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惩罚还是特权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时间:2022-03-05 13:23:12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是惩罚还是特权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最近,笔者在一所示范幼儿园的中班观察到两个场景,令人深思。

是惩罚还是特权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场景:

  场景一:吃早餐

  吃早餐时,孩子们都很安静。这时,进来一名叫元元的小男孩。带班的李老师马上安排他吃早餐。

  元元乖巧温顺,端着碗走到最后一排桌子边坐下来。没过一会儿,教室就传来刺耳的尖叫声。原来是元元将自己碗里的面条全倒在对面的小女孩菲菲的碗里了。菲菲哭叫着奔向老师。李老师十分气恼,将元元拉过来,大声吼道:“你不吃,你就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看着你,看你再敢倒面条。”说完,就拉着元元坐在自己身旁。元元坦然地坐在老师旁边大口地吃起面条来。让人奇怪的是,他丝毫没有因老师的批评而觉得不安……

  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场景二:东东打架

  早餐后,孩子们都搬起自己的小板凳到教室外的走廊围坐在一起。当他们在兴致勃勃地交流对奥特曼的看法时,一名叫东东的小男孩也出来了。但没有人愿意和他坐一起,他只好坐在走廊中间的位置上。

  东东坐下来后,马上用双手拼命地拉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企图和他的椅子靠在一起。很快,小男孩们都起身离去了。他站起来,挥舞着奥特曼的招牌动作,将拳头砸向另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哭了。老师走过来安抚他:“老师不是说过了,叫你们不要和东东玩嘛。”很快,另一位老师过来对东东说:“走,东东,和老师一起出去,免得你又打别人。”说完,就牵着东东的手离开了。东东脸上流露出得意的表情,在小朋友羡慕的注视下与老师一起离开了,一直到午餐时间才回来。

  分析

  从两个场景来看,很显然,在老师看来,将元元安排在自己身旁,不让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吃早餐是一种轻微的惩罚,从而减轻或消除元元的错误行为;而将东东带离教室环境,不让他与其他小朋友玩,也是对他的错误行为的惩罚。但是,从元元与东东的行为表现和其他小朋友的神情来看,教师的惩罚似乎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分析一:惩罚为什么没有引起孩子的焦虑感

  我们知道,受到惩罚的个体,都会产生焦虑感。惩罚对于焦虑是一种无条件刺激,惩罚引起的焦虑是无条件反射。假如某幼儿因未及时穿好衣服,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则该幼儿会产生焦虑感。若该幼儿总是未能及时穿好衣服,而教师一味地批评,“未及时穿好衣服”——“老师批评”——“焦虑”三者之间的反复联结,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只要未穿好衣服,即使还未受到批评,也会感到焦虑。在以上场景中,元元没有因为老师的惩罚而产生焦虑;东东也没有因为老师“将他带离教室”的惩罚而觉得不安。可见,上述场景中的两位教师采用的惩罚手段没有引起孩子的焦虑感,因而他们的惩罚是无效的。

  分析二:不当的惩罚可能转化成特权

  惩罚的目的是消除或制止不良行为,引发正确行为。特权意为特殊的权利,它是一种奖励,奖励的目的是用来强化某种行为。

  从元元的表现来看,他似乎非常乐意坐在老师的身旁吃饭,对他来说,与老师的近距离接触是一种特权,别的小朋友就没有享受到这种特权;而东东的攻击行为的结果就是被老师领着离开教室,可以跟随老师自由地活动,这同样也不是所有小朋友能享受到的待遇。因此,两位老师给予的惩罚实质上起到了强化幼儿错误行为的作用。

  另外,在其他幼儿看来,元元和东东的表现可以说是勇敢的。“惩罚”显然被孩子理解为对勇敢行为的奖赏了。不难断定,不久之后他们会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元元与东东的“英雄壮举”。

  教育建议

  建议一:惩罚要能对幼儿情绪产生影响

  惩罚一定要引起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才有效。对于中班的幼儿,可以采用暂时剥夺式的惩罚,即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后,可以告知其某些权利将在一段时间内被取消或剥夺。比如,元元喜欢户外攀登游戏,当他犯错时,可以取消其攀登游戏的权利。东东喜欢看动画片,当他犯错时,可以取消东东看动画片的权利。通过取消权利,引起幼儿的焦虑感可以有效消除或抑制其错误行为。

  建议二:防止惩罚转化成特权

  惩罚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错误行为。教师在使用惩罚手段时,不可千篇一律,一定要分析幼儿的心理需要,找出犯错的原因,对症下药,防止不当的惩罚转化成特权。一旦发现幼儿并没有因为受到惩罚而减少或消除错误行为,甚至错误行为还有增长的趋势,就应及时变换惩罚的方式。

  建议三:惩罚的目的是消除错误行为

  从以上两场景来看,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并没有向幼儿讲明其行为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而是简单地“将元元放在身边”“将东东带离教室”,以避免其再次出错。这样的做法,固然可以使幼儿暂时远离错误行为的诱发情境,但很难保证幼儿不会产生其他类似的错误行为。此类不当的惩罚反而给其他幼儿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为模式,即当他们出现一个错误行为时,学会了“逃离现场”的做法,而不是改正错误行为。

  教师一定要慎用惩罚、用好惩罚,惩罚与引导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不当的惩罚转化成为特权”,最终达到惩罚的目的,制止错误的行为。

【是惩罚还是特权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12-17

幼儿园中班孩子装病个案分析04-21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10-12

大班个案分析10-01

关于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05-17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11-28

幼儿园小班幼儿个案分析01-05

大班个案分析[优]07-06

大班个案分析与措施03-30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