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

时间:2024-04-11 10:34:34 许清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小故事(精选60篇)

  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历史很厚重,其实在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的,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历史小故事(精选60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小故事(精选60篇)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徐敬业反谋

  武则天当朝,遭到唐朝宗室和元老们的反对。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谋反,他让骆宾王设法拉拢中书令裴炎作内应。骆宾王便编了一首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殿上坐”,教京都和裴炎家乡的孩子们传唱。

  裴炎听到后,不明白童谣的意思,便去问骆宾王。骆宾王解释说:“绯衣合起来是个‘裴’字,两片火是‘炎’字,殿上坐是南面称王;这就是说你裴炎要南面称王了。”两人最后谈得投机,裴炎就答应作内应。

  为了机密起见,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但是这封密信被武则天的.人查获。他们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青鹅”。

  朝中的官员们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呈给武则天看,武则天一看,便解释说:“青者,十二月,鹅字乃‘我自与’三字组成。

  这就是相约在十二月起兵,裴炎自会在朝中作内应的意思。”于是武则天杀了裴炎,并派李孝逸追击徐敬业。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杀掉徐敬业的头,降顺了武则天。

  徐敬业的反谋,遂被平息。

  诸葛亮激将说孙权

  曹操征服荆州,刘蔷慌忙逃奔夏口。诸葛亮看到事情危急,便去东吴求救于孙权。

  当时,孙权兵聚柴桑,对曹操的进兵是战是降一直犹豫 不决,想观望曹刘的胜败之后再作决定;诸葛亮见到孙权说:“天下犬乱未已,将军您起兵据有江东,刘备亦在汉南收拾民众,与曹操共争天下,逐鹿中原。现在, 曹操巳基本平复北方之乱,遂而甫下破了荆州,威震四海。致使刘备英雄无用武之地,逃遁奔命。将军您当此紧急关头应该慎重从事,量力而行。如果您认为吴越之 众足以与曹操的中原抗衡,不如早与曹操断绝,布兵相拒,如果您认为不能与曹操相抗,何不弃甲罢兵,归降曹操呢?现在,您外表上说服从曹操,内心中却在犹豫 不决,事情危急而不果断,恐怕大祸即将临头了。”孙权说,“按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归降曹操呢?”诸葛亮知道孙权本不想投降,而恐战而不胜失去江东,便以 激将法对孙权说:“田横是齐国的壮士,他都能够守义而不降受辱,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呢?刘备英才盖世,众人仰慕,贤人智士之归依他,犹如百川之人大海。如 果他的大事不济,只能说是天意使然了,他怎么能够归降曹操呢?”激将法果然奏效,孙权听后愤然说:“我誓不能以东吴之地,10万之众受制于人,与曹操相战 这就决定了。”虽然如此,孙权心中仍存疑虑,他说:“刘备新败之后,能否渡过此次大难呢?”诸葛亮看到孙权大计已定,便趁热打铁说,“刘备虽然新遭长阪之 败,但战士归还者及关羽所率的水军仍不下万人,荆州刘琦的江夏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的'士兵远来疲惫,听说追刘备时,一日一夜行军300余里,这就是所谓的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兵法上的大忌。而且曹军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附于曹操,不过是迫于兵威,不是真正的心服。所以,如果您能派猛将领兵数万 与刘备协同作战,击败曹操是必然之事。曹军失败必然北还,如此则荆州与东吴的势力强大起来,天下鼎足三分的格局便形成了。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希望将军您 早下决心。”诸葛亮一番激将法后再以明确的分析安慰孙权,使孙权听后大为高兴,因为战胜曹操,自己的东吴便无累卵之危了。他立即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人 领兵3万,与刘备并力而战曹军,果然大败曹军于赤壁。

  刘备新败之后穷困不堪,只好求救于孙权。孙权正在狐疑,如按一般的办法求救,孙权害怕曹军的气势,未必敢作出出兵的决定,而诸葛亮以激将法游说孙权,激起孙权的豪气胆略;正是他的手段高明所在。

  秦穆公

  穆公非常喜欢马,曾不惜重金,搜罗了几匹名马养在宫中。有一天,一名负责养马的侍从神情慌张地跑来报告说,一匹白色的骏马不见了。秦穆公听了,立刻跟着跑到马厩去查看,只见半根缰绳还拴在马槽上,一定是这匹刚烈的马挣脱了缰绳跑掉的。

  秦穆公急得不得了,亲自带人去寻找,沿着路上若隐若现的踪迹,一直追踪到了一座山谷里。不久他们便听到了热闹的人声,原来一群山民正围在一堆篝火旁,从火上烧烤着马肉。秦穆公一眼就看见了草丛里白色的马皮,那正是他丢失的骏马。

  “这是我的马啊!”他惊呼道。那些正吃着马肉的'山民都站了起来,惊恐地看着秦穆公和他身后的武士,不知道眼前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处罚。

  可是转眼间,秦穆公的脸上便恢复了平静,他笑着说:“吃了骏马的肉而不立刻喝酒,会伤害你们的身体。”

  于是,他吩咐侍从们去到皇宫中取来几坛好酒,让那些山民们喝下,这才转身走了。他的背影后面,留下一片疑惑的目光。

  一 年以后,秦国和晋国爆发了韩原之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秦军陷入了晋兵的包围,秦穆公乘坐的战车也深陷其中,敌军的长枪都击中了他的铠甲。危在旦夕之 时,突然一支队伍呐喊着杀入重围,他们拼死战斗,杀得晋兵晕头转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秦军趁机反攻,一举击溃晋军,并且俘获了晋惠公。

  事后,秦穆公召见那支赶来救援的奇兵,询问他们说:“我不记得曾经有恩于你们,为什么要冒死相救呢?”

  那些人笑着说:“我们就是那些杀了您的骏马,却还得到您赐的美酒的人啊!”

  只因为当初没有只看重自己的一己之利,而是理解并宽容别人的过失,让秦穆公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在历史上,一个人的雄才大略,从来不是因为他自己有战无不胜的神力,而是有包容天下的心胸。秦穆公正是凭此而称霸春秋。所以也正印证了那句“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黄泉见母

  春秋时,郑武公的夫人姜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的,醒来后吓了一大跳,因此就起名为寤生。二儿子段长得一表人才,又武艺高强,姜夫人很喜欢段,不爱寤生,她一直劝武公立段为世子,武公没有答应,仍立寤生为世子,只给段一个叫共的小城,姜氏很不高兴,却又无可奈何。

  郑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姜夫人就开始和段密谋要篡权。大臣都劝庄公早点动手,庄公因为母亲和弟弟的阴谋没有明显暴露,就迟迟不动手。

  一天,庄公假装外出,姜夫人和段以为有了机会,就公开叛乱,结果被庄公一网打尽。段畏罪|自杀。庄公让人把姜夫人和段密谋的信件交给姜夫人,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姜夫人也觉得没有脸见儿子,就搬到颍地去住。

  当时,有一个叫颍考叔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带上几个猫头鹰的头去见庄公。

  两人见面后,庄公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鸟的头?”考叔说:“这鸟叫猫头鹰,长大后就吃了哺养自己的母亲,是不孝之鸟,所以我专门杀这种鸟。”庄公就拣了几块好肉包起来,放在袖中。庄公觉得奇怪,问:“你这是干什么?”考叔说:“我家里穷,平常没什么好吃的孝敬老母亲,所以每次有了好吃的,我就拿一些给母亲,让她老人家能尽量高兴。”庄公一听,长叹一声,说:“你虽然贫穷,却有母亲,我虽贵为国君,却没有母亲!”考叔明知故问:“您母亲姜夫人不是身体很好吗?”庄公停了一会儿,就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对考叔说了。颍考叔听了以后,说:“如果您顾虑黄泉见母的誓,我倒有一个办法。”庄公连忙问:“先生你说怎么办?”考叔说:“您找一个地下有泉水的地方一直往下挖,挖到有了泉水后,就在泉水旁边盖一个地下室,然后把您母亲接到地下室,您不就可以与母亲相见了吗?”

  郑庄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让颍考叔带人去办。等挖到泉水,地下室盖成后,颍考叔把姜夫人接到地下室,然后就派人去通知郑庄公。郑庄公急忙来到洞边,沿着梯子走进地下室,泉水沽沽地流着,庄公一见姜夫人,一头跪倒在地,说:“儿寤生不孝顺,请母亲恕罪!”

  姜夫人连忙扶起儿子,说:“都怪当忍受的我糊涂,与你没关系。”说完,母子俩抱头痛哭,然后,庄公扶着母亲走上地面,亲自赶车把母亲接到宫里。

  姜夫人与郑庄母子团聚,十分感激颍考叔,就封他为大夫。

  朱元璋

  朱元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谓“明太祖”。有一次,他把浦江人郑濂召到京城金陵(今南京)。这郑濂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自祖上开始到他这辈,朱元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谓“明太祖”。有一次,他把浦江人郑濂召到京城金陵(今南京)。这郑濂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自祖上开始到他这辈,十世同居,子孙不分家。这是挺不容易的,郑濂便因此而远近闻名了。

  明太祖问他:“你家里现在有多少口人呀?”

  郑濂答道:“有一千多口。”明太祖非常感慨地说:“一千多口人不分家,在一起住、一起吃,是世上所罕见的,你这真是天下第一家呀!”随后,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让他回去了。

  他们的谈话被马皇后在隔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朱元璋虽说当了皇上,可是对这位元配夫人还是惧怕三分。回到后室,马皇后对朱元璋说:“陛下可得小心郑濂这个人呀!”

  朱元璋不明白她的意思,马皇后说:“当初陛下靠自己一个人打天下,得了江山;他这一家子一千多口人,要是夺咱们的'天下,还不容易吗?”

  皇后的“提醒”让朱元璋大吃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非常后悔把郑濂放走。他马上又一次召见郑濂。

  郑濂琢磨着皇帝这样急迫地召见他,不会是好事,猜想皇上是不是听了什么人的话要加害于他。朱元璋见了他不动声色,先摸底,问:“你一个人能号令全族,有什么妙法吗?”

  郑濂答道:“没有什么妙法,若说有,也只是一条,那就是不听老婆的话。”

  朱元璋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放郑濂走了。

  米芾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与苏轼一样,也是中国古代赏石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米芾喜欢奇石,简直到了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的地步,故有“米癫”的戏称。而“米芾拜石”的故事,则是对其癫狂的一个最好的印证。

  米芾整日醉心于品石、赏石,以至于好几次遭到贬官,一生宦途失意。一次,他新任无为州坚军,初入州署,发现院内立着一块大石,形状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当吾拜。”于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此后,他还称这块大石为“石丈”。过不了久,他又听说河岸有一块奇石,“状奇丑”,便命令衙役将其移至州署院内。米芾见到此石,大为惊奇,一时得意忘形,让仆人取过官袍、官笏,设席跪拜于地,念念有辞地感叹:“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这一段“米芾拜石”的故事,成为后世不少画家的创作题材,更是他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无为州距灵璧石的产地不远。米芾借近水楼台之机,广为搜集奇石,乐此不疲,还将所集之石一一冠以美名。米芾的上司杨次公听说他在州署嗜石成癖,唯恐他弄石废事,就去整言相劝。米芾面对着杨次公,从左袖中取出一块奇石,只见“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不料,杨次公连一眼都不看。

  米芾又取出一块奇石,只见“叠嶂层峦,奇巧更胜”。杨次公去看,米菲在无奈之中,又从袖中取出一块奇石,只见那是“尽天画神镂之巧”的神品。这时候,米芾再不顾杨次公有何反映,仿佛受了委屈似的问道:“如此石,安得不爱?”此刻的杨次公,也好像被突然惊醒一样,大声喊道“非独公爱,我也爱之!”说罢,从米芾的手中顺势夺过这一块奇石,连头也不回,马上登车而去。

  杨次公夺石,是没收它以下属“改邪归正”,还是由于个人爱好而收藏起来?这件事情的'最后结局,大家都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米芾并未因为杨次公的告诫而停止藏石的举动。

  米芾一生都痴迷于奇石。

  萧氏的一生

  公元581年(大约),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萧氏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但由于当地的习俗认为,凡是二月出生的女孩,皆为克父之相,所以萧岿只好将这个女儿交给堂弟萧岌收养,可没多久,萧岌过世,萧氏又被转送到她的舅舅张轲家。

  也就在萧氏出生的那一年,原来北周的大臣杨坚在妻子独孤伽罗的支持下,逼使九岁北周静帝“禅让”,并随之开创了隋朝。之后,隋朝经过八年奋战,终于统一了中原。在征战过程中,杨坚的二儿子杨广可谓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杨坚不但给他加官进爵,同时还下诏为他征婚,让当时天下名门世家,将家中尚未出嫁的女儿的生辰八字统统呈报上来。最后,术士们看到了当时只有九岁的萧氏八字,就这样,萧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晋王杨广的妻子。

  但由于当时萧氏年纪太小,再者,杨广还驻守在离京城建康(南京)有一段距离的扬州。所以当萧氏被接入宫后并没有马上完婚,而是交由皇后独孤伽罗照管。

  公元594年,隋文帝杨坚夫妇经过商量决定,乘杨广入京述职时,为他俩举行成婚庆典。新婚之夜,25岁的杨广惬意地将13岁的萧氏紧紧地拥在怀中,杨广的心知道,此时他拥抱的可不止是一个美人儿,同时还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那些术士,曾神秘兮兮地向杨广透露过,这个女子将来肯定能母仪天下。既然萧氏能母仪天下,那么作为她的老公,自然也就是未来的皇上了。

  公元604年,觊觎皇位已久的`杨广终于登上皇位。理所当然,此时已经24岁的萧氏也果真印证了术士们说她“母仪天下”的预言。令萧皇后始料不及的是,杨广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再也不如以前那般宠爱她了,而是整日生活在声色犬马之中。

  尽管萧皇后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但面对着极度寂寞时光也倍感痛苦,终于在海山殿的护卫校尉宇文化及引诱下有了出轨行为。窥视皇位已久的宇文化及,为了永久得到萧氏,堂堂正正地把她收入内室,公元618年,率领禁军造反,并在皇宫中将暴虐的杨广给勒死。

  干掉杨广后,已是38岁的萧氏便成了宇文化及的偏室。但很快宇文化及的狂妄行为,便得到了报应。当时,隋朝贝州(今山东武城)漳南镇原里长窦建德在中原一带率领农民起义,建立了夏国,定都乐寿(河北献县境内)。在与窦建德一次次的战斗中,宇文化及节节败退,最终只好带着萧氏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同时改称萧氏为淑妃。然而,魏县不久又被攻破,字文化及仓惶退往聊城,窦建德又继续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并将其杀死。

  窦建德杀掉宇文化及后,不但收缴了宇文化及的所有财产,同时被萧氏高贵的气质所深深迷住,并马上收她为妾。从此只是痴恋于萧氏美色的他,早已忘记了当初逐鹿中原的政治野心。而此时,处于北方的突厥人势力却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逼中原之势。

  公元619年,原来因为和亲而远嫁给突厥启民可汗的义成公主,打听到嫂子萧皇后的下落。于是,义成公主请求启民可汗派使者来到乐寿,要求迎接嫂子萧皇后到突厥居住。尽管窦建德内心极不乐意,无奈当时的他,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所以最后也只好乖乖地将萧皇后交给来使。

  萧氏来到突厥后,启民可汗在初次看见这个天生丽质的美女时,便被其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所迷倒。当天夜里,萧氏在蒙古包中也由隋朝的皇后,许帝的淑妃,窦建德的偏室,一下子变成了番王的爱妃。公元620年,老番王逝世,皇位由他的儿子颉利继承。按照突厥人习俗,老番王的所有妻妾也理所当然地由新可汗接手,可怜的萧氏也随之变成了新可汗颉利的王妃。从此,她在草原上度过了长达10年的时光。

  公元630年,唐朝大将李靖终于打败突厥,并将已是40多岁的萧皇后重新接回中原。回到大唐后,李世民在初次看到这位表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时,便被她雍容华贵的气质所迷住。于是,李世民竟然顾不得彼此年龄的悬殊与外人的指手画脚,马上封萧氏为昭容(皇妃封号)。就这样,这位饱经离乱的隋朝皇后,又正式成为大唐天子的妃子。公元647年,67岁的萧氏终于走完了其风情万种的一生。

  张释之

  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前往上林苑。他们登临虎圈(等于皇家动物园),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园中饲养的动物有多少种类、每类有多少、牲畜繁殖、存活情况如何等,一连问了十几个有关的事项。上林尉左顾右盼,一个都答不上来。看管虎圈啬夫在一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其周全。汉文帝对上林尉说:“你是怎么当官的?没本事就不要当!”然后就打算把他免职,再提升那个虎圈啬夫来当上林尉。

  张释之在皇帝问话时,一言未发,但对这个仆从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谈,多方表现自己的作风已经不太满意了。现在皇帝居然要他写诏书罢免原来的上林尉,而由这个官卑却伶牙俐齿的啬夫来接任,他认为不妥。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张释之说:“既然皇帝也认为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是有德有才的`治国能臣,可是这两个人都曾在回答您的提问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尤其是周勃,皇上不久前还亲自问他全国一年判案多少?钱财收支多少?周勃也回答不出来,皇上并没有罢他的官,还认为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能臣。

  齐景公

  齐景公是在春秋时期比较奇葩的一位君主,因为他在任期间,没有做什么正经事,整天游手好闲,沉迷酒色,跟他的哥哥齐庄公如出一辙,都是一个不守君道的君主,但是奇怪的是当时的齐国在众多诸侯国之中国力仍然是很强的,可谓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齐景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547年正式即位执政,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的名字很奇怪,不仅是齐景公,春秋时期的人物的名字都很奇怪,比如说齐景公的名字杵臼,是先秦时期经常会看到的名字。这个时期的很多人的名都是杵臼,陈宜公名杵臼,齐景公名杵臼,宋昭公也名杵臼。杵臼,就是杵和臼,杵的意思就是冲击,而臼的意思是承接,意用来舂谷子。《周易。系辞下》曾记载: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世本》曰:雍父作杵臼。杵和臼连用的情况,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一种习惯。我们还会经常见到与之类似的名字,例如:宜臼。周平王名宜臼,晋靖侯也名宜臼。

  齐景公并不是齐灵公的嫡长子,他能够登上王位,多亏了他的哥哥齐庄公。熟悉历史的人会知道,齐庄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他看上了大臣崔杼的妻子,并且给崔杼戴了绿帽子,而绿帽子这个称呼就是由齐庄公来的,齐庄公因为好色死在了自己大臣崔杼的`手上,崔杼为了保全整个家族,决定拥立齐庄公的弟弟杵臼为国君,这便是齐景公。齐景公的登基之路看似很顺畅,而他的整个执政期间,虽然个人没有什么作为,却能够使得齐国越发强大起来,危机四伏的春秋时期,齐国能够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齐国的强盛,除了依托齐国延续到这一代的运气以外,他手下拥有大臣崔杼、庆封、晏婴、司马穰苴等贤才。同时,齐景公又是一个拥有矛盾人格的君主,他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让人不得不惊讶齐景公的管理能力。不仅他的即位之路走得顺畅,让人嫉妒的是,他还是个高颜值的美男子。史料记载他:容貌娇美,有羽人之姿。浑身长满了羽毛,在今天看来,古人的想象力真是奇怪,放在古代羽化是一种美的象征,由此可见齐景公在别人的眼里,他就是一种美的化身。

  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母,鲁叔孙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齐景公虽然幸运地继承了哥哥齐庄公的君位,但是大权还没在握,他新即位手里根本就没多少实权。朝政中崔杼大权在握,与庆封共同执政,齐景公没有什么党羽,在庆封、崔杼的势力下,形同傀儡,唯命是从。齐景公上台后,齐国经历了长达16年的内乱,齐景公自己摸索,大量任用贤才,晏子、田穰苴等能臣都为他所用,又善于纳谏,政治经验日益丰富,逐渐带领齐国发展起来,此时齐国的内乱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而齐国在他执政的前期,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就是由于齐景公有这种远大的政治抱负,景公上台后十分勤奋,兢兢业业,爱民如子。以晏婴为相,田穰苴为大司马,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富国强兵,齐国国势渐渐恢复。

  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虽然晋楚城濮之战时的真实情况是:晋国对于楚国的行军迅速不及准备战阵,为了避免失败,晋军不得不后撤,以每天退一舍计,等于是退了三舍。鉴于有些军吏表示异议,晋大夫狐偃对晋军说:这是大王先前允诺了要用来报答楚王的。对此,后世多信以为真,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是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或有所回避,以避免冲突。

  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唐玄奘

  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俗姓陈,名禕。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他在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教的最高荣誉。最后,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唐太宗命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归国以后,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著名弟子。

  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凿壁偷光

  “啊——痛死我啦!”匡衡大喊一声,只见他用右手捂住正在流血的左手,这是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匡衡小时候的一天傍晚,他在家里看书,天色已晚,书上的字也越来越模糊,看不清了。可是匡衡家里一贫如洗,根本没有钱买蜡烛,他出去走走,看到邻居家里很明亮,便想凿开墙面让邻居家里的光亮透过来,借这些光看书。

  匡衡找好位置,左手拿着锥子,右手拿锤子,“咣、咣!”向墙壁砸了几下,把手震得发麻。墙面太硬了,一点洞也没砸出来。“这墙头这么硬,要不白天多看书,晚上别看了吧!”可这种想法立刻被否认了,他想起白天还要给地主家割草,放牛,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书。便又砸了起来。

  匡衡用更大力气,“咣!咣!”砸了几下。由于屋里光线太弱,他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左手上,“啊——痛死我啦!”他大声叫起来,感到钻心的.痛,他的左手被砸的鲜血直流,匡衡放声大哭起来。不知哭了多久,他不再哭了。他拿起一块破布缠住了自己的左手,又重新拿起锥子和锤子向墙面砸起来。

  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一丝光亮突然从洞里透出。匡衡又小心地凿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一大束光从洞里透了出来,匡衡高兴的一下子跳了起来,赶快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在光亮下看书。

  因为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前读书,学到了许多知识,因此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学问家。

  苏章

  汉顺帝某年,苏章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他在审理积案的时候,发现收受贿赂的'清河太守,正是他以前最要好的朋友。

  一天晚上,苏章备下酒菜,请来那位老朋友。两人一边喝酒,一边畅叙旧情,十分欢乐。

  这位清河太守的心里,原来是15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摸不透苏章对自己犯罪采取什么态度,这下好像石头落了地,他长嘘一口气,得意地说:“人家头上只有一顶青天,独独我头上有两顶青天啊!”

  苏章正色说:“今晚我苏孺文请你喝酒,是聊尽私人旧谊,明天冀州刺史开堂审案,却是执行公理正法。”

  第二天,苏章正式开堂,果然对这个清河太守按刑进行了论处。

  哲理点拨:在友情与正义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以维持正义为第一原则。

  吴良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吴良,刚开始的时候在地方上当一个很小的官吏。

  有一年,过春节时,他和他的一些同僚一起去给太守拜年,其中有个叫王望的人,对太守极尽谄媚之言,说:“在我们这儿,多年来一直受到盗贼的骚扰,长期听不到鸡鸣犬吠的声音。但自从你来到这个地方上任以后。五年以来,开辟了很多的`土地,盗贼也都绝迹了,百姓每年都五谷丰登,这些都是您治理有方的结果,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来给你拜年。”听了他的话,同去的很多官吏都应声附和。

  只有吴良例外。他突然站起来对太守说:“王望是个奸佞小人,他说的全是谄媚之言,没有一点根据,我们这个地方现在仍有不少的盗贼,老百姓生活贫困疲惫,完全不是王望所说的那样!”

  本来听了王望的话,太守很高兴,现在经吴良这么一说,就立即收敛起笑容,觉得吴良说得有道理,赐给他礼物,后来又升了吴良的官。

  有个叫王苍的人,很敬重吴良的为人,就向当朝皇帝推荐他,说:“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治国之才,臣子最重要的也就是向国君推荐人才,吴良这个人敦厚固执,工作正直,为人廉洁,谨慎而恭敬,做什么事都事必亲躬,节俭而又安于贫穷,不贪财,不求利。正是国家所需要的啊!”

  果然,直到晚年,吴良仍然坚持着一贯到底的气节。

  哲理点拨:做人要有气节,吴良就是这样一个有气节的人,并且直到晚年仍然坚持不渝。平时,人们痛恨那些逢迎拍马、谄媚弄权之人,所以,对于那些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就有了很大的敬意。

  曾晳

  有一次,曾晳、冉有、子路、公西华和孔子在一块谈论各自的志向。

  孔子问他们:“假如现在有人请你们出仕,你们会怎么办呢?”

  子路对军事十分感兴趣,听了孔子的话,立即说道:“如果有一个小国,国内只有一千辆兵车,且位置夹在几个强国之间。外有强敌,内有天灾人祸,如果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气,国家也可以强盛起来。”

  孔子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转身问冉有:“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冉有说:“如果给我一个小国家,它的面积只有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我只需三年时间,就可以让人民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伦理道德,就只能等贤人君子来处理了。”

  孔子听了冉有的话,脸上毫无表情,又问公西华。公西华说:“我愿意作个小司仪。当然并不是说我的品德修养已经可以胜任小司仪之职,我至少可以借此多多地向他人学习为官的礼仪。”

  孔子望望公西华,欲言又止,转头再问曾晳。

  曾晳说:“我想我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当暮春三月之时,穿上春天的衣服,陪着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到郊外踏青,来到沂水旁看云观天,到沂水里洗澡,然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欢笑,踏歌尽兴而归。”

  孔子长叹一声,说:“曾晳的主张正合我的本意啊!”

  学生们相互看看,莫名其妙。

  哲理点拨:曾晳讲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任性率真的生活方式。

  为人处世,当时时自律,然而自律并不等于屈己,并不等于让人违心地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更不是自我压抑,虚伪造作,而应时时处处顺应个性,无拘无束的展现真我。

  楚庄王不赴宴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国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

  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他不来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哲理点拨: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强烈的欲望,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你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候在画画的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的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中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包拯包青天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孙膑的智慧

  孙膑初到魏国时,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庞涓谁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和庞涓说:“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宝座上下来吗?”

  庞涓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魏王说:“不行。”

  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说:“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都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智慧连连称赞,可庞涓却更加嫉妒孙膑了。

  郭守敬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人,帮助筹划朝政大事。他重用一个汉族谋士刘秉忠。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书,对数学、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学习。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条,就点头赞许。最后,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呢。”接见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那里经过多年战乱,河道淤塞,土地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经过郭守敬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过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胆的'计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

  颜真卿刚强不屈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各地节度使乘机割据地盘,扩大兵力,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结果引起了藩镇叛乱。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蔓延开来了。

  公元782年,有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都元帅,向唐境进攻。

  五镇叛乱,使朝廷大为震惊。唐德宗找宰相卢杞商量,卢杞说:“不要紧。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劝导他们,用不到动一刀一枪,就能把叛乱平息下来。”

  唐德宗问卢杞说:“你看派谁去合适?”

  卢杞推荐年老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唐德宗马上同意。

  颜真卿是当时一个很有威望的老臣。安史之乱前,他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军占领,只有平原城因为颜真卿坚决抵抗,没有陷落。后来,他的堂兄颜杲卿在藁城起兵,河北十七郡响应,大家公推颜真卿做盟主。在抗击安史叛军中,立了大功。唐代宗的时候,他被封为鲁郡公。所以,人们又称他颜鲁公。

  颜真卿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写的字雄浑刚健,挺拔有力,表现了他的刚强性格。后来,人们把他的`字体称为“颜体”。

  颜真卿为人正直,常常被奸人诬陷排挤,只是因为他的威望高,一些奸人不得不表面上尊重他。宰相卢杞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他忌恨颜真卿,平时没法下手,这一回,趁藩镇叛乱的机会,派颜真卿去做劝导工作,是成心陷害他。

  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许多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镇那里去,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到淮西去了。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摆出要杀他的架势。颜真卿毫不畏惧,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

  李希烈假惺惺站起来护住颜真卿,命令他的养子退出。接着,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

  过了几天,四个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

  叛镇派来的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四个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

  四名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了,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派兵士监视着。兵士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来看他,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兵士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

  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柴火跳去,叛将们连忙把他拦住,向李希烈回报。

  李希烈想尽办法,没有能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逼迫颜真卿自杀了。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1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2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我们交朋友,难道我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部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讨伐曹操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军阀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在河北的军阀袁绍手下,有一位掌管文书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陈琳。当时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势力增长很快,对袁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袁绍就决定讨伐曹操。

  有一天,袁绍把陈琳找来,让他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战斗檄文。于是,陈琳就按照袁绍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在这篇文章里,陈琳不但历数了曹操本人的各种罪状,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骂了一番。

  曹操经常犯头痛病。这天,正犯病时,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来的这篇檄文。由于文章写得生动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兴奋,连头也不疼了。虽然曹操对陈琳在文章中痛骂自己和自己的祖辈也非常气愤,但是他还是非常欣赏陈琳的才华,并为陈琳服务于袁绍感到惋惜。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归顺了曹操。

  有一天,曹操问陈琳:当初你写檄文声讨我,只骂我一个人就行了,为什么连我的祖宗三代也骂呢?陈琳说:那时我在袁绍手下做事,他命令我写,我就写了。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曹操理解陈琳当时的处境,就没有责罚他,以后也再没有提起这件事。

  后来,人们就用箭在弦上来比喻形势十分紧迫,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有时也与不得不发连用。

  仁义之家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陷害忠良。大臣张俭得罪了中常侍郎侯览,侯览等人便找到一个机会,将张俭判为死罪。

  张俭预先知道了消息,趁机逃跑。于是朝中下了一旨,有藏匿留宿张俭者,罪当连坐,即也要获死罪。

  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十分要好,便跑到孔褒家去躲藏。可是刚好孔褒外出没有归来,他的弟弟孔融在家,孔融刚刚16岁,知道张俭是逃难而来,便说道:“兄虽外出,难道我就不能为君做主吗?”于是留张俭住了几宿。

  不想张俭留宿孔家的消息被官府闻知,官吏到孔府追捕,这时张俭已经走了。官吏无法报命,就把孔融及刚刚回家的孔褒抓了去。

  在公堂上,孔融首先站出来说:“张俭留宿我家确有其事,今已他去,不知何往。只是吾兄没在家,是我留的张俭,要判死罪,我去承当好了,与兄长无关。”

  此话刚落,孔褒也站了出来说:“张俭本与我交厚,他是来投我的'。而我的弟弟年少不懂事,与弟弟无关,有罪我去承当,把弟弟放了吧。”

  不一会儿,大门口又进来一个老妇人,原来是孔母。孔母对官吏说:“妾夫已死,吾是一家之主,家事都由我承担。所以留宿张俭的罪过,应该只是我一个人,而与他们兄弟无关。”

  这一下把官员弄懵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得把供辞申报朝廷。最后,朝中下了批文,把孔褒连坐问斩,孔母及孔融释放回家。

  抛砖引玉

  宋国有个人开采石料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兴冲冲地拿去请玉匠鉴定一下。

  玉匠激动地爱不释手,说:“这可是一块珍贵的.稀世之宝啊!”宋人怀揣着宝玉,心里忽然害怕起来,他担心别人知道了他有宝玉,会打他的坏主意,要是强盗知道了,说不定自己会连命都保不住。

  他越想越怕,最后,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在都城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

  子罕见来人拿宝玉送给自己,觉得很奇怪,不肯接受。

  那人以为子罕是怀疑这宝玉有假,就对子罕说:“我已经问过玉匠,玉匠说是真正的宝玉,价值连城。不然,我也不敢拿来献给您。”

  子罕说:“我并不怀疑这是一块真正的宝玉。关键是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宝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就都失去了珍宝,还是我们各自都保留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向子罕叩头恳求说:“我是个小老百姓,拿着这么珍贵的宝物,反而很不安全。我把它献给您,也是为了免除祸患。”

  子罕听他这么说,想了想,就提出一个办法,让来人暂时住在自己这里,请玉匠把那块玉雕琢出来,然后帮他把宝玉卖了,等他富了以后,子罕再把他送回家乡。

  薛谭拜师学艺

  秦青是战国时有名的歌唱家。有许多人都慕名前来,投到他的门下拜师学艺。在他的学生中,有个名叫薛谭的人长得很帅,也很有唱歌的天赋。他在秦青这儿学了几年,歌唱水平大大提高,于是,他产生了自满的情绪,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快要赶上老师,没有必要再向老师学习了。

  有一天,他就向老师提出回家的要求。秦青很喜爱薛谭,有心要把他培养成为出名的歌唱家。这时,他见薛谭前来辞行,知道他有点骄傲自满,但他也没有当面批评和挽留薛谭,只是说:“哪好吧!明天我在大路口为你设宴送行。

  第二天,秦青带着其他学生,备了酒菜,在大路口设下酒宴为薛谭送行。席间,秦青对薛谭说:“你就要走了,我唱首歌给你留作纪念吧!”秦青说完,就一面打着节拍,一面唱了起来。这是一首专为送行而作的歌,歌声雄浑悲壮,充满了依依不舍的真挚感情。秦青唱得很投入,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那些树木仿佛被他的'歌声震动了,连天上飘浮的云朵也好像被他的歌声所吸引,止住了脚步聆听着,不再飘动。薛谭听了老师的歌,感到非常惭愧。他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歌唱水平根本无法与老师相比。他跪在秦青的面前,诚恳地请求老师的原谅,表示自己还想继续跟老师学习,不回家了。秦青见薛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非常高兴,就让他留了下来。

  从此以后,薛谭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很有造诣的歌唱家。

  杞人忧天

  从前有个小国家叫杞国。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这个人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身体。他越想越害怕,从此以后,整天忧心忡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

  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团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

  这个杞国人将信将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团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有掉下来的`危险了吗?

  不会,不会!热心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管放心。

  杞国人又继续问: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办呢?

  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

  杞国人听了,心里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岁的大诗人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领五斗米的官俸,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回到内衙翻看过去的`诗作。突然,一名小吏从外面闯进来禀报:"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请老爷赶快更衣迎接。"

  "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的陶县令不解地问道。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是我县富豪,一向讲究排场,眼下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潜本来已十分痛恨官场黑暗,想离开这个肮脏之地。现在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富豪,靠精于吹牛拍马得到太守宠爱,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还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这些,陶潜不禁长叹一声,愤然说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说罢,便取出知县的印信交给小吏,说;"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这个知县了。"然后收拾行装,昂然归隐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格言,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的纵横家,为“合纵”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发迹之前,没有人看得起他,甚至连父母、妻子都轻视他。

  有一次,苏秦父亲过生日。他哥哥端了一大杯酒去祝寿,父亲高兴地赞叹道:“真是美酒,好甜啊!”等到苏秦端了酒去祝寿,他父亲骂道:“酒太坏,酸的!”苏秦只好从哥哥处借了一大杯酒去祝寿,他父亲仍然骂道:“酸酒!”苏秦不服地申辩:“这是从大哥处借来的酒啊!”父亲却说道:“你这倒楣的人,好东西经过你的手就坏了!”苏奏学习纵横术后,游历秦国而不被重用,等到他回到故乡时,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他的妻子见到他居然不停织,嫂子也不愿为他准备饭食,父母也不和他说话。苏秦深受刺激,于是用锥刺股苦读,精研纵横术,后来游说六国,合纵成功,身挂六国相印,终于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后,苏秦北投赵王,路过洛阳,回故乡一趟。这次,他的兄、弟、妻、嫂对他皆侧目而不敢正视,俯伏侍奉饮食。苏秦见状,于是笑着对他嫂子说:“为何前倨而后恭呢?”他嫂子又怕又羞,跪在地上以头叩地说:“见叔叔位高多金。”苏秦听了,不禁感叹地说:“贫贱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孔子的怪壶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乘着马车周游列国。一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时,乘坐的马车突然被两个孩子拦住了。

  孔子问:“你们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听说你是个有学问的人,我们想请你替我们评评这个理。我认为,知识越多越好,因此我整天读书,你说这样做对吗?”一个孩子说。

  孔子笑笑,从车上拿出一只椭圆形的`木壶。这壶口很小,底也不大。孔子说:“我用它做个实验,你们就会明白了。”说罢,他将壶往地上一放,壶立即就倒了。他将壶扶起来,一松手,壶又倒了。

  “我有办法让它站起来。”孔子说。他舀了一瓢水,扶着壶往里灌,当壶里的`水灌到一半时,孔子松开手,壶果然稳稳当当地站住了。

  “是不是站住了?但它马上还会倒下来。”孔子说着,又继续向壶里灌水,壶里的水渐渐地满了,壶却突然倒下了,水也流了出来。

  这时,孔子才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就像这壶里的水,不可没有,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一味死读书,贪多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没有益处的。必须留有思考的空间才是啊!”

  孩子仔细端详着壶,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壶是木头做的,半实半空。木头比水轻,壶站立时的重心是随着装水多少而不同的:装半壶水时,重心在壶中心,木壶不会倒;装满水和不装水时,重心偏向壶中线一侧,所以壶就倒了。

  李时珍的情书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采。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升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是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二十四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

  君子之约

  东汉时期的孙策,在神亭的地方与一敌将太史慈相斗。二人都摔下马来肉搏,最后还是双方兵马上来把二人分别救了回去。

  后来,在芜湖山中,孙策用埋伏的计策把太史慈抓获。他十分赞赏太史慈的`武艺,就主动为其松绑。太史慈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投降。孙策笑问道:

  “在神亭那次战斗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杀害我吗?”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说:“那可不一定。”

  孙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说的是实在话,心里很高兴。

  太史慈向孙策说:“我们那边已是士卒离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收复。我想回去把他们都招拢来,投到你的帐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我。”

  孙策一听,站起来谢道:“这正是我的心愿呢!我怎么会不相信。我们以明天午时为期,到时我在辕门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话没说,单枪匹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众人都担心起来。有人对孙策说:“太史慈一去,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孙策摇头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贯重义气,绝不会欺骗我的。”

  第二天,孙策带领众将来到辕门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来,对众人说:“我与太史慈约定是中午相会,你们看着竹竿的日影吧!”

  刚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时刻,太史慈领着对方的兵马匆匆赶了来。众人一见,都很吃惊,暗服孙策知人。

  王翦讨赏

  王翦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秦王嬴政打算出兵灭楚时,已是老将的王翦一口咬定非60万大军不可。这几乎是当时秦国兵力的总和。另一位年轻将军李信则表示,灭楚只需20万兵马。嬴政听后,非常欣赏李信,当即命他率兵攻打楚国。王翦因建议未被采纳而告老还乡。

  不料,李信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嬴政大怒,这才想起王翦,便亲自前去请他出山。王翦答应率兵出征,但提出了新的`条件——除了60万兵马外,还要赏赐他大片良田、屋宅。“作为大王的部下,我虽立过赫赫战功,却没有资格封侯,所以要趁大王用得着我的时候,多为子孙讨取赏赐以置家业呀。”嬴政笑了,满口答应。

  数日后,王翦出征楚国。一路上,他先后5次派人回京向嬴政讨要赏赐土地和房产。嬴政一一答应下来,心想:“王翦这老贼还真贪,不过只要他能打胜仗,就满足他吧。”王翦领到了赏赐,这才全力出战,历经两年终于消灭了楚国。

  事后,有同僚问王翦:“您都这把年纪了,还讨要那么多东西干啥?它们只能损坏您的名声呀!”王翦笑了:“这60万兵马可是秦国的全部军队,大王能放心让我率兵出征吗?我只有多讨些赏赐,且讨来的.这些土地和房产都在秦国,这样才能消除大王的疑虑啊!”同僚恍然大悟,原来王翦是有意增加秦王控制自己的砝码,以消除对他拥兵叛乱的怀疑。王翦多次“讨赏”的做法虽不值得借鉴,但他为了顾全大局,巧妙地将自己受制于人以安定人心,却不失为智慧的谋略。

  桃园三结义

  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真比同胞弟兄还要亲密。

  这日,张飞路过一座石桥,遇到一位隐士,姓罗,名贯中,问张飞道:“请问将军,日后你大哥做了皇帝,他还认你这个小弟吗?”

  张飞吼道:“怎的不认?狂夫,此言何意?”

  罗贯中昂首开怀大笑后,说道:“你大哥真的做了大皇帝,不赐你一碗毒酒,我愿从手心中挖出四两肉来。”

  张飞一听这话,大怒,举矛来刺贯中,口中骂道:“大胆匹夫,敢在你爷爷面前羞辱大哥,看矛!”

  一矛刺去,却不见了人影。张飞心中嘀咕:“奶奶的`,大白天看花了眼,听错了话!”于是,便上马而去。

  这时,关羽来到石桥。贯中上前施礼道:“关将军,别来无恙?”

  关羽急忙跳下马来,还礼道:“先生有何指教?”

  罗贯中道:“刘关张桃园结义,美名天下。鄙人特来请教将军:若刘备最后得了天下,能认你这个二弟吗?”

  关羽道:“大哥仁义,天下皆知,岂能做出那不仁不义的`事情来?”

  罗贯中道:“将军忠义,万世楷模,只可惜是一番空想。皇叔坐了天下,不做那走狗烹的事情来,也就不叫做皇帝了!望将军能忠义于天下黎民百姓才好!”

  关羽听了贯中之言,心中老大不快,道:“羽不知百姓为何物,我只知大哥,只认大哥,只为大哥,愿为大哥肝脑涂地!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此告辞了。”

  贯中道:“为成全将军如此忠义,只有让皇叔做不成大皇帝了。”说罢,飘然而去。

  才子郭翰

  从前,有位才子郭翰,在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在灯下读书,因为太热了,他就走到院子里,躺在竹椅上乘凉。

  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长空如碧,明月高悬,星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郭翰正看得入神,忽见一朵白云飘然而至,停在他的面前。

  郭翰吃了一惊,忙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无比的少女,正微笑着站在那里。

  郭翰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姑娘,赶紧站起来施礼,那位美少女倒是很大方,自然和郭翰聊了起来。

  郭翰问道:“请问姑娘从哪里来?”那位姑娘笑着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在天上呆久了,有点寂寞,听说你是一位才子,就下来找你聊聊。

  郭翰一听,面前这位姑娘原来是位仙女,就觉得更是惊奇,心想,难怪她这么漂亮!就又仔细地打量了她一遍。

  仙女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好看,是人间从来没有见过的,而且,奇怪的是衣服上却没有一条缝子。

  郭翰就问仙女:“你的衣服上怎么没有缝子呢?”仙女笑了笑,说:“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线缝制的,当然没有缝。

  他们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着,不知不觉到了半夜。

  到鸡叫头遍的时候,仙女说:“我该回去了!”说完,就乘上白云,飘然而去。

  不记前怨

  唐朝宰相陆贽当宰相时,听人们舆论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谋私利,陆贽没做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李吉甫贬到明州去做长史。李吉甫当然心理很不痛快,一些人也为这件事抱不平。

  后来皇帝听了谗言,把陆贽贬到长江三峡附近的忠洲当别驾。

  后上任的宰相知道陆贽与李吉甫之间的过节,就把李吉甫提升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陆贽的`矛盾,压制陆贽永远不能回京城。

  可是李吉甫是个心地宽厚又聪明的'人,他主动请陆贽吃饭,诚恳的和他交谈,陆贽很感动,坦直的诉说了过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从此两人共同商议工作,团结相处很和谐。

  曾子杀彘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哄儿子说:“你先在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妻子就劝阻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妈妈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妈妈了,这不是正确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贪心的后果

  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钳制一下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缟(鲁国生产的一种绢布)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信将疑,但最后还是按照管仲的建议去做了。

  由于齐桓公和王公贵族们带头穿用鲁缟做的衣服,立即在齐国引起一股以穿鲁缟为荣的流行浪潮。管仲还下令禁止齐国人织缟,所有布料全部从鲁国进口。这样一来,鲁缟就供不应求,价格猛增。鲁国人见织缟有利可图,一窝蜂地织起缟来。管仲还派人张贴公告:鲁国商人给齐国贩来一千匹缟,可以获得三百金;贩来一万匹,可以得到五千金。顿时,鲁国从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纺机响,户户忙织缟”的狂潮,颇有点今天“全民炒股”的景象,所有鲁国人都沉浸在发财的梦想中。

  就这样过了一年,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进口鲁缟,任何人不得从鲁国购买任何纺织品。听到这个消息,鲁国人全傻了眼,堆积如山的鲁缟再也卖不出去半尺。更糟糕的是,由于鲁国人都忙于织缟,农田全给荒芜了,粮食严重短缺,家家户户只好盯着满屋子的鲁缟饿肚皮。鲁庄公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到齐国去采购粮食。管仲把粮价一提再提,最后几乎把鲁国的'国库都给掏空了。鲁国受此打击后,一蹶不振。

  管仲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让齐桓公赞叹不已,他甚至躬下身子问管仲怎么就想到了这样的妙法制敌。管仲笑道:“与其说小臣的方法巧妙,倒不如说是贪心导致鲁国人自困啊。当一个人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诱惑的时候,他怎么还能看到更远、更深的利害关系呢?”

  贪心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和判断力,它就像是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炸,但它随时可能把你炸伤,让你损失得更多。

  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造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贬吴的.文学作品,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求娶黄月英

  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

  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

  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

  诸葛亮的'经典历史故事有关诸葛亮的6个故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300字

  烽火戏诸侯

  在古代,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褒姒非常不爱笑,周幽王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都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点燃烽火的结果是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才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最后只能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烽火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韩信诚实守信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病重而逝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

  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骄横的衡山王

  衡山王名刘赐,王后乘舒生了三个孩子。他还有姬妾徐来、厥姬,都为他生下儿女。衡山王和淮南王两兄弟因为礼节上的.一些龌龊而相互责怨,关系疏远。衡山王闻知淮南王准备造反时,也倾心结交宾客进行防范,深恐被他吞并。

  一次,衡山王入京朝见,他的手下卫庆懂方术,想上书侍奉武帝刘彻。衡山王不同意,故意诬陷卫庆犯下死罪,还严刑拷打逼他承认。衡山国内史认为此事蹊跷,不肯审理此案。衡山王便指使人上书控告内史不作为,内史被迫办案,但直言衡山王从中作梗。衡山王还多次侵夺他人田产,毁坏他人坟墓辟为田地。有关官员请求追究衡山王的罪责,武帝不同意,只收回他原先可以自行委任本国官吏的权力,改为由天子任命。衡山王因此心怀愤恨,四处访求谙熟兵法和会观测星象以占卜吉凶的人。这些人日夜鼓动衡山王密谋反叛。

  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爸爸——卫国大臣石,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爸爸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

  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

  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

  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急人之困

  战国时,魏安厘王的弟弟公子无忌,被封为信陵君,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门下有食客数千人。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在长平打败赵括率领的.40万赵军,又进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

  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平原君和夫人接二连三地派人送信给魏王和信陵君求救。

  但是,安厘王非常害怕秦国,下令军队驻扎在边境,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持观望态度。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接二连三地赶到魏国都城大梁,责备信陵君说:“我所以和魏国结为姻亲,是因为仰慕您道德高尚,能急人之困,现在邯郸早晚之间就要被迫降秦了,公子您的急人之困表现在哪里呢?而且,纵使您看不起我赵胜,难道您就不怜惜您自己的姐姐吗?”信陵君千方百计想说服魏王救赵,可魏王怎么也听不进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了大梁监守夷门的'隐士侯赢的建议,请魏王宠爱的如姬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假托魏王之命,夺得兵权,领兵解了赵国之围,赵国因此才得以保全。

  巨鹿之战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项羽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以较少兵力破秦将王离边防军二十万,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真假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了北方,当了宰相,真是远近闻名。

  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厉害,于是派使者到许昌拜见,以示通好。

  听说匈奴来使求见,曹操多了一个心眼。原来曹操个头中等,长得也不魁梧。为了震慑远人,曹操想了一个办法,他叫自己的一个高大卫士扮作自己,而自己持刀充作卫士。

  在接见仪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见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仪表堂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叹服。但是,不管怎么威严,假曹操始终看着扮着卫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见完了之后,匈奴使者回到了驿馆。曹操打发人去问他:“你认为曹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说:“丞相固然高大魁伟,堪为人表。但他身旁的`矮个卫士眼光如电,却也是个不平凡的人呢。”

  庄子说剑救赵国

  赵文王嗜好击剑,门下聚集了三千多名剑士,日夜在文王面前击剑。虽然每年死伤数百剑客,文王的嗜好还与日俱增。国势衰了,各诸侯国都打算趁机攻打赵国。赵国的大臣都很着急,但却无人敢出面劝阻。

  一天,庄子打扮成一个剑士的模样来见赵文王,见了面也不施礼,文王问:“你想用什么来教寡人呢?”庄子道:“我听说大王爱好击剑,因此带着剑来见您。”文王非常高兴,于是,文王恭敬地安排庄子住下,他要选出优秀的剑士与庄子比试。经过七天大赛,死伤五六百人,最后选出五六人来,于是,他把庄子请来说:“今天让大家领教你的剑术。先生使什么剑?”庄子说:“我什么剑都使得。但我有三种剑,天子剑、诸侯剑、庶民剑。”文王问:“什么是天子剑?”

  庄子说:“天子剑用燕谿石城做锋芒,齐地岱岳做利刃,晋国魏国做脊柱,周国宋国做把柄,韩国、卫国做剑身,四海四时做剑鞘,渤海常山做佩缨。用这种剑能够征服诸候,统一天下,这就是天子剑。”文王茫然若失,问:“什么是诸侯剑?”

  庄子说:“诸候剑用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做锋芒,清高廉洁的`人做利刃,贤良的人做脊柱,忠厚圣明的`人做把柄,英雄豪杰做剑身。这种剑在人间能调和民意。安邦定国。这就是诸侯剑。”文王又问:“那什么是庶人剑?”

  庄子说:“庶人剑是那些蓬头垢面,服装奇怪的剑士们的剑。这种剑充其量也不过上能砍掉头颅,下能刺破肝肺罢了。这就是庶人剑。以上三种剑大王您用哪种?”

  文王拉着庄子的手走上大殿,命人摆下丰盛的食品,招待庄子。自此以后,文王放弃了击剑的嗜好,赵国也渐渐地强大了起来。

  苦肉计的故事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计。一日深夜,老将黄盖来到帐中,商议破曹以火攻为好。周瑜说:"我也这样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无人去曹营诈降。"黄盖自告奋勇,甘愿领此重任。

  当夜二人定下"苦肉计"。第二天,周瑜传各路将军帐下议事,命大将们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抗敌。黄盖反对说:"不用三个月,如果这个月能破敌就破,不能破敌,早点投降!

  "周瑜听后大怒道:"我奉命督军破敌,你敢动摇军心,推出去斩了。"黄盖骄傲地说:"我是东吴三世重臣,南征北伐时,你还不知在哪呢?"在场的`将领们跪下替黄盖求情。

  周瑜狠狠地说:"看在众将面上,饶你不死,打一百军棍!"武士们把黄盖推倒在地,没打到五十下,已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次晕死过去。黄盖的好友阚泽,根据周瑜的安排,带着黄盖早已写好的投降书前去诈降。

  不久,曹操又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说只要见到插有青牙旗的船只就是黄盖来投降了。结果在赤壁一战中,黄盖引火船冲入曹营,大江之上一片通红,把曹操用铁链连起来的几千条战船烧成灰烬。

  烽火戏诸侯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

  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

  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败,老百姓对国家充满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恨。周幽王不考虑怎样去挽救国家的危机,反而对国家大事一点都不关心,有才能的人被排挤,小人受到重用,周幽王自己也贪图享受,荒淫无度。他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要关心朝政,周幽王很生气,罢免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赶了出去,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

  褒响来劝说周幽王,也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了监狱。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他的儿子为了救他,把一个叫褒姒的美女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很高兴,于是释放了褒响。周幽王一看见褒姒,就喜欢得不得了。褒姒虽然长得很美,却一直是冷冰冰地对待周幽王。自从她进宫以来,就一直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为了讨好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但褒姒总是不笑。为了赢得美人一笑,幽王竟然出重金寻找方法。有个叫虢石父的奸臣献了一计。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国来侵犯我们的京城,我国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有敌人打进来,就白天点烟,晚上点火,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使得邻近的诸侯们都能看见,这样大家就可以带兵前来营救。现在天下太平了,烽火台也早就没用了。不如大王把烽火点着了,让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肯定会笑的。大王您看我这个办法行不行?”

  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的烽火台,同时命令驻守的士兵们点燃了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邻近的诸侯们看见了烽火,都以为是犬戎兵打过来了,果然带领自己的兵马飞速赶来救援。可是各路诸侯人马到了骊山脚下一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子也没有,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周幽王和褒姒正高坐在烽火台上欢笑着饮酒。周幽王派人告诉诸侯们说:“大家辛苦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我为了取悦娘娘,正在放烽火找乐子呢!”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褒姒看到千军万马一会儿就跑了过来,转眼之间又全部撤走了,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笑了起来。周幽王很高兴,给出点子的虢石父赏赐了一千两黄金。

  周幽王为了进一步讨取褒姒的欢心,不顾祖宗立下的规矩,废除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同时封褒姒为王后,封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王后的父亲申侯不服气,周幽王又下令废去了他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打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抢先行动,他联合了犬戎,在公元前771年派兵攻打镐京。

  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十分慌张,急忙命令守城士兵点燃烽火。烽火虽然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受了愚弄,以为这回又是在开玩笑,都不再理会。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根本抵挡不住犬戎兵的攻击。犬戎兵长驱直入,把王宫层层包围住。周幽王和伯服在骊宫后门被杀死,褒姒也被抓走。西周灭亡了。

  诸侯和大臣们共同拥戴被废的太子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历史上将迁都前的周朝称为“西周”,迁都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历史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06-24

历史小故事05-23

历史小故事07-27

历史小故事11-13

诚信历史小故事12-16

孙膑的历史小故事04-24

【热】历史小故事07-19

历史小故事集合05-22

关于历史小故事03-10

历史小故事(优选)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