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关工委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

时间:2022-03-27 04:06:3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局关工委关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还要继续流向城市,留守学生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大。

教育局关工委关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分析留守学生的现状,尚存在着以下两大问题:

  (一)监护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照管小孩的祖辈或亲属只尽心在小孩的生活上加以关照,而对小孩离开家庭所出现的复杂情况因多种原因不能认真行使其对小孩的监护。

  2、祖辈或亲属在照管小孩时出现矛盾后就干脆放松其对小孩的监护,致使留守小孩在各种不良情况的影响下身心受到伤害,严重的还会做出诸多的越轨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身心发展得不到保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性格缺陷。一是留守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二是留守学生的父母或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家庭心理、教育环境的失缺,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学生形成特有的个性特点,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胆怯等;三是父母在外,祖辈溺爱,造成留守学生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为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等等。

  2、行为不端。有的留守学生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自制力差,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他们在家里不听祖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或保持沉默;在学校里不遵守纪律,撒谎、打架、敲诈、小偷小摸等。极小数留守学生还迷恋游戏机、逃学、早恋、夜不归宿。

  3、学习消极。一是照管小孩的亲属只管小孩的生活起居,对孩子的心理、学习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顾不到。而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期待要求过低,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些情况和心理潜移默化地给了孩子,使孩子在行为上缺乏约束,思想上出现波动,学习上缺乏信心和动力,甚至将自己的前途定位在跟父母一起打工上,导致学习马虎,态度消极,成绩下降。二是不少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认为孩子上不了学,也可以和父母一起打工挣钱。这种思想的存在,也助长了一些留守学生的厌学情绪,许多留守学生进入初中一两年后就辍学了。三是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师资总体水平不高,加大教育成本大,学生就业困难等,这一切问题的存在,都影响着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怪到后来,辍学的人越来越多。

  三、留守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

  留守学生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

  1、教育环境的影响。据调查可知,好多打工者家庭对留守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科学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不少留守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要承担着大量的农活和家务,从而使他们原本恶劣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还有少数代养人对留守小孩的教育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娇宠溺爱。而他们入学的学校往往也是教育资源缺乏,师资素质低下,教学环境差,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2、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他们为了增加收入,大量地离开农村,转移到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工作。流动人口越多,出现留守学生问题也就越复杂,带来的教育和社会问题也越多。

  3、有关政策和社会现实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安部、教育部曾联合出台政策,要求外出打工人员的子女教育要以流出地为主、公立学校为主,这从客观上造成今日留守学生问题。迄今,全国留守儿童已有千万余,但相关部门还没有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出台相关政策,使留守学生问题不能从整体上得到解决。再说,外出打工人员不可能连家搬走,他们的家仍在农村,他们的子女一般只能在农村就近入学。即使政策允许他们带子女进城读书,但农民工在外打工流动性大,他们的子女也无法长期跟着父母东奔西走。

  三、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方法:

  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唱主角。

  1、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的关爱。一是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利用春节返乡等机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当孩子取得成绩,做了好事,应给予奖励;当孩子做了错事,违反了纪律,要多引导,少训斥,使孩子体会到亲情和温暖,少些寂寞无助,多些深情关爱。二是要利用电话、书信等形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感情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唯有这样,才会使留守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却在自己身上。三是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授完义务教育段的课程,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使孩子中途辍学。四是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掌握子女在校表现,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五是要与负责照管子女的长辈和亲属明确要求,既要悉心关怀孩子的生活,又要严格规范其行为,既当管家,又当良师。

  2、学校要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倾注关爱。一是要建立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分类管理。二是要对留守学生建立监测制度,明确监测办法,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学生的情况。三是要通过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学校”、

  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等形式,搭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四是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学生真正感到学校集体的温暖,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五是要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他们的自尊、自立、自强能力。六是要主动积极地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阻断不良风气对学校、对学生装的影响。

  3、政府部门对留守学生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各级政府要把解决留守学生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未成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力度,促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依法监督民工正确处理外出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学生的辍学率降到最低限度。要制订相关政策,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给予农民子女能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学校的建设、布局、规模等方面要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农村孩子有学可上,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进得去留得住学得好。要保证农村学校的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使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有同等条件。并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学生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4、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是每个家庭的事,是全社会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事。留守子女教育规模大,数量多,问题重。它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需要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主动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会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教育局关工委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相关文章:

关爱留守学生事迹12-22

关工委工作总结03-09

问题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06-18

关爱留守学生事迹材料12-22

留守学生帮扶总结(通用15篇)12-21

关爱留守学生调查报告11-03

关工委先进个人事迹01-15

教育局户口接收函02-12

教育局自我鉴定05-23

学校关工委工作计划(精选4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