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25 13:32:32 赛赛 历史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2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3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建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4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5

  一、古代古代书法、绘画、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1.书法艺术:

  ⑴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⑵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⑶王羲之:

  ①东晋时大书法家,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世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有《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后人称其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③书法特点: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绘画艺术:

  ⑴顾恺之:东晋人,其绘画题材非常广泛,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⑵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雕塑和石窟艺术:

  ⑴秦陵兵马俑: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⑵石窟艺术:

  ①时间:北朝。

  ②目的: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

  ③主要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④特点:石窟里雕刻着数量惊人的大小佛像,周围石壁上满刻着浮雕。这些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6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三、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7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

  (生产工具)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8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等。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9

  一、炎帝:

  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

  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⑶号称人文初祖。

  ①相传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

  ③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

  ⑷孙中山赞黄帝: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毛泽东语: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三、尧、舜、禹的传说:

  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②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③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⑵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后,推举舜做继承人。舜年老后,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传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0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紫禁城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1、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4、清朝曹雪芹《红楼梦》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占有重要地位。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徐渭:善于泼墨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其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1

  一、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

  ①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的国家。

  ②长平之战(赵国将领赵括纸上谈兵)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③随着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④

  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将中国的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②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

  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5、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⑵经济文化方面:

  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③统一文字(先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是隶书);

  ⑶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⑷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6、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

  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②赋税沉重,残酷地剥削。

  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起义军攻下陈,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中国历第一个农民政权)

  3、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5、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2

  1、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建立者:赵匡胤。

  (3)都城:汴京。

  (4)发展:北宋政权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政权的建立。

  (1)民族:契丹族。

  (2)时间:916年。

  (3)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4)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5)发展:契丹→辽。

  3、檀渊之盟。

  宋辽并立时期双方经常进行战争,1004年,辽军大举进军北宋,辽军前锋直指檀州,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在寇准的请求下,宋真宗抵达檀州,宋军士气大振,重挫辽军。

  次年,双方订立合约,: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岁币”。史称檀渊之盟。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3

  ①北:P40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②印刷术

  北:P40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P8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指南针

  北:P82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造纸术

  北:P87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⑤火药

  北:P82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4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祖冲之:南朝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2.成就:测算一年的时间与现代相比,只差50秒;造千里船;设计制造水碓磨;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北朝农学家。写《齐民要术》

  2.《齐民要术》: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3.地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占有重要地位。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水经注》

  2.《水经注》: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5

  一、明朝的科技名著

  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

  意义: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

  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由蒯祥等人设计的,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明朝的小说和戏剧

  1、明朝的小说

  A、《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辽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C、《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明代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6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

  ①任用贤才(姚崇);

  ②重视地方吏治;

  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06-27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0-19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01-11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07-28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12-19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07-21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12-06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8篇02-28

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居民知识点04-30

【合集】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