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识点

时间:2022-06-27 12:06:50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三生物知识点(集锦15篇)

  在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生物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生物知识点(集锦15篇)

高三生物知识点1

  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_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高三生物知识点2

  1、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实验证实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总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不能说所有的蛋白质和RNA都是酶,只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才称为酶。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条件。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熟悉89页图。

  4、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释放X和储存X。故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通用货币"

高三生物知识点3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9世纪末叶,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如何?到底哪种成分才是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由于染色体不是单一物质组成,因而,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相当激烈,随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进行,使人们普遍接受了DNA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你认为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一是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是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是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四是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在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中,一批批科学家前赴后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这些经典实验的创新之处及其他们的结论怎样?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球菌一起注入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并分离得到了能够稳定遗传的S型肺炎双球菌。据此,他得到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促进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艾弗里及其同将组成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已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并创造性的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加入,发现只有加入DNA才能促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他们首次提出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让人们普遍接受“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结论的科学家是赫尔希和蔡斯,在于他们找到一种特殊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T2噬菌体(蛋白质与DNA可以有效分离),并借助于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噬菌体侵入到细菌的成分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为什么只能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不能用14C和18O?如何标记?标记两种物质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进行噬菌体中侵入到细菌体内的是DNA还是蛋白质,因而标记元素应该是蛋白质或DNA特有的,如果选用14C和18O两种物质均含有不具有特异性,因而不可以。而DNA含P,蛋白质含S,P、S是他们各自特有的元素,因而可以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由于噬菌体等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宿主细胞单独进行,其生命活动及物质合成必需依赖于活的宿主细胞,因而,利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应先利用同位素标记其宿主细胞,然后以噬菌体病毒侵染已被标记的细菌,使形成的噬菌体含有被标记的元素。

  5.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正确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所有生物而言,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还可能是RNA或蛋白质;二是含有D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三是绝大多数生物含有DNA。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1)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三生物知识点4

  (1)植物基因工程:

  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抗虫农作物)

  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

  (2)动物基因工程:

  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疗:

  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亲子鉴定: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使用国产制剂进行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5)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

  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种基因时,先将待测样品制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让它与基因芯片上已知序列DNA的片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放大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样品DNA序列。

  用途:用来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因序列、寻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药物分子。利用基因芯片,可以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在进化、发育、遗传等过程中的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5

  名词:

  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

  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酶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酵母菌、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

  (动物骨骼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细胞的无氧呼吸)

  三、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高三生物知识点6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HO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

  无机化合物

  :葡萄糖、脱氧核糖、糖原等;

  :卵磷脂、性激素、胆固醇等;

  :胰岛素、抗体、血红蛋白等;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节: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4.5%;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是细胞的.良好溶剂,也可以直接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总而言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很重要。

  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热;在蛋白质的检测中,在组织样液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不需加热。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高三生物知识点7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5.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细胞壁核结构细胞器染色体种类较小(1-10微米)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无核膜、核仁核糖体无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真核细胞较大(10-100微米)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有核膜、核仁多种细胞器有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

  6.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高三生物知识点8

  名词:

  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

  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a、成因:细胞有丝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当细胞有丝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特点: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4、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5、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高三生物知识点9

  名词:

  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

  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矿质运输的利用,取决于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转移,能反复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转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Ca、Fe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转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时,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现病态。

  4、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相关,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呼吸作用越强,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有限,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就不再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

高三生物知识点10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

  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

  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高三生物知识点11

  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特征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核仁解体,核摸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

  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

  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仁、核模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高三生物知识点12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抗虫农作物)

  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亲子鉴定: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使用国产制剂进行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5)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种基因时,先将待测样品制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让它与基因芯片上已知序列的DNA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放大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样品DNA序列。

  用途:用来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因序列、寻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药物分子。利用基因芯片,可以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在进化、发育、遗传等过程中的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13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高三生物知识点14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经验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 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变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 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微生物),返璞归真而对 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 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 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 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 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 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生物 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溶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 分离法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事燥等)。此外,在生产药物和食品的发酵工业中,需要严格遵守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公布的cGMPs的规定,并要定时接受有关当局的检查监督。

  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20世纪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发酵工程,属于厌氧发酵。从那时起,发酵工程又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学家就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引进了通气搅拌和一整套无菌技术,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它大大促进了发酵工业的发展,使有机酸、微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发酵法大规模生产。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成功,如今20种氨基酸都可以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代谢控制发酵新技术的基础上的。科学 家在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先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类型,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就大量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目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已经与核苷酸、有机酸和部分抗生素等的生产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新产品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微生物学家开始用数学、动力学、化工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得对发酵过程的控制更为合理。在一些国家,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高三生物知识点15

  一、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定义:是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病、虫的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

  2、流程:

  二、新型农药

  1、概念: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安全、广谱、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

  2、学生讨论农业生产中有哪些新型农药的使用。

  三、生物防治

  1、定义: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就是生物防治。

  2、学生合作探讨在一个农田中,如何利用生物防治。

  3、生物防治的基本策略。

  四、昆虫信息激素的应用

  1、信息激素:是指由成虫释放于体外,能够吸引同种异性昆虫前交尾的一类激素。

  2、应用:学生探讨吸引素是如何用来防治害虫的?

【高三生物知识点】相关文章:

生物高三知识点06-02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08-03

高三生物知识点难点11-12

高三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08-03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精选12-08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2-08

高三生物知识点15篇12-15

高三生物知识点(15篇)12-15

高三生物知识点难点汇总11-13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