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时间:2023-06-16 16:30:20 新材料 我要投稿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精选10篇)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产业发展经验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1

  xx年,xx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和xx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镇情实际,确定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分类区划、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围绕配合县上重大项目建设、主导产业深度开发、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管理、城中村改造、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双联"行动为抓手,以"抓党建、促班子、带队伍"为保证,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抓协调、攻难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针对各类项目建设工期紧、征地工作任务重的实际,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配合县上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力量攻坚破难,打破常规加班加点,扎实稳妥地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泾川四中土地征用96.46亩,完成城东开发建设土地征用102.5亩;完成大云寺前区广场土地征用117.65亩,完成文景路以西土地征用26.78亩,完成正大集团饲料加工厂土地征收139.63亩,完成消防大队办公楼土地征用15.74亩,完成城北其他项目建设土地征用118.52亩;完成西平铁路主线内兰家山、共池两村6个村民小组157户及红线外水泉寺村39户群众的拆迁工作,涉及北大路线型改移拆迁30户,已签订拆迁协议18户,完成拆迁7户;城北四号安置区用地已征回土地86.26亩,完成了安置楼规划设计及及图纸设计工作;五号安置区3幢安置楼 8月份开工建设,预计xx年10月建成并交工入住。

  二、抓基地、扩规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按照果(菜)畜互支互促、循环发展的理念,突出"规模扩张、链条延伸、精细管理和提质增效"四项重点,着力打造川区蔬菜、山区畜禽、山塬区果品产业发展新格局。持续扩张蔬菜产业基地。完成了袁家庵、杨柳81座大拱棚建设工程;完成了茂林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中路硬化工作,79座温室按期投入生产;顺利完成304省道沿线千亩露地蔬菜中心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了园区内水、电配套问题。完成了133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xx亩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和1240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任务。进一步壮大林果产业规模。在新沟村新植果园1000亩,完成了土窝子、阳坡、东庵等村2030亩果园刨苗、补植、套袋、覆膜等工作;完成了天池、凤凰、茂林等村新幼果园促优管理工作,完成果园间作洋芋2420亩,间作黄豆1400亩;按照"村村有点、组组有面积"的要求,调运刺槐、侧柏、云杉等绿化苗木22万株,完成荒山造林3250亩、304省道沿线行道树补植5公里,配合完成了县直机关义务植树工程。努力推进畜牧养殖业开发。凤咀山林权配套改革综合示范点、袁家庵肉牛养殖小区及新岐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转良好。投资32万元,在茂林、兰家山村各新建养殖场一座,现鸡存栏7000多只,羊存栏100只。

  三、抓基础、优环境,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将新农村建设与危旧房改造、城郊环境整治、城市开发建设、西平铁路等重大项目拆迁安置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五里铺、水泉寺等村117户小康屋的规划工作,目前已建成82户;实施了水泉村东大街南侧群众住房联户改造项目,规划修建2栋六层楼房,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200户危房改造户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并竣工验收。投入资金123万元,在茂林村实施"三清五改"86户,新修混凝土道牙2269米,新修围墙463米,外粉围墙335米。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五里铺至王村通村道路柏油罩面4.3公里;硬化茂林、土窝子村庄道路2条2.5公里;砂化东庵、新沟村主干道路2条8.6公里,完成52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登记摸底工作,收缴上解设备资金256000元,目前5200户村村通、户户通设备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积极整治周边环境。投入资金18万元,在全镇范围内,租借卫生清运车1辆,投放垃圾仓7个,对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景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各类垃圾、柴草、粪土200吨,完成汭丰渠、合志沟及水泉沟清淤10公里。配合县水务局完成了汭河治理工程,全镇村庄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抓民生,促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促发展、保增长"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会议精神,印发宣传资料,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截止目前全镇"一折统"发放率、"一册明"运转率均达到100%,确保了各项惠农资金足额及时发到群众手中。扎实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和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共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8996人,收缴上解养老保险金1997900元,参保率达到了95.7%。草原生态补奖"两证一合同"全部发到农户手中,基本资料和信息录入工作全面完善到位,兑付20xx年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19107元。扎实推进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完成了xx年各项计生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创"国优"活动,完成四项手术190例,独生子女领证40份,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427份,生殖健康检查2817人,环孕检4448人(次),征收社会抚养费24万元;规范建立了xx年流动人口登记册。积极改善教育卫生条件。积极争取、衔接香港爱心人士捐资30万元,结合"校安"工程建设,共投资189万元新建凤凰小学教学楼一处,有效改善了教学资源紧张,校舍不足,学生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完成新型合作医疗基金收缴25770人,773100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8%。

  五、抓发展、明思路,"双联"行动成效显著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镇以此项行动为抓手,以帮扶发展为重点,以为民富民为目的,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镇共确定贫困户388户,落实帮扶单位17个,做到了单位、干部全员参与,各联村单位累计进村60余次,联户干部已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全部进行了走访,各联村单位及联户干部对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困难进行了梳理,既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又帮助贫困村及贫困户制定了发展规划和脱贫计划。抓住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系xx镇的机遇,多次汇报衔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年内,县国土局筹集资金,帮助袁家庵联系村完成了道路砂化1.3公里,并为该村制定了今后八年的发展规划,明确了村级发展及农民致富的思路,增强了共同奔小康的`信心。县供电公司联村部门积极开展"送政策、送理念、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送卫生、送项目、送温暖"活动。整合资金20000元,帮助联系村硬化通村道路1400米,实施农电线网改造20xx多米,安装智能电表140座,安装高杆路灯19盏。县统计局为我镇杨柳村帮扶户赠送15个太阳能灶,价值7500多元,县规划局筹措资金10多万元聘请西安设计院为五里铺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园林处为阳坡村送去2000多株绿化苗木。

  六、抓班子、带队伍,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统揽,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双联"行动为抓手,突出抓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思路、创新载体、健全机制,着力打造"阳光xx"党建品牌,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班子能力不断提升。结合开展村班子能力提升活动,按照"完善职能、建强班子、激活队伍"的要求,集中进行了村干部教育培训。根据"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要求,对村党组织进行了全面考核,评出先进党组织8个、一般党组织6个、后进党组织1个。按照"提升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思路,着力加强党建示范点创建和后进村班子整顿,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按照"抓党建、促发展,创品牌、树典型"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县"泾水先锋"党建品牌创建,结合实际,提出了"阳光xx"党建品牌、全力抓好茂林、杨柳、延风、水泉寺4个党建综合示范村的创建及水泉、兰家山2个党建综合示范村的巩固提升。投资对阳坡、共池、天池村村部进行了改扩建。效能风暴行动深入开展。按照安排部署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查找为题到位、督导检查到位"四到位"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内部监督制度,全镇党员干部效能为先的责任心、事业心、紧迫感显著增强,"庸、懒、乱、散"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机关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切实转变。积极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确定每周一、三、五晚上7:00-9:00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并与县委党校签订理论宣讲合作备忘录,邀请县委党校讲师每月到我镇进行一次政策理论宣讲,有效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同时,积极组建惠民政务大厅、林业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机构,从干部思想、机制、机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政府工作效能提高。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2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县以科技工作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于20xx年7月实施“优质獭兔标准化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半年来,经过认真组织实施项目,獭兔标准化基地建设示范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县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我县“优质獭兔标准化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实施顺利,进展良好。该项目由公司具体实施,以院校为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依托单位,通过合作,各项指标按任务书规定正在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公司建立良种扩繁场1个,增加饲养基础种母兔1600只,种公兔400只,建设笼位15000个,繁育推广良种獭兔苗3万只。修建生产管理用房1500平方米,正在建设獭兔专用饲料生产线和水塔、沼气池等附属设施。现已在镇村、镇村建标准化獭兔养殖场2个,还有2个正在筹建中。已有4个镇(公司)正在建设獭兔基地,已在镇发展獭兔养殖60户。与此同时,我县相关畜牧人员与公司相关技术指导员一起,成立起一支专业的獭兔养殖技术服务队伍,对养殖户提供技术帮助,进行定期指导,保证獭兔养殖产业的顺利发展。

  二、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1、确定项目实施总体思路

  我县按照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总体安排和要求,确定以镇为核心,建立两个标准化獭兔养殖基地,辐射带动镇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户,采取项目资金资助,财政补贴,通过推行兔舍建造标准化、獭兔配方饲料科学化、獭兔常见疫病防疫规范化、优质獭兔出栏适时化,把养兔业作为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建设獭兔养殖示范基地,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优质獭兔养殖。

  2、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户、示范场

  我县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劳动力和文化水平,有饲养场地,能建兔舍(笼)3000个以上,年出栏獭兔10000只以上愿意饲养獭兔并承担相应的风险的农户,经自愿申报,项目管理部门综合考察后确定立项,确定为示范户,并挂上由县科技局、县畜牧局制作的“标准化獭兔养殖示范户”标示牌。示范户每户饲养四川白獭兔种兔40只,其中公兔8只,母兔32只,种植优质牧草0.5亩。示范场除符合示范户要求外,要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场,饲养四川白獭兔种兔200只,其中公兔40只,母兔160只。

  3、以“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獭兔业发展

  我县以“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獭兔业发展,目前,公司扩建1个优质獭兔二级良种繁育场,引进优质四川白獭兔,按“原种场—扩繁场—商品生产”三级獭兔繁育体系,增加饲养基础种母兔1600只,种公兔400只,建设笼位15000个,繁育推广良种獭兔苗3万只;兴建獭兔颗粒饲料加工厂和以獭兔肉、兔皮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为主的兔产品综合深加工厂。通过公司的发展将辐射带动周边獭兔养殖户1000户,共养基础种獭兔52000只,建设笼位26.5万个,年出栏商品獭兔100万只以上;新建獭兔专用饲料生产线,年生产獭兔专用饲料2.2万;种植优质牧草每户0.4亩,合计400亩;每户修建50m3沼气池一个,共1000个。以此达到公司增效、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税的目的。

  4、建立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獭兔标准化养殖水平

  项目确定首席专家、组建技术服务队伍,行政片区和养殖小区(基地)结合培养科技示范户、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电话咨询,技术示范等科技服务,建立“首席专家+技术服务队伍+标准化示范场+科技示范户"的养殖科技服务体系和“疫病诊断室+良种扩繁场+规模场+养殖基地”的疫病防控体系,促进獭兔标准化养殖水平,全县獭兔标准化养殖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

  5、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加强獭兔产业快速发展,我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富民强县”协导小组、建立了以科技局、畜牧局牵头的`项目宣传实施组和公司牵头负责技术服务组,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了项目顺利实施和有序推进。

  6、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

  为了推动项目实施,我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统一规划新建或改建达到600孔笼标准的獭兔示范户给予补助。在獭兔饲养补助上,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按项目任务书预算资金执行使用,符合科技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我县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先拨付15万元作配套经费,县畜牧局积极争取“灾后重建畜牧补助”项目资金25万元将2015年打捆使用,项目总投入资金达到325万元。

  7、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切实做到“六统一”“六化”

  我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切实做到“六统一”“、六化”养殖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圈舍建设、统一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统一养殖规程和“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统一供种”即由公司统一提供种兔,坚决杜绝养殖户通过其他渠道引进种兔,从源头上保证兔种的纯度和品质;“统一圈舍建设”即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派专人进行标准化圈舍规划,确保圈舍统一标准,确保标准化基地建设;“统一饲料”即由公司派送统一选用的营养配方饲料,确保养殖过程中獭兔的营养及饲料标准,确保最终养殖出来的是优质獭兔;“统一疫病防治”即所有獭兔防疫药品均由公司提供,确保獭兔的安全;“统一销售”即公司确定一个最低保护价无条件回收养殖户合格商品獭兔,如果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公司按照市场价进行回收,如果市场价低于保护价,则按保护价进行回收,以确保养殖户的利益;“统一养殖规程”即养殖户必须完全按照公司优质獭兔养殖标准化进行养殖,确保养殖标准。

  三、下步打算

  一是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力度,加强科技服务体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县獭兔养殖水平。二是严格按照“六统一”“六化”标准实施,加快发展合格养殖户。三是积极争取各级继续支持公司加大养殖产品化和加工开发力度,拓展产品销售市场,提高獭免皮合格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全县獭免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3

  xx是个农业大县,面积2565平方公里,现辖27个乡镇、6个农林场所、95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9.1万,其中农业人口80万。近年来,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引导和鼓励全县各级各部门投身于农产品加工主战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18家,其中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5家,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年加工粮食20万吨,茶油3.5万吨,肉类3万吨,木材17万立方米。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去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72.5元。今年1—6月,全县农民人均从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得到的报酬收入达173.6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基地,上规模,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第一车间"。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必须以基地为依托。为此,我们突出抓了两手: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将农业基地统一规范到"一线两园"发展,促进生产力要素向最适宜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一线",就是突出322国道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三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两园",即文富市、黎家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白水、七里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在"一线两园"内,采用统一的生产技术,把种养大户联合起来,实行连片种养,规范生产,形成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集群"、"块状"发展格局。目前,85%以上的生产基地、70%以上的龙头企业都集中在"一线两园",大大提高了全县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培育规模基地。通过多年的发展,xx的传统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这为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两年,围绕这些主导产业,我们组织全县20多万农户,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30万亩高档优质稻、20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0万羽"三黄鸡"养殖、5万亩油茶低改等十大"万字号"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原料来源,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第一生产车间"。如以文明铺、龚家坪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稻,成为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银利来粮油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原料仓库;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油茶低改,成为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以浯溪、白水等镇为重点的1万亩黄姜种植,满足了成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需要;以七里桥镇、潘市镇和挂榜山林场为重点的2万亩楠竹低改,保证了北光竹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需求。在规模基地的联动下,全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扶龙头,创品牌,努力提高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

  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离不开品牌的带动效应。一个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牌子响的拳头产品,能够推动一个产业升级,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在产业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将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我们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是优惠政策"扶"。按照"谁有实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专门下发了《关于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若干规定》、《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公安、工商、国土、环保、金融等10多个涉企部门行为,并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同时,我们还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从县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280万元,对重点龙头企业技改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扶持。二是重点项目"扶"。~年以来,我们抓住国家扶持油茶低改工程项目和优质稻出口项目的机遇,重点抓了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茶籽色拉油生产线扩建和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相关生产线项目的扩建,扩大了龙头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同时,我们还抓紧抓好了万吨恒温果蔬保鲜库、生物农药厂等项目的引进和申报,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为帮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扩容提质,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4300万元,进行了6000吨茶籽色拉油生产线一期工程的扩建。三是优化环境"扶"。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我们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规定任何部门要进入挂牌企业检查或抽查,必须经过书记、县长或挂牌领导的批准。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还开通了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农产品加工业主投诉案件,认真查处"四乱"行为。去年以来,全县共查办"四乱"和各种损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137件,为农产品加工业主挽回经济损失260万元。通过各个方面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年,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产值8.3亿元,占全县加工业总产值的52.6%。目前,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银利来粮油有限公司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已呈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天龙"系列优质米成为"湖南名牌产品",先后获省农博会、拾双新会"多项金奖;"金浩"系列产品先后获"第十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湖南第四届农博会"金奖,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

  三、聚民资,搞嫁接,大力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

  在当今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嫁接发展,才能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为此,我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生产要素,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是引进外资发展龙头企业。按照"没有不可开放的地方,没有不可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可开放的产业"的发展思路,我们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抓,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利用县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新建、改造和嫁接龙头企业,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年,全县共引进合同项目137个,合同利用外资2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7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项目达27个,合同利用外资4.8亿元,到位资金6400万元。如今年3月我们引进外资1500万元,在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兴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皂素100余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目前已竣工投产。二是激活民资发展龙头企业。按照"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总体要求,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因势利导,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去年我们引导县内民间资本,在原"七里桥竹制品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建成了"北光竹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600万元。三是启动内资发展龙头企业。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自身优势,积极兴办各类龙头加工企业23个,年加工产值达1.8亿元,为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如由县林业局牵头,引进资金600万元,在观音滩镇创办了山山达大芯板厂,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年产值达800万元;由县畜牧水产局牵头,组织浯溪、黎家坪等镇的25户猪骨加工大户联合建立了"肉类加工公司",组织黄泥塘、大村甸等镇50余户"三黄鸡"养殖大户联合建立"三黄鸡"养殖公司。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引资嫁接,今年1—6月,全县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43个,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总投资达3800余万元。

  四、建机制,严考核,全力促进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龙头企业发展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为此,我们着力建立健全了三大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口有关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实行工作"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人抓龙头企业,三分之一的人抓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的人抓日常工作,从而确保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精干力量。二是考核奖惩机制。我们将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工作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范畴,对县级领导、农口各部门和涉农部门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对各镇实行了"三个一"考核目标管理,把发展"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50—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人以上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作为硬指标,直接考核到各镇。凡措施不力、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党政领导不能提拔和调动。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发展龙头企业的奖励制度。在去年县财政拿出1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今年拿出25万元,对那些办得出色、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大的龙头企业主、各镇及主管部门给予5000元到1XX元的奖励。三是利益共享机制。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主动与种养大户签订契约,结对帮扶,定点包销,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全县已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经济联合体28个,既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又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如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包种子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组织各村与天龙米业公司签订了优质稻购销合同,让广大粮农吃下了"定心丸"。今年已与周边8个县市(区)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13万亩,每亩可为农户增收200元。

  近年来,我县在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为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4

  近年来,我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1、农业科技含量还不够高,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治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海捕业形势还较为严峻;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由于受至黄埠公路的制约,招商引资成效不大,离实现农村工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旅游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发展。

  4、缺乏财源税源,资金紧缺,一些项目建设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

  (一)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突出养殖主导地位,努力建设“养殖强镇”。重点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启动元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力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我镇水产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充分利用台地、荒地等资源,加强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经济林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新渠道。要调整渔业结构,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渔村的脱贫致富步伐。

  (二)加大工业开发力度,壮大全镇经济总量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开发的突破口来抓,以海丰港平战码头的建设和至黄埠公路的修通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走出去,请进来”,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特别要继续抓好“回归工程”,下功夫把在外地办厂的老板引回来、拉回来,鼓励他们在投资置业。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筑巢引凤”工作,配套完善工业区,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要积极实施“旅游驱动”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驱动我镇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鼓励客商前来我镇开发旅游资源和兴建旅游设施、兴办旅游企业,重点开发好南方澳渡假村、海水天然浴场和拉大网等旅游项目,逐步建成融海景、美食、娱乐于一体的整套滨海消闲避署圣地,达到有海景可观,有海水可浴,有海味可偿,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以旅游开发带旺带热饮食、商贸、运输等第三产业,促进我镇经济大发展。

  (四)利用民资民力,下大力气发展民营经济

  要毫不动摇鼓励、扶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一个“放”字,即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打破“主、辅”的界限,不看比例看效益,不看成份看贡献,不看规模看发展。在发展路子上,要突出一个“宽”字,即拓宽经营对象,拓宽经营范围,拓宽经营领域,不限行业和比例,做到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农业、工业、旅游、运输、服务等业全面抓。在发展环境上,要突出一个“优”字,即优化氛围,优化条件,优化服务,优化政策,支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创办更多的民营企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方面,要千方百计修通至黄埠公路、南香至鹅埠公路和青山仔公路,同时加快各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港口方面,力争将渔港列入全国渔港建设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渔港建设,增强渔港载体功能;加快海丰港建设,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二类口岸。市政方面,要设法上马自来水改造工作,让群众饮上洁净、卫生的“放心水”;争取上马3.5万伏输变电站,改变我镇电力不足的`落后状况;同时,要增加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抓好对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争取上马堤围建设工程。

  (六)加大财税管理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开源节流,量入而出”的聚财理财原则,千方百计挖掘财源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要着力在培植财政财源上下功夫,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稳妥做好费改税的开征及准备工作。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堵塞各种漏洞,坚持依法征收原则,把该收的资金坚决收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上马造血型的发展项目,拓宽收入渠道,增强财政支配能力。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支出,切实把好资金投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群众办好几件实事。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5

  实现率先突破发展,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关键在工业。要坚定不移地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一要扩大总量。

  依托丰富的矿产、生物、水力资源,谋划大项目,引起大集团,培育大企业,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重点以丁—马矿带开发为依托,以中金集团金岭金矿项目为核心,打造全国知名的黄金工业基地;以大乾、黄埔银锌两个铅锌采选三大钒矿建设为核心,整合铅锌、钒、硫铁等矿产资源,打造全市一流的多金属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以旬河梯级水力资源开发为核心,联结达仁河、月河、甘岔河梯级电站开发,形成与汉江水系水力资源开发并网接轨,建成汉江中上游串珠式水电集群。同时,大力营造创业氛围,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全民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二要盘活存量。

  在抓好水泥、民爆、水力发电等骨干企业满负荷生产的同时,做好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协调服务,采取“一企一策”办法,全力复活双龙金矿、太白金矿、恒欣公司等停产半停产企业。加快引进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靠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策划组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公司,搭建企业融资交流对接平台,创新企业融资模式,推动银企合作,促进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骨干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开拓销售市场,提高产销率和经济效益。

  三要提高质量。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循环经济园的.辐射带动,围绕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循环型企业,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积极构建城乡服务与消费循环领域,梯次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依靠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支撑率先突破发展。

  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思路,加快午峪绿色食品、张米黄金、云东现代材料、永乐建材化工四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搭建发展平台,吸引项目落地,促进集群发展。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6

  近年来,我市抢抓“双碳”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突破口,提出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奋斗目标,切实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锂电企业发展到57家,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

  一、突出“高”字抓顶层设计,塑造产业发展“大格局”。

  一是高点定位。xx市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编制《xx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关于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奋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组建产业联盟和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高效运行中国北方锂电网、打造xx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为产业发展凝聚强劲动力。

  二是高标谋划。高标准谋划“1+3+3”的全域产业布局,明确了各区(市)锂电产业定位——xx高新区锂电池及电动车整车集群“核心基地”,滕州市锂电隔膜、电解液及储能、薛城区锂电负极材料、锂电池及电解液、台儿庄区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及锂电池拆解回收“三个配套产业区”,市中区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添加剂)、峄城区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控芯片、山亭区新能源汽车装备研发、制造“三个协调发展区”,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高位推动。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锂电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等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举办锂电储能技术要求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产业交流会议,让业内的专家学者、精英同仁成为xx锂电产业发展的“智囊库”。

  二、突出“质”字抓产业培育,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一是强化项目带动。锚定锂电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吸引欣旺达等锂电“头部”企业投资xx,实现“招来一家头部、吸引一批项目、做大一个集群”。吉利、欣旺达、创普斯、博雷顿等领军企业强力带动,精工电子、中材锂膜、天瀚新能源等骨干企业滚动发展,丰元化学、联泓新科、泰和科技等本土上市企业加快布局,先后招引过百亿元项目7个。

  二是强化延链补链。探索组团招商、飞地招商等模式,成立5个锂电产业招商组,绘制产业链图谱等,收集项目线索130个,打造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动力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的全产业链条,锂电产业成为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是强化存量崛起。以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为支点撬动本地骨干锂电企业持续滚动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锂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两家企业入选“xx省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十强’”榜单。

  三、突出“优”字抓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吸引力”。

  一是优化政务环境。制定工程建设项目“一张表单”申报材料清单,将全流程申报材料由500余件压减至201件,主流程审批时间由16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总投资20亿元的科达利精密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设仅用78天。

  二是细化保障服务。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对锂电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帮包、专员推进,项目落地即可享受全方位“店小二”跟踪服务,助力锂电企业安心舒心在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持续对外开放。举办2022中国(xx)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38个、总投资2700余亿元。精工电子瞄准国际市场,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成为全球三大高尔夫球车巨头的供应商。

  四、突出“实”字抓要素保障,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一是资金“润”锂。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锂电产业发展基金,举办金融赋能锂电产业发展研讨对接会,建立政银企盟四方合作机制,签署总额度28.1亿元的授信协议,累计授信126.88亿元。

  二是科技“强”锂。在科技研发端,打造科研平台27个,获批专利698项,xx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xx学院锂电产业学院相继落地,省级锂电新能源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建设;在检验检测端,拥有全国质监系统在锂电领域的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分别获批国际CB计划认可和北美UL标准授权实验室。

  三是人才“兴”锂。出台《支持锂电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xx市锂电职教集团、xx职业学院欣旺达产业学院,加大锂电产业人才培育力度。绘制锂电产业人才图谱,建立锂电产业专家智库,海内外30多位锂电产业专家签约入库。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7

  民众关注食品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传统的相互交叉、职责不明的多头监管方式已不适应现状,促成我国“fda”应运而生。综合监管职能将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上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舞台,边组建、边发展、边工作催生出创新实践的宝贵经验。两年来,我们从构建长效机制、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食品产业稳步发展,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20xx年,xx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对地级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中xx获得91分的全省最优异成绩。

  一、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纲

  综合监管部门就是政府的参谋和抓手,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必需要在旧制度上建立新的体系。我们从机构改革抓起,成立xx市、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办市政府组建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日常工作。制度建设是工作前提,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食品安全信息、新闻与社会监督、安全预警、责任追究、会议”等制度,做到了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是工作保障,我们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逐项细化到各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络员制度,解决谁来管、管什么的现实问题。责任落实是关键,我们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市政府对各部门和区县的目标考核,每年签定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协作机制是渠道,我们建立了食品安全网,印发了食品安全动态等,及时沟通信息;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保障工作的沟通与交流;牵头开展调研、考察;组织联合执法整治;整合检测资源等,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食品安全宣传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构建我市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民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四进一普及”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和普及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工作,对100所学校、100个乡镇、50家企业、全市所有社区和所有食品安全监督网的协管员和信息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一是与xx农业大学共建了一支食品安全义务宣传队伍,由教师、学生和专家组成;二是编制了普及方案、课件等;三是印制《xx市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和挂图;三是与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市内媒体开展宣传;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阶段性活动;五是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区,纳入目标考核。以组织宣传队伍深入各地巡回宣讲,现场发放资料、张贴宣传报、解答市民咨询等方式开展宣传;通过学校、农村的广播、电视媒介等开展普及教育,力争年内达到15万人次的普及率。

  三、注重食品安全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

  我们以两网建设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将两网下沉到农村和社区,坚持做到“三结合”。一是多网结合,将系统内药品、食品监督网并为一网,在区县试点,与卫生部门监督网整合,节约了培训、运行等成本;二是城市与农村结合,组织城市大型超市到乡镇设分店,合并现有副食店,统一配送,保证供应;三是部门结合,我们与商务等部门,将供应网建设与国家万村千乡工程结合,打造食品放心店。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食品安全监督网达到100%,城区社区设立监督网达到100%,村设立食品安全监督网达90%,乡镇食品供应网达到30%。

  四、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

  在现行体制下,食品检验机构分属各部门,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简单设备,各环节抽验品种重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凸显。整合检测资源是我们体现综合职能的重要工作,一是调研xx食品检验机构现状,摸清了全市食品检验机构的设备、技术力量、认证情况;二是完善年度抽验计划办法,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由各主要监管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年度抽验计划报我们平衡,按照分段监管原则,实施年度抽验,如有重复检测的品种和项目,以分段监管单位为主抽验,抽验结果报我们并通报有关部门实现结果共享;三是整合配置食品检测资源,各机构新添置食品检测设备,要向我们登记备案,查验是否重复购置,以确保资源不重复,避免资源浪费;四是检验信息汇总分析和发布,我们根据汇总的检验信息,及时整理和综合分析有关情况,提出预警或工作建议,报市政府并通报各有关部门并根据需要向社会发布,及时提醒市民注意;五是加强检测结果的后处理,凡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执法监管,涉及多环节和多部门的由我们牵头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依法采取行政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五、专项整治重拳出击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解决阶段性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以抽检结果、群众关注热点、重点时段、历史经验等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整治计划。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问题食品的监管。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12次专项整治,针对抽检暗访情况开展了大米、食用油等重点品种的`整治;针对社会反应强烈的桶状水和奶制品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针对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重点时段统一整治;针对校园食堂、旅游景区餐馆等开展了重点区域的规范检查。一大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受到依法查处,学校食堂等得以规范管理,仅20xx年,全市学生食堂在专项整治中,就投入改造资金470多万元。

  六、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接受和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是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20xx年,我们牵头接受xx省对xx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的迎检准备工作,按照“以评促管,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市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加强了食品安全软硬件建设,将综合监管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的职责和关系。通过准备评估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市的食品产业、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及其发展态势,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增强了综合监管部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综合监督、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效的强化了综合监管的权威。通过省评价组专家的综合检查,xx市获得了全省已评价城市的最高分。20xx年伊始,xx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全市“十项惠民行动”的十一五规划之一,把对区县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作为当年“惠民行动”的重要工作,以此促进全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保障民众饮食安全。

  七、构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的建立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履行政府赋予职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出台了《xx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全面规范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各县(区)、乡镇政府和部门也相应制定了相关预案,建立健全了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实际,我们组织了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了应急演练培训,提高了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认识,增强了应急反应能力,全面提高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事故,农村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区,为了积极预防,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原材料采购、厨师体检培训、餐具消毒等进行规范,采取申请登记和上门指导,有效保障了农村自办酒席的食品安全。

  通过以上实践,全市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综合监管的效能彰显,部门协作力量加强,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势头基本遏制,应急事件的处理应对能力提高。据我市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统计,90%的市民认为食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93%的市民对食品安全监管感到“满意”。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8

  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党委、政府部署,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产量明显增加,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

  一、畜牧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一是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畜牧业已初步进入质量效益型发展阶段。牲畜出栏率由八五时期的提高到年的,畜产品商品率由提高到。九五期间牲畜数量增幅为,而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幅却明显高于牲畜头数的增长。

  二是畜牧业商品基地逐步形成,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适应畜牧产业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畜产品商品基地。年全区肉类产量超万吨的旗县个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鲜奶产量超万吨的旗县个,占全区总产量的;绵羊毛产量超千吨的旗县个,占全区总产量的;山羊绒产量超吨的旗县个,占全区总产量的。

  三是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强大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如以绒毛加工为主的鄂尔多斯、鹿王、维信、仕奇、盘古集团;以乳制品加工为主的伊利、蒙牛等集团;以肉类加工为主的草原兴发集团,创立了大批畜产品名牌产品并享誉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区家上市公司中,畜产品加工业企业就有家;年,全区百家最大利润的大中型企业中,以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企业就有家;全区工业增加值超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有个,万元以上的个。

  四是畜牧业科技进步有了新的提高,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以实施牲畜种子工程为突破口,以六个模式化饲养、牧草秸秆两贮三化为重点的各项适用增产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良种、改良种牲畜比重达到,比八五期末提高个百分点;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比八五时期提高个百分点,牲畜个体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在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全区各地从实际出发,发展能够吸纳千家万户参加的产业链条,培育不同类型的龙头组织,全区涌现出一大批产业化发展的典型,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带动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一是伊利集团奶牛产业化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伊利集团是呼和浩特市奶牛产业化发展的龙头,近几年在加大技术改造和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并通过与牧民签定订单合同,把养牛户引入了市场。目前,该市已建成千头以上的奶牛基地乡镇个,百户千头奶牛养殖小区个,养奶牛农户已达万户,其中户养头以上的农户近户。全市农民养奶牛的收入近亿元,奶牛户户均收入元,找到了致富达小康的门路,全市奶牛业出现了超常规发展。

  二是草原兴发肉羊肉鸡产业化服务牧户的发展模式。草原兴发依靠提供三大服务,发展肉羊产业化。首先是技术服务。草原兴发以羔羊当年出栏为核心,向养羊户提供优质饲料,派出技术队伍,指导科学饲养,使羔羊能够当年出栏,牧户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实实在在的收益面前,很多牧民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来。其次是融资服务。针对一些牧民在发展生产中缺乏资金的状况,草原兴发以羔羊补饲基金、收购预付款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在牧民需要资金的春、夏季节及时提供支持,年,在这方面投放了万元的资金。其三是销售服务。草原兴发各基地工厂派出蒙汉语兼通的收购队伍直接深入草原,上门收购服务,通过对养鸡农户送鸡雏、饲料、技术服务到门和按保护价收购毛鸡等方式,发展肉鸡产业化。目前,草原兴发已经与万户牧民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由单纯的.买卖关系变成了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双方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维信集团绒山羊产业化工牧直交的发展模式。维信集团建立了科、牧、工、贸一体化经营体制,羊绒生产企业把草原牧区作为第一车间,在白绒山羊主要产区建立个种羊基地和与之配套的个饲草料基地,选育优良种公羊多只,每年配种期,把种公羊提供给当地牧民使用,并同牧民签订使用种公羊、购销羊绒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高补低不退的办法,解决了牧民卖绒难和企业原料收购难的问题,同牧民结成工牧直交、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近三年,维信集团仅二次结算补给牧民差价款超过万元,同白绒山羊主产区的个旗县、个苏木、多户牧民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赢得了广大牧民的信赖。

  四是通辽市肉牛产业化流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辽市是我区的养牛大市,素有黄牛之乡的美称,在发展肉牛产业化方面,以流通为龙头带动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全市建立起牲畜交易市场处,年交易牲畜的数量占全市出栏量的。其中科尔沁区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成为内蒙古及东北三省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年成交牲畜万头只,成交额超亿元。大力发展以农牧民为主的商贸流通和社会中介组织,各类活畜及畜产品经纪人达万多人,成为搞活流通的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

  三、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几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采取市场牵动,龙头带动,效益驱动,政策保证等措施,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面向市场需求,依托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投资建设了畜牧业防灾基地、牧区开发示范工程、草原畜牧业示范项目、草原畜牧业生态保护工程等,使以上的牧户实现了定居,以上的牲畜实现了棚圈化,显著地提高了畜牧业专业化生产水平。在农区实施了畜牧业示范工程,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和养殖小区,在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村,在专业村的基础上发展专业养殖小区,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优势。实施北繁南育工程,通过牧区农区结对子,发展农牧民牲畜贩运队伍,采取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形式,使农区牧区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行业界限和隶属关系,按照扶优、限平、劣汰的原则,对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拥有名牌产品的全区性重点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通过兼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盘活和集中资本,上规模、上档次,实现低成本扩张;鼓励乡镇企业和地方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联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内引外联,乌盟引进了双汇集团,通辽引进了金锣集团,而三元集团、光明集团进驻呼盟,一大批龙头企业引入我区,成为我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近几年我们重点扶持了呼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包头友谊批发市场、通辽市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其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大多数省市,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举办了两届内蒙古种羊及羊毛展示展销拍卖会,种羊和羊毛拍卖获得了成功,有力地拉动了种羊及羊毛市场价格。

  四是为产业化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落实了以草原承包到户为重点的双权一制(即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及承包责任制),稳定了家庭经营体制,理顺了草原利用、保护和建设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制定了增草增畜,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统一了全区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明确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道路,推进了畜牧业的集约化经营。实施了牲畜种子工程,推进以良种化为先导的畜牧业科技革命,提高了畜禽的良种化程度,促进了畜牧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了畜牧业的质量效益。

  我区在龙头企业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次会议后,我们要借鉴先进省区经验,扎扎实实地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促进我区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9

  近年来,我市抢抓“双碳”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突破口,提出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奋斗目标,切实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锂电企业发展到57家,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

  一、突出“高”字抓顶层设计,塑造产业发展“大格局”。一是高点定位。xx市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编制《xx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5)》《关于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奋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组建产业联盟和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高效运行中国北方锂电网、打造xx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为产业发展凝聚强劲动力。二是高标谋划。高标准谋划“1+3+3”的全域产业布局,明确了各区(市)锂电产业定位——xx高新区锂电池及电动车整车集群“核心基地”,滕州市锂电隔膜、电解液及储能、薛城区锂电负极材料、锂电池及电解液、台儿庄区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及锂电池拆解回收“三个配套产业区”,市中区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添加剂)、峄城区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控芯片、山亭区新能源汽车装备研发、制造“三个协调发展区”,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高位推动。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锂电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等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举办锂电储能技术要求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产业交流会议,让业内的专家学者、精英同仁成为xx锂电产业发展的“智囊库”。

  二、突出“质”字抓产业培育,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一是强化项目带动。锚定锂电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吸引欣旺达等锂电“头部”企业投资xx,实现“招来一家头部、吸引一批项目、做大一个集群”。吉利、欣旺达、创普斯、博雷顿等领军企业强力带动,精工电子、中材锂膜、天瀚新能源等骨干企业滚动发展,丰元化学、联泓新科、泰和科技等本土上市企业加快布局,先后招引过百亿元项目7个。二是强化延链补链。探索组团招商、飞地招商等模式,成立5个锂电产业招商组,绘制产业链图谱等,收集项目线索130个,打造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动力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的全产业链条,锂电产业成为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是强化存量崛起。以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为支点撬动本地骨干锂电企业持续滚动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锂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两家企业入选“xx省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十强’”榜单。

  三、突出“优”字抓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吸引力”。一是优化政务环境。制定工程建设项目“一张表单”申报材料清单,将全流程申报材料由500余件压减至201件,主流程审批时间由16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总投资20亿元的科达利精密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设仅用78天。二是细化保障服务。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对锂电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帮包、专员推进,项目落地即可享受全方位“店小二”跟踪服务,助力锂电企业安心舒心在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持续对外开放。举办20xx中国(xx)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38个、总投资2700余亿元。精工电子瞄准国际市场,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成为全球三大高尔夫球车巨头的供应商。

  四、突出“实”字抓要素保障,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一是资金“润”锂。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锂电产业发展基金,举办金融赋能锂电产业发展研讨对接会,建立政银企盟四方合作机制,签署总额度28.1亿元的授信协议,累计授信126.88亿元。二是科技“强”锂。在科技研发端,打造科研平台27个,获批专利698项,xx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xx学院锂电产业学院相继落地,省级锂电新能源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建设;在检验检测端,拥有全国质监系统在锂电领域的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分别获批国际CB计划认可和北美UL标准授权实验室。三是人才“兴”锂。出台《支持锂电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xx市锂电职教集团、xx职业学院欣旺达产业学院,加大锂电产业人才培育力度。绘制锂电产业人才图谱,建立锂电产业专家智库,海内外30多位锂电产业专家签约入库。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10

  近段时间,在发展大文化产业课题调研中,我们与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中心城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环境,并到长沙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思考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借鉴创“三城”、办农运会的经验与作法,才能有效地推动大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大文化范畴内,我市中心城区的体育、教育、广电、报业相对发展较快,在省内兄弟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中部设区市城市中也屈指可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市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产业相对落后。但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产业又不是旅游和文化两个专业部门能够抓得起、做得好的事情。现在市里的一般工作方法是上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们感到这种非常设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机构,要发展大文化产业很难真刀实枪地抓得起和做得好。回顾前几年创“三城”、办农运,之所以能够大见成效,是因为政府集中了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特别是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集中抓,有一支精干得力的队伍专门抓。因此,要想中心城区大文化产业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就必须借鉴创“三城”、办农运的经验,弘扬“××精神”,建立市区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创新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要整合部门行政资源,变分而治之、各自为战为统一管理、协同作战

  目前,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由众多的部门分而治之:旅游局管理旅游宣传促销、星级饭店评审、旅行社业务指导;文化局管理演出团体、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和重点历史古迹;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理辖区内的规划建设;民宗局管理宗教事务和重点寺庙;林业局管理森林公园;城管局管理市区各公园。旅游局、文化局、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都是正处级建制,但有的或人少事多,或人多事少,或事多钱少,或钱少人少,很难开创工作新局面。大家都普遍感到,××不缺旅游资源,但缺文化包装,缺宣传、促销手段与能力。要在旅游上进行突破,必须用文化包装旅游,给旅游注入文化。但现在旅游局人手少,没有能力顾及;文化局和文联有人手,却没有这方面的硬任务;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独立作战,筹划规划建设方面的事情。我们觉得,可以重新洗牌,将文化、文联、旅游、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行政资源进行整合,统一领导、统一人员、统一经费、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对外可以保留旅游局、文化局和文联的牌子。这样,就可以让“文化包装生态,给生态注入文化”和“文化包装旅游,给旅游注入文化”成为硬任务;市直文化、艺术单位的所有创作演出人员的主要任务,都应当围绕旅游生态环境的包装和休闲娱乐文化的发展,来从事创作、宣传、演出、展示;广电、报业传媒要大力支持配合,为大文化产业发展宣传造势;市外宣工作的重点也应以宣传推介我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生态休闲度假优势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我市难出巨资到央视和海内外媒体广告促销的尴尬,且能全面提升我市禅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的品位和名气。

  三、要着眼于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在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中,预留发展大文化产业的足够空间

  随着新行政中心筹建工作的展开,中心城区重点向北拓展已成为定势。但如何才能把城北人气带旺?如果仅靠超市一类的商贸带动,就成不了气候、上不了档次。理想的办法是要以文化娱乐休闲带动,这就需要预留发展大文化产业的足够空间。几年前市里曾在袁山西南规划过近300亩的文化园区,但以后有了变更。纵观××中心城区近代现代的建设,还没有新出现像××台、古天文台、大成殿这样的'传世之作。现体育中心建筑群,尽管目前在省内一流,在国内地市级也数得上,但限于都是现代钢架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寿命最多也只有100年。庐山号称万国建筑博览园,但庐山的旧建筑中,体量最大,档次最高的至今仍是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庐山大厦、博物馆、图书馆和庐山剧院等几幢标志性建筑。因此,我们认为在行政中心和市政广场南边,应当规划一个比较大的文化中心广场(园区),预留大剧院(市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几大标志性建筑的地盘。可以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先行建设文化广场周边的娱乐休闲设施。在资金紧缺时,几大标志性建筑不宜仓促上马,避免建成经不起时间检验的低档建筑物,避免为后人留下骂名。如果将来能够在文化广场建成几幢高标准的标志性建筑物,成为××中心城市的传世之作,这对改善中心城区的文化生态,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具有历史意义。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相关文章: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10-13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4篇)10-13

产业扶贫汇报材料06-16

乡镇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06-10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3-15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2-21

市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3-16

果菜销售合作社经验材料-经验材料12-31

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总结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