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

时间:2022-06-09 23:34:13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1

  利用假期我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在这本书里精选了40多位优秀教师的精彩个案,分为“师德篇”、“教学篇”、“育人篇”和“修养篇”四部分,这些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优秀而感人的事迹。展示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风采。

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

  在这些案例中,读了乡村教师陆永康的案例后让我非常感动,因为“这是一位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幼时的不幸,导致他不能学走,只能学跪。20岁时,他有幸成为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因为学校里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劝回来,可是孩子们不住在同一个村子里,要想把孩子们找回来,就要进行家访,这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教师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对于陆永康这样跪行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但陆永康没有被困难吓到,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两公斤重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因为行走不便,别人走一个小时的路,他得跪着走上两三个小时,而且在路上还要爬山、过河、跨沟。是什么让他这样的执着,是一名山村教师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

  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陆永康只能晚上去家访,他孤身一人跪着行走在深山老林里,有时也会害怕,为了给自己壮胆,他便买了一个铜口哨,再绑一个手电筒在头顶上照明,就这样,他的行为感动了村民,第二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了50名了。3年后,孔荣小学就有了150名学生。他在孔荣小学教学的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长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陆永康的膝盖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膝盖以下的肌腱功能已经退化变形。虽然身体受尽了磨难,但他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那些山村里的孩子们。1981年,陆永康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900多元,妻子没有文化,在学校做临时工,月工资仅有150元,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生活很困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陆永康还要紧衣缩食,来支助其他的孩子上学。在他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看到了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

  作为一名身体健康的人民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以陆永康的事迹为工作的动力,用心爱自己的学生,用心完成教育事业交给我们的任务。

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2

  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没有读完整,但感受颇多。对于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来说,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惑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真的是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共有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最多的就是读书,他讲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用终生来备课,那么怎么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他讲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就要多读学术著作,这样,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在谈到对“后进生”的教育上,他认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交给他思考,而思考又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得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也就越敏锐了。他还讲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书籍应当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他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个人藏书,而且藏书中应当有这三类书籍:第一,学术著作方面;第二,青年学习榜样的人物事迹的书;第三,心理学方面的书。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们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思维情况的关心。他还谈到每个家庭也应有最低限度的藏书目录,让学生有书可读,也让家长了解一些关于人的基本知识等等。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每天不断地阅读,还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边读书边思考。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博学多才,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始终站在知识的最前沿,从书中汲取智慧,完善自己,并且要将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阅读,我们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加,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就不在停留在简单的教教材,而是更多的去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让我们的历史学科真正做到“让历史照亮现实,让人文充满课堂”。

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3

  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特别是读有影响力的书。教师岗位从教多年的我,阅读了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感此书的意义深远,深感自己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思考甚少,深感自己的底气不足。我记得多年前阅读过这本书,近期从新阅读,仍感触良多,有重新阅读的必要。为自己定下每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包括了教学工作、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方法等。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我重点看了其中的《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现任班级中一名学生马剑豪,上课不参与学习,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我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想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

【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相关文章:

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3篇06-10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7-23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2-21

对教师培训的建议04-22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5篇04-29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8篇06-15

读《给刚参加学校工作教师几点建议》随感08-1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09-10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