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摘抄

时间:2022-11-20 19:02:5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读书笔记摘抄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笔记摘抄15篇

读书笔记摘抄1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 “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 “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P102

  10.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

  1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P105

  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P138

  13.教育离不开谈心,而让学生觉得“够哥儿们”的谈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艺术有时就是谈心的艺术。P140

  14.学习上“每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唯有坚持,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P147

  15.真理总是朴素的。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每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

  16.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P149

  17.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P166

  18.教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这正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转机所在——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来说,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P168

  【拓展延伸】

  教育魅力读后感

  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需要经常读一些关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书,最喜欢的一是《第56号教室的故事》,再就是这本《教育魅力》了,说实话我喜欢这本书的前半部分。

  做一个有责任的教师

  开篇两个高端访谈也奠定了它的基调,那就是要相信教育是有魅力的,而且具有时代魅力。魅力,就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推动社会进步、国家民族发展。正如 “***国情咨文中有一段话:“正在考虑职业选择的年轻人,如果你想让我们国家前途有所不同,如果你想让一个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成为一位教师吧!”

  可见,教师一头担负着家庭的未来幸福,一头承担着国家民族的希望与责任。我觉得做一个有责任的老师去培养有责任担当的人是教师最崇高的职责,而责任感需要人格的尊重来维护,需要公平和正义来支撑。它要求老师除了授业,更要传道,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需要爱与负责任的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品行和人格,使学生能够适应每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进而彰显教育的魅力。

  教师的敬业精神很重要

  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教《论语》导读能使学生泪流满面,而哭的原因竟是“因为老师上课的内容正是自己心里想讲的话,但以前没有人对自己说,一下子良心觉醒,感到震撼,觉得自己以前有很多事情做错了。”张教授说这也给了他很大震撼,不是说老师须臾做布道者给学生说教而是学生期望得到这样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你不给他,那么他得到的就是社会给他的“唯我独尊”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几件类似的事情:一个高一学生被另一个学生以打闹的形式侮辱,当老师去制止并想给他讨回公道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认为老师没有必要管,没有人欺辱他。其实那个学生是在公共场合从背后跳起摁了他的头、并做煽脸动作还伴随大叫声被老师制止的。首先是不文明、不礼貌的举动,其次破坏了学校规定的不许在公共场所大闹的纪律,再者也容易引起同学之间的矛盾。最后老师反复给同学举例说理,那个同学最后说,老师确实是我糊涂,但原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这样的道理,现在我明白了。

  还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也经常是上课铃声响过或者就要上课了他却要去上厕所,并且觉得没什么呀,后来我跟他说你这样做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个不好的习惯,一耽误自己上课,二影响老师上课,三影响大家学习,精力分散、心情不爽又没法说,对所有人来说是希望老师管管的,这个同学竟然也说原来经常这样也没有人管,所以也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错。

  从以上事例感觉到老师的敬业固然重要,但如何创设让人敬业的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老师与学生应该多在一起参加活动,多开设一些让自己学生喜欢的课程并一起研究,这样才真的能产生师生互动,师生情谊自然形成,如此若干年后当有人说你曾经是我的老师,幸福感也就不缺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多个方面,其重头戏就是教师的教育魅力。该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魅力,一般包括(1)形象魅力。(2)情感魅力。(3)学识魅力。(4)才干魅力。(5)品格魅力。以上五种构成了教师教育魅力。而经作者所做的高中生问卷调查显示,教师最吸引学生的教育魅力首推人格魅力(66.2%)、其次为师爱魅力(15.3%)、学识魅力(12.1%)和形象魅力(6.4%)。这表明,教师最吸引学生的不是表面的东西,而是从教师骨子里焕发出来的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人格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教育个性的综合体现。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用一种人格去塑造另一种人格的事业,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拥有崇高思想境界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第一,有“爱”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交换信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可以说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但这个爱饱含着对孩子锐利的严格要求,是大爱。马卡连柯的一段话让我顿悟,让我觉醒,他是这样论述的:“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学生的爱,尽管可能这个学生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可见,教师的爱不仅仅是一种付出,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包容,一种浸润和转化的艺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爱怎么讲都不为过。

  第二,学习

  该书告诉我们教育的魅力在于创造,那么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新发现,你要像惧怕火焰一样惧怕精神的僵化!”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学无止境,韩愈《师说》也阐明了一个观点,好问博学方能为人师,古希腊将有智慧、有思想的哲人称为“老师”,正所谓人因读书而高贵,人因思想而伟大。

  第三,尊重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爱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一个孩子的未来,那怕是学习再差的孩子,所以,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善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力、个性和感情,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用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用品德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的品德,用智慧启迪着学生的智慧,用灵魂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提升教师教育魅力,需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的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在一项针对中学生的关于“什么是你追求的”调研中,美国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于“真理”和“知识”,而我国学生则是“财富”和“个人地位”。这样的价值观说明了什么?——信仰的缺失。

  提升教育魅力需要教师要严以律已,注重身教。教师使自己既有道德修养,又有力量和水平,学生自然信服你,正如陶行知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提升教育魅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我很欣赏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这是最大的智慧。认识自己,我会做什么?我该做什么?这种认识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他自己,唤醒他自己,找到他自己,发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形成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最终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提升教育魅力必须坚持学习,坚持创新,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水滴石穿,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每个学生的生命过程中,一定有一位教师是他(她)心目中的英雄,那么对于这个学生而言,这个教师就是他(她)心目中最有魅力的教师,我愿笃信前行。

读书笔记摘抄2

  1、醒来之后,我抬起头,看看窗外,白雪皑皑的一片,心里的压抑看见这白白的一片好多了。走出家门,用皮肤感觉着冬天的温度,用鼻子嗅着冬天的气味,还是那样的熟悉。把双手放在白白的雪上,感受雪的寒冷,手不一会就变红了,而且僵硬。这和小时候的冬天不同。 这就想小时候的冬天和我最好的朋友。

  2、若是在这样的时刻里还不肯还不敢说出久藏在心里的秘密,若是在享有的时候还时时担忧它的无常,若是在爱与被爱的时候还时时计算着什么时候会不再爱与不再被爱,那么,我哪里是在享用我的生命呢?我不过是不断地在浪费它在摧折它而已罢。

  3、珍惜感动,它会是你成功路上的无价之宝。因为有了感动,我们不会再感到寒冷;因为有了感动,我们不会再感到孤单;因为有了感动,这个世界变得温暖了。常钊因为在地震时受到帮助而感到感动;国人因为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感动;灾民因为受到帮助而感到感动,珍惜感动,这会成为你独特的美。

  4、年轻的时候,总是紧紧跟随着周遭的人群,急着向前走,急着想知道一切,急着要得到我应该可以得到的东西。却要到今天才能明白,我以为我争夺到手的也就是我拱手让出的,我以为我从此得到的其实就是我从此失去的。

  5、人到中年,逐渐有了一种不同的价值观,原来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再那么重要了,而一直被自己有意忽略了的种种却开始不断前来呼唤我,就像那草叶间的风声,那海洋起伏的呼吸,还有那夜里一地的月光。

  6、美,无处不在。美,是一个晨曦初霞的黎明,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是一株娇艳欲滴的花朵。

  7、童年,总充满多彩的梦,幻想有一双翅膀,像小鸟在天空中飞翔。曾幻想有一件隐形衣,不仅能隐形,还能穿越时空,上天下海。童年的梦如肥皂泡,虽然虚幻缥缈,可却承载你的童年。

  8、朝晖夕阴,变幻万千,世事本就无常。曾经繁华的城池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自然免不了怀古伤今之叹;昔日粉白黛绿的娇容在流年中逝去,也免不了一番感伤之辞。有人惜弦月之缺,亦有人赏弦月之姿。时光流转,世事更变千年如走马,花开花谢,四季更迭,这本就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有你的心态。

  9、河里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有的荷叶才只冒出一点嫩尖,可爱极了;有的已经长成手掌般大了,微风吹来,随风摇曳;还有的已经长成”大玉盘“了。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亲密无间。水珠儿在叶面上滴溜溜地滚动着,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10、幸福,宛若尘世的精灵。有时你苦苦追寻,却怎么也看不到它的身影;有时你突然回首,却发现它就在你的身边。幸福不关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要知道,有的人锦衣玉食,却生活得痛苦不堪;有的人粗茶淡饭,却享受着笑语欢歌。

  11、不一会儿,天空便一色纯白,所有的灰暗都被那道红光驱走了,天边的颜色变了,变得闪起金光,金光四周的云霞则是一片粉红,就在这一瞬,天边突然光芒四射,我看到了太阳的脸。他在笑,笑着跳出山顶,大地被照亮了,我也被照亮了,我不仅暗叹,好美的初阳。我在这一瞬,看到了太阳最美的一面。我的大脑拍下了这美丽的瞬间。

  12、我,坚韧而挺拔,高洁而谦虚,优雅而潇洒。我便是——竹。很荣幸能与松,梅两位好友共称为岁寒三友。我,承蒙大家厚爱,被大家当做吉祥物,更被无数诗人所称颂。如”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13、细看荷花,还真是千姿百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小花苞;有的只开了一半;那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洁白的.仙女在跳舞;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令人赏心悦目。

  14、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所以,请让我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请让我学着不去后悔,当然,也请让我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请让我,让我能从容地品尝这生命的滋味。

  15、人生路途中,谁没有过迷惘失意,谁没有过艰难挫折?正如悲观者认为成功是地平线上的太阳,可望不可即;于乐观者是指引他通向成功的路标,近在眼前。你待世界以何种态度,世界就会以何种态度来对待你。

  16、常有人问:幸福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觉。当你收获时是一种幸福,付出是一种幸福,淡泊宁静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你感觉到了没有呢?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17、留心感动,它是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留心感动,它会成为你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留心感动,它会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人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但我却觉得,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感动,而是一双发现身边的感动的眼睛。

  18、感激感动,它会成为你独到的内在美。感激对手,因为他激励自己,使自己进步;感激生活,感激生活带给你挫折,因为它使你更坚强;感激父母,因为他们带给你生命;感激感动,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有捕食关系,还有互助关系。

  19、青春中的我们也是莽撞、叛逆、无理取闹的,因为我不想逃避什么,可这也正好象征着我们是青春的。但是,每个人在长大成熟之前都会做事毛毛躁躁的,谁又敢说不是呢?但是我们也有许多的优点:创造力强、想象力丰富等。这是上一代人永远无法比拟的。而我,正处于人生中阳光最充足的时间,就像早上8、9点钟的太阳,散发着光芒。没有理由不为青春自豪、骄傲呀!

  20、整个人类的生命就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读书笔记摘抄3

  儿子长大了,母亲依然目送他离开,就像曾经她的母亲目送她走远。父亲老了,走了,女儿想要抱起他,再走一次尘世的路,就像她的儿子,总会有一天“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目送她的老去。这是一场轮回,一场目光和

  生命的轮回。儿子的疏离不可避免,父母的`老去无法抵抗,他们的离开不能停,而你我不必追。

  “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记忆衰退的母亲认不出自己的女儿,电话里一遍遍重复:“你是谁?你是我的女儿?”但她知道她“只有一个女儿”。

  女儿陪母亲买衣服、做按摩,给母亲涂指甲油玩。长长的夜,空荡荡的街,女儿牵着母亲散步。母亲已看不懂写着安慰话语的便条,母亲衰老得手背只剩一层皮,母亲一遍又一遍回到四十年前的记忆。韶华逝去,时光不

  返,但她的女儿,还是那个谁也夺不走的女儿。

  “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母亲拨开女儿的手,恐惧溢满深陷的眼睛。她要回到她的旧时光。旧时光里,她的家在小溪尽头、群山深处,那儿有一座传下几代的房子,开着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田里种着

  豆,杨梅和桃子挂在树上,晒辣椒的竹篾子靠在井边。

  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她听不出女儿的声音,她只知道电话那端是她“喜欢的人”。母亲很幸福。就像女儿说的: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

  儿子已经长大,不再黏在妈妈胸口上听故事,不再跟着妈妈到处爬,像一只小狗。儿子已经长大,耳朵上挂着耳机,手插进口袋,眼神里是冷淡和不羁,像极了这个年龄的我们。儿子不会表达,母亲能够理解;儿子拙于

  亲昵,母亲全部宽容。儿子会教给母亲怎样做饭,节日里发一封笨拙的信函,居然也,像极了这个年龄的我们。

  中年人就是这样,目送着儿女长大、离开,转身再目送父母的衰老、离去。这份悲伤里夹杂着惆怅和欢欣,于是他们写出文章,给儿女以启迪,给父母以缅怀。儿女和父母,一个是爱,一个是恩。一个是全然付出不求回

  报,一个是全然回报也报答不完。但不管怎样,中年人的安慰,是早晨背起书包上学的儿子和挎上菜篮出门买菜的母亲,晚上还会平安完整地回来。

读书笔记摘抄4

  《红岩》,对于这我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在书中切实感受一下那理想与信仰就是一切的年代!

  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一句话是许云峰将要被反动派秘密裁决时所发出的呐喊,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死亡,对于一个战斗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这是何等的豪气,面对鬼门关,许云峰诠释了什么叫视死如归。死亡并不能让他屈服,只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理想。

  书中最触动我心灵深处的人物是江姐,如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安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明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把持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突然失去亲人的打击没有击倒江姐这个坚强的弱女子,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刚强的战士,她把对反动派的仇恨带到了渣滓洞,在集中营里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情报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秘密,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佩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她,安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书中令我感动的英雄还有很多,如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斗争,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让我折服。什么叫做英雄,他们就是,面对肉体上的折磨,他们毫不屈服,依然坚持着心中的那份信仰!

  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斗争不息。无数大义凛然的革命先烈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保卫党的尊严和秘密,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如今的繁华昌盛、国泰民安!

  读完《红岩》,看着眼前这个繁花似锦的世界,脑海里显现的却是江姐坚毅的脸庞、瘦弱身躯,蓝色旗袍上那鲜红的毛衣,就像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

  读完《红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这句话。

  读完《红岩》,我深深震撼于书中主人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正是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构成了红岩精神——它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执着追求,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活力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读完《红岩》,我久久不能释怀。如今虽然我们的生活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很多可贵的精神在现实中也消失殆尽。我们的生活就如同快餐,虽然能填饱肚子,但是却没有营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适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我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我麻痹了精神。而《红岩》及时的让我警醒,相比于那个年代的青年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汗颜。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岩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其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把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红岩精神传承下去,一方面是牢记历史,另外一方面是赋予其时代的烙印。我们要认真的思考:如何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斗争?!

  在如今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身怀远大抱负,为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为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中国而拼搏!

  把工作做好,遇到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灰心,永不言弃,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这就是我的信仰,它将一直牵引着我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迈向前方!

读书笔记摘抄5

  背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我们都会忽视掉藏在背影下的那最珍贵的东西。在文学的殿堂中我读到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当然也包括我。

  读《背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文中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前行”的背影却还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它似一根琴弦,一经拨动,便触动我的心灵。

  在中国几千年浩瀚文学中,歌颂父亲的文章不计其数,而朱自清只是以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一个普通的动作,没有高调的铺张,也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让人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其中的浓浓的亲情。我想起我的父母,如此细腻的温暖,滋生在我的心底。

  我很敬佩作家们或擅于写文字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感情从笔尖流泻于纸上,自然而亲切,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心灵随之跃动,情感随之流露。就像《背影》这篇文章一样,能带给我们感动。作者写到父亲去给他的儿子买橘子,要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那边的月台。父亲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很努力的样子,作者看着父亲的背影,留下了眼泪。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背影,就已能够表现一位父亲全部的爱。

  我知道了父亲是我们人生遮阳的大树;是我们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我们开拓未来的指路航标。父亲就是一座大山,即使不在身边,但他仍会在远方关注我们,他那凝练而坚定的眼神教会我们勇敢坚强;他那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教会我们健康成长;他那宽阔而安全的肩膀教会我们包容——他将是我们一生都该铭记的人。

  恰好最近有看到爸爸题材的电视剧——《小爸爸》。现在再回味朱自清的背影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在《背影》中,作者从爸爸的一个个背影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而在《小爸爸》中,我感觉到浓浓的父爱是站在儿子的角度。主人公于果也会答应儿子的小小要求。他知道儿子喜欢吃披萨,就自己买了材料在家里一点一点的学做,为的就是让儿子高兴。学校举行足球赛,因为打了平手,儿子没有得到去云南旅游的

  机会,他会自己掏腰包,独自开车带儿子从北京到云南旅游,为的就是满足儿子的心愿。在云南的时候,于果喝多了酒,答应儿子给云南的孩子盖一所学校,他没有因为是醉话就逃跑,而是卖掉自己的车买了材料,为的就是履行对儿子的`承诺。于果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和朱自清文章里的父亲一样细心。

  写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想着自己爸爸妈妈的背影是怎样的,却不那么清晰。我很惭愧,在父母呵护下幸福的生活的我好像忽略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以为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小时候对于爸爸我竟然还有埋怨,一直以来,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和妈妈在一起,因为爸爸经常出差,经常加班,他回来我经常已经睡着了。我怨爸爸不能像其他小朋友的爸爸一样带我到处玩耍,我也羡慕幼儿园放学后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会一起来接。直到长大以后我才真正懂得爸爸是为了家庭,为了我和妈妈,在外打拼而牺牲了很多和我们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他真的很伟大。

  爸爸给我的关爱没有挂在嘴上,淡淡的,常常在不经意中流露。比方说,我有时候写作业到很晚,爸爸只要在家都会陪着我,感到一旁爸爸写东西的身影,我就会心里特别踏实,爸爸会在我犯困的时候倒一杯牛奶给我,代替咖啡给我提神,我心里真的很感激。还有的时候我的题目实在不会做了,就会请教爸爸,爸爸会抽出时间给我来做出讲解,做出提示,哪怕是出差在外,他也会在电话里给我分析题目,非常耐心,常常他会在电话里对我嘘寒问暖。

  读完《背影》最大的感触就是爸爸的爱,不会挂在嘴边,而在行动中。是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会像母亲那么直白细腻,往往是更加隐晦,如涓涓细流温暖女儿的心田。他们不需要开口表达,更多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有时候,只是一个背影,却让你感觉到无比的信赖和安全感

读书笔记摘抄6

  1、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

  2、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3、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 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4、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5、这时候我注视着眼前的雨水,心里想着,下吧、下吧,随便你下到哪一天,大地要再度绚丽光彩起来,经过了无尽的雨水之后。

  6、四周的窗全开着,雨做了重重的帘子,那么灰重的掩压了世界,我们如此渴望着想看一看帘外的晴空,它总冷漠的不肯理睬我们盼望。而一个个希望是如此无助的否定掉了,除了无止境的等待之外,你发现没有其他的办法再见阳光。

  7、每次考试就像是一种屈辱,你说你会了,别人不相信,偏拿张白纸要你来证明。

  8、就是时光倒流,生命再一次重演,我选择的仍是这条同样的`道路。

  9、雨下了那么多日,它没有弄湿过我,是我心底在雨季,我自己弄湿了自己。

  10、总有一日,我要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那时我要躺在床上,静静的听听窗外如洗的鸟声,那是多么安适而又快乐的一种苏醒。到时候,我早晨起来,对着镜子,我会再度看见阳光驻留在我的脸上,我会一遍遍的告诉自己,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我会觉得,在那一日早晨,当我出门的时候,我会穿着那双清洁干燥的黄球鞋,踏上一条充满日光的大道,那时候,我会说,看这阳光,雨季将不再来。

  11、我想,一个人的过去,就像圣经上雅各的天梯一样,踏一步决不能上升到天国去。而人的过程,也是要一格一格的爬着梯子,才能到了某种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满江风月,青山绿水,尽入眼前。这种境界心情与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上面将是什么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

  12、我今日担着如此的重担,下辈子一样希望拥抱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生。

  13、如何才叫做健康的生活,在我就是不断地融合自己到我所能达到的境界中去。

  14、此时,这一个本来没有意味着什么的动作,就被莫名其妙的蒙上了一层具有某种特殊意象的心境。辛堤那样在阳光下走近,就像带回来了往日在一起的时光,他将我们过去的日子放在肩上;走过桥,上坡,一步一步的向我们接近。

  15、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去,虽然我一再的说夏天我要那间有大窗的房间。七天的日子像梦样飞逝而过,我却仍然放不下尘世的重担,我又要回到那个不肯面对自己,不忠于自己的生活里去。

  16、我的心境,已如渺渺晴空、浩浩大海,平静,安详,淡泊。对人处事我并不天真,但我依然看不起油滑。我不偏激,我甚而对每一个人心存感激,因为生活是由人群共同建立的,没有他人也不可能有我。

  17、四周没有东西可以触摸,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

  18、夏季没有带着阳光降临,却带给我们如许难挨的一个季候。

读书笔记摘抄7

  夏洛克·福尔摩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挽救那一场场悲剧的发生,而我呢?只能用满腔的敬佩来祭奠这位天生善于观察和推理的侦探。

  当我手捧这本陌生的书本时,我就知道这会是一本好书,会是一本令我不能释怀、爱不释手的书,当然,我的推测没有错,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一本能开阔我思维的书,一本让我多愁善感的书,一本让我绞尽脑汁的书,一本……

  “血字研究”时的果断、机智,令我大开眼界,无论是那敏锐的察觉力,还是那绝伦的推理,都让我为之陶醉。他总是能以他的实践及推理给大家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不论多么困难!直到“歪唇男人”这一股暖流一直流便我全身,这样离奇的案件对福尔摩斯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此时我才知道自己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不值一提,那样的不堪一击。好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哪!“五个桔核”中,那个毫无线索,毫无根据的凶杀案,根本就无懈可击,而福尔摩斯竟以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惩罚并破了这个至今我仍摸不着头绪的案子。

  终于,我读到了“最后一案”,此时此刻,我是多么不想读下去的,因为我知道,福尔摩斯的最后一案一定是匪夷所思,而又令人痛心的。

  不出所料,当我看到“我怀着悲痛的心情握笔写下这个最后的案件”时,我深深的明白了,福尔摩斯离我们远去了,看到这几个比凶杀案更能恐怖的'字眼,我不由得心头一颤,这位杰出的天才就这样走了,无声无息的……我想,他一定是为了破案才牺牲的,我想,他一定是!知道书本只剩下最后三页的时候,我再也没有什么勇气接下去读了,只是看着福尔摩斯就这样即将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一个“肺结核后期”就将华生引开了,虽然这也是福尔摩斯的意思,但是,这毕竟让人痛心了点,假如华生一直与福尔摩斯同行,事情的结果会不会改变呢?也许不会,也许会断送两个人的性命,所以,我相信福尔摩斯,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读完“福尔摩斯”留给华生先生的信时,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泪水悄然滑落,伟大的福尔摩斯侦探,你就这样同你一生中最强劲的对手被埋葬在了瀑布之下,你的生命得到了永恒!

读书笔记摘抄8

  抽噎、欺辱、叮嘱、懒惰、卑贱、辉煌、模糊、靠拢、尘埃、念叨、拾掇、深闭、寒碜、廊檐、轻飘飘、清幽幽、描红模字、明媒正娶、模模糊糊、绵绵软软、棱棱角角、神色不安、比手画脚、一片迷乱、毫无目的、自言自语、喷云吐雾、笨嘴拙舌、叽叽喳喳、抽抽搭搭、回心转意、糊里糊涂、绵绵软软、擦来擦去

  1.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可是我怎能忘记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那里有我一生最纯净最宝贵的回忆啊!

  3.驴大概是饿了,它在地上卧着,忽然仰起脖子一声高叫,多么难听!黄板牙儿过去打开了一袋子干草,他看见吃的,一翻滚,站起来,小蹄子把爸爸重在花池子边的玉花给踩到了两三棵。驴子吃上甘草子,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黄牙齿露着。

  4.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

  5.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

  6.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7.她把红花朵捣烂了,要我伸出手来,又从头上拿下一根卡子,挑起那烂玩意儿,堆在我的指甲上,一个个堆了后,叫我张着手不要碰掉,她说等它们干了,我的手指甲就变红了,像她的一样,她伸出手来给我。

  8.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9.太阳照在他的脸上,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了。

  10.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11.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注进万顷碧波,使单调而平静的海面而变得有些色彩了。

  12.天气暖和多了,棉袄早就脱下来了,夹袄外面早晚凉就找上一件薄薄的棉背心,有凉又软。

  13.早晨的太阳,正照的西厢房里,找到她的不太干净的'脸上,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流过泪坑淌到嘴边了。

  14.那跨院,仿佛一直都是关着的,我从来也没见过谁去那里。我轻轻推开跨院门进去,小小的院子里有一棵不知什么树,已经长了小小的绿叶子了。

  15.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6.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适地露出来。左嘴角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漩儿。

  17.小我仰起头来,望见了青蓝的天空,上面浮着一块白云彩,不,一条船。我记得她说:“那条船,慢慢儿地往天边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她现在在船上吗?往天边上去了吗?

读书笔记摘抄9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对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作详细具体的解释阐述,而是总结概括性地对各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精神做出精练的归纳,并从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读者理清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

  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著作。而《美的历程》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本书与其他美学著作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 “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编写美学史时能够不破坏艺术发展的连贯性,不轻易划分时代或为其强加一个所谓的“艺术时代特征”,却能使整部著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美学了解之深以及他处理如此长的历史材料时的高明之处。

  好的美学著作不仅能够告知读者自己的美学观点,而且还会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思考。而《美的历程》便让我在阅读中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痕迹。

  一 美的起源

  作者在第一章“龙飞凤舞”中多次提出,远古图腾时期的器物(包括用小砾石等制作的装饰品)“并非为审美而制作”。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在旧石器时代,劳动人民离“为审美而制作”器物还有数十万年的距离。那么我们用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器物是否有意义呢?我们是否只能够用“巫术说”、“宗教说”、“劳动说”、“游戏说”这些艺术起源的理论去分析它们呢?

  我并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也认为用“巫术说”和“宗教说”解释美的起源最具合理性,但人对美的意识和觉悟是可以从中独立出来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及:

  “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红穿带、撒抹红粉,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

  在山顶洞人的眼中,红色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这种意义也许还不能被看作是审美意义,因为它完全服务于宗教礼仪。但是人们选择红色而并非其他颜色作为特殊意义的象征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我们知道“红色”之于人有其特定的、普适的官能刺激。这种刺激也许是动物性的,但它所所引起的情感就不能笼统地归纳为“动物性的生理反应”了。所以我认为,山顶洞人选择红色作为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象征的过程应该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虽然这种审美与动物本能的反应之间的界限仍然比较模糊,但前者绝对不可以被后者所包含。

  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稍晚的原始歌舞之中。我们之所以可以用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远古时期的器物和巫术礼仪,就是因为我们和当时的劳动人民一样具有这种相似的审美意识。

  二 美的传递

  从青铜三代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前的清朝,中国工艺艺术一直没有中断过发展的步伐。工艺作品,从饕餮青铜到明清家具都是出自工匠的巧手。但优秀的工艺作品往往归社会的上层所有。工匠与社会上层的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出社会发展对一时期的艺术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层所代表的艺术趣味应该是有区别的。但是从工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精神却淡化了阶级之间的审美差别。

  以饕餮青铜为例,“青铜的铸造者是体力劳动者甚至奴隶”,一些大型青铜器的制作更要由数百位奴隶共同完成。如果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威严、力量和意志的饕餮纹是由这些奴隶设计完成的,是不是就可以说明奴隶能够理解统治阶级的审美精神呢?

  若要排除以上所说的假设,就等于认为青铜时代的工匠只是掌握了铸造青铜的技术。然而技术是死的,它不可能和技术所要表达的内容(饕餮纹以及饕餮的寓意)完全分离开来。如果说社会上层掌握的仅是工艺品的“内容和寓意”,而工匠们掌握的仅是“技术”,那么工艺艺术便是一个内容和技术脱节的艺术,根本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由此我认为,以实用为其重要特点的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是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审美交流的重要媒介。虽然这种交流也许并不是他们有意识的主动行为,但它不自觉地、客观地融合了一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

  三 美的表现

  人们往往用“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来区别古代东西方艺术。这种区别在同时期的西方古典油画和中国古典山水画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虽然李泽厚先生没有在《美的历程》中提及,但“再现”和“表现”的差别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二万多年的马德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阿尔塔米拉壁画(位于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以壁画中的野牛为例,作者运用了赭红、黑、褐等颜色,不仅勾勒了牛的线条,还填充了它的质感。除了严格地按比例刻画出牛身、牛蹄、牛角、牛牦等细节,还用阴影表达了牛的厚重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旧石器时代西方艺术已经有力求真实、准确地再现自然的倾向了。

  与其时代相近的中国远古壁画往往只有一种颜色,而且都是简练地刻画出动物或人物的线条,同时刻意地夸张动物某个特征部位(如牛的角往往比其他部位要大和明显),使人很容易辨别出各种动物的种类(这种夸张和有重点的表现与今后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无疑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远古壁画发展下去,就更能体现东方 “自然的表现”的特点——从圣牛身上的饕餮纹到狞厉的青铜面具,都已经离真实的自然事物很远了。

  古代东西方艺术特征的区别还影响到了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西方古典艺术的理性、写实以及其严格的透视理论一直是画家们必须遵循的法则(直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奈为代表的印象派才开始掀起摒弃欧几里得透视法的架上绘画革命。)这些法则成就了欧洲古典绘画的辉煌,同时也局限了欧洲艺术多样性的发展——我们从作画对象范围的狭隘性便可看出。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以纯粹的.风景作为架上绘画内容的作品才刚刚出现(主要的画家是代表英国风景画派的透那)。但在中国,山水风景画于中唐(8世纪)就已出现,而在南宋(12世纪)达到鼎盛。更重要的是,“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在画家们的灵活运用下,使中国古典山水风景画拥有更深厚的寓意。这种情况当然是无法离开以“自然的表现”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基础对其发展的影响。这无疑使中国古典绘画能在被继承的前提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三点是我在阅读《美的历程》时的一些想法。碰到一些疑问时,我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美学知识做了比较多的假设,有时可能会比较武断地下一些结论。这些假设和结论还要等我在以后的知识吸取和修正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完成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有另外两本书的史料和美学观点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此列出:

  1《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刘方,巴蜀出版社

  2《中国美术史》李福顺,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外,在阅读中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以后的关注以及老师的指导:

  在每个时代,历史发展的特性都会表现在该时代的艺术特征之上。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确真实地符合这个理论。我很自然地希望把该理论用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之中。但我看不到当今复杂纷程却缺乏灵气的中国艺术界能够反映这个时代历史的发展。

  李泽厚先生在本书的结语中提到:“由于与物质生产相连接,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

  我相信当今中国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但建筑、工艺的“昌盛发达”却表现得并不明显,更别说“文学、绘画”这些“较少依赖物质条件”的艺术部类了。(如果有谁要告诉我文学和绘画在当今已达到了昌盛发达的时期我必定会和他理论。)

  那么,李泽厚先生在本书中所说的艺术表现时代的理论是不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呢?

读书笔记摘抄10

  《论语》为四书之一,经典之一,过去考取功名的教科书,这个过去指的是科举时代,明代起,还必须用朱老夫子的注解。在我,所谓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只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至于《论语》是个什么样子,没有读过。觉得那是旧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如果去看是个搞笑的事情。

  这是南怀瑾老师讲解《论语》的书,南老谦虚地称为《别裁》,原来自己曾经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格言和警句出自《论语》,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

  南老师娓娓道来,用平直易懂的语言,亲切地述说着孔子思想的精髓,敢于挑战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权威,重新诠释被误解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我去解读儒家真正的意义。读来不枯燥,不是老学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释一句,那样肯定会打嗑睡的。

  《论语》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后连贯,不可分割。都在说明一样东西: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完善自己的品格修养。

  南老师以自己半生修习佛法的经验,从“体、相、用”上来解释儒家思想的“仁”,也说了宋代理学家盗用佛、道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学说,最后又打击佛道的不应该,让人心中一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学”,原来不仅仅是学习,而是“学问”,这个学问不是通常的知识,是做人做事的`修,这一点是始终贯穿整部论语,也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这是南老师的观点,让人信服。

  书中这样被先儒们误读的词还很多,“里”、“命”……

  儒学能够流传几千年,孔子能够尊为圣人,听了南老师解读才觉得原来他是名至实归的,原来这位圣人竟如此地被冤枉过。看来一种学说或思想流传久了也有流弊,后人总是以自己的认为来解释前圣先贤,传统文化离我们竟渐行渐远。

读书笔记摘抄11

  摘抄①: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坝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摘自《冬阳童年骆驼队》

  摘抄②: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的咀嚼着从胃里倒现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摘自《冬阳童年骆驼队》

  摘抄③: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象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的站在我旁边,我俩相对笑了笑,不知说什么好。

  ——摘自《惠安馆》

  摘抄④:

  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她的眼睛透亮,一笑眼底下——就象宋妈说的怎么也有两个泪坑啊!我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对着她的`眼神走上了台阶。太阳照在她的脸,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

  ——摘自《惠安馆》

  摘抄⑤:

  算术算得太苦了,我就要背一遍《我们看海去》,我想,躺在那海中的白帆船上,会被太阳照得睁不开眼,船儿在水面摇呀摇,我一定会睡着了。“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收拾铅笔盒时,这样念着,我把书包挂在床栏上时,这样念着;我跳出了屋门坎,这样念着。

  ——摘自《我们看海去》

  摘抄⑥:

  吃的东西取名叫“驴打滚儿”,很有意思,我哪有不吃的道理!我咽咽唾沫点点头,宋妈掏出钱来给我买了两个。她又多买了几个,小心地包在手绢里。

  ——摘自《驴打滚》

  摘抄⑦:

  咬不动烧饼,实在是我每天早上吃早点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虫蛀了,前面的又掉了两个,新的还没有长出来,所以我就无法把烧饼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为了慢慢吃早点,我迟到了;为了吃时碰到虫牙,我疼得哭了。那么我就宁可什么也不吃,饿着肚子上学去。

  ——摘自《我们看海去》

读书笔记摘抄12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

  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

  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象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读书笔记摘抄13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读书笔记摘抄14

  我见到的第一个人形容枯搞,双手和脸都像烟一样的黑,头发、胡子很长,衣衫褴褛,而且有几处被火烧糊了。他的外衣、衬衫和皮肤全是一种颜色。

  八年以来他都在埋头设计从黄瓜里提出阳光来,密封在小玻璃瓶里,在阴雨湿冷的夏天,就可以放出来使空气温暖。他告诉我,再过八年他毫无疑问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供给长官的花园足量的阳光;可是他抱怨原料不足,请求我捐助点什么来鼓励发明的才能,特别是因为在这个季节黄瓜价钱特别贵。我送了一份薄礼,好在我的贵族朋友特意为我准备了足够的钱,因为他知道他们惯于向参观的人要钱。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儿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下巴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了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把粪便分成几部分,去掉从胆汁里得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们供给他一桶粪便,那种桶大约有一个布利斯脱酒桶那么大。还有一位最巧妙的建筑师,他发明了建筑房屋的新方法,就是先从屋顶开始建筑,自上而下一直盖到地基。他的根据是他的办法和两种最精明的'昆虫——蜜蜂和蜘蛛——的方法相同。在另一个房间里,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一位设计家想出了一个用猪来耕地的方法。这个方法不用耕具、牲口和人力,只在一英亩的田地里,每隔六英寸,在深八英寸的地方埋上许多橡实、枣子、栗子和这种动物爱吃的其他榛子和蔬菜;然后把六百头或者更多的猪赶到田里去。几天以后为了找寻食物,它们就会把土全部掘起,不但适于下种,而且拉了满地的屎也上好了肥料。

  虽然经过实验,他们发现费用太大,也太费事,而且几乎得不到什么收成,但是大家都认为这种发明毫无疑问是大有改进的可能的。

读书笔记摘抄15

  《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Crusoe)旧译《鲁宾逊漂流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情节真实具体、亲切自然,让人不忍释手。小说从出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出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故事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叙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告诉了我们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简直吓坏、晴天霹雳、怒不可遏、置之度外、渺小荒唐可笑、简陋不堪、不尽天职、境遇、原动力、勇往直前

  聊以、患难、幸福、邪恶可鄙、隐秘、狭隘

  不以过去之忧为忧,也不以过去之乐而乐

  好句摘录:

  1.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2.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4.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

【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摘抄04-09

读书笔记摘抄句子11-05

读书笔记摘抄好句11-19

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精选08-31

呐喊读书笔记摘抄11-23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01-14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03-31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通用9篇)02-28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