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礼仪及传说

时间:2022-04-21 05:26:49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礼仪及传说

  端午节的礼仪

端午节的礼仪及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众多说法,其中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春秋时期楚国贵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楚国为臣,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力主联齐抗秦。但受到排挤并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灭楚国,屈原悲愤交加,五月初五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2006年,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以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大部分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屈原故里祭奠当歌

  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故乡,也是端午习俗和龙舟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即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秭归民间端午习俗神奇而独特,当地民众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筹备过端午节,而每年的五月,当地人要过三次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整个五月都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

  “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已婚女子带着丈夫和子女回到娘家过端午,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民间称之为“躲端阳”。相传,屈原被放逐归乡后,其姊返乡劝慰屈原,“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同乡已婚女子纷纷效仿屈姊回娘家,此后这一习俗也被保留至今。

  在诗人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民间诗歌组织“骚坛”,社员以爱好诗歌的农民为主,诗歌内容以凭吊屈原、讴歌时代为主题,素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美誉。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办一次诗会。骚坛诗社的农民诗人们相聚屈原庙,比文赛诗,他们用屈原故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骚体诗凭吊屈原。这种文化习俗代代沿袭,成为乐平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

  在端午节里,很多地方划龙舟,但在划龙舟前举行游江和招魂仪式,却是屈原故里所独有。传说,当年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到了屈原故里,屈原的妹妹屈幺姑儿悲伤不已,划起小舟,沿江招魂,泣血而歌:“我哥哟——回哟哦——”乡亲们也很感伤,纷纷操舟,随她一道为屈原游江招魂,希望屈原的灵魂回归故乡。此后,每到端午,悲怆的“招魂曲”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人们的心灵,成为屈原故里为纪念屈原进行的保留项目——游江招魂。

  在端午节包棕子吃棕子,是很多地方的习俗,但在屈原故里还有一个在游江时向江中抛棕子的习俗。相传乡亲们在打捞屈原尸体的时候,将粽子纷纷投入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以免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在秭归,粽子则寄托了父老乡亲对屈原的思念和崇敬。青色叶子寓意屈原万古长青,雪白糯米表示屈原纯洁如玉,分明棱角表示屈原刚正不阿。一颗红枣,代表屈原爱国丹心。

  五月二十五“末端午”,秭归当地会有稻场娱乐。末端午夜,家人团聚,亲友云集,同时喜庆夏收,由一家或数家牵头,邀请全村乡亲邻里自娱自乐,跳花鼓戏,唱山民歌,吹打乐合奏,划旱龙船,玩狮子等,往往通宵达旦。同时,末端午还有“送神船”活动。至此,秭归的端午节才算正式结束。

  西塞端午神舟会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十八,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村民都会自发组织参加一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西塞神舟会。该活动以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主要是通过“送神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并凭吊纪念屈原。

  西塞神舟会主要活动有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系列仪式和活动。从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再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吊活动。

  神舟会的核心是神舟,舟中载着108位舟神,他们来自天界、冥界、仙界、神界、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有屈原、娘娘、土地爷、水神、十二花神、鸡鸭虎马四瘟神等。西塞人对神的信仰无分贵贱、没有门户。这些神祇自农历四月初八开始扎制,直至农历五月十八乘神舟登江,始终寄托着端午期间西塞人的各种心理诉求。而神舟上最重要的一位舟神,是“黑爷”。

  “黑爷”是一位当地的保护神、舟神中的第一位主神,开山神。他从四月初八起就被西塞人当成土地之主、瘟疫克星及农耕救主来供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西塞神舟会都要举行“收禁”仪式,将“春瘟诸秽百毒”尽数收入“黑爷”的腰袋之中,再把“黑爷”请入神舟宫供奉起来。到了农历五月十五,西塞人在香供、礼拜、咒歌的飨祷中,将收尽“春瘟诸秽百毒”的“黑爷”及其他107位神祇一一请上神舟。

  农历五月十六早上8点神舟出会巡游,家家户户都要在门边悬挂菖蒲艾叶,门口设香案、燃香烛,摆上酒、茶、米、水果等供品。每到一家,村民们都要放鞭迎接,撒茶米、祭拜。农历五月十七晚,为神舟点燃48盏长明灯,通宵打醮守夜。农历五月十八日上午神舟出宫,道士和神舟会全体成员共同为神舟开路,由16名青壮小伙抬着神舟恭送入江,任由水流带着龙舟沿江而下,东流入海。而那些“春瘟诸秽百毒”就会在108位神祇的押解下,远离西塞远离人间,村民们则双手合十、跪拜神舟,祈祷一年幸福、安康。

  神舟会活动期间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心扎制的楼台亭榭、雕梁画栋工艺精致,气势宏伟,极具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长江中游地区有较大影响。

  端午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节的礼仪及传说】相关文章:

端午节传说04-15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06-26

端午节传说故事08-05

端午节的经典传说故事08-31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02-10

端午节传说与寓意06-18

端午节屈原传说06-13

端午节的传说作文02-04

端午节传说作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