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时间:2023-12-22 09:16:45 剑锋 冬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至时节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通常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代表着阴阳转换、天地交替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小编整理了冬至时节的习俗及农事活动,欢迎阅读

冬至时节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冬至时节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祭祀活动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馄饨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进补的禁忌

  1、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2、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3、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

  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冬至的十大习俗:

  俗一:祭祀,缅怀祖先

  冬至最为典型的习俗即为:祭祀,缅怀祖先。祭祀能够最大限度表现出后人对祖先的敬重与缅怀。民间在冬至时还有一种不算正规的"迎日"的风俗。除了祭天迎日,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祭祀祖先的日子。在时节转换的日子里祭祖,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

  习俗二:穿新衣,衣饰应景

  早在先秦时代,穿衣就非常注重五行思想。按一年四季分别穿青、黄、白、黑。冬至这天,自然是黑色的祭服。唐代人文大盛,喜庆欢乐的气氛影响下,激发了大众在生活情趣上的创作潜能。后来,冬至穿新衣的习俗也固定下来了,官家给吏员赐新衣冠,如今天过年时单位给发的年货这类性质。

  习俗三:冬至吃水饺

  老话讲,冬至不吃水饺,会冻掉耳朵。冬季进补很关键,此时营养物质吸收得快,通过调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冬至寒冷,养生应当遵循闭藏的原则合理调摄起居。

  习俗四:九九消寒

  所谓九九消寒,是说在民间曾有人在冬至绘制《九九消寒图》,每天填上一片花瓣,待到春天来临,即为九九艳阳天。这个习俗是为了通过绘图的方式,以诗意打发掉寒冷的冬日,迎接浪漫的春日。

  习俗五:吃馄饨

  除了吃饺子,还有很多地方流行冬至吃馄饨。和吃饺子不同,吃馄饨的习俗来源于一个典故:相传在宋朝,高宗非常喜欢吃御厨做的馄饨,有人要治罪于御厨,高宗因为想吃他做的馄饨而免于处罚。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习俗六:吃汤圆

  吃汤圆并非端午节专属,冬至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早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

  习俗七:赠鞋

  在民间有冬至赠送小孩子鞋的习惯。其意义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习俗八:冬至酿酒

  冬至酿酒主要是针对苏州地区,在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习俗九:吃赤豆糯米饭

  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最后在冬至这一天死去,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此后来人们就在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用来祛除妖魔鬼怪。

  习俗十:冬至吃羊肉

  羊肉本就是适合冬天吃的营养品,因此冬至吃羊肉也是常见的习俗。冬至当天炖上一锅热腾腾的羊汤,驱寒保健。

【冬至时节的习俗及农事活动】相关文章:

冬至节气的农事活动及习俗04-21

冬至节气的习俗和农事活动04-29

冬至时节的习俗及禁忌12-23

冬至节气的由来及农事活动04-21

冬至节气的农事活动及禁忌05-05

冬至节气有哪些农事活动07-01

芒种时节气象条件和农事活动07-02

处暑时节的果树生产农事概要06-28

冬至农事有哪些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