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4 23:21:26 设计 我要投稿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绝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绝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我想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几首古诗就藏在图画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师:两个、对生:一行

  师:黄鹂、对生:白鹭

  师:鸣翠柳、对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对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师: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藏在这四种景物中的四种美丽的颜色,那么在课前导学单中有没有答对啊?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

  提示: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鸣,板书)

  师质疑:两个。“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师: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课件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

  师: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那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近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师: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一行: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师: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你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读一读?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1)师: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师: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绝句》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习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按古诗学习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习古诗,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习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平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习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绝句》教学设计4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

  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1、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⑴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①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②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⑵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⑶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①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②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③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⑴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⑵ 指导朗读:

  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1、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2、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

  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绝句》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习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能用一些四个字的词语来描述吗?

  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词语。

  我从你们可爱的小嘴巴里听出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多好呀!唐代诗人杜甫也特别喜欢春天,他还把他看到的春景写成了一首诗呢:

  师范读诗句。这首诗的名字叫:绝句。析题:绝句是古诗的一种题材,并不代表诗句的意思。相机指导写:绝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随机识字。

  3、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小朋友再轻轻地、用心地去读一读诗句,看看在读的`时候,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指导朗读。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在黄鹂叫)

  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相机指导写“鸣”。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那你把这一句诗读一读。还有谁也想读?齐读。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

  哦?白鹭在干吗呢?你看,他们排着多整齐的队伍,在蔚蓝的天空中快活的飞翔,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鹭呢,那你把这句诗读一读!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

  真的吗?雪在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谁来读?这句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质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你们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雪﹑船,这多像一幅美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女生赛读.

  你们读得这么好,让我感觉这么快乐,奖励你们去画中游一游吧!

  (课件)欣赏动画.

  我给你们配上美美的音乐,就当自己是大诗人杜甫,再来一次吧!

  五背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你们把他记在心理了吗?谁把前面两句记住了?有没有全部都记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一首生机勃勃的诗,看看,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想起哪句诗呢?(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最后一幅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去查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学着写诗)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是画,无处不是诗!

《绝句》教学设计6

  古诗二首——夏日绝句

  1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重点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 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 学生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 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 读中感悟

  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 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古诗二首——示儿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7、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

《绝句》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入景导入

  1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师;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逐句进行学习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同桌学习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习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理解“含”指含在。

  4学习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六)、指导背诵

  七、板书设计:

  绝句(五言)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8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3、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古诗有很多,比如我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就会想到(李白的就《静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首《绝句》。

  二、解诗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古诗的题目,绝句其实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话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那你数一数,这首古诗应该属于哪一种?

  三、认识作者

  师:那大家对杜甫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再来补充一些杜甫的相关知识吧!(补充诗圣 诗仙 诗豪等知识)

  四.精析古诗

  1、读通古诗,纠正易错字

  重点纠正“独”“鸳”“鸯”三个字

  2.读出节奏

  先由学生自己划分节奏,教师纠正,学生自由

  练习。

  3.分析大意

  (1)从“迟日江山丽”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迟日”是什么意思?“丽”是什么意思?

  (2)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闻到什么?气味是谁送来的?春风是什么感觉?

  (3)美丽的春天还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是谁呢?它们在干什么?

  4.总结感情

  作者都对春天什么感情?(喜爱、赞美)

《绝句》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熟悉诗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写的哪些诗句呢?你们知道吗?杜甫的家乡风景秀丽,你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风景啊?请同学们看屏幕:(揭题齐读)引导学生解题,介绍杜甫和古诗资料。(学生思考,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可借助认字表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小组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做好“汉字银行”统计。

  6、生字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7、自由背诵古诗。

  三、指导书写。

  绝:左右结构,形声字,绝唱、杜绝。

  鸣:左右结构,形声字,鸣叫、鸣笛。

  含:上下结构,会意字,包含、含义。

  令:上下结构,司令、命令。

  岭:左右结构,形声字,山岭、群岭。

  吴:上下结构,姓吴、吴国。

  船:上下结构,学习“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学生找出关键笔画,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

  2、学生先描写书上虚宫格内的生字,然后再书写在虚宫本上。

  3、教师可把播放音乐作为对学生认真书写的奖励,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4、学生互评,然后展示。

  5、再写。

  四、处理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找一找,说一说。

  3、找出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说一说。

  4、背一背对子歌。自己说一说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对的事物。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巩固生字。

  3、编个对子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很多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习生字。(1)读生字。你看,可爱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 包含东吴 西岭 停泊 漂泊 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特别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附近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究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喜欢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可提问:雪在哪?哪是怎样的雪?出示了西岭(岷山)的图片,让孩子们比较:“这座山与大家平时见到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因势利导: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杜甫将它称之为“千秋雪。”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是啊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把看到的景色当作了画框中的一样。所以就称“窗含西岭千秋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别样的美!谁来读?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准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当作者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透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欣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湿润。)

  3.理解诗意。展开你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准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绝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习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12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⑴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⑵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⑷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⑴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⑵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⑶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⑷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⑸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⑴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⑵表演读: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平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三、学习诗句,朗读感悟

  (1)

  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四、总结延伸: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五、指导写字

  六、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本课教学下来,有这样几点感受: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介绍过多、过细,学生易游离于书本。

  2、诗句意思的理解不可过于死板,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用自己的话讲通顺、讲明白即可。有些学生一字一句地按照诗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让诗意明白。这点要及时地纠正和指导;

  3、要引导学生多读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放开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经典古诗,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绝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绝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绝句》教学设计06-14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05-04

《绝句》教学设计(15篇)03-12

《绝句》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01

《绝句》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22

《绝句》教学设计20篇05-23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20篇)12-27

《绝句》教学设计(集合15篇)03-12

《绝句》教学设计汇编1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