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来源

时间:2022-04-22 09:25:44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来源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来源,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来源

  一、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01 吃粽子

  在我国春秋事情就已经出现粽子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吃粽子”,粽子是具有文化积淀的食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会往粽子里面加入红烧猪肉、咸鸡蛋、香菇、红豆等等食物,粽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比如有腊肉香肠粽、松仁莲子粽、蛋黄火腿粽等等口味。

  02 赛龙舟

  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也是一个传统活动,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地区经常会举行赛龙舟活动。相传屈原投河自尽后,渔夫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身体,然而依然没有找到,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会在每年的五月五号划龙舟以表示对屈原的哀思。

  03 佩香囊

  古时候人们认为给小孩子佩戴香囊具有避邪驱瘟的效果,甚至会在香囊内部装上一些艾草、朱砂、香药等,然后再缝起来,再用一些五彩线扣在香囊的头部,结成一串。有些地区的男女会互相送香囊以表示爱意,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佩戴香囊了。

  04 悬挂艾叶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门眉歘悬挂一串艾叶,表示驱除瘟疫和瘴气。艾叶有一股清香,能够驱赶蚊虫,具有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古代人们会在门眉处插上艾叶以防止疾病传播。在端午节的时候插艾叶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因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加上祖国被侵略,从而投河自尽。当时的人们知道屈原死了之后,非常哀痛,很多人去汨罗江悼念屈原,甚至有些渔夫会将食物投入汨罗江,希望这些鱼虾吃饱了之后,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体,这一举动被很多人效仿,有些人还会使用叶子将饭包起来放入河里。这一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因此,人们会在五月五号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以此举来纪念屈原。

  纪念曹娥

  曹娥14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在5月5号则一天于水中溺毙,当时曹娥伤心大哭,并且在5月22日的时候也投江自尽,5天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水面。当时的百姓都觉得曹娥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因此,知府为曹娥建庙宇、将村镇更名为曹娥村。当时人们认为是曹娥的孝顺感动上天,因此,当地百姓在每年的五月五号会纪念曹娥。

  纪念龙的节日:

  闻一多曾经将端午节叫做“龙的节日”,那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龙的吗?相传古时候的龙部落会矩形图腾祭祀,因此,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将粽子人到处吃水里让龙去食用,而且赛龙舟所用的也是龙舟,因此,古代人们为了纪念龙的节日,会在五月五号庆贺端午节。

  三、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吃粽子

  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能够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能够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说来,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

  挂艾叶菖蒲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佩戴香包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驱瘟、襟头点缀。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

  端午禁忌

  古人通过内观发现,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是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而端午正就是九毒日之首,九毒日最不可以做什么,最要命的就是不能房事

  阳刃之日,毒气攻身

  此日为五月初五,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实际上的羊刃日,这一个农历的五月,阳刃为凶,本来就是所谓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称为“毒日”。而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何况这一个时节,也就是毒虫坏虫肆虐猖獗的时候;故这一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或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祭祀之日,阴气伤身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给死人上坟一样,而剩下的则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祭祀供品。

  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故此日也象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气,而这些阴气,与阳气一样,也会伤害心理与身体比较弱质的人;如抑郁寡欢,心情不好,身体痛苦等等。故端午节这天,是诸事不宜的,更不适合上任、搬家、动工、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也不适合参加娱乐活动等,而归宁父母,与家人团聚才是正确的选择。

  端午的简介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名称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吃粽子饮食禁忌有哪些

  粽子不能在晚上吃

  因为白天的时候工作很繁忙,所以很多人都是在晚上才有时间和家人聚一聚,端午节的时候也不例外。只是,端午节聚会聚餐都是必须要吃粽子的,而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是很难消化的,所以说,晚上吃粽子会造成消化困难不说,还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引起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说,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一定不能晚上吃。

  夹生的粽子一定不能吃

  随着人们对养生的不断追求,现在的很多人都很喜欢自己手工制作食物。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也都会动手自己制作美味的粽子,只是在蒸或者是煮粽子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煮的半熟或者夹生的现象。而很多人对于这种夹生的粽子又会舍不得丢掉,所以就会选择直接吃掉,殊不知,这种夹生的粽子会给肠胃造成严重的负担,更甚至也会直接引发肠胃炎,所以说,为了身体的健康,端午节的时候,千万不要吃任何夹生的粽子。

  吃粽子要细嚼慢咽

  相信经常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发生因为吃粽子噎死的新闻。这主要是因为,粽子本身就很难消化,如果吃的太快或者是吃的太多的话,就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说,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肠胃功能,也为了身体能够更加健康,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以免对自己的胃肠功能造成负担。

  粽子不能空腹吃

  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欢把粽子当成是主食,更甚至会直接吃粽子来充饥。殊不知,如果空腹的时候直接吃粽子的话,就会加长糯米在胃里面的停留时间,从而刺激胃酸的分泌,直接导致胃炎或者是食道炎的发生。所以说,粽子虽然很管饱,但是为了肠胃的健康,千万不能够空腹吃哦!

  吃粽子不可搭配冷饮或者冰冻的食物

  无论是咸粽还是甜粽,都是很适合做糕点来食用的,所以说很多人在吃粽子的时候,都很喜欢搭配一些冷饮,这样不仅会让粽子的口感更好,也可以解暑降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吃粽子的时候喝冷饮,或者是搭配其他冰冷的食物来吃的话,是很容易让吃进去的糯米凝固的,从而让粽子更加的难以消化。所以说,吃粽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口感而搭配冷饮,不然很容易引发胃肠疾病的。

  还有就是,胃肠病、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不能够吃粽子的,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

  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团圆美好的日子,在这样一个节日里,一定不要为了贪吃而损害身体的健康哦!

  端午节的风俗

  一、悬挂天师符和钟馗像

  挂天师符和钟馗像,用于驱散屋宅的煞气,无论你是自己的屋宅还是租房,都会让你住的舒心、活的自在。

  二、在门上插艾草和菖蒲

  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应该是避煞气。特别提醒朋友们:一定要在下午三点前插艾草和菖蒲。

  三、吃五毒饼

  “五毒饼”是以五种毒虫为饰的饼。五毒饼就是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饼上、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饼。吃五毒饼位理学三是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能防止小人捣鬼。

  四、家中小孩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

  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对于经常受惊的孩子特别管用。

  五、扔灾

  请用红纸剪了葫芦或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以白纸为衬,从农历五月初起贴在门楣上,或用硬纸折成粽子形状,缠上五色丝线佩戴于身,待五月初五一过,五色纸粽子和剪纸葫芦一并扔至门外,可以驱散邪气给你带来好运。

  六、健人(豆娘)

  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饰物,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多用在女性朋友,也可以馈送朋友,如此能够给你带来好运。

  七、摆放艾虎

  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摆放在办公室或屋宅,甚或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能够驱鬼魅辟恶邪。

  八、佩戴悬挂长命缕

  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上,或戴脖颈,或系手臂,或挂于小孩摇篮等处,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九、戴香包

  端午节可以佩带一些香包,这样能够防病健身,又可以驱邪,香包里的有的是中草药,也可是雄黄、朱砂,也可以是避邪的符。过去香包是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可以驱邪醒脑,为你增加运势。

  十、沐兰汤

  端午日用菊科的佩兰煎水沐浴。也可用煎蒲、艾、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十一、焚烧艾蒿

  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和邪气。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十二、贴五毒图

  因为农历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位理学上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十三、挂镜驱邪

  过去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现在多在门前挂镜驱邪。

  十四、挂桃印门饰

  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

  十五、贴午时联

  端午时贴“午时联”:“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能够趋吉避邪。

  十六、挂石榴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

  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某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