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

时间:2020-09-20 16:02:16 文化 我要投稿

漫谈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

  [摘要]校园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支撑着大学的脊梁,它潜移默化影响和造就一所大学的文化品格。它不仅对大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需要建设民主和谐,具有学术自由、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并将它提高到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以校园文化整合学校发展战略。

漫谈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

  [关键词]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大学发展

  时下的大学,大楼越盖越漂亮,乍一看,颇有些“现代大学气派”。但是仔细深入,在漂亮的大楼背后,那些难以精确量化的软指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支撑着大学脊梁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却并没有随着大楼的树起而同步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希望“春种秋收”、立竿见影、显示政绩的大学校长们来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没有那么重要,至多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反正它不是官方权威机构评估大学的硬性指标,也不是社会大众选择学校的重要标准。但是,大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大楼建设,还包括精神建设;不仅仅是教学科研,还包括文化辐射;不仅仅是科技进步,还包括文明导向……而且后者的力量,虽然无法量化、无法立竿见影,却潜移默化,影响更为长远。因而,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是现代大学题中应有之义”[1],或者说,“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2]。有鉴于此,本文试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其与大学发展联系起来,强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共同发展,共同推进大学的整体发展。

  一、文化校园,形神兼备

  1.何谓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可从不同范畴、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说法:

  表1校园文化界说

  观界说氛围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传统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经过代代相传统积淀文化传统。特色说校园文化是一决定一所大学风格和品性的独特文化特色。环境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育人实践中所体现的文化环境。活动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校园生活方式的总貌。总和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中营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规范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规范师生行为的校园文化体系。价值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生态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相对独立的校园文化生态。

  上述说法,各有千秋,各自都从一定的侧面描述了校园文化的某些基本特征。笔者以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成长过程中经过长期努力不断积淀、孕育和发展而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传统、一种特色、一种环境、一种生态、一种心理感应场、一种精神动力源等,它造就一所大学独特的风格和精神风貌,使一所大学成为一个充满灵性的文化校园。

  2.有形的文化和无形的文化

  校园文化大体由三个层次构成,其内容可归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3]:

  最外层的是可以看得见的物质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文化,可称为有形文化或形象文化;第二层和最里层的为社会性、观念性和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包涵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可称为无形┪幕。

  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载体,无形文化既寓于又超越有形文化;有形与无形文化相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形神兼备,共同塑造一所“大学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信念追求,并通过代代相传,积淀一所大学的文化性格,并超越校园范围,通过广大师生、传播媒介等辐射到社会,引领社会发展。就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而言,上述因素互相影响:八音合奏,相互和谐,教育规律与教育目标,则互相促进,共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发展;反之,不和谐、不符合教育规律与教育目标,以及“说一套做一套”,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促进学校发展;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第二层和最里层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具有灵魂统帅作用的大学核心精神建设,它会使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二、春风化育,校园文化造就大学的文化品格

  1.形以载道,提升学校形象

  校园文化承载着或体现出一校的精神和气质。在一所大学之中,一草一风景,一石一人文,一楼一功能,一草一木都在普通的功能之中寄寓着特殊的文化意蕴,表达着一定的育人功能。譬如,校园里一个石头,它的外观与普通石头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当它被赋予人文意义之后,便有了特殊的文化附加值,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追求。例如,位于中国南方经济特区深圳的深圳大学,坐落深圳南山半岛,面临后海,遥对香港;天风海涛,白云红荔,芳草绿荫;一派优美的大学校园景观。它的校训是“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校园内有一座不大不小的石头,镌刻着遒劲的“古石今人”的字样,见证了这所在“春天的故事”中成长起来的年轻的大学的创业历程,其深刻的文化内蕴,正如该校校长章必功教授有诗所言:“今人看古石,移山倒海词,古石看今人,春花秋月诗”,折射出该校的精神追求。

  正因为如此,办学者们力求将学校建设得像个学校,而不是像个等级森严的衙门或者喧嚣繁华的市场,以努力发挥学校“形以载道”的育人功能,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校园人都能“享受校园,创造文化”(enjoythecampus,createtheculture)——学识渊博的大学教师、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活跃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的林荫道上,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享受校园的.“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使大学校园洋溢着青春的跃动、文化的神韵,体现出“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美丽”的文化魅力。

  2.制度规范,提升学校的管理成效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制度文化建设,无论是学校发展方向的选择,还是学校战略目标的制订,还是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都需要在立足自身发展基础上,通过制度行为文化变革,规范和导引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各种制度文化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成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着领导者的工作状态,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决定着师生的生存状态,也是消除学校组织行为冲突的根本参照。例如,著名的南开中学从创办之初就注重学生人格的养成,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它提出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培养学生爱国爱群的公德、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此,学校十分注重教育与教养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南开的教学楼前竖有创始人严范荪先生为学校师生制订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一入教学楼,就是一面大镜子,提醒学生镜鉴自己是否符合“容止格言”的要求。这就不仅是对学生堂堂仪表的规范要求,更是对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塑造。它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具有启示意义。

  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更多地在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如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等制度及措施的建设,就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精神滋养,积淀学校文化品格

  校园文化提供着大学教育的精神养料,它是一种“无声教授”和“潜在课程”,日日夜夜,时时处处,以或庄严或幽静或神圣或静美的充满文化灵性的气韵,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影响着该校“大学人”的气质品性,铸造着该大学的精神品性。

  哲人涂又光先生曾形象地提出“泡菜”理论。他指出:泡菜的味道,主要取决于由糖、盐、酱、醋、生姜、大蒜等发酵而成的“泡菜水”的味道,而不仅是萝卜、白菜等原材料本身的味道;同理,大学的教化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一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侵入肌骨、伴随一生的。这一“泡菜”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几乎相同,但风格各异,且带有各自院校的烙印。这种文化烙印,通过学生向社会展示和传播着这所学校的形象。具有优良传统的学校,通过这种传播,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声誉和回报。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关于大学有着种种比喻:大学是文化染缸、文化大熔炉、知识城、智慧城,等等。而诗人则热情讴歌:“大学是天堂,知识之河在里面┝魈省薄

  三、好风凭借力,以校园文化整合学校发展战略,促进大学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以校园文化整合学校发展战略,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当然,我们需要意识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立竿见影,不可能精确量化,不可能马上显示政绩。因此,首先需要克服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心态,“不搞花架子”,不要以为建设大楼、追求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就能提升校园文化,而是要以一种持之以恒的努力,扎扎实实,十年磨剑,厚积薄发,铸造精神。

  1.基于办学理念,让大学充溢学术自由和人文精神

  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它不仅保存与传递知识,更生机勃勃地创造和运用知识;它以知识为主线,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它不断为社会注入常新的活力,不断延续和扩展人类文化的命脉。因此,大学应该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让师生可以自由探求,不允许妨碍自由的东西存在。这种自由的空气提醒人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大学应该向社会提供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是社会所想要的,但却是社会所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它能造就真正的学者、大师、思想家,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4]。

  正因为如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基于大学的理念,应该尊崇真理,让大学成为充满学术自由和人文精神,充满想象力、充满梦想和充满创造力的地方,让大学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2.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学术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

  一所大学要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态,就要弘扬人性,弘扬理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即校园文化建设要为着每一位师生,也要依靠每一位师生,并使其“近者悦之,远者怀之”,使整个校园成为民主和谐、充满青春活力“文化校园”。例如,牛津大学的每一个学院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每一个学院都是一个各种兴趣交融的社团,在学生的学术生活之外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富有激励的文明的影响。它认为,一所学院如果不能在学术要求之外为本科生提供丰富而富有活力的生活,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再如,深圳大学努力创新教育方式,着力营造“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我的声誉”和“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前途”的师生互动,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对话、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更加尊师重教,促使老师在学生的拥戴中更加热爱教学;“校长信箱”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广开言路,深入师生的“现代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近两年学校共处理学生事务信件2万多封;学校还广延名师名士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引导学生“抬头望天空,评论日月星辰”,养成学生的学术取向、人文情怀等。

  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一切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激发全体师生的创造性,形成师生教育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设“学术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让大学成为置身其中的每个“校园人”精神家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追求。

  3.尊重传统,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凝炼精神,使大学在创造性中不断超越

  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曾指出:总的说来,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平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更有效。弗莱克斯纳正是看到了大学精神的巨大魅力。大学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它以一种无形而富有渗透力的力量对每一位师生产生重要影响。通观古今中外的著名大学,无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培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铸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精神,并以其精神影响一代代学人。

  例如,法国的巴黎大学,它从中世纪就传承下来的既具世界性,又具民族性的特征,使它享誉世界,它使大学这一机构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主义特征,也以“传播法兰西精神最活跃的发源地”而著称;牛津大学,之所以能如诗人笔下所说,“以它不可名状的神韵,在不断召唤我们走近我们的大学目标”,就在于它的宽容博大,它的理想主义;而哈佛大学的自由与宽容,使置身其中的学人无形中去掉了心灵的镣铐,思想和精神自由生长。在学者眼里,“哈佛不是地名的称呼,而是象征着一种感觉,一种心绪。平时在河边散步,不觉中就会笼罩在无可名状的气氛里,常愿仿效先哲在此思索文明兴衰的道理”[5](P98)。在哲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James)眼里,它是一个“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佛”。威廉詹姆士曾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真正的哈佛”:“我相信,就培植自主与孤独的思想者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无出其右者,哈佛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之中寻得快乐,相反地,倘若有天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模成单一固定的性格,这将是哈佛的末日”[5](P140)。再回看中国,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它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造就了中国大学的大器大象;战火纷飞年代,由清华、北大、南开组建的西南联大,能在极其简陋艰苦的环境中弦歌不辍,造就大批精英,就在于它揉合了清华的严谨认真、北大的自由宽容、南开的吃苦耐劳,形成了“山、海、云”的风格,正如冯友兰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所说:“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6]。

  大学精神的形成是一部历史,它积淀了一所学校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汇集了许多代人的努力,正如有学者所说:“一所大学是一锅老汤,一所好的大学是一锅好的老汤,一锅好的老汤的味道的形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酵过程”[7];正如剑桥大学那样,它在发展中“一直有变动,有变动中又强劲地维系着传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尊重和保护自己的传统,辩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也就是说,大学既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传统,也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尊重传统,也要不断超越,不断追求创新。换句话说,大学不能随意抛弃前人历经甘苦所积淀的传统,不能换一个校长来一个新花样,特别是不能来个“破旧立新”、“推倒重来”的新花样。而“破旧立新”、“推倒重来”恰恰是当前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普遍现象和严重不足,需要努力注意避免。

  总之,校园文化造就一校的文化品格,记载和延续一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形象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现代大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学校发展规划,有助于使整个学校在生机勃勃的创造性氛围中,不断开拓奋进。

  [参考文献]

  [1]陈平原.大学三问[A].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C].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221.

  [2]李延保.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J].高教探索,2007,(5):15-19.

  [3]王育培.立于有形,兴于无形[R].厦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05-01-11.

  [4]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02-203.

  [5](台湾)吴咏慧.哈佛琐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98.

  [6]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3.

  [7]刘琅,桂苓.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A].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C].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10.

【漫谈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相关文章:

发展与自我完善04-25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习心得10-30

漫谈职业礼仪的作用11-30

科技与发展作文三篇12-13

科技与发展作文六篇11-20

科技与发展作文八篇11-09

漫谈国学礼仪文化-个人礼仪12-25

探讨多媒体教学发展与完善08-14

漫谈销售人员服务礼仪-个人礼仪12-31

校园文化励志标语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