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时间:2020-10-26 12:06: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精选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精选3篇)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1

  曾经最不喜欢翻阅这类书,曾经最不屑于理解这类书,曾经却是某个人最感兴趣的读物。

  人,真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对人或事物的喜好。如今当我站在他曾经的跑道上,感受他曾感受过的风景,而他早已不在原地。我知道,如果没有也许,也许没有如果。

  尽管已经降低期望值,整本书看完还是有一点点失落,这本书他会给到几星?对他创业有没有一点点帮助不得而知。

  而我最多只能给到三星,读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理大,鸡血足,马后炮,逻辑混乱。通篇翻来覆去其实就只讲了一个点——要创新,至于要如何去创新就没什么干货了,大概“创新”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作者说,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幂次法则也叫“80—20法则”,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做事要抓重点,我们要让自己的选择在今后的几十年变得很有价值。

  有人说,一个人不是忙着出生,就是忙着去死。那么你可能要设法做些什么,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从0到1,从无到有,钱能生钱。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2

  从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本书,一直没去看,直到上周五高级产品经理的分享会上,推荐了这本书,所以决定阅读。

  读完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深奥,应该是我的水平还未达到阅读这本书的程度,但是能提早了解也是挺好的,我决定在半年后再阅读一遍这本书,希望到时能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

  这本书里讲了从0到1,不管是创立一个公司,还是做一款产品,更小的是我们做的一个决定等等。最难的是从0到1的过程。这个我也深有体会,刚进这家公司一个星期后,就来了一个全新的项目,需要从0开始做起。作为一个规划整个产品的产品经理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上线时间已定下,明显的时间不够,所以只能在这个时间里,去倒推整个项目的开发,把控项目的进度等等。在这个项目从0到1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完成众多的模块,一切从0开始做起,并不像迭代的开发那样,框架早已定好,从0开始意味着什么都没有,需要在里面慢慢的填东西,直到把产品做出来。再说到一个计划,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最难的就是下定决心,开始做的那个过程。当一个计划没有开始实施的时候,那就是0,不管你计划做的天衣无缝,完美无缺都好,只要你没有去实施,那还是0,当你踏出第一步,去完成你的计划的时候,那就是从0到1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体验到很多,有可能你会放弃,也有可能坚持到最后,直到实现1,但是这个过程肯定是艰难的。

  作者口中的从0到1,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作者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看待从0到1,这个过程重点在于创新,意味着企业要善于创造和创新。而对于此时的我,说企业尚且太早,我专注于一个产品从0到1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学到什么,收获什么。专注于每一件事从0到1的过程。

  能在此时了解到从0到1这个概念,不管是对产品还是对做事,都有不错的收获。加油,虚心,积累,沉淀。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3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是美国支付paypal的创始人,他被称为投资界的思想家,硅谷的天使,他创建了paypal,后来又投资了著名的Facebook,有着丰富的初创公司的投资经验,这本书就是关于如何创建创新公司的,书稿源于作者在斯坦福大学讲授的一门关于创业的课程,其中的一位学生做了详细的课程笔记在网上广为流传,后来几经修改就演变成了这本《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出版于大约3年前,正处于互联网经济改变世界、商业创新模式不断出新的时代,各种风投故事不断涌现的时代,一时间风靡世界。中文版出来之后也立即成为各大网站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

  一、什么是从0到1?

  书中开篇讲到了进步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平进步,意思是照搬已有的模式和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种进步是垂直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书中举例说,如果你根据一台打字机造出了100台打字机,那就是水平进步;但如果你有一台打字机,又造出了一台文字处理器,那你就取得了垂直进步。所以说,从0到1重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从0到1就是创新,其蕴含的能量最大,如蒂尔所说:“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他这句话道出了创业者在寻找创业项目是否成功的秘密——是否能够有着从0到1的思维。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初创企业要想能够生存下去,乃至生存得很好,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这是企业能够垂直或者深入进步的核心精神,是企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也是企业能够不间断的获取最大利润的来源。

  二、未来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本着眼于未来的书,那么你眼中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对于未来的愿景决定了你的行动,有的人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好,那么他们会乐观地迎接未来,为之努力;有的人认为未来会比现在糟糕,那他们会悲观地害怕未来,消极应付。书中给出了四个象限的观点:

  (一)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这描述的是1970年后的欧洲,当时的欧洲弥漫着官僚主义。欧洲人只是在事情发生时作出反应,希望事情不要恶化,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不知道不可避免的衰退会加快还是放慢,只知道等待事情的发生,在等待的时候该吃吃该玩玩,因此有了欧洲注明的假日狂欢。

  (二)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这描述的是当今中国,对未来相信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世界看到中国的经济迅猛增长,美国人认为是一个中国是一个自信掌握自己未来的国家,那是因为美国人很乐观,并以同样的乐观看中国。但中国认为经济增长地还不够快,其他国家都在担心中国会统治世界,但中国是唯一一个认为自己不会统治世界的国家。老一辈的中国人都经历过饥荒,因此在展望未来时,总会考虑到各种风险:富有的中国人努力将财产转移出国,贫穷家庭则能省就省——中国各阶层人士对未来都严阵以待。

  (三)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这描述的是1950—1970年的美国。从17世纪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都领导着西方世界,19世纪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比之前所有时代加起来都多。机械化、化学、蒸汽机、铁路、电报等,仿佛用法术从地底召唤出来的大量社会劳动力。

  (四)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这描述的是1982年至今的美国。从1982年起,迷茫乐观主义开始主宰美国的思想。那时,牛市开始抬头,金融代替建筑工程成为未来发展的手段。与其花费数年去开发一种新产品,迷茫的乐观主义者选择改进已有产品。当今的世界就是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观点。

  彼得蒂尔认为对未来明确乐观是最佳状态,会极大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明确悲观则人们会倾向于保守和储蓄。不明确乐观很可能造成虚假繁荣,最终导致崩溃。不明确悲观则可能造成享乐主义和破罐破摔。这种观点不但适用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兴衰,同样也适用于一个人。人年轻的时候,会有两种观点就是对未来明确的乐观和不明确的乐观。对未来明确的乐观的人成功率最高,按照这本书的解释就是积极的态度和励志的理念助其成功。另一种不明确的乐观,人可能会进行各种尝试,希望找到适用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但是这种尝试不但浪费时间,也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从而降低成功的机率。而人到中年的时候,经历和阅历丰富之后,经常会面临明确的悲观和不明确的悲观。明确的悲观人倾向于保守和储蓄,他们希望通过一些保守的方式来避免未来的一些损失。不明确的悲观,就是对未来不乐观,也不采取行动,而是将决定权交给老天这明显是一种不理性的状态,相比而言,我宁愿选择明确的.悲观,毕竟选择了明确乐观的成功人士只是少数人。

  三、成功的创业公司的秘密

  作者根据对初创公司的成功投资经验,指出未来的创业公司需要做到以下四点才能获得成功:1、垄断2、竞争3、规模效应 4、品牌效应。

  (一)垄断

  垄断就是核心竞争力,差异化。书中的观点认为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只有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能力或者技能,并且将这个技能发挥到极致才能获得成功,不是1到N的简单重复,而是0到1的突破发展。我们只有拥有了0到1的那个1,才能走得久走得远。

  (二)竞争

  这里的竞争,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通过市场竞争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商业社会所提倡和宣扬的是竞争精神,因为大家目前的共识是竞争无处不在,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竞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当企业陷入竞争,那么这个行业就无法赚钱;这时候就不能在继续进入或停留在这个行业,你应该做的是转身离开,去寻找一个更新的行业,并从那里攫取垄断利润。创新思维恰恰是使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摆脱这种恶性竞争的最便捷的途径。又回到第一个观点,只有垄断才能获利。创业最重要的是走出竞争市场,这不但因为竞争性市场赚钱难,也是因为如果我们过分的重视竞争,那么就意味着在重复过去的模式,而非创新。但是,即便你是领先的进入者,你也难免有人在你后面或者和你同步进入某些市场领域。那么这时候怎么办?作者的建议是: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仔细想想,当下很多行业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在演进,滴滴和快车在进入市场初期靠着高额的现金补贴大打价格战,最终以两强联姻而告终;摩拜和OFO还在苦苦支撑着共享单车的市场,OFO的退押金危机仍然存在,明显已经遇到了“寒冬”,未来走向如何,其实已有答案……

  (三)规模效应

  垄断企业越大越强。开发一项产品的固定成本需要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产品不需要重复的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所以,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大规模发展潜能。

  (四)品牌效应

  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但光鲜的表面需要强大的内在实质(科技)来支撑。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发展。当今最强势的科技品牌是苹果。万能的苹果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

  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才是铸就成功的王道;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是才能助推企业成功的持久性和生命力。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精选3篇)】相关文章:

创业从0到1什么最难08-25

从0到1读书笔记10-30

《从地狱到天堂》读书笔记12-20

从心情到面容美文摘抄11-23

《秘密》读后感06-07

职场励志:从两万到百万06-06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8-30

秘密花园读后感精选15篇10-15

诺基亚推荐款大概1千到一千5的07-25

三井物产:从笔试到终面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