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

时间:2022-07-04 23:20:45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7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7篇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2

  植物的矿质营养

  名词:

  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

  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矿质运输的利用,取决于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转移,能反复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转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Ca、Fe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转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时,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现病态。

  4、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相关,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呼吸作用越强,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有限,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就不再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3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初中频道编辑初一年级生物期中复习重点,以备借鉴。

  ①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ATP-CP供能系统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维持7.5秒的时间,不需要氧气,也不产生乳酸,时间比较短的剧烈运动如举重、投掷等一般就是动用这个系统供能的;

  ②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乳酸系统是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生成ATP的能量系统。如果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持续33秒的时间。其最终产物是乳酸,所以称乳酸能系统。

  1mol的葡萄糖或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净生成2-3molATP。其过程也是不需要氧的,生成的乳酸可导致疲劳。该系统是1min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的运动的物质基础。如200m跑、100m游泳等。

  ③有氧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是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其产物当然就是二氧化碳、水和ATP了。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4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5

  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6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7

  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相关文章: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12-27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7篇)12-27

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集锦7篇12-27

高一生物知识点重点梳理总结04-20

必修一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12-07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8篇12-14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精选【5篇】12-14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8篇)12-14

高三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