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蔘的历史和传奇

时间:2022-06-22 10:34:12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柱蔘的历史和传奇

  柱参的历史

关于柱蔘的历史和传奇

  柱参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独产于辽宁石柱子村山上,不仅外形酷似野山参,而且药用价值也近似野山参。外行人难以辨认,就连内行人也常常看走眼。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有山东七翁到辽东鸭绿江畔的深山老林里采挖野山参,在一处发现大量的生长年久、品质顶级的野山参。他们将成品野山参带走,把幼参与参籽就地栽种,并在此地立一石柱旁栽一榆树,作为日后寻找的标记。此后人们便不断到这里采参,并安家落户,逐渐摸索出一套独有的栽培方式,遂发展成最接近野山参的独有人参品种,这就是柱参,也称石柱参。现今老榆树树干与石柱已紧密融合为一体,成为柱参悠久历史的见证。

  据《宽甸县志》记载的长寿老人阮公,生于乾隆廿五年(1760年),经历两朝七帝五总统,活了一百六十四岁,生前就居住在石柱子村附近,民间流传喜食柱参养生。

  历史记载

  ·宽甸县志记载柱参自清朝顺治十三年(1664年)奏请开垦,是清政府人参栽培开禁的首个试点。

  ·现存石柱子村的清朝光绪年间(1892年)“奭公德政”碑,是柱参种植历史实证,并说明了当时柱参的重要地位。

  ·民国初期,在当时东北最大的人参市场—营口,柱参享有“柱参不到不开行”的市场标杆地位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至1978年,柱参种植遭到破坏,最低时仅存200帘,几近灭绝。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柱参传人王奎荣的带领下,高品质的柱参种植产业获得新生,并销往国内外市场。

  一、产地唯一

  柱参只生长在石柱子村山上,而在他处种植则外形和品质会发生严重劣变。柱参对土壤和气候极为挑剔,经科学考查认定,石柱子村具有适合柱参生长的独一无二小生态环境:

  ①地理位置特殊:石柱子村地区属长白山余脉,紧邻鸭绿江,北纬40度,属人参最佳生长区域。

  ②土壤独特:属于酸性暗棕壤土,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土质贫瘠疏松,上层为薄薄的腐殖土,下层为疏松的马牙砂。有机质含量仅为同类土壤含量的1/4~1/2。这种土壤使柱参生长极其缓慢,具有很强的抗逆性,造就了柱参明显优于其他人参的功效和品质。

  ③地形适宜:地势为沿鸭绿江低山丘陵带,森林植被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海拔500米左右,山坡的坡度适合柱参生长。

  ④气候特别: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经常出现“露水阳”天气,有利于柱参生长发育。

  ⑤水资源丰富:东临鸭绿江,石柱子河和滚子沟河贯穿全村,水资源极为丰富。当地适宜柱参生长的山上早晨时常常是云雾缭绕,空气湿润。

  二、产量极少

  ①仅能供给千余人养生食用,每年只能产出几万棵。

  ②一人一生在同一山地上只能种植两次柱参,只因种植后的柱参山地须休养三、四十年后才能再次种植,休养周期长。

  ③可再利用的柱参产地资源稀缺,仅有千余亩,严重限制了柱参产量。

  三、生长慢且周期长

  ①人参生长时间越长,其功效越大。

  ②正宗柱参的生长周期至少要在12年以上。

  ③新鲜柱参平均每支仅15克左右,生长速度与野山参接近,每年增长1克左右。

  四、最纯净无污染

  ①延承几百年的柱参传统栽培方法,保证柱参自然有机生长。

  ②从不施化肥与农药,保证柱参没有受肥、也没有农药残留的纯净品质。

  五、野山参种源

  ①柱参属野山参种源,在模拟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抗逆性强。

  ②柱参外形和内在品质酷似野山参,不仅外行人难以分辨,就连内行人也常常看走眼。

  ③柱参产地也是东北人参最优质种苗的供应中心。

  ④柱参内部细胞尺寸更小,有效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人参。

  六、保鲜期长

  ①鲜柱参体轻有弹性,脚踩不易碎,而其他人参硬而脆。

  ②鲜柱参含水分少,折干率高,其他人参含水分多。

  ③在恒温冷藏(0-5度)条件下能保存3至5个月,比其他人参保鲜期长的多。

  柱参传人王清泉

  生生元公司高级顾问、柱参种植专家、柱参传人王清泉,生于柱参种植世家,自幼随父王奎荣种植柱参,其种植的柱参参园被政府确定为“柱参示范基地”。

  柱参传说

  1)会长高的石柱子:据石柱子村70多岁的村民王淑荣说,她爷爷13岁时,就从山东来到这里,开始了种植石柱参的生涯。而她印象最深的是那根石柱子,小时候只有1米多高,“它不断在往上长。”而且,石柱子顶端是一个略微凹陷的平面,上面总有一湾水,“我总在这儿玩,用手把水抹干净后,过一会儿再来看,那上面还是有水。”“文革”期间,石柱子被砸后,那上面的水才不见了。至于石柱子“长高”的原因,村民们分析是其下部与老榆树树根相连,随着榆树的生长而不断露出地面。

  2)老榆树是“守护神”:缠绕在老榆树上的红布条很多,有的已经很旧了颜色都退掉了,有的是才绑上不久。这老榆树上的布条是做什么用的呢?原来,老榆树本身已经是当地村民心目中的“守护神”,很有灵气,谁也动不得,否则是要遭到惩罚的。而村民家中有了烦心事儿或者生孩子的喜事,都会很崇敬地用红布或红线绑在树上祈福。

  3)“人参娃娃”:传说在很多年前,当地请民间艺人来演皮影戏,舞台就设在老榆树下面。戏刚上演不久,村民们发现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不但一样高,而且都穿着红衣服——这两张陌生的面孔谁都不认识,绝不是当地村民家的孩子,也不见有大人陪伴,村民们很纳闷。第二天,在老榆树对面鹰嘴砬子下面的水泡里,村民便发现两朵红色的人参花倒映在水中。于是,便有村民攀上悬崖寻找,可就是找不到人参。后来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来到这里,从村民口中知道这个故事后,便有日本兵爬上鹰嘴砬子的悬崖上去寻找,结果摔死了3人也没有找到,但从那以后,水泡中人参花朵的倒影消失了,用村民的话说,“人参娃娃走了”。

  4)“东方人瑞”阮公:当地历史名人之一阮公,姓阮名国长,乾隆廿五年四月(1760年)生于山东蓬莱,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27日,阮国长寿终,享年164岁,历经两朝七帝五总统。阮公牙齿曾“三落三出”,头发也是“三白三黑”,于74岁、130岁和140岁由白变黑。民国十二年阮公163岁时奉天省省长王永江考核验证其高龄后赠养老金3000银元。据当地老人讲,在其童年时就见阮爷爷在村里居住,模样与现在没什么太大变化。阮公殁后遗赠2600元银元在当地修建学校,至今仍存。阮公养生之道,多人深得其益,而传说阮老人喜用柱参养生,根据其饮食习惯流传下来“柱参炖鸡”和“柱参泡酒”也成为当地人招待客人的养生美味。