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29 16:12:35 教育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育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育论文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的认识兴趣与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意即,游戏中既包含着儿童认知的需要,也包含着他们情感上的需要。《纲要》中这样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游戏及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行动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过程。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超前教育和机械训练不仅会剥夺幼儿童年的幸福,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这些科学理论指导,我坚信: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回顾当下,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我们做到了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吗?

  我们的教育观念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要改变,我们的课程选择要改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1、一个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就应该把自己变成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有孩子的奇思妙想,有孩子玩的劲头。

  虽然我们不可能成为孩子,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想让孩子快乐就一定能做到。

  2、游戏是孩子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充当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平等参与幼儿游戏,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幼儿发展的评价者(观察、理解和掌握幼儿的个体特点,因人施教)、幼儿经验的扩展者(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丰富幼儿游戏所需要的活动经验)、幼儿需要的反应者(适时为他们搭建有效地支架,推动游戏更好的发展)。

  以娃娃家游戏为例。娃娃家里,幼儿正兴致勃勃地玩着。教师则在一旁观察游戏情况。当幼儿总是无所事事地抱着娃娃时,教师转身一变,成为抱娃娃的邻居妈妈:“你好!我是隔壁丁丁的妈妈,我带宝宝来串门。欢迎吗?”孩子们高兴地表示欢迎。“丁丁妈妈”问:“你今天要给宝宝做什么好吃的?”幼儿停顿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丁丁妈妈”接着说:“我新学了XX菜,我家丁丁可爱吃了,我可以教你做。”就这样,两个妈妈将宝宝“哄睡”后,开始忙着做好吃的。娃娃家里顿时活跃起来,又一项有意义的活动生成了。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在幼儿出现游戏问题时,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的情境没有被破坏,还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从提出问题到增加游戏情节,都是在同等角色关系中自然完成。游戏支架有效而有趣,推动了此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

  二、游戏与课程的相互交融。

  (一)、游戏与课程相互转化的科学模式。

  1、幼儿游戏中自然生成课程(均权游戏生成课程)。这样的模式经历了“幼儿自发游戏→教师充实经验→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充实经验→幼儿自主游戏→ 主题课程生成”的过程,它把“幼儿要学的”变成课程,通过幼儿自主游戏,教师适时介入,帮助幼儿丰富经验,支持游戏更好开展。

  如娃娃家里,“妈妈”抱着宝宝着急的对“爸爸”说:“宝宝发烧了,我们要带他去医院。”可是,班级里没有设置医院,宝宝无法去看病,只能在家里随便地“吃药”。教师发现了,便将此话题抛给了所有小朋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开”一个医院。可是,医院该怎样建呢?孩子们充满好奇地希望得到答案。于是,有关医院的主题活动生成了。老师组织小朋友到社区医院参观,通过谈话活动,了解了去医院就医的基本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表现得积极主动。当孩子们对医院有了初步认识后,班级医院就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张”了,此时的医院只有一个就诊室和一个药房。在后续游戏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围绕“医院”主题又开展了很多相关学习活动,家长资源也被充分利用。班级医院越来越完善,从简单的“诊所”变成了功能丰富的“医院”。孩子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相关经验也潜移默化地获得。

  2、老师预设课程,将“我要教的”渗透进游戏中(均权课程萌生游戏)。这种模式经历了“老师设计课程与活动→孩子延伸并发展游戏→老师充实游戏与活动→孩子延伸并发展的游戏→老师充实游戏与活动→主题课程生成”的过程。幼儿在玩中逐步完成一些预设的内容,是主动的学习过程。

  如“纸的一家”主题活动,教师预设了五大领域的相关活动,并将活动的材料投放到各个区角中,幼儿根据需要和兴趣,充分地游戏和感知,各项预定目标都在游戏中达成。

  (二)生活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孩子入园就开始了,我们更应该关注一日生活中学习,所以生活课程非常重要。在生活课程中不都是老师说宝宝做,更加需要游戏化。

  如,餐前让孩子们闻闻香味猜菜名,以此激起食欲,开展均衡营养的随机教育。又如,通过毛毛虫钻山洞的游戏练习冬天睡被筒,带着游戏情境,幼儿努力实践,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也逐渐减轻,这是一个双赢的活动。而在上下楼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按照右行原则有序上下,在楼梯上贴上卡通脚印,不用老师过多提醒,幼儿就能够开心地顺着脚印上下。……

  只要教师有心,一个又一个小游戏的开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解决生活活动的很多管理难题。

  (三)集体教学的游戏化

  1、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利用游戏化的情境能够营造轻松自然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渗透”与“融合”,使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如大班科学活动《对号入座》,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将活动室布置成电影院,让幼儿有如置身影院中,学习过程就像是一次实践活动,效果显而易见。

  2、设计有趣的游戏环节。游戏环节的融入,既解决了寓教于乐的问题,又能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强化认识。

  如大班社会《等一等》,前面三个环节都是让幼儿围绕故事进行等待,以此培养“等待”的良好意志品质。为了体现动静交替的学习原则,让好动的孩子们获得一些积极情绪体验,教师巧妙地结合“等待时可以干什么”而引出“大家可以边玩游戏边等待”,师幼在音乐声中玩了一个熟悉的游戏,活动气氛进一步被调动,孩子们在玩中了解到“还可以这样等待”。

  3、操作性活动。《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要多创设操作性活动,让他们参与实践,亲身操作,主动获取经验,提高能力。

  三、区域游戏最大限度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

  区域游戏因内容多样、自主选择、材料丰富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游戏需求,也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幼儿、因材施教的机会和途径。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园所环境和资源,以“创设班级活动区”为首要任务,创设能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想象和思考的游戏环境。

  在组织与指导区域游戏时,开始阶段要体现幼儿自主选择的理念;进行阶段我们要充分观察了解、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切不可过多干预;结束阶段就是收拾整理、分享交流经验、总结和评价游戏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忽视,要体现师幼互动,让幼儿从中获得积极的游戏经验,为下一次游戏做好准备。

  孩子的童年是唯一的,游戏是他们最好的活动,让我们用游戏点亮他们的童年世界,那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幼儿园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12-13

幼儿园常规教育工作研究论文09-26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04-07

家庭教育论文08-22

教育议论文05-07

职业教育的论文04-18

学前教育论文08-11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1-28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02-17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