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2-08-25 23:24:16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数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数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用数学》教案设计

《用数学》教案设计1

  设计说明

  1、让学生经历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因此,本设计首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提取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并在梳理找信息、提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借助矩形模型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迁移思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例1、例2的情境图都呈现了乘法的矩形模型,这为学生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本设计借助矩形模型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回忆,再出示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终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对口令游戏:老师说出口诀的前半部分,学生说出口诀的后半部分。

  2、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抢答(教师出示口算卡片):18÷6 15÷5 24÷6 12÷3 24÷4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

  3、导入新课: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复习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下面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作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情境图。

  (1)课件出示教材37页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组内讨论,提出问题)

  (3)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屏幕展示。

  (4)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问题填入课堂活动卡中,并列出算式。

  (5)过渡:大家列出的除法算式该怎样计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求这些算式的商。

  2、教学例1。

  (1)根据画面编题。

  课件出示教材38页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意编一道题。

  (2)学生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预设

  生: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做了一些旗子,每行7面,一共8行,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面旗子?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7×8=56或8×7=56)

  (4)学生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计算7×8或8×7时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预设

  生1:因为每行7面旗子,共8行,就是8个7,所以列式为7×8=56。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生2:也可以竖着看,每列8面旗子,一共7列,就是7个8,所以列式为8×7=56。用的乘法口诀也是七八五十六。

  (5)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同学们的计算得出一共有56面旗子,那么你能看图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吗?

  (6)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56÷8或56÷7)

  (7)探究算法。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56÷8、56÷7的口算方法。

  ②集体交流汇报。

  预设

  生1:求56÷8的商,先想乘法口诀中几乘八得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生2:求56÷7的商,先想乘法口诀中几乘七得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

  ③比较56÷8和56÷7,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

  生1: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

  (8)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用数学》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二、新授,尝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观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三、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练习十六第5题 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四、总结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五、指导完成思考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用数学》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

  问题

  情景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

  究

  新

  知

  1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用数学》教案设计4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用数学》教案设计5

  活动过程:

  一、比较管子的长短

  1、“今天,管子宝宝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比长短。请小朋友拿起你身后的一根管子宝宝,然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手里的管子长?谁的管子短?”

  2、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活动。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游戏结果:谁的管子长?

  然后把管子按长短分类放到前面的筐里。

  二、自由探索活动:尝试用不同长度的管子在地面上拼出长方形。

  1、幼儿自由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把你身后的袋子取过来,看看里面有什么?袋子里有许多管子宝宝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我们先来数一数,你的袋子里有几根管子?这些管子都一样吗?请小朋友用你的管子宝宝在地上拼一拼,看看谁的管子宝宝拼出的图形多?请幼儿介绍自己拼的是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拼长方形。

  2、小结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瞧!这个小朋友拼出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教师出示长方形教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

  3、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活动:尝试用管子拼出长方形。

  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也来拼一个这样的长方形。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

  三、小组合作探索活动:用多根相同长度的管子组成长方形。

  1、刚才你们真棒,能用不同长短的管子变出小长方形,现在我们试试看,要用几根一样长的管子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请五个小朋友为一组,自己拿管子宝宝在地面拼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拼的长方形最大?”

  2、幼儿5人一组合作进行地面拼图活动: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几根相同长度的管子拼放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3、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别加以指导。

  带领孩子一起看自己拼的长方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用不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小长方形,又用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大的长方形,以后还要请小朋友用这些管子宝宝拼出更多的图形呢!

  设计意图: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于各种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形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平面的、感性的层面上,因此他们在活动中无法正确表现出图形的主要特征。为了让孩子们对图形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动手尝试操作中,加深对长方形的主要特征的理解。

  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长方形的主要特征,提高图形识别能力。2、在活动中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观察力。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学具:不同长度的管子若干。2、长方形图形教具。

《用数学》教案设计6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

  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

  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数学》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用数学》教案设计8

  教学内容: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2单元:“用两位数除”小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和共同探讨活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春天到了,勤劳的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7227÷53 900÷45 467÷53 8304÷27 9082÷7

  师:你们能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的?

  2、揭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与整理一下这个单元的内容。(板书:回顾与整理)

  二、知识整理:(通过改错训练引导学生回忆与整理有关知识)

  1、纠错1。

  师:判断对与错。错在哪里?我们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错与对?

  (板贴: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那一位)(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估计商是几位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2、纠错2。

  师:错在哪里?(板贴:余数要比除数小)(及时调商最关键)

  3、小结:看来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而且掌握了检验的方法。理清了思路,我们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师:从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

  师:每人选择2条线路,来计算小巧所花的时间

  (抽5人板演)

  师:现在你知道每条线路需要多少时间?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5道题的计算过程。

  1、前2题有什么明显的特征?(0是怎么得来的?)

  2、第3题有什么特征呢?(同头无除商9、8)

  3第4、5题你又是如何试商的?

  师: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适合的试商方法,这样计算又对又快?(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拓展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问题解决,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但会做,而且会说算理。

  那接下来的题目你还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吗?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在计算的时候速度特别快,我想采访一下这几位同学。你计算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什么话想对同学和老师说。

  六、独立作业:

  竖式计算并验算

  7416÷56 23434÷78 13066÷32

《用数学》教案设计9

  教学内容:教学第83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45-45

  说说45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45(1-)

  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

  (6):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

  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

  先说说题中两个分数的含义,再列式解答。

  四、全课,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6、做练习十六的第2、4题。

《用数学》教案设计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间操的展示活动,这是我们学校某班的同学(课件),在这次活动中小强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你能说一说小强在什么位置吗?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同时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师:有横排,也有竖排,在描述位置时很容易混淆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用数学》教案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练习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鹿老师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了。(放音乐;火车开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律动)

  出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

  师:瞧,美丽的大森林到了,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去他们中间玩,你们谁想去呀?

  生:……(争先恐后地说想去)。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数学呀,小动物们可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出示课题:用数学)你们能行吗?

  生:行。

  师:我们先去看看草坪上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问题呀?(课件拉近第一幅画面,并演示)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来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来走了3只。 (课件出示:大括号和9只)

  师:那你能帮助小鹿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草地上还剩几只鹿? (课件出示:?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请你们集中五人的力量分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进行汇报和订正。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还剩6只鹿。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们?(引导学生提问题)。

  生提问: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生解答: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还剩几只。这 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生提问:9-3为什么等于6?

  生解答:因为9能分成3和6。或因为3+6等于9,所以9-3=6。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你们数学学得真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过渡:看着这幅画面,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看草地上的蘑菇)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6=2。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左边的6个就是右边的2个,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2.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左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2=6。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右边的2个就是左边的6个,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3.生提问: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你发现的问题真好,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我们再请他说一遍,好吗?

  (生说,课件依次出示:6只,大括号,?只)

  师:这个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解决,好吗?

  请一个小组来汇报。提要求:要说清楚你们小组采用的是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怎样列的算式。

  生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加法,因为这个问题得求总数,我们只要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的2个合起来就行了,所以用加法。列的算式是:6+2=8。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就看了一幅画面,你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来解决,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去河边看一看,好吗?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课件出示鸭子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结:大家帮助小鸭子解决了问题,听它们在谢你们呢?(课件演示鸭子叫)

  课件演示声音:小鸭子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有问题呢?

  师:这是谁的声音呀?(课件出示猴子图)原来是小树林里的猴子们等急了,你们能解决猴子们的问题吗?自己完成。

  学生写出算式,然后集体订正。

  三、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一)做题小竞赛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呀?

  生:想。

  师:这次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数一数我们周围一共有几块小黑板?(5块)在每块小黑板的后面都有一幅小动物图,给你十分钟时间,看明白图后,就直接写算式,咱们比一比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谁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独立做题。

  集体订正。(指名直接说算式,集体判断,最后挑出一个题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对全做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它们非常感谢大家,还特意交给我5颗智慧星,让我奖给同学们,你们高兴吗?请组长们上来领奖吧。这次旅游结束了,你们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学生随意说。(教师相继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教育)

  让我们开启小火车回家吧。

  (二)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第13、1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请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学生随意说。

  四、课堂总结

  师:数学知识真重要呀,他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实际问题,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用数学》教案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23例4用数学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3+7 4+9 5+6 7+8 12+6

  13-7 27-8 36-5 47-2 63-5

  2、计算:

  45+49 56-27

  二、新授

  1、教学例4

  出示挂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

  2、小组讨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小组汇报

  如:二(2)班16-3=13

  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问:谁知道二(1)班、二(2)班得几面红旗呢?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

  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

  你是在怎么知道的?

  三、练习

  1、P23做一做

  2、练习四第1-4题

  教学反思:

《用数学》教案设计13

  教学内容:第11页例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如:7名同学参观展览,门票一共多少元?学生列式:48×7,并说出怎样计算?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683745

  ×34×82×46

  2.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5)练习215309

  ×32×25

  二、巩固反馈,深化知识

  1.第11页的做一做。

  2.判断

  (1)57(2)306(3)193(4)403

  ×35×35×36×35

  25515301158215

  17112043791612

  196513570494816335

  板书: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48×72=3456114×59=6726(分)

  48114

  ×72×59

  961026

  336570

  34566726

  答:要用6726分。

《用数学》教案设计14

  教学内容:

  用数学9加几

  小学数学第一册101页,10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2.过程性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1台,录音机,算式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习新课

  1. 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

  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

  (3) 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9+5

  (4) 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

  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图

  (2)小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

  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用数学》教案设计15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数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设计12-09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09-2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排序》06-22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02-01

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宝宝分家教案设计06-08

草原教案设计08-25

《狼》教案设计08-27

平移教案设计02-01

有关教案设计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