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

时间:2022-06-01 10:49:26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农牧文化的交融。下面我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农牧文化的交融这一课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一框的内容,涉及到得历史时期是宋元时期,宋元时期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逐渐成长、民间世俗文化勃兴,中国社会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风貌。本课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和与战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描绘出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为后面内容展开预设了时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情况。了解岳飞,能说出他的突出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游牧民族与北宋、南宋政权更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政权更替过程中农牧文化的交融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创新教学法:通过对问题的启发思考,让学生得到“创新”的认识。学习方法主要是合作、探究学习法:从问题入手,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身观点,同学间交流、分享。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游牧民族与北宋、南宋政权更替农牧文化的交融农牧文化交融的启示

  导入的设计:由于本框教学内容较多,一方面布置了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这段动荡的时期和相关的历史人物,另一方面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以上节课的安史之乱导入,唐玄宗后期,奸臣当道,朝政混乱,唐朝由盛转衰,9世纪后期,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瓦解了大唐帝国的统治,907年,唐朝灭亡,随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了分裂动荡时期,在分析到这里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本翻到127页中国历史纪年表,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从五代十国到元朝统一这个历史阶段,让学生对这几个政权有初步的认识。

  板块一:游牧民族与两宋政权更替

  出示地图:图4—64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和图4—66金、南宋对峙形势图,给学生7—8分钟时间,让他们根据图和课文内容完成一张与宋并存少数民族政权的表格,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对比、寻找共同点,培养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会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怎样看待澶渊之盟,这一活动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从政治和贸易交流两方面来评价,这样的话,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对于岳飞的故事可让学生来说,主要是利用这一民族英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块二:农牧文化的交融

  1、出示图片: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图片,猜一猜:哪些图片体现的是农耕文化?哪些休现的是游牧文化?造成这两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再出示书本108图4—68和图4—69契丹文字和西夏木活字,认认其中有哪些汉字的笔画,想想这说明了什么?通过之前的分析,学生马上能想到是农牧文化交融的一种体现,在此基础上,再补充除了文字外,在政治上:游牧民族仿效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典章制度。在经济上:游牧民族仿效宋朝赋役制度,学习农业生产、交流物资。在文化上:社会风俗、文化观念逐渐同化。

  教师最后总述: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既有兵戎相见,又有和平相处,相互交流,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就是各民族彼此交流融合的产物。宋元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有什么借鉴作用?

  板块三:农牧文化交融的启示

  在这一板块中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谈谈:1、怎样对待本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2、今天我们应如何处民族关系?

  这个活动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各小组踊跃发表各自的观点,还可以请学生进行评论。

  (这样做拓展了“课堂”空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把“社会”引入课堂,将课堂链接社会,不仅把整堂课的内容提升到了一个“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高度,也把学生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总结时可借助表格和板书让学生对今天的知识点再进行回顾和巩固。

  最后,这堂课在《爱我中华》这首歌曲中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2

  一、说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的是两宋时期汉族与其他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重点讲述了宋元时期农、牧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为后面的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在上本课时,老师应当解释清楚各个历史现象和名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由于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因此本课的教学方法以活动法为主,试图通过较为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愉快地融入课堂。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辽(契丹)、宋(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朝等政权的更替。

  2.掌握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史实及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3.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4.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们共同缔造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教学难点:理解农牧文化在战争与交流中融合。

  二、说教法

  本课所采用的教法是活动法和问题法、情景表演法的结合,通过较为活跃的教法使学生融入课堂。我的整节课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当时历史史实的展示,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展示4个故事: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精忠报国、一代天骄。每表演完一个故事,即进行提问,题型有必答题、抢答题。其中的情景表演,老师事先已经将班里的同学分为四组,同时选出小组长。跟同学沟通好之后,让每一组好好准备所要表演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农牧文化交融的表现。首先通过讲解农与牧的概念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文化交融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下是两部分内容的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故事一澶渊之盟。此历史故事讲的`是北宋与辽之间发生战争,北宋虽战胜,却仍旧屈服议和。故事情节展现议和场景:北宋代表团和辽国代表团,坐在谈判桌上。请其他组猜出该故事,得到回答与澶渊之盟相关的一套题的回答权。该套题包括两大题,第一为选择题,包括辽国的建立者、少数民族、都城。第二为澶渊之盟相关内容,包括订立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故事二靖康之耻。情境再现:金军攻打宋朝至其都城开封,在北宋皇宫内,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宗室后妃等面对国将倾覆时的各种表现。人物:金军、宋徽宗、宋钦宗、后妃代表。

  同上。题一为金国的建立者、少数民族、都城,以及北宋的建立者、民族、都城。题二为金与北宋关系如何。

  故事三精忠报国,情境再现: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的场景。人物:岳母、岳飞。

  题一位南宋的建立者、都城、民族、统治范围。题二为对宋金和议的评价。

  故事四一代天骄,再现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现场。人物:成吉思汗

  题一为元朝的建立者、都城、民族、统治范围。题二为对于元朝统一过程的描述。

  第二部分:通过展示教材P105与P107两张图片,说明北宋至南宋的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材料展示,农牧文化交融的表现,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这四个方面。

  准备两段材料:

  (2)宋朝:南宋,有人这样描述昔日汴京的臣民“黄髻小儿,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南宋诗人林升也曾作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且注重发展军事力量,革除陈旧体制,任用汉人为宰相,实行汉人朝廷管理制度,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重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

  问题:两宋为什么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

  (3)材料一:西夏设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材料二:西夏国王李元昊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辽国部分寨堡的民户,迁置州县垦殖,从事农耕。辽代赋税征收的依据,一是“计亩出粟以赋公上”(《辽史》卷59《食货志》。 材料三:观察图中契丹、西夏文字,看它们的字型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西夏国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 材料五:女真人最初招待客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后来女真人招待客人有两盘主要食物:一盘盛肉类,以生葱、枣、粟饰之;另一盘茶食,糖粥、粟饭、麦仁饭,皆以枣、粟饰其上。

  问题:农牧文化交融的表现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课稿】相关文章:

情景交融的作文05-27

隋唐文化说课稿11-02

胡同文化说课稿06-25

《感受文化影响》说课稿06-27

感受文化影响说课稿06-27

《胡同文化》说课稿06-29

《传统文化继承》说课稿11-28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11-12

隋唐文化说课稿3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