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

时间:2022-06-25 22:12:41 重阳节 我要投稿

重阳节的习俗合集15篇

重阳节的习俗1

  你们一定知道重阳节要登高处、喝菊花酒、插茱萸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呢?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美丽的传说,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重阳节的习俗合集15篇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瘟魔,他只要一出现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人生病,甚至有的人还会死亡。

  有一位又高又壮的年青人叫恒景。恒景见自己的父母病倒不起,就下决心去找一位武艺高强的人为师。过了几天,他听一位老人家说“在一座陡峭的小山上,住着一位武艺高强的仙长......"恒景一听高兴极了,于是他爬山涉水、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几天后恒景看见一个小房子,他想:“我要找的师傅大概就住在这座小房子里吧。”于是他就上前敲那扇门,那位仙长打开门说:“你日夜兼程、风餐露宿把我感动了,所以我就收下你这学生了,不过你一定要勤学哦!”

  一年,二年,三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恒景的武艺也一年一年地变高了。师傅对恒景说:“你的武艺已经非常地高了,你可以下山除魔了。”恒景走之前,仙长送给他了一些茱萸和一杯菊花酒,还有一把降妖剑。

  恒景下山以后,那天正好是农历九月九日,他等瘟魔出来。瘟魔一下子就闻到了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气了,就顺着香气走了过来,不一会就发现了恒景。瘟魔说:“我们比试一下武艺吧。”只听恒景干脆地说:“比就比,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他们打了五十个回合还是没比出胜负,最后恒景趁瘟魔不注意一剑刺死了瘟魔,为民除了害。

  你知道重阳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了吧,人们为了纪念恒景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2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重阳节前后,北京西山的几十万棵黄栌变成一片徘红,将西山装点得分外美丽,别有风情。漫山遍野,犹似披上了一件红色的盛装。几个亲朋好友,三五结伴同登西山看红叶已成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3.饮菊花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说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人们便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菊花为“延寿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真实地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阳节阖家团圆的愿望。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仅仅是作为药材使用了。现在这一风俗已很少见了。

  5.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品,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时候,人们吃重阳糕颇有讲究,还伴有一个小小的礼节。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这是取“糕”与“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高

重阳节的习俗3

  摘要: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的习俗4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在吕不韦所编书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农民在九月份丰收之时有着祭天祭祖的活动,这被誉为前身,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九月九日喝菊花酒,佩戴茱萸的`可以让人长寿的说法,之后还要九月九日大家一起去野外喝酒的说法,这些活动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重阳节的前身,在汉代时以及有了基础,而重阳节有记载则是在三国时期才正式出现,唐代时才正式被定为一个节日,从唐开始,无论贵贱,无论皇室还是平民,都一起享受重阳节。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重阳节有很多的习俗,因为重阳节所属秋天,所以有一部分地方的村落还保留了晒秋的习俗,而且因为乡村秋天风景秀丽,还有不少人会去乡村赏秋,重阳节最为出门的活动当为登高远眺的活动了,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有吃菊花糕,赏菊,喝菊花酒,佩戴茱萸。

  而韩国则是吃花菜,吃花煎,放风筝,日本则是吃栗子饭,吃茄子。

  小结:20xx年的重阳节是在秋季的时候,这个时候秋高气爽,可以叫上几个好友,一起登山。或者是去或外做一些运动,在重阳节的时候都是比较适合的。

重阳节的习俗5

  重阳节习俗:湖北省之酿酒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重阳节习俗:安徽省之龙烛会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重阳节习俗:河南">河南">河南省之赏花会

  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每年金秋10月,开封会举行一次菊花花会。南阳会在重阳节之时举行老人登山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重阳节习俗:陕西省之吃菊糕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重阳节习俗:山东省之吃辣萝卜汤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重阳节习俗:山西省之登高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重阳节习俗:河北省之互相送礼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重阳节习俗:广东省之相聚答歌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重阳节习俗

  登高远眺:重阳节,也叫做登高节。由此可见登高远眺活动室重阳节必须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这一天里面你登高山眺望远景了,那才算是过了重阳节。这点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好好外出登山,一来锻炼身体,以景养情,二来过一个真正意义的重阳节。

  赏菊花饮菊花酒:饮酒作乐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进行的活动,在重阳节这一天菊花盛开,甚是迷人。在自家小庭院或者阳台之上,对着刚刚盛开的那几盆菊花,喝着菊花酒,感觉是多么惬意。另外,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吃重阳糕:吃重阳糕,这是一种习俗,就好比我们春节一样,南方人吃粽子,而北方包饺子。

  佩茱萸:王维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之中提到茱萸,说“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见,佩茱萸也是重阳节要干的活动哟。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佩茱萸,是因为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用于寄托辟邪求吉的希望。

  重阳节来历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习俗6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重阳节的时候要喝菊花酒,还要佩戴茱萸。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重阳节登高习俗的由来。

  从前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一个道士在外地游学。一天,道士突然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祸。你快些回去让家里每人都缝制一个香囊,再装上一种叫茱萸的植物,然后佩戴在胳膊上。这一天,你还要带着全家躲避到高处去,喝点菊花酒。”桓景听了,赶紧回到家乡,并全部按道士的话去做了。到了重九这天,桓景家中的鸡狗牛羊果然全部暴死,而桓景和他的家人,则因听了道士的`话,避免了这场灾难。从此以后,每到重九这一天,人们便借登高、喝菊花酒来免除灾祸。久而久之,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现在重阳节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边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作为老年人的节日受到大家的关心,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重阳节的习俗7

  佩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一个标志性习俗。茱萸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有多个种类,与重阳节有关的茱萸主要指的是吴茱萸,古名越椒。吴茱萸的特点一是花房艳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上的美感;二是香味浓烈,是很好的提神植物;三是吴茱萸的药用价值,中国传统医药认为它有治寒驱毒的功效。吴茱萸原名萸,因为原产在先秦吴国,所以叫吴萸。后来为什么又称为“茱萸”呢?据说这里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须向强邻楚国进贡,其中有一年派出使者将本国特产 “吴萸”作为药材献给楚王,无知的楚王不识吴萸为何物,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辩解便将吴国使者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朱姓大夫,因与吴国使者素为相好,忙将其接回家中并问其缘故。吴国使者说,吴萸乃吴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有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朱大夫听罢遂将吴萸精心保管起来。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了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把吴萸改称吴朱萸。

  后世医学家又将之正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这虽然是个传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如果结合《离骚》诗句“椒专佞以慢韬兮,榝又欲充夫佩帏”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早在先秦楚国,人们就已经对茱萸的药用价值和装饰价值很是了解了,只不过囿于认识能力有限,人们将其药用功能神秘化,把茱萸看作是避邪除魔的神物而用作装饰物或随身佩戴。茱萸和重阳节发生联系的过程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插茱萸、佩茱萸囊、食茱萸作为重阳节的重要风俗到西汉时即已出现,如《西京杂记》曾记载贾佩兰“佩茱萸”,唐代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云:“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月月奉天长”,说明唐代之前佩插茱萸的习俗已然之风。到了唐代,佩插茱萸的习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盛行情况在唐代诗歌中有着充分体现。由于茱萸在重阳节中具有重要地位,重阳节遂也称为茱萸节、登高会称为茱萸会等。宋元以后,人们更为祈求长生与延寿,因此“延寿客”(菊花酒)在重阳节习俗中的地位逐渐超过“辟邪翁”(茱萸) ,佩插茱萸的习俗遂逐渐稀见,至民国时则基本衰退。

重阳节的习俗8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登山祈福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清明节)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享宴求寿

  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重阳节的习俗9

  漳州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的重要日子,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因为重阳节正值秋季,所以,在重阳节赏菊,是不少地方都有的习惯。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中国沿海一带的人,这一天要吃蟹酒,爬山登高,游览名胜,最普遍的是放风筝。到这一天人们处处都能观赏到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旧时海澄民众还在这天晚上把灯笼系在风筝上,那时满天灯火,引为奇观。

  闽南是花果之乡,漳州的'小吃也是美名远扬。在重阳节这天,除了糕粿,品尝美味的小吃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吃柚子补头壳(闽南语),吃柚子要补脑袋,吃甘蔗补手脚四肢,吃一些红柿子会补心脏,吃卤面会补肚肠。很多非常好,包括吃花生十个指头会灵活,所以这样传到小孩他们非常高兴。

重阳节的习俗10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

  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习俗11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登高“辞青”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登高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诗词

  重阳节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陈志岁)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结语: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可以说遍地开花,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最为著名的当属登高,赏菊花,佩茱萸。

重阳节的习俗12

  拜天

  辽代有重阳举行拜天仪式的记载。文人中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军队中讲究“出猎”等健身活动,。自清代起宫廷和一般家庭自九月初一起向佛殿和佛像献花糕,至初九日再献。

  敬老

  由于受到重阳节“双数为吉”的习俗影响,因此北京有给古稀之年(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给祝寿的说法:77岁,称为“喜寿”,因为在草书中,喜字若同纵向两个“七”字相叠。

  88岁为“米”寿,“米”字型似“八十八”相叠;99岁,称为“白寿”,“白”字是“百”灭掉上面一横;108岁,称“茶寿”,“茶”字如同“卄”加“八十八”;108岁以后称“佛寿”、“无量寿”。

  赏菊

  北京的菊花多在农历九月盛开,所以北京人又把它称之为“九花”。老北京把朱萸称“辟邪翁”、菊花称“延寿客”,是重阳节常备之物。农历九月,正值北京秋高气爽,一年中气候最好的季节,公园中随处可见似锦的菊花,其姿、色、香,使赏心悦目,使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生机。

  老北京重阳节习俗特点登高流行

  北京的.地理环境,是在城中心就可以看到山,因此登高去处很多。既可登山,又可登城中的古塔等名胜古迹,依各自条件而定,可远可近。

  以敬老和娱乐为主

  重阳时节是北京最美最舒适的时候,此时中秋已过,步入盛秋,季节变化,又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感叹,多种情感的交集,使得重阳节发展成为以敬老和娱乐为主。

  文化气息浓,移民气息重

  其他地方的重阳节,多是亲朋好友“登高”聚会,而在北京,重阳节聚会“登高”的不仅是家人亲友,更多的有同乡、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聚会或拜金兰的兄弟聚会等。

重阳节的习俗13

  重阳节吃什么

  美食一: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花糕的推荐做法:

  原料:

  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食用油25克和干桂花少许。

  做法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备用。将赤豆、白糖、食用油制成干豆沙,备用。或可直接去店里买一包豆沙;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均匀,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备用;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拌透备用。

  2、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铺在上面,再把剩下的一半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然后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

  3、将糕取出,切成方形或菱形状,撒上干桂花;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可。

  美食二: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

  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

  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

  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

  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暖和和过秋冬。

  清蒸螃蟹的推荐做法:

  原料:

  螃蟹1000克、黄酒15克、姜末30克、蒜末30克、酱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许、麻油15克、香醋50克。

  做法1、将螃蟹用清水流净,放在盛器里;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2、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蟹肉成熟时,取出。上桌时随带油调味和醋。

  美食三: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西京杂记》记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南朝梁关均所撰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九月九日……,饮菊花酒”,这足以说明重阳饮菊花之普及。

  在当时人们将菊花酒视为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的推荐做法:

  原料:

  甘菊花20xx克,生地黄1000克,当归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曲适量。

  做法1、将甘菊花、当归、生地黄、枸杞入锅中,加水煎汁,用纱布过滤待用。

  2、将大米煮半熟沥干,和药汁混匀蒸熟,再拌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温发酵,直到味甜即成。瓦坛四周用棉花或稻草围起来,需要保温发酵。

  美食四: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

  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

  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羊肉面的推荐做法:

  原料:

  面粉、盐、鸡蛋、羊骨头、葱姜。

  做法1、羊骨头泡在水里,高压锅添水,把羊骨头放进去,加葱段和姜片。冒气后压10分钟。骨头捞出来,汤留着下面条。把骨头上的肉剔一部分下来,切成小块。

  2、取两碗面粉,加点盐,再打一个鸡蛋。活一块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钟。用压面机把面团擀成长片。压成宽面。炖骨头的羊汤里加一个西红柿,再加点酱油。面条下到煮开的锅里,搅散煮熟。

  重阳节吃什么

  山药鸡蓉粥

  健脾益胃增强免疫力

  原料:山药1根,鸡胸肉1块,枸杞少许,大米、高汤各适量。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儿备用。鸡胸肉剁成肉茸。

  2、大米洗净,加适量高汤,煮粥。

  3、待大米粥八成熟时,加入鸡肉茸、山药块儿、枸杞同煮,并加入适量盐调味。

  4、时常搅拌,至熟烂即可食用。

  茄汁花菜

  营养丰富易消化

  原料:西红柿2个、菜花半颗、番茄酱若干,蒜片、香葱若干。

  做法:

  1、西红柿切小丁,菜花分成小朵,用水洗净,盐水泡30分钟。

  2、菜花放进加有盐和几滴油的`热水里焯一下,放入菜花后,水开即可,放入凉水中冷却。

  3、锅里放油,加入番茄酱,蒜片,炒到油酱混合后,加入西红柿丁,翻炒均匀后,加入菜花。加少许水,少许糖、小炖3—5分钟,加入淀粉水勾芡,加盐出锅。

  海带冬瓜排骨汤

  帮爸妈补补钙

  原料:小排500g,冬瓜400g,海带30g,盐、葱段、姜适量。

  做法:

  1、排骨切好,洗干净,然后放入烧开的清水中。

  2、水开后,捞出浮末,捞干净后,烧个三分钟捞出。

  3、捞出后,用凉水冲洗几遍。

  4、锅中放入冷水,倒入冲凉的排骨,记得不要烧开下排骨。加葱段,姜片。

  5、盖上盖子烧开后,加盐,料酒。然后开小火,烧个40分钟到1个小时。

  6、处理冬瓜和海带,冬瓜洗净切片,然后在切好的冬瓜上撒点盐,保证冬瓜下锅不散。海带买回来,先泡起来。

  7、40分钟到1个小时后,加冬瓜和海带,用水先把撒在冬瓜的盐洗掉,海带也要洗干净,切块。

  8、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小火烧个20分钟,等冬瓜颜色变白后,撒点葱末。

  胡萝卜土豆炖牛腩

  帮爸妈补补身体

  原料:牛腩1000克,土豆1个,胡萝卜1根,小茴香10克,花椒15克,八角2个,桂皮1根,香叶3片,草果1颗,大葱3节,姜片3片,老抽45ml,盐15克。

  做法:

  1、牛腩洗净,切成2cm见方的小块,土豆和胡萝卜分别切成滚刀块备用。将除葱姜以外的香料放入炖煮包中。

  2、汤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牛腩,大火加热,水开后,用勺子将表面的浮沫撇净。

  3、放入大葱,姜片和装好调料的炖煮包,加盖用小火炖约1个半小时左右。

  4、最后加入土豆和胡萝卜,倒入老抽搅匀,调入盐继续煮10分钟即可。

重阳节的习俗14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历史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吃羊肉面。“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吃花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清茶。吃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消化过滤肠道,只有茶,健康,绿色饮料。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重阳节吃什么?饮菊花酒、吃羊肉面、吃花糕是重阳节的三大饮食习俗。接下来就来具体说一下这几大美食

  饮酒。主要是饮茱萸酒和菊花酒。茱萸,是重阳节的标志,古人常将其插于头上,或者作为配饰戴在身上,也将其制成“茱萸酒”饮用。

  1988年,我国在尊重传统节日的原则基础上,向古老的重阳节注入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与“义务助老活动日”,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便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国老人节。

  这是一个关于重阳节课件PPT模板,内容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及习俗等等,同时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为身边的长辈以及孤寡老人们做些什么,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15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

  人们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所以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在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重阳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重阳节的习俗11-16

重阳节的习俗06-20

重阳节习俗11-24

重阳节的习俗饮食09-13

广州重阳节的习俗12-14

广东重阳节习俗07-19

各地重阳节的习俗10-15

重阳节的习俗故事12-15

古代重阳节的习俗12-15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