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时间:2022-08-15 20:45:55 中元节 我要投稿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精选2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元节的来历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精选23篇)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

  提起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会想起中元节。中元节,又叫鬼节、七月半,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元节的.由来有一段历史了。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时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有在七月十四的。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好好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先人。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2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放灯之习俗就是为了让鬼魂可以托生。

  同时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孝亲节)。所以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3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4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任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5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6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7

  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在农历的七月十四,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民间俗称鬼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人迹可至的地方吃东西。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做法等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他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我们家在这一天忙的.不可开交,点油烛、烧香、拜祭先祖、放鞭炮、烧纸钱。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对先祖的怀念,是一种对美好愿望的寄托。据说鬼魂在阴间是看不见东西的,所以要点油烛为他们照明;烧香、烧纸钱则是给他们的礼物,希望先祖们能在阴间过得幸福,什么也不缺;放鞭炮则是迎接、送回鬼魂的方式,放鞭炮时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表达我们对先祖的热情。

  有些人说鬼魂、阴间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祭拜纯粹是一种迷信;也有人说如果不祭拜,游荡的阴魂会生气,会上门找麻烦。我认为中元节的祭拜是一种信仰,是人们对美好意愿的一种寄托。现在,在中元节祭拜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有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中元节的存在。我觉得,这种习俗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后人的我们应将这种文化继续传给我们的后代。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8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宝岛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9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一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0

  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小时候我三爷爷说过鬼节到来前后阎王放出的'鬼魂会找替身,晚上不能出去,听起来很慎人,每次听完了故事,不要说出去玩、就是睡觉都要蒙着被子,脑子里想象的鬼魂比讲的还可怕,懵懂间流着冷汗战战兢兢睡着,等到天明睁开眼睛,窗外艳阳天把梦中的恐惧逸散而光,所有鬼魂在阳光下化为乌有,心灵深处的魅影随之消散。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1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2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3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起初因佛教盂兰盆会施舍饿鬼为始,因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儒、释、道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4

  风起,云稠,鸟哀,花泣;不日又要到中元节了,多少相思无从寄,亿万冥币、半车冥纸,即使再多也无法割舍那份永远失去的亲情!

  万寿园,车来车往,络绎不绝,远远就能闻到天空中弥漫着残香与纸灰的气味,近处更是烟雾缭绕,朦胧如野;也许如此更能让活着的人以之安抚,对逝去的亲人加以告慰吧!

  穿梭在烟雾缭绕的人群中,偶闻一处畅然欢笑,居然是在这一片逝者的净土上,丝毫没有悲哀的情绪,可悲!然,汝奈吾何!?

  双手轻抚您的墓碑,眼泪悄然滑落,四年了,您还好吗?有没有想念梅儿?在梅儿心里,您依旧安详地躺在老宅里,依旧在那个盛满欢笑的家里,只是在这里为您立了墓碑而已;红尘陌路到处都是您的影子,无所不在,累了、痛了都会与您倾诉,只是习惯了没有回应的对答;您也一样,有所不快也与梅儿说说、倒倒,别苦了自己。如今梅儿也只能偶尔来陪陪您、为您祭祀焚香寄冥币了,以此来告慰您在天之灵;您还记得我们的.相约吧,来世,我们母女互换,让梅儿来照顾您一生一世,以报答您的恩德。

  瞧,天也落泪了,也舍不得您离去,如果可能,我愿用一切再换回您我无时无刻都思念的母亲!您安息吧!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5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6

  又是一年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又称中元节。在这一天的前后几天,都是人们祭拜先人的日子。我家也不例外。

  对于七月半,由于自我懂事后没有亲人离世,因此我更期待这一天的.食物。在中元节,妈妈会准备一些瓜果、糕点、炒货进行祭拜,而我就等着这些美食的祭拜完毕。

  一大早,妈妈就上街买了莲藕、凉薯、苹果、荔枝,还有一些薄荷味、桂花味的糕点。当然,西瓜子、葵花籽和花生也是少不了的。

  平时我不太愿意上街提东西,但这一天我很乐意!

  当我们吃过晚饭,妈妈吩咐我早点去洗澡。洗完后,我就会洗干净部分莲藕、苹果、凉薯等好吃的,切成一片片的摆在碟子里,最后和摆好的糕点碟子一起摆在八仙桌上。之后,在爸爸的带领下,将姥姥、爷爷等逝者“接回家”后就开始了祭祖。

  我们先是点了鞭炮,然后对着八仙桌拜了几拜,等待先人用食。大约十分钟过后,爸爸再次烧了纸钱,表示可以吃东西了。此时我虽然很激动,但会忍着不表现出来,否则会惹来妈妈的责骂。

  不过,骂几句算什么,只要能吃到好吃的就好了。我吃一口藕片,又吃一口凉薯,嘴巴里甜甜的……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7

  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

  据传,在中元节这一天,地狱的大门会被打开,许多鬼就可以趁此时机回到他们生前的家里,享受后人的祭拜。而这个节日我家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天我们家准备烧包。每到这几天,天气就会有些发凉,空中也可见一丝丝的细毛毛雨。阴阳相隔,想要见的人都已不在,也许老天也在为此而悲伤吧!

  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晚饭,我和弟弟跟着亲戚带着纸包、纸箱等来到野外开始烧包。

  我和小孩子负责把附近的树枝、树叶扫开去,以免待会烧到别的地方去。而大人则开始分开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纸包,待拆开绳子后,则将纸包或侧放或竖放的'摆好,确定待会烧起来之后能够更容易烧开。

  伯伯用打火机点了三支香和一支烛,插在土里拜了几拜,然后引燃纸钱,一把把地撒向纸包,确保纸包能够燃起来。我则和孩子们一人拿着一枝小树枝,拨弄纸包,将那些没有烧起来的纸包拨到火那边,或是将倒下来的纸包拨正……

  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空气暖了起来,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这样温暖下去……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8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19

  “中元”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据说在道教里,天上的官员在一年之内要进行3次对人间善恶的调查,这个时候就称作“元”,所以一年一共有“三元”。旧历的1月15日叫“上元”,7月15日叫“中元”,10月15日叫“下元”,在这三日里要举行祭神仪式。

  为什么在日本“三元”只剩下“中元”一个了呢?那是因为这一天刚好和日本佛教里的“盂兰盆会”(御盆)是同一天。再加上,“中元”时刚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期,为感谢祖宗的保佑有好的收成也是一个方面。在这一天里,人们为了祈求能够平平安安生活到下一个中元时节,纷纷祭拜祖先,并在向亲戚好友赠送米和面类的食物。

  当道教传入日本的时候,中国的“中元”风俗和日本的“盂兰盆会”混杂在一起,因此就成了现在的互赠礼物的中元节。

  中元节是指在每年的7月上旬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里,向给予自己照顾的人表达感谢之情的.送礼习惯。人们把平时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全部都包含在中元节的小礼物里,所以非常重要,正所谓“礼轻情义重”。

  日本人一般会送包装精美的礼盒,内容通常是“果汁”“素面”“食用油”“洗剂”“火腿”“糕点”等等。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20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就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就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就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就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就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就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就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就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就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一就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一就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21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要去给外婆扫墓。

  一大早老妈就把我叫起来,倒计时上去买烧纸也就是所谓失去亲人的“钱”到啦集市上各种各样钱看得我眼花缭乱。有一元。两元一千元的纸币上面还有玉皇大帝的头像。还有金银元宝,纸铜板……

  买好烧纸后我们往回返。

  外婆的坟墓在一大片玉米地里,由于玉米的叶子非常锋利,很容易刮伤我们于是我们各自都做好啦防护。姑外婆和老妈都穿个破褂子,带头冲进了玉米地我也不甘示弱披上雨衣也冲进玉米地在地里,在地里我双手向前伸直,把玉米叶拨向两边这样就伤不到我了。

  这样过了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拉坟前用手划拉一个十子架,接着用打火机点燃啦“钱”火哗的一下烧拉起来由于玉米地里本来就闷热再加上燃烧的火焰使本来就汗流浃背的我们更热啦,汗珠啪嗒啪嗒的往下落,但老妈却说“老妈收你的钱在那边要舍得花钱,别省吃俭用……”此时老妈的表情是那么严肃。痛苦。

  中元节,这个悲伤哀痛的'日子;这个思念亲人的日子;这个令我永生难忘的日子。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22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今天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被佛教称为“孟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站分也有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过的,节日这天,人们会带上祭品到祠堂中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差不多。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初旬就开始了,一直到农历的七月十五日结束。我们家乡的中元节一般都定在七月八日。在这天上午大人们就到祠堂中做准备,如:将祠堂打扫干净,把八仙桌擦干净,买好过节要用的纸钱和祭拜要用的瓜束等。在傍晚时分将八仙桌放在祠堂正中间,把香炉放在八仙桌的上方,桌子左右两边放上长筧,桌子正下方放上一个盆子用烧纸钱约。

  准备完毕,我们小朋友会洗过澡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祠堂,由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引着我们去外“接客”。接到祠堂后我们们就会放鞭炮和鞠躬拜祖,拜完祖后大人们会坐在一起商量哪一天轮到自己家去“接待祖先”。轮到我们家接待“祖先”那天妈妈会在早上和中午做上丰盛的早餐和午饭去招待“祖先”,下午四点左右带上点心和茶水再去祭拜一次。一直到农历七月十五日傍晚时分,大家带着香烛和冥币封的“封包”去祠堂烧包。大家再次放上瓜果、祭品祭拜“祖先”,等祭完才算把祖先送走了,中元节巴就过完了。

  中元节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祖先”的节日,我觉得我家乡的中元节有特色,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挺有趣!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 篇23

  古代的中元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现在则几乎不为人注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祖,我们现在流行的的节日,如果不能藉此约炮或剁手,多数人是没什么兴趣的。

  因为中元节对那个世界太重要了,所以在这一天遇到鬼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是非常想,还是尽量别选这一天约炮。因为有不识相的人,就此送了性命。

  清代浙江某地有个姓张的年轻人,音乐天分很高,擅长各种乐器,而且他颜值也高,所以深得当地妹子们的欢心,张小哥因此也颇为自得。某年正逢七月半,张小哥夜晚出门闲逛,听到不远处的巷子里有女人的哭声,凄惋绵挚,寻声细辨,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在祭奠刚刚去世的丈夫。

  张小哥听着哭声,竟然心神不宁,魂荡神怡,忽起邪念。转身回家取了箫回到巷口,应和着女子的哭声吹奏,旋律和情感完全与女子的哭声合拍。

  这次可能是他一生中发挥得最好的一次,就在张小哥沉浸在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之时,身后有一只手伸出,一巴掌扇在他脸上。这一巴掌打得太狠,不仅箫被打落,而且半张脸都立刻肿了。张小哥扭回头,却什么人也没看见。他捂着脸回到家里,向妻子交待了经过,第二天就一命呜呼(《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三张氏子)。

  虽然故事最后也没交待那一巴掌是谁打的,但有鬼君觉得,应该是女子的亡夫。中元节这天,各家逝去的祖先,都会回来享用子孙预备的祭品。结果遇上一浮浪子弟,学司马相如的琴挑,这一巴掌不是理所当然吗?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相关文章:

中元节的来历08-04

中元节来历是什么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11-27

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的来历01-27

中元节的来历与故事09-18

中元节的来历传说12-28

中元节的来历传说02-05

中元节的来历作文精选3篇12-20

中元节的来历故事分享08-05

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