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时间:2023-11-16 11:03:21 志杰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精选17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精选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精选17篇)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

  一、背景

  随着晋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晋宁地区的自然灾害形势也依然严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由于财政资金缺口压力较大,导致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资金不足,一旦发生地震、洪涝、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我们会积极向社会发出捐助倡议,利用社会力量对备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进行适当补充。为此,区红十字会通过查阅资料、借鉴省、市及其它区(县、市)经验,对我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晋宁区志愿应急救援队伍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区发生的灾害日益频繁。旱灾、涝灾、风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灾害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不同程度的损失。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对救灾减灾防灾和应急救援的能力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区应急救援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基层应急救援力量薄弱。我区现有近30万人口,共2个乡4个镇2街道共13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近20万。基层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大部分是村干部,救灾装备储备不足,缺乏专业培训,也缺少工作经费,导致基层应急救援能力不强。区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人员也只有39名,来自全区工、农、学、商、政各个领域,小者年方垂髫,长者岁逾古稀,今年刚组建,还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承担一定的救援任务。

  2.存在着重救灾轻备灾思想。雨情、水情风云变幻,汛情、灾情从天而降,昆明市时常遭受强暴雨袭击,全市境内发生汛情、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情况时有发生。晋宁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次数不多,时间长了人们往往会产生了一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总觉灾难离我很遥远,对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备灾工作重视不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够,尤其是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的建设几乎为零,动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援的意识不强。

  三、借鉴先进区(县、市)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

  昆明红十字救援队、东川分队、嵩明分队、石林分队、呈贡分队、寻甸分队、安宁分队在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具有许多特色的做法,其经验对于处于探索性建设阶段的晋宁分队具有不少启示性意义。

  1.救援与救护相结合。各区(县、市))红十字志愿者救援队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肩负着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工作。所有红十字救援志愿者都需要掌握必备的基础性应急救护知识,便于应急救援时对伤者进行第一时间的应急救护。

  2.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由于红十字志愿应急救援队伍是一支社会力量,是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补充,处置的事件多种多样,因此要求其必须是一支综合性的救援队。而“综合”的必然结果是,无法做到各种救援技能都很专业,只能是“广而泛”,所以还需要专业的救援力量的`支持。

  3.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应急救援队伍完全通过专职人员是不能实现的,必须是大量调动社会力量,利用好志愿救援服务。目前区(县、市)级应急救援力量有消防救援队、森林扑火队、民兵预备役队伍、驻晋解放部队和武警部队,社会救援力量有蓝天救援队、云南黑豹救援队、红十字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志愿者。

  4.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应急救援多采用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政府出钱、社会出人。救援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社会的志愿者,他们自身的管理采取社会自治方式进行。政府对救援队伍建设所需的场地、设备及维护、人员培训等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部分救援队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接受赠款。

  四、壮大志愿者救援队伍方式及措施

  现阶段,我国各种灾害高发频发,在政府财力有限,专业救援力量不足、民间救援组织专业化不充分,志愿者参与热情高涨的前提下,我们晋宁区有必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采用政府主导、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模式,建立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既节省政府开支,又能满足公民参与应急救援的愿望和要求,同时又能提高我区应急救援效率和水平。

  1.应急救援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应急救援队伍除了需掌握相应的救援知识,进行专业的救援技能培训外,大部分时间还可以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救援培训,在社会上多宣传相关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政策,确保人民群众在发生灾害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去应对,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社会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2.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政府要加大应急救援队伍的投入,确保救援队伍能够高效运转。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参加应急救援队伍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队伍,壮大应急救援队伍的规模。

  3.加大对应急救援志愿者招募、激励的力度,壮大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政府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借助于各种媒体加大对应急救援志愿者光荣使命和神圣义务宣传的力度。与中小学合作建立应急救援志愿者后备队伍。同时依托各部门如消防、地震、水利等部门的应急救援组织招募志愿者。政府也可以对志愿者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人民群众加入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中来。

  4.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对应急救援志愿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政府负责指导应急救援志愿者的专业化培训工作,设置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依托各部门、各系统的职业救援队的培训基地,对应急救援志愿者进行分层次、分专业的培训和演练。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2

  20xx年,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组织架构。

  从筹备成立之时,蓝天救援队一边进行内训学习技能,一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组织架构,进行职能分工,现设队长一名、副队长三名,下设秘书组、搜救组、医疗组、后勤保障、通讯组、培训组六个部门,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每次活动的顺利完成。现已有正式队员15人,预备队员30余人。

  二、加强队内救援技能培训,救援水平不断提高。

  队员与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各项体能与技能训练,基本掌握了:心肺复苏、包扎、伤员转运、等多项技能。队员们现在可以独立处理各种简单伤情,大部分队员学习考核取得了急救员证

  三、通过全体队员及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松原蓝天救援队20xx年圆满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保障、地震演练等艰巨任务。

  主要有:

  1、斯里兰卡洪灾国际救援1次,1人参加。

  2、进行溺水打捞8次,出队118人次。打捞溺水者11人。

  3、寻找走失人员3次。

  4、安全及医疗保障7次,出勤73人次。

  5、参加省内联合保障5次,出勤29人次。

  6、队内培训30次,出勤人员295人次。

  7、地震演练1次,地震救援1次、地震宣传6次、地震排查2次,共出勤118人次。

  8、慰问6次,出勤41人次。

  9、其它培训及救援32人次。

  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多学习一些专业技能和知识,一边普及安全教育,一边做好技能训练。用我们的一腔热血来为家乡做一点点贡献!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3

  一、延安市应急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市区域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应急管理队伍体系。社区、村和许多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建立应急管理机构,由所属地政府管理和指导应急管理具体工作。在市防汛抗旱、供电、消防和社会治安等领域也组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应急救援和处置队伍。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我们随着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各种救援队伍也纷纷建立,队伍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一是应急领导机构不断得到完善。全市通过有效落实各类应急预案实现了应急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市政府共发布了25个专项应急预案,对应成立了25个应急领导机构、组建了25支应急队伍,职责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延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应急委)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主任由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委专职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市长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各专项事故灾害应急组织都设立专门的应急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市对应的危机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得以加强。20xx年7月延安市遭遇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大、暴雨日最多且间隔日最短的一次持续强降雨,大灾面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引导、精心组织,各部门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协调,有力有序应对暴雨灾害。市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和救援过程中的职能发挥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更为默契,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专家库越来越成为各应急队伍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专家队伍的支撑是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专家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参谋助手、专业咨询、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等重要作用。我市在市、县两级应急队伍建设过程中充分吸纳了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些专家有政府单位的,有医疗和卫生防疫单位的,有企业的,也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来自各种不同的单位。在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市应急办的协调组织下,应急专家在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评审和演练评估、应急知识培训教育以及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专业队伍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形成了专业专职、专业兼职、非专业兼职等多种形式的应急队伍,同时,组织和动员大型油气集团、大型危险化学品企业、大型建筑企业等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组建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内部也有细致的职能区分。初步形成了社会多元参与建设应急队伍的良好局面,全市各类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正在成为重要的有生力量。特别是我市石油化工企业众多,有许多由大型企业为主体建设的专业特种消防队伍,在应对燃气泄露、化学品灾害、管道爆炸、火灾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实力,不仅拥有先进的专业消防装备,而且拥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专职消防人员,这些专业消防队伍接受专业的消防训练,有着丰富的抢险救灾实战经验。

  二、延安市应急队伍建设的不足

  (一)应急常设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目前,全市各应急队伍常设机构主要负责应急日常事务的管理与处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主管或牵头单位中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如市政府办公室的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另一种是由主管或牵头单位的xx一部门承担应急日常事务,如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管工作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食品安全协调监察处承担。这种设置形式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应急常设机构的人员配置较少。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延安市的市级和县级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常设机构的人数数量普遍较少,现有的人员数量只能维持日常事务,很难开展建设性的工作。部分政府应急常设机构和绝大多数专项应急常设机构的人员为兼职,人员兼职则很难保证应急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二是应急常设机构多挂靠。各专项应急组织较为普遍存在常设办事机构挂靠的现象,有两种挂靠形式:一种是将整个应急常设机构放在主管或牵头单位的xx个部门,另一种是由若干来自主管或牵头单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组建应急常设机构。常设机构的挂靠也会产生应急管理工作与相关部门本职工作之间的冲突,造成应急管理相对于部门职能的弱势地位,不可避免地对应急管理活动的开展产生制约。

  (二)应急专家队伍结构和职能配置存在不足。目前,我市正在逐步完善应急专家库的建设。目前,专家支持应急行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应急处置行动中由指挥系统根据需要临时成立专家组。二是从专家库中抽调相应的专家开展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工作,既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应急专家组织平台,专家的工作表现出较强的临时性和被动性的缺点,很难通过一个开展计划性的、主动性的服务,因此,现有专家服务形态很难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另外,各个层级的专家队伍还普遍存在专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首先,普遍没有设定能够成为应急管理专家的条件,许多专项和区县的`应急系统只从关联单位中寻找自认为适当的人员担任专家,并没有考虑专业、技术、经验等因素;其次,许多应急队伍系统只是从直接管辖区的有关单位中挑选专家,一般不会到高校、无业务交往单位和管辖区之外寻找专家;再次,许多应急队伍系统的专家之间技能互补和数量规模也存在严重问题。另外,受条块分割管理的影响,专家队伍大多只为所属的应急组织服务,很少跨区域、跨领域服务的,各级政府缺乏专家资源整合管理措施,各应急主管单位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的行动机制,专家功能的发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

  (三)综合性、专业化的应急队伍较为缺乏。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连带性和叠加性,各种风险常常发生耦合。单灾种导向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分散于多个部门,缺乏协同,不能有效地应对复合型的公共突发事件。目前,全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本上都是分灾种、分部门、分系统建立的,救援力量分散,缺少综合性,存在着“多队单能”的弊端,体现了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特点。不仅如此,应急救援力量的分灾种、分部门建设造成了应急救援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能实现一队多能,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装备及资金方面的浪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体现成本——效益的原则。救援队伍分灾种、分部门建设要重复配置装备,不能实现统筹协调。同时,在应急处置过程种,应急管理部门临时组织、抽调的应急救援力量之间因职责不明、机制不顺等产生了巨大的交易成本,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刻不容缓。

  (四)志愿者队伍整体建设水平较低。从近些年的重特大突发自然灾害的救援活动来看,大规模的灾害救援处置离不开志愿者队伍的支持。我市虽然有各种志愿者队伍,而且也开始出现一些应对社会灾害危机的新型专业志愿者队伍,如延安市雷霆应急救援中心等民间志愿组织,但是,全市应急志愿者队伍整体建设水平还很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没有将志愿者队伍有效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几乎没有任何应急预案规定志愿者在灾害危机处置各个环节的任务、职责、功能和作用。在绝大多数预案中,志愿者力量被严重忽视了。二是志愿者队伍缺乏应急援助功能。目前,全市各种志愿者力量主要是提供一些常态志愿服务,很少参加应急救援行动。这些志愿者队伍基本没有太多的应急援助意识,也缺乏应急援助的技能。而专门的应急志愿者队伍还没有组建。三是志愿者保障机制缺乏。灾害危机救援不仅需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和物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规范对志愿者的权益提供有效保护。志愿者一旦在应急行动中受到损伤,志愿者很难获得合理的赔偿。

  (五)应急队伍联动机制的建设尚不成熟。市县两级在应急预案中对应急管理领域的应急联动作出了一些规定,其重点主要是明确联动各单位的职责任务。目前,还没有一种制度规范对联动的启动条件、主体责任、沟通机制、合作方式和配合细则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级应急组织、特别是区(县)以下应急组织内各责任单位之间的联动主要依靠各自领导人和业务关联单位,应急办难以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各单位的领导人既是应急联动的责任人,又是联动管理的执行者,繁忙的协调事务会影响领导人的决策、指挥工作。另外,有些区(县)应急组织还存在由业务关联单位负责跨系统联动的情况。业务关联单位为主导的应急联动,更多侧重于xx些局部的应急职能,而不是整体的应急行动,因此,有时会造成局部联动与整体应急之间的冲突。二是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缺乏协作。灾害危机的综合性往往要求各方救援队伍分工协作做好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虽然应急预案对各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作关系作了规定,但是由于各类救援队伍都是由主管单位按职责分工组建的,主管单位职责运行的相对独立性妨碍了应急救援队伍之间协作交流活动的开展,影响应急联动中各救援处置队伍之间的默契度。具体表现在:各应急救援队伍之间平时缺乏交流互动;缺乏由多种队伍参加的综合性应急演练;应急行动中各方的联动流程缺乏规范。

  三、延安市应急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队伍结构,完善救援布局

  1.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必须与专家队伍建设相结合,以完善救援队伍的专业性。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科学民主决策、探索应急管理规律特点、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撑,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需要。这就要求专家组一定要履行好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参谋助手、专业咨询服务、应急理论研究指导和专业技术支持等职能,努力为有效预防和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应急管理专家要明确自己承担的职责是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应当努力为市政府加强应急管理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果断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特别是要从专业知识方面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积极建言献策,多提权威管用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咨询服务的作用。专家要当好应急知识的宣传员和辅导员,要积极为基层和各级机关的应急管理咨询做好服务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基层和机关组织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特种危险行业的专业技术指导,培养和扩大应急管理人才队伍。

  三是充分发挥应急理论研究指导的作用。专家一定要重视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应急管理工作思路,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调研活动,不断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潜心钻研,大胆探索,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服务水平。四是充分发挥专业骨干的带头作用。专家组成员在本部门、本单位都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骨干,不仅要在本部门、本单位的本职岗位上参加应急,而且需要的时候在市应急办的协调组织下,还要参与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无论是参加本部门、本单位还是参加市应急办协调组织的应急管理工作,都要发挥专业骨干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参加全市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专家一定要大胆发表专业意见,为领导提供决策建议,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权威作用。

  2.强化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协同救援。随着延安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得以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07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目前延安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制度,加以有效解决。

  一是增加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市要求,组建以消防队伍为应急救援主力军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接受市政府的领导和指挥,服从市应急委和市应急办的管理与调度。同时,承担起针对其他专业应急队伍、辅助应急队伍的技能培训,综合性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以及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等任务,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二是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明确应急救援的指挥关系,赋予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相应的临机处置权;在保持现有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整合医疗卫生、防汛抗旱、交通运输、城建、民政、农业、地质灾害、气象、林业、农业、环保、电力、安监等相关部门的救援力量,统一纳入应急救援调度和指挥体系,建立紧密协同、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三是完善辅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挥队伍整体合力。要充分整合包括预备役人员和民兵、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应急队伍和保卫人员、志愿者等在内的现有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站所(中心)工作人员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吸收有关专家和相关救援经验人员参加,发挥辅助应急队伍人员多、分布广、接近基层等优势,形成覆盖城乡的应急保障力量体系。

  3.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全民参与。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一个公共组织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它无法单独满足应对灾难的所有需求。因此,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能动性,是对紧急状态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及时补充,志展者和志愿者组织就起到这样的作用。尤其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专业救援队伍人数有限,并且主要是从事一线的救援工作,因此大量繁重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应由其它人员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组织性、战斗力较强的志愿者队伍来提供人力资源。因此,延安市各级政府都应注重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进行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应依托村庄、企业、社区、学校进行全民培训,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来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具体来说,各级政府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应急志愿者管理:

  一是界定应急志愿服务范围,适当限制从事危险性应急志愿服务;

  二是加强应急志愿服务法规制度建设,促进应急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明确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三是加强对应急志愿者组织的指导,强化志愿者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增强服务技能;四是建立志愿者参与应急服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对应急志愿者宣传报道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给予必要的奖励。

  另外,政府责任部门需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应急志愿者组织提供支持,确保应急志愿者组织为志愿者办理伤害保险,并协助志愿者组织为造成伤害的志愿者处理各种善后事宜。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队伍装备

  1.加强投入力度,拓宽投入渠道。人员与装备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应急装备是应急力量执行任务的物质技术基础,特别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种救援装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人力无法替代的,各种救援机械也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因此,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过程中,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储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在的应急装备储备已经无法满足各类灾害事故的多元化需要。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各类灾害、突发事件对城市的潜在威胁与日剧增,对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灾害事故特点,将应急救援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应急救援装备经费的投入力度,重点增强对处置石油、化工、有毒有害等特殊灾害事故特别是生命救助类特勤器材装备和通信设施的投入。

  二是要与企业建立联系,明确企业责任。随着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率的提高,危害程度的增加,单靠政府提供大型救援装备设备,需要的资金投入将越来越大,因此在以政府为主导扩大储备的同时,应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回租”机制,即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将其原有的一些设备“回租”给政府,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在实际的应急救援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说企业必须参与救援行动,灾害发生时,许多企业都有愿意救援的想法,但马上付诸于实施却动作不一。

  2.坚持按需配备,健全调配机制。

  首先做好需求对接,解决好“要什么、有什么、在哪里、是谁的”等基本问题,为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应急装备保障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要根据不同地区易发的灾害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配属,如在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其救援装备应以救生器材、冲锋舟等水上救援装备为主,而对于易发生暴雪及冰冻的地区,其救援装备应以大型推土机等清障破冰机械装备为主。

  其次是要实现各区域之间救援装备的有效调配,各类灾害发生的地区、时间可能是出乎我们预料之外的,加之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是按一定的标准有区别配属的,因此在一些灾害来临时往往会因为缺乏救援装备而导致救援效率大幅下降,因此必须实现各地区之间救援人员及装备的合理调配,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权才能全面提高救援效率。再次,按照“相称相适应”的原则,牢牢抓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完善法规体系,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应急队伍装备保障建设新格局。最后,制定配套政策。各级政府以省市相关文件为基本依据,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层次分明、斜街配套的相关标准,明确装备器材的保障渠道、供给方式和保障经费标准等内容,使应急队伍装备配备保障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强队伍培训,提升救援能力

  1.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在领导干部培训主体班次中安排专题培训内容;对公务员和有关新闻发言人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案例教育。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开展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地要依托和利用现有条件,将应急管理内容纳入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培训、轮训课程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另外,还必须对政府主管部门人员进行整个应急救援过程的培训,以确保其他参加培训的人员能更好的熟悉政府主管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计划的实施方法,以便更好的配合其进行应急救援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有序、高效。

  2.强化对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首先,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重点是熟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并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最大程度提高在不同情况下与不同部门配合实施救援的协同应对能力。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按照隶属关系和管理责任,由相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分别组织实施。其次,提高专业队伍训练的前瞻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被广泛开发利用,在这些领域首次出现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现有的救援队伍往往存在经验不足、设备落后的现象,从而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对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来说要进一步提高专业队伍训练的前瞻性,提高灾害防范意识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队伍的救援应急能力。

  3.实现非专业救援队伍训练实战化。目前延安市专职救援队伍人数有限,在各类突发事件救援过程中需要动用大量的如武警在内的各种力量共同战斗,这些人员参加应急救援的频率较低,且人员更换较快,因此针对他们所展开的训练必须以提高实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进行专门的训练。一是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自身救援能力。非专业救援队伍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应急救援技能,否则其作用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增加政府的负担。二是要与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合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非专业救援队伍必须了解各项工作开展的程序,并接受专业救援队伍的指导,协助其进行救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俩支队伍的合同演练才能实现,否则在实际救援中各自优势难以有效发挥。三是加强心理的训练,缩短其心理准备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心理训练,面对灾后的惨景及大量的遇难者,救援人员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如果克服不了恐惧,就无法进行救援。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4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上率下的应急救援体系。我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近期处于全国两会期间,县委、县政府两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多个场合强调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安全维稳等工作的重要性,并率队到各镇各行业企业进行督导检查。针对应急救援体系的健全情况,我县一是及时调整议事机构。严格落实“双主任制”,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调整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时任安委会主任;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已调整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拟调整由县长担任第一召集人,目前正在呈批中;县三防指挥部、县消安委调整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总指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县应急救援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严格落实“三级联系人”制度。实行县领导挂镇、镇领导挂村居、村居干部挂户的“三级联系人”制度,以上率下,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制度已在去年“龙舟水”强降雨及春节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得到检验,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到基层一线,到挂钩镇指挥调度协调各项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完善了方案预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的通知》,确定县级预案由1个总体预案和29个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专项预案组成,明确了负责编制或修订预案的牵头部门。目前《和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完成征求意见,专项预案已完成备案19项,完成拟稿5项,其余5项正在抓紧制定中。我县将对各牵头部门加强督查督办,确保于20xx年3月底前完成县级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工作。各镇均对应印发了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各村居均已建立一页纸预案或明白卡,明确了转移人员、转移路线、转移责任人、安置点。四是加强应急演练。我县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坚持每年对森林灭火、消防救援、防汛等重点应急工作进行演练。20xx年我县各级各部门共开展了76场应急演练,其中县级演练13场,部门演练23场,镇级演练31场,共计87300余人参加,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组织和处置能力。

  (二)加强部门联动,建立条通理顺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一是理顺职能体系。调整优化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专项应急指挥部,坚持一岗双责,由各行业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各专项指挥部指挥长。近两年已顺利完成三防指挥部和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的职能划转,将县水务、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设备、物资交接给县应急部门,并补充加强了人员力量。二是建立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联席机制。县应急管理部门与县人武部、武警中队等当地驻军每半年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完善抢险救援协同体系;与气象、水务部门在强降雨来临前均会举行会商会议,分析研判形势,作出预警预报;与发改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县级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机制(试行)的通知》,健全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紧急情况下救灾物资及时调拨到受灾地区,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健全县镇两级救援联动队伍。我县统筹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了由县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各部门应急联动的`处置与救援机制,形成了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主、部门救援为辅、镇村救援为补充”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目前,全县综合性应急抢险救灾队伍主要有5支共269人,分别为县森林消防大队80人、县消防救援大队49人、县武警中队20人、县人武部基干民兵连100人、县医疗救援队20人,配备有橡皮艇、冲锋舟、救生衣、消防车、破拆工具、对讲机、无人机等救援设备。各镇均按规范要求组建了半专业扑火队。接下来,将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和部署,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建设应急专业救援队,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三)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标准化的应急救援平台设施。一是优化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将在原县工业园管委会大楼重新建设,预计上半年实现搬迁。在配齐其他设施设备后我县将一改原县级指挥中心面积狭窄,条件简陋的现状,建成技术先进、标准统一的县级智能应急指挥平台,有效提升我县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能力。二是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仓库建设。我县已设置1个救灾物资仓库和1个应急物资仓库,其中救灾物资仓库设置在县粮食仓库,面积可根据物资储备数量灵活调配,各项设施设备较为完善,救灾物资能够得到有效保管;应急物资仓库为临时租用店面,面积约200平方米,设置有防潮、消防、照明和给排水等设施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目前物资储备要求。接下来,我县将加大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力度,并加快标准化应急物资仓库建设,目前新建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仓库项目已立项,项目计划用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目前正在县工业园二期进行选址工作。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我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设置预备费,20xx年设置预备费4100万元,保障我县防灾减灾救灾相关工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采购防汛、防火各种装备,20xx年春节期间我省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为切实提高灭火能力,我县临时投入县级财政资金146万元,先后紧急采购了两批水车、灭火机、无人机等装备。20xx年我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的医保优待政策,指战员在医院就诊享受军人待遇。同时我县在东山岭下已新建一栋专业森林消防队营房,目前正在完善余坪、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近期将可投入使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关要求,大应急救援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希望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应急救援专业技术力量还不够强,各行业专家短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尚未配齐。二是镇村级力量相对薄弱,镇村的人员队伍和应急指挥中心、装备物资仓库等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资金压力大。三是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健全,部分专项预案的针对性还不够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统筹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汇总工作,建立本级应急预案数据库。督促各行业部门及时修订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足问题导向,指导各镇村和企事业单位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真正做到按预案快速妥善处理突发事故。

  (二)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建设一支“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的高素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加快建立县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同时,推动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行业领域的专业优势,组建各自专业抢险队伍。支持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融入到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处置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三)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基础。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充分整合乡镇现有人员,建强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逐步将乡镇现有护林员、辅警等力量整合,组建镇级综合性救援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乡镇应急指挥中心和装备物资仓库的标准化建设。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5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组织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为推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XX年5月份组织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对XX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传达了广东应急管理综合试点现场会及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后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有序稳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第17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等工作。上半年,省局应急中心共受理备案70家。通过应急预案评审备案,使预案质量明显提高。

  (三)应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XX年与二十集团军71320部队化学应急救援队达成并签署了“河南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军地协作机制”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与省环保厅多次联系和磋商,达成了应急协作框架协议。

  (四)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积极督促指导已批复建立的五个省级救援基地加快建设步伐,充实和完善基地功能建设。同时,应急中心按照省局关于应急救援装备委托使用管理的有关批复,将部分应急救援装备对郑州市豫中救援基地进行了委托使用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

  (五)广泛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一是经过认真准备,在3月份举办了两期全省应急预案管理专题培训班。全省18个省辖市辖区地方油库加油站和中石化、中石油河南分公司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和河南法制报联合开展了以“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为主题的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三是结合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时下发通知,督促指导各省辖市有关部门、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广泛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省级大规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成功举行。作为XX年安全生产月重点活动之一,在省政府和局领导的周密部署和正确领导下,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等困难,于6月26日在郑州市如期成功举行了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该演练是我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演练活动,不但参演人员多,而且救援设施和装备先进,充分展示了我省应对事故灾难的救援能力。现场演练实况通过卫星同步传输到了省政府、国务院和国家总局应急信息平台,有关领导远程观摩了演练活动。该演练的成功举行不但丰富了我省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内容,也达到了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教育社会的目的,受到了国务院应急办、省政府和国家总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七)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按照省局关于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及有关实施方案的要求,应急中心及时成立了有关领导小组,并将有关实施方案细化,从加强思想作风入手,健全机制,规范管理。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这个载体,人员素质和办公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改变,为不断开展各项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基础。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把增强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防御抗御事故灾难能力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按计划举办2期应急管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二)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针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下半年计划召开一次全省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大预案培训和审查备案的力度,逐步使预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三)开展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作为国家总局确定的3个部门预案编制试点省之一,按照国家总局的有关要求,下半年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指导。根据年初工作计划,组织人员赴各省辖市、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研,检查《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好争先创优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等组织活动。从抓学习入手,把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作为重点,认真开展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开阔思路,提高素质。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6

  一、我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现状

  (一)队伍基本情况

  我市社会应急力量有2支,即新余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分宜蓝天救援队,均为民间公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新余蓝天救援队于20xx年筹建,20xx年3月经新余市红十字会正式批准备案,20xx年5月注册成立。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注册队员65人(其中正式队员36人),志愿者170余人,注册队员均有救护证,部分考取了无线电操作证及船员证。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冲锋艇3艘、皮划艇2艘、无人机1架、声呐1台、马达5台,拖车2辆,其他救援装备若干。

  分宜蓝天救援队筹建于20xx年3月,并于当年获得中国蓝天救援队的正式授权,20xx年4月1日在分宜县民政局正式注册,现有32名正式队员和61名志愿者,下设水上救援、城市救援、山地救援三个救援工作组,配备有浮力马甲6件,救生橡皮艇1艘,救生头盔6个,救生艇动力马达1台,急救包若干。

  (二)活动开展情况

  新余蓝天救援队组建以来,先后参与20xx-20xx年连续四届新余仙女湖国际马拉松安保,20xx年泰和垮桥救援、丰城电厂坍塌救援,20xx年修水水灾救援、樟树翻船救援,20xx年遂川泰和水灾救援、广东中山、台州“山竹”台风灾后救援及各种溺水人员搜救、走失人员寻找、大型活动安保、水上救援演练、消防应急演练、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等任务,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和好评,并获得了20xx年“新余有爱”年度人物称号。20xx年6月支援吉安抗洪抢险,7月参与新余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出动41车次121人次15艇次,转移群众5000余人,运送发放物资60余船,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分宜蓝天救援队多次参与分宜本地的应急救援行动、防灾减灾宣传以及大型群体活动安保,并多次受总队派遣及友队邀请参与域外自然灾害救援及大型群体安保活动,累计参与洪灾救援出队7次、搜救走失人员47次、群体安全保障出队59次及其他救援7次,累计出队人数达到1204人次。

  (三)经费财务状况

  两支救援队没有任何收费服务或救援项目,所有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及队员自筹。新余蓝天救援队自组建以来累计收到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种捐赠82.66万元,队员自筹65万元。分宜蓝天救援队成立至今共收到11540元捐款。两支救援队所有队员个人救援装备、出队费用(含出队车辆油费、人员保险、食宿等费用)均来自队员自筹。

  二、面临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我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救援队伍不断壮大,救援装备不断完善,但目前仍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1.政府管理相对滞后。目前新余蓝天救援队挂靠在新余红十字会,分宜蓝天救援队挂靠在分宜县应急管理局,与公安、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沟通联系密切,但更多限于突发事件或临时有事“兴之所至”地打个电话,救援队再召集队员出动任务。政府没有将救援队参与救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没有与之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如政府对救援队参与救灾工作发生的物资及装备损耗给与补助,救援队救援情况如何考核等都没有明确,没有任何纸质文件,还停留在不“管”没有“理顺”的阶段。

  2.队部条件较差。如新余蓝天救援队队部位于新余市高新区,距离市区近10公里,严重影响了救援任务的高效开展。分宜蓝天救援队没有办公用房,借用xx小区一门面房堆放设备。两支救援队都存在队部场地狭小且简陋,无法改造和装备专业训练装备,不能满足救援技能学习训练的需要,影响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速度。

  3.装备保障不力。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装备大多购置于20xx年,大部分装备服役时间长、损坏严重、性能退化,急需更新换代,仅有救援专用车一台,出任务就要征用队员私家车,出动人员较多或托运较大救援装备时,无法满足救援要求。分宜蓝天救援队没有救援专用车、冲锋舟等大型救援设备。救援车辆装备滞后对救援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影响了救援队的.迅速紧急出队。

  4.救援经费短缺。两支救援队所有服务均为无偿服务,现在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及队员自筹。随着队伍壮大和救援任务增多,救援队在队伍业务培训、技能提升、救援装备更新维护、后勤保障、公益宣传等方面因经费原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影响了队伍的稳步壮大发展。

  5.救援人员安全没有保障。《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都有“鼓励保险服务机构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保险服务”“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发生的妊娠保险等费用,可视情给与适当补助”方面的规定,但现实是新余的保险公司由于救援队队员是“主动涉险”的“高风险”人员,为其办理保险积极性不高。目前,两支救援队队员基本上都没有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自身管理不规范。如党员管理方面。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党员38人,经常在一起训练、救援,但由于没有设立党支部,从未开展组织生活,不能发展党员以满足队员入党的政治需求,更谈不上管理、监督党员。财务管理方面,目前两支救援队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仅限于接收捐赠后,专款专用(一般用来购买器材装备),向捐赠人提供发票;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出勤靠私家车,救援培训、外出救援用餐、个人防护用具靠救援队队员自掏腰包,救援资金缺口靠队员自筹……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方面无法完全打消捐赠者疑虑,减少捐赠收入;另一方面也让救援队员在背负时间成本、人身意外伤害风险之外,还要负担巨大的经济压力,阻碍了队伍的发展壮大。

  三、政策建议

  1.建议尽快出台《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管理办法》,为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提供正式的、制度化的渠道和途径,进一步规范社会应急力量日常管理、应急调用、培训选拔、激励考核等制度,明确社会救援力量的权利义务,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专业化的发展水平。

  2.建议尽快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明确购买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发生的物资及装备损耗、人身保险等给与补助的制度,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探索政府购置救灾设备、装备提供给社会力量用于应急救援的办法,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能力。

  3.新余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指导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责任,解决其实际困难,如协调保险公司为救援队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加强救援队队部建设,加大对救援队装备、物资、资金等支持力度,将救援队发展壮大,纳入国家救援队伍体系。

  4.救援队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严格落实救灾捐赠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款物接收数量、款物使用计划、项目实施进展等信息,自觉接受捐赠人和社会监督。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7

  近年来,救援队在xx市xx区红十字会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科学引导和大力帮助下,从凭借一腔热血走进公益,到理智、科学地做好公益,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救援队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融入“走进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中来,既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救援能力,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真可谓是一次付出,多点收获,多方受益。

  一、狠抓师资质量,提高培训效率

  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培训效率高低、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授课老师的水平决定的。因此,救援队非常重视师资的选拔和培养。要求我们的救援队队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具备讲得好的能力。在人人都必须能够做得出来、讲得出来的要求下,自然形成了人人争当优秀讲师的氛围。

  在日常训练管理中,要求在对授课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备课、试讲,评选出每门课程的优秀讲师,并按照首席讲师、优秀讲师、讲师的等级考评排序。未达到讲师级别的救援队队员,只能充当培训的助教角色。

  救援队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配合区红十字会落实“平安校园”、“平安社区”工程,根据任务时间表,只要任务不是太集中,时间排的开,原则上由优秀级别以上的讲师承担相应的授课任务。

  二、教具保障到位,严格培训标准

  为了确保教具、学员训练用器材和耗材保障到位,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教学保障部门。我们的培训主要以外派教官,到培训对象所在地实施就近培训的方式,对区内的学校、青年汇、社区进行安全培训。对企事业单位则是外派教官和基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无论采用哪一种培训方式,在培训前期我们都要安排专门负责外联的人员与培训对象单位主管培训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双方对培训的对象及数量、内容、时间、地点等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对有特殊要求的,还要会同专门的教官一同上门沟通,并编制出双方共同认可的.培训方案。

  对培训中涉及到的教具,学员用的培训器材和耗材数量都要准确计算。对需要学员掌握的技能还要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如心肺复苏这门课的模拟人,我们就采购了全身、半身,成人、儿童等规格型号齐全的共10具模拟人,可满足100人同时练习的需要。对外派教官组织的培训来说,虽然对器材保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也不会减少所需器材的数量,降低培训的标准。培训所需要的教具、器材必须保障到位。助教配备也要按要求落实到位。

  三、多管齐下,确保培训不走过场

  培训前的沟通交流是搞好培训的基础,教官、保障部门和外联部门共同参与培训前期的沟通交流,更有利于教学培训效率的提高。这一举措受到培训对象的一致好评。

  在培训开始前,我们制作了培训学员签到表。教官授课质量评价表则是在培训结束时,由培训保障部门的人员或办公室跟进检查的人员发给参加培训的学员,由学员不记名评价后,再收回交救援队办公室汇总存档。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分头反馈。

  培训前有调查、摸底,培训中有严密的组织实施,培训后还有调查反馈。前者是由外联部的人负责,中间是由培训部的人负责,后期是由办公室的人负责。在组织培训时还有我们救援队的杭宗梁总队长的随机抽查,以及办公室人员的跟踪检查。各路人马,各施其职,多管齐下,保证了救援队的培训标准高、要求严、效果好。让容易走过场的社区培训,也变成了我们锻炼队伍、传播救援常识的主战场。也保证了救援队的培训持续改进。

  四、专人负责,专款专用

  成立专门的组织,对每一个项目都设置专人负责是救援队的传统。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建项目团队,从相应的部门抽调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项目负责人整体协调、调度,编制开支计划,对项目进行实时评估。办公室人员一般会被抽调到项目组负责宣传报道、考核评估等。后勤负责人是由教学保障部门派出,负责培训过程中物料的准备、申购、申领、收发和临时保管。活动流程,均由纸制及电子版双份备份,并发至相关宣传网站。并报团委及红十字会备案。

  专款专用是救援队一直坚持的底线。严格把控资金的使用情况,政府购买服务的钱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任何环节不得提留挪用。严格遵守物品发放制度。

  五、26期培训,近万人受益

  项目开始以来,全队上下高度重视,救援队总队长在自身企业生产任务重,又面临“新三板挂牌”辅导期的双重压力下,仍然抽出时间亲自参与项目的实施。截止7月底共组织实施了校园、青年汇、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紧急救援师及aha培训共计26期,直接参加培训的人数接近1万人。

  六、努力方向及工作计划

  (一)因为时间关系,个别培训班的电教设施未能达到培训的要求,今后在沟通上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在区域范围内搜寻尽量好的培训场地,确保培训效果不打折扣。

  (二)计划参加培训的人员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冲突而不能亲自参加。今后除了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机动外,还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安全培训的吸引力,即使发生时间上的冲突,放弃的也是其他活动,而不是我们救援队组织的培训。

  (三)建立向区红会的日常工作汇报机制,自觉接受区红会的指导,进一步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第一时间全面、系统地响应区红会的最新指示精神,高标准完成区红会下达的各项任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8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在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市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xx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构建了由市应急委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应急联动的处置与救援机制,基本形成了以“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为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镇级救援中队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一)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建设情况。坚持整合资源、规模适度的原则,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以相关部门现有人力资源为基础,整合形成规模适度、精干高效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市政府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xx年xx月xx日,我市举行了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揭牌仪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人员、装备、车辆、经费、硬件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应急救援经费保障问题,我市的应急救援大队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以及合成演练等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由市财政根据应急救援市级需要统筹安排。市政府常务会专门研究应急救援大队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及合成演练等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xx#年我市又拨款近xx万元购置了抢险救援车,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应急救援能力。xx#年,我市结合城市建设,我市投入xx#多万元建设新消防中心站,今年年底前该工程即将竣工投入使用。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依托应急救援大队,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和社会救援物资动态信息资源库,与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相关社会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勤保障”。四是强化应急演练。我市始终坚持“未雨绸缪”的原则,将应急演练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今年以来,我市安监、人武部等部门相继举行了应急救援演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成立xx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分级负责”的原则,纳入全市应急救援体系统一调度、作战和训练,切实做到“三定一有”:即“定指挥、定人员、定制度,有保障”。一是定指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分管领导担任应急救援队伍队长、指导员以及副队长,具体负责各专业救援队的日常培训、演练等工作。二是定人员。每支专业队伍都选择了综合素质高的人员作为专业队伍人员。xx支队伍原则上每支队伍xx人,不少于xx人,人员相对固定,并登记在册。三是定制度。从应急管理、应急指挥的实际需要出发,就应急救援队伍的“责任主体、组建形式、人员构成、工作程序和综合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四是有保障。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物资、装备和日常运行管护经费由各主管部门自行解决,市财政根据应急救援工作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补助。目前,我市xx支专业救援队伍均配备了应急车辆等装备器材,保证了突发事件发生后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同时,我市交通、水利、供电、xx车务段等多家单位均按要求储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为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镇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一是明确属地责任。在平时的应急管理工作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属地镇的责任,因此虽然我市镇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暂未启动,但我们要求各镇充分依托镇级机构人员,如派出所、综治办、安全助理、联防队员、村级安全联络员等,组建应急救援中队,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属地镇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进行先期处置,从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应急队伍的先期处置作用。去年xx月xx日下午#:xx分左右,在xx省道我市双塘镇境内,发生一起载有大量氢气瓶组的重型货车刮撞事故,导致连续爆炸,发生大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碎路边一家服装企业和附近民房的近二十处窗户玻璃。在应急救援大队到达之前,双塘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迅速组织镇级人员,及时疏散了道路周边群众和事发现场附近一家服装厂职工,为事故处置争取了时间,为减少损失创造了条件。

  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应急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程度不够,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今年以来,我市没有发生较大的突发事件,但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发生呈现经常性特点,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出应急救援大队人员较少、装备不足的特点;二是专项应急救援队伍缺乏专业人才,各专业队伍的培训、学习还没有形成制度化;三是镇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尚未正式启动。四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我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以及合成演练等工作经费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但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物资、装备和日常运行管护经费是由各行政主管部门自行解决,个别单位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工作没有按照计划有序开展。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是实现队伍素质提升和体系完善相结合。我们将以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和运转为起点,狠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演练、培训、学习,切实提升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充分利用各单位退伍军人、业务骨干等人力资源优势,合理、配齐、配足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并形成制度,制订计划,切实加强应急队伍的演练和训练。同时,我们也讲在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力争年底前组建完成镇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市、镇、村应急救援队伍的全覆盖。

  二是实现物资保障和经费投入相结合。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拓宽应急救援大队经费来源渠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捐赠、赞助等方式筹集应急救援装备和日常运行管护资金,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物资储备,确保各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器材等配置到位,确保平时应急演练、战时应急救援有装备、有物资。

  三是实现常态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相结合。制订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9

  矿山救护队成立于1976年,是煤炭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县煤矿的事故现场勘察、抢险、救护等急、难、险、重任务,是一个工作任务繁重、危险系数极高的特殊行业。根据各级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溆浦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由煤炭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人员针对矿山救护队的人事、岗位、工资等制度进行了改革,现将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自XX年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组织学习了会议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认真领会、吃透会议精神。并针对救护队目前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认识到救护队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来彻底改变救护队目前机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掺差不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现状。

  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情况复杂、进程艰难、困难重重而政策性又很强的工作,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改革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干部职工不安心等负面影响。为此,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矿山救护队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今后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查,广泛动员,把政策精神宣传到位。

  为认真搞好矿山救护队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切实抓出实效。我们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特别注重搞好政策宣传和引导,采取集中学习和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把省、市、县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宣传、贯彻到位,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通过学习教育和宣传发动,一方面使广大干部职工对人事制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另一方面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做好改革的心理准备,更好地参与到自觉拥护人事制度改革中来。

  三、制定方案,坚持原则,准确把握好改革方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通过反复地学习,深刻地领会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组成专门方案、制度撰写班子,深入走访和征求了干部、职工的意见,结合救护队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把握原则尺度,突出行业特点。矿山救护队的工作岗位责任重大、风险极高,对于队员的身体素质的好坏、救护知识和安全经验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我们在坚持“以编定岗、按需设岗、用岗定人”和“救护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原则的同时,在方案中也充分考虑到了那些年纪略为偏大,但具有丰富救护经验的人员,对此做了特别规定,确保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先后制定了《矿山救护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矿山救护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矿山救护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矿山救护队工资分配方案》、《矿山救护队目标管理责任方案》等方案和制度。

  三是及时公开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在方案和有关制度初稿形成后,我们及时将其公布于众,切实做到公正、公开。并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座谈讨论,对部分人员不太明白、不能理解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说和解释工作,做到“两个到位,三个公开”,即:思想工作到位、工作程序到位、方案公开、岗位公开、职责公开。四、分步实施,加强管理,提高救护队伍战斗力。

  一是竞聘上岗。我们将救护工作岗位竞聘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推行聘用制,并出台《矿山救护队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和《矿山救护队公开招聘、考试及考核办法》,明确单位与职工新的人事关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应聘条件,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二是强化管理。年初,管理局与矿山救护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其工作任务和奖惩办法,加强了对救护队的综合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0

  今年以来,三中队在大队行政及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大队的工作目标,结合单位实际,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以“加快推动新一轮发展、实现队伍发展新跨越”为主题,以“更新队伍发展观念、创新应急服务机制、抓机遇构建服务新体系、打造高素质救援队伍”为主要内容,切实把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技术一流、装备一流、服务一流、作风一流救援队伍建设”实践载体,积极应对当前形势任务,中队全年杜绝轻伤以上事故,确保实现了安全救援。

  XX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班子带队伍,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队伍战斗力。

  1、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努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三中队年轻的队员比较多,结合中队实际情况,中队采取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方法对队员严格进行管理,同时坚持“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等人性化管理,中队指挥员深入到小队,与队员交流谈心,帮助队员消除矛盾,统一思想,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及时了解队员的本人思想动态,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让队员各抒己见,对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中队认真整理分析并采纳。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队员心目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激发了每个队员内心深处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把强制管理转化为队员的自觉意识,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使队员的思想素质大幅度的提升。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高班子素质。

  我们紧紧围绕“团结、务实、高效、廉洁、创新”的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强化劳动纪律和工作作风,制定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量化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做到压力均摊,风险共担,完善岗位责任制。听从领导安排,决不违章作业和指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在遵守各项制度上做到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要求别人完成的,首先自己完成。特别加强业务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战术运用水平。

  3、深化军事化管理理念,驻外值班塑造良好形象。

  今年来三中队顺利完成了驻xx、xx、xx三个煤矿驻矿值班,驻矿小队能够做到保持良好的救援队伍军事化形象,与矿方密切配合,服从管理,搞好优质服务,驻矿指挥员严格要求,带头落实了大队《驻矿管理规定》和《禁酒令》,以身作则、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了救护大队在外界的优良形象。在值班期间,认真组织学习、训练,并积极开展预防性检查,为服务矿井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在开展预防检查工作中,制定熟检制度,积极参与服务矿井的安全检查,组织人员到采、掘工作地点进行检查和熟悉巷道。提高救护队员对服务矿井的熟悉程度。查隐患、堵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十月份在驻xx矿期间,褚正月完成了地方和矿方应急救援小队的.培训工作。同时,中队按照大队要求,对司机制定了行车管理规定。由于驻外出车数量的增加,为了保证路上的行车安全,中队采取了限速、及时做好车辆的.维护与保养等措施。加强对司机的行车安全教育,强化交通法规的学习。

  二、学习安全文化,搞好技术培(复)训,强化战备值班,实现全年安全年。

  1、以各种形式加强对安全文件的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了省局、集团公司和大队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了形式任务教育和安全教育,使每一名指战员明确了思路,鼓足了干劲,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了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了全体指战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了指战员的自主保安和互助保安意识,使“安全第一,施救第二”的安全救援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并认真组织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新版《煤矿救护规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矿井水害事故处理与避灾自救》、《救护大队安全技术措施》等一系列安全法规,使每名指战员得到了全面掌握。同时中队坚持每月召开安全学习。带领队伍学习专业业务、技术来不断提高自身和队伍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

  2、加强战备值班,提高战备观念,保证闻警即出,速战能胜。

  加强战备值班,提高战备观念,保证闻警即出,速战能胜,按照“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救护原则。

  一是进一步培养指战员战备观念,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主保安意识。

  二是中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强化了值班纪律,完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保证了值班质量、人员数量。根据日常训练计划要求,针对队员的弱项,制定日常训练措施严格考核,从各个方面增强队员的实战能力,实现了安全救护。

  三是为做好矿井安全优质服务,保证抢险救灾的需要实现自身安全,认真坚持仪器装备抽查制度,使各类仪器装备完好率达到了100%,安全、精确、可靠。

  全年训练情况如下:设备操作484队次,军事化队列390队次,安装高泡88队次,装检96队次,抽查装备288人次,业务学习559队次,体质720队次,砌4㎡专闭88道,安装局扇接风筒74队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1

  一、我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现状

  (一)队伍基本情况

  我市社会应急力量有2支,即新余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分宜蓝天救援队,均为民间公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新余蓝天救援队于20xx年筹建,20xx年3月经新余市红十字会正式批准备案,20xx年5月注册成立。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注册队员65人(其中正式队员36人),志愿者170余人,注册队员均有救护证,部分考取了无线电操作证及船员证。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冲锋艇3艘、皮划艇2艘、无人机1架、声呐1台、马达5台,拖车2辆,其他救援装备若干。

  分宜蓝天救援队筹建于20xx年3月,并于当年获得中国蓝天救援队的正式授权,2019年4月1日在分宜县民政局正式注册,现有32名正式队员和61名志愿者,下设水上救援、城市救援、山地救援三个救援工作组,配备有浮力马甲6件,救生橡皮艇1艘,救生头盔6个,救生艇动力马达1台,急救包若干。

  (二)活动开展情况

  新余蓝天救援队组建以来,先后参与20xx-20xx年连续四届新余仙女湖国际马拉松安保,2016年泰和垮桥救援、丰城电厂坍塌救援,20xx年修水水灾救援、樟树翻船救援,20xx年遂川泰和水灾救援、广东中山、台州“山竹”台风灾后救援及各种溺水人员搜救、走失人员寻找、大型活动安保、水上救援演练、消防应急演练、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等任务,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和好评,并获得了20xx年“新余有爱”年度人物称号。2019年6月支援吉安抗洪抢险,7月参与新余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出动41车次121人次15艇次,转移群众5000余人,运送发放物资60余船,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分宜蓝天救援队多次参与分宜本地的应急救援行动、防灾减灾宣传以及大型群体活动安保,并多次受总队派遣及友队邀请参与域外自然灾害救援及大型群体安保活动,累计参与洪灾救援出队7次、搜救走失人员47次、群体安全保障出队59次及其他救援7次,累计出队人数达到1204人次。

  (三)经费财务状况

  两支救援队没有任何收费服务或救援项目,所有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及队员自筹。新余蓝天救援队自组建以来累计收到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种捐赠82.66万元,队员自筹65万元。分宜蓝天救援队成立至今共收到11540元捐款。两支救援队所有队员个人救援装备、出队费用(含出队车辆油费、人员保险、食宿等费用)均来自队员自筹。

  二、面临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我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救援队伍不断壮大,救援装备不断完善,但目前仍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1.政府管理相对滞后。目前新余蓝天救援队挂靠在新余红十字会,分宜蓝天救援队挂靠在分宜县应急管理局,与公安、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沟通联系密切,但更多限于突发事件或临时有事“兴之所至”地打个电话,救援队再召集队员出动任务。政府没有将救援队参与救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没有与之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如政府对救援队参与救灾工作发生的物资及装备损耗给与补助,救援队救援情况如何考核等都没有明确,没有任何纸质文件,还停留在不“管”没有“理顺”的阶段。

  2.队部条件较差。如新余蓝天救援队队部位于新余市高新区,距离市区近10公里,严重影响了救援任务的高效开展。分宜蓝天救援队没有办公用房,借用某小区一门面房堆放设备。两支救援队都存在队部场地狭小且简陋,无法改造和装备专业训练装备,不能满足救援技能学习训练的需要,影响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速度。

  3.装备保障不力。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装备大多购置于20xx年,大部分装备服役时间长、损坏严重、性能退化,急需更新换代,仅有救援专用车一台,出任务就要征用队员私家车,出动人员较多或托运较大救援装备时,无法满足救援要求。分宜蓝天救援队没有救援专用车、冲锋舟等大型救援设备。救援车辆装备滞后对救援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影响了救援队的迅速紧急出队。

  4.救援经费短缺。两支救援队所有服务均为无偿服务,现在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及队员自筹。随着队伍壮大和救援任务增多,救援队在队伍业务培训、技能提升、救援装备更新维护、后勤保障、公益宣传等方面因经费原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影响了队伍的稳步壮大发展。

  5.救援人员安全没有保障。《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都有“鼓励保险服务机构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保险服务”“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发生的妊娠保险等费用,可视情给与适当补助”方面的规定,但现实是新余的保险公司由于救援队队员是“主动涉险”的“高风险”人员,为其办理保险积极性不高。目前,两支救援队队员基本上都没有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自身管理不规范。如党员管理方面。新余蓝天救援队现有党员38人,经常在一起训练、救援,但由于没有设立党支部,从未开展组织生活,不能发展党员以满足队员入党的政治需求,更谈不上管理、监督党员。财务管理方面,目前两支救援队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仅限于接收捐赠后,专款专用(一般用来购买器材装备),向捐赠人提供发票;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出勤靠私家车,救援培训、外出救援用餐、个人防护用具靠救援队队员自掏腰包,救援资金缺口靠队员自筹……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方面无法完全打消捐赠者疑虑,减少捐赠收入;另一方面也让救援队员在背负时间成本、人身意外伤害风险之外,还要负担巨大的经济压力,阻碍了队伍的发展壮大。

  三、政策建议

  1.建议尽快出台《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管理办法》,为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提供正式的、制度化的渠道和途径,进一步规范社会应急力量日常管理、应急调用、培训选拔、激励考核等制度,明确社会救援力量的权利义务,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专业化的发展水平。

  2.建议尽快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明确购买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发生的物资及装备损耗、人身保险等给与补助的制度,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探索政府购置救灾设备、装备提供给社会力量用于应急救援的办法,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能力。

  3.新余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指导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责任,解决其实际困难,如协调保险公司为救援队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加强救援队队部建设,加大对救援队装备、物资、资金等支持力度,将救援队发展壮大,纳入国家救援队伍体系。

  4.救援队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严格落实救灾捐赠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款物接收数量、款物使用计划、项目实施进展等信息,自觉接受捐赠人和社会监督。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2

  一、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的总体情况

  XX区公安消防大队辖区总面积约487平方公里,人口约75万。辖区以城乡结合部和乡镇为主,共8个镇1个开发区,辖区内市政消火栓27个。XX区设有消防中队2个(XX中队、公馆中队,其中XX中队代管总队药剂站)。现役官兵34人,其中干部10人,士官17人,义务兵5人,合同制消防员8人。配置各类执勤消防车辆14辆,其中水罐消防车3辆、泡沫水罐消防车3辆、抢险救援车1辆、登高平台车2辆、战勤保障油料供应车1辆、战勤保障货柜车1辆、火场泡沫供给车3辆(其中20吨泡沫供给车1辆,10吨泡沫供给车2辆)。器材装备分别有侦检警戒、照明排烟、个人防护、堵漏洗消、破拆、救生等六大类。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大队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作为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试点单位,我大队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狠抓落实,于20XX年6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集灭火和抢险救援于一身的XX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

  二、20XX年以来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投入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精心谋划,以“三个依托”拉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序幕

  一是依托政府主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

  1、消防部门积极主动请示汇报。20XX年以来,两任大队长好教导员先后10次到XX区委、区政府沟通、汇报、协调试点工作,阐明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真正理解推进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取得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的支持。大队专门成立了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大队主官、一般干部分工包干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自下而上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各负责人的责任。

  2、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开展工作。20XX年5月13日,省总队政委牛跃光莅临大队指导综合应急救援工作,并会见了XX区何俊海书记和江中南区长,重点研讨了XX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20XX年5月25日,XX区政府召开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暨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试点动员会。20XX年6月3日,XX区政府迅速组织各相关政府部门在XX区公安消防大队举行XX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挂牌仪式,标志XX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正式成立。

  3、党委政府及时配套规章制度。消防大队以政府为主体推动工作的落实,推动区政府出台应急救援队伍组建通知、建设方案、三年规划、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引导综合应急救援工作纳入依法轨道,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供法律法规保障,促进工作开展的健康有序。XX区政府下发

  了《关于成立XX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通知》,从政策层面定位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XX区政府出台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项工作机制和职责要求。

  二是依托铁军建设,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进一步提升部队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XX大队以打造“消防铁军”为契机,认真分析当地灾害事故特点,立足应急救援实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拓展训练内容,规范救援程序,突出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实战性演练和跨区域多力量联合演习,不断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是依托社会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XX大队认真做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关信息报送工作,及时上报试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发现的问题。同时,针对工作任务重、人员警力少的辖区现状,通过新闻媒体开展综合应急救援工作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强化全民应急意识,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民应急能力。

  (二)按“以消防为主,其它部门辅助”的要求,扎实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1、确定队伍组建模式,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结合XX区的实际,确定全区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模式。

  首先,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依托区公安消防大队和公安、武装等重点应急救援力量组建,名称为“XX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分别由应急救援、通信联络、物资保障、医疗救护、专家技术、宣传报道六个小组构成。

  其次,成立XX区应急救援大队的领导机构,设第一政委1名,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区长担任;设政委、大队长各1名,分别由区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区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担任;每个小组各设组长1名。

  2、完善指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性与指导性。一方面,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定区政府成立分管副区长为总指挥、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指挥部,明确在政府统一指挥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力军,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指挥平台。积极推进综合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依托市公安110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救援调度指挥平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紧密、通信畅通的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初步建立。

  3、推进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渠道。20XX年经费由区政府以追加的形式拨给,从20XX年开始应急救援工作业务经费列入区政府正常财政预算,实现经费保障常态化,从制度上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

  二是强化战勤物资保障。区政府与区内的超市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依托商场、企业实现战勤保障物质充沛。

  三是加快训练场地建设。XX区政府将依托区公安消防大队现有的设施,建设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目前,XX区政府已先后投入150多万元进行训练场地改造和购置装备。

  三、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县级消防

  应急救援站建设经费需求

  1、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1)应急救援大队虽已成立,但规范化建设还很滞后。省政府关于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性意见以及省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和队伍建设标准迟迟未能定稿并予以下发,给应急综合救援大队组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促请市政府发文工作,仅有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通知,并无其他规范性、实质性文件保障。

  (2)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各部门联系较少,消防“单打独斗”的现象较明显。由于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单位和成员较多,又缺乏统一的运行机制,各单位重视程度、落实人员装备力度、响应速度等各不相同,根本不能同消防部队效率相比,致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消防大队主要行动上,加之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开展活动较少、主要以市消防部队日常训练、灭火演练、救援活动为主。成员单位、部门间联动、协同开展活动困难,难以形成合力,与国家关于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不相适应。

  (3)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装备器材配备不足,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用凸显不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主要是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应急救援

  大队建设的相关标准,我市应急救援大队需配备水罐或泵浦消防车2台(其中一台为城市多功能主战车),登高平台消防车1台,抢险救援消防车1台。目前,尚缺一台城市多功能主战车以及其它大批个人防护装备和特种器材装备。尤其是个人防护装备及特种器材装备尚未达到配备标准的一半。

  2、县级消防应急救援站建设经费需求

  目前,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主要依托消防部队现有装备,极大的制约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现有的应急救援器材已不能满足铁军中队的创建要求。按照应急救援大队建设的相关标准,消防大队尚缺一台城市多功能主战车和大功率泡沫水罐消防车以及一大批个人防护应急装备和特种救援器材。20XX年,我大队将全力争创铁军中队,望各级政府能以公安部此次铁军中队创建为契机,尽快落实应急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加大装备投入力度,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重点加强个人防护、防化救援、破拆排烟、生命搜救和反恐处突等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不断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结构。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3

  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落实,依法规范执法主体行为。一是坚持执法制度落实,坚持每季度召开消防监督执法例会,每月召开法制工作例会,落实集体议案、法律审核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二是全面实施消防执法全过程记录,同步应用执法记录仪和执法场所音视频监控,实现监督全覆盖。三是全面落实消防执法事项法制审核制度,每项执法决定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四是全面推行消防执法公示制度,将执法依据、人员、程序、结果和文书等信息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全面实施执法资格考试制度,从事执法工作的消防干部和消防员必须通过执法资格考试。

  (二)创新工作模式,扎实提高执法案卷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质量考评,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共开展考评X次,查阅案卷X余份。二是建立考评奖惩机制。修订消防监督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共组织考评X次,对考评优秀的人进行了加分,考评不及格的人次进行了扣分。

  (三)规范执法公开,打造立体、高效、便捷的一体化便民服务大平台。一是依法公布权责清单。大队捋清各项行政执法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以及对应的责任事项、职责边界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二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按照完成“两库”建设,开展“双随机”检查,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明确抽查范围、抽查事项和抽查细则,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检查计划和检查结果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向社会公开。

  (四)优化服务措施,推出便民利企新措施。一是进一步监护材料。全面清理消防执法领域于法无据的证明材料,确保能够通过部门交互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单位和个人提供。二是出台便民措施。实行容缺后补、绿色通道,推行预约办理、一对一专办等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部分职能部门仍片面地认为消防工作只是消防救援大队的职责,不能有效的履行本部门的消防监管责任,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现象仍客观存在。在日常的联合检查中发现,大部分职能部门过分依赖消防部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能正确认识“鱼”和“渔”区别。

  三、下一步措施

  (一)厘清责任分工。充分借助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等平台,健全联合防控、联合治理工作机制,出台相关细明确模糊边界,形成责任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结合当前广泛开展的创文、创卫等创建工作,推动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制订各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建设标准,健全完善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消防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系统)的消防安全监管。

  (二)进一步构建高效的.防控体系。一是健全立体监管模式。建强各级消委会,扭转“单打独斗”局面,强化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文广旅体、科工商务、等职能部门联防联勤,将施工工地、电动车、危化品储运、消防产品等重点领域纳入联合监管视线。二是建立大数据防控体系。将“智慧消防”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通过设施设备的集成化和高速公共网络的普及化为消防监管伸向末端提供解决方案,采用自动化控制、3D可视化和互联网技术,对重要消防设备和火灾高风险部位进行实时监控。

  (三)进一步完善规范的执法体系。一是完善执法顶层设计。结合消防执法改革和全国开展“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应当及时对一些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局面的旧法规和旧条例进行修订或废除,积极构建以《消防法》为主体,以地方消防法规、政府规章和技术规范标准为补充的消防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确保监督检查人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特别是在“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上,要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消防信息公示制度、随机抽查制度,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比例、抽查内容、抽查方式、公开方式、处理办法等,形成工作的闭环。二是健全监督执法模式。要丰富对消防违法行为的处理手段,增加约谈、执法建议书、指导告知书等警告警示类处罚,告知相关当事者或有关部门,明确各当事者或有关部门的责任,限制违法行为升级,促进守法整改行为。同时,在消防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火灾调查等执法工作的运行上建立全流程操作规范。

  (四)加强基层防火监督队伍建设。一是做好乡镇(街道)消防监管体系建设,大胆探索委托执法新路子,解决消防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定期培训、跟班作业、联合检查提升网格化消防监管工作能力。督促消防站、专职队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加强防消结合能力。加强微型消防站培训和业务指导,打造“防、消、宣”一体化队伍。二是有效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培养“一专多能”的监管执法人员,紧紧围绕夯实“五位一体监管执法模式”为主题,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4

  一、20XX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聚焦重点单位,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一是落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常态化管理。依托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信息系统,推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落实日常巡查、“三项备案”等制度,建立健全“户籍化”管理工作档案。二是做好微型消防站提档升级。依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微型消防站提档升级,全县160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全部完成升级改造。三是推行智慧消防应用。大力开展电动车综合治理,在全县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商业广场、医疗教育养老机构、生产企业推广建设智能充电设施,全县共建成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点491个,设置充电口4996个。全县73家单位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在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众聚集场所、劳密企业安装智慧用电技术,安装率达到78%。

  (二)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消防监督检查。紧盯高风险领域,扎实推进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和“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合力完成7家省、市、县三级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和11个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部署开展小微企业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等活动。组织开展高层建筑消控室值班情况专项检查,对存在无人值班、未持证上岗的15家单位依法受案处罚。20XX年度,大队共检查单位730家,发现隐患315处,整改隐患313处,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84份,罚款15.43万元。

  (三)广泛宣教,增强社会单位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一是实现全民参与。一年来,共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演练活动170余场,制作并发放消防传单6万余份;利用“红门开放日”累计接待群众参观消防、体验消防57批次5000余人。二是在《今日龙游》报刊、龙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定期报道消防工作动态、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宣传消防基础常识。三是实现创新宣传大成效。在“龙游通”平台开设消防板块开展知识大普及,每日发布防火知识、火灾案例、工作动态,开通至今,消防信息总浏览量已突破百万。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存在不足:从监督检查情况看,大部分社会单位尤其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都能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但也发现部分单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等情况。从大队内部执法制度落实情况看,也存在执法记录仪使用不规范、执法档案“周清月结”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维护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

  (二)问题原因:一是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存在重生产经营、轻消防安全的思想;二是大队执法干部、辅助执法文员消防监督执法业务不熟练,落实消防监督执法制度不严格。

  三、本单位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情况

  大队成立以教导员、大队长为组长,执法干部为成员的执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着力规范消防执法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每月开展执法案卷自查,每年开展公开述职述廉,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四、下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严格执法,对消防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二是聘请法律顾问,实行专业化指导,设立专职法制员,严格落实“周清月结”制度,规范档案管理,配齐消防监督装备,提升监督执法水平。

  三是探索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消防安全管理,有力整治消防安全突出问题。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5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努力把应急救援工作推向新水平

  为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使应急救援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党政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应急救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确保了应急救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建设

  在完善和修订应急救援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我镇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先后制定了《xx镇森林防火扑救预案》、《xx镇水库、山洪紧急避灾方案》、《xx镇冰雪灾害应急预案》、《xx镇农村聚餐应急预案》、《xx镇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了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救援工作预案,同时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分村社区管理为主的'应急救援管理快捷、高效的运转机制。

  三、强化保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以机关干部为主,成立了一支20人组成的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二是加强派出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抓好各村(社区)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置。镇财政将应急救援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经费及时到位,促进应急救援工作深入开展。

  四、强化宣传力度,营造应急救援浓厚氛围

  我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渠道,如“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月”举办消防知识讲座等,向广大群众宣传应急救援法律、法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应急救援常识进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形成全社区共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局面。

  五、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我镇对应急救援队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应急常识和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先后开展了防洪、消防、防火、道路安全知识,铁路安全知识等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六、认真做好风险排查工作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特点,镇应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安排了相关人员对本行业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整治,主要包括消防安全、施工安全、食品安全、森林防火、水库河流防汛等方面,做到了由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办公室具体抓,排查有计划,检查结果有记录,隐患整改有方案,安全措施有保障,通过排查和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各类灾害和事故隐患。

  七、加强值班备勤,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值班备勤工作,镇政府每天确保1名党政领导带领5-6名值班人员做到24小时值班,负责各类信息收集、上报,做到有早预防、早发现、早上报,及时、正确、妥善处理。

  总之,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查找差距,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平安桥驿”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6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突发事件多出自基层,受在基层,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对于我县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也应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应急领导机构,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扎实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要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要按照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管不管用是预案的生命线。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当充分体现应对突发事件各环节的工作,在编制时,要做到职责明确、简明扼要,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要结合预案积极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三、要抓好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基层应急队伍处于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是先期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一支基本素质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预警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组建基层应急队伍要充分整合现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要力量,要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落实后勤保障,改善技术装备,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处置能力。形成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地质灾害、医疗救护等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努力将各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要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预警。

  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同时要建立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重点区域、行业、部位要设立安全信息员,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要强化社会联动机制,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整体合力。

  五、要做好基层应急保障设施建设。

  乡村要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社区,特别是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加强学生食堂、宿舍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预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六、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和培训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熟练掌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措施,做到依法应对。其次,要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为公务员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列入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同时,要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四进五有”(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有机构、有预案、有队伍、有后勤保障、有科普宣教)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增强群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七、要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要求,明确办事机构和人员,理顺纵向、横向的对口关系,充实力量,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要坚持全天候值班制度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健全信息搜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全力做好信息收集准确,信息传递及时,隐患排查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大局稳定。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7

  为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提升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厉秀珍副主任带队,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调研了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和苍南县,实地视察了部分街道、村、企业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暗访了瑞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分别召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未实地调研到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报自查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坚持边组建、边应急,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xx年全市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2%和7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7.6%,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应急管理局于20xx年1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职责,2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紧接着,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也先后挂牌和完成“三定”。为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市应急管理局、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预警制度,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应急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合会商,及时商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防指工作导则印发实施,制定下达信息报送标准模板、救灾物资联动保供机制、高速应急通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控体系逐步建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消防工作纳入平安督查暗访和安全生产巡查。强化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化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城乡民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治理。出台“厂中房”整治标准和《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印发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单位(区域)名单的通知及20xx年省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计划表的函,省市已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70处。全市成立7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计划开展4轮安全生产巡查,第一轮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214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防灾减灾抢险救灾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截至5月31日,全年度需要完成的53项,已完成38项,其中7月15日主汛期前需要完成的47项工作任务,已完成38项,完成率80.8%。全市已完成六大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屋顶山塘、低标准海塘和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危险区风险图制定,初步确定人员转移阈值。完成1052台卫星电话配备,储备和协议代储冲锋舟、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1675台(套)。市县两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合计60万件,物资储备库19个,总建筑面积22730平方米。完成预案修编和3662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在全市11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30支,温州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构建起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水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四)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逐步到位。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消防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民生实事项目、“智慧用电”建设和电气火灾治理,先后在出租房和老旧小区安装“漏保”56.3万套,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7.6万个,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全部接入远程监控。消防“秒响应”平台建设列为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渔业充分运用AIS和北斗功能,重点加强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事故易发多发渔船的动态干预和动态监管。住建开发完成全市智慧安监防汛防台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建立了危房地址、人员信息、转移责任人和避灾安置场所“四大要素”的危房人员清册,并一周一更新一汇总。“安监云”平台得到推广运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还存在跨部门协调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的协调体系不健全。一是安全共享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二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救与防的关系。虽然各部门职责明确,但各阶段要分工不分家。三是在消防工作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剥离后,基层消防监管和出租房管理力量力度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明确职责。四是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我市各类安全隐患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压力大。全市35.6万家居住出租房、16.7万家合用场所、50余万栋“通天房”、5129幢高层建筑、179万辆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小微企业众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我市现有各类海洋渔船6136艘,渔船作业受海洋灾害性天气影响,事故险情常有。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执行不到位。今年因为疫情,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而忽视安全,导致日常管理缺失。三是个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安全生产、消防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难以提升。

  (三)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一是各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乡镇(街道)存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转岗混岗现象,不利于奖罚措施落地。三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空编较多,专业性和稳定性不足。惧怕安全生产追责压力,不少干部不愿考取执法证,存在着畏难情绪,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安监所)人员编制总数1379人,实际到位879人,到位率63.7%,持有执法证的仅占30.8%,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比30.9%。

  (四)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中机制体制类项目尚未开展演练,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成果未逐一核查,未集成到智慧应急一张图。危险区风险图和人员转移指标还未经过演练和论证。二是针对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突发情况,应急演练以单一部门自行组织多,涉及多部门综合演习组织不多、联动不够,军地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不完善。三是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全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2610人,其中工作满2年以上的仅816人,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专职队仍缺少独立的营房、车库,器材配备不达标,人员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救援队伍需要规范提升。现在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和建议

  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跨部门协调体系。一是适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作用,细化责任分工,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使应急工作流程常态化。二是进一步理顺转隶后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优化防汛防台抗旱等相关应急预案,从细从紧,理顺职能。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派出所要继续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等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强化持证上岗,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健全企业基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进一步加强销号管理和执法。落实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紧盯任务清单,落实任务销号管理。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发出预警,明确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及时上报,早销号。集中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防大巡查,切实摸清隐患底数,逐一制定整改清单,实施隐患挂图销号。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行业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整治,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电动车销售经销商,严厉打击违规载客。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增强稳定性。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空编补员时,要选择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专编专用,规定从事应急管理岗位未满一定年限的干部不得转岗。三要加强基层社区、村(居)干部应急业务培训。四要加强队伍锤炼,不断充实救援力量。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和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性救援训练。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演练,促进军民融合,通过共同救援模拟训练,提升实战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联动能力。五要加强培育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推行政府购买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规范提升社会救援队伍。

  (五)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安监,积极推广运用高危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有害物质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三是重点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着力提升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的入网率、上线率和数据合格率,及时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以及打电话、吸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四是依托“安居码”搭建出租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出租房线上动态监管。将“两类场所”智能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调度。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相关文章: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精选6篇)11-18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12篇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12篇)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精选12篇)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精选12篇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集合12篇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通用12篇)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集锦12篇01-15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报告汇编12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