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

时间:2022-08-13 21:30:05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1

  喜欢读书是我学生时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书的世界里,真得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成家之后喜欢读得书由一些哲理书、励志书,转为一些家教之类的书,从家教一类的书中我知道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与儿子同读一本书,并与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对于阅读的情有独钟也影响到我教学中,尽管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我经常提倡孩子们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特别是开学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开启快乐教室》,我更加觉得孩子们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没有形成一个静心读书的环境,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教师要爱读书,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课余这宝贵的读书时间,与学生一起走进阅读世界。对于读书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其次,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去读书。如今我们特别强调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须多方面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从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与实质,这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与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与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

教师读书随笔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与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教师读书随笔3

  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给教师建议》,我受到深深感触。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我们有更明确方向,给我们极大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闪光思想、精练语言,对今天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很大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建议》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一堂非常精彩公开课,她风采吸引在场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时间来准备!”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一节公开课,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图片和知识;有时为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应付,而是出自内心需要和对知识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教师’所不可缺“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许多伟大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他闪光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问题是共性,它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读《给教师建议》后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财富!

教师读书随笔4

  宽容,就是宽恕容忍,指能容纳异已和理解与愿望不符的事物。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人生所抱有的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做人的品质,也是一种美德。所以,家长必须让孩子学会宽容,那么,如何让家长学会宽容呢?

  1、宽容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记得小时候,爷爷曾教我古代的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它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怎样不见秦始皇?”讲的就是宽容平息邻里纠纷的故事——故事,张家与李家是邻居,一天为占用一堵墙而吵得不可开交,一向闹到知府衙门。知府大人一时也难断此案。张家主人想把自我有嫡亲在京城朝廷做大官,便修书一封,求嫡亲帮忙打官司。而这位嫡亲素来“性宽”,写了这首诗作为回信。张家主人顿时醒悟,采取了“宽容”态度。于是,一场民事纠纷和平解决了。

  2、能宽容的人实际上“棋高一着”,并非胆怯懦弱。《史记》中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更是世人皆知。蔺相大智大勇,功勋卓著。但为了不至于“内耗”,对廉颇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廉颇获悉真相后,十分内疚,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并感叹道:“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此例正是蔺相如的宽容避免了内讧,换来了友谊,维护了国家的`利益。这就是用故事教育孩子。

  3、作为一种做人的品质,宽容也是我们伟在的中华民族诸多优秀品质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然而,在今日的现实生活中,有些年龄的父母时常对自我的孩子灌输“不能吃一点亏”的思想观念。有的家长临送孩子上幼儿园前,叮嘱孩子最多的是,不能被人欺侮,谁打你一下,你必须还谁一下。有的家长见孩子用手打架“吃亏”,便教孩子用脚踢,用牙咬,总之不能“吃亏”。有的家长见自我的孩子“吃了亏”。(其实,孩子间正常的打闹,游戏,打一下,碰一下又会厉害到哪里呢)便心如刀绞,非拉着孩子去找对方家长讨个说法不可;我还目睹过一次“双方不相让,上阵父子兵”的场面,一个公园里,两个孩子为争打一个秋千相持不下,各不相让。这引起双方父母大动肝火,相互指责、怒斥,不就为玩一个秋千吗?不玩有怎样呢?而双方父母见孩子发生争执,不但不好言劝开,反而“随行就市”地加入纷争的行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的行为会给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人格烙印呢无非是“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罢了。这样会使孩子再成长的道路上吃大亏。

  所以,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长远做打算。孩子终归有一天要长大,要离开父母独立应对生活的。而当今与未来的社会是为生存激烈竞争的社会,若要让孩子能在社会上立足,就绝不应教他在一时一事上与人锱铢必较,寸利必争。相反,应培养其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的度量。力求宽容谦让,而力戒心偏性狭,贪图小利。古人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至大至刚,何所不克这话说得多么深刻而富含人生指导意义。作为目光远大的父母,仅有把孩子培养、塑造成“至大”“至刚”的人,才会使其成为真正的强者,才能最终使其在激烈的生存竞争风浪中站稳脚跟。

教师读书随笔5

  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读书可以夯实教师人文底蕴,是提高思想境界与文化品味的基础工程。任何出类拔萃的写作者,首先必然是永不间断,长于吸收的阅读者。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最应该而且最值得站的是理论家这些巨人的肩膀。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将使我们看得更远。”作为我来说,虽然说也从教了12年了,但在新课程标准面前,在新教育实验面前,还只是像孩子一样刚刚学习走路,刚刚走上讲台上的人生路。为了使自己扎实掌握教育真谛,我开始与书为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在我家的会客室里,有一整架书。每每夜深人静,妻儿都进入梦乡之时,一切都归于沉寂,只有墙上的石英钟还在不急不慢地丈量着夜的深度,此时,我就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闻吸飘飘荡荡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溢着一股欢欣与怡悦,取书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不论风霜寒暑,只要打开书本,古今智者便乘着晚风与夜色翩然而至,无须客套,不用茶烟,高山流水,促膝谈心,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一任歌哭怒骂,听凭云倦云舒。

  明代的王心斋曾经写过一首《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他把学和乐视为一体,的'确是极好的见解,当然,学习并不仅限于读书,但读书却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有多少学者或读书人嗜书如命,我现在读书也入了迷。在幽静斗室,伴一盏台灯,手执一卷,全身心投入,任思绪如骏马奔腾,尽情驰骋,览遍名师名作,目睹中外教育史兴衰荣辱。与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等大师一起体验教育真谛,品尝咀嚼魏书生、于永正、李吉林等名师睿智和超凡的教育技巧,让理性之光粲然于脑海。静静地揣摩教育的快乐,时而拍案叫绝,在心底引发阵阵莫名的感动,一股控制不住的激奋和灵感奔涌,总想写些什么,说些什么。于是乎,就端坐在电脑前,轻轻敲击键盘,随着“啪啪”声响,一篇篇随笔、日记、论文尽也汩汩而出。于是,也就有了我在“行知论坛”上的《佐明手记》,有了我在“教育在线”上的《澜溪花》。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发帖,一边反省,渐渐读书写作的兴趣越发浓厚,于是我就越发渴求好书,到学校图书馆借,去书店购买,在网上寻觅。一旦遂得心愿,无不兴奋久久,歌之舞之,从《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让语言与生命同构共生》到《魏书生文选》、《教海漫记》,然后是《教育的视界》《细数阳光》……怀着珍爱的心情,细心拜读,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仿佛一股股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又似饮进醇香的佳酿,让人心醉神驰。一旦与同事谈论起“书经”幸甚至哉,带着一种迫以狂热的虔诚。书是传播思想的能启发人思维,但也不能过分迷信。所以我认为读书即要能入,又要能出。庄子说过:“筌者所以在鱼,得而忘筌;言者所以在薏,得意而忘言。”我想这里的“得意”既指书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乐。大概这就是王心斋的:“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吧!有时书中的做法,对我们的教育实际并不合适,我们就应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因材施教”了。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读书,使我告别无知无识无能;读书,使我获得接天通地的感悟;读书,使我对教育多了一份自信……在读书中,我实在是得到了许多难以形容的乐趣,在乐趣中学到了教育的真谛,提升了思想理念。

教师读书随笔6

  前一段时间读《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授课堂管理技巧。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接地气。全书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收集很多课堂管理方面的数据。是实证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成果。讨论内容聚集于课堂管理中的真问题、真情境,遵循一定理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课堂管理策略和方法。既有对班级的整体组织管理,又有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指点。如:有效管理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支持合作学习的策略和要求。特殊群体的管理和要求等等……涉及中学课堂管理的方方面面,着眼于课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学生的行为管理,设计和管理教学,交流技巧和教学等等。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课堂管理的关键。

  一、备课是课堂管理的重要部份。

  1、备学生。

  全面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良好的互动。

  2、用心专研教材。

  教师要把教材吃透,才能站在知识的'至高点,才能够很好的引领课堂。

  3、设计教学模块。

  改变原来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的互动,为学生的活动留出时间,甚至有时可以设计多个教学模块。

  二、上课是关键。

  1、课上关注学生。

  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爱,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学习,从而享受学习这个快乐的过程。

  2、注重知识的启发。

  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尤其是数学,靠灌是灌不出来的。

  4、注意因材施教。

  5、注意分层教学。

  有效课堂管理的理念要求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其次,关心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状况;第三、关注管理的效益,这种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过程的变量;第四、关注策略的使用,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新课程为依据,在课堂上力达高效,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读书随笔7

  书上残留的墨香,对我而言是最大的诱惑,清新淡雅,少了一份俗世负载的喧哗,它往往安静得如同幽寂的湖畔。每翻开一页的不经意,总会带着点涟漪漾漾的欣喜。

  喜欢读书,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记得小的时候,我总是孤僻的,不善言词的我,没有玩伴。看着窗外,那些满街疯跑的他们,心里溢出的是那酸酸的羡慕。无奈,无奈于我的寡言,只能去面对那一本本的书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书的感情并未是那么的深,甚至有些痛恨。天真而幼稚的思想认为,它们只能如此死死地“躺”着,无法那样放肆的动,放肆的笑,最主要的是无法和我玩……

  不知是何时,开始真正爱上了读书。突然的变,可能是源于我的成长,后知后觉地成长。

  书中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它不仅容纳了我的感情,更丰富了我的思想。与往不同的是,我理解并体会到了,书存在于世上的实体的确是不会动、不会笑的,但它不是死物,更甚者,它是一个至圣的天堂,且不同的书,拥有着不同的天堂,或喜、或悲、或荒诞、或现实,诸如此上,无论是哪一个天堂,都令我倍感新奇。不可思意的'是,最终放肆地笑的人是我,而制造者却是书。渐渐地,我可以坦然去看待那些依旧在窗外的他们了,也渐渐的懂得了如何去交流。朋友多了,孤僻少了,显著地变化,令自己也惊异于自己的活泼。但清楚的还是自己,是书改变了我,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格。

  书墨的浓香还未散尽,朦胧间那缕香意,更加的飘逸了。读书的人,捧着书看,眼中露出的幸福,裹着书香,忘我的境界,好似已在书中的天堂神游。与其说时间淡漠了我,更不如说是我遗弃了时间……

教师读书随笔8

  全面推荐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重大进步。作为有”世界通用语”之称英语,它使用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重视。该书以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重点介绍小学英语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编者多年进行儿童英语教学实践,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和研究经验和体会。

  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词汇,接触一定量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理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少年儿童心理与口味。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外语教学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语歌曲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下去;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较熟,唱词简单适合歌曲。当然还可以自己编歌。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它与课堂教学目是一致,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辅助形式。开展好课外活动可使学生储存一些学好英语潜在能量,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促进作用。它有利于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因材施教,开发智力,拓宽视野,培养合作精神,但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时候要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格,兴趣和特长,采取不同活动方式,常见活动形式有英语竞赛(小学生表现欲和荣誉感都比较强,适当地在课外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对学生思维,记忆,理解,反应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有利于综合素质培养),英语晚会(有利于发挥学生作用和独创精神,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兴趣和艺术才能),英语角,英语学习园地等。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具备与其他学科教师共性素质,如敬业精神,良好师德,广博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同时要具有系统而扎实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几方面技能和能力和较强教学能力,包括语言示范能力,综合教学技能等。还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随着时代发展变化重新设计塑造自己形象。

教师读书随笔9

  《给教师的建议》是杜殿坤先生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翻译而成,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一,内容全面而又清晰。

  这本书是将原书的两册合并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它囊括了学生与教师、上课与下课、劳动与学习、时间与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内容充实。它又将这些内容用一百个小标题分别标注,每一条谈一个问题,相互割裂而又有机统一。比如说,它的第2条建议谈到,“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结尾时它指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紧接着,它的第3条建议就谈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就这样,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独立性,把一本厚书变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让读者倍感轻松。

  第二,见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为一本教育著作,理论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这本书与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理论分析十分精辟,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动的实际事例揭示出来的,对读者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幼教之友《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比如说,在第19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问题上,它根据很多教师要求后进生只读教科书,甚至只背书不思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那是完全错误的。”“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然后,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的成功事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第三,语言朴实而又生动。

  追本穷源,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独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编译下,它同样具有了语言的朴素美。比如说,在第14条建议的开头这样写“民间教育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试问,这么朴实的词语,这么经典的比喻,我们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见到呢?再比如说,在第76条中论述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时这样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发展……”类似深入浅出的文字在本书中比比皆是,极便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师学习,又如和同事交流,轻松而又愉快。

教师读书随笔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还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父母一起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学习了“分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20角钱去菜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

教师读书随笔11

  拜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通俗易懂,浅入浅出,无高深的理论,只有朴实的做法,朴实的话语。令我印象最深的、对我有如此帮助的有以下几处:

  一、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

  1、韩老师的课堂备课简单,形式简单。一个简单的课件,惯用的听录音、朗读、认读屏幕上的词语、简单理解课文(不强求学生的“深刻理解”,学习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等形式。韩老师的绝招:学新东西谁不喜欢?第一遍听录音的教室里一片寂静,第二遍、第三遍时要求孩子们模仿着小声念,老师悠闲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们,那些不张嘴、不看书的小家伙一偷懒就会被老师发现。

  2、课外读物的教学,韩老师提的问题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来,差点的学生想一想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韩老师的备课一气呵成: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韩老师追求的就是简单,追求的就是自在。

  二、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朗读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读的说法。学生听了这种生动又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产生朗读的愿望。有了朗读的兴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掌握规律,并把书面上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连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归类诵读”是学习语言的妙招

  学以致用是对所学知识最好的复习,韩老师在让学生背诵《增广贤文》的同时,倡导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都要现学现卖,每有所学,力求马上运用,就像我们小时候用词造句那样。韩老师尽量不让学生过了夜,让所学知识沉没在记忆深处,时间长了便了无痕迹。

  四、让课堂静下来

  1、刚入学初学拼音时规定: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老师手放下时学生停止出声;老师手持卡片时学生念,老师把卡片从胸前放低或藏身后时学生停止出声;老师伸出一个指头,示意学生只念一遍;老师两只手做暂停的姿势,学生要立即安静下来。

  2、布置写字母的时间要在下课前10分钟,一旦让学生动笔,老师再讲或让学生再读学生们的心里就有了牵挂的事,他写不完是不会抬头的,而等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写完,需要很长时间,课堂纪律就没法控制了。不要频繁地更换教学内容,看书、看黑板、看屏幕的时间不要太短,学生从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学。

教师读书随笔1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一课时,可以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这是,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模拟生活 创设情境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和学习的统一。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学习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等生活经验,切实地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5.动手操作 创设情境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铅笔摆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图和物是学生最为感兴趣和最能调到学生积极性的,生动的图画和具体的形象可以很让学生快乐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准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动多彩的形象图片来吸引孩子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教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自己贴出图片,说出理由。

  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1.指导学生发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低年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道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2.挖掘生活素材 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时,教师没有自己把资料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车的有关资料,如出租成的起步价,每公里几家及等待时间与价格之间的问题,熟悉了解这些问题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平台,种种生成性的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见解,使得课堂成为生动交流的平台,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三、数学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实际行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

  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教师读书随笔13

  看到此刻的孩子进入图书馆的自如,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对图书的奢望……

  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书,有幸教咱们数学的韩教师就兼管着学校的图书,韩教师是一个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师,给咱们留下最深刻的的记忆就是长长地脖子,一走进教室首先出现的就是韩教师特有象征的脖子,咱们还偷偷的给教师起外号呢!“长脖子教师”,可是,咱们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议论,可从来不敢叫出声来,那时的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上数学课,不是正因我的数学成绩太好,而是为了得到看小人书的允许,正因每当韩教师给咱们布置完数学作业,他就蹲在门口,等待咱们的完成,这个时候也是咱们纪律最好,作业速度最快、最认真的时刻,正因谁做的作业全对了,就有看一本小人书的权利,你想,那是多么愉悦的时刻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数学成绩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缘故吧,所以,那时候的咱们,谁先拿到小人书,就是最大的奖励,远比奖励一个铅笔头来的`欲望大。(小时候班主任教师每当周六上午放学时,会把一周学生们捡来的铅笔头,根据表现分到个人手里,这就是当时最好的物质奖励。)

  看看此刻的孩子,随着新图书不断地增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有时候还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书到处都是,什么全彩的、动画的、连载的、漫画、带香味的、带声音的,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正正因物质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们远没有咱们那时对图书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感觉,也许仅有“物以稀为贵”才该有的吧,说归说,图书的不断改善,为此刻的孩子领悟知识带来了方便,孩子们能够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且还能够根据画面资料随手进行粘贴与创作,既动脑又动手,有时候咱们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谓是,时代的提高,书籍的变迁。

  此刻随便走进一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装满各个架子,不一样的书籍分布明确,让看书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时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书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断地充实自我,“好的书籍,让人受益终生”,真是领悟的时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进图书馆的机会,我更会对书籍情有独钟,即使电脑的时代,我也会抽时刻看我的书,书籍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教师读书随笔14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就应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需要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个性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读书随笔15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包括什么?对此有各种看法,应该说,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肯定是无能的,然而,传授了知识绝不等于就发展了能力,发展能力必须有意识的进行,所以教师应该既是善于传授知识的教者,又是善于培养能力的导者,要培养能力,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挖掘教材里的能力因素。每部分教材中都有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尤其是有关练习,只要我们用心分析研究,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它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先推导出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定律,进而推论太阳和行星之间、地球和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具有共同的本质,最后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定律直到卡文迪许用实验验证以后才最后完成。通过这个推论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从已知的知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获得新知,认识新的规律。从观察、分析到形成假说,从假说再到理论,这种认识客观规律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学生有很好的影响。又如根据物理规律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例如学习气态方程时,不少学生能够套用公式: ,但不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但要选择典型例题给以示范,更重的是研究如何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即:①明确研究对象即研究的是哪一部分“气”,因为气态方程是反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必须抓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这个研究对象;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初、末状态,因为方程的等式两边是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初、末两状态之间关系;③建立并求解方程;④检验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事实。前三步是利用气态方程解题的基本思路,最后一步是所有解题都应注意的问题,所以简单地说,运用气态方程解题的方面就叫“气”、“态”、 “方程”。可见,解题思路是从物理定律中分析抽象或引申出来的,是规律本身的一种要求,而不是外加的。我们在钻研教材中注意研究这种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的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以训练学生,则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方面,必将受益不浅。

  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教师应该是既教书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建设祖国培养人才,而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师的言行在客观上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世界观,这一点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每一个科任教师应该自觉地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物理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爱国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献身以及创造精神等等。教材中的这些教育因素,需要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这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而且所带来的思想教育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例如,讲到力的概念时,我们可以举出我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墨翟提出的关于力的观点,在墨翟的著作《墨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力形之所以奋也。” “形”指物体,“奋”指由静而动或由慢而快。全句的意思正是体现了力的作用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远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战国初期),墨子就对力的概念做了如此科学的阐述,这个事实将对学生在振奋民族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钻研教材时,应在研究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技能技巧上投以很大精力,否则无法完成物理教学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学目前对物理实验仍然缺乏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常常侧重于理论和概念上的分析,教学常常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一支粉笔,一张嘴成了主要的教学工具。我们的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较强,解题能力较高,而动手实验的能力很低,与这种教学状况是有极大关系的。这种状况应该及早改变。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另一方面,也应动手制做一些“土”的、简单的实验仪器,以满足教学要求。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动量定理,就可以利用垂直着的钢笔帽下压一张纸条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因为笔帽与纸条之间的摩擦力 f 是一定的,当以极快速度撤走纸条时,f 作用于笔帽上的时间Δt很小,于是笔帽下端的速度 ΔV 也就很小,当ΔV→0 时,笔帽就不倒。若使 f 作用时间加长,例如在拉动的逆方向留有较长的纸条,则笔帽就会倾倒。当然,这个简单的小实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惯性、重心等物理概念。总之,备课时,要认真设计实验,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因此,学习新的实验技能和自行设计简易实验,应该是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有一个集中的时间深入到实验室工作,这对青年物理教师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四、物理与数学的关系

  实验是基础,数学是工具,实验与数学这是物理教学的两大支柱。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初等数学知识面是很广的,特别是方程求解,函数图象、三角函数以及平面几何知识,几乎在高中物理的每个分科中都有应用。同时物理概念和规律要用数学方法来表述,因此,学生要具备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数学表达式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运算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的能力,这些都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问题。如果物理教师不具备相当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个任务就很难完成。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力求对中学数学比较熟悉。备课时,应注意研究相关的中学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注意熟悉一些高等数学,这对于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是理、数脱节,他们学了不少数学知识,但缺乏应用数学知识联系物理问题的实际的能力,备课时就要注意到怎样促进学生使数学知识向物理问题的迁移。如图 所示的力的合成问题,ΔOCE是力矢量的三角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的数学抽象,ΔABO 是支架三角形,这是物体的数学抽象。可以证明Δ OCE∽ΔABO,学生常常想不通,也不敢作这种“相似性”的论证,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实质不同,他们忽视了这实质不同的两个三角形都是一种数学抽象,从数学来看,它们是“同一”的,可见如何使学生善于运用脱离具体事物的数学的抽象来解决具体问题,是物理教学应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倡物理教师读一点中学数学教材,并且认真研究物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五、难与易的关系

  物理这门学科“难教难学”,可能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问题,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习物理除了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外还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动手技能。因此,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和学确有难的一面。物理知识与自然环境、生活实践以及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存在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极大潜在动力,这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物理教材中形成教学难点的原因,其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从物理教材的某一章某一单无或某一部分来看,其“难”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上比较难,例如静摩擦力、电势、电动势等概念;另一种“难” 是人为的,例如把连接体问题搞得很复杂,引入“惯性力”等超纲内容,这就人为地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教师备课,就是要设法化“难”为“易”。我们应该经常总结化难为易的好经验,比如分散难点、多做实验、搭桥过河,进行类比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化难为易的办法。例如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楞次定律,是一个难点知识,尤其是定律的表述,学生很难领会。我们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定律的核心是研究感生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之间的关系,由于原磁场的变化而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又形成自己的磁场,这个磁场又为原磁场产生阻碍或反抗作用。这个物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但可以看出原磁场的变化与感生电流的磁场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作用的因果关系,原磁场的变化是“因”,感生电流的磁场是“果”,此“果”又对“因”产生阻碍或反抗作用。这个因果关系好比“父子”关系,不过在这里“儿子”总是反抗“老子” 的。这样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抓住了过程中的因和果的辩证关系,并对这个困果关系作了一个人格化的比喻。这种分析和比喻使学生不但在思想上受到启迪,而且在心理上产生了趣味感,“难”就化为“易”了。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学点哲学,还要注意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加强语言修养,广泛阅读科普资料,这对搞好物理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六、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有人说,教学也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的确是很恰当的一个比喻。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备课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中学物理为一个全局,那么力、热、电、光、原子诸部分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局部。中学物理以经典物理基础知识为主,力、电是两个重点局部;若以力学为全局(主要是质点力学),则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就是重点局部。教师只有胸中有全局,处理好各章各节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把主要力量应下在何处。为此教师要通读全部教材,然后对全部教材的知识结构作出分析。对每一节教材的处理,要从全章这个全局出发,在对全章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全章重点、难点,并对全章作出一个整体安排。全章设计得好,重点就能突出。从课堂教学的总体来看,每一节课是一个局部,但对教师备课来说每一节课又要把它作为一个全局来考虑。从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要研究如何做到讲好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思路清楚,密度适当。从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来看,要做到启发引导,有讲有议,动手动脑。总之,课堂教学的 45 分钟要精心设计,全面安排。局部会影响全局,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局部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上好每一节课不但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的表现,也是教学客观规律的要求。

  七、新与旧的关系

  物理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例如,中学物理的力学体系具整体性就较为突出内在联系很强。在教学中如何揭示这种内在联系,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通过推理来获得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要深入研究这个新与旧或未知与已知的关系,力求处理好这个关系。从“旧”中如何引出“新”,如何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掌握的一般原则。以上所述是从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 与“旧”的关系。其实就学生本身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来看,对于学习物理来说,他们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中,从课外阅读中,总之从社会的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中,他们已经具有不少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不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象的,有的是错误的。但对教学过程来讲,这些都应该成为引入新知识或正确理解新知识的参照条件,我备课时注意研究学生,其根据之一就在这里。

  研究一章教材时,应该把这章知识里学生的已有知识排列出来,研究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如何加深学生已有的知识。例如,动量这一章,冲量、动量、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等均为新知识,而牛顿运动定律、矢量的和差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都是旧有知识。这些旧知识有利于本章新知识的学习,又在研究动量等新知识、新问题时得到巩固和深化。

  例如,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直接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但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情况,而动量守恒适应的范围更为普遍,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低速运动还是高速运动,也不论相互作用是什么性质的,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动量守恒是反映了比牛顿第三定律更为普遍而深刻的互相作用规律。可见通过牛顿定律得到了动量守恒定律,而动量守恒定律使我们对牛顿定律的认识更深化了。所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多下功夫,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

  八、初、高中物理与普通物理的衔接关系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普通物理都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初中物理的教材内容大部分属于感性认识,高中物理的概念性和理论性比较强,而普通物理就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了。对于高中物理来说,下有初中物理,上有普通物理,教师如何处理好这个“上”“下”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钻研初中物理和普通物理,以便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普通物理要求,很多物理概念和定律,在初中、高中、普物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和提法是有差别的,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逐步深化的。例如,质量的概念,在初中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是牛顿关系质量的最初定义,这个定义是牛顿的机械的原子论观点的产物,牛顿认为物质都是由完全相同的、不可再分的基元粒子——原子构成的。而所谓物体的质量就是整体物体所包含的这种绝对原子的多少。这个定义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一,完全相同的绝对原子根本就不存在;其二,无法通过测定物体所含原子的数目来测定物体的质量。那么,为什么至今在初中物理中仍然沿用这个定义呢?原因之一就是初中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是人们凭经验知道了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从而用比较物体所受重力的方法可以测定质量。牛顿正是根据自己对质量的理解和这种量度质量的方法,建立起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定律的建立使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深化了,产生了惯性质量、引力质量等新概念。高中物理把质量定义为物体(质点)的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个定义和初中的定义并不矛盾,而是深化了。只有学习普物时才去深入研究引力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的相对论效应问题。可见,钻研教材时要注意沿着物理学发展史,去研究一些概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解决好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之间的衔接关系。

  九、讲与练的关系

  讲与练的关系,一般提法是“精讲多练”,即用“精”和“多”解决这一对矛盾。其实“精讲多练”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过程双边活动的特点。它克服了教学中单纯“先生讲学生听”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精讲,即把精华的内容,不但讲得深刻,而且讲得精彩,研究精讲的教学艺术,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美的满足和享受。物理教师要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特别是不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讲授给学生。精讲不是少讲,而是好与少的结合。这是我们在备课中最为耗费心思和要着实下功夫的地方。所谓“多练”,是学生的练习要多一些,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多练的含意有三:一是指一定数量的练习;二是经常性练习,即“学而时习之”;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方法的练习。“多练”实质上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深化。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新旧知识的前后干扰现象等,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练习,才能保证学生灵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练”的目的是利用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以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如何精选或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题,是备课中应认真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明白,精选,尤其是设计习题是一项既费精力又需要有业务水平的工作。每道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科学性,题目中所设置的物理情境,既要符合物理实践又要有新颖性和针对性,还要符合教育心理学要求,在修辞方面和使用标点符号上都要规范化。总之,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精选或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是很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正、误、漏、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和活化,这种“练”和那种盲目地、机械地、大量地、毫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的“练” 是有原则区别的。所以“精讲多练”的“多练”是相对于精讲而言的。

  总起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处理好各种关系,这就有可能从多层次、多角度上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基础。

【教师读书随笔】相关文章:

读书教师随笔02-21

教师读书随笔07-22

教师的读书随笔06-17

教师优秀读书随笔03-07

教师读书随笔【热】05-20

【热门】教师读书随笔05-20

教师读书随笔【热门】05-20

【荐】教师读书随笔05-20

【精】教师读书随笔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