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琴的艺术

时间:2022-06-24 16:53:29 艺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岭南古琴的艺术

  古琴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以纯净、清越的音色追求清、微、淡、远的美学境界,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岭南地区,古琴文化随着南宋中原移民传入,其后数百年间,广东琴学昌盛,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岭南琴派”。但自近代之后,岭南古琴一度命如悬丝。为抢救岭南古琴文化,1980年,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的支持下,杨新伦、莫尚德、谢导秀等共同倡导成立了广东古琴研究会,不遗余力地传授和推广古琴艺术,使古琴再次焕发出了青春。

岭南古琴的艺术

  岭南派古琴艺术渊源和演奏风格古琴艺术在岭南可谓源远流长。据史,,早在南朝,便有侯安都(518—562年),别字成师,今广东曲江人,善鼓琴.宋元以来,历代琴人辈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琴学典籍,琴谱及名琴。岭南派古琴艺术的渊源,上溯至宋代末年,琴既为中华文化之瑰宝,故历来精研琴艺琴道的不只乐师文人。帝王将相也不乏其人,宋太宗赵炅,宋徽宗赵估,南宋度宗及妻儿均爱琴成痴,赵估还广搜天下名琴,设立万琴堂。

  由于南室南迁,把中原古琴文化带来广东,给岭南古琴艺术带来了较深远的影响。此后几百年,岭南琴学昌盛,较有影响的琴家有陈白沙、邝海雪(露)、陈子壮(秋涛)、陈子升、何洛书、黄观炯、黄景星、何斌襄、郑健侯、卢家炳、招鉴芬、杨新伦等;藏琴有被誉为广东四大名琴的绿绮台。春雷(唐,雷威制,列赵估万琴堂之首),都梁,天童(唐诗人韦应物用琴)。此外还有振玉(唐雷文制),松雪(元吕宏望赵孟烦用琴),中和等名琴。

  岭南琴派正式形成于清道光年问。它的创造人,影响最大的是黄景星。后来的传人黄文玉、黄炳堑,都是岭南派的代表人物。琴派兴盛时期大约从道光起至光绪初,人才众多,几乎风靡了整个岭南。

  岭南琴人自创琴曲亦十分注重节奏的巧妙运用,如明末陈子升之《水东游》。清代黄文玉之《猿啼秋峡》和黄炳堑之《南湖秋雁》、《赏荷》等曲,表现主题明显,指法技巧精到,旋律流畅,并能不着痕迹地融入地方特色。足见作曲技巧之高深。

【岭南古琴的艺术】相关文章:

古琴的文化深意06-24

关于古琴的制作07-02

古琴的历史文化06-24

古琴演奏教程书籍07-03

道家文化与古琴的联系06-25

《古琴的文化》阅读答案04-14

《古琴的文化内涵》阅读答案08-04

游岭南印象园作文06-07

柳宗元《岭南江行》译文及赏析07-02

岭南文化阅读题答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