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2-26 12:14:05 总结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1

  基本平面图形

  1、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的中点: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BM=1/2AB(或AB=2AM=2BM)。

  4、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5、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6、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7、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8、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9、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0、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1、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2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3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equationsoftwounknowns)。

  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在现实情景下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

  用“<”(或“≤”),“>”(或“≥”)等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要点诠释:

  (1)不等号的类型:

  ①“≠”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两个量谁大谁小;

  (2)要正确用不等式表示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就要正确理解“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等数学术语的含义。

  2.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要点诠释:

  由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可以知道,当对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取一个数,若该数使不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就是不等式的一个解,我们可以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理解,一般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可将此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利用不等式的概念进行判断。

  3.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如:不等式x-4<1的解集是x<5.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

  (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那么。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

  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