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随笔

时间:2022-07-02 15:11:50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的随笔(精选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的随笔(精选15篇)

教师的随笔1

  我把自己的记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自己生活成长的记忆,一部分是关于看到的书听到的音乐,以及看到的风景刺激神经所留下的记忆感触。前者是自己认知的世界,而后者是从别人的世界里认知世界的。

  无论是哪种记忆,都将是写作的必要存取库。

  而记忆恰巧又是如此神秘和不受控制的现象。我们走过一段路,看到什么风景,与什么人接触打交道,又会和什么人相爱相恨,以及所遭受的种。种事件,或许在当时是很清晰明了的。但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忆的模糊,记忆开始变得诡异无常起来。甚至到了不可思议与模棱两可的地步。仿若在空中去寻找什么东西,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心灵的确看到了些什么,伸手去抓,却是什么都不能触及。一无所有似的,而写作会让这种记忆丰盈充实起来,把那种琢磨不透的感觉描绘出来。未必会成功,但到底是一条路,通不通,唯有每次不懈的努力和试探才会知晓。

  也有些记忆是清晰的,不可更改的。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此时再去看彼时的心情,会有所不同。一些忧伤的开始淡去,真正的悲痛会削减,而可能曾经的情义,现在却变得更深了,更加难以忘怀了。

  其实,后知后觉的人,总有一种差一两秒就赶上公交车的遗憾,只能被动地等下一班,而那下一班,早已背离了自己心意的轨道。再发生什么,早已是面目全非追悔晚矣。

  我们习惯不断去追忆错过的那班车,觉得只有那般车才可以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等不及似的,一切都太匆匆了。记忆这个时候被迫停留,不断放映当时的情景。错过,来不及,等不及,难受,后悔,无法重来,如果……不断被倒回的片子,一遍遍,越来越快,终于,记忆卡住了,只留下漫无边际的窒息的感觉延伸,漫延,记忆的水流越来越急,忽然之间就像电台节目突然花屏了,发出丝丝的声音,留着你独自面对它,毫无办法,瘫痪在地,说不出一句话来,而脑海亦是空白一片。

  记忆有时候就像一片杂草丛生,需要你一根一根去理清楚,思维,纹理,路线,主线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时候,像梦一样不符合逻辑常规,而写作是需要一条清晰的主线,需要明确的主题的,即便是散文也有中心思想,而日记也是散乱的生活记录。记忆似乎很调皮,也很顽皮,也许你认为最该记住的却没有记住,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了然于心。比如我的记忆里,会有一些花的影像,十几年前的花盛开的样子,与我现在看到的花自然有些不同,记忆中的花带着笑脸,或者低垂着头,可以推算出自己的心情,花低垂着,一定是自己也低头哭泣着。那时候,懂得我的人,会说出全部秘密的对象也许只有花儿,它不会泄露我的秘密,而且它会安慰我,它好看的姿势,妖媚的样子,阳光灿烂的笑脸,会让我的心变得柔软轻飘起来。于是相关的记忆情景浮现在眼前,我遭遇了什么会如此沮丧,为什么没有人安慰我,以至于自己长期以来养成一种习惯,和自己的记忆对话,和生活中莫须有的人物对话,譬如魔鬼,词语,命运,妖鬼,神仙,花仙子。是人类自己赋予事物和动植物一些特有的灵魂。就像一个人与自己下棋,布局,破局,厮杀,防守,进攻,抵御,写作常常就是这样与自己对峙,跟着书中人物命运哭泣悲伤忧郁举棋不定……这与人格分裂不同,与精神分裂也不同。这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写作不单单从记忆中索取,更要不断地填充,不断地往记忆深处挖掘。

  记忆是灵魂的.一个小袋子,里面装得的是素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潜意识这张小口袋,也安放在灵魂里,我们需要凭借记忆的联想和力量,来发掘自己的潜意识。打碎相关的记忆碎片,拼凑,组合,排列,就像化学与物理反应一样,让这些记忆碎片之间发生反应,来达到我们需要的情感和写作的意境。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活,并且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神秘的、个人的。一如写作的乐趣。

  有一种像流水一样自由流淌的写作思维被称作是意识流。因为自由,而自己又不是所谓冠名的作家写手,充其量也就一热爱文字的普通人。林白曾幻想自己是“词语隐秘的女儿,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与词语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亲和力,词语像云一样在我的头顶悬浮着,它能准确地掉落在我的面前,落到我的纸上。”我觉得自己是词语的继女,只能凭借自己的乖巧与勤奋来获得她的喜爱,从而分得一点点爱给我。而我有这么一点点爱就足以打造我的世界王国。对于一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任何一个女人一点的母爱便可以唤醒他内心的沉睡,她愿意回报这份爱,用自己所有的本事和本领。

  话说回来,意识流写作并非真的想写什么写什么,完全不搭嘠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或许会产生出其不意的喜剧效果,但那绝对不是写作人的初衷。何况意识流的写作,是跟随记忆与幻想的双重的思路一路行走,看似无边无际,实际上,记忆有记忆的河床,幻想有幻想的河床,都离不开本人的思想的角度和深度。

  个人的记忆是无法避免和不可选择的,但另外一部分对世界和现实的认识,我们却可以通过阅读和聆听来获得。阅读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就我个人而已,记住了很多我不曾经历也不曾知晓的事件和场景。它们或有趣或恐惧或生疑或快活,都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背后支配,而我便是那个获得者,从而进一步植入到我的记忆深处,有时恐怕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有一天,忽然地,一根细细的丝会把它们从记忆深处拉扯出来,那时我的一定无比惊讶,好奇,感叹世界是如此奇妙和不可思议。

  记忆使得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没有记忆,我们又是谁,过去发生过什么,从何处而来,又带有怎样的情感牵绊?这一切都无从知晓,而有了记忆,我们知道是谁,是真真正正存在的个体,我们回首过去,并非真的要回去,只是时间给记忆蒙上一层面纱,使得过去变得神秘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现在的我们正是将来的回忆,我喜欢放眼望去这个成语,站在记忆的路上,现在的我放眼望去从前;而现在的我,亦可以站在时光的路口,放眼望去自己的现在,我站在未来,而现在在我脚下,我回望过去,记忆在我文字里。

  把别人的文字情景揉碎,打乱,搅拌,合着我个人的记忆,再一次蒸煮,烹饪,烧出自己的酸甜苦辣咸。

  也许永远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但这条路上,日子却得以闪光耀眼,而生活的滋味却得以丰富多彩起来;现实与生活不断侵蚀着梦想,而写作超越了现实,让我在这个世界里以文字的形式安放和安葬自己。

教师的随笔2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

  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

  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

  三、教育随笔的特点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

  2.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

  3.取材广泛

  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四、几种随笔形式

  教育感悟是教育随笔一大类型。师生共写随笔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属于教育感悟。这种类型内容广泛,与教育有关的一切随感随想都可能列入其中。很多教师目前的写作停留在这个阶段。

  教育叙事是近几年中比较热闹的一个话题。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真实地,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亲身参与的.富有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包括个人的教育自传等等。这是另一种意义的“讲故事”,这种故事应该包含一定的情境,问题,意义,并且一定是亲历的。许多的教育感悟之所有不能称为教育叙事,是应该其中有着想像,虚构,以及想当然的评述。更重要的是,许多教育感悟缺乏叙事自觉,往往在叙述过程中遗漏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凸显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从而导致了真相被遮蔽或改写。

  教育案例也可称为德育案例,是指对包含着教育问题或者教育困境的德育事件进行恰当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对此类教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由此提升专业化水平。现有的随笔中教育案例极少,绝大部分是不包含问题或者一望而知。教育案例写作和研讨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是指通过案例形式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许多教师写了大量的教学随笔,但是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的原因,在于要么不包含真问题,要么讨论的是假问题,要么缺乏自觉的反省。许多教师缺乏自觉的反省意识,只是通过教学随笔来展示自己的成功的教学技巧,因此这其中大部分可归到教育感悟中去。

  师生共写案例主要是指通过师生通过随笔、书信等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师生通过文字进行不断的对话,从而彼此更深入地理解地对方,不断地达成共识,共同走向幸福完整。师生共写随笔是发生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通过此案例的研究,旨在使教师更为自觉,更为专业化,更为持久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只要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随笔来源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每一次对学生的成功谈话、每一次对教育的失败与教训、每一堂课程设计与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方面,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实对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通过思考并改进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随笔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价值。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教师身边。钟情于教育随笔的教师,对一次创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经过思索,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帮助,因此教育随笔是一线教师特有而实用的教育科研。

教师的随笔3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他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在今天,一个五岁的孩子给我这个二十八岁的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学课,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深刻意义。

  今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涛涛非常沮丧地走到我面前,低着头,不说话,手使劲地拧着衣服,我用手摸他的衣服,果然湿了,全部都湿了。我轻轻地问他:“衣服为什么湿了?是不是洒水了?是不是开水龙头的时候,用力过大,把水溅得满身都是?”他一直低着头,红着脸,支支吾吾不说话。我接着问他:“是不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涛涛还是不说话……百问不答的小朋友,真是让老师烦躁死了。于是我便想当然地认为,责任在他自己,不然为什么不说话?不然为什么不告诉我原因?这个时候我真想发火,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快放学的时候,他居然全身湿透,他的家人会怎么认为?是我在一天中没有照顾好孩子?如果孩子因此感冒怎么办?一整天,我很辛苦,可是这一整天的辛苦,都会因为孩子的衣服湿透了而被否定。

  这个时候,我正要发火,但看着他噘起的小嘴,我想:算了吧,等等吧,给他一个思考的时间,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于是我用我的衣服给他换下湿了的.衣服,告诉他:“先穿老师的吧,等你的干了再换下来。”接着,我开始揽着他,耐心地等。一分钟过去了,涛涛终于抬起头,说话了,他说:“老师,我刚才大便了,水冲不下去,我用盆接水往下冲的,不小心,盆里的水就洒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冲下去了。”

  我瞬间凝噎。

  涛涛接着说:“这样就不臭了。”

  我紧紧地抱着涛涛,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时候,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差点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伤了孩子的心。

  涛涛也紧紧地抱着我,向来,孩子抱我总是紧紧的,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们总是因为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当然,并且把这个想当然当作真的事情放在孩子做错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伤过孩子多少次心。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吧,也许他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有关幼儿教师的教学随笔三

教师的随笔4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兴趣没有,学生学得也就没劲。我觉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环境,应该把题目放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买东西”老师做顾客,请学生做小小售货员,东西当然由顾客决定,需要的钱数就需要小售货员作答。答对的要给以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们会抢着回答,那就请坐的最认真,上课听课最认真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请同桌之间相互做顾客和售货员,看那两个小伙伴合作的最好,要适时的进行表扬,并加以物质奖励“小五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进步,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再就是对学生的问题一概不拒。虽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们回答不或听不懂的`问题或与知识关系不大的问题,我让他们放入问题银行等到以后自己就能解释,并不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老师来回答,只要认真学习自己就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进师生关系。

  还有在平时上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入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随笔5

  在这泥沙俱下的年代里,浑浊浑噩的人们为了生活茫然、为了工作踌躇。

  朋友是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虽说读过几天书知道明白一些“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飘渺玄理。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世俗面前读过书与没读过书都是一样,没有高雅与低俗之分,大家都追求一种工作的稳定、报酬的丰厚、情侣的甜蜜、家庭的和睦。朋友毕竟是也一个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所以尽管身居教师两袖清风的他也概莫能外。

  才出来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为了一份相对稳定环境舒适的工作,连炒好几个老板的油鱼。从东跳到西,从南飞到北,全国跑了个遍。

  其实朋友这样做法也未尝不合乎人之常理。社会大趋势就这样,孰能凭借一人之力扭转乾坤呢?熟不想拥有一份环境惬意,报酬优厚的工作?除非你是另类。可浩浩荡荡的特岗教师队伍中又几人能够脱颖而出?又几人能够成为农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呢?我想浑浑噩噩的流必定也是浑浑噩噩的人。大伙忍气吞声委身农村、大山,冲的.是个编制,为的是苦尽甘来的那一天。你敢说不是。

  试想这样下到农村后会有多少人能安心、全心扎根农村教育,还不是四处拉帮结派,四处托人跑关系,弄得四处宴桌大摆、尘土飞扬。

  这也是人之常情。试问谁愿意短短人生几十年埋身这封闭的大山野林,要知道这儿可是三里不见一亭,十里未开一店,鸟不拉屎的荒凉呀。如果你想迟早“返璞归真”变成“猿”。

  学校教育朋友要忠诚教育,社会要求要朋友博爱无私。说真心话谁不想做伟大之人?谁都想,只是“心有余力而财力不足”罢了。教师虽然被套上了许多神圣的光环,但教师也是凡人一个,教师在这泥石俱下的年代里也不能不浑噩一次,又何必“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己将自己归为另类,搞得与社会格格不入呢?自找苦头。

  期待有一天朋友能真正做到博爱无私。

教师的随笔6

  音乐唤我快起床

  在孩子每天午睡起床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能轻松愉快的起床并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会在他们起床前五分钟放一段轻柔而欢快的音乐,把孩子们从睡梦中唤醒。

  今天,我播放的是《喜洋洋与灰太狼》,音乐轻柔欢快,孩子们听到音乐后一个一个睁开眼睛。在音乐中随老师拍拍小手,伸个懒腰,揉揉脸蛋,再让孩子们跟老师做一套侓动操,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醒来,整理床铺等等,这样他们便很快就精神饱满,愉快的投入到下午的.活动中去,效果非常好,上课的效侓也很高。

教师的随笔7

  “我、强强、平平同住在一个苗圃里,我又矮又瘦,歪着脖子,强强枝大叶茂,英俊挺拔,平平如其名,比我强点,但也平平常常。有一天,强强被一有钱人请到院子里,吃喝不愁,逍遥自在。平平被请去公路旁,天天风吹日晒,但他有同伴们的鼓励,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顶着灰尘越长越结实,越长越高大。我随便被人插在小山上,没人搭理。吃不好,睡不好,炎炎烈日,咆哮的风雨,狰狞的雷电。但每天早上,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朝阳的活力与热情。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希望。于是我变得坚强起来了,学会了在风中微笑,与风雨斗争也充满了乐趣。多年过去,强强的主人败落,无心管他,养尊处优的他失去了呵护,不久枯枝败叶,根死干休。平平长得笔直结实了,被人安放到屋中央做了栋梁,一位艺术家发现了我,赞不绝口把我移去坐了盆景…..”

  这是晚上阅读到的一篇文章《让生命淋淋雨》,感慨颇多,想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三棵树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们多数像文章中的强强一样,在家人百般的呵护下,养尊处优,不仅吃喝不愁,个别还骄横任性,成了蛮不讲理,惹是生非的熊孩子。而熊孩子一旦离开了大人的呵护,便和强强一样很难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还记得曾读过的另一篇文章《教师的“责任心”,请适度》说的是孩子们在家里和幼儿园期间,有家长和老师悉心照顾,事事提醒,而去了小学之后没有了提醒,爸爸妈妈发现孩子灌满水的水壶依然滴水未减,衣服丢三落四,而孩子们的回答是“我不渴”“我不会开水壶盖”“我忘记穿外套了”,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瞬间崩溃。这些都说明我们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照顾孩子时把握好尺度,要责任有度。而文中的平平和我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在与风雨日晒的斗争中不断成长,磨练了意志,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昂扬斗志,磨难让它们的生命变得更强大。其实我们孩子们的成长何尝不需要逆境和挫折,适时地挫折能够更锻炼孩子。只有经历过逆境和挫折磨练的孩子将来才会有更强的适应社会不同环境的能力,才会更强大。

  生活的磨难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也是一种财富,它能使孩子更坚强,使孩子将来的人生更精彩。亲爱的老师和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别忘记,让生命淋淋雨。

教师的随笔8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触到第七册,从使用过的这七本教材来看,每册的编排结构都是相同的,内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每册书中,每项内容都化整为零地编排在不同的章节,同样每册包括总复习都有八个单元,这八个单元是大小单元(通常我习惯把课时多的称大单元,课时少的称小单元)分开编排,大单元大多数与计算有关,其中包含一部分解决问题,小单元大多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册教材来说吧,有这样几个内容:大数的认识(11课时)、角的度量(4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统计(3课时)、数学广角(4课时),课时多一些的只有三个单元,其余几个单元课时相对都比较少,前几册教材的情况基本相同。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多的课时用不了,少的课时又不够的'情况。比如:正在教学的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参上教学时间的安排是6课时,可实际上教学这一内容我已经用9课时了,教材上最少还有一课时的练习没有完成,如果要加上复习及测试的课时,本单元最少要13课时,这样一来,真正的教学时间相当于规定课时的两倍。在这一册里,不此这一内容,《角的度量》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实际教学时间是规定时间的两倍。但有些内容如《统计》、《数学广角》虽然还没有教学至此,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两个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全能完成教学内容(不包括复习和单元测试)。可有些大的单元,如《大数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规定的时间里不仅能完成教学内容,就连复习检测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说时间用的多,每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比较少,学生学得肯定不错,教师教的也会比较轻松,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往往大单元的知识点就集中在某两、三节课上,只要学生能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这一单元也就没有什么难点,学生学得也不错,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在重点部分稍加辅导,单元基础知识也能过关。而小单元的教学可就困难的多,我似乎感到每节课都在跟学生在战斗,往往弄得两败俱伤,怎么会这样呢?在小单元里,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节课都有不同的重点,一节一个新内容,优生没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为了这部分同学,只能多花时间,原本规定一节课的内容,只好进行分解,变成两课时或更多的课时,还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学生,他们还得留在课后单独辅导,并且辅导的难度特别大,又费时,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不战而退。

  面对这些内容,每学期末,办公室的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碰到这些内容就恶心。但却不得不面对,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好一些小单元的内容,我自创了一种“冷处理”的方法,所谓“冷处理”,说白了就是“炒冷饭”,方法是: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适当增加一点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剩下的什么也不做,等新课结束后,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些小单元上,每天一个知识点,不断的反复、辅导,采取个个依次过关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学生,促使其掌握这些“小”而难的内容,这种方法实用性是不错,但总得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里总不是滋味。

  请看一笔流水帐:第七册练习十二有这样一些题目:动手剪(第3题)、判断(第七题)、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第八、九两题),这三题我整整用了两节课(前两项一节课)。第七题中有两道判断题: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我将这两个题目与第3题整合在一起,先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不断地拼,发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好能解决判断题中的两个题目。这样一来,连同生成性的一些内容,一节课就结束了,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也一样,因为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所以量的角比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难度也比较大,一节课下来,还有些学生没有量出正确结果来。

教师的随笔9

  最近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

  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阻碍这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弊端。处在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

  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第三,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

  第四,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方法;

  第五,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随笔10

  我班的小怡是一个令我们老师头疼的孩子,在集体活动时总是坐不住,自由活动时又经常攻击别人,吃饭时不是饭打翻了就是菜打翻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我对她很是失望,每天关注她只是防范他伤及别人,孩子们常表示对小怡的不满。进入中班的第一天,她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我们还夸她“乖,有进步”。可第二天又开始调皮起来了,一点都不让我们省心,可上星期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对她又有了新的认识。

  那天下午户外活动时,我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学会中班的游戏操,所以带领孩子们在食堂边上的水泥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由于跑的太快,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摔倒了,这时只见小怡飞快的跑了过去,费力的把她扶起来,一边与她说着什么,一边帮她拍去身上的灰尘,转身又向食堂的窗口跑去,从挂在窗上的口袋里拿了点餐巾纸,一会儿又跑到小女孩身边,用餐巾纸替小女孩擦去眼泪。没想到他帮助别人时是那样细心,一点都不像平时大大咧咧的她。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孩子都是善良的,有些孩子常常用一些异常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父母的注意,只是我们没有读懂他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只要我们读懂他们,再通过家园共同教育,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会成为同伴们的好伙伴,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父母心中的乖宝宝。

教师的随笔11

  本学年,市教研中心在初中积极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活动,这是经由高中教学实践证明的一种更科学高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已经实施半个学期了,通过半个学期的教研和实践,对学案导学有一点粗浅的认识。

  实施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是关键,学案的编写要有导学性,学生能够根据它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学习过程往往安排两个环节:“自主探究”和“我来总结”,自主探究往往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学生大都能靠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但这样形成的知识点很凌乱,所以在自主探究以后再安排“我来总结”的环节,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依据学案上的提示将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学案导学,容易造成的一个弊端是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要克服这一点,编写学案时就要注意学习内容的整合,尽量减少转换的次数。

  学案导学的优点是: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学生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而且不会出现在传统课堂上那种因为没有听清老师的一句话而思维中断的尴尬。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运用学案导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内合作的意识。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是学生在自己对照学案学习,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容易放任自流,完不成学习任务。比起传统课堂,教师的讲解大大减少,许多小疑问需要在小组内探讨解决,有的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致使学习陷入困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这种现象,给予帮助和指导。也有必要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行主题培训。

  虽然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全在学案上,但决不是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堂课是否是活跃的、高效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操作,什么时候点拨,点拨到什么程度,如何适时地在学生自学陷入沉闷时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这都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分析,掌握学情,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动向,运用个人的策略实现学案导学最大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还处在摸索阶段,我的一些意见还很不成熟,我们学科组今年的小课题研究就是“学案导学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摸索出成熟的学案导学模式,总结出学案导学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学和教研更上一个台阶。

教师的随笔12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实际建筑学讲的就是无和有的关系的利用,也是老庄的哲学。小说作为一种语言建筑,同样应该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读到的文字是具体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建筑的墙壁,是可视的,是可触摸的。而在这些文字的背后,要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阔的空间。我们讲小说的空间,就是指你的小说能给读者带来多少想象的空间,能带来多少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读者参与的空间,也是读者二度创造的空间。如果我们在小说里把话都说白了,说尽了,那就等于你把所有的门都给堵上了。如果你把所有的门都堵上了,那么这个建筑还有什么用呢?

  应该说小说是小说门类里面最具有空间因素的一种体裁。当然,我们所理解的`小说空间感,绝对不是那种一篇小说所叙述的事件够写成一部短篇小说而没写的说法,小说里的空间感是小说的厚重感,是小说之外的东西,是小说里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东西,是勾起读者情感的东西,是能使读者感慨不已的东西,是留给读者意味深长的东西,是击中了读者命门的东西。小说的空间感,同小说的长短没有丝毫的关系。

教师的随笔13

  大班的孩子从这个学期开始已经开始动笔书写了,我们让孩子书写的都是一些最简单的数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书写也挺好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会握笔,书写不成行。这部分孩子的家长纷纷找到教师,问是不是孩子没有认真学,或者是孩子太笨了……我要对各位家长说,你们别着急!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快有慢,家长和老师应耐心等待。

  大班的孩子刚刚开始书写,怎么可以一下子就给孩子下定论呢?这样,无疑回给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响他的发展,给他以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再者,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手指小骨直到二十岁左右才发育完成,孩子的年龄只有四、五岁,许多细微的动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书写的动作就是细微的动作,刚刚开始那笔时,多少孩子不会啊!现在再看看都会了。

  家长朋友不要以拔高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们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孩子不是什么都会说了吗?而且说得非常好!就用等待孩子开口说话的耐心等待孩子可以正确握笔,并且写出漂亮的字吧!家长朋友,请别急,您的孩子一定会很出色的!

教师的随笔14

  今天中午刚上班,学生张浩就跑到我的面前,说学校舞台上升旗杆的绳子被人扯断了,我放眼望去,升旗杆上的绳子果然“躺”在地上,我们班有一大群同学正在舞台下的操场上游戏,我正想去问是谁扯断的,话还没说出口,李雨同学跑过来了,说张浩把绳子扯断了。我望了望身边的张浩,他连忙说:“不是我扯的。”李雨却说:“是”。两人争执了起来,正当我准备制止二人的争执时,班上另一男生张宇也跑来了,说张浩把绳子扯断了。原先的争执停止了。我瞪了瞪张浩,他无语了,我以为他理亏了,顺势在他额头上敲了一下,吼了他一句:“你没什么玩了吗?去动绳子?”谁知我的话还没说完,张浩就哭了起来。平时不轻易掉眼泪的他此时却哭得很伤心。因为也有学生挨了老师的`批评后掉眼泪的,此时我也就不以为然,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想进一步“审问”他。到了办公室,张浩依然在哭,我喝止道:“你哭什么?绳子是不是你扯断的?”他摇摇头,却不说话。“不是你吗?那为什么李雨和张宇都说是你呢?”他不出声了,眼泪却还在流。没法,我只得又去把李雨找来,问他是不是看见张浩扯断的,李雨说他看到张浩扯断的绳子。“扯断的绳子?那绳子到底是不是张浩扯断的?”我又一次问,李雨说他看见张浩扯绳子。这一次他没有说扯断只说了扯。难道是我的理解有误,张浩只是扯了断的绳子,但绳子并不是他扯断的。为了弄清真相,我又一次问张浩:“你只是扯了断在地上的绳子,但绳子不是你扯断的,是吗?”这一次张浩使劲的点了点头,难怪他哭的那么伤心,原来是我冤枉了他。我改用了温和的口气说:“是老师错怪你了吗?”他似乎是在点头似乎又不敢似的轻轻地把头动了动。我说:“那是老师错怪你了,老师不对,老师向你道歉,你能原谅老师吗?”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眼泪也停止了。我让他走了,他似乎是很高兴的离开办公室的。

  看着张浩离去的背影,我似乎有所顿悟:我们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能主观臆断,在批评一个孩子时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错误在哪里。有理有据孩子才会真心接受批评。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孩子,孩子表面不敢反抗,但在他们内心却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时间长了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为师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弄清原由,三思而后行,不能草率的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

教师的随笔1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如何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要做好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教师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的随笔09-30

教师的随笔04-11

教师随笔04-09

【精】教师的随笔07-11

【热】教师的随笔07-11

教师的随笔【热门】07-11

资源教师随笔07-11

感恩教师随笔09-19

教师工作随笔10-20

老教师随笔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