板书较精简,可以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特征的认识,便于学生辨别。

  4、在讲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时,雷老师让学生用手来比划,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概念。

  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感觉到有几点如果改变可以锦上添花:

  1、在导入过程中,可以先出示一幅游乐场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角,这样既可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习新的知识创造良好的情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2、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在小房子中找角以及用纸折直角、锐角、钝角,都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折,再汇报,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

  3、本课毕竟是节概念教学课,雷老师在新课中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未加过多讲解,整堂课在时间上讲多练少,还需要调整一下。

  4、雷老师是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所以上课比较严肃,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多加入一些激励性语言与动作、并对学生的表现能够做到及时评价的话会更好。

  总体来说,本节课讲得很好,能紧紧围绕教学要求来进行授课,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评课水平有限,敬请指正。

  优秀评课稿4

  聆听了林红萍老师执教的《母鸡萝丝去散步》阅读指导课,深受感触:

  1、感受绘本画面的魅力,体验观察、想象带来的快乐

  优秀绘本中的图画是图书的生命,它细腻、含蓄、优美地表现着文字所无法表现的意蕴与感觉。图画引导着孩子进入到美丽的意境之中。《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佩特。哈群斯的成名作。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母鸡萝丝去散步》全书只有非常简短的八句话,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页才出现。这是一本纯粹用图画来讲故事的`成功范例。林老师恰如其分地抓住了绘本的这一特点,引领孩子们“用心看图,体验心情,放飞想象”,在笑声中理解画面内容,感受着绘本画面彰显的独特魅力,讲述出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把这个无声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笑声不断的故事,从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其乐融融。

  2、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阅读体验。

  阅读是孩子个性化的行为与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每一个孩子由于其家庭背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对于文本的阅读与感悟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阅读体验,不能搞一刀切,多用“疏”切忌“堵”。林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3、让“阅读”成为孩子真正“快乐的事”。

  总能发现一些孩子不喜欢课外阅读,把阅读当成了一种任务,并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究其原因是他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快乐,缺少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乐此不疲?这与老师推荐的书目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故事,选择的故事内容非常有趣并令人发笑。当钉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时,你会笑!当狐狸一头栽进池塘里时,你会笑!当狐狸扎进干草垛里时,你会笑!当狐狸被面粉埋住时,你会笑……这么有趣的故事,怎能不吸引孩子呢?课中,林老师一一展示绘本的插图,再配上林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读,还原故事情节,孩子们又一次走入文本,沐浴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这么快乐的事,孩子肯定愿意去做。于是,老师又适时推荐其他绘本,此时的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阅读。这种阅读引领,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评课稿5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体系之上的建构成过程,这一过程必须由学生亲身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生要以探究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学习过程作为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本堂课教师一开始就将《桥》与先前学过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相比较,找一找相同之处,让学生回顾已有的旧知,并加以唤醒、激活,为新知的顺利“接枝”作好铺垫。整堂课思路清晰,教师语言不多,却能通过研究文本中洪水的猛烈以及村党支部书记外貌、动作、语言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标点的比较等方式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村党支书身上的优秀品质。

  感谢这次教研活动,让我了解了自主钩建这样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但也许是高段的'缘故,整堂课感觉气氛稍显压抑,特别是学习洪水部分时,学生一开始读相关的句子,语气平淡,教师一再引导,强调把你感受到的洪水来临时的感觉读出来,甚至播放了洪水的视频,可结果一直不理想,毕竟孩子没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播放录像时范读,让孩子有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再来让学生读出洪水的气势,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十分欣赏后来师生共同合作读关于老汉语言、动作等语句部分,教师亲自引读效果很好。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回答总是抱以肯定的态度,这对学生来说起到了相当大的鼓励作用。但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还没有领悟到村党支书身上高尚的品质时,用了“大义灭亲”这样不当的词语,教师却仍千方百计迁就学生,说他说的有理,实在有些牵强。

  整体上来说,整节课结构严谨干练,思路也很清晰,从文本的学习到拓展训练,充分体现自主建构这样的教学理念。

  优秀评课稿6

  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

  近期,听了丁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课有以下特色:

  一、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方法的习得很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统计,学生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上不用数学的占70%。那么为什么还要全民学习数学?那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极少地使用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而更多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并贯穿一生。由此可以看出,教数学关键是要教数学思想、学数学核心是在学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丁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转化策略的运用还是猜想-----验证方法的实施,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方法的成长。

  二、随学而教不若随学而导-----------引导的时机很重要

  丁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对算理有了初步的感悟。而在交流例题的'算法时适时地追问一句:“你是怎样地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然后把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这两者的联系,接着再问:“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得以解决。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时,比起形式化说算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真正的内化,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本节课的一点个人想法:

  小数乘小数,虽然是新知识,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原因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就很好。而本节课的学案安排的“猜想----验证”有点形式化,可略去。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优秀评课稿7

  听了周芳田老师这节数学课受益匪浅,周老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机器人的小游戏,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考一考,演一演,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崔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遵循知识发展未分选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机器人的游戏……。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崔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如:崔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的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数学书,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周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也有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再多花点时间进一步去让学生体会突破难点,左右不是固定的,让学生明白目标变了,左右也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没加强学生的理解。

  优秀评课稿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机会多了、效果好了。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铜匠一节课的内容是《位置》,课题一出示,学生就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天天都跟位置打交道,太熟悉了。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及其他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兴致就更高了:于是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描述方法,学生的描述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显示出来,怎么办呢?数学知识对于位置的描述有统一的规定……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也始终是围绕班级座位为研究中心而展开,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较轻松地认识和理解了关于位置的描述中列与行的规定。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练习题所编排的内容也都是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如国际象棋的每个棋子所摆放的位置;动物园示意图;城市的地图中“地名索引”;再如生活中的数学中所介绍的围棋棋盘横线和纵线的划分,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也都是利用了位置的知识。解答这些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贴近生活学习数学,能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的尾声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新课引入比较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从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练习设计中体现了层次性和趣味性,也注重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

  3、本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4、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精练,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在整节课中教师无论从语言和肢体表现上始终充满激情,从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

  优秀评课稿9

  20xx年xx月xx日下午‘在刘家营小学领导组织下听了付xx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节课。付老师本课重点安排了三个结构相同的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自学,知道不同动物尾巴的用处。听了付老师上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感受颇深。

  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付老师就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采取不同方法,以读促思,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和“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教师扮演小壁虎分别说出这两句话,叫学生扮演小鱼。问:“小鱼喜欢小壁虎的哪中说话方式为什么?”学生比较读、学生反复读后,纷纷选择第二句,觉得这句多了有文明礼貌用语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还可以看出壁虎想借尾巴的着急的心情。于是,借读训练学生语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后在学生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范读、齐读、分角色读,层层深入,突出体会“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吗”等礼貌用语道出壁虎委屈、难过、焦急的心情,从中领悟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付老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让他们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学生通过充分地、饶有兴趣地读文,理解了课文,培养了语感。

  优秀评课稿10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论孩子走多远,父母的心都在牵挂着;父母的爱是宽宏的.,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父母都会原谅;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从来不计较得失和索取,只是一味的付出。

  我们因为有父母的悉心照顾所以才能够健康长大,因为有父母的关怀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不孤单。

  接下来就有请拥有感恩之心的二年级2班,全体学生为大家带来的《游子吟》。掌声欢迎。

  优秀评课稿11

  赵老师执教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非常感兴趣,但于此同时存在的是他们的基础还非常薄弱,还不会说很多的英语句子。这一节课上的是牛津教材第一册Module 3 Unit 1,关于七种颜色的词汇课。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显得枯燥乏味,并略显简单。在本课中,赵老师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实践,把重点放在单词的运用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活动的设计有趣味性

  赵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本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歌曲:Clour song 既起到复习热身作用,也为后面的运用做好铺垫。在新课导入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呈现美丽的彩虹,还有一朵紫罗兰花,自然引出七种颜色,通过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的景物自然过度到今天的单词教学。在练习巩固的时候,赵老师用what‘s missing? Let’s chant等的.游戏的活动,进行操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的设计有层次性

  本课中,赵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说表示颜色的单词,如:red 让学生掌握单词的音、型、意。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用简单的句型进行表达,如: I have a red bag/pen等等,。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拓展性练习,挖掘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能力,从教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能遵循语言教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注重活动设计的生活性。

  三、活动的设计有生活性

  赵老师在课堂一直在进行英语语言的渗透,如:think it over , let me see , here you are , you‘re welcome , what colout is it ……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英语,这样几年下来,

  需探讨的地方:

  1、整堂课缺少一个大的语言情景,是否应该课件呈现一副自然美景,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并且给孩子一个语言运用的素材。如果能够一条线索贯穿起来就更加好了。

  2、对学生的小组活动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整堂课中小组活动比较少,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的学语言并且运用语言。

  总得来说赵老师的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学习和鉴戒。以上是我对赵老师整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的批评指正。

  优秀评课稿12

  《白杨》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活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做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的故事。在这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黄婷婷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在学习白杨树的特点的同时通过理解“戈壁”的意思,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体现在指导朗读上,本节课上黄老师通过多种手段指导朗读,例如:让学生自评“读出了白杨的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分角色读课文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时让学生总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总结发展了组织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的'能力。第三,锻炼了学生快速记忆文本的能力。黄老师将课文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抽出来,形成课文填空,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过几遍之后尝试背诵。这不但能锻炼学生快速记忆文本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记忆文本方面更加自信。

  三,抓住关键,联系现实,深化主题。本节课中“白杨树象征着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黄老师抓住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深入挖掘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潜在主题——赞美建设者。通过图片展现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使课堂更富现实教育意义。

  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并在兴趣盎然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辨证的统一。

  优秀评课稿13

  纵观《搭石》这一教学设计,优点具体如下:

  1、导入部分,设计学生以摄影师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课文中的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利用变换角色和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来体验文本。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体验得到充分地释放。

  2、通过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学,汇报挖掘到的美,引导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意境。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演示了人们过搭石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诉说美。思维想像和文字表达密切结合,很好的体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3、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4、重点词的理解全面到位,例如授课设计中有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进行多样化词语教学,以加深孩子对文章句子的理解。例如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教师出示了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这样语文味颇浓。

  本教学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按着“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通过对话交流方式深度解读文本,体验文本的价值。很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体验,同时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既重语言的训练,又重情感的升华,比第一节课的'讲授增添好许色彩。

  教学设计研读下来,静心思索,想就本节教学设计进行一点商榷:

  1、在“青年人背老人过河”这一环节,最好是让学生背一个学生,真正走一个来回,然后再采访那个气喘吁吁的孩子。这时,从孩子的嘴里再次听到“理所当然”便多了一份真实的感悟,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动。

  2、课外拓展是否可增加即兴练笔的环节。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这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此举可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写作。

  优秀评课稿14

  评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本节教材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载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解决问题:

  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联系实际,体验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美,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师激思激疑,学生积极探究。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主体教学法: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点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2)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春天到了,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季节,(同时,电脑显示“过河”主题图。)你们看,小朋友正要去春游,他们来到河边,准备坐船到河对面。板书课题:过河。

  2、探究活动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到有效信息,提出核心问题:二年级的同学过河需要几条船?

  (1)自主探索。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由

  (3)汇报交流。

  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想法。

  方法一25+29=54(人) 54÷9=6(条)

  方法二、25+29÷9

  54÷9

  =6(条)

  第一种方法学生能根据提意讲明白自己的做法;第二种方法学生会利用已学知识,列出算试,但学生讲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或许有的学生会发现这样列试计算,计算顺序会出现错误。

  (4)验证。

  引导学生运用“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旧知,讨论第二种方法的正确性,交流看法,从而发现错误的存在,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

  (5)猜测,尝试。

  引导学生结合图意思考:要想使“25+29÷9”这个算式符合题意,你打算怎么办?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猜一猜,尝试做一做。

  (6)介绍、运用小括号。

  在肯定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及时介绍小括号,学生会很自然地领会到小括号的.作用。

  3、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A、同桌说说计算顺序。

  B学生独立计算。

  C、交流,订正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30-6÷3(16+24)÷8 (30-6)÷3

  A、比较异同。

  B、学生独立计算,再比较异同。

  C、交流、订正答案。

  4、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5、布置作业

  完成《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过河

  29+25=54(人) (29+25)÷9

  54÷9=6(条)=54÷9

  =6(条)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点评

  杨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注重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注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小括号的需求;注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能用到小括号的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

  优秀评课稿15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王校长参与了整个听课和评课过程。

  陈红灵老师评课:

  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

  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在教学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见的水表类比。

  谢鹏翔老师从初高中衔接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中有抽水机和电源的类比,水流和电流的对比。

  李主任建议大家认真钻研课标,不要把问题讲难。

  赵京南提出物理课堂应当多引入生活当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最后王校长作了总结: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并清醒认识到,哪些是自己的经验,哪些是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的新问题。

  2、教学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

  3、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经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学生体会到生活当中就有物理。

  4、教材整合。教师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王校长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指导了教材的整合。)

  5、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炼,逻辑性要强。

  优秀评课稿16

  傅联英:上午听了叶老师的作文课,这是一堂氛围轻松的作文课,课题新颖。教师语言亲切,引课自然,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都爱发言,述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主题由于不是单元教学内容,所以较为空泛。

  伍丽萍:老师抓住了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进行了作文教学,准备充分,亲和力强,还结合学生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同年趣事教学,有讲有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少点“扶”,多点“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聆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

  熊碧玉:叶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以“习作情感”为主线,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选择内容,进行指导写作。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敢于写作,喜欢写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就更好了。

  魏伟燕: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中,课堂进行的自然流畅,教师紧扣主题,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秀评课稿17

  今天,有幸听了刘培培老师《春雨的色彩》一课,这虽然只是一节常态课,但刘老师讲得非常精彩,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就这节课谈一点儿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就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春雨细如丝。像春姑娘纺出的丝线,轻轻垂下;春雨柔丝似水,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春雨美如画,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刘老师讲得也是诗情画意。

  优势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教师利用了一个《小雨沙沙》的视频,然后说: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学生在欣赏中很好地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使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优势二:自主合作读句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把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孩子,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自由认读、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随机认识生字,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反复认读、巩固识字。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住生字,来巩固识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优势三:朗读感悟体会情趣

  朗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途径,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老师抛出主研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以后,学生充分自学、讨论,教师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教师导学上,能够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朗读课文中小动物的对话,通过不同方式地读来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体会春雨的.轻柔、欢快,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中,学生戴上头饰,兴趣极浓,踊跃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着去读,读出感情和语气。这样,不但锻炼了朗读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优势四:拓展思维启发想象

  教学最后时让学生回答“你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以玉兰花和迎春花这两种春天最常见的花为例,激发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课文进行仿写,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通过观察春雨的课件,来体会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在老师的大胆鼓励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扬。

  待研究一:

  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学生思维要继续开拓,可以结合学生的前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寻找春天,看看春天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有了生活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就会畅所欲言,不会觉得陌生。

  待研究二: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比较深奥,但是针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该如何去引导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老师不必去深究,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优秀评课稿18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再次让我们领略到田老师的风采。田老师的课跟她的讲座一样精彩!虽然田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一个教学片断,但是却魅力四射。

  首先,我们看到,课伊始,情已生。开课时,老师用她那亲切、热情的话语征服了学生,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中我们更感受到田老师那不同凡响的课堂艺术,导语的过渡自然流畅,评价语言的贴切、适当,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总是那样的和谐、融洽。

  其次,教学设计的精彩,以克林顿的话导出奇迹,紧扣奇迹品读长城的句子,感受了民族的自豪感,最后还是以克林顿的话结课,升华了奇迹,从孩子们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克林顿的话,这也是孩子们心中想说话。可以说教学线索非常清晰,重点突出。

  第三,田老师通过一画面的欣赏,情境创设,使朗读的.指导不着痕迹又那么顺理成章。并且朗读层次分明,首先,老师指导学生抓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了解长城的待点,读出长城的雄伟壮美,这是第一层次。然后,老师又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着什么?)通过联想,了解长城的建筑,读出民族的自豪感;第三层次,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学生深层次地感悟长城,突出长城的不朽。

  四、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在课中,将“穿行”换成“爬行”可以吗?通过换词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在这作者是在飞机上看长城的,用穿行更恰当生动。另外在教学起伏这个词的时候,老师非常注重词语的积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师: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还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我觉得今天田老师给我们展示一个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例。

  优秀评课稿19

  《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今天章老师为我们大家演绎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章老师和学生上一起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阅读环节上,章老师的课给人至深的印象是学生的.阅读从情境中走来。由于《白鹅》是一篇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们学起来兴趣高涨。章老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猜谜。“身披白袍向天歌,看门守像管家,走路行动像将军,吃饭喝水像老爷。”当学生猜出是白鹅时,章老师问同学们想不想把它领回家,那就呼唤它一声,学生一齐读课题,如此巧妙地引出课题,使得学生很想知道丰爷爷笔下白鹅是怎样的?显然一读为快吗,就赶快去读读吧!这样巧妙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整堂课奠定了快乐轻松的基调,从而实现了让学生的阅读从情境中走来。

  在解读环节上来看这堂课,章老师把本节课目标定位于通过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上来品味、感悟“鹅”的高傲经以及丰爷爷对它的喜欢。章老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紧抓住“鹅”老爷一词,“鹅”老爷一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读课文,到文本中去寻找鹅的那种老爷架势、去感受鹅的高傲。你说,他说,我说,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句觉得这是一位高傲的鹅老爷,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独特感受。

  当上到拓展环节时,章老师提出问题:它又会怎样责备丰老爷呢?孩子们开始快乐地进行想象,他们有好多好多想说的话,课堂气氛顿时进入高潮。章老师及时收住,欣喜地引领孩子们从语态、语速上、神情上进行指导去感受的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在感受狗的想偷吃又满心恐惧的同时感受鹅的高傲的老爷派头。朗读也在此再一次得到深化,广化,美化,朗读因读懂了文本而精彩,文本因朗读而更美丽。

  语文是诗意的展呈,是智慧、是情感的展呈。语文教学也应是诗意,智慧,情感的延续。以上只是我对新教材的一种理解,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期盼,一种努力。语文教学永远是一个追求的过程。让我们把握好基础与创新,把握好传统与时尚;让我们追求落叶飘飞的浪漫,黄花满地的诗情,让我们享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云淡风轻话沧桑的风雅,让用我们自己的诗情、才情铸造一道道浪漫的语文风景线,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淌洋于我们的语文课堂。

  优秀评课稿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昨天上午,听了两节看图作文指导课.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教学语言各具特色.祝老师的语言规范精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于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贴近生活,学生听起来到嘴到肚,容易接受.

  这两节课的共同优点有:

  一. 激发兴趣的方法简单有效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昨天,祝老师一开始问学生:今天,我们上课的地方叫?你是怎么知道的?心情怎样?谈话中既引出了本节课的关键词“观察”,又使学生心情愉快,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于老师一开始跟学生谈什么叫习作?怎样习作?让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位老师自始至终都不忘鼓励学生, “你的想象真丰富”. “能学会别人说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励性语言充溢着整个课题.

  二.语言积累落在实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祝老师在这方面是有心人.这次习作中要用到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祝老师不仅让学生说出几个这方面的词语,自己还送学生几个.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让学生当堂记录下来,而且要会用.我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积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总有一天,写起文章来会下笔如有神.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如 “你掉过鱼吗?” “夏天听到蝉怎么叫的? 这些问话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的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观察生活,逐渐形成习惯.

  最后,谈一谈听完这两节课后的一点想法.这两节课上都没有听到老师读范文,我们觉得对于刚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范文引路是很重要的.读上几篇范文,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种素材多种写法,还可以避免祝老师提示过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于老师提示过少,学生作文思路不清的担心.

  另外,对于学生来说,鼓励显得犹为重要。在评点时我们应该要降低要求,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地给他们精彩处批上一句:“真棒,能用这么多优美语句了。”对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我们可以真诚地说:“又进步了,继续加油。”这样的评价,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习作的热情。

【优秀评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评课稿12-26

评课稿优秀06-20

优秀评课稿优秀06-20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12-02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12-02

《藏戏》优秀评课稿03-01

优秀评课稿【热】06-15

【精】优秀评课稿06-15

优秀评课稿范文06-20

【精品】优秀评课稿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