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时间:2023-11-20 21:45:31 兴亮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在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探索生命

  1.显微镜:

  ⑴反光镜: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⑵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⑶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

  ⑷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因此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⑸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找到物象;

  ⑹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物象更清晰。

  2.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平→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3.实际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4.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5.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6.显微镜中污点的找寻(转动目镜,污点动,在目镜上;或者移动标本,污点动,在玻片上;或者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7.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应换大光圈、凹面镜。

  8.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9.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实验变量是的)。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围墙和门卫”。)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核:(贮存并传递遗传信息。——“管理和调控部门”)。

  5)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即光合作用的场所——“生产车间”,是能量转换器)。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7)液泡:(内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

  2.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不同点: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

  4、细胞核: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基本单位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快速背诵初中生物的小妙招

  要字精简法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单、光合、水”。在记忆时,要不断反问自己,“简单”到什么程度?(有些藻类是单细胞,多细胞的也基本上没有分化);“光合”意味着什么?(有叶绿素,自养);“水”是指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2.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水鳞鳃鳍,一(心)房一(心)室”。

  趣味联想法

  心脏的腔与两种血管相连的关系及血流方向可用六个字概括为“出室动、回房静”,即:动脉与心室相连,血液从心室出来经动脉流向全身;静脉与心房相连,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还可以用趣味联想去记忆这六个字:出了“教室”要多多“活动”,回到家里自己的“房间”就该“静下来”读书写作业。

  生物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

  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植物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根尖的结构

  根冠: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分生组织。

  伸长区:细胞能不断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内部形成导管,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二、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芽中有分生组织,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幼苗形成后,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成,花由花芽发育而成。

  2、小麦、水稻、竹子等植物属居间生长。

  三、木本植物茎的加粗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1)树皮:内侧部分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

  (2)形成层:由几层细胞构成,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所以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

  (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2、年轮:

  同一年形成的木材,颜色是逐渐变新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叫年轮。

  四、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

  2、合理施肥,多用农家肥。

  五、无土栽培:

  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叫无土栽培。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

  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

  (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

  (7)细胞质

  (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学

  该背就要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公式,地理有地图,而初中生物背诵的内容就相对冗杂。其实只要上课听讲足够仔细,概念理解较为透彻,背诵不会太难,只需要多多重复。

  刚开始背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着图进行复述,再与课本原话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说的不规范的地方,然后把课本上的原话背下来;考前突击的背诵,则要一遍一遍重复课本上的原话,力求语言表达准确。

  学以致用

  初中生物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重视图解

  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配合图片的说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初中生物血液知识点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生物圈知识点03-16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03-31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04-12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06-22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细胞知识点10-13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07-01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细菌06-26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03-31

生物七年级上册详细知识点03-31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